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

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

發布時間: 2021-01-17 08:16:42

❶ 中國歷史上是著名軍事家又是偉大詩人的有

除了最著名來的毛澤東和曹操之源外,還有

鄧子龍:明代著名軍事家和詩人,愛國名將,民族英雄(1531—1598),字武橋,號大千、虎冠,明代著名軍事家和詩人

陳毅: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詩人元帥陳毅

蔡 鍔:民國,著名軍事家詩人,護國將軍

另外,岳飛雖然寫了著名的《滿江紅》,但是就這一首讓他還稱不上「詩人」吧,我看了很多評論,基本上給岳飛的頭銜就是軍事家和民族英雄。

❷ 世界上著名的軍事家都有哪些

我喜歡的:拿破崙,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版政治家,法蘭西第權一帝國的締造者。(我最崇拜的世界軍事家)
成吉思汗:蒙古帝國開創者。古代著名軍事家。
其他的:韓信,白起等
近代:外國蘇俄洛夫(不包含拿破崙),中國左宗棠。現代:外國朱可夫等。中國,林帥哥,劉帥哥,粟裕等

❸ 世界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排名

世界十大軍事家排名
TOP1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8.15~1821.5.5)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1804),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1814,1815)
親自指揮的主要戰役18戰15勝3敗
近代軍事影響歐洲第一,影響了近代歐洲的政治地圖和地緣戰略。
軍事理論和貢獻:線性散兵戰術和近代炮術指揮藝術善於運用預備隊 正規特種部隊雛形近代戰爭動員體系
TOP2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經典戰役:擊敗花模辣子國 成吉思汗為中國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由他的子孫完成了統一大業。成吉思汗及其後繼者在25年的時間裏,以總數不到20萬人的軍隊,先後滅亡40多個國家,征服720多個民族,消滅各國軍隊人數超過千萬,征服各民族人口數目達六億,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蒙古帝國。PS:擊敗歐洲聯軍是他的子孫和將領的功勞。
TOP3 亞歷山大
馬其頓和希臘國王 馬其頓和希臘聯軍統帥
47戰全勝
西方戰爭之父
戰爭理論:馬其頓長矛陣 這種方陣被西方世界運用了1400年,最後的集大成者是西班牙大方陣。
TOP4 漢尼拔·巴卡
迦太基軍事統帥
13戰1敗 擊敗羅馬
戰爭理論:圍殲戰 間接戰略開創者 新月陣 斜切戰術
TOP5 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
古羅馬軍事統帥 執政官 獨裁者
78戰2敗2平
戰爭理論:三列陣完善者 軍團的實踐者
TOP6 朱可夫
衛國戰爭時期的軍事統帥 蘇聯元帥
在東線擊敗德軍
現代戰爭理論集大成者,完善並實踐了大縱深攻擊理論。這套理論令西方世界膽寒,並影響了現代地緣戰略格局。
軍事理論:大縱深攻擊理論 大縱深防禦(彈性防禦)理論
TOP7 菲德烈大帝
普魯士皇帝 軍事改革家 西方近代軍國主義第一人
13戰12勝1平
開創普魯士帝國,為今後統一大德意志民族打下軍事基礎。
軍事理論:斜擊理論的創始人和實踐者 近代軍事三大支柱之軍官團制和參謀制的開創者。
TOP8 霍雷肖·納爾遜
英國海軍司令 海軍上將
4戰4勝
成就英國皇家海軍200多年的威名 使得英國在空前有利的國際環境中完成工業革命,皇家海軍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一支全球打擊力量。
軍事理論:火炮化改良後的戰艦線性戰術,火炮接舷戰,艦隊機動第一原則,皇家海軍主動進攻原則,委託式指揮理念
TOP9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第三帝國元帥
現代閃電戰之父 正真意義上的空地一體戰開創者 裝甲集群攻擊
TOP10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
瑞典國王 近代陸軍改革家
13勝1敗
軍事理論:火力集中使用原則;炮兵協同戰術;第一次提出:職業化、正規化、現代化;義務兵動員體系

❹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四個軍事家是誰

5.成吉思汗,冷兵器時代閃電戰的英雄。他的蒙古騎兵讓歐洲的基督教世界、西亞的伊斯蘭教世界全部心驚膽寒。他生平爭戰無數,滅國百餘,兵威之勝無人能及。他的子孫建立起的蒙國帝國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人們稱他們為「世界的征服者」。 千萬別在歐洲人面前說他因為他們實在太恨他了。 6、7.林彪、粟裕(1907-1984) 中國現代傑出的革命軍事家、戰略家。湖南會同人,侗族,初名粟多珍、粟志裕。新中國解放軍中可以指揮百萬大軍的元帥和大將。 8.袁崇煥 明末最冤死的將領,在天啟、崇禎兩位皇帝任寧遠總督的時候,牢牢守住了明朝的北方門戶,曾讓努爾哈赤戰死,並讓皇太極無所適從,袁崇煥的死等於明朝的北大門失去了一把重鎖,同時由於他的以戰求和的戰略思想最終未能實施,導致了明朝了滅亡。 9.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濟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廟號。他還是唐朝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他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通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並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容許百姓休養生息,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此舉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10.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和外交家。 班超是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居家常親事勤苦之役,不恥勞辱。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能夠權衡輕重,審察事理。

❺ 歷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家,思想家

若要真有個之最的稱號,個人覺得軍事家當屬孫武,思想家當屬孔子!因為二者的思想對現在的中國和世界仍有影響!

❻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都有哪些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替頻繁,大小戰爭無數,軍事家和名將也層出不窮。經過研究,我嘗試排列出我心目中最有影響的一百位!因為夏商周信史(有文字佐證)不足,如商朝婦好盡管歷史考證是個能乾的軍事家,但我還是從春秋開始直到清朝以時間先後進行排序。這些風流人物,既有成就帝王霸業的李世民、趙匡胤、成吉思汗、朱元璋,也有青史留名的孫武、衛青,霍去病、岳飛等名將,還包括部分歷史影響很大卻不能迴避的將領。

一、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前221年)

名將的出世,往往是出現在這么幾個時期,一是割據之時諸侯混戰,二是結束分裂一統江山之際,三是中華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之間的戰爭。春秋戰國時期多名將,皆因這三種類型兼而有之,特別是趙國和秦國,更是名將輩出。

1、孫武(約前535—?),即以《孫子兵法》傳世的孫子,史稱「兵聖」,論起歷朝名將軍事影響,毫無疑問首推孫武,非但影響國人兩千多年,且其思想已經超越軍事領域成為世界的寶貴精神財富。

2、吳起(約前440—前381年),戰國時期衛國人,著有《吳子》一書,與《孫子》一文被後世並稱為《孫吳兵法》。吳起先後協助魯國抵抗齊國,又率魏國軍隊以少勝多,大敗過秦軍,但都受到了排擠。最後只好來到楚國被楚悼王任為相,使楚國又強大起來。但楚悼王死後,吳起竟然被亂箭射殺於楚悼王的屍體之上。

3、曹劌(生卒年不詳),春秋魯國人,因《左傳》之《曹劌論戰》成名,「一鼓作氣、二鼓氣弱、三鼓氣衰」的典故即源於此。

4、趙襄子(?—前425年),春秋晉國後期,實權掌握在趙、韓、魏和智氏四家之手,以智氏最大。前455年,韓、魏、智聯手攻趙,趙襄子獨力支撐,又說服韓、魏倒戈,終取得「晉陽之戰」的勝利,奠定了「三家分晉」的基礎。

5、孫臏(?—前316年),齊國軍事家,「知彼知已,百戰不殆;不知彼知已,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已,每戰必殆」,此名言就出自他之口,另外「田忌賽馬」「圍魏救趙」的故事皆聞名中外。前354年和前341年,在與魏國大將龐涓的戰斗中,分別取得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使戰國初期的超級強國魏國從此雄風不再。

6、趙武靈王(約前340—前295年),趙國國君,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為了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侵襲,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實現富國強兵的戰略,使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7、樂毅(生卒年不詳),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諸葛亮年輕時的志向就是「文成管仲,武比樂毅」,可見樂毅在古代武將中的地位之高。公元前284年,身為趙國人的樂毅被燕國拜為上將後,指揮五國聯軍伐齊,連破70餘座城池,使齊國只餘下兩座城市。如果不是最後被排擠,說不定就滅了強大的齊國。

8、田單(生卒年不詳),齊國將領,齊國七十城失守後處於滅亡邊緣,公元前279年,齊將田單據守孤城即墨5年後,憑借「火牛陣」擊敗燕軍,並由防禦轉向反攻最後收復國土。

9、趙奢(生卒年不詳),公元前279年趙奢指揮「閼與之戰」擊敗強大秦軍。趙奢還有識人的本領,他經常與兒子趙括談論兵法往往處於下風,時人皆以為趙括軍事才能極佳,但趙奢卻留下遺言其子難堪大任,結果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果然喪師辱國。

10、白起(?—前258年),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全殲韓魏聯軍、攻陷楚都郢都、以及公元前的260年的長平之戰,皆其傑作,可以說白起的戰功奠定了秦朝統一江山的基礎。只可嘆長平之戰坑殺四十萬趙國俘虜太過殘忍了,因此白起最後被秦王逼迫自殺也可謂是報應了。

11、廉頗(前327—前243年),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將相和」、「負荊請罪」、「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等典故,都是對老將廉頗的高度贊賞,據說在其一生中的戰斗中,幾乎百戰百勝,在各國中有著崇高的威望。

12、魏無忌(?—前243年),魏國軍事家,史稱信陵君。信陵君先是「竊符救趙」挽救了趙國,後又於前247年組織各國合縱擊敗強秦,顯示了傑出的軍事才能,留有《魏公子兵法》一書。

13、李牧(?—前229年),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據守趙國北方邊境,以抗擊匈奴而成名。在秦滅趙之戰過程中,趙國因中反間計殺了李牧而導致亡國。

14、王翦(生卒年不詳),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是繼白起以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連年征戰中,趙、魏、楚、齊、燕等五國皆由其父子率軍所滅。王翦指揮戰役中最有名的一戰是滅楚之戰。

15、王賁(生卒年不詳),與父親一起同為秦國名將,為秦朝統一大業立下汗馬功勞。最出名的是滅魏之戰中水淹魏都大梁。

16、蒙恬(?—前210年),蒙恬參與了秦朝統一六國的戰爭,又為抵抗匈奴的名將,據說還是毛筆的發明者。

17、章邯(?—前205年),秦末大將。率秦軍屢次擊敗陳勝、吳廣的起義軍,又於前208年在「定陶大戰」中擊敗項梁,無奈難以挽救秦朝滅亡的命運,在巨鹿之戰後投降項羽,又敗於劉邦大軍而自殺。

二、漢朝(前202—前220年)

兩漢經歷了「楚漢戰爭」「七王之亂」「光武中興」及抵禦外倭的一系列戰爭,各個時期都出現了一批名將。在楚漢戰爭中涌現了項羽、韓信、彭越、英布、樊噲、周勃等名將,東漢中興時又有鄧禹、耿龠、馮異、岑彭為代表的「雲台二十八將」,更多的是抵禦外族戰斗中的名將。其中韓信、衛青、霍去病這三位可謂是名垂千古的中華名將。

18、項羽(前232—前202年),「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成為謳歌項羽的千古佳句,何等英雄氣概的人物,推翻強秦殘暴統治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然頃刻間卻在「楚漢爭霸」中敗於不入流的劉邦手下。

19、韓信(前228—前196年),韓信熟諳兵法,可謂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都是他為後世留下的著名軍事典故。公元前196年,被呂後和蕭何設計騙殺,並被誅滅三族。

20、周勃(?—前169年),參與滅秦和「楚漢戰爭」的開國功臣。西漢建立後作為劉邦的親信,更是平定諸位異性王內亂的主將。最後又平定呂稚外戚,是匡扶漢室的重臣。

21、周亞夫(前199—前143年),是漢初名將周勃的次子,文景之治時期漢朝首屈一指的大將,為抵擋匈奴進攻、平定「七王之亂」建功立業,直至被景帝倚為臣相,卻因脾氣耿直得罪了皇上及太後等人,最後竟因家僕控告謀反而鋃鐺入獄,於是絕食抗議而亡。傳說早在他身為公子還沒位極人臣之時,即有相面老太斷言他將貴為公候,也會以餓死結束其一生,真為奇談。

22、李廣(?—前119年)「飛將軍」李廣真英雄也,一手好箭竟能射穿石虎,一千多年後《水滸傳》將花榮的綽號就起為「小李廣」。一生長期奮戰在抗擊匈奴的前線,使匈奴將士聞之喪膽,可惜最後卻還是兵敗而引頸自刎。

23、衛青(?—前105年),無論以何標准評選中華十大名將,都不會少了衛青。

24、霍去病(前140—前1117年),作為西漢征討匈奴的將領之一,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名氣一點也不遜色於衛青,只可惜英年早逝。

25、趙充國(前137—前52年)抗擊外族侵略的名將。趙充國平定羌族叛亂之戰有「窮寇莫追」之言,還創造了史上有名的屯田制。

26、陳湯,西漢末年大將,遠征西域的勝利終於結束了西漢與匈奴的百年戰爭。

27、劉秀(前6年—57年),公元23年的「昆陽之戰」,劉秀指揮綠林軍擊敗王莽主力,是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實現東漢中興的武將有「雲台二十八將」,實則劉秀才是軍事統帥。

28、馮異(?—34年)「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史稱「大樹將軍」,東漢中興和平定邊疆皆居功至偉,是史上良將之一。

29、馬援(前14—49年)「雲台二十八將」之一,以「馬革裹屍還」而被後世愛國將領立志效仿。

30、鄧禹(2—58年),位列「雲台二十八將」之首。

31、班超(32—102),為東漢鎮守西域多年,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而聞名,同胞兄妹班固、班昭也十分出名,史上少有。

三、三國時期(漢末—280年)

因《三國演義》一書,三國將領為百姓耳熟能詳,蜀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五虎將,魏有張遼、徐晃、李典、於禁、樂進、許諸等將,吳國有孫策、程普、呂蒙、黃蓋、陸遜等,但他們不能全部稱之為中華名將,而且他們只能稱之為「將」。能稱之為「帥」的只能是曹操、周瑜、諸葛亮和司馬懿。

32、周瑜(175—210)「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割據的局面,周瑜即此戰的統帥。由於《三國演義》的誤導,一般人誤以為赤壁之戰的功勞,諸葛亮要大於周瑜,其實周瑜才是此戰的真正指揮者。

33、關羽(?160—220年)關公作為三國時期蜀國的大將,盡管失荊州成為俘虜被孫權殺了頭,但此後一千多年卻成為忠義的化身,上升至「武聖」地位被朝拜,全國各地都建起了關帝廟,只有孔夫子的文廟才有一比。

34、曹操(155—220年)曹操作為東漢末年最傑出的軍事家是無疑的,但大多數人卻忽略了這一點,恰恰是曹操消滅了諸多割據勢力才統一了北方,「官渡之戰」更是一場經典戰役,如果不是赤壁之戰失利,估計他就是統一中國的豪傑了。

35、張遼(169—222年)曹魏名將,武功高強,又謀略過人,多次建立奇功。

36、諸葛亮(181—234)後人往往把他作為千古名相,但「七擒孟獲」「六齣祁山」都是他親征而為,可謂戎馬一生,「草船借箭」「空城計」等故事更顯其睿智,但軍事謀略家的成就應該大於實際戰功。

37、司馬懿(179—251年)盡管名氣不如諸葛亮,但終成大氣該笑到最後的恐還屬於司馬懿了,諸葛亮六齣祁山因司馬懿而遇阻,司馬懿打下的良好基礎,終於成就了司馬氏建立了統一的西晉皇朝。

38、陸遜(183—245年)吳國傑出將領,擊敗劉備的「夷陵之戰」是歷史著名戰役。

39、鄧艾(197—264年)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鄧艾率偏師,繞過姜維的蜀軍正面防禦,攻下蜀都成都,使蜀漢滅亡,為司馬氏統一中國功不可沒,然居功自傲,又被鍾會等人誣告其謀反,引起司馬昭猜疑而被殺,可謂是「出師雖捷身也死」十分冤枉。

40、羊祜(221—278年)西晉名將,為消滅孫吳政權實現統一大業奠定了基礎。同時還是一位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四、兩晉南北朝(266—316年)

兩晉南北朝,分分合合橫跨四百餘年,期間自然少不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期間北方諸雄紛起,五胡十六國君皆以紛亂的戰事中脫穎而出建立國家,南方雖有陶侃、祖逖、謝石、謝玄、檀道濟等名將,卻又都偏居一隅,軍事成就一般,名氣也遠不及因《三國演義》而被津津樂道的三國將領。因此兩晉南北朝缺乏著名的軍事統帥級人物。

41、杜預(222—284)作為大將先後北守邊關西征吳國,滅吳後又南定兩廣和交趾,為實現西晉皇朝的統一大業戰功卓著,

42、王浚(206—286年)率軍攻下了吳國都城建業,結束了三國分裂的局面。晉滅吳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突破長江天塹的江河進攻戰,此役創造了水陸俱進、多路並發、順流直下的大江河進攻方略,亦為後世用兵長江提供了借鑒。

43、劉淵(?—310年)西晉「八王之亂」後,趁勢而起創立了匈奴漢國,給了西晉王朝毀滅性的打擊。其自稱匈奴冒頓單於之後,冒頓單於實也為軍事奇才,不過史書將當時的匈奴列為外族,故本人也未將其作為中華名將。

44、石勒(286—333年)作為前趙將領東征西伐,最後建立了後趙政權,是從奴隸到皇帝的唯一一人。

45、陶侃(259—334年)東晉名將,為穩定東晉初年動盪不安的政局頗有建樹。還是陶淵明的祖先

46、祖逖(266—321)以「聞雞起舞」成名的東晉大將,北伐之戰收復諸多失地,可惜沒有完全取得勝利就去世了。

47、桓溫(312—373年)東晉大將,立志統一的他曾三度北伐,可惜錯失大好良機。

48、謝玄(327—388年)與叔叔謝石一起指揮了著名的「淝水之戰」。

49、符堅(338—335年)統治期間,先後滅亡了前燕、前涼,統一了北方,卻不知如何莫名其妙地在「淝水之戰」潰敗,一代英雄最終成為了狗熊。

50、慕容垂(326—396)後燕建立者,是一名傑出的軍事家。

51、劉裕(363—422年)討桓玄、滅南燕、收巴蜀、克長安,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取代東晉建立了南宋政權。辛棄疾曾寫下「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樣豪邁的詞句,贊揚他的功績,遺憾地是他只做了半世英雄,目的僅是奪權而已。

52、檀道濟(?—436)南北朝時期宋之大將,北伐立下赫赫戰功,因其威名被冤殺, 「自毀長城」 的典故就指此事。

53、韋睿(?—436)南梁名將,在與北魏「鍾離之戰」中取得以少勝多的大勝。

54、拓跋燾(408—452)北魏太武皇帝,親率北魏鐵騎,滅亡了夏國、北燕、北涼等諸多政權,統一了北方;向北,橫掃了占據蒙古大漠的柔然汗國;向南,屢次挫敗南朝,並占據了劉宋的河南之地。

55、斛律光(515—572)北齊名將,驍勇善戰,在與北周的戰爭中多次取勝。無奈正處於高氏暴君統治時期,逃不了被殺的命運。

56、宇文泰(507—556年)西魏的實際統治者和北周的奠基者。

57、冼夫人(522—602年)生活在廣東,致力於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在戰亂紛爭的南北朝時期,保持了嶺南地區百多年的穩定,是真正的巾幗英雄。

南北朝時期,十六國時期的前趙劉曜、後趙石虎、夏之赫連勃勃也驍勇剽悍,但皆為殺人不眨眼的傢伙,北魏之楊大眼、南齊之裴叔業、東魏之高歡、陳朝之陳霸先、蕭摩訶也名重一時。

五、隋朝(581—618年)

隋朝雖存世僅38年,卻奠定了後世數百年統一封建皇朝的基業。為隋朝統一立下大功的有統帥楊素、虎將韓擒虎、劉方、賀若弼等,但其時陳朝弱小,滅陳之戰順風順水,就不將他們列入史上名將之列了。隋末農民起義,諸雄混戰一番,反而是由貴族出身的李氏家族奪取了政權,哪一位義軍首領都稱不上名將。

六、唐朝(618—907年)

大唐是中國最強大的皇朝,因處於盛世,名將反而不多,主要集中於唐初和安史之亂。

58、李世民(598—649)文功武治的唐太宗,毫無疑問是史上最傑出的軍事統帥。

59、平陽公主(生卒年待考)唐高祖李淵的女兒,她與父兄一起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死後以軍禮下葬的唯一一位公主。

60、李靖(571—649)非但是唐初開國軍功第一人,還是一名軍事理論家,將成功的治軍、作戰經驗整理成書傳世,

61、秦瓊(571—638)唐初開國功臣,不知哪位好事者編出「關公戰秦瓊」取笑吹牛者的故事,讓秦瓊同志名氣更大。

62、尉遲敬德(585—658年)唐初名將,後世人將其和秦瓊放在一起,成為了兩位「門神」。

63、程咬金(593—665年)民間演義中名頭遠大於其它開國功臣,「程咬金三斧頭」成了最為流行的諺語之一。

64、李績(594—667)即有名的徐茂功也,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在民間演義中幾乎被神化了。

65、蘇定方(592—667)早期追隨它人南征北戰,後來在開拓西域的戰事中立下殊勛。

66、薛仁貴(614—683年)唐朝名將。

67、安祿山(703—757年)結束大唐盛世的「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

68、郭子儀(697—781年)平定「安史之亂」的首功之臣,在唐皇朝風雨飄搖之際,不愧「中興名將」之譽。

69、李泌(722—789年)為平定安史之亂、討伐李希烈、抗擊吐蕃入侵作出了卓越貢獻;還寫有《議復府兵制》一書。

70、黃巢(?—884年)唐末率義軍轉戰萬里,摧枯拉朽般地地動搖了大唐王朝,並建立大齊政權。「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由於最終未能成功而且濫殺無辜,只能被史書稱之為流寇了。

七、五代、遼、宋、金、元時期(907—1368年)

五代時期最有名的要數朱溫和李克用,實也為唐末將領,其它五代十國的將領要麼名氣不夠,要麼殘忍無比,稱不上名將。遼、金、元其時要遠比同時期的漢族軍隊強大得多。石敬塘之流甚至自稱兒臣,宋朝雖然富裕,軍事上卻是弱者,經常丟人現眼地稱臣納貢,讓國人讀這段歷史十分氣悶。

71、李克用(856—908年)唐末鎮壓黃巢起義軍,率沙陀、韃靼兵攻入關中,迫黃巢軍撤出長安,以功封為晉王。後被其子追謚為後唐太祖。

72、朱溫(852—912年)隨黃巢義軍而起家,被任命為同州防禦史;隨後叛變與唐軍一起鎮壓起義軍,成為割據一方的藩鎮,還被封為梁王;協助唐昭宗誅殺宦官有功,即控制朝廷大權,最後弒君篡位建立起後梁政權,成為後梁太祖皇帝。

73、耶律阿保機(872—926年)遼太祖,經過多年的征戰,把北方各族統一在自己的政權統治之下,建立起幅員廣闊的遼王朝。

74、耶律德光(902—947)遼太宗,在位期間滅了後晉,拓展了疆土,使大遼更加強大。

75、趙匡胤(927—976年)宋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由將領一躍為皇帝,統一了大半個中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只是我覺得毛澤東將「唐宗宋祖」並列寫入《沁園春·雪》,是有些抬舉趙匡胤了。畢竟,他「杯酒釋兵權」的計策是緩解了內亂之憂,但卻使終宋一朝崇文抑武,始終受到外族的欺凌。

76、耶律休哥(?—998)遼國著名將領,在多次遼宋激戰中大敗宋朝軍隊。

77、楊業(?—986年)楊家將滿門忠烈,說的就是楊業及其子孫的故事。楊業原系北漢將領,隨主歸附北宋,在宋遼戰爭中曾取得雁門關大捷而英名遠揚,後因寡不敵眾被俘,在遼軍敵營中絕食三日而殉國。

78、狄青(1008—1057年)北宋名將首推狄青,盡管北宋重文輕武,始終受到遼和西夏的威脅,而狄青卻在北宋將領中脫穎而出,十分不易。

79、完顏阿骨打(1068—1123)金太祖,金朝創立者。

80、完顏宗弼(?—1149年)即金兀術。《說岳全書》過多渲染了金兀術的敗績,使後人對其戰功多有誤會。其實他在金朝出將入相功勛卓著。綜觀其一生在軍事領域的表現,連連大破宋朝名將宗澤、韓世忠,平定中原,追擊宋朝皇帝趙構迫使宋朝上表稱臣,確立了金朝不可撼動的超級政治大國地位。

81、岳飛(1103—1142年)作為一身浩然正氣的民族英雄,被宋高宗和秦檜殺害於風波亭,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知名的冤案。

82、張世傑(?—1279年)南宋末年將領,與陸文夫、文天祥一起被稱為「宋亡三傑」。南宋都城臨安被攻陷後,他曾多次指揮部隊堅決抵抗元軍,且戰且退一路護送新帝南下直至沒有了退路,陸文夫與幼帝跳海後,他也隨軍而亡。

83、成吉思汗(1162—1227年)可謂世界上古往今來最偉大的軍事統帥。由於其名聲太響亮,以至其手下諸將的名聲反而不響了,協助成吉思汗成就大業的「蒙古四傑」:木華黎、博爾術,遠征西亞和東歐的哲別,其實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將領。

84、伯顏(1236—1295年)攻陷臨安俘虜宋帝的元朝開國功臣。

八、明朝(1368—1644年)

在朱元璋的統帥下涌現了一批諸如徐達、常遇春、李文忠、藍玉等開國名將,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皇朝。明朝中後期皇帝雖多為混蛋,可是卻出現了戚繼光、於謙、鄧子龍、史可法等多位民族英雄,以致腐敗的明王朝居然苟延殘喘延續了近300年。

85、朱元璋(1328—1398),從一個乞丐成長為一名軍事統帥及登基成為大帝,真是傳奇。武功堪比唐太宗,文治可差得太遠,為維護專制統治簡直是殺人如麻,但比起宋太祖來可是高明多了。

86、徐達(1332—1385年)開朝諸將首功之臣,大明朝的軍事統帥軍功卓著,先是協助朱元璋戰勝了強大的陳友諒和張士誠,後又大敗元軍收復北京一統江山。

87、戚繼光(1528—1588)有兩件事值得一提,一是組建了「戚家軍」,掃平了兇悍的倭寇,可稱為民族英雄,二是作出了修建明長城的特殊貢獻。

88、袁崇煥(1584—1630年)明朝末年內憂外患,軍事實力也明顯下降,幸虧有袁崇煥守在關外,擋住了日益強悍的滿清武裝。怎奈生性多疑的崇禎竟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竟將袁崇煥外以磔刑,棄屍於市,大明朝怎麼能大廈不會傾覆?

89、李自成(1606—?)李自成幾乎是黃巢的翻版,盡管威風八面地攻進北京,建立了大順朝,可皇帝位置還沒坐熱,就被入關的清軍趕下了台,失去了蹤影。

90、鄭成功(1624—1662)打敗荷蘭侵略者收復台灣居功至偉,可嘆天妒英才,鄭成功英年早逝。

91、秦良玉(1574—1468)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傑出的女將,一生為保衛大明朝征戰無數,戰功卓著,被明朝皇帝封為「鎮東將軍」。

92、吳三桂(1612—1678)是最為出名的叛將,「沖冠一怒為紅顏」還情有可原,但一生三叛實難讓人理解。

十二、清朝(1644年—1911年)

清朝近三百年,從世界最強蛻變到受盡欺凌,其名將也體現了不同時期的特徵。早期多為傑出軍事統帥,中晚期旗人將領日漸平庸,直至太平天國起義,才出現了一批湘淮名將。另外太平天國軍隊中也出現了楊秀清、石達開、李秀成、陳玉成等名將,在抵禦外國侵略的過程中出現了關天培、僧格林沁、鄧世昌等民族英雄,但他們最終皆遭到慘敗,就不將其列入百位將領了。

93、多爾袞(1612—1650年)與同為軍事統帥的父親努爾哈赤和兄長皇太極比較更為傑出,他繼承了父兄的才能,為滿人入關建立殊勛,最終奠定了大清300年的宏偉基業。沒有哪一位清朝將領能夠與多爾袞比肩?

94、施琅(1621—1696)原為鄭成功的部下,因觸犯軍法而叛逃成為清廷的走狗,施琅熟悉鄭氏軍情和台風規律,在其任福建水師提督期間,終於率清軍攻克台灣為清朝統一了全中國,客觀上也建立了功勛。

95、康熙(1654—1722)是繼李世民後又一位文功武治的大帝。

96、曾國藩(1811—1872)湘軍統帥。數年苦戰殲滅了「長毛造反」。小時讀史書,他被描述成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軍的劊子手,現在歷史真相大明,太平天國比清廷更加腐敗,非但摧毀了江南的資本主義萌芽,而且與「日寇侵華」「文化大革命」一起構成了對中國文物的最大破壞。因此曾國藩被稱作「中興名臣」是名符其實的。

97、李秀成(1823—1864年)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最優秀的軍事將領,與英王陳玉成一起苦撐危局,多次出奇制勝、轉危為安,力挽狂瀾。但因太平天國過於腐敗,難免最終失敗的命運,他也被曾國藩所殺。

98、左宗棠(1812—1885年)最值得稱道的貢獻是在督辦新疆軍務期間,使邊陲之地始終歸於祖國的懷抱之中,否則新疆早就成為又一個外蒙古了。

99、李鴻章(1823—1901)淮軍首領,在平定太平軍的戰役中立下大功。李鴻章企圖實施精兵強國戰略,積極實施洋務運動,並精心打造北洋水師,不料在甲午海戰前後全軍覆滅,只能喪權辱國地簽訂城下之盟苟延殘喘。

100、袁世凱(1859—1916)一代梟雄,在清末和民國初年叱吒風雲。駐守朝鮮暫露頭角,「小站練兵」起家,鎮壓義和團成名,被清廷倚為重臣。民國建立後強權獲取大總統寶座。即使死後,其建立的北洋軍閥也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歷史。

❼ 中國古代軍事家排名(前十名)

1、項羽

楚國下相人,名將項燕之孫,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巨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楚漢戰爭期間雖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突圍至烏江邊自刎而死。

2、霍去病

西漢名將,河東平陽人,為衛青之甥。一生四次出擊匈奴,均大獲全勝而回,殲滅匈奴11萬多人,降服匈奴4萬余眾,開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後追謚為景桓侯。

3、衛青

衛青字仲卿,河東平陽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後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一生七次率兵擊匈奴。用兵敢於深入,奇正兼擅,為將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作戰常奮勇爭先,將士皆願為其效力,處世謹慎,奉法守職。

4、班超

字仲升,東漢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史學家班彪的幼子,班超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回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100年,因年邁請求回國。

5、孫臏

本名孫伯靈,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出生於阿、鄄之間,是孫武的後代。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並著《孫臏兵法》。

6、韋睿

南朝梁武帝時名將。早年任上庸太守,齊末隨蕭衍起兵,「多建策,皆見用」。505年督軍北伐,攻下北魏小峴城,隨即進軍合肥。這時魏將楊靈胤率五萬人前來救援。韋睿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兵,斬俘萬餘人。

506年解鍾離之圍,因功進爵為侯,任右衛將軍。史載韋睿仁民愛物,「士卒營幕未立,終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北魏人怕他,稱為「韋虎」,一生廉潔,家無余財。

7、白起

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人,中國古代著名的將領、軍事家。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勛赫赫,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8、徐達

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1353年參加農民義軍,1363年大敗陳友諒。1364年任左相國。1367年消滅張士誠,同年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殘暴黑暗的統治。明初,他多次率軍遠征漠北等地,戍守邊疆,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

9、郭子儀

中國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理論實踐者,唐代著名軍事家。安史之亂打敗史思明,收復洛陽、長安,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在涇陽單騎說退回紇,並擊潰吐蕃,穩住關中。85歲的高齡辭世,追贈太師,謚號忠武。

10、李牧

先在趙國北部抗擊匈奴,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被封武安君。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胡三省注《通鑒》時將李牧被害與趙國滅亡聯系在一起:「趙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

❽ 中國古代的十大軍事家都有誰

1、孫武

孫武,字長卿,生卒年不詳,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惠民縣)人,祖父田書為齊大夫,攻伐莒國有功,齊景公賜姓孫,封采地於樂安。公元前532年的齊國內亂後,孫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吳國,潛心鑽研兵法,鑄成兵法十三篇。

公元前512年,經吳國謀臣伍子胥多次推薦,孫武帶上他的兵法十篇晉見吳王。在回答吳王的提問時,孫武議論驚世駭俗,見解獨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圖霸的吳王深刻共鳴,連聲稱贊孫武的見解,並以宮女180名讓孫武操演陣法,當面試驗了孫武的軍事才能,於是任命孫武以客卿身份為將軍。

公元前506年,吳楚大戰開始,孫武指揮吳國軍隊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大國,五戰五捷,直搗楚都,創造了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跡,為吳國立下了卓著戰功。

2、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以其卓越的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戰略上重視聯遠攻近,力避樹敵過多;用兵注重詳探敵情,善於運用分割包圍、遠程奇襲、佯退誘敵、運動中殲敵等戰法,史稱「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他知人善任,曾起用一大批傑出的軍事、政治人才。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對蒙古民族的形成有巨大意義;攻金滅夏,為全中國一統王朝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建立橫跨亞歐的大帝國,打開了東西方的大通道,推動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3、白起

白起,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卓越的軍事統帥,也秦國歷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的軍事統帥。他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達37年之久,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殲敵百萬,未嘗敗績,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等。

白起最突出的軍事思想是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他是戰爭史上運用圍殲戰術作戰的無與倫比的統帥。是中國戰爭史上三個最善於打殲滅戰的軍事統帥之一(另外兩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將)。

4、韓信

韓信以項羽帳下執戟衛士的低微身份,幾年內登壇拜將,屢建奇勛,終至成為左右楚漢戰爭的一方諸候。蒯通以「略不世出」來贊譽這位叱吒風雲的軍事人物。其用兵之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據《漢書·藝文志》記載,他曾著有《韓信兵法》三章,可惜已經失傳。

韓信的軍事才能令劉邦極度不安,故在項羽敗亡後,即奪其兵權,徙為楚王,繼又黜為淮陰侯,軟禁於劉邦身邊。一天,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答「陛下不過能帶十萬之軍。」劉邦又問:「那末你呢?」

韓信怔了一下,突然狂傲的大笑:「我是多多益善啊!」 韓信的絕世軍功和才華終於招來了殺身之禍,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呂後和蕭何誘韓信至長樂宮的鍾室,以謀反罪名殺之。一代名將,死非其所,實堪哀傷。

5、項羽

項羽在中國從來都是成者王敗者寇,成功的讓後世景仰,世人稱道,而失敗者則會萬夫所指被世人所不霄,但項羽卻是一個例外,項羽最後敗在了劉邦的手下,自刎在烏江邊上。

6、霍去病

西漢著名將領。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衛青外甥。善騎射。 初為武帝侍中。 元朔六年 (前 123),隨大將軍衛青參加漠南之戰,以票姚校尉率800輕騎遠離大軍數百里尋殲匈奴,斬獲2000餘人,戰績卓著,封冠軍侯。

7、李世民

李世民是那種中國歷史上罕有的軍事天才。從十八歲起(現在高中畢業生的年齡)就統帥數萬大軍南征北戰,攻無不勝,戰無不克。只是由於後來當了皇帝,治國才能過於突出,後人往往津津樂道於「貞觀之治」,而忘了他的赫赫武功。

8、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創建了八旗軍制。八旗制度是由氏族公社的生產組織演變而來的。女真人的習慣,每逢出師打獵,全族的壯丁都要出動。

八旗士兵平時狩獵耕種,戰時上馬出征。八旗旗主都是努爾哈赤的子侄,而努爾哈赤則是最高統帥。八旗制度的實行,提高了女真人的戰鬥力,入關前的八旗兵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披靡,為清朝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9、曹操

曹操(155—220)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史稱魏武帝。曹操祖籍安徽亳縣,小名阿瞞,字孟德。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起義過程中,擴張了自己的軍事實力,又於建安元年(196年)把漢獻帝迎至許昌,遂「挾天子以令諸侯」。

建安13年做了丞相,赤壁之戰被劉備孫權擊敗後回北方重整勢力。公元216年自封魏王,曹丕繼位後追封其父為武帝。曹操精通兵法,又長於詩歌,以詩抒發報負,今存詩20餘首。其詩被譽為「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10、岳飛

岳飛(公元1103年一1141年),字鵬舉,生於河北西路相州(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一個農民家庭。他自幼隨父親在農田勞動,體格健壯,臂力過人。他沉默寡言卻很有志氣,勞作之餘師從射箭名師周侗和槍手陳廣,練得武藝超群。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