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知名草葯
A. 洛陽有沒有葯材市場 或者洛陽周邊的其他市區有沒有
關林就有一個,大概位置是零號路或者大張的附近,具體位置不清楚,村裡衛生所的葯大部分都是在那裡進的
B. 天之痕的洛陽的支線任務葯材我怎麼完成啊
黑山鎮:黃色葯材
第一次進大梁:白色葯材
第二次進大梁:青色葯材
仙人島天外村:赤色葯材
江都:黑色葯材
domo的小業子回來後,答應購買《軒轅伏魔錄》,可以得到白色葯材
C. 洛陽那裡有中葯材市場
現在傳統的中葯材市場都在逐步消失或是網路化,上中葯材天地網裡面很多收購的。
D. 洛陽大唐草葯種植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復:洛陽大唐草葯種制植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05月13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一般經營項目:中葯材(國家禁止或限制的除外)、農作物的種植、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付勤章
成立時間:2012-05-13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1030301102996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
E. 洛陽地方樹林中間適合種植什麼中葯材
林下種植,一定要選擇喜歡在半遮蔭的品種。比如套種桔梗,二年生,葯用根;天南星,旱半夏,當年採收;雞冠花,荊芥,為夏播品種,半年可收。適合荒地林下種植的毛知母只要能長草就可種植,且效益不錯。
F. 洛陽地區林間適合種植什麼中葯材
洛陽地區林間適合種植杜仲、山萸肉、天麻、柴胡、二花、丹參、黃姜等。
由於洛陽市位於暖溫帶地帶,全年四季分明,熱量、降水量隨時間分布具有顯著的季節性特點。而杜仲、山萸肉、天麻、柴胡、二花、丹參、黃姜等中葯材,在濕潤土壤環境中生長旺盛,分布較多。所以洛陽地區林間適合種植杜仲、山萸肉、天麻、柴胡、二花、丹參、黃姜等中葯材。
洛陽
洛陽古稱京洛、雒陽、斟鄩、洛州、河南府,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洛陽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 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樞紐。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陽先後榮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十大最佳魅力城市等榮譽稱號。2014年,洛陽市入選了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
氣候
洛陽市位於暖溫帶地帶,氣候具有春季多風、氣候乾旱,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晴和,日照充足,冬季乾冷、雨雪稀少的顯著特點。全年四季分明,熱量、降水量隨時間分布具有顯著的季節性特點。全年日照時數為2141.6小時,各地差異不大,四季分布為夏多冬少,春秋居中。
地貌
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復雜多樣,其中山區面積佔45.51%,丘陵面積佔40.73%,平原面積佔13.8%。周圍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多座山脈;境內河渠密布,分屬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鐵灤河、澗河、瀍河等10餘條河流蜿蜒其間。
G. 洛陽葯材批發市場在哪裡
好像在關林,我記得我跟我爸媽去買過好多山葯片和當歸寄到廣州的。
H. 河南洛陽適合種植什麼葯材
洛陽的欒川、嵩縣、汝陽三個縣的當前葯材種植的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市中葯材發展現狀
洛陽市中葯材種植杜仲、山萸肉、天麻、柴胡、二花、丹參、黃姜等。
汝陽縣是杜仲種植大縣,全縣杜仲種植面積10.2萬畝,王坪鄉成為中原杜仲第一鄉。
嵩縣的「嵩胡」馳名中外,是柴胡中的上品。
欒川縣境內種有多種葯材,據不完全統計,有近千個品種(包括野生葯材品種),素有天然大葯庫之稱。
葯材種植經濟效益可觀。
在調查的60戶葯材種植戶中,家庭人口為262人,其中勞動力148人,戶均種植葯材8.4畝,每戶至少有5.02畝葯材是種植在非耕地上的。戶均葯材產量(乾重)364公斤,戶均出售葯材收入6308元,畝均葯材收入1257元,按當地生產條件,按每畝地一年種兩季糧食,一年產糧500公斤,收入500元左右,種葯收入是種糧收入的2.5倍。
分品種看,
平均每畝桔梗收入1700元,是種糧收入的3倍多;
有12戶種植柴胡,,畝均收入309.5元,低於種糧收入;
2戶種植二花,面積52畝,收入166000元,戶均收入83000元,畝均收入3192元,是種糧收入的6.4倍;
6戶種植山萸肉,面積60.3畝,收入16040元,戶均收入2673元,山萸肉全部種植在非耕地上,不影響葯農在耕地上種植其它農作物。
據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顯示,欒川、嵩縣、汝陽三個縣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910元、1736元、1897元,調查的60戶葯農的收入遠遠高於同縣的農民人均純收入。
收益最高的是種植二花的葯農,最差的是種植柴胡的葯農。
中葯材種植中存在的問題
1、資金投入不足。
根據調查的60戶葯農反映,普遍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
種植中葯材啟動資金較大,如種植天麻每畝需投資6000元以上,種山姜每畝需投資2000元以上。
而山區縣財力薄弱,扶貧資金對中葯材產業化的投入較少,農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的小額貸款手續繁雜,群眾借貸困難。
技術人才缺乏、種植經驗不足。
中葯材種植缺乏技術能人和專業的技術隊伍,葯農種植中葯材象對待種植糧食作物一樣來管理,科學管理少。
對大多數種植戶來說,種植中葯材是第一次,經驗不足,導致葯材產量、質量下降。
在調查中發現,在中葯材種植中普遍存在過稠現象,認為越稠越好,沒有適時疏苗,造成柴胡和桔梗根小產量低,市場競爭力差。
在施肥時,按種糧食來施肥,錢花了不少,收效卻不好。
有的葯農因沒經驗,柴胡籽沒有及時收割,後經連續陰雨,造成很大損失。
有的種植戶由於不懂二花分級烘乾技術,使二花的產量及收購級別受到極大影響,收入低了許多。
受自然條件的局限,望天收獲居多。
秋季雨水多,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柴胡,新種的柴胡苗多被雨水浸死,上年種的柴胡大部分漚爛在地里,柴胡籽淋落在地里,柴胡桿雨淋後發黑,無人問津,這是造成柴胡種植戶收入少的主要原因。
缺乏必要的市場信息。
農民種植中葯材往往是過去啥貴就種啥,對市場行情缺少必要的了解,而職能部門對中葯材信息的收復、整理、發布則不夠及時,使葯農不知種啥好,甚至種啥啥賤。
如嵩縣柴胡發展有一定基礎,這幾年發展中葯材產業,柴胡種植面積比較大,全縣種植3.8萬畝,可今年柴胡出現銷售困難,政府宣傳每公斤柴胡可賣20元,實際上每公斤只能賣到12元左右,價格差了將近一倍,還說柴胡渾身是寶,而柴胡桿卻無人要,種植戶家家堆放的柴胡桿象小山一樣,有的群眾乾脆拿來當柴燒,使葯農蒙受了經濟損失。
銷售渠道不暢。
欒川縣廟子鄉下河村葯農收獲的柴胡籽,由村委對外聯系客商,可銷售款不能兌現,導致葯農的收入也不能及時兌現。
該縣合峪鄉前村葯農在種植桔梗時,由政府和外地葯商簽訂了收購合同,由於缺乏管理技術和種植經驗,收獲的桔梗達不到合同要求,最後葯商不願按合同約定收購,使葯農蒙受了一定的經濟損失。
中葯材加工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
參與中葯材產業化經營的企業,設備比較先進的只有洛陽市中葯三廠、君山制葯廠等少數幾個企業,同省內其它幾個大型制葯廠相比,規模過小,而且收購能力有限,其它從事中葯材初級加工的小企業及葯材收購點,規模小,裝備差,客觀上制約了中葯材產業化的發展。
再就是農戶與龍頭企業公司和中介組織之間關系鬆散,尚未形成規范、完整的技術服務體系。
在銷售渠道上,缺乏自己的運銷大戶和運銷隊伍,銷售、采購過份依賴外地客商,常常出現緊銷時搶收,豐產時無人問津的現象,造成葯農豐產不豐收。
這是十年前的調查報告,供你參考。
I. 我家是洛陽西工區的。哪裡有賣葯材種子。目前適合種什麼葯材
可以考慮,射干,桔梗,白芷,黃芩,紅花等,都是比較常規的葯材品種種植。今年大部分葯材品種都漲價了,可以發展種植基地。可網路:葯材種子批發,進行購買。合適的品種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J. 洛陽關林零號路中草葯批發市場在那
展覽路東邊,醫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