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著名人物
『壹』 明清時代 的一英雄人物和故事
鄭成功
收復台灣
北伐南京失敗後,鄭成功所部元氣大傷,並且面臨軍糧不足的問題;為了解決大軍的後勤給養問題,鄭成功決定聽從何斌之建議收復由荷蘭殖民主義者侵佔的台灣島。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親率將士二萬五千、戰船數百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向台灣進軍。荷蘭於台島西南建有兩大防禦要塞,一為位於大員(今台南市安平區)的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二為位於台江內陸赤崁地方(今台南市中西區)的普羅民遮城(Provintia)。同年四月初一,鄭軍經由鹿耳門水道進入台江內海並於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區開元寺附近)登陸,意圖先求取防禦薄弱的普羅民遮城。隨後鄭軍在台江海域與荷蘭軍艦展開海戰,擊沉荷軍艦赫克特(Hector)號,取得台江內海控制權,並同時在北線尾地區擊敗荷蘭陸軍,以優勢兵力包圍普羅民遮城。不久,於四月初五即迫使普羅民遮城守軍出降。五月初五,鄭成功改赤崁為「東都明京」,設承天府及天興、萬年二縣。在取得普羅民遮城做為據點之後,鄭軍隨即由海、陸兩面圍困熱蘭遮城。由於考慮到兩萬大軍的糧餉調度不易,鄭成功並沒有做持久戰的打算,一開始即對熱蘭遮城施壓,試圖脅迫荷蘭軍隊投降。遭荷蘭大員長官揆一(Frederik Coyett)拒絕其投降要求之後,鄭成功一度下令強攻熱蘭遮城,卻遭遇荷軍極頑強抵抗,鄭軍損失慘重。由於強攻不下,加之大軍糧食短缺,使得鄭成功被迫改變策略,派出大部分的軍隊至南北各地屯田、徵收錢糧,以解大軍乏糧的燃眉之急,對熱蘭遮城改采長期包圍的戰略。
永曆十五年(1661年)七月,荷蘭調遣的援軍抵達大員,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軍艦以外,增援部隊亦為熱蘭遮城帶來大量補給品與火葯。時鄭成功的軍力仍分散台灣各地實行任務,駐守於大員以及普羅民遮城市鎮的軍力預估不到三千,遂使荷蘭軍重新燃起反撲的希望。七月中旬,停泊於外海的荷蘭援軍遭遇強風侵襲,被迫離開大員海岸,前往澎湖躲避風雨;其中荷蘭軍艦Urck號不幸擱淺,船上人員皆遭鄭軍俘虜。此一變故,使鄭軍獲得整備的暫機,待荷蘭軍艦於八月回到大員海域時,鄭軍雖未能調回多數兵力,卻已然完成作戰的准備。八月中旬,荷、鄭兩軍於台江內海展開激烈海戰,鄭軍大獲全勝,擊沉一艘荷蘭軍艦,並奪取船隻數艘,自此荷軍喪失主動出擊的能力。
十二月,日耳曼裔荷蘭士官Hans Jeuriaen Rade叛逃,鄭成功在其提供之情報的幫助下,炮轟擊毀熱蘭遮城的烏特勒支碉堡,使熱蘭遮城之破終成定局。十二月初八,荷蘭大員長官揆一修書予鄭成功,表示同意「和談」。幾經談判,荷蘭、終於在十二月二十日向鄭成功屈服,退出台灣。
『貳』 明清時期,微商的代表人物是誰
明清時期,徽商的代表人物是胡雪岩。
胡雪岩: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順官,字雪岩,安徽徽州績溪人,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富可敵國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1861年(咸豐十一年)太平軍攻杭州時,曾從上海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而為左宗棠賞識。旋助左宗棠組織「常捷軍」、創辦「福州船政局」而倍受重視。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時,為左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達1195萬兩,采供軍餉、訂購軍火,並做情報工作,常將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報告左氏。他依仗湘軍權勢,將阜康錢庄遍設各地,被稱為「活財神」;又在杭州開設胡慶餘堂雪記國葯店,虔制「避瘟丹」、「行軍散」、「八寶丹」供軍民之需,備受歡迎。光緒初年,紅極一時,官居二品,賞穿黃馬褂。 開辦胡慶餘堂中葯店。後入浙江巡撫幕,為清軍籌運餉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後,主持上海采運局局務,為左大借外債,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又依仗湘軍權勢,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20餘處,並經營中葯、絲茶業務,操縱江浙商業,資金最高達二千萬兩以上,人稱「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岩》。」後因經營絲業,受外商排擠,而被迫賤賣,資產去半;旋受各地官僚競相提款、敲詐勒索而引發資金周轉失靈,被革職查抄家產,鬱郁而終。大唐太子胡昌翼的後裔。
『叄』 明清歷史名人及 事跡
明 解縉http://ke..com/view/130090.htm 於謙http://ke..com/view/22602.htm 李東陽 http://ke..com/view/80500 .htm 楊廷和 http://ke..com/view/133704.htm 王守仁 http://ke..com/view/26649.htm 楊繼盛 http://ke..com/view/185927.htm 徐階http://ke..com/view/28613.htm 張居正 http://ke..com/view/27396.htm 清 範文程 http://ke..com/view/60647.htm 於成龍 http://ke..com/view/21792.htm 紀曉嵐 http://ke..com/view/4683.htm 鄧世昌 http://ke..com/view/7726.htm 曾國藩 http://ke..com/view/5481.htm 李鴻章 http://ke..com/view/21591.htm 左宗棠 http://ke..com/view/18755.htm 建議去網路查。 你可以結合這些資料看一下,但最主要的就是有自己的看法。 歷史很有趣,祝你學好歷史
『肆』 明清時代的英雄人物故事
鄭成功
收復台灣
北伐南京失敗後,鄭成功所部元氣大傷,並且面臨軍糧不足的問題;為了解決大軍的後勤給養問題,鄭成功決定聽從何斌之建議收復由荷蘭殖民主義者侵佔的台灣島。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親率將士二萬五千、戰船數百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向台灣進軍。荷蘭於台島西南建有兩大防禦要塞,一為位於大員(今台南市安平區)的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二為位於台江內陸赤崁地方(今台南市中西區)的普羅民遮城(Provintia)。同年四月初一,鄭軍經由鹿耳門水道進入台江內海並於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區開元寺附近)登陸,意圖先求取防禦薄弱的普羅民遮城。隨後鄭軍在台江海域與荷蘭軍艦展開海戰,擊沉荷軍艦赫克特(Hector)號,取得台江內海控制權,並同時在北線尾地區擊敗荷蘭陸軍,以優勢兵力包圍普羅民遮城。不久,於四月初五即迫使普羅民遮城守軍出降。五月初五,鄭成功改赤崁為「東都明京」,設承天府及天興、萬年二縣。在取得普羅民遮城做為據點之後,鄭軍隨即由海、陸兩面圍困熱蘭遮城。由於考慮到兩萬大軍的糧餉調度不易,鄭成功並沒有做持久戰的打算,一開始即對熱蘭遮城施壓,試圖脅迫荷蘭軍隊投降。遭荷蘭大員長官揆一(Frederik Coyett)拒絕其投降要求之後,鄭成功一度下令強攻熱蘭遮城,卻遭遇荷軍極頑強抵抗,鄭軍損失慘重。由於強攻不下,加之大軍糧食短缺,使得鄭成功被迫改變策略,派出大部分的軍隊至南北各地屯田、徵收錢糧,以解大軍乏糧的燃眉之急,對熱蘭遮城改采長期包圍的戰略。
永曆十五年(1661年)七月,荷蘭調遣的援軍抵達大員,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軍艦以外,增援部隊亦為熱蘭遮城帶來大量補給品與火葯。時鄭成功的軍力仍分散台灣各地實行任務,駐守於大員以及普羅民遮城市鎮的軍力預估不到三千,遂使荷蘭軍重新燃起反撲的希望。七月中旬,停泊於外海的荷蘭援軍遭遇強風侵襲,被迫離開大員海岸,前往澎湖躲避風雨;其中荷蘭軍艦Urck號不幸擱淺,船上人員皆遭鄭軍俘虜。此一變故,使鄭軍獲得整備的暫機,待荷蘭軍艦於八月回到大員海域時,鄭軍雖未能調回多數兵力,卻已然完成作戰的准備。八月中旬,荷、鄭兩軍於台江內海展開激烈海戰,鄭軍大獲全勝,擊沉一艘荷蘭軍艦,並奪取船隻數艘,自此荷軍喪失主動出擊的能力。
十二月,日耳曼裔荷蘭士官Hans Jeuriaen Rade叛逃,鄭成功在其提供之情報的幫助下,炮轟擊毀熱蘭遮城的烏特勒支碉堡,使熱蘭遮城之破終成定局。十二月初八,荷蘭大員長官揆一修書予鄭成功,表示同意「和談」。幾經談判,荷蘭、終於在十二月二十日向鄭成功屈服,退出台灣。
戚繼光。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登州人,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中國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煙時,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虎門銷毀。虎門銷煙使中英關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
盡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其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 麻煩選為滿意答案或者採納,謝謝!
『伍』 隋唐宋明清時期的重要人物及重要事件
根據你提問的,我回答如下:
隋代:1、韓擒虎滅南陳,滅陳時南陳後主所做的後庭花依然被商女所吟唱;2、隋文帝楊堅開啟科舉選士,堅決去除了九品中正制,摒棄了門閥生存的土壤,開創了一個科教的新時代;3、隋煬帝楊廣開鑿京杭大運河,耗盡了他父親楊堅給他積攢的無數財富,把原本至少需要修建一個甲子的大工程生生壓縮到十幾年完工,雖然對後世貢獻極大,但是對當時的百姓造成極大負擔,結果原本非常富足繁榮充滿欣欣向榮和勃勃生機的強大帝國就這么被敗光了
唐代:1、府兵制在開國之初體現出了旺盛的戰鬥力,但是也為後來的安史之亂挖下了一個大坑;2、唐太宗繼續科舉選士,廣開言路,為盛世奠定了堅實基礎;3、侯君集為了支持李承乾觸犯了李世民的逆鱗,造反不成兵敗而亡,李世民卻沒有將侯君集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去掉,其氣魄真是了不起!;4、李世民在即位之時大敗突厥並趁機進行了分化和同化,間接導致了土耳其的誕生和東突厥的消亡,保證了大唐近百年的北方草原穩定團結;5、李治雖然非常怕老婆,但是他確實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非是開國君主卻能把開國君主沒辦好的事兒辦成的——分化突厥,驅除西突厥和開疆拓土,在李治的努力下,我們在唐代的時候西北邊境線一直拉伸到了現在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6、武則天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優點就是聽人勸,吃飽飯。在自己所不擅長的領域找擅長的人來干,自己不瞎指揮,但是她任用酷吏消滅異己卻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災難,所以張柬之才能找到許多志同道合的盟友順利趕她下台;7、李隆基的運氣確實很好,他大媽和他堂哥給他打下的底子厚實又有姚崇來給他擦屁股,所以才有了開元盛世,但是他的運氣又很不好,前期分封的節度使太多導致支強干弱,府兵制這個大坑真的把他坑死了;8、黃巢這個大造反頭子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導致朱溫朱全忠順利上位開啟了50多年五代十國血腥的歷史
宋代:1、趙匡胤的事跡告訴我們,做事情一定要考慮周全,有時候你不想當CEO,但是下面的兄弟為了做高管為了做CFO、COO、CIO等會逼著你做CEO,趙匡胤的事跡還告訴我們,你做了CEO以後一定要記得把兄弟趕出這個圈子讓他去別處自由創業,不然會死的很慘很慘,連自己的兒子都保不住;2、義社十兄弟應該慶幸他們的結義兄弟是趙匡胤而不是趙匡義,否則就不是杯酒釋兵權了,而是直接杯酒放牽機毒死;3、趙匡義這個人渣,先後毒死了李煜和趙匡胤,五代十國最NB的倆人都被他終結,臨幸小周後的時候還學冠希哥讓畫師在邊上畫畫,最可惡的是這渣男明明不會打仗,為了顯示他比趙匡胤NB非要去御駕親征結果敗光了他哥哥留給他的全部精兵,還害得楊老令公慘死,楊家將幾乎團滅,潘美背了1000多年的罵名,曹彬一世英名都毀在他手上,做人做到這份上,可謂極品中的極品敗類!4、趙普告訴我們,半部論語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遑論天下;5、寇準告訴我們,時刻注意: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不然你會很慘;6、龐籍告訴我們,龐太師之所以會那麼可惡,就是因為得罪的御史和史官太多,這些人別的不行,造謠毀謗那是一絕,愣是把一代名臣罵成了奸臣;7、范仲淹的慶歷新政失敗的太快,是因為利益的劃分有問題,龐大的文官集團損失的利益太多註定了失敗的結果;8、王安石變法告訴我們,步子不要邁太大,容易扯著蛋;9、宋仁宗的故事告訴我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代價是多麼的慘痛!10、包希仁包公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才是民族的脊樑,國家的良心;11、宋徽宗的故事告訴我們,藝術家做皇帝真的做不來的;12、岳飛的故事告訴我們,岳家軍再強悍,打回來的地盤再多,即便打到了汴梁邊上,不聽領導的指揮,下場一樣很慘
明代:1、英雄不問出處,只要你有能力又能不怕輸堅持到底,即便是乞丐,也能做皇帝;2、朱元璋告訴我們,即便打貪的力度再大,在有階級對立的情況下,貪腐是無法杜絕的;3、朱元璋又告訴我們,想跳過兒子們把CEO傳給孫子,首先要考慮清楚兒子們的感受才行,而朱允炆也告訴我們,不能剛當上CEO就急著集中權力,否則COO、CFO、CIO等等會直接架空你,這不老四直接就跳出來反了;4、王振的故事告訴我們,太監參政後果很可怕,好好的軍隊就這么在土木堡玩完了,連CEO都被瓦剌的CEO綁走喝茶了;5、王守仁告訴我們,儒家並非百無一用,也是可以上戰場打仗而且打勝仗的,同樣也可以研究出心學這門高大上的學派的;6、張居正告訴我們,即便私德有虧,老不修,如果在國家大事和民族大義上站得直行的端,也是一代名相;7、海瑞告訴我們,你即便罵遍了那些該死的文官,如果你沒有小辮兒被人抓住,那些雜碎文官狗官真的拿你沒辦法;8、萬曆皇帝朱翊鈞告訴我們,當皇帝不痛快了,我就是可以不上朝,而且連續很多年不上朝,就是不聽你們文官的撕逼大戰,你能奈我何;9、戚繼光告訴我們,武將在明代尤其在嘉靖、隆慶和萬曆的年代,真的沒有地位,鳥盡了就弓藏了;10、毛文龍和袁崇煥再次證實了武將和文官之間的矛盾在亡國之時是絕對無法調和的,所以袁督斬毛帥似乎成了必然,所以給了建虜入關的大好機會;11、李自成給我們完美演繹了什麼叫做不作死就不會死,如果他沒有睡陳圓圓,建虜還能順利進關嗎?即便有那些賣國狗晉商幫忙,有吳三桂在,建虜絕對進不來的;
清代:不提了,一想起來就想痛哭,這就是個SB的朝代和一幫大SB,帶給我們的只有屈辱和屈辱
希望能幫到你
『陸』 唐宋元明清,歷代狀元,各舉10個有代表性的人物
唐:1、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2、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狀元崔元翰(最早在科舉考試中連中「三元」的狀元);3、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 郭子儀(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4、唐開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狀元王維(詩、畫成就最高的狀元);5、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狀元柳公權(書法成就最高的狀元);6、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狀元張又新(最嗜飲茶並對我國茶道研究作出貢獻的狀元);7、唐會昌二年(842 年) 壬戌科狀元鄭顥(唯一被皇帝招為駙馬的狀元);8、9、唐高宗永徽七年(656年)登第的蘇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登第的郭元振(最年輕的狀元,都是18歲。);10、尹樞(最年老的狀元,一直考到70多歲)。
宋:安德裕;安守亮;王世則;張師德;王堯臣;馮京;黃裳;黃公度;文天祥;秦檜(因害死岳飛,被家鄉後人除籍)
元:霍希賢;張 益;王文燁;陳祖仁;張起岩;張士堅;文允中;牛繼志;魏元禮;張棟
明:黃觀;曹鼐;張升;楊慎;韓應龍;諸大綬;唐寅;鄭燮;黃士俊;韓敬
清:彭定求;歸允肅;翁同龢;崇 綺;洪 鈞;劉福姚;張 謇;傅善祥(太平天國,第一位女狀元);葉春元(太平天國);劉春霖(1904考取,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
『柒』 唐宋元明清各有那些著名的人物
唐朝詩人李白,詞人溫庭筠,作家韓愈柳宗元
宋朝詩人陸游,詞人蘇軾,作家王安石回司馬光。
元朝詩人元好問答、馬致遠,作家關漢卿。
明朝詩人劉基、張岱,作家馮夢龍。
清朝詩人袁枚,作家曹雪芹
如果對你有所幫助 請好評 謝謝
『捌』 清朝歷史著名人物
1、林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竢村老人。福建侯官鼓東街(今屬福州市鼓樓區)人。。生於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二十六日。
父林賓日,字孟養,號暘谷,教書為業;母陳帙,做針線、剪紙花,以助家用。林則徐4歲隨父入塾啟蒙,少年擅文名。嘉慶三年(1798年)中秀才,就讀於鰲峰書院,開始注意經世致用之學。
2、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是我國明末清初傑出的寫意畫藝術大師。生於明天啟六年(1626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津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
他從小聰慧異常。又受過良好的藝術熏陶,八歲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並能懸腕寫米體小楷,並進官學為諸生。
3、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香岩,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漢族,清代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對洋務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綱領的一個總結和概括。
毛澤東對其在推動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方面所作的貢獻評價甚高,曾說過「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4、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實際執政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也是史上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
乾隆與其父雍正、祖父康熙共同開創「康乾盛世」,他在位期間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平定大小和卓、滅准噶爾汗國,安定西藏、平定大小金川,整飭吏治、重視農業、興修水利、發展漢學,始置伊犁將軍,完善治理新疆等。
5、曾國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謚文正,湖南長沙府湘鄉(今湖南省雙峰縣)人。中國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中興名臣之一,也是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
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人,現屬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天子坪。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道光十四年(1834)求學嶽麓書院,師從歐陽厚均。
『玖』 明清時期的人物小故事
後金的建立為埋葬明朝准備了掘墓人。這不僅從後金登上歷史舞台及以後的發展中可以看出,就是更早一點的歷史事實也已經反映出來。其來龍去脈可以追溯到努爾哈赤起兵當時的情景。
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都忠誠於明朝,為明朝鎮壓女真的擾亂奔走效勞。二人不幸,並死於兵火。在努爾哈赤個人來說,這是晴天霹靂,特大的冤枉。明朝鑒於他的祖、父二人實被誤殺,在善後處理上破格優厚。萬曆十一年(1583年)十二月,海西女真葉赫部首領清佳砮、楊吉砮也被遼東巡撫李松、總兵官李成梁殺於開原鎮北關《明神宗實錄》,卷144。,明朝處理與此不同。八年以後,努爾哈赤與楊吉砮之子納林布祿爭戰,就以明朝厚待其兩位親人之死向他誇耀說:「過去我的父親被大明誤殺,給了我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送還屍首,坐受左都督敕書,續封龍虎將軍大敕一道,每年給銀八百兩,蟒段十五匹。你的父親亦被大明所殺,其屍骸你收得了嗎?」《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1,其中所述明朝對努爾哈赤加官晉爵等,有以後移前之弊。努爾哈赤祖、父剛剛被殺之時,他和明朝的關系極為緊張,明朝作了很多安撫,給他種種好處,他還提出責問。最令人憂慮的是,1586年努爾哈赤率兵追擊仇敵尼堪外蘭。這個靠著明朝支持不可一世的女真豪酋,逃到明朝的保護圈內,努爾哈赤直逼他寄居的鵝爾渾城,殺城內的漢人十九名,又捉住中箭的六個人,把箭深深地往裡插,命令他們到明朝去傳信說,快快把仇敵尼堪外蘭交出來,不然就發兵攻打了!明朝守邊的地方官說,尼堪外蘭既然已經進到我們這里,難道還有交出之理!若來,就親自來這里殺吧。努爾哈赤不相信明朝會同意他到邊里來殺仇敵,認為這是做的圈套,請君入瓮。他懷疑明朝利用這個機會傷害他。明朝的使者看到這種情形又說,你不親自來,少派幾個兵來,就可以把尼堪外蘭交給你處理。努爾哈赤接受了這個安排。他當即派手下齋薩帶四十人到明朝直接控制的那個地方去。在一個插翅難飛的檯子上,尼堪外蘭走投無路,被齋薩斬了。危機過去,一切平靜。明朝要徹底了結努爾哈赤祖、父被誤殺一案,從此每年又給銀八百兩,蟒緞十五匹《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1。。
後來的事實進一步表明,努爾哈赤巧妙地控制了他和明朝的關系,他不使明朝阻礙他對女真的統一和擴大勢力。在三十多年中,他或者列隊浩浩盪盪,或金鼓齊鳴,幾乎統一了所有的女真各部,明朝不但沒有對他用兵鎮壓,而且視他為功臣之子,大明邊境的忠誠衛士,多次贊賞他的功勞,給他封官加爵。最富有諷刺意味的是,努爾哈赤在費阿拉已經「定國政」,「自中稱王」,明朝還以他能向撫順諸堡送回所掠漢人,斬了擄掠柴河堡殺害明指揮劉斧的木扎河部女真首領克五十,並率領數十個女真部落酋長約束建州、毛憐等衛女真苕上愚公:《東夷考略·建州》。,於1589年(萬曆十七年)九月,升任他為建州左衛都督僉事《明神宗實錄》,卷215。。努爾哈赤有了明朝的敕封,向他在女真中的同伴們大肆炫耀。三年之後,倭寇進攻朝鮮,明朝為支援友好鄰邦,決定派兵相救,徵兵之檄如春雨密降。有人知道努爾哈赤手握重兵,「控弦數萬」,還說他對明朝有忠有義,老實無欺,建議調他的兵「征倭報效」苕上愚公:《東夷考略·建州》。。這件事沒有成為事實,但可以看出明朝人知道努爾哈赤勢力非小,卻不害怕他反叛。非但如此,1595年,明朝更授予他正二品龍虎將軍之職日本《明代滿蒙史料·明實錄抄·滿洲篇》第4篇,307、308頁。又《東夷考略》也有記載。。在女真各部的酋長中,只有大名鼎鼎的王台得到過如此崇高的頭銜。努爾哈赤的確沐浴著明朝的「殊恩」,而且有加無已。
努爾哈赤為了對明朝的獎賞表示感謝,滿足經濟上的要求,也為了進一步探聽明朝統治內部的情況,他親自到明朝的首都北京朝貢。從《明實錄》等書的記載中可以查到努爾哈赤本人到北京朝貢是從萬曆十八年(1590年)開始的《明神宗實錄》,卷222。。以後的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二十九年、三十六年、三十九年,都到過北京朝貢以上歷次朝貢,在各種版本的《明神宗實錄》中可以查到,而《國榷》,卷82所載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入朝,實際不是他本人。。其間他的弟弟速爾哈赤至少在萬曆二十三年、二十五年、三十四年、三十六年,也四次到過北京朝貢以上朝貢資料,三十四年據《國榷》,卷80,余據《明神宗實錄》內閣文庫本卷23,紅格本卷312、453。。
當然來往總是相互的。明朝除了在北京接待努爾哈赤、速爾哈赤前去朝貢以外,也派人到努、速駐地進行過走訪。1611年(萬曆三十九年)速爾哈赤死,明朝聞訊,當即派人前往弔祭。今存一份珍貴的明代殘檔不但記載了這次明朝與努、速之間的關系,而且從中反映出六年之前速爾哈赤妻死時,明朝也派人弔祭了。茲錄殘檔原文如下:
欽差游擊陳,為夷酋病故,請弔祭事:據通事尹保二據市夷說稱,夷酋速爾哈赤,於八月十九日病故……到職。據此,看得夷酋病故,相應弔祭。案查萬曆卅二年二月三十日,速酋妻故,已經前任守備佟,動支夷稅銀兩,制辦桌席二十張,白羊、牛隻等物,差人弔祭,循環可據。今本酋病故,比伊妻又加……向來中國宣諭,無不聽命,似應比例行祭,詟……職未敢擅專,擬合移會。為此合具手本,前赴……欽差分守道王處,請照執行。
『拾』 明清時期有什麼經典故事和人物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1、明朝統一戰爭
元末,爆發了紅巾軍為主的農民起義。義軍首領朱元璋在江北紅巾軍掩護下,到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相繼攻滅江南漢帝陳友諒、吳王張士誠政權後,統一江南後。朱元璋審時度勢,決定北定中原、南略沿海並舉,以奪取全國統治權。
朱元璋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北取中原,進克大都(今北京);湯和為征南將軍,消滅割據浙東的方國珍勢力;胡廷瑞為征南將軍,攻取福建;湖廣行省平章楊璟等攻廣西。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在各路大軍接連獲勝之際,朱元璋於應天(今南京)即帝位,國號大明,是為明太祖,建元洪武。
2、洪武之治
洪武之治又稱洪武盛世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所出現的治世,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1368年,朱元璋於金陵應天府即皇帝位,明朝正式建立。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
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
在朱元璋時代,國家黃冊用來徵收田賦的土地,高達八百萬傾之多,比清朝康乾盛世的六百萬要高得多。整個洪武時期百姓充實,府庫衍溢。蓋是時,劭農務墾辟,土無萊蕪,人敦本業,又大興屯田,故上下交足,軍民胥裕。
同時還解除了元朝時期工商業對工匠的束縛制度,解除了唐宋元三朝佃農的卑下地位和生死懲罰由主人主宰的命運,中國的工商業工匠,佃農,第一次在法律上,被確認了平等的人權,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奴隸。
3、建文改制
建文改制是明惠帝、方孝儒、齊泰、黃子澄等人推行的改革,以先秦儒家的理想政治理念作為指導,遵循先聖之教誨而實行「德治寬政」,解決「朱元璋後」的嚴刑峻法、苛捐雜稅、藩王擁兵等問題。
明惠帝在位四年,推出不少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建文帝的悲劇除了來自於削藩的失敗,還來自其自身性格文弱,政治經驗不足有關。
4、永樂盛世
永樂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所出現的盛世,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後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採取了許多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天下大治, 國家富強,疆域遼闊。明成祖年號為「永樂」,後世的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以至稱贊該時期「遠邁漢唐」。
政治上明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由於廢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領導六部,事無巨細。明成祖時,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皇帝國事繁忙時,內閣作便依照皇帝的指示來替皇帝處理國政。這種制度影響了明清兩朝,乃至西方。
明成祖還在1421年,正式將明朝的首都遷到了北京。在地方設置管轄架構,比如東北、西北、西南設立行省或管理司。設哈密衛、貴州建制等。
5、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爭奪帝位的戰爭。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因太子朱標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與此同時,也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准備削除燕王。
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
朱棣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南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
戰爭歷時四年(1399—1402年)。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說於宮中自焚死,或說由地道逃去,隱藏於雲、貴一帶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