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知名醴陵瓷器

知名醴陵瓷器

發布時間: 2021-01-17 08:05:31

㈠ 醴陵瓷器的發展歷史

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仁人志士和能工巧匠,為醴陵瓷業的發展嘔心瀝血,作出了重大貢獻。1904年,湖南鳳凰人熊希齡(辛亥革命後擔任北洋政府總理)與曾參與「公車上書」的醴陵舉人文俊鐸,本著實業救國的思想赴日本考察。在日本期間,他們發現日本瓷業技術先進,產品精良。第二年回國後,熊希齡在文俊鐸陪同下,前往醴陵的主要粗瓷產地進行調查,找出了醴陵瓷業生產落後的主要原因,同時又看到了醴陵進一步發展瓷業生產的有利條件:消費市場廣闊,瓷土資源豐富,勞動力價格低廉。隨即提出了「立學堂、設公司」等主張,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當年,湖南官立瓷業學堂在醴陵正式開辦,次年,湖南瓷業製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齡任公司總經理,文俊鐸任學堂監督。公司聘請日本技師和景德鎮技術工人,引進了當時日本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開啟了醴陵由粗瓷生產到細瓷開發的新紀元。獨具特色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研製出來的。
一、前期
此前,醴陵瓷器用單一的氧化鈷(俗稱土墨)作彩飾原料,手工描繪粗獷花草圖案後,施釉覆蓋,燒成釉下青花瓷。1907年至1908年,湖南瓷業學堂研製出草青、海碧、艷黑、赭色和瑪瑙紅等多種釉下顏料。湖南瓷業製造公司的繪畫名師和瓷業學堂陶畫班的畢業生,經過反復研製,採用自製釉下色料,運用國畫雙勾分水填色和「三燒制」法,生產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質細膩,畫工精美,清新雅麗,別具一格,釉層下五彩繽紛,呈現出栩栩如生的畫面,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它的問世,立即得到業內人士和國內外輿論的極大關注和好評。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別參展武漢勸業會、南洋勸業會和義大利都朗國際賽會,連續獲得金牌獎,醴陵瓷器開始名揚華夏,走向世界。「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就是醴陵瓷在當時贏得的良好評價。
二、中期
1915年,醴陵瓷器遠涉重洋,參加了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參展的釉下五彩扁豆雙禽瓷瓶和貴州茅台酒同獲最高榮譽,為中國贏回了兩枚金牌獎章。扁豆雙禽瓷瓶是1911年湖南瓷業公司的經典之作。瓶高46.8厘米,撇口直徑20厘米,瓶體潔白如玉,造型宛如鳳尾,線條流暢,其釉面晶瑩潤澤,色彩沉穩典雅,花色構圖生動自然,工藝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被國外輿論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自此,醴陵瓷器舉世聞名,采購客商絡繹不絕,一批私營細瓷製造公司相繼興建,當時的盛況大有與景德鎮並駕齊驅之勢,釉下五彩瓷成為中國陶瓷的廣大特色,世界性的創舉。
釉下五彩瓷在經歷了短短的一、二十年發展期後,二十年代末,受多次戰爭影響,生產開始下滑,醴陵百餘家瓷廠停產,最早生產釉下五彩瓷的湖南瓷業製造公司也於1930年倒閉,釉下五彩瓷生產中斷。
三、解放後
1949年,醴陵和平解放,奄奄一息的醴陵瓷業有如枯木逢春,以後幾年中,醴陵瓷業迅速得到恢復並取得長足發展。1954年,為恢復中斷20多年的釉下彩瓷生產,經過有關部門多次尋訪,找到了原湖南瓷業學堂陶畫班首屆畢業生、釉下彩藝人吳壽祺。此時吳老已年近古稀,正在農村安享晚年。吳老出山後,一面培養釉下彩繪人員,一面改革傳統工藝,將「三燒制」改為兩次燒成,釉下五彩瓷生產在短時間內得到恢復。此後,湖南陶瓷研究所、醴陵瓷器公司藝術瓷廠(群力瓷廠)先後成立,成為專門從事釉下彩裝飾研究和生產的單位。在此期間,醴陵瓷業很快實現了由手工到機械、由柴窯到煤窯的歷史性轉變,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層出不窮,釉下五彩瓷重放異彩,以至獲得「國瓷」美譽。

㈡ 醴陵瓷器的介紹

瓷器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漢族文化,在英文里中國和瓷器都稱為「CHINA」,可見中國瓷內器在世界范圍內的容巨大影響。釉下彩瓷是中國漢族傳統的陶瓷裝飾藝術,尤其是醴陵出產的釉下彩瓷,在世界享有很高的聲譽。醴陵瓷器的瓷質細膩,圖案畫工精美,尤其釉下五彩瓷器,五彩繽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凝聚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

㈢ 醴陵市有那些著名的瓷器工藝品生產企業

紅官窯,官潤窯等等。。

㈣ 醴陵瓷器有什麼特點

醴陵的釉下五彩瓷不僅美觀大方,而且具有耐摩擦、耐酸鹼、無鉛毒、永不褪色的優點,屬於真正的綠色環保產品,在國內外久負盛名。上世紀60年代以來,醴陵生產的工藝美術瓷和高檔日用瓷等釉下五彩瓷成為國內外市場的暢銷產品。隨著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醴陵逐步發展成為全國出口陶瓷主要生產基地之一。
醴陵釉下五彩瓷是新生的陶瓷品種,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燒造前後不過20餘年,由於生逢亂世,作品覆蓋面不寬,精品罕見,傳世作品不過400餘件。故宮博物館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僅7件,湖南省博物館收藏的精品也不過17件。醴陵釉下五彩瓷有著獨特的藝術之美。造型富於變化,而趨於活潑。一般的花瓶器型墨守成規,而醴陵釉下五彩瓷卻經常將傳統的器形和其他外來的造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且,絕沒有大紅大紫之類的炫目色彩,淡雅之中透出高貴的氣質。具有很大的文化價值、工藝技巧和觀賞性。
一件釉下五彩瓷的製作工藝流程極其繁瑣與復雜,且難度極高。 首先選用上等的優質瓷泥做胚胎,在成型前對瓷泥進行沉澱、濾渣、吸鐵等工序,以保證瓷泥不參雜其他雜質。而真正的成型著需要藝人將瓷體打磨的十分輕薄與平滑,其工序全憑藝人們的手感操作,非具有十多年製作經驗的技工不能勝任。 它的彩繪用色顏料來自於釉原料、稀土和有色金屬礦物質,其中一些顏料中還含有黃金等貴重金屬,十分珍貴。由於釉下五彩瓷是直接在毛坯上作畫,讓色料飾於胎釉之上這對畫師技藝要求就非常之高。 燒制前的祭奠窯神更是必不可少的儀式,因為繪制好的瓷體要經過1370℃左右的高溫燒制而成。由於是在高溫下一次燒成,技術上很難把握,彷彿火中取寶一般,成品率不到70%。即便如此還只有個別瓷場能夠燒制。 製作成功的釉下五彩瓷花紋透過釉導溢於瓷表,晶瑩潤澤,具有很高的潔白度、透明度和釉面硬度。釉下彩瓷使瓷器上的花紋有著看得見、摸不著、永不褪色,給人一種塵囂滌盡、心曠神怡之感,讓瓷器達到了;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境界。.而且還具有瓷化強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強,無鉛鎘之毒,耐酸鹼,耐磨損,花面永不褪色,經久耐用等特點,能同時滿足人們對於審美和環保健康的雙重要求,收藏和使用價值更高。

㈤ 醴陵瓷器什麼最出名

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滿現代氣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譽,是舉世聞名的釉下五彩瓷專原產地。瓷器是中屬國獨創的發明之一,至今英文仍把瓷器稱之為「china」。醴陵陶瓷生產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遠在東漢時期,醴陵就有較大規模的作坊,專門從事陶器製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開始燒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醴陵瓷業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㈥ 醴陵瓷器藝術大師

我來介紹下醴陵釉下五彩名家:
吳壽祺(1886-1975),醴陵人。對山水、花鳥無所不精,他的工筆勾線花鳥繪畫技法,至今無人能及。代表作品釉下五彩扁豆雙禽瓷瓶,是湖南陶瓷陳列館的鎮館之寶。
林家湖(1930-1993),醴陵人。代表作品是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南廳直徑1米的釉下五彩大掛盤。其代表作品還有為紀念鄧小平誕辰百周年設計的玉蘭花杯和釉下五彩蝴蝶花勝利杯,後者被選為新中國成立10周年國慶主席台專用茶杯。
唐漢初(1914-1985)湘潭人。「三館瓷」的主要設計者之一。代表作是1975年繪制的任弼時釉下黑白瓷板像,隨後又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製作了釉下黑白大瓷板像。
李小年(1941-1990),醴陵人。精通山水,兼工筆人物,作品造型簡潔朴實,線條剛健遒勁,風格獨特。代表作是毛主席紀念堂專用釉下彩藍芙蓉圖案大花缸(1976年)和山水掛盤(4件套)。
鄧景淵(1941-2005),邵陽人。「毛瓷」的主要設計者之一。繪畫山水、人物、花鳥無所不精,尤其是雪景山水,堪稱一絕。代表作是釉下雪景山水薄胎大碗。其他作品還有42 厘米《瑞雪圖》瓷瓶。他還是《毛澤東同志舊居》、《毛澤東同志主持在連隊建黨舊址》兩塊雙面釉下瓷板畫的主要設計創作者。
徐協和(1904-1966),江西豐城人。對瓷雕中的刻、堆、鏤、捏、鑲、塑等尤有獨特技藝。代表作是瓷雕龍船。
鄧文科(1930-),醴陵人。「毛瓷」的主要設計者之一。在中國書畫方面頗有造詣,尤以花鳥、篆書、隸書見長。代表作是釉下彩《觀滄海》掛盤,瓷雕《鳳凰宮燈》。
羅景炘(1933-2005),廣東佛山人。代表作是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雕塑作品《張衡像》,其他作品還有濟公和尚、敦煌舞女、白毛女、素瓷毛主席站像。
陳揚龍(1941-),醴陵人。長期從事釉下彩瓷的設計繪制工作,以工筆花卉見長。代表作為《花開富貴》瓶、《國色天香》瓶。
李人中(1937-),醴陵人。代表作是1974年設計的紅月季花面釉下五彩薄胎碗,簡稱紅月季碗,是「毛瓷」的代表作品。
易炳萱(1939-),醴陵人。擅長繪畫飛禽走獸。 「毛瓷」4個飯碗中的「秋菊」、「冬梅」由其繪制。
丁華漢(1931-),醴陵人。擅長花鳥、走獸、圖案裝飾,「三館瓷」的主要設計者之一。代表作是釉下彩藍海棠裝飾花面,其他作品還有新中國成立15周年國慶主席團茶具蘭草花面。
吳景林(生卒年不祥),醴陵人。設計繪制出釉下松樹紋勝利杯。該作品松樹紋手繪4750筆,潔白的胎體與釉下墨彩形成鮮明對比,暗喻剛正不阿、寧折不彎、堅忍不拔的高尚品質,深受周恩來總理青睞,俗稱總理勝利杯。
孫新水(1931-),江西景德鎮人。擅長畫飛禽走獸。代表作是六頭松鶴文具、《四喜鳴春》瓷瓶。
孫根生(1915-2000),江西景德鎮人。擅長松鶴、走獸等工筆花鳥。代表作是1981年為慶祝中國女排首次獲得世界冠軍而創作的《雄獅怒吼震千山》花瓶。1982年退休後應邀繪制了一批國家禮品瓷和出國參展瓷,很多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及私人收藏。
湖南省「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鄧文科、陳揚龍、丁華漢、黃小玲、李人中、李日銘、彭玲、孫新水、唐錫懷、汪憲平、溫月斌、熊聲貴、雍起林、鍾放平、周盞軍、朱占平(後14位為2010年11月評選出的「第二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資料來源:「中國紅瓷 貝貝網」,還有更多關於醴陵名家的詳細介紹!

㈦ 醴陵瓷器廠家介紹幾個,多介紹幾個

日用瓷:湖南華聯瓷業股份有限公司,玉茶瓷業,兆榮瓷業,電瓷:湖南華聯火炬電瓷電器有限公司,華鑫電瓷,浦口電瓷。反正很多

㈧ 湖南醴陵陶瓷藝術家名單有哪些

建國後的陶瓷藝術家:吳壽祺 徐協和 林家湖 吳景林 唐漢初、孫根生、黃畢華、王留仙、王潤文、李培雄、張霞池、孫細根 蘇瑞國、劉建南、王德和、易春宣、肖炎生、楊海明、袁述凡、張 震、王建國、鄧景淵、鄧明亮、劉家仁、謝宏傑、楊應修、湯清海、楊谷怡、羅景炘等等。
49年-80年四十年間政府對陶瓷藝術家也不夠重視,極少組織參加陶瓷藝術家、工藝大師評選活動。
醴陵陶瓷界(1988)年被評為陶瓷工藝美術技師的榮譽稱號:吳壽祺、李培雄、張霞池、唐漢初、唐錫懷
醴陵陶瓷界(1988)年被評為陶瓷工藝美術工程師的名譽稱號:丁華漢、王留仙(女)、王潤文、鄧文科、鄧景淵、佘華、李小年、李日銘、湯清海、鄒國華、林家湖、羅景炘、郭玢、費明儀、黃畢華、熊聲貴
90年由湖南省評定的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為:鄧文科、李小年(90年逝世)、郭玢三位
93年由國家評定的國家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為:鄧文科一位
2005年由湖南省評定的省級陶瓷藝術大師:(27位)熊聲貴、陳揚龍、李人中、易炳宣、丁華漢、孫新水、唐錫懷、佘華、李日銘、黃建明、劉傑群、溫月斌、朱占平、彭玲、易武、張小蘭、黃小玲、周益軍(株州工學院)、熊暉、徐建章、周漢湘、陳鳳高、鍾放平、鄒國華、陳忠義、雍起林(銅官研究所)、劉錫武(銅官研究所)
2005年由湖南省評定的湖南省傑出陶瓷藝術家:(24位):
張志堅、黃錫如、李躍進、黃永平、彭雲琨、黎建凱、李華軍、巫建平、張金秀、喬培平、鄧佑祥、劉智敏、王旭明、劉自成、丁海波、付德毛、湯春華、許石斌、易龍華、劉勁松、劉金雲、汪紅娟、劉冉、陳金華
2006年湖南省向國家推薦的申報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的有:熊聲貴、陳揚龍、李人中,郭玢
2006年國家評定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湖南省:陳揚龍(一位)
2008年第二屆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胡武強(望城銅官窯行陶藝吧)
尹彥征(長沙大紅陶瓷發展公司)
孫建成(醴陵市群力藝術陶瓷公司)
黃永平(醴陵市瓷藝堂)
熊聲貴(湖南省陶瓷研究所)
李人中(醴陵市群力藝術陶瓷有限公司)
2008年第二屆湖南省陶瓷藝術大師(26位):
曾學福、曾安楚、譚異超、肖世龍、汪憲平、黃一健、陳建國、易建虹、張志堅、黃錫如、李躍進、黎建凱、李華軍、巫建平、鄒明林、劉坤庭、王旭明、劉自成、崔振中、丁海波、付德毛、楊鈞、湯春華、許石斌、劉勁松、何湘陵
2008年第二屆「湖南省傑出陶瓷藝術家」榮譽稱號:
熊玉蘭、張驥、肖躍青、鄧建波、葉湘鴻、朱泓、彭望球、徐曼冰、蔣麗娥、胡圖
2010年第二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14位):
丁華漢、黃小玲、李人中、李日銘、彭玲、孫新水、唐錫懷、汪憲平、溫月斌、 熊聲貴、鍾放平、周益軍、朱占平,雍起林。

㈨ 醴陵瓷器有幾個輝煌的時期

醴陵瓷的輝煌時期大致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是1909年-1915年;第二個輝煌時間就是1956年後。
醴陵的陶瓷歷史:
1. 清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開始燒制粗瓷 1905年,清政府官員,湖南鳳凰人熊希齡和清大學士醴陵人文俊鐸擬就萬言書呈請清政府在醴陵創辦瓷業公司和瓷業學堂,改良醴陵瓷業。1906(光緒三十二年)清政府批准呈文,拔庫銀一萬八千兩創辦湖南瓷業學堂和湖南瓷業公司,醴陵瓷器開始由土瓷向精瓷轉變。
2.光緒末年,北洋副總理熊希齡政壇引退後,投資家鄉實業,僱傭日本技師和景德鎮繪瓷高手,在原來長沙窯釉下彩的基礎上創燒了釉下五彩 1909年至1915年釉下五彩先後四次參加國內外賽會,在武漢勸業會、南洋勸業會、義大利都郎博覽會和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均獲得金牌獎的「扁豆雙禽瓶」被國外輿論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
3. 1918年湖南瓷業公司毀於兵火,後雖稍恢復,但由於國亂或國民貧窮,精細釉下彩瓷質優價高難被人接受,已屬慘淡經營。 1930年前後,釉下五彩瓷基本停止了生產。
4.1956年,在毛澤東的關懷下,國務院批准成立醴陵瓷業總公司,撥款800萬元建成醴陵窯。1958年又成立醴陵瓷器公司藝術瓷廠(1964年更名為群力瓷廠),成為全國最具規模的釉下五彩瓷的生產廠家。

可以看出醴陵陶瓷有兩個輝煌的時間:
第一個是1909年-1915年,但是釉下五彩價格很高,並且曾經一度失傳,所以註定產量不會大,所以那時候醴陵還不是中國重要的產瓷地。
第二個輝煌時間就是1956年後,那時候毛澤東重點扶持了醴陵窯,並且恢復了曾經失傳的釉下五彩,無論產量還是特色都有很大的提升,所以醴陵陶瓷出名的時間應該在1956年以後。 也就是說」三大瓷都「之說也應該在1956年後出現的。

㈩ 湖南醴陵的瓷器很出名,瓷博會很精彩是真的嗎

醴陵的瓷器是很出名的呀,之前也在國際上得了獎,好像是那個釉下五彩瓷吧,我之前去過一次瓷博會,裡面有好多種精美的瓷器,真的超漂亮的,然後當時真的人擠人的狀態。但還是比較推薦去醴陵瓷博會玩一玩喏!!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