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寧夏著名美食

寧夏著名美食

發布時間: 2021-01-20 18:43:03

A. 寧夏有什麼特色小吃

1、燴羊雜碎。它是用羊的內臟、頭蹄肉製作的,喝一口鮮湯吃一口雜碎,不膻不膩,味道版香醇濃郁,風味權非常獨特。

2、清蒸羊羔肉。寧夏羊羔肉細嫩鮮美,沒有膻味。羊羔肉選用的是胸叉、上脊骨部位製作的,配以醋、蒜汁、鹽等調料佐食。

3、香酥雞。它是銀川地方風味小吃,特點是香酥脆嫩,是用煮熟的母雞去骨不去皮製作的,蘸椒鹽食用。

(1)寧夏著名美食擴展閱讀:

寧夏特產:

1、枸杞:寧夏枸杞以皮薄、肉厚、籽少馳名中外。其不僅含鐵、磷、鈣,且有大量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常服能潤肺清肝、滋腎、祛風、明目、強筋骨。

2、甘草:又名甜草,在中葯界有「十(個中葯)方(中)九(個要用甘)草」之說。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抗癌、補脾、益氣等功能。

3、賀蘭石:產於賀蘭山,質地細密、剛柔相宜、紫綠相間。用其雕刻的賀蘭硯,具有發墨、存墨、不幹不臭、護毫等特點。

4、灘羊裘皮:寧夏特產毛皮,以產自銀川平原黃河兩岸水草豐美的灘地而得名。俗稱「二毛皮」,毛長2寸,毛穗潔白,質地細潤,輕柔暖和,古有「干金裘」之稱。

B. 寧夏不可錯過的美食,排行第一的你聽過嗎

寧夏作為西夏故地,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風光壯美的地方。說道寧夏,寧夏的美食遍地都是,就算是街邊的小吃也是琳琅滿目,都很有特色,當你真正的走進寧夏之後你才發現,這里的每個地方,每一餐都讓人垂涎三尺。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幾道寧夏的美食,一起來看看吧。

1、手抓羊肉

涼拌麵皮是寧夏近年來十分流行的風味食品。主要將面條搓成長條形,煮熟後加入羊肉塊,加入蘿卜丁臊子就行。做出的麵皮筋道、爽滑的口感,加上香辣的油潑辣子,以及蔬菜的加入,充分喚醒味蕾的同時,為“三秦套餐”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味覺層次。如今,這吃法一年四季都隨處可見。可是如果想要充分體會它們的魅力,特別是麵皮的獨特滋味,最佳的時間一定是夏天。

C. 寧夏最出名的旅遊景點和美食是什麼

  • 最出名的景點:


    1、寧夏中衛沙坡頭
    寧夏中衛沙坡頭國家首批5A景區,位於騰格里沙漠腹地,是一處富有濃郁西部特色的著名沙漠旅遊區。高山、黃河、沙漠、長城和綠洲在此匯聚一地,形成了獨特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觀。奔流的黃河,無際的沙漠,神奇的沙漠草原,蒼涼的明代長城,造型雄秀的古水車,吸引了眾多遊客。在此可騎駱駝遨遊沙海,乘坐古老羊皮筏子漂流黃河,咫尺之間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異景觀。

    2、西夏王陵,

    是我國現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區,被世人稱為「東方金字塔」。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 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西夏王陵不僅吸收了秦漢以來,特別是唐宋皇陵之所長,同時又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與黨項民族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西夏陵規模宏偉,布局嚴整,每座帝陵由闕台、神牆、碑亭、角樓、月城、內城、獻殿、靈台等部分組成。


    3、寧夏平羅沙湖:
    國家首批5A景區,沙湖位於寧夏平羅縣,距銀川市區56公里。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沙湖盛產魚、鳥。有數萬只鳥在這里棲居,可稱得上是大自然中的一處奇觀。沙湖的魚類十分豐富,不僅有鯉、鰱、鱅、鯇、鯽魚,而且有北方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在沙湖的餐館里,專門設有魚宴,烹飪沙湖出產的活魚。湖西賀蘭山磅礴而立、倒映湖中。
    4、寧夏六盤山風景區
    六盤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寧夏南部,這里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文化古跡較多,自然資源豐富。 繁茂的森林、良好的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使六盤山成為休閑、消夏避暑、森林探險、科考科普和教學實習的理想場所;保護區內有老龍潭、二龍河、鬼門關、涼殿峽、荷花苑、白雲山六大景區60餘個景點。保護區中部有固原古城、戰國秦長城、安西王府遺址等。 北部有須彌山石窟為中心的丹霞地貌風景。


  • 特色美色


    1、燴羊雜碎:風味獨特。其製作方法是:用羊的內臟、頭蹄肉,經仔細沖洗後,入開水鍋煮熟後撈出,切成絲。以原湯下入切好的雜碎絲,加蔥、姜、蒜末、紅辣油、味精、香菜,即成燴羊雜碎。那紅色的便是辣椒油,綠色的是青蔥香菜末,油色下面是乳白色的鮮湯,喝一口鮮湯吃一口雜碎,不膻不膩,味道香醇濃郁。

    2、清蒸羊羔肉:寧夏羊羔肉細嫩鮮美,沒有膻味。羊羔肉最好選用胸叉、上脊骨部位,剁成長方形條,用清涼水洗凈,擺在碗內,放上生薑、大蔥、大蒜;再放上幾粒生花椒,上籠蒸30分鍾左右;然後扣至湯盤內上桌,配以醋、蒜汁、鹽等調料佐食。

    3、香酥雞:銀川地方風味小吃,特點是香酥脆嫩。製法:先把煮熟的母雞去骨不去皮,將雞肉撕成長條形,拌以鹽、香油、味精,另用3個蛋清,加澱粉、白面各半,攪勻;將泡沫糊的一半倒人抹有清油的平盤中,然後投入雞肉條,用剩餘的一半泡沫糊將雞肉條包起。包好的雞肉條放進7成熱的油鍋中炸至白黃色撈出,切2刀3條,再橫切、碼盤,蘸椒鹽食用。

    4、沙湖大魚頭

    沙湖旅遊區的餐館里專門設有魚宴,每有嘉賓,必有剛剛出水的二三十斤重的花鰱魚魚頭款待,既飽口福,又飽眼福,食客無不喝彩。現在沙湖大魚頭這道菜,已擺上了國宴。

    5、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一道著名傳統小吃,回族民間傳統菜餚。選用同心、海原、鹽池等地綿羯羊的肋條、胸叉、脊椎肉,將其剁成四、五寸長、五六分寬的長條,在清水中刮洗干凈後置於開水鍋中,待取出浮沫後,將紅蔥、花椒、青鹽、乾薑放入鍋,煮至八成熟時撈出裝盤上席,蘸食鹽、就大蒜食用。過去由於多在沿街攤點售,吃者向以手抓之,老嫩適度、肉鮮味美。

D. 寧夏人愛吃的10大「另類美食」是什麼

寧夏人愛吃的10大“另類美食”是燴羊雜碎,燴小吃,炒糊餑,燕面揉揉,碾饌兒,燴腰柱,固原羊肉泡饃,羊肉搓面,羊肉臊子面,紅燒牛尾。

E. 寧夏特色美食小吃 寧夏有哪些經典美食十大品牌

有燴丸子:牛🐮丸子,素丸子,羊肉丸子等

F. 寧夏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寧夏自古被譽為是「塞上的江南」,它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交通要道,是版中華文明的發祥

地之權一。寧夏的餐飲兼有中原傳統和回族穆斯林風味,特色小吃有很多,比如:清蒸羊羔肉、蓋

碗茶、手抓羊肉、香酥雞、燴羊雜碎、糖醋黃河鯉魚、油香等等。

G. 寧夏特色美食有那些

枸杞、燴羊雜碎、清蒸羊羔肉、香酥雞、甘草等。

1、枸杞

寧夏枸杞,寧夏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枸杞,別名枸杞果、白疙針、旁米布如。屬茄科。果實、根皮及嫩葉可入中葯。主要分布在寧夏,內蒙古、新疆等地。以寧夏為主要產地,尤以寧夏中寧縣出產的枸杞質量為最佳。是「寧夏五寶」之首的「紅寶」。

2、甘草

寧夏素來就是甘草之鄉。所產甘草歷史源遠,名蓋西北,故又有「西鎮甘草」、「西正草」之稱。長期以來,西鎮甘草與產自內蒙古草原的「梁外甘草」,齊名媲美,光耀中外,同為我國兩路傳統的甘草佳品。

3、燴羊雜碎

燴羊雜碎是一道著名傳統小吃,寧夏區內各地均有製作,以吳忠市的製作獨特、歷史悠久而素負盛名,故又稱吳忠風味羊雜碎。1994年5月曾被評為「全國清真名牌風味食品」。

4、香酥雞

銀川地方風味小吃,特點是香酥脆嫩。橫切、碼盤,蘸椒鹽食用。其色紅潤,肉爛味美,是佐酒之美味。

5、清蒸羊羔肉

寧夏羊羔肉細嫩鮮美,沒有膻味。具有溫熱滋補功效的羊肉又受到蘭州人的青睞,而在羊肉的各種烹飪方法中,最誘人、最顯其精妙風味的就是蘭州阿西婭羊羔肉。

H. 寧夏有哪些美食

手抓羊肉,臊子面
饊子 油餅子 恩還有麻辣燙 ,涼皮 丁香肘子

丁香肘子又稱燎毛肘子,是銀川的特色風味食品。其味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軟爛適口,味道醇厚,是銀川市同福居大酒家的一道傳統名菜。

製作方法是:肘子先經燎毛、刮洗後,皮凈質潔,然後經白煮、上色、改刀、定碗、籠蒸、澆汁。每道工序的操作十分精細,加上選料講究,調料中的丁香濃郁襲人,風味獨特,深受顧客歡迎。

手抓羊肉

是寧夏傳統地方風味食品,用寧夏"灘羊"中的羯羊烹制,瘦肉多,肉質嫩,易消化,無膻味,蛋白質豐富。成品色香味俱全,無油膩感。手抓羊肉進入餐館後,其烹制技術不斷改進,作料調配亦日臻齊備。

製作方法是:將羯羊肉切成2斤左右的大塊,投入開水中,加花椒、小苗香、八角、桂皮和杏、桔皮乾等調料,燉煮至手提羊骨一抖而骨肉分離時即成。另備各種調料,如:芝麻醬、豆腐乳(調成汁)、腌韭菜花、醬油、醋、蔥花、蒜泥、辣椒油等,爾後根據各人愛好調在小碗內,用手抓著羊肉蘸醬食用。

糖醋黃河鯉魚

是寧夏特產風味食品。其製法是:先將黃河鯉魚去鱗,剖腹,去內臟,洗凈;然後在魚背上切成斜形刀紋,再裹黃糊,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撈起裝盤,澆以事先烹制的糖醋調汁即成。此菜色澤明亮,造型優美,外焦里嫩,鮮美異常,是"塞上江南"的美味佳品。

燴羊雜碎

燴羊雜碎,風味獨特。其製作方法是:用羊的內臟、頭蹄肉,經仔細沖洗後,入開水鍋煮熟後撈出,切成絲。以原湯下入切好的雜碎絲,加蔥、姜、蒜末、紅辣油、味精、香菜,即成燴羊雜碎。那紅色的便是辣椒油,綠色的是青蔥香菜末,油色下面是乳白色的鮮湯,喝一口鮮湯吃一口雜碎,不膻不膩,味道香醇濃郁。

清蒸羊羔肉

寧夏風味小吃。寧夏羊羔肉細嫩鮮美,不膩口,沒有膻味。羊羔肉最好選用胸叉、上脊骨部位,剁成長方形條,用清涼水洗凈,擺在碗內,放上生薑、大蔥、大蒜;再放上幾粒生花椒,上籠蒸30分鍾左右;然後扣至湯盤內上桌,上桌時:配醋、蒜汁、鹽等調味。這種清蒸羊羔肉,白嫩透紅,其味之佳足可與雞、鴨媲美。

香酥雞 為銀川地方風味小吃。用煮熟的雞炸制而成。其製作方法是:先把煮熟的母雞去骨不去皮,將雞肉撕成長條形,拌以鹽、香油、味精。另用3個蛋清,抽好泡沫糊,加澱粉、白面各半,攪勻;將泡沫糊的一半倒人抹有清油的平盤中,然後投入雞肉條,用剩餘的一半泡沫糊將雞肉條包起。包好的雞肉條放進7成熱的油鍋中炸至白黃色撈出,切2刀3條,再橫切、碼盤,蘸椒鹽食用。香酥脆嫩,鮮美可口。

鴿子魚 在寧夏中衛、中寧境地的黃河裡,出產一種十分名貴的魚--鴿子魚。

鴿子魚棲息水域有局限性,形態似鯉魚,但體窄嘴尖。用"粘網"捕捉,當其被"粘"立網上,乍看,形態酷似落在樹枝上的鴿子,因此被命名為"鴿子魚"。黃河鴿子魚屬鯉科,體長25~30厘米,腹部肥大,眼睛小,全身淡紅、鮮亮,泛出銀白色光澤。其鱗甲不多,肉質細嫩少骨刺,清蒸後醇香撲鼻,鮮美可口。在封建社會里,皇宮王府舉辦盛筵,每當有人酒酣意醉,即食鴿子魚醒酒,效果甚佳。在清代,寧夏曾用鴿子魚向朝廷進貢,由於這個原因,民間又稱其為"宮廷魚",並流傳一句贊美鴿子魚的俗話?quot;天上的鵝肉,山裡的雞,比不過黃河的鴿子魚。

鴿子魚數量不多,故而十分珍貴。它生活在黃河水流湍急的峽谷中,很不容易捕撈。寒冬它沉入河底冬眠;初春蘇醒,3、4月間產卵;夏季黃河汛期水流特別混濁時,它不得不浮出水面換氣,這時為人們捕撈的良機。鴿子魚很留戀家鄉,無論被黃河洪水沖得多遠;清醒後也要長途涉水,逆水洄遊,返回故里。

羊羔肉 寧夏的羊肉得水土之利,無膻味。2~3個月的羔羊肉質最佳,鮮嫩而不膩口。將羔羊肉剁成方形小塊,可爆炒,可清蒸,還可黃燜。食用時佐以寧夏特色枸杞酒,更具獨特風味。

原料:羊羔肉、芹菜、粉條 、紅辣椒、蔥、精鹽、味精、植物油。

製法:炒鍋中放入適量植物油,將剁成塊的羊羔肉下入鍋內用旺火煸炒,邊炒邊加入芹菜、粉條等配料,炒至羊羔肉斷生即成。吃時,可佐以米飯。

特點:色澤紅亮,肉質軟嫩,滋味醇厚。

羯羊脖肉燉黃芪

羯羊脖肉燉黃芪將黃芪用溫水洗凈,放入砂鍋,加入冷水,先用旺火燒開,再用文火慢熬。將綿羯羊脖肉順骨節切開,從骨節中間一砍兩半。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鍾,再放入湯鍋稍煮,撈出控凈水分。然後將熬好的黃芪湯汁和脖肉塊一並放入砂鍋置旺火上燒,撇凈浮沫,放入調料包、蔥段、精鹽,待肉爛汁濃,撈去蔥段和調料包,裝入湯盤上席。此菜具有滋補提氣作用,是寧夏常用的食療佳品。

羊肉枸杞芽

羊肉枸杞芽將羊肉洗凈切成薄片,裝入碗內,加精鹽、花椒水腌漬入味,再加入蛋清、水澱粉抓勻上漿。枸杞嫩芽用冷水撤去苦味。把上漿的肉在六成熱的油里滑散,斷生後控盡油。炒勺留適量底油,置火上,放入枸杞芽爆炒,同時放入精鹽、花椒水、馬耳形蔥片、姜水、清湯、味精,倒入肉片,用水澱粉勾芡,撒上泡軟的枸杞粒,淋上明油,翻勺裝盤。這道菜白、綠、紅三色相間,品嘗時清香可口,風味獨特。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一道著名傳統小吃,寧夏區內各地均有製作,其中尤以吳忠市製作最為著名,已有上百年的製作歷史,故又稱吳忠手抓羊肉。過去由於多在沿街攤點售,吃者向以手抓之,這便是「手抓」一詞的來歷。現已不用手抓著吃了,但仍用「手抓」這個詞。手抓羊肉也可作為大菜上桌。

特點:色白肉嫩,味香不膩。原料:8-12月齡綿羯羊1隻(俗稱密齒羊,每隻凈重16-18千克)、花椒、薑片、精鹽、三合油。

製法:綿羯羊宰過後將整隻羊砍為三大件(腰部之前順長砍為兩件,腰部之後為一件),泡凈血水放在大口煮鍋里。燒開後撇去浮沫,再放入花椒、薑片,改置微火煮4小時以上。煮熟後撈出晾涼即成。整隻羊都可以吃,或切片或剁塊。吃主要有三種熱吃(切片後上籠蒸熱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後直接蘸精鹽)、煎吃(用平底鍋煎熱,邊煎邊吃)。

燴腰柱 將羊脊髓放入鍋內煮熟,撈出晾涼後,用小刀輕輕刮破外皮,把外皮撕去,切成3厘米長的段。炒勺置旺火上,倒入清湯燒開,放入脊髓、木耳、精鹽、胡椒粉、花椒水、薑汁、蔥絲、味精,撇凈浮沫,勾芡,淋上明油,撒上香菜即成。這道菜吃起來軟嫩鮮美,富有營養,是老幼皆宜的滋補佳品。

涼拌麵皮

面制涼皮,薄如紙,切成條狀,碼上肉絲、黃瓜,加以芥末、醋、香油等調汁即成。味道酸、麻、辣、香,清涼可口,色香味俱全。

涼皮的具體做法是:首先用冷水調好面,將面揉均勻之後,再放進盆中用冷水浸泡十分鍾左右,然後用手進行搓洗,搓洗凈澱粉後所剩的那塊彈性極好又光滑細膩的面團,稱之為面精。取出來,用專用毛巾蘸乾麵精上的水漬後,放進籠鍋蒸四十分鍾左右,面精即成。而洗在盆中的面水在沉澱三小時之後,將上面的水倒掉,換上清水,放入食鹼,攪拌均勻後舀入釀皮鍋蒸煮,每一鍋釀皮五分鍾左右便可蒸好。

寧夏三味

蕎面攪團第一味,是用蕎麥麵粉軋制而成的一種大眾麵食。清乾隆年間寧夏曾把蕎面攪團作為貢品敬奉皇上。它的做法是,先用適量蕎麥面加一定比例的鹽水,攪拌至稀軟,揉成較小塊精軟光滑的面團;然後用特製的早已支在鍋沿之上的壓面床,壓成粉條狀的面條並使之直接落入已經滾沸的水鍋中,煮熟後撈出拌上植物油,食用可涼可熱,加上用肉絲、蔥花、香菜、辣椒、青蘿卜片等調制的鮮湯菜,佐以蒜片或蒜末,味醋、香油等調料,即可食用。蕎面還是較好的中草葯材。它具有寬腸降氣清熱解毒的功能。

釀皮子第二味,也叫涼皮子。有俗語說:「天冷要穿毛皮子,天熱要吃釀皮子。」製作釀皮子時,先將優質麥粉適量攪拌揉和成一個面團,然後放入清水中搓洗,直至面團成為網狀麵筋時取出麵筋,讓面水沉澱成糊狀;再把麵糊用勺子適量倒入浮在開水鍋里的大薄鐵盤中,攤勻稍薄為宜,蓋蓋蒸煮數分鍾即熟,如此重復,舀完為止;最後將麵筋壓平攤開,用稍長時間蒸煮至熟。兩者同晾,待稍涼即剝離鐵盤,將釀皮子切成稍寬長條,麵筋切成寸把長方塊。釀皮子和麵筋約成八比二拾於盤碗,佐以配製的醬油、醋鹽、辣椒油、芥末汁、蒜泥、韭黃之類調料,攪拌即可食用。既有涼粉的細嫩柔軟,又有涼面的清香爽口,四季皆可食。

燴羊雜碎第三味,是最有回族風味的頗有情趣的小吃。羊宰殺之後,扒出心、肝、肺、肚,倒去臟物,反復用開水翻滾搓洗,直至完全乾凈,同時下鍋熬煮,肝易熟應提前撈出,余多煮數小時至透熟。食時將雜碎分別切成絲片狀,以白色原湯下入切好的羊雜碎適量,加入姜、蒜、辣椒油、蔥、香菜,佐以鹽、醬油等調料,紅綠白三色相間,香味四溢,悅目爽口。所謂「頭肉爛、蹄筋柔、原汁濃」。

寧夏回族喝的蓋碗茶也頗有講究,喝茶時左手托盅,右手抓蓋,用蓋將浮在上面的白芝麻輕輕吹刮,邊飲茶邊嚼芝麻,茶畢可將盅內乾果吃盡。

羯羊脖肉燉黃芪

將黃芪用溫水洗凈,放入砂鍋,加入冷水,先用旺火燒開,再用文火慢熬。將綿羯羊脖肉順骨節切開,從骨節中間一砍兩半。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鍾,再放入湯鍋稍煮,撈出控凈水分。然後將熬好的黃芪湯汁和脖肉塊一並放入砂鍋置旺火上燒,撇凈浮沫,放入調料包、蔥段、精鹽,待肉爛汁濃,撈去蔥段和調料包,裝入湯盤上席。此菜具有滋補提氣作用,是寧夏常用的食療佳品。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