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現代著名雕塑

現代著名雕塑

發布時間: 2021-01-21 04:14:36

『壹』 中國現代的雕塑家有哪些

蕭傳玖(1914~1968),中國現代雕塑家。1914年1月19日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968年5月12日卒於浙江省杭州市。幼年喪父,家境清貧。1927年7月考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在校期間曾參加木鈴木刻研究會,所作木刻《交涉》,為魯迅收藏。後因從事進步活動遭國民黨追捕,被迫於1933年東渡日本,入東京日本大學藝術系學習雕塑,並從藤島武二學習肖像畫,使他在雕塑和素描方面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在日期間曾有《自雕像》、《女人體》等雕塑作品,先後2次被選入東京二科會(23~24回),受到校方獎勵。1937年4月回國,在家鄉從事抗日宣傳工作。1939年應聘去昆明任教。1941年在湖南衡陽製作大型浮雕《前方抗戰、後方生產》。1943年在衡陽舉辦個人雕塑展。1946年又被聘回杭州美術專科學校任雕塑系副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蕭傳玖被任命為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雕塑系主任、教授。1953~1956年間在北京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雕塑創作,製作了大型浮雕《八一南昌起義》。其間又與蘇暉、傅天仇合作《廣島被炸十年祭》,參加了世界青年聯歡節美展,(LSJT.NET)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還為上海魯迅墓作銅雕《魯迅坐像》及石刻胸像。1957年製作大型雕塑《地雷戰》。1962年出版《蕭傳玖人像素描集》。蕭傳玖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協浙江分會副主席等職。

『貳』 世界著名雕塑家前四十都是誰 現代著名雕塑家都有誰,舉出十來個就行,最好很經典的。急用謝謝!!!

1希臘著名雕塑家.菲狄亞斯(出生日期約公元前430年)
2希臘著名雕塑家.米隆(出生日期約公版元前440)
3義大利著名雕權塑家.多納泰羅(1386日-1466年)
4義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基羅(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
5法國著名雕塑家.烏東(1741年3月20日-1828年7月15日)
6法國著名雕塑家.巴托爾迪(1834年4月2日-1904年10月4日)
7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1840年-1917年)
8羅馬尼亞著名雕塑家.布朗庫西(1876年2月21日-1957年3月16日)
9瑞士著名雕塑家.賈科梅蒂(1901年10月10日-1966年1月11日)
10塞內加爾當代著名雕塑家.烏斯曼·索烏(當代1935年出生)

『叄』 什麼是現代雕塑

每個人對復於現代雕塑的定義都制不同。可以說在人們定義的現代這個時期製作的雕塑就是現代雕塑,也可以理解為:以現代的一些元素作為創作題材的雕塑。不同時代的人們,對於現代的概念定義也不一樣。所以個人認為現代雕塑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如果一定要說明什麼時候現代雕塑,那可能就是那些不怎麼常見的雕塑品一類。

『肆』 現代雕塑代表作有哪些

19世紀,在歐洲的許多城市廣場和公共建築上安置了一大批顯示出卓越技藝的紀念碑和紀念性雕塑。法國著名雕塑家讓·巴普希斯特·卡爾普以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創作了《舞蹈》。整個作品充滿了生氣,節奏流暢優美。弗朗索瓦·呂德的《凱旋門》浮雕充滿了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梅達爾村·羅索把印象派繪畫理論用於雕塑,從而把繪畫和雕塑融合在一起。他的作品表現了在色光的照耀下雕塑最閃動最精彩的部分,而讓其他部分減弱,表現了豐富的光影和人物性格變化。

談到19世紀的雕塑,不能不提到羅丹。羅丹的藝術天才和獨特個性,使他的作品從墨守成規中走了出來。作為一位天才雕塑家,羅丹的秘訣在於善於用雕像的動態和姿勢表達內心的情感和內涵,並注入了令人無法忘懷的現實主義和人文主義思想。

青銅時代法國羅丹

青銅時代羅丹

青銅時代這一名字看似與這個裸體男人沒有關系,它實際上是指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個階段,與石器時代、黑鐵時代的說法類似。這個裸體男人正舒展身體,如羅丹所說的緩慢地從深深的夢鄉里蘇醒。這一動作象徵著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的開始。在這件作品的製作過程中,羅丹曾前往義大利,義大利雕塑家米開朗琪羅的藝術風格對這件作品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這件作品開始,羅丹開始以人的形體來表達某種文化意義。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羅丹懷著盲目的民族主義愛國之情應征入伍,中途病退回家。身無分文的羅丹曾在自己的雕像上刻上他的老師卡里埃·貝勒斯的名字去賺錢,被人發現後趕出了工作室。一個也曾在貝勒斯工作室學習過的人,拉著他合夥作些傳統雕像賣錢。不久,羅丹對這一切感到厭惡,他想逃出來,想呼吸一點真正的藝術空氣。他用手中僅有的一點錢去了荷蘭和義大利,在那裡他為米開朗琪羅所折服。在他心中醞釀已久的創作沖動終於爆發了出來。他匆匆趕回了比利時,用了18個月的時間雕塑了一個男人體。他請一個身材優美的年輕士兵給他作模特兒。他把這個雕像做成左手拿著棍子,正在走動中,突然被眼前的什麼事怔住了,收住腳步,抬頭呆望著,右手揪著自己的頭發,那樣子非常天真而自然。羅丹的裸體男人被賦予普通的人性,它表現出人的憂慮、羞怯和敬畏感。它和真人一樣大小。羅丹最初把它命名為《被征服者》。

在展覽會上遭到失敗之後,范·拉斯布爾鼓勵他,建議羅丹把那根棍子取消,並改名為《青銅時代》。應該說這個名字是很貼切的,它重新為雕像賦予了深意。它表現了人類從原始社會中過渡到青銅時代,它象徵著人類黎明或人類的覺醒。雕塑家真實地塑造了一個勻稱而完美的青年男性身體。他的體態非常自然生動,左腿支撐全身,右腿稍彎曲,腳趾微微著地。左手好似持杖,右臂舉起,手扶在頭頂,使軀乾和四肢的肌肉隨之發生起伏變化。他的頭微向後仰,雙目合閉,好似即將從夢中醒來。整個姿態和面部表情十分和諧,他舒展全身,正在解脫一切束縛,開始發出內在的力量。全身的輪廓結構不僅均勻、完美,並體現了精確的解剖知識。

在展覽會上,《青銅時代》被評論界認為是用人體澆鑄而成的,一時間羅丹成了下流的騙子。羅丹向美術院提出了抗議,美術院則派了5名雕塑家組成的評審團來到羅丹的工作室。羅丹沒有參照任何模特兒,當眾塑造了一個男性裸體。在這個即興創作的人像上,羅丹令人無可懷疑地表現了他那精確的解剖知識和卓越的雕塑技巧,它無言地擊敗了這場聲勢浩大的攻擊。

思想者法國羅丹

《思想者》是《地獄之門》銅飾浮雕里的人物,本來是為了表現但丁對地獄和人類的思考,實際卻塑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勞動男子,和詩人相去甚遠。這個巨人彎著腰,屈著膝,右手托著下頜,默視下面發生的悲劇。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頭觸及嘴唇的姿態,表現出一種極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絕對的冥想,努力把那強壯的身體抽縮、彎壓成一團。他的肌肉非常緊張,不但在全神貫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惱之中。他注視著下面所演的悲劇,他同情、愛惜人類,因而不能對那些犯罪的人下最後的判決,所以他懷著極其矛盾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體現了偉大詩人但丁內心的苦悶。這種苦悶的內心情感,通過對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藝術處理,生動地表現出來。例如那突出的前額和眉弓,使雙目凹陷,隱沒在暗影之中,增強了苦悶沉思的表情;又如那緊緊收屈的小腿肌腱和痙攣般彎曲的腳趾,有力地傳達了這種痛苦的情感。這種表面沉靜而隱藏於內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

關於羅丹為什麼要用這尊粗壯結實的裸體形象來創造《思想者》,並准備把它安放在他的大件浮雕門飾《地獄之門》的頂上,不妨用羅丹自己的幾句話來解釋,他說:「一個人的形象和姿態必然顯露出他心中的情感,形體表達內在精神。」對於懂得這樣看法的人,裸體是最具有豐富意義的。雕刻家在這件作品中,一方面採用了現實主義的精確手法,同時表達了與詩人但丁相一致的人文主義思想,他們對人類的苦難遭遇寄予了極大的同情和悲痛。

羅丹在設計《地獄之門》銅飾浮雕的總體構圖時,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這一尊後來成為他個人藝術的里程碑的圓雕《思想者》,它是被預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獄之門》的門頂上的。後來獨立出來,放大3倍。最初羅丹給這尊雕像命名為《詩人》,意在象徵著但丁對於地獄中種種罪惡幽靈的思考。為了這個形象,羅丹傾注了巨大的藝術力量。

加萊義民法國羅丹

加萊義民羅丹

《加萊義民》,一組6人的青銅群雕,法國雕塑家羅丹創作於1884—1886年,現存於法國加萊市。

1884年,當羅丹正埋頭於《地獄之門》的創作時,加萊市當局邀請他製作一座忠魂碑。義民赴難這一事件,源出於法國的歷史年鑒。14世紀百年戰爭時期,英國軍隊即將攻陷法國的加萊市,加萊市被英軍圍困將近兩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經過雙方的談判,英王愛德華三世提出殘酷的條件,加萊市必須選出6個高貴的市民任他們處死,並規定這6個人出城時要光頭、赤足、鎖頸,把城門鑰匙拿在手裡,才可保全城市。這是法國人民永難忘懷的歷史悲劇。加萊市本要求羅丹製作義民中的一個,但羅丹了解了歷史後,答應只收一個雕像的報酬而塑造6個雕像。

《加萊義民》分為兩組,前邊3個一組,後邊3個一組,他們身材相似,站立在一起。中間一個頭發稍長,眼睛向下凝視著的,是最年長、最有聲望的歐斯達治。他邁著沉著的步伐向前走去,不看四周,也不遲疑和恐懼。他那剛毅的神情,顯示了他內心的強烈悲憤與犧牲的決心。由於他的堅強,鼓動著其餘的人。最右邊站立的是一個稍為年輕的人,皺起的雙眉和緊抿的嘴唇流露著悲憤,兩手緊握著城門鑰匙,他茫然地望著前方,似乎感到命運的不公平,在心中無聲地抗議著。右邊第三個義民,死亡使他恐懼,他用雙手遮住眼睛,似乎想驅散惡夢,但仍不能避開這個悲劇的命運。左邊第二個義民,內心表現出無比的憤怒,那舉手向天的手勢,不是祈禱,而是對上帝未能主持正義的譴責。他目光向下凝視,半開著的口似乎要說著什麼。他身邊的一個義民,年紀較輕,他似乎被迸發出的愛國熱情所沖動,但由於想到轉瞬間將離開人世,不免引起生離死別的悲憤情感。他蹙起眉頭,攤開雙手,表示無可奈何的神態。在他們身後的一個義民,兩手抱頭,陷入無比的痛苦之中。雖然後面的3個義民沒有前面的那麼堅定勇敢,但他們仍然為了全市人民作出了自我犧牲,這種壯舉同樣值得尊敬。

群像富有戲劇性地被排列在一塊像地面一般的低台座上。這6個義民的造型各自獨立,然而其動勢又相互聯系著。組雕是一個整體,是一種充滿著可歌可泣的義舉形象的整體。羅丹以徹底逼近真實和深入探索的精神,尖銳的心理刻畫和強烈的性格表現震撼著人民的心。這件作品不論其結構,還是就其對紀念性形象的理解以及對英雄人文的闡述,都具有革新的意義,顯示了羅丹藝術的輝煌不凡。

巴爾扎克像法國羅丹

巴爾扎克是法國19世紀文壇巨匠,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義激情和批判現實主義的精神。羅丹對他非常敬慕,十分樂意為他塑像。所以1891年法國文學家協會委託羅丹雕塑一尊巴爾扎克像時,他當即表示:「我要做一番非同尋常的事業。」

在羅丹10歲時,巴爾扎克就已去世。因此在形象的塑造上,他做了大量的閱讀、考察和研究,前後作了40多件形象習作,著意刻畫一代文豪的外貌和精神特徵。雕刻家認為,創造形似的巴爾扎克不是主要的,我考慮的是他的熱情工作、他的艱難生活、他的不息的戰斗、他的偉大的膽略和精神,我企圖表現所有這一切。羅丹塑造的巴爾扎克是個夜間漫步的形象。文豪習慣於夜間穿著睡衣工作,所以羅丹讓他披著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寬大的睡衣包裹著屹立的巨人。

據說原來作的小稿中,巴爾扎克有一雙智慧的手。羅丹在徵求他的學生、助手布爾德爾的意見時,布爾德爾贊美地說:「他這雙手雕得太好了!」羅丹聽後拿起錘子就砸掉了這雙手,因為他怕由於這雙手過分突出而讓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現在人們看到的巴爾扎克,雙手被睡袍緊緊遮蓋,面部精神被突現了出來,在月光下好像獨自整夜在行走、思考。

作品完成後,出人意料的是委託人拒絕接受,甚至指責這尊雕像「像一隻企鵝、一個雪人、一堆煤、一個怪胎、不成形的幼體動物」。還有人認為《巴爾扎克像》是19世紀末頹廢風氣和精神錯亂的象徵,即使一些善良的人也認為它哲理過多、造型不足。法國文學家協會決定廢除合同,理由是他們在粗製濫造的草稿中很難認出巴爾扎克的形象。面對這一切批評、指責,羅丹卻說:「我的巴爾扎克像,他的動態和模樣使人聯想到他的生活、思想和社會環境,他與社會生活是不可分離的,他是個真實的活生生的人。」他還認為:「《巴爾扎克像》是我一生的頂峰,是我全部生命奮斗的成果,我的美學理想的集中體現。」

《巴爾扎克像》形神俱備,是一個全新的人體雕塑理念。當作品於1898年在沙龍展出時,激起了廣泛的社會抨擊。有人說它是印象主義,是怪異的、病態的表現,脫離現實的人體的塑造形式。有的尖刻的批評者甚至把這尊雕像說成是麻袋裡裝著的癩蛤蟆。作協拒絕接受它,作協主席——詩人揚·愛卡德因拒收訂貨而氣憤得辭了職。作家左拉、法朗士,畫家莫奈、勞特累克、音樂家德彪西等人,聯合起來支持羅丹,並發表了宣言。最後,羅丹不堪忍受這種長時間的爭執,毅然決定把作品運回自己的工作室,退還了稿費。但他堅信:「假如真理應該滅絕,那麼後代就會把我的《巴爾扎克像》毀成碎塊。若是真理不該死亡,那麼我向你們預言:我的雕像終將立於不敗之地。」1939年,這座雕像終於被鑄成銅像矗立在巴黎,此時,羅丹已逝世2周年。

十四歲的小舞蹈者法國德加

德加1834年生於巴黎。他出身於金融資本家的家庭,他的祖父是個畫家,因此他從小就生長在一個非常關心藝術的家庭中。

德加臨摹了15—16世紀的許多繪畫和素描,是一個學到一手安格爾畫派好手法的、功夫很深的素描行家了。這種素描是一種古典主義的素描,是一種在學院里學習的素描(學院派),因此,愛德華·馬奈、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保羅·塞尚在不久後都起來反對這種素描,但德加對它的態度則不同,他非常崇拜古典主義的素描。德加對素描有天生的愛好,他喜歡纖細、連貫而清晰的線條,認為這種線條是高雅風格的保證和達到他所傾慕的那種美的唯一方法。線條成了他的慾望。在線的運用上,他達到了所有安格爾的弟子及其追隨者沒有一個能夠企及的、妙筆生花的地步。

但很快,德加銳敏的理智使他覺察到一股新的藝術氣流,那就是現實主義。但這種理論主張放棄古希臘的美的理想,而代之以朴實、真摯地表現所見的事物。為了接近美的理想而又不脫離現實,德加的創作手法就是運用干凈的線條和運用明暗的技巧。如果要描繪現實,就必須使手法服從形象的個性化,這就是畫肖像畫。德加青年時期的肖像畫准確地表現了他對素描的信仰、優異的技巧和細膩的感覺。

德加是一個以畫芭蕾舞女而著稱的畫家。確實,任何別的題材都未能使他如此著迷,似乎也未能使他創作出他自己的風格來。他希望能畫出空間感,畫出從最意外的角度去看立體形狀的印象。因此,他喜歡從芭蕾舞劇中選取題材,而不是從室外場面中選取題材。觀看排練時,德加有機會從各個方面看到最富有變化的軀體姿勢。從舞台上面向下看時,他能看到少女們在跳舞或休息,而且能研究復雜的短縮和舞台照明在人體造型中的效果。

德加生前以畫家著稱,很少有人知道他兼長雕塑。他活了83歲,只曾在47歲(1881年)那年於沙龍中公開展出過一件雕塑(《十四歲的小芭蕾舞女》),當時對這件作品的反應是褒貶不一,許多人認為它不過是一位畫家的即興之作,不曾引起足夠的重視。此後,德加似乎退出了雕塑領域。該作品創作於1879—1881年,最初由蠟製作,由金屬線支撐身體。當時德加為小女孩蠟像穿上真絲衣服和薄紗,頭戴假發。

該作品是德加生前唯一一件曾經展出過的雕像作品。1917年德加去世後,人們在其工作室中找到這件蠟像,1922年它被澆鑄成青銅作品。

『伍』 西方現代雕塑

西方的雕塑藝術,主要以古希臘雕塑為中心。古希臘的雕塑主要是古典主義雕塑,此雕塑形式一直延續到羅丹時期才轉變成現實主義雕塑。
古典主義雕塑主要以神話故事或者人們的思想為創造點。
現實主義雕塑主要以現實生活或者是想表達人類某種慾望為創造點。羅丹的雕塑就是以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為原點的雕塑,所以人們才說羅丹是「古典主義雕塑時期的最後一位雕塑家,同時也是現實主義雕塑時期的第一位雕塑家。」
要想說仔細一點,文字會很多,所以我就長話短說。如果你真的想學雕塑,羅丹雕塑一定和你口味。因為古典雕塑太深意了,有些評論也是不切實際的。
靈感的原意只有創造者本人才知道!

『陸』 現代的中國雕塑家有那些

蕭傳玖(1914~1968),中國現代雕塑家。1914年1月19日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968年5月12日卒於浙江省杭州市。幼年喪父,家境清貧。1927年7月考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在校期間曾參加木鈴木刻研究會,所作木刻《交涉》,為魯迅收藏。後因從事進步活動遭國民黨追捕,被迫於1933年東渡日本,入東京日本大學藝術系學習雕塑,並從藤島武二學習肖像畫,使他在雕塑和素描方面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在日期間曾有《自雕像》、《女人體》等雕塑作品,先後2次被選入東京二科會(23~24回),受到校方獎勵。1937年4月回國,在家鄉從事抗日宣傳工作。1939年應聘去昆明任教。1941年在湖南衡陽製作大型浮雕《前方抗戰、後方生產》。1943年在衡陽舉辦個人雕塑展。1946年又被聘回杭州美術專科學校任雕塑系副教授。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蕭傳玖被任命為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雕塑系主任、教授。1953~1956年間在北京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雕塑創作,製作了大型浮雕《八一南昌起義》。其間又與蘇暉、傅天仇合作《廣島被炸十年祭》,參加了世界青年聯歡節美展,(LSJT.NET)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還為上海魯迅墓作銅雕《魯迅坐像》及石刻胸像。1957年製作大型雕塑《地雷戰》。1962年出版《蕭傳玖人像素描集》。

蕭傳玖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協浙江分會副主席等職。

張充仁(1907—1998)中國現代雕塑家 上海人。擅長雕塑、繪畫。1914年入土山灣美術工場照相製版間隨愛爾蘭籍導師習素描及法文。1931年留學比利時,在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習雕塑,1935年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1936年在上海舉辦歸國展覽,開辦「充仁畫室」。歷任之江大學教授,上海美專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秘書長,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主任。出版《張充仁雕塑選》、《張充仁水彩畫選》等,作品《無產階級革命創造中華人民共和國》獲上海紀念性雕塑一等獎。

劉建華 1962年生於江西吉安,1977年進入江西景德鎮市雕塑瓷廠創作室工作,1985年考入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雕塑專業,1989年畢業到雲南藝術學院任教現為雲南藝術學院美術副教授。 展覽: 1990年舉辦個人作品展 (昆明·雲南藝術學院美術館) 1991年參加《現代雕塑陶藝作品展》 (香港) 1992年-1993年創作「綠色系列」參加《西南藝術關注展》(昆明·西南大夏) 1995年參加《現在狀態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中文化交流中心主辦) 1996年參加《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第四回——雕塑與當代文化》 《敬畏生命》展 (成都·四川美術館) 《來自China的當代藝術》 (德國·威斯巴登藝術中心) 1997年參加《生活類型》 (昆明·雲南大學科技館) 《都市人格藝術組合展》 (昆明·重慶) 1998年參加《中國當代藝術第五迴文獻展》(重慶) 《第一屆當代雕塑藝術年度展》 (深圳·何香凝美術館) 《傳統反思》當代藝術作品展 (北京·德國駐華使館) 1999年參加《打開·四面八方》展 (昆明·上河會館) 《99開啟新通道——東宇美術館首屆當代藝術作品收藏展》(沈陽·東宇美術館) 《從中國出發》當代藝術展 (北京·設計藝術博物館) 《象物質那樣美麗》新藝術展 (上海·華東師大美術館) 《從昆明來的三位新藝術家》 當代藝術展 (香港·漢雅軒) 《CHINA46》 (上海·墨爾本·台北) 2000年參加《中國造像》展 (香港·漢雅軒) 《世紀之門》中國藝術邀請展 (成都·現代藝術館) 《Group Exhibition》 (北京四合苑畫廊) 《The Fignre in Contemporany chinest Art》 (倫敦·AIR GALLERY) 《轉世:2000中國新觀念藝術展》 (成都·上河美術館) 《中國當代雕塑藝術邀請展》 (青島·雕塑博物館)

錢紹武(1928.4—)。江蘇無錫人。雕刻家、畫家、書法家。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和美術理論工作。1942年從無錫名畫家開始學習傳統國畫,1947年考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1949年後為中央美術學院),1951年畢業並留校任教。1953年赴蘇聯列賓美院學習雕塑,1959年畢業獲藝術家稱號。回國後繼續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1977年為副教授,1986年為正教授並任雕塑系系主任,1989年離休。曾任國家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專業顧問。現為中央美院教授、博導、學術委員會常設小、組成員,首都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委員會會長,中國城雕全國藝委會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委員會委員。曾在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天津市群眾藝術館舉辦個人書畫雕塑作品展。1988年赴美國訪問和講學。留蘇畢業創作雕塑《大路歌》為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杜甫像》為中國美術館收藏 ;《江豐頭像》獲第6屆全國美展銀質獎章,為中國美術館收藏;《李大釗紀念碑》建於河北省唐山市大釗公園。作品還有《李大釗紀念像》、《炎帝像》、《李清照像》、《黃胄像》、《嚴濟慈像》、《石家莊烈士像》等。出版有《素描與隨想》、《素描人體選集》,並發表有《賞心論》、《雕刻之美》、《亨利·摩爾方法初探》等論文數十篇。

希望可以幫到你

『柒』 近現代雕塑的特徵及代表藝術家

外國近現
代雕塑藝術以歐洲最為突出。它曾經產生了
一批傑出的雕塑家和優秀作品。作為歐洲近
代雕塑藝術的代表作,可以三位法國雕塑家,
即烏東、呂德、羅丹的《伏爾泰坐像》、《馬賽
曲》、《加萊義民》為例。它們分別代表了新
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三大藝術流
派。法國近代著名肖像雕塑家烏東的《伏爾
泰坐像》,是為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
創作的全身像。雕像自然地流露出伏爾泰明
顯的老態和瘦弱的身軀。但是,通過他神采
奕奕的臉部表情,特別是他那似能洞察一切
的敏銳的目光,人們仍能感覺到這位反對封
建專制的不屈的鬥士的聰明才智。法國近代
著名的浪漫主義雕塑家呂德的《馬賽曲》,是
為巴黎大凱旋門創作的著名浮雕。表現1792
的法國人民在反抗普魯士和奧地利等封建帝
國的戰爭中,馬賽的義勇軍開赴巴黎參加保
衛祖國的戰斗的歷史事件。整個浮雕的構圖
復雜而嚴謹,依靠人物的彼此交錯遮掩造成了
一種千軍萬馬的宏大氣勢。它成功地反映了法
國大革命時期廣大人民群眾昂揚的斗爭精神,
從而使它成為歌頌法國人民為祖國自由而戰的
英雄紀念碑,在世界雕塑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法國近代最傑出的雕塑家羅丹的《加萊義民》,
是一座表現愛國主義和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的
英雄紀念碑。整個雕塑沒有固定的正面,可以
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它以深入的心理刻畫和
強烈的性格表現為其重要特色,樹立了近代紀
念碑雕刻的範例。

『捌』 現代國際雕塑大師排名

Artprice的最近公布了前10名當代雕塑藝術家拍賣排名,排名如下:
1. 傑夫·昆斯內(Jeff Koons),美國,容 1160萬歐元
2. 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英國/印度,690萬歐元
3. 胡安·姆諾斯(Juan Muñoz),西班牙,460萬歐元
4. 安東尼·格姆雷(Antony Gormley),英國,230萬歐元
5. 莫瑞吉奧·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義大利,170萬歐元
6. 陳真 中國/台灣,140萬歐元
7. 展望,中國,130萬歐元
8. 馬修·戴·傑克遜(Matthew Day Jackson),美國,108萬歐元
9. 巴哈提·科爾(Bharti Kher),印度,103萬歐元
10. 蘇伯德·古普塔(Subodh Gupta),印度,85.5萬歐元

『玖』 西方現代雕塑有哪些發展與變化

西方的雕塑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史前雕塑、古典雕塑、現代雕塑。
史前雕塑的時間漫長,其演變反映廠史前人類文化逐漸豐富的過程,在這—時期沒有明顯的地域性分別,所以它標志著整個人類文明的最初探索,而並不單一的代表某一民族。
古典雕塑時期是各民族自身文化的形成時期,它十接反映出了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域所產生的文化的差異。此時的雕塑逐漸從人類的共性中獨立出區域文化的個性,並且形成不同的傳統,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依照各自的傳統繼承、發展和演變。這一時期在西方主要是指從占希臘古羅馬文化的形成到十九世紀末現代雕塑的出現為止。在我國主要是指從殷商文化到「五四」新文化運動。
現代雕塑時期雕塑藝術的形式呈現出多元化局面,民族性和區域性特徵已不再明顯,這一時期的雕塑以藝術家張揚自身個性為特徵。藝術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差異逐漸被消解。現代雕塑主要是指從十九世紀末至今。
神秘的史前雕塑
一件史前時代的藝術品展現在人們面前,就象越過了蒼茫的時空,來自遙遠的過去的使者,它們或許是質朴、粗糙的形體或許是破敗的殘片,然而卻激起了人們無限的驚奇和對於茫茫遠古的遐思。比較著名的史前雕塑有兩個維納斯,一件是距今25000年前的威倫道夫的維納斯,另一件是距今大約15000午前的維斯普格的維納斯,這些滾圓豐滿的婦人形象,表達出原始人對豐產的象徵性渴望,也表明人是如何執意要留下自己的痕跡,要在現實的世界上打下自己的記號。
輝煌的古典雕塑
西方雕塑的傳統發端於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但古希臘雕塑卻又曾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響過,所以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古埃及的雕塑。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埃及的雕塑突然興盛起來,並且形成了人類雕塑史上的第一個全盛時期。占埃及雕塑有著准確的造型、風格化的語言和相當內在而神秘的精神風貌。在古王朝時期出現了大量紀念碑似的雕塑,有的甚至是可以令全人類為之驕傲的傑作,最有代表性的是吉薩的獅身人面像,它有20米高50多米長,僅面孔就高達5米,它和臨近的金字塔一起構成了建築之謎。它在造型上服從於「正面律」程式,似乎是一個獅身人面,帶著國王的頭巾,與某位法老的肖像比較接近,它是當時埃及雕塑具有祭祀和宗教功能的反映。它和別的法老肖像一樣在形式上給予人的印象是:庄嚴、雄偉、渾厚、穩固、猶如不可動搖的大山.

『拾』 什麼是現代雕塑

19世紀,在歐洲的許多城市廣場和公共建築上安置了一大批顯示出卓越技藝的紀念碑和紀念性雕塑。法國著名雕塑家讓·巴普希斯特·卡爾普以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創作了《舞蹈》。整個作品充滿了生氣,節奏流暢優美。弗朗索瓦·呂德的《凱旋門》浮雕充滿了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梅達爾村·羅索把印象派繪畫理論用於雕塑,從而把繪畫和雕塑融合在一起。他的作品表現了在色光的照耀下雕塑最閃動最精彩的部分,而讓其他部分減弱,表現了豐富的光影和人物性格變化

談到19世紀的雕塑,不能不提到羅丹。羅丹的藝術天才和獨特個性,使他的作品從墨守成規中走了出來。作為一位天才雕塑家,羅丹的秘訣在於善於用雕像的動態和姿勢表達內心的情感和內涵,並注入了令人無法忘懷的現實主義和人文主義思想。

青銅時代法羅丹

青銅時代這一名字看似與這個裸體男人沒有關系,它實際上是指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個階段,與石器時代、黑鐵時代的說法類似。這個裸體男人正舒展身體,如羅丹所說的緩慢地從深深的夢鄉里蘇醒。這一動作象徵著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的開始。在這件作品的製作過程中,羅丹曾前往義大利,義大利雕塑家米開朗基羅的藝術風格對這件作品產生了影響。從這件作品開始,羅丹開始以人的形體來象徵某種文化意義。

青銅時代羅丹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羅丹懷著盲目的民族主義愛國之情應征入伍,中途病退回家。身無分文的羅丹曾在自己的雕像上刻上他的老師卡里埃-貝勒斯的名字去賺錢,被人發現後趕出了工作室。一個也曾在貝勒斯工作室學習過的人,拉著他合夥作些傳統雕像賣錢。不久,羅丹對這一切感到厭惡,他想逃出來,想呼吸一點真正的藝術空氣。他用手中僅有的一點錢去了荷蘭和義大利,在那裡他為米開朗基羅所折服。在他心中醞釀已久的創作沖動終於爆發出來。他匆匆趕回了比利時,用了18個月的時間雕塑了一個男人體。他請一個身材優美的年輕士兵給他作模特兒。他把這個雕像做成左手拿著棍子,正在走動中,突然被眼前的什麼事怔住了,收住腳步,抬頭呆望著,右手揪著自己的頭發,那樣子非常天真而自然。羅丹的裸體男人被賦予普通的人性,它表現出人的憂慮、羞怯和敬畏感。它和真人一樣大小,羅丹最初把它命名為被征服者。

在展覽會上遭到失敗後,范·拉斯布爾鼓勵他,建議羅丹把那根棍子取消,並改名為《青銅時代》。應該說這個名字是很貼切的,它重新為雕像賦予了深意。它表現了人類從原始社會中過渡到青銅時代,它象徵著人類黎明或人類的覺醒。雕塑家真實地塑造了一個勻稱而完美的青年男性人體,他的體態非常自然生動,左腿支撐全身,右腿稍彎曲,腳趾微微著地。左手好似持杖,右臂舉起,手扶在頭頂,使軀乾和四肢的肌肉隨之發生起伏變化。他的頭微向後仰,雙目合閉,好似即將從夢中醒來。整個姿態和面部表情十分和諧,他舒展全身,正在解脫一切束縛,開始發出內在的力量。全身的輪廓結構不僅均勻、完美,並體現了精確的解剖知識。

在展覽會上,《青銅時代》被評論界認為是用人體澆鑄而成的,一時間羅丹成了下流的騙子。羅丹向美術院提出抗議,美術院則派了5名雕塑家組成的評審團來到羅丹的工作室。羅丹沒有參照任何模特兒,當眾塑造了一個男性裸體。在這個即興創作的人像上,羅丹令人無可懷疑地表現了他那精確的解剖知識和卓越的雕塑技巧,它無言地擊敗了這場聲勢浩大的攻擊。

思想者法羅丹

《思想者》是《地獄之門》銅飾浮雕里的人物,本來是為了表現但丁對地獄和人類的思考,實際卻塑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勞動男子,和詩人相去甚遠。這個巨人彎著腰,屈著膝,右手托著下頜,默視下面發生的悲劇。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頭觸及嘴唇的姿態,表現出一種極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絕對的冥想,努力把那強壯的身體抽縮、彎壓成一團。他的肌肉非常緊張,不但在全神貫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惱之中。他注視著下面所演的悲劇,他同情、愛惜人類,因而不能對那些犯罪的人下最後的判決,所以他懷著極其矛盾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體現了偉大詩人但丁內心的苦悶。這種苦悶的內心情感,通過對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藝術處理,生動地表現出來,例如那突出的前額和眉弓,使雙目凹陷,隱沒在暗影之中,增強了苦悶沉思的表情,有如那緊緊收屈的小腿肌腱和痙攣般彎曲的腳趾,有力地傳達了這種痛苦的情感。這種表面沉靜而隱藏於內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

關於羅丹為什麼要用這尊粗壯結實的裸體形象來創造《思想者》,並准備把它安放在他的大件浮雕門飾《地獄之門》的頂上,不妨用羅丹自己的幾句話來解釋,他說:「一個人的形象和姿態必然顯露出他心中的情感,形體表達內在精神。」對於懂得這樣看法的人,裸體是最具有豐富意義的。雕刻家在這件作品中,一方面採用了現實主義的精確手法,同時表達了與詩人但丁相一致的人文主義思想,他們對人類的苦難遭遇寄予了極大的同情和悲痛。

羅丹在設計《地獄之門》銅飾浮雕的總體構圖時,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這一尊後來成為他個人藝術的里程碑的圓雕《思想者》,它是被預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獄之門》的門頂上的。後來獨立出來,放大3倍。最初羅丹給這尊雕像命名為《詩人》,意在象徵著但丁對於地獄中種種罪惡幽靈的思考。為了這個形象,羅丹傾注了巨大的藝術力量。

加萊義民法羅丹

《加萊義民》,一組6人的青銅群雕,法國雕塑家羅丹創作於1884~1886年,現存法國加萊市。

加萊義民羅丹

1884年,當羅丹正埋頭於《地獄之門》的創作時,加萊市當局邀請他製作一座忠魂碑。義民赴難這一事件,源出於法國的歷史年鑒:14世紀百年戰爭時期,英國軍隊即將攻陷法國的加萊市,加萊市被英軍圍困將近2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經過雙方的談判,英王愛德華三世提出殘酷的條件:加萊市必須選出6個高貴的市民任他們處死,並規定這6個人出城時要光頭、赤足、鎖頸,把城門鑰匙拿在手裡,才可保全城市。這是法國人民永難忘懷的歷史悲劇。加萊市本要求羅丹製作義民中的一個,但羅丹了解到歷史後,答應只收一個雕像的報酬而塑造6個雕像。

《加萊義民》分為2組,前邊3個一組,後邊3個一組,他們身材相似,站立在一起。中間一個頭發稍長,眼睛向下凝視的,是最年長,最有聲望的歐斯達治,他邁著沉著的步伐向前走去,不看四周,也不遲疑和恐懼,他那剛毅的神情,顯示了他內心的強烈悲憤與犧牲的決心。由於他的堅強,鼓動著其餘的人。最右邊站立的一個稍為年輕的人,皺起的雙眉和緊抿的嘴流露著悲憤,兩手緊握著城門鑰匙,他茫然望著前方,似乎感到命運的不公平,在心中無聲地抗議著。右邊第三個義民,死亡使他恐怖,他用雙手遮住眼睛,似乎想驅散惡夢,但仍不能避開這個悲劇的命運。左邊第二個,內心表現出無比的憤怒,那舉手向天的手勢,不是祈禱,而是對上帝未能主持正義的譴責。他目光向下凝視,半開著的口似乎要說著什麼。他身邊的一個義民,年紀較輕,他似乎被迸發出的愛國熱情所沖動,但由於想到轉瞬間將離開人世,不免引起生離死別的悲憤情感,他蹙起眉頭,攤開雙手,表示無可奈何的神態。在他們身後的一個義民,兩手抱頭,陷入無比的痛苦之中。雖然後面的3個義民沒有前面的那麼堅定勇敢,但他們仍然為了全市人民作出自我犧牲,這種壯舉同樣值得尊敬。

群像富有戲劇性地被排列在一塊像地面一般的低台座上。這6個義民的造型各自獨立,然而其動勢又相互聯系著。組雕是一個整體,是一種充滿著可歌可泣的義舉形象的整體。羅丹以徹底逼近真實和深入探索的精神,尖銳的心理刻畫和強烈的性格表現震撼著人民的心。這件作品不論其結構,還是就其對紀念性形象的理解以及對英雄人文的闡述,都具有革新的意義,顯示了羅丹藝術的輝煌不凡。

巴爾扎克像法羅丹

巴爾扎克是法國19世紀文壇巨星,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義激情和批判現實主義的精神。羅丹對他非常敬慕,十分樂意為他塑像。所以1891年法國文學家協會委託羅丹雕塑一尊巴爾扎克像時,他當即表示:我要做一番非同尋常的事業。

在羅丹10歲時,巴爾扎克就已去世。因此在形象的塑造上,他做了大量的閱讀、考察和研究,前後作了40多件形象習作,著意刻畫一代文豪的外貌和精神特徵。雕刻家認為,創造形似的巴爾扎克不是主要的,我考慮的是他的熱情工作、他的艱難生活、他的不息的戰斗、他的偉大的膽略和精神,我企圖表現所有這一切。羅丹塑造的巴爾扎克是個夜間漫步的形象。文豪習慣於夜間穿著睡衣工作,所以羅丹讓他披著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寬大的睡衣包裹著屹立的巨人。

據說原來作的小稿中,巴爾扎克有一雙智慧的手。羅丹在徵求他的學生、助手布爾德爾的意見時,布爾德爾贊美地說:「他這雙手雕得太好了!」羅丹聽後拿起錘子就砸掉了這雙手,因為他怕這雙手過分突出而讓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現在人們看到的巴爾扎克,雙手被睡袍緊緊遮蓋,面部精神被突現了出來,在月光下好像獨自整夜在行走、思考。

作品完成後,出人意料的是委託人拒絕接受,甚至指責這尊雕像像一隻企鵝、一個雪人、一堆煤、一個怪胎、不成形的幼體動物。還有人認為巴爾扎克像是19世紀末頹廢風氣和精神錯亂的象徵,即使一些善良的人也認為它哲理過多、造型不足。法國文學家協會決定廢除合同,理由是他們在粗製濫造的草稿中很難認出巴爾扎克的形象。面對這一切批評、指責,羅丹卻說:「我的巴爾扎克像,他的動態和模樣使人聯想到他的生活、思想和社會環境,他與社會生活是不可分離的,他是個真實的活生生的人。」他還認為:「《巴爾扎克像》是我一生的頂峰,是我全部生命奮斗的成果,我的美學理想的集中體現。」

《巴爾扎克像》,形神俱備,是一個全新的人體雕塑理念,當作品於1898年在沙龍展出時,激起了廣泛的社會抨擊。說它是印象主義,是怪異的、病態的表現,脫離現實的人體的塑造型式。有的尖刻的批評者甚至把這尊雕像說成是麻袋裡裝著的癩蛤蟆。作協拒絕接受它,作協主席——詩人揚·愛卡德因拒收訂貨而氣憤得辭了職。作家左拉、法朗士、畫家莫奈、勞特累克、音樂家德彪西等人,聯合起來支持羅丹,並發表了宣言。最後,羅丹不堪忍受這種長時間的爭執,毅然決定把作品運回自己的工作室,退還了稿費。但他堅信:「假如真理應該滅絕,那麼後代就會把我的《巴爾扎克像》毀成碎塊,若是真理不該死亡,那麼我向你們預言:我的雕像終將立於不敗之地。」1939年,這座雕像終於被鑄成銅像矗立在巴黎,此時,羅丹已逝世2周年。

十四歲的小舞蹈者法德加

德加1834年生於巴黎。他出身於金融資本家的家庭,他的祖父是個畫家,因此他從小就生長在一個非常關心藝術的家庭中。

德加臨摹了15~16世紀的許多繪畫和素描,是一個學到一手安格爾畫派好手法的、功夫很深的素描行家了。這種素描是一種古典主義的素描,是一種在學院里學習的素描(學院派),因此,愛德華·馬奈、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保羅·塞尚在不久後都起來反對這種素描,但德加對它的態度則不同,他非常崇拜古典主義的素描。德加對素描有天生的愛好,他喜歡纖細、連貫而清晰的線條,認為這種線條是高雅風格的保證和達到他所傾慕的那種美的唯一方法。線條成了他的慾望。在線的運用上,他達到了所有安格爾的弟子及其追隨者沒有一個能夠企及的、妙筆生花的地步。

但很快,德加銳敏的理智使他覺察到一股新的藝術氣流,那就是現實主義。但這種理論主張放棄古希臘的美的理想,而代之以朴實、真摯地表現所見的事物。為了接近美的理想而又不脫離現實,德加創作手法就是運用干凈的線條和運用明暗的技巧。如果要描繪現實,就必須使手法服從形象的個性化,這就是畫肖像畫。德加青年時期的肖像畫准確地表現了他對素描的信仰、優異的技巧、細膩的感覺的過分的循規蹈矩。

德加是一個以畫芭蕾舞女而著稱的畫家。確實,任何別的題材都未能使他如此著迷,似乎也未能使他創作出他自己的風格來,他希望能畫出空間感,畫出從最意外的角度去看立體形狀的印象,因此,他喜歡從芭蕾舞劇中選取題材,而不是從室外場面中選取題材。觀看排練時,德加有機會從各個方面看到最富有變化的軀體姿勢。從舞台上面向下看時,他能看到少女們在跳舞或休息,而且能研究復雜的短縮和舞台照明在人體造型中的效果。

德加生前以畫家著名,很少有人知道他兼長雕塑。他活了83歲,只曾在47歲(1881年)那年於沙龍中公開展出過一件雕塑(《十四歲的小芭蕾舞女》),對這件作品當時的反應是褒貶不一,許多人認為它不過是一位畫家的即興之作,不曾引起足夠的重視。此後,德加似乎退出了雕塑領域。該作品創作於1879~1881年,最初由蠟製作,由金屬線支撐身體。當時德加為小女孩蠟像穿上真絲衣服和薄紗,頭戴假發。

該作品是德加生前唯一一件曾經展出過的雕像作品。1917年德加去世後,人們在其工作室中找到這件蠟像,1922年它被澆鑄成青銅作品。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