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茶藝廳
1. 茶藝場所應有什麼樣的氛圍
茶藝場所是為客人提供品茶、交際、商務洽談、休閑、娛樂的商業性場所專。茶藝場所的類型有茶藝館、茶屬樓、茶藝廳、茶餐廳等。
一般而言,茶藝場所應具有一定的文化氣息,環境文雅幽靜,陳設古樸典雅,給人高雅、舒適、幽靜的感覺。傢具的樣式、顏色,燈光的強度以及裝飾的色調,音樂的選擇都應與整體氛圍相符。同時,茶藝場所離不開「茶」,各種名茶、茶具及沖泡的技藝在茶藝場所中尤為重要。茶藝服務的貫穿,茶文化的體現,茶藝人員的衣著儀表、行為舉止等均應與整體氛圍和諧一致。
2. 中國名茶茶藝
中國十大名茶由1959年全國「十大名茶」評比會所評選,包括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茶,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此外曾出現在非官方評選的「十大名茶」中的系列名茶包括湖南蒙洱茶,雲南普洱茶,北路銀針,南路銀針,凍頂烏龍茶,蘇州茉莉花茶,四川峨眉山竹葉青茶,蒙頂甘露,太平猴魁,屯溪綠茶,雨花茶,滇紅,金獎惠明茶。名茶特點中國茶葉歷史悠久,各種各樣的茶類品種,萬紫千紅,竟相爭艷,猶如春天的百花園,使萬里山河分外妖嬈。中國名茶就是在浩如煙海諸多花色品種茶葉中的珍品。同時,中國名茶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名茶,有傳統名茶和歷史名茶之分。 盡管人們對名茶的概念尚不十分統一,但綜合各方面情況,名茶必須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特點:其一,名茶之所以有名,關鍵在於有獨特的風格,主要表現在茶葉的色、香、味、形四個方面。杭州的西湖龍井茶向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也有一些名茶往往以其一二個特色而聞名。名茶排名:《解放日報》1999年1月16日刊登:洞庭碧螺春,西湖龍井,安徽祁門紅,六安瓜片,屯溪綠茶,太平猴魁,西坪烏龍茶,雲南普洱茶,高山雲霧茶是我國十大名茶。 美聯社和《紐約日報》2001年3月26日同時公布: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頂甘露,信陽毛尖,都勻毛尖,廬山雲霧,六安瓜片,安溪鐵觀音,銀毫茉莉花是中國的十大名茶。 《香港文匯報》在2002年1月18日公布: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君山銀針,信陽毛尖,安徽祁門紅,六安瓜片,都勻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是中國的十大名茶。 一、西湖龍井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西湖群山產茶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在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採茶作歌》。 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龍井茶區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嶺之上。這里傍湖依山,氣候溫和,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構疏鬆、上質肥沃,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從垂柳吐芽,至層林盡染,茶芽不斷萌發,清明前所採茶芽,稱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萬芽頭,屬龍井茶之極品。龍井茶的外形和內質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聯的。 過去的龍井茶都採用七星柴灶炒制龍井茶,掌火十分講究,素有「七分灶火,三分炒」之說法。現在,一般採用電鍋,既清潔衛生,又容易控制鍋溫,保證茶葉質量。炒制時,分「青鍋」、「燴禍」兩個工序,炒制手法很復雜,一般有抖、帶、甩、挺、拓、扣、抓、壓、磨、擠等十大手法,炒制時,依鮮葉質量高低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時地改換手法,因勢利炒而成。鑒別方法 西湖龍井茶的感官品質主要通過「干看外形、濕看內質」來評定,具體從外形、香氣、滋味、湯色和葉底等方面來品評。 外形特徵:干看茶葉外形,以鑒別茶葉身骨的輕重和制工的優劣,內容包括嫩度、整碎、色澤、凈度等。一般西湖龍井茶以扁平光滑、挺秀尖削、均勻整齊、色澤翠綠鮮活為佳品。反之,外形鬆散粗糙、身骨輕飄、筋脈顯露、色澤枯黃,表明質量低次。 香氣特徵:香氣是茶葉沖泡後隨水蒸汽揮發出來的氣味,由多種芳香物質綜合組成的。高級西湖龍井茶帶有鮮純的嫩香,香氣清醇持久。 滋味特徵:西湖龍井茶滋味以鮮醇甘爽為好。滋味往往與香氣關系密切,香氣好的茶葉滋味通常較鮮爽,香氣差的茶葉則通常有苦澀味或粗青感。 湯色特徵:湯色是茶葉里的各種色素溶解於沸水中而顯現出來的色澤,主要看色度、亮度和清濁度。西湖龍井茶的湯色以清澈明亮為好,湯色深黃為次。 葉底特徵:葉底是沖泡後剩下的茶渣。主要以芽與嫩葉含量的比例和葉質的老嫩度來衡量。西湖龍井茶好的葉底要求芽葉細嫩成朵,均勻整齊、嫩綠明亮。差的葉底暗淡、粗老、單薄。 選購西湖龍井茶時,首先要根據自己的需要,比如用途、經濟實力和喜好等,然後通過以下程序進行感官辨別。 一摸:判別茶葉的乾燥程度。隨意挑選一片干茶,放在拇指與食指之間用力捻,如即成粉末,則乾燥度足夠;若為小顆粒,則乾燥度不足,或者茶葉已吸潮。乾燥度不足的茶葉比較難儲存,同時香氣也不高。 二看:看干茶是否符合龍井茶的基本特徵,包括外形、色澤、勻凈度等。 三嗅:聞干茶香氣的高低和香型,並辨別是否有煙、焦、酸、餿、霉等劣變氣味和各種夾雜著的不良氣味。 四嘗:當干茶的含水量、外形、色澤、香氣均符合要求後,進行開湯品嘗。一般取3克龍井茶置於杯碗中,沖如沸水150毫升。5分鍾後先嗅香氣,再看湯色,細嘗滋味,後評葉底。這個環節更為重要。二、洞庭碧螺春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太湖遼闊,碧水盪漾,煙波浩渺。洞庭山位於太湖之濱,東山是猶如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西山是相隔幾公里、屹立湖中的島嶼,西山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空氣清新,雲霧彌漫,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環境,加之採摘精細,做工考究,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品質特點。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沖泡後,味鮮生津,清香芬芳,湯綠水澈,葉底細勻嫩。尤其是高級碧螺春,可以先沖水後放茶,茶葉依然徐徐下沉,展葉放香,這是茶葉芽頭壯實的表現,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擬的。因此,民間有這樣的說法:碧螺春是「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一嫩(指芽葉)三鮮(指色、香、味)自古少」。 碧螺春茶從春分開采,至穀雨結束,採摘的茶葉為一芽一葉,對採摘下來的芽葉還要進行揀剔,去除魚葉、老葉和過長的莖梗。一般是清晨採摘,中午前後揀剔質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目前大多仍採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藝過程是:殺青--炒揉--搓團焙乾。三個工序在同一鍋內一氣呵成。炒制特點是炒揉並舉,關鍵在提毫,即搓團焙乾工序。 洞庭碧螺春茶風格獨具,馳名中外,常用之招待外賓或作高級禮品,它不僅暢銷於國內市場,還外銷至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鑒別方法 有專家提醒,顏色是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顏色越綠並不意味著茶葉品質越好,在分辨真假碧螺春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看外觀色澤:沒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澤比較柔和鮮艷,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顏色發黑,發綠、發青、發暗。 2、看茶湯色澤:把碧螺春用開水沖泡後,沒有加色素的顏色看上去比較柔亮、鮮艷,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較黃暗,像陳茶的顏色一樣。 專家補充,如果是著色的碧螺春,它的絨毛多是綠色的,是被染綠了的效果。而真的碧螺春應是滿皮白毫,有白色的小絨毛。三、黃山毛峰黃山毛峰茶產於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黃山是我國景色奇絕的自然風景區。那裡常年雲霧彌漫,雲多時能籠罩全山區,山峰露出雲上,像是若干島嶼,故稱雲海。黃山的松或倒懸,或愜卧,樹形奇特。黃山的岩峰都是由奇、險、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 雲、松、石的統一,構成了神秘莫測的黃山風景區,這也給黃山毛峰茶蒙上了種種神秘的色彩。黃山毛峰茶園就分布在雲谷寺、松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圍,在高山的山塢深谷中,坡度達30一50度。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上層深厚,空氣濕度大,日照時間短。在這特殊條件下,茶樹天天沉浸在雲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葉片肥厚,經久耐泡,香氣馥郁,滋味醇甜,成為茶中的上品。 黃山毛峰茶起源於清代光緒年間,黃山茶的採制相當精細,認清明到立夏為採摘期,採回來的芽頭和鮮葉還要進行選剔,剔去其中較老的葉、莖,使芽勻齊一致。在製作方面,要根據芽葉質量,控制殺青溫度,不致產生紅梗、紅葉和殺青不勻不透的現象;火溫要先高後低,逐漸下降,葉片著溫均勻,理化變化一致。每當制茶季節,臨近茶廠就聞到陣陣清香。黃山毛峰的品質特徵是:外形細扁稍捲曲,狀如雀舌披銀毫,湯色清澈帶杏黃,香氣持久似白蘭。鑒別方法 產於安徽歙縣黃山。其外形細嫩稍捲曲,芽肥壯、勻齊,有鋒毫,形狀有點像「雀舌」,葉呈金黃色;色澤嫩綠油潤,香氣清鮮,水色清澈、杏黃、明亮,味醇厚、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艷。假茶呈土黃,味苦,葉底不成朵。四、廬山雲霧茶中國著名綠茶之一。巍峨峻奇的廬山,自古就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稱。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山從平地起,飛峙江湖邊,北臨長江,甫對鄱陽湖,主峰高聳入雲,海拔1543米。 山峰多斷崖陡壁,峽谷深幽,縱橫交錯,雲霧漫山間,變幻莫測,春夏之交,常見白雲繞山。有時淡雲飄渺似薄紗籠罩山峰,有時一陣雲流順陡峭山峰直瀉千米,傾注深谷,這一壯麗景觀即著稱之廬山「瀑布雲」。蘊雲蓄霧,給廬山平添了許多神奇的景色,且以雲霧作為茶葉之命名。 據載,廬山種茶始於晉朝。唐朝時,文人雅士一度雲集廬山,廬山茶葉生產有所發展。相傳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在廬山香爐峰下結茅為屋,開辟園圃種茶種葯。宋朝時,廬山茶被列為「貢茶」。廬山雲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昧濃醇鮮爽,芽葉肥嫩顯白亮。 廬山雲霧茶不僅具有理想的生長環境以及優良的茶樹品種,還具有精湛的採制技術。在清明前後,隨海拔增高,鮮葉開采朔相應延遲到「五一」節前後,以一芽一葉為標准。採回茶片後,薄攤於陰涼通風處,保持鮮葉純凈。然後,經過殺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製成成品。 由於廬山雲霧茶品質優良,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現在,除暢銷國內市場外,還銷往日本、德國、韓國、美國、英國等國,尤其是隨著廬山旅遊業的發展,廬山雲霧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凡到廬山的中外遊客,都買些廬山雲霧茶,以便饋贈親友。1959年,朱德同志到廬山品嘗此茶時,欣然作詩稱頌:「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 鑒別方法 廬山雲霧茶以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高持久、醇厚味甘等「六絕」而久負盛名。成品茶外形飽滿秀麗,色澤碧嫩光滑,芽隱露,茶湯幽香如蘭,耐沖泡,飲後回甘香綿。仔細品嘗,其色如沱茶,卻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於碗中。五、六安瓜片安瓜片是國家級歷史名茶,中國十大經典綠茶之一。 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采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 「六安瓜片」馳名古今中外,還得惠於其獨特的產地、工藝和品質優勢。主產地是革命老區金寨縣,全縣地處大別山北麓,高山環抱,雲霧繚繞,氣候溫和,生態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綠色飲品。同時,「六安瓜片」的採摘也與眾不同,茶農取自茶枝嫩梢壯葉,因而,葉片肉質醇厚,營養最佳,是我國綠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鑒別方法 六安瓜片的選購常識。正常氣溫年景,新茶一般在穀雨前十天內即可產出;真正葉片營養豐厚的茶草應在穀雨前後幾天內。選購品嘗「六安瓜片」通常要把握以下幾個要點:即從干茶和泡茶兩個角度考量茶的「色、香、味、形」。 一是干茶評賞。望色:通過觀望應具備鐵青(深度青色)透翠,老嫩、色澤一致,可見烘製到位。聞香:通過嗅聞應具備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氣,尤其是有如燒板栗那種香味或幽香的為上乘;有青草味的說明炒制功夫欠缺。嚼味:通過細嚼應具備頭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覺,略用清水涮口後有一種清爽甜潤的感覺。觀形:通過察看應具備片卷順直、長短相近、粗細勻稱的條形,可見形狀大小一致、炒功到位。 二是干茶發湯品嘗。茶具一般選用白瓷茶杯(碗)。以泉水或深井水為佳,沒有條件的可選用礦泉水或純凈水等PH值近於中性的水質為適宜。根據茶具容量,放入茶葉適量,清淡適中,不宜過多。為避免片茶原香流離,當今有人主張用開水高沖、緩收、起壺至茶具2/3處加蓋稍候片刻(新嫩茶不宜滿加蓋)。片刻後,即可品鑒。步驟如下:首先聞其香。靠近杯碗口或口面,感覺是否有悠悠的茶葉清香;以其香味濃度體驗茶葉的香醇。次是望其色。用碗蓋扶動茶葉查看湯色,一般是青湯透綠、清爽爽的,沒有一點的渾濁。其葉片顏色一般是穀雨前十天的茶草製作的新茶,泡後葉片顏色有淡青、青色的,不勻稱。相近穀雨或穀雨後茶草製作的片茶,泡後葉片顏色一般是青色或深青的,而且勻稱,茶湯相應也濃些、若時間稍候一會兒青綠色也深些。再是品其味。通常是先慢喝兩口茶湯後,再小呷細細品味,正常都有微苦、清涼、絲絲的甜味;葉片營養生長豐厚的茶草製作的片茶,沏泡的茶湯,往往能夠使你明顯感覺到茶湯的柔度。四是觀其形。干茶開水發湯後,先浮於上層,隨著葉片的開湯,葉片一一的自下而上陸續下沉至杯碗底。有原來的條狀開發為葉片狀,葉片大小近同,片片疊加。六、君山銀針國著名黃茶之一。君山茶,始干唐代,清代納入貢茶。君山,為湖南嶽陽縣洞庭湖中島嶼。島上土壤肥沃,多為砂質土壤,年平均溫度16~17度,年降雨量為134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較大。春夏季湖水蒸發,雲霧彌漫,島上樹木叢生,自然環境適宜茶樹生長,山地遍布茶園。 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著淡黃色茸毫。沖泡後,芽豎懸湯中沖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 君山銀針茶於清明前三四天開采,以春茶首輪嫩芽製作,且須選肥壯、多毫、長25~30毫米的嫩芽,經揀選後,以大小勻齊的壯芽製作銀針。製作工序分殺青、攤涼、初烘、復攤涼、初包、復烘、再包、焙乾等8道工序。鑒別方法 產於湖南嶽陽君山。由未展開的肥嫩芽頭製成,芽頭肥壯挺直、勻齊,滿披茸毛,色澤金黃光亮,香氣清鮮,茶色淺黃,味甜爽,沖泡看起來芽尖沖向水面,懸空豎立,然後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筍出土,又像銀刀直立。假銀針為清草味,泡後銀針不能豎立。七、信陽毛尖信陽毛尖是河南省著名土特產之一,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唐代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把信陽列為全國八大產茶區之一;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嘗遍名茶而揮毫贊道:「淮南茶,信陽第一」;信陽毛尖茶清代已為全國名茶之一,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58年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獲中國質量獎銀質獎,1990年「龍潭」毛尖茶代表信陽毛尖品牌參加國家評比,取得綠茶綜合品質第一名的好成績,榮獲中國質量獎金質獎,1982年、1986年評為部級優質產品,榮獲全國名茶稱號,1991年在杭州國際茶文化節上,被授予「中國茶文化名茶」稱號,1999年獲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信陽毛尖不僅走俏國內,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遠銷日本、美國、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鑒別方法 產於河南信陽車雲山。其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銀綠隱翠,內質香氣新鮮,葉底嫩綠勻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假的為捲曲形,葉片發黃。八、武夷岩茶岩茶產於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 武夷岩茶屬半發酵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 武夷岩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 ,回味無究。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群從的喜愛,曾有「百病之葯」美譽。鑒別方法 產於福建崇安縣。外形條索肥壯、緊結、勻整,帶扭曲條形,俗稱「蜻蜓頭」,葉背起蛙皮狀砂粒,俗稱「蛤蟆背」,內質香氣馥郁、雋永,滋味醇厚回苦,潤滑爽口,湯色橙黃,清澈艷麗,葉底勻亮,邊緣朱紅或起紅點,中央葉肉黃綠色,葉脈淺黃色,耐泡6-8次以上,假茶開始味淡,欠韻味,色澤枯暗。九、安溪鐵觀音 觀音屬青茶類,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據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間(1725一1735年)。安溪縣境內多山,氣候溫暖,雨量充足,茶樹生長茂盛,茶樹品種繁多,奼紫嫣紅,冠絕全國。 安溪鐵觀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質以春茶為最佳。採茶日之氣候以晴天有北風天氣為好,所採制茶的品質最好。因此,當地採茶多在晴天上午10時至下午3時前進行。鐵觀音的製作工序與一般烏龍茶的製法基本相同,但搖青轉數較多,涼青時間較短。一般在傍晚前曬青,通宵搖青、涼青,次日晨完成發酵,再經炒揉烘焙,歷時一晝夜。其製作工序分為曬青、搖青、涼青、殺青、切揉、初烘、包揉、復烘、烘乾9道工序。 品質優異的安溪鐵觀音茶條索肥壯緊結,質重如鐵,芙蓉沙綠明顯,青蒂綠,紅點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鮮爽,具有獨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濃郁,沖泡7次仍有餘香;湯色金黃,葉底肥厚柔軟,艷亮均勻,葉緣紅點,青心紅鑲邊。歷次參加國內外博覽會都獨占魁首,多次獲獎,享有盛譽。鑒別方法 產於福建安溪縣。葉體沉重如鐵,形美如觀音,多呈螺旋形,色澤砂綠,光潤,綠蒂,具有天然蘭花香,湯色清澈金黃,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轉甜,耐沖泡,葉底開展,青綠紅邊,肥厚明亮,每顆茶都帶茶枝,假茶葉形長而薄,條索較粗,無青翠紅邊,葉泡三遍後便無香味。十、祁門紅茶祁門紅茶 ,著名紅茶精品,簡稱祁紅,產於中國安徽省西南部黃山支脈區的祁門縣一帶。當地的茶樹品種高產質優,植於肥沃的紅黃土壤中,而且氣候溫和、雨水充足、日照適度,所以生葉柔嫩且內含水溶性物質豐富,又以8月份所採收的品質最佳。祁紅外形條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色澤烏潤(俗稱「寶光」);內質清芳並帶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蘊含著蘭花香(號稱「祁門香」),馥郁持久;湯色紅艷明亮,滋味甘鮮醇厚,葉底泡過的茶渣)紅亮。清飲最能品味祁紅的雋永香氣,即使添加鮮奶亦不失其香醇。春天飲紅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適。祁門茶葉,唐代就已出名。據史料記載,這里在清代光緒以前,並不生產紅茶,而是盛產綠茶,製法與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綠」之稱。光緒元年,黟縣人余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創設茶莊,祁門遂改制紅茶,並成為後起之秀。祁門茶葉條索緊細秀長,湯色紅艷明亮,特別是其香氣酷似果香,又帶蘭花香,清鮮而且持久。既可單獨泡飲,也可加入牛奶調飲。祁門茶區的江西「浮梁工夫紅茶」是「祁紅」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艷」四絕馳名於世。鑒別方法 祁門紅茶的茶顏色為棕紅色,假茶一般帶有人工色素,味苦澀、淡薄,條葉形狀不齊
3. 請教一下,茶藝館包廂的名字叫什麼好呢
取名可以古典一些,這樣才顯得文化底蘊。
不過名字也不是隨便亂取的,看你的每個包廂風格,然後你可以試著以國內一些景點的什麼閣樓和亭子來命名。
4. 有個茶藝館 想給包間取名字 12個包間
小初 來自 小橋小復店沽灑,初火新制煙煮茶。 (楊基)
春憶 來自 春風修禊憶江南,灑榼茶爐共一擔。 (唐寅)
弄霞 來自 冷然一啜煩襟滌,欲御天風弄紫霞。 (潘允哲
春非 來自 春風解惱詩人鼻,非葉非花自是香。 (楊萬里)
盤龍 來自 銀瓶瀉油浮蟻酒,紫碗鋪粟盤龍茶。 (蘇軾)
春夕 來自 春煙寺院敲茶鼓,夕照樓台卓酒旗。 (林逋)
寒閑 來自 寒泉自換菖蒲水,活火閑煎橄欖茶。 (陸游)
幽滿 來自 兼然幽興處,院里滿茶煙。 (佚名)
夜晨 來自 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動九天風。 (黃鎮成)
春聲 來自 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風聲盼盼茶茶。 (張可久)
楚淮 來自 楚尾吳頭,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鄭板橋)
寒墮 來自 寒澗挹泉供試墨,墮巢篝火吹煎茶。 (陸游
你那個展示的 建議提上這個
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 (乾隆與大臣聯)
個人覺得很是霸氣
樓主啊 我很辛苦 弱弱的說一句 10分好扣的說
5. 誰知道中國排前十位的茶藝師名錄
Such a list does not exist
6. 中國最厲害的茶藝師
認同中國茶道國際交流協會
對中國最厲害的茶藝師
的評價
如今的茶藝師
並不是擁有專業內化、系統化和實容用型
茶學知識與技能
不是了解茶、喜歡茶、珍惜茶
談不上
知茶性而科學泡茶
和知己知茶健康飲茶
而是靠穿著、茶席、茶具、人脈、身段等
說實在的
是選 美活動
並不是茶藝師的比賽
更談不上茶藝師
7. 國內最著名茶藝師培訓機構是哪一個機構
如果用分初級、來中級、高級自的茶藝師《職業資格證書》考前輔導班來評選的話,那還真的不好評,因為,此類培訓機構的培訓大同小異,都沒有什麼可比性。
如果按是否培養合格或優秀的茶藝師來區分的話,那還是很好找,甚至區別更加容易,只要看他們的教學內容就知道全部了。
如:
全面系統:零起點、全系統。
1、茶怎麼來的?
2、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茶是如何演變過來的?怎樣加工出來的?有什麼流程和原理?
3、加工出來的茶葉如何鑒別其品質、等級、特性?
4、根據不同茶類、選擇不同茶具、水的溫度、浸泡的時間,讓茶發揮至最高境界?泡出一壺好茶來。
5、茶葉如何賣?茶葉如何營銷?如何開店?茶葉店、茶藝館的經營管理。
6、茶葉店、茶樓、茶藝館禮儀(包括坐、站、行走、微笑等)。
7、修心養性的三套茶藝表演(A、綠茶茶藝表演;B、安溪鐵觀音茶藝表演;C、台灣十八道聞香杯茶藝表演;)。
8. 茶藝場所有哪些風格類型
茶藝來場所風格各不相同自,按照建築與裝飾風格大致歸為以下幾類:
①庭院式茶藝館。以中國江南園林建築為藍本,有小橋流水、亭台、樓閣、曲徑花圃、拱門迴廊,有返璞歸真、回歸自然之感。
②廳堂式茶藝館。以傳統的家居廳堂為藍本,擺設古色古香的傢具,張掛名人字畫,陳列古董、工藝品等,環境古雅清幽。所用茶桌、茶椅、茶幾樣式古樸、講究,或清式、或明式,讓人感覺走進了書香門第的廳堂。
③鄉土式茶藝館。強調鄉土的特色,追求鄉土氣息,以農業社會生活為主題,竹木傢具、馬車、牛車、蓑衣、斗笠、石臼、花轎等,質朴自然。有的直接利用無人居住的古居整修成茶藝館,更有一番情趣。
④唐式茶藝館(或稱「日本和式」茶藝館)。唐式茶藝館內置矮桌、坐墊,以木板或以榻榻米為席,入內往往需脫鞋,席地而坐,以燈簾、屏風、推拉門或矮牆等做象徵性的間隔,令人感到新奇的異域風情。
⑤綜合式茶藝館。裝潢古今結合、東西合璧,多種形式融為一體,以現代化的設備創造傳統的情境,以西方的時尚結合東方的情調,這樣的茶藝館受到更多年輕朋友喜愛。
9. 茶道最出名國家有哪些
茶道在中國早就沒落了,被奶茶替代了,更多人是為了好喝方便而喝,而茶道在日本是形專式為重,更有屬講究和喝的步驟,在日本茶道還有很多專門的學習場所,要說種類日本是沒中國多,要說重視程度,恐怕中國最多也只能排第二了,說日本茶道不行的根本就是無稽之談,雖然他們專注的是綠茶,但他們卻成功把本在中國沒落的東西發揚光大了,基本所有跟抹茶有關的產品都有日文就是證明,說實話很多中國被丟棄淡忘的文化都被他們發揚光大並傳承了,而那些文化傳統漸漸淡的都已經不算是中國文化了。
10. 瓦庫茶藝館的介紹
瓦庫茶藝館是由著名設計師余平根據中國傳統建築精心設計,以瓦為主題的茶藝館。瓦庫茶專藝館位於鄭東新區高檔商屬業區中心地段,農業東路與眾意路交叉口向北200米路東。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內設包間20餘間,大廳48位雅座;另設商務包:內配有投影儀、無線上網系統、免費收發傳真等完善的商務功能,可容納25位貴賓。瓦庫經營以茶為核心,供全國60餘種名茶,另配中式簡餐及日本料理。還有咖啡、冰沙、奶昔等系列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