棲霞著名景點
㈠ 棲霞牟氏庄園 景點具體介紹
棲霞牟氏庄園 景點具體介紹
煙台著名的牟氏庄園
http://travel.jiaodong.net/travel/yantai/index.asp?lmid=426
http://www.yrgz.com/show.asp?id=10152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居於「膠東屋脊」棲霞市境內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牟氏庄園,都是值得人們駐足一品的勝跡。
牟氏庄園始建於清雍正年間,隨著牟氏家族的繁衍和家業的發展而逐漸擴建。至1935年基本建成,總建築面積達2萬余平方米。整個建築共有6個大院,房屋480餘間,各院疏密相間,布局井然。園內主體建築多屬二層樓房,連同屏門、東西兩廂組成四合院。各院四至六進不等,四合院重重疊疊。其房舍多是雕梁畫棟,明柱花窗,所刻浮雕圖案栩栩如生。
無處不在的細節,讓規模宏大的牟氏庄園韻味十足。比如,庄園6個大院大門台階都是7層,寓意步步登高,樣樣齊全;門檻極高,門框特大,其中西忠來大門楣下框鑲嵌著四個標有琴棋書畫圖案的大門——這在中國農村極為罕見;門樓的「脊」和「哨」都裝飾有特製的「龍頭鳳尾」和各種形態的小獸,顯示出主人的豪華富有;與大門樓相連的南群房外牆加工極為精緻平整,牆面上均鑲有雕刻著石鼻鈕的拴馬石環,表明當年這里是人來熙往,騾馬歡騰;而東忠來一進院的石毯上拼砌的制錢圖案,說明當年匠人設計的精巧堪稱一絕。
牟氏庄園在建築上的奇跡數不勝數,其中不得不提的有獨一無二的「三大怪」:一怪「穿堂門兒一線開」——即每個大院的客廳、堂屋都有前後門,而且全在一條線上,這便突破了棲霞農村「房門不得前後開」的老規矩;二怪「炕洞設在寢室外」——在中國北方,睡熱炕多在炕前設洞口,為的是隨時加草木燃料,但牟氏家族卻別出心裁,讓洞口設在寢室外,這樣一來可以保持室內清潔,二是當僕人加燃料時不影響屋內主人的休息,三則可以防止室內火災,可謂一舉數得;三怪「煙囪立在山牆外」——縱觀中國南北建築,煙囪大都立於屋脊或檐坡上,但牟家總計近百個煙囪,卻都用精緻的石條托起,高高地從外牆伸出,且全以小方磚砌成,獨立於牆體之外,如同小小樓閣,讓人稱奇。
精緻而實用的細節,使牟氏庄園迥別於普通的中國北方民居,再融進了牟氏家族由南而北接近600年的興衰家史,就使得這座龐大的私人家宅成了一座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文庄園。
中國最大的地主庄園)
坐落於山東省棲霞市城北古鎮都村(霞光三路北首)的牟氏庄園,是北方頭號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幾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整個庄園建築結構嚴謹,緊固墩實,雄偉莊重,是中國北方規模最大、全國保存最為完整、最具典型性的封建地主庄園,牟氏庄園以其恢宏的規模、深沉的內涵,被諸多專家學者評價為「百年庄園之活化石」,「傳統建築之瑰寶」,「六百年旺氣之所在」,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吸取了中國北方民族建築藝術風格的優秀建築成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有「中國民間小故宮」之稱的牟氏庄園系統地展現了封建地主階級產生、發展及其滅亡過程,是一部反映封建地主階級生活的「實物網路全書」。
始建於清雍正年間的牟氏庄園,到1935年終於形成至今規模。整個庄園面南背北,共分三組,包括六個院,佔地2萬平方米,建有萬堂樓廂480多間。縱觀重重四合院相疊,橫看條條通道相間,層次清晰,主次分明。院內立體建築多屬二層樓房,房舍多是雕梁畫棟、明柱花窗、浮雕圖案,栩栩如生。庄園建築鱗次櫛比,富有特色,色彩斑瀾的「虎皮牆」,用形狀各異、色澤不同的河卵石壘砌而成,「制錢蓮花圖」、「蓮生貴子」等圖案,精美絕倫,嘆為觀止。「三大怪」建築更是耐人尋味,引人入勝。「煙囪立在山牆外」便是其中一怪,它看似一個小小樓閣,凌空聳立,別具特色。
文化鏈接:
·牟二黑子家族與牟氏庄園>>
·南來的風景――棲霞牟氏庄園隨筆>>
·牟氏庄園演繹600年庄園民俗>>
地 址:棲霞市霞光路庄園南街6號
門 票:30.00元
開放時間:7:30—18:00
路線參考:棲霞市內乘6路車可達
㈡ 棲霞山哪幾個景點看楓葉比較好
幫你找了一篇棲霞山看楓葉地點的講究的文章:
棲霞山景區有關人士向市民內介紹賞紅葉的最佳容時機和地點。
「看紅葉是有講究的」,該景區辦公室主任李宏稱,在棲霞山賞紅葉很講究時間和地點,在不同的時間、地點、角度觀賞,效果是不相同的。比如,上午11點在陸羽茶莊向虎山方向眺望,可以看見大片的紅葉;下午2點多,接近45度角的陽光斜射到鳳翔峰和龍山上,如果這時在桃花湖上面的101線觀賞,效果會很好;下午在虎山的碧雲亭回望龍山也是一個不錯的觀賞點。總體說來,在遠處和近處賞楓的內涵是不同的,遠處賞紅葉主要是看各種樹葉斑斕、變化的色彩,感受層林盡染的氣勢,而近處觀紅葉主要是看紅葉的色彩、形狀,感受落英繽紛的秋意。
眼下遊客在棲霞山觀賞紅葉,幾個最佳的觀賞點分別是:霜紅苑、桃花扇亭、桃花湖、話山亭、碧雲亭、紅葉谷、楓林湖、桃花湖至碧雲亭沿線、天開岩至陸羽茶莊沿線。棲霞山風景區新近打造了幾個獨具「楓情」的景點,其中,楓葉湖新景「紅葉倒影」巧選角度,將成片的楓香林映入水中,如詩如畫;天開岩裸露的山石之間,多了一條潺潺溪流;改造一新的「乾坤故道」看上去更氣派了。
㈢ 南京必去5個景點
1、中山陵風景區
中山陵,位於國家5A景區鍾山風景區內,地處紫金山南麓,去往中山陵的陵園路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道路兩側清一色的巍峨法國梧桐,猶如一條「綠色隧道」,但凡走過這條道路的人都贊不絕口,英國女王就曾贊美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南京有個綠色長廊」。
2、明孝陵石象路
石象路,位於中山陵一旁的明孝陵景區內,因在秋天的時候神道兩側的樹木都變得金黃一片,而被譽為「南京最美600」,秋天如果來南京旅遊石象路可以說是必去的景點。
3、棲霞山
棲霞山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自古以來就有「春牛首,秋棲霞」的說法,歷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來到棲霞山游歷,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乾隆帝,並贊譽棲霞山為「金陵第一明秀山」,足可見棲霞山之美。
4、牛首山文化旅遊區
雖然有「春牛首,秋棲霞」之說,但秋天的牛首山也是格外的風景優美,尤其是站在遠處遙望牛首山西峰,宏偉的佛頂宮與高大的佛頂塔格外引人注目,在乾隆年間時的盛景「牛首煙嵐」更是別列入了金陵四十八景之中,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5、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位於南京玄武區中山東路,是我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其前身為蔡元培等人倡議創立的國立中央博物館,發展至今已成國家一級博物館。整個博物院擁有6大場館,核心建築為典型的遼代宮殿式風格,棕黃色的瓦片盡顯古色古香。
㈣ 棲霞市有哪些旅遊景點啊
艾山溫泉國際旅遊度假村是由青島融基集團旗下的融基(煙台)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一家按四星級標准建設的溫泉旅遊度假村,它位於山東省煙台地區棲霞市松山鎮艾山腳下,佔地面積2200餘畝,毗鄰艾山風景區,風光秀麗,景色宜人;艾山溫泉作為山東省第一家露天溫泉,她以豐富的溫泉文化和神奇的溫泉魅力,加上熱情周到的親情式服務,成為煙台旅遊行業的龍頭;利用大自然賜予的寶貴溫泉資源,開發建成了數十種各具特色、各具功效的露天、半露天溫泉。
天崮山主景區主要由"福、祿、壽、喜、財"五座山峰組成,它們分別對應的是"香爐頂、插旗頂、南崮、鴛鴦峰和觀音峰";靈秀之地,祥和之氣,天崮山、一方采福納祥的風水寶地!
牟氏庄園,又稱牟二黑庄園,坐落於山東省棲霞市城北古鎮都村(原霞光三路北首)的牟氏庄園,是北方頭號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幾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整個庄園建築結構嚴謹,緊固墩實,雄偉莊重,是中國北方規模最大、全國保存最為完整、最具典型性的封建地主庄園。牟氏庄園以其恢宏的規模、深沉的內涵,被諸多專家學者評價為"百年庄園之活化石","傳統建築之瑰寶","六百年旺氣之所在",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牟氏庄園吸取了中國北方民族建築藝術風格的優秀建築成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有"中國民間小故宮"之稱的牟氏庄園系統地展現了封建地主階級產生、發展及其滅亡過程,是一部反映封建地主階級生活的"實物網路全書"。它擁有房產5500多間,土地6萬畝,山嵐12萬畝,現保存廳堂樓廂480多間,佔地兩萬余平方米。牟氏庄園規模恢弘,古樸壯觀,集中國歷史文化、建築文化、民俗文化之大成。
㈤ 棲霞寺的主要景點
在舍利塔後邊的山岩中,還有一組南朝時期開鑿的石窟,內鑿佛像500餘尊,稱千佛崖。其中最大的佛像是無量壽佛,高達10米,左右是觀音、大勢至菩薩立像,組成西方三聖。周圍的岩壁上迫布著佛憲和佛像,在最後一個石窟中,出現了一尊手執鐵錘與鐵錐的石工雕像,是佛像的開鑿者把自己的形象也鑿入佛龕。干佛崖的佛像桔美壯觀,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大佛閣後,舍利塔東,無量殿後山崖間,是千佛岩,有「江南雲崗」之稱,是中國唯一的南朝石窟。據《棲霞寺碑》載,南朝齊代明僧紹死後,其子仲璋與沙門法度首先在西峰兩壁上鐫造無量壽佛及觀音、勢至兩菩薩。相傳佛像雕成後,在佛龕頂上放出光彩,於是,齊、梁的貴族仕子,風聞而動,各依山岩的高 下深廣,在石壁上鑿雕佛像,或五六尊或七八尊為一龕,號稱千佛岩。共計南朝造像有二百九十四座佛龕,佛像五百一十五尊。以後唐宋元明各代均續有開鑿,共計佛像七百尊。梁代臨川王蕭宏將佛像加以裝梁代臨川王蕭宏將佛像加以裝飾,金碧煥然,千佛岩位於南方,與雲岡石窟南北遙遙相對,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傑作。
劉宋明帝間,處壬明僧紹隱居棲霞山,夜夢山岩間有如來放光,於是發願造窟,未果。次子明仲璋繼承遺志,請僧?法師設計,在西峰石壁開鑿龕窟,和僧人法度共同在四八四年刻鑿無量壽佛(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等兩菩薩,均高十公尺。雕成之後,齊、梁的貴族士子均各拾財貨,依山岩的高下深廣,在石壁鑿雕佛像,或五、六尊,或七、八尊為一繪,號稱千佛岩。梁武帝年間(五一一年),梁代臨川王蕭宏將佛像加以裝修,金碧煥然。明仲璋、法度所鑿的「大佛(龕)閣」,為千佛岩第一窟。因供奉西方三聖,故又稱為「無量殿」、「三聖殿」,現今磚砌的殿門,是為後代修葺結果。大佛殿往東有四龕相列,西邊約有二十多窟,其餘皆散列於山岩上及岩北側。龕內布局,或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窟門兩側有天王力士像。佛座下常蹲踞雙獅。漫步其間,常能見到古人題刻,其中以宋人陸九言的「古千佛岩棲霞山」楷書最醒目。 依據文獻記載及造像風格演變,現將棲霞石窟造像大致分為三期。
第一期
約建於晉宋之際至宋永光元年。以無量殿左邊編號為下026、下024兩窟造像為代表。
總結這一期造像風格:均為穹窿形窟頂。佛像身軀粗短呈方形,多為高髻螺發,U形領口佛衣,有陰刻背光及頭後著蓮花,衣襞呈八字形覆壇,亞形壇基。菩薩著方形寶冠,跣足立於圓形蓮座上。出現三壁三龕窟。
第二期
約開鑿於5世紀末的十餘年。以無量殿(標號下020)及其周邊下的022、下021、下019(釋迦多寶窟,即南京市博物館標號的13窟)、下004、中102、上193、上089、上148、上090諸窟為代表。大致可分為早、晚兩期。總結這一時期石窟造像風格:均為穹窟頂,出現三壁環壇,佛壇多為方形與橫長方形,並有千佛出現。佛像軀干較一期明顯拉長,倚坐、立佛及結跏趺坐均有表現,佛衣穿法也較豐富,U形領口佛衣、「敷搭雙肩下垂式」、「褒衣博帶式」、「半披式」袈裟並存,施有禪定印與無畏印,裳懸外展下垂。菩薩出現Ⅹ形瓔珞,並有穿壁現象。雕塑方面,圓雕、平直刀法混用,造型更重人體表現,衣飾厚度較一期有所減弱,佛像軀干較一期修長,秀骨清像風格明顯,造像組合也較前期有所增加。其他造像因素如護法獅子上舉一爪及小跪人造型也為這一期新有。
第三期
約於6世紀初至梁天正元年(551)年間。以現無量殿前兩接引佛為代表。損壞較重的一尊,作低髻螺發,佛跣足立於圓形蓮座上,佛衣右領襟沿左臂敷搭至雙肩,衣紋轉折多為凸棱形起伏,對稱刻於胸前,袈裟表現較厚重。另一尊形體保存較為完好,薄衣貼體,下胸腹起伏刻畫細膩,衣紋塑造以階梯式及仿泥條式手法表現,低髻螺發,著裝方式與前一尊相同。兩尊佛像造型相似,雕刻手法及形體表現略有不同,由於兩尊造像均為單體圓雕,其最初所在位置已無從考證(一說從舍利塔旁移至此)。
棲霞寺三期石窟造像總體風格演變呈現為:造像由身軀粗短向舒展修長變化,佛著裝由早期的U形領口佛衣到後來出現「褒衣博帶式」、「半披式」及「敷搭雙肩下垂式」佛衣、由較粗獷厚重的佛衣表現向注重人體刻畫過渡,衣飾厚度逐漸減弱,進而到薄衣貼體。佛座由亞形壇基向方形及長方形壇基過渡,最終出現三壁環壇。造像組合由一佛二菩薩而逐漸增多至一鋪多尊。雕刻手法也由平直刀法向圓雕手法過渡。菩薩身著Ⅹ形瓔珞於腹前穿壁也出現在二期。
中國最大的舍利塔——南京棲霞寺舍利塔搶救維修工程於1993年底竣工,由中國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潤主持的這次維修是歷次維修中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一次,主要是把數百年前由於自然風化、雷擊火焚墜落的8塊石構件粘結至原斷口處。
㈥ 山東棲霞的牙山景點有哪些
牙山主峰海拔806米,是膠東半島的著名高山之一,正如其名,它由「大牙」「二回牙」「三牙」三座答峰組成,山頂景色很好。具體景點有金元時期道教全真派創始人邱處機修道遺址、遺跡和草庵廟、天官院、永昌院等廟宇遺跡,有清初膠東農民起義領袖於七屯兵、作戰遺跡和抗日戰爭時期許世友將軍指揮牙山戰役現代革命史跡等十八處人文景點。牙山森林公園有牙山黑絨山羊特色名吃和多種土產綠色植物食品,有各種干鮮果品採摘園。
㈦ 南京棲霞旅遊景點哪裡好玩
南京棲霞旅遊景點哪裡好玩
棲霞山上有不少名勝古跡,最著名的是「東飛天」石版窟,最佳游覽時間是秋天,權
每年到了深秋,滿山都是紅葉,其餘景點有棲霞寺、千佛崖、舍利塔、霜紅苑、白乳泉、唐明徵君碑、彩虹明鏡、珍珠泉、疊浪岩、桃花澗、碧雲亭等。
公園植被覆蓋率很高,空氣清新,夏天十分陰涼,平時來爬爬山,逛逛公園,即鍛煉身體又能賞美景。
㈧ 棲霞旅遊景點哪裡好玩
煙台的海邊很好,商業開發不嚴重,可以悠閑的撈海貨,吃大排擋。
㈨ 棲霞山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棲霞山推薦理由:被譽為「金陵第一名秀山」,雖沒有鍾山高峻,但清幽怡靜,風景迷人
2、棲霞寺舍利塔
3、千佛岩
4、唐代明徵君碑
5、月牙池
6、天開一線
還有190條相關問答,更多棲霞山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㈩ 南京棲霞山有哪些景點
棲霞山古稱攝山,又名傘山,地處南京市東北郊,三面環山,北臨長江,風景區總面積860公頃,主峰鳳翔峰海拔286米。被乾隆皇帝稱為「第一金陵明秀山」。自明代以來就有「秋棲霞」之說,「棲霞丹楓」為金陵新四十景之一,棲霞紅葉種類很多,尤以楓香為主,包括紅楓、雞爪槭、三角楓、羽毛楓、櫸樹、黃連木等,每到深秋,山中漫山紅遍,猶如晚霞棲落,蔚為壯觀,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觀賞,為我國四大紅葉觀賞風景區之一。
棲霞山古跡遍布,山景優美,文化底蘊深厚,素有「一座棲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譽。歷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臨棲霞山,其中乾隆帝六下江南,五次駐蹕棲霞山,風景區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多處,歷史古跡遺址80多處。薈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綠色文化、名人明俗文化、地質文化、石刻文化、茶文化。山中險峰、奇石、名泉、深澗與蒼松、翠柏、桃花、紅葉渾然一體,自然天成。隋舍利塔、唐明徵君碑、千佛窟,禹王碑、乾隆行宮、萬松山房、般若台、太虛亭、話山亭、陸羽茶莊等拱佑名藍。千年古剎,佛學「三論宗」祖庭,佛教「四大叢林」之一的棲霞古寺就座落在棲霞山西麓,經聲悠揚,晨鍾暮鼓,宛如人間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