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道觀
Ⅰ 道教有名的道觀有哪些
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重點道教宮觀21座是:北京白雲觀;遼寧沈陽市太清宮,鞍山市千山無量觀;江蘇句容縣茅山道院;浙江杭州市抱朴道院,江西貴溪縣龍虎山天師府;山東青島市嶗山太清宮,泰山碧霞元君祠;河南登封縣嵩山中嶽廟;湖北均縣武當山紫霄宮、太和宮、武漢市長春觀;文東博羅縣羅浮山沖虛古觀;四川成都市青羊宮,都江堰市青城山常道觀、祖師殿;陝西華陰縣華山玉泉院、鎮岳宮、東道院,西安市八仙宮,周至縣樓觀台。
Ⅱ 道教現存的著名道觀是什麼
陝西的樓觀
Ⅲ 全國著名的道觀,寺廟有哪些
中國現存著名的宮觀大都為明清時興建或者重修的,其中還有不少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鹿邑太清宮,坐落於老子故里。在唐代時,被奉為皇家祖廟。現屬於全真道。
終南山樓觀台,為老子向尹喜傳道之所,相傳始建於周代。
龍虎山天師府,為歷代張天師居所和正一道的總部。
青城山常道觀,又稱「天師洞」,是張道陵修道之所。現屬於全真道。
北京白雲觀,丘處機在此長住且葬於此,是全真道總部和三大祖庭之一。現為中國道教協會所在地。
北京大高玄殿,位於北京故宮西北角,是明、清兩朝的皇家道觀。
泰山岱廟,位於山東泰安城區。現屬於全真道。
嵩山中嶽廟,因為臨近宋代首都開封,而受到歷代北宋皇帝的尊崇。
天津天後宮,三大媽祖祖廟之一。現屬於全真道。
安陽長春觀,相傳為唐代創建,明清時有過重修,其規模與建制頗為壯觀。
芮城永樂宮,以其精美的壁畫而聞名天下。
解州關帝廟,位於關羽的家鄉——山西運城,是普天下關帝廟的祖廟。
沈陽太清宮,現屬於全真道。
蘇州玄妙觀,觀內三清殿為今已罕見的宋代古建築。
武漢長春宮,祭祀丘處機,故名「長春」。
武當山太和宮,是世界遺產武當山古建築群的主體。
成都鶴鳴山,是張天師創立道教的地方
青羊宮,傳說是老子的出生地。現宮觀為清代所修,屬於全真道。
昆明太和宮,以擁有銅鑄的「金殿」而聞名。現存建築主要為吳三桂所修。
西安八仙宮,相傳是呂洞賓修仙得道之處。慈禧太後、光緒皇帝避難時曾來此居住。現屬於全真道。
Ⅳ 全國有哪些著名的道教勝跡和宮觀
道教的理想是得道成仙,為此多選擇幽遠之深山大岳作為修煉之地,以後亦稱版為神仙權所居之洞天福地。歷史上許多著名的山嶽如泰山、衡山、華山、龍虎山、嵩山、青城山、武當山、嶗山等都成為道教名山。
1983年國務院確定了21座全國重點道教宮觀,它們是:北京白雲觀,遼寧沈陽太清宮、鞍山市千山無量觀,江蘇句容縣茅山道院,浙江杭州市抱朴道院,江西貴溪縣龍虎山天師府,山東青島市嶗山太清宮、泰安市泰山碧霞祠,河南登封市嵩山中嶽廟,湖北十堰市武當山紫霄宮和太和宮(包括金頂)、武漢市長春觀,廣東博羅縣羅浮山沖虛觀,四川成都市青羊宮、都江堰市青城山古常道觀(包括天師洞)和祖師殿,陝西華陰縣華山玉泉院和鎮岳宮及東道院、西安市八仙宮、周至縣樓觀台。這些宮觀不僅是重要的道教活動場所,而且是著名的名勝古跡。
Ⅳ 現在最著名宮觀有哪些
道教的理想是得道成仙,為此多選擇幽遠之深山大岳作為修煉之地,以後亦稱為神仙所居之洞天福地。歷史上許多著名的山嶽如泰山、衡山、華山、龍虎山、嵩山、青城山、武當山、嶗山等都成為道教名山。
1983年國務院確定了21座全國重點道教宮觀,它們是:北京白雲觀,遼寧沈陽太清宮、鞍山市千山無量觀,江蘇句容縣茅山道院,浙江杭州市抱朴道院,江西貴溪縣龍虎山天師府,山東青島市嶗山太清宮、泰安市泰山碧霞祠,河南登封市嵩山中嶽廟,湖北十堰市武當山紫霄宮和太和宮(包括金頂)、武漢市長春觀,廣東博羅縣羅浮山沖虛觀,四川成都市青羊宮、都江堰市青城山古常道觀(包括天師洞)和祖師殿,陝西華陰縣華山玉泉院和鎮岳宮及東道院、西安市八仙宮、周至縣樓觀台。這些宮觀不僅是重要的道教活動場所,而且是著名的名勝古跡。
Ⅵ 中國最有名的十大道宮 道觀
北京白雲觀
武漢長春觀
蘇州玄妙觀
浙江金華觀
廣州五仙觀
開封延慶觀
龍虎山正一觀
真武道觀
武鄉會仙觀
武陟嘉應觀
Ⅶ 中國著名道觀有哪些
洛陽上清宮:道教的第一所國家級道觀。位於洛陽市西北4千米邙山之巔翠雲峰,相傳這里為太上老君煉丹處。上清宮始建於唐代,初稱老君廟。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故又稱玄元皇帝廟。後因避玄宗諱,改稱元元皇帝廟,再改上清官。上清宮規模宏偉,殿堂巍峨,門外有石獅石馬,內有吳道子所作壁畫《吳聖圖》和《老子化胡經變相》,十分輝煌壯觀。
北京白雲觀:白雲觀位於北京市復興門外,是全真三大道教祖庭之一。始建於唐開元二十九年(741),稱天長觀,金重建。金末,長春真人邱處機(1148~1227)謁見成吉思汗,受命管天下道教,主持太極宮,並改名長春宮。邱處機死後,其弟子伊志平購長春宮東院建道院,名「白雲觀」。翌年春,建「處順堂」於觀中,埋葬邱處機遺骨。元末長春宮毀於戰火,白雲觀殘存。明時擴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再次重修,形成現在的格局。白雲觀是明代以來道教全真教派的第一叢林,北京最大的道觀建築。
嵩山中嶽廟: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城東4千米處,坐落在太室山東南麓黃蓋峰下。中嶽廟是歷代皇帝祭祀中嶽神的地方,岳神是道教的尊神之一。中嶽廟原名為「太室祠」,始建於秦代,至北魏時才改名稱「中嶽廟」。自漢武帝時期開始增建擴修,廟房多達400餘間,是我國五嶽之中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建築群。
沈陽太清宮:龍門派在東北最大的十方叢林,位於瀋河區西順街北首。其開山祖師郭守真之「遺蛻」亦曾埋藏在這里。自康熙二年(1665年)創建。迄今已有320餘年歷史。乾隆三十年(1766年),曾遭水淹,以後屢次翻修。直至乾隆四十四年(1780年)完竣,遂改名為太清宮。1949年以後,歷年均進行小型維修。
西安八仙庵,又稱「八仙宮」,位於陝西西安東關長樂坊內,原為唐代興慶宮遺址的一部分,現在是古城西安最大的道教廟宇。相傳建於宋代。元、明、清各代屢次翻修。
Ⅷ 現代有哪些著名宮觀
·指南宮
·高雄文化院
·蓬瀛仙館的創立和簡史
·紫闕玄觀
·省善真堂
·雲泉仙館
·黃龍古觀
·酥醪觀
·沖虛觀
·贊化觀(廣東梅州市)
·元妙觀(廣東惠州市)
·純陽觀(廣東廣州市)
·廣州三元宮
·抱朴道院
·桃源洞
·西山萬壽宮
·玄妙觀(蘇州)
·武漢長春觀
·龍泉觀、太和宮金殿(雲南昆明)
·雲台觀(四川省三台縣)
Ⅸ 我國的著名道觀有哪些
.白雲觀 主要殿堂分布在中軸線上,依次為牌樓、山門、靈宮殿。玉皇殿、老律堂(七真殿)、邱祖殿、四御殿。戒台與雲集山房等,大大小小共有50多座殿堂,佔地約2萬平方米。它吸取南北宮觀、園林特點建成,殿宇宏麗,景色幽雅,殿內全用道教圖案裝飾。其中四御殿為二層建築,上層名三清閣,內藏明朝正統年間刊刻的(道藏)一部。邱祖殿為主要殿堂,內有邱處機的泥塑像,塑像下埋葬著邱處機的遺骨。 白雲觀在清朝改建時細部裝飾彩畫仍用道教圖案,如靈芝、仙鶴、八卦、八仙等。觀內保存有大量碑刻,如重修碑記、捐產碑記、畝產碑記、香火碑記等,記述了觀址建築變遷。這里現在是中國道教協會會址。 2.道觀天下青城山 四川青城山,素有"洞天福地"、"人間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譽,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稱丈人山,方圓100餘千米,高峰海拔1800多米,為邛來山脈的分支,北接岷山,連峰北絕,山林青翠,景色青幽。城外諸峰環繞,山上樹木茂盛,山路兩旁古木參天,濃蔭覆地,群峰環抱,四季常青,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前山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後山自然景物神秘綺麗、原始華美如世外桃源。 一踏入青城山門,你就明白何以有"青城天下幽"之說。山幽、水幽、林幽、亭幽、橋幽、路幽……著名作家老舍就在他的作品《青蓉略記》里,就驚嘆青城"青得出奇",是一種使人吸到心中去的"似滴未滴,欲動未動的青翠"。 青城山是我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公元143年,"天師"張陵來到青城山,選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結茅傳道,青城山遂成為道教的發祥地,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數十座道教宮觀,珍藏著大量古跡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跡。可以說,青城山是一座縱橫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館"。 沿著青石板鋪就的山道逐級而上,山澗流水至上而下川流不息,陣陣山風透過樹林發出沙沙的響聲,風聲、雨聲、流水聲混合起來,彷彿是天籟之音。由於道家崇尚樸素自然,青城山的道觀和亭閣都深藏於枝繁葉茂之間,感覺格外幽深,而大多建築又取材於大自然,像竹木、藤條、樹皮、樹根等,沒有絲毫人工的修飾,與四周的山林岩泉融為一體,的確分外和諧。 青城山的道教文化導致這里的飲食都偏重養生,喜用葯膳,這點很對廣東人的胃口。道士們習慣用瓜果之花來做食品,像白果、板栗、獼猴桃等,據說有強身健體之效,因此青城山的白果燉雞和乳酒(即獼猴桃酒)是不可不嘗的。特別推薦青城山的泡菜,以當地的天然蔬菜為原料,酸中有甜,香脆爽口,常吃能去膩清腸。 中國的名山總是和名人聯系在一起的,倘若一座秀美的山川沒有名人逸事相襯那就會少了許多的趣味。正因此青城山的許多道觀建築都與名人有關,建築於唐代的祖師殿環境清幽靜謐是尋仙修道的絕佳境地,唐皇的公主、宋代的名士都曾在此隱居,拋去塵間的雜念伴隨著殿內的真武祖師八大仙人的遺蹤清苦平靜地追尋著彷彿伸手可及的夢想。 除了環境以幽著稱外,青城山的武術和氣功也是歷史悠久,中國四大武學門派中,出世最早,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淬煉,集武、易、醫、丹、氣於一身,因此世人有"南武當,北少林,峨眉宏佛法,探本到青城"之說。雖然沒有機會見識到青城派武術的絕技,但飯館里的普通服務員的沏茶技術便讓眾人嘖嘖稱奇:只見她扭腰、翻手、躬身……一招一式,彷彿在習武練功,其間長長的壺嘴流出來的茶則一滴不漏,全進了杯子中。 3.龍虎山上清宮 道教著名宮觀。在江西省鷹潭市}南貴溪縣境內的龍虎山中上清鎮東首。初為天師張道陵的草堂,第四代天師張盛在此置傳籙壇,逢三元日升壇傳籙。唐代會昌年間(841--846)始於此處建真仙觀,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上清觀,仁宗天聖年間(1023一1032),二十五代天師張乾曜曾觀於龍虎山南。哲宗元祐元年(1086),二十八代天師張敦復又重建,但均已不可考。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於上清鎮東再建;政和三年(1113)升觀為「上清正一宮」。南宋高宗建炎年問,寧宗於慶元、嘉定年間均有修建;理宗於端平二年(1235)賜內努,並派太乙宮高士易如剛再次進行較大規模的擴建,時共興建二閣、三館、六殿及東西道院數百楹,不久又創建 門樓,增建紫微閣。元代曾有三建二毀,武宗時敕改上清正一宮為「大上清正一萬壽宮」。明代先後有六次重建與修復及增建。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聖祖曾煬帑金修葺;雍正九年(1731)特賜帑銀十萬兩,遣翰林學士占留保,原直隸臬司浦文焯等督工,又命天師府署理大真人張匿昭麟協同監修,於當年大興土木,開始重修,至雍正十年八月竣工,除將原有殿宇葺修一新外,又新建了碑亭、斗姆宮、後堂、庫房、廂房、齋堂、廚房、虛靖祠及二十四道院等,整個宮宇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名振江南;後因年久失修與屢遭災毀,至解放初僅存門樓、午朝門、鍾樓、下馬亭、東隱院等建築,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文革」中,上清宮殘存建築全遭毀壞,現唯存有一口元代所鑄大鍾及部分碑刻藏於天師府內。為龍虎山歷史上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是道教正一道的祖庭。 4.中國最大的供奉魁星的道觀——承德魁星樓 承德魁星樓是中國北方著名的道教建築之一,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創建於公元1828年。當時的承德知府(地方官的名稱)海忠為祈求他所管轄的地方文化昌盛,興建了這一供奉道教神仙「魁星神」的道觀。在中國人的觀念里,魁星神能保佑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獲得成功。20世紀之前,中國的許多地方都有這一類建築。 承德魁星樓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供奉魁星的道觀,也是該地區唯一的道教活動場所,這里定期舉辦大型道場和廟會,前來朝拜的人很多。 現在承德魁星樓建築佔地面積6.6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依山勢而建,自上而下依次為樓、廊、殿、閣、苑,呈現獨特的道教建築風格。主樓修建在山頂上,氣勢宏偉,裡面供奉著魁星神;山腰處有碑廊,保存著大量古代碑刻以及木雕情景畫等藝術品;再下面是榮仕和樂真兩座大殿,供奉這一系列道教神仙;最下面的門殿還有大型道教護法神張天師等系列壁畫。 5.睢縣袁家山 袁家山,又稱小蓬萊、呂祖廟,在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城東南隅,是一處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築群,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袁家山建成後,數百年來的府州縣地圖均有登陸。清初《道藏輯要·在陸肇祥》所載:「襄邑(睢縣)有袁家山,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在陸園地也。上供長生大帝及八洞仙祖聖像,皆飛現雲中。前後壁之間,留題聖跡頗多。……而晚尤愛道,故於在陸園崇建殿宇數重,至今靈應昭然焉。」 袁家山建於明代天啟末年(1627年)袁可立致仕之後。「當司馬公(袁可立)在前明時,宦歷中外,逮乞休歸田,築別墅、池林、山榭,逶迤十餘里,不絕名花美石,極一時之勝」(袁可立四世孫《袁任墓誌銘》)。袁家山的建造還有這樣一個傳說: 袁可立乘艦船出海與後金軍(一說倭寇)作戰,戰船行至大海中間,忽然狂風大作,惡浪掀天,昏暗中恍惚呂洞賓現身於袁尚書面前,袁尚書禱告保佑,煞時風平浪靜,一仗取勝。袁尚書歸里後大興土木,仿照自己打造的大型船艦形制,取蓬萊閣側險之勢,建袁家山以還原。由於建在水中,地勢頗高,世稱袁家山。袁家山的建造很有氣勢,前有山門,中有大殿,後建望月台,數百年不減雄偉壯美之色。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知州范陽洵率幕僚大修袁家山,有詩賦曰:「花明柳暗兮恍是仙源,吹笛鳴劍兮鶴唳青天;神其醉止兮洞中高眠,佑我蒼生兮億萬斯年」,由此可想見袁家山當年之盛。王鐸《甘露台》、田蘭芳《逸德軒文集》、狀元彭定求《道藏輯要·在陸肇祥》、總統徐世昌《晚晴簃詩匯》等文獻均有明確記載。
Ⅹ 著名的道觀有那些在什麼地方
哪裡都有道觀,有些網路都找不到,因為地置比較偏。上海的話,就有城隍廟、玄祁觀等等,玄祁觀在深圳還有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