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軍事家

著名軍事家

發布時間: 2020-11-21 14:05:21

❶ 中國古代的十大軍事家都有誰

1、孫武

孫武,字長卿,生卒年不詳,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惠民縣)人,祖父田書為齊大夫,攻伐莒國有功,齊景公賜姓孫,封采地於樂安。公元前532年的齊國內亂後,孫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吳國,潛心鑽研兵法,鑄成兵法十三篇。

公元前512年,經吳國謀臣伍子胥多次推薦,孫武帶上他的兵法十篇晉見吳王。在回答吳王的提問時,孫武議論驚世駭俗,見解獨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圖霸的吳王深刻共鳴,連聲稱贊孫武的見解,並以宮女180名讓孫武操演陣法,當面試驗了孫武的軍事才能,於是任命孫武以客卿身份為將軍。

公元前506年,吳楚大戰開始,孫武指揮吳國軍隊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大國,五戰五捷,直搗楚都,創造了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跡,為吳國立下了卓著戰功。

2、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以其卓越的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戰略上重視聯遠攻近,力避樹敵過多;用兵注重詳探敵情,善於運用分割包圍、遠程奇襲、佯退誘敵、運動中殲敵等戰法,史稱「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他知人善任,曾起用一大批傑出的軍事、政治人才。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對蒙古民族的形成有巨大意義;攻金滅夏,為全中國一統王朝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建立橫跨亞歐的大帝國,打開了東西方的大通道,推動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3、白起

白起,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卓越的軍事統帥,也秦國歷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的軍事統帥。他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達37年之久,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殲敵百萬,未嘗敗績,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等。

白起最突出的軍事思想是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他是戰爭史上運用圍殲戰術作戰的無與倫比的統帥。是中國戰爭史上三個最善於打殲滅戰的軍事統帥之一(另外兩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將)。

4、韓信

韓信以項羽帳下執戟衛士的低微身份,幾年內登壇拜將,屢建奇勛,終至成為左右楚漢戰爭的一方諸候。蒯通以「略不世出」來贊譽這位叱吒風雲的軍事人物。其用兵之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據《漢書·藝文志》記載,他曾著有《韓信兵法》三章,可惜已經失傳。

韓信的軍事才能令劉邦極度不安,故在項羽敗亡後,即奪其兵權,徙為楚王,繼又黜為淮陰侯,軟禁於劉邦身邊。一天,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答「陛下不過能帶十萬之軍。」劉邦又問:「那末你呢?」

韓信怔了一下,突然狂傲的大笑:「我是多多益善啊!」 韓信的絕世軍功和才華終於招來了殺身之禍,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呂後和蕭何誘韓信至長樂宮的鍾室,以謀反罪名殺之。一代名將,死非其所,實堪哀傷。

5、項羽

項羽在中國從來都是成者王敗者寇,成功的讓後世景仰,世人稱道,而失敗者則會萬夫所指被世人所不霄,但項羽卻是一個例外,項羽最後敗在了劉邦的手下,自刎在烏江邊上。

6、霍去病

西漢著名將領。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衛青外甥。善騎射。 初為武帝侍中。 元朔六年 (前 123),隨大將軍衛青參加漠南之戰,以票姚校尉率800輕騎遠離大軍數百里尋殲匈奴,斬獲2000餘人,戰績卓著,封冠軍侯。

7、李世民

李世民是那種中國歷史上罕有的軍事天才。從十八歲起(現在高中畢業生的年齡)就統帥數萬大軍南征北戰,攻無不勝,戰無不克。只是由於後來當了皇帝,治國才能過於突出,後人往往津津樂道於「貞觀之治」,而忘了他的赫赫武功。

8、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創建了八旗軍制。八旗制度是由氏族公社的生產組織演變而來的。女真人的習慣,每逢出師打獵,全族的壯丁都要出動。

八旗士兵平時狩獵耕種,戰時上馬出征。八旗旗主都是努爾哈赤的子侄,而努爾哈赤則是最高統帥。八旗制度的實行,提高了女真人的戰鬥力,入關前的八旗兵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披靡,為清朝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9、曹操

曹操(155—220)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史稱魏武帝。曹操祖籍安徽亳縣,小名阿瞞,字孟德。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起義過程中,擴張了自己的軍事實力,又於建安元年(196年)把漢獻帝迎至許昌,遂「挾天子以令諸侯」。

建安13年做了丞相,赤壁之戰被劉備孫權擊敗後回北方重整勢力。公元216年自封魏王,曹丕繼位後追封其父為武帝。曹操精通兵法,又長於詩歌,以詩抒發報負,今存詩20餘首。其詩被譽為「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10、岳飛

岳飛(公元1103年一1141年),字鵬舉,生於河北西路相州(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一個農民家庭。他自幼隨父親在農田勞動,體格健壯,臂力過人。他沉默寡言卻很有志氣,勞作之餘師從射箭名師周侗和槍手陳廣,練得武藝超群。

❷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家有哪些

有孫武、孫臏、吳起、伍子胥、樂毅等。

1、孫武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 。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2、孫臏

孫臏(生卒年不詳),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齊國的軍事家,華夏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是孫武的後代。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3、吳起

吳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吳氏,名起,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人。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輔佐楚悼王主持變法。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因變法得罪守舊貴族,慘遭殺害。

著作有《吳子兵法》,傳於世,與兵聖孫武並稱「孫吳」。唐肅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內,成為武廟十哲之一。宋徽宗時,追封廣宗伯,成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4、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一作芸),字子胥,楚國人(今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以封於申,也稱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是姑蘇城(蘇州城)的營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夫差急於進圖中原,率大軍攻齊,伍子胥再度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遭拒。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稱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

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在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為越國偷襲所滅。

5、樂毅

樂毅(yuè yì),生卒年不詳,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

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樂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伍子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武

❸ 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十位軍事家

中國十大軍事天才
1.白起(?—前258),也叫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郿縣東北)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統帥。
點評:白起是繼孫武之後,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偉大的軍事統帥,也秦國歷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將領。白起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達37年之久,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殲敵百萬,未嘗敗績,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史學家司馬遷稱贊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白起主要戰績:
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燒其祖廟,共殲滅35萬楚軍。
攻趙先後殲滅趙軍60萬(含長平之戰)。攻韓魏殲滅30萬。
白起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
封號:武安君。官職:國尉(國防部部長)。
外號:戰神,殺人魔,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地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
長平之戰共殺人四十五萬,連同以前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攻楚於鄢決水灌城淹死數十萬,攻魏於華陽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卒二萬,攻韓於陘城斬首五萬,共一百餘萬,這是白起的一張極不完全的殺人賬單。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後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趙的問題上發生分歧,被王陵取而代之,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白起是繼孫武之後,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偉大的軍事統帥,也秦國歷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將領。白起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達37年之久,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殲敵百萬,未嘗敗績,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史學家司馬遷稱贊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長平之戰也反映了戰爭自身發展概貌。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

❹ 中國歷史上十大傑出軍事家,哪個最牛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1]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2]
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3]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❺ 外國有哪些著名的軍事家

  •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主要戰績:高盧戰爭

  • 波斯帝國版,居魯士權大帝,主要戰績:開創波斯帝國

  • 大流士一世,主要戰績:希波戰爭

  • 喬治·華盛頓,主要戰績:美國獨立戰爭

  •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主要戰績:維克斯堡戰役

  • 林肯,主要戰績:南北戰爭

  • 羅伯特·愛德華·李,主要戰績:葛底斯堡戰役

  • 美國四星上將巴頓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德懷特·艾森豪威爾,主要戰績:諾曼底登陸

  •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主要戰績:西西里登陸

  •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主要戰績:菲律賓戰役

❻ 中國歷史上十大傑出的軍事家是哪些

歷史著名的軍事家主要有:
1、孫武。孫武(約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長卿,齊國專樂安人,春秋時期著名屬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著有《孫子兵法》一書;
2、孫臏。齊國阿(今山東陽谷東北)人,孫武的後代,大致與商鞅、孟軻同時,為戰國時兵法家。著有《孫臏兵法》一書。
3、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李牧、白起、廉頗、王翦。
4、漢朝的霍去病、衛青等

❼ 外國有哪些著名的軍事家

義大利(古羅馬)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主要戰績:高盧戰爭
波斯帝國
居魯士大帝
主要戰績:開創波斯帝國
大流士一世
主要戰績:希波戰爭
美國
喬治·華盛頓
主要戰績:美國獨立戰爭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
主要戰績:維克斯堡戰役
林肯
主要戰績:南北戰爭
羅伯特·愛德華·李
主要戰績:葛底斯堡戰役
美國四星上將巴頓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
主要戰績:諾曼底登陸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主要戰績:西西里登陸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主要戰績:菲律賓戰役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主要戰績:太平洋戰爭
英國
霍華德
德雷克
主要戰績:無敵艦隊之戰
克倫威爾
主要戰績:納西比戰役
納爾遜
主要戰績:特拉法爾加海戰
亞瑟·韋爾斯利(威靈頓)
主要戰績:滑鐵盧戰役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主要戰績:阿拉曼戰役
俄羅斯(蘇聯)
彼得一世
主要戰績:波爾塔瓦戰役
葉卡捷琳娜女皇
亞歷山大·蘇沃洛夫
主要戰績:俄土戰爭
米哈伊爾·庫圖佐夫
主要戰績:1812年俄羅斯衛國戰爭(抗擊拿破崙的法軍)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
主要戰績:蘇俄內戰
約瑟夫·斯大林
主要戰績:察里津保衛戰、蘇德戰爭
朱可夫
主要戰績: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會戰、列寧格勒會戰
華西列夫斯基
主要戰績:斯大林格勒戰役、遠東戰役
羅科索夫斯基
主要戰績:庫爾斯克會戰
法國
查理大帝
主要戰績:法蘭克擴張戰爭
聖女貞德
主要戰績:英法百年戰爭
拿破崙·波拿巴
法國皇帝拿破崙主要戰績:拿破崙戰爭
福煦
主要戰績:馬恩河會戰
霞飛
主要戰績:馬恩河會戰、凡爾登戰役
古巴
菲德爾·卡斯特羅
主要戰績:古巴革命戰爭
馬其頓帝國
亞歷山大大帝
主要戰績:亞歷山大東征
迦太基(今突尼西亞)
漢尼拔
主要戰績:坎尼戰役
德國
腓特烈大帝
主要戰績:七年戰爭
俾斯麥
主要戰績:普奧戰爭、統一德意志
威廉一世
主要戰績:普法戰爭
隆美爾
主要戰績:北非戰爭
曼施坦因
主要戰績:蘇德戰爭
古德里安
主要戰績:波蘭戰役
日本
織田信長:
主要戰績:桶狹間合戰
豐臣秀吉:
主要戰績:統一日本
武田信玄
主要戰績:川中島合戰
上杉謙信
主要戰績:川中島合戰
德川家康
主要戰績:關原合戰、統一日本
樺山資紀
主要戰績:甲午海戰
東鄉平八郎
主要戰績:對馬海戰
山本五十六
主要戰績:珍珠港事件
委內瑞拉
西蒙·玻利瓦爾
主要戰績:拉丁美洲解放戰爭
阿根廷
何塞·德·聖馬丁
主要戰績:拉丁美洲解放戰爭
朝鮮——韓國
金日成
主要戰績:中國東北對日游擊戰爭、朝鮮戰爭
全奉准
主要戰績:甲午農民戰爭
李舜臣
主要戰績:露梁海戰
土耳其
穆罕默德二世
主要戰績:君士坦丁堡之戰
蘇萊曼一世
主要戰績:貝爾格萊德之戰
凱末爾
主要戰績:伊茲密爾會戰
阿拉伯帝國
艾布·穆斯林
主要戰績:怛羅斯之戰
薩拉丁
主要戰績:開創阿尤布王朝
越南
吳權
主要戰績:白藤江之戰
武元甲
主要戰績:奠邊府戰役、春節攻勢
以色列
戴維·本-古里安
主要戰績:第一次中東戰爭
印度
阿育王
主要戰績:統一印度
亞歷山大三世

亞歷山大三世(公元前356~前323.6.13)古代馬其頓國王( 前336~前323 ),著名軍事統帥。亦稱亞歷山大大帝。腓力二世的兒子。幼年時受到嚴格的宮廷教育,酷愛兵法。16歲隨父征戰。前338年在喀羅尼亞之戰中率部英勇作戰,取得勝利,為馬其頓在希臘諸城邦中取得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礎。前336年夏,父親遇刺身亡後他繼承王位。隨後平定宮廷內亂,鎮壓北方部族暴動。繼而揮師南下,血洗底比斯,迫使希臘諸城邦再次確認馬其頓的霸主地位,並推舉他為希臘聯軍最高統帥。
前334年春率約3萬步兵、5000騎兵、160艘戰船組成的聯軍開始東征。5月在格拉尼庫斯河畔擊敗波斯軍,乘勝佔領呂底亞、卡里亞、呂基亞、安哥拉(今安卡拉)等地。前333年在伊蘇斯之戰中擊敗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統率的軍隊。翌年攻佔提爾(今黎巴嫩蘇爾)、加沙,接著進入埃及,被擁為法老(國王)和「阿蒙神之子」。為建立東征的後方基地,在尼羅河口興建亞歷山大城。前331年10月在高加米拉之戰中殲滅波斯軍主力,繼而南下奪占巴比倫、波斯都城蘇薩和古都波斯波利斯,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前330年夏率部沿裏海南岸繼續東進,經帕提亞(安息)、阿里亞、德蘭吉亞那,北上巴克特里亞(大夏)和粟特,在中亞轉戰近三年。前327年夏到達印度河上游(旁遮普)。翌年打敗波魯斯王國後停止東進,於前324年春返抵巴比倫(見亞歷山大東征),次年6月病逝。
亞歷山大征戰10年,建立起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他發展了古希臘的軍事體制和方陣戰術,創建既能乘馬又能徒步作戰的「龍騎兵」;戰略上,決策果斷而靈活,善於利用有利態勢孤立和打擊敵人;戰術上,重視步騎協同,發揮騎兵的突擊作用,善於出敵不意和大膽穿插、迂迴包圍。常能以少勝多,速戰速決,把古代軍事學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馬略軍事改革

古代羅馬軍事家和政治家G.馬略 (前157~前86)推行的以雇傭兵製取代公民兵制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公元前 2世紀末,由於羅馬奴隸佔有制的發展、土地兼並和連年戰爭,小農紛紛破產,公民兵制的基礎遭到破壞。公元前 111年羅馬與篡奪努米底亞王位的朱古達發生戰爭 。因羅馬軍隊腐敗,指揮無能,以致戰事曠日持久。公元前 107年馬略首任執政官 (前104~前100、前86年,他又 6 次當選執政官),授權征討朱古達,並開始推行軍事改革。他於公元前 105年取得了這次戰爭的勝利。繼而在公元前104~前103年在高盧 (今法國一帶)南部和義大利北部與日耳曼人的金伯爾和條頓諸部落的戰爭中取得勝利,同時完成了軍事改革。
馬略改革的主要內容有突破按財產資格服役的限制,將徵集公民兵改為募兵制,招收窮苦公民服役 。規定士兵服役期為16年。服役期間由國家供應裝備、給養和支付軍餉。退役士兵由國家分給土地。擴充軍團人數,由4500人增至6000人;實行新編制,1個軍團包括10個聯隊,1個聯隊下轄3個中隊,中隊下分2個森圖里亞 (又譯百人隊);採用不同武器、兵種和訓練程度為基礎的戰斗隊形,以增進作戰的靈活性和指揮效能;增加工兵和機械裝備。加強軍紀和訓練。
馬略的軍事改革對羅馬歷史發展有深遠影響。改革擴大了兵源,增強了軍隊戰鬥力,同時使軍隊性質逐漸發生變化,成為社會、政治斗爭的重要因素。

橫掃亞歐的帖木兒

帖木兒(1336 ~1405.2)帖木兒帝國創建者,軍事統帥。生於中亞謁石城(在今烏茲別克境內) 附近一突厥化蒙古貴族家庭。曾任西察合台汗國大臣。14世紀60年代政局動亂時期,周旋於河中地區(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諸封建主之間。擊敗政敵後,於1370年殺死同盟者海珊,自立為大埃米爾,建都撒馬爾罕。1372~1388年五次出征花剌子模,征服阿富汗、伊朗。1389~1395年三次遠征金帳汗國,同時入侵伊拉克,佔領巴格達;北進南高加索,奪取喬治亞和亞美尼亞,並侵入俄羅斯境內。1398年進兵印度,攻陷德里。1399年西征小亞細亞。1402年7月在安哥拉之戰中,打敗奧斯曼土耳其軍隊。至此,建立起東到北印度、西達幼發拉底河、南瀕阿拉伯海和波斯灣、北抵裏海和鹹海的大帝國。1404年率兵20萬東征中國。第二年死於進軍途中。

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1537.2. 6~1598.8.18)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封建領主,統一全國的武將。生於尾張國中村(今屬名古屋)。原姓木下,後改姓羽柴,賜姓豐臣。早年為尾張國大名(領主)織田信長的部將,屢建戰功。1577年信長開始統一全國的戰爭後任征西先鋒,在中國(今本州西部地區)、四國、九州等地指揮作戰,先後平定播磨(今兵庫縣南部)、備前(今岡山縣南部)、美作(今岡山縣北部)、但馬(今兵庫縣北部)、因幡(今鳥取縣東部)五國。1582年進攻中國,包圍高松城(在今岡山市附近),與毛利氏決戰。同年信長被部將明智光秀殺害後,與毛利氏講和,回師討伐光秀,並擁立信長幼孫秀信為繼承人。但信長部將柴田勝家欲立信長三子信孝。1583年,秀吉經賤岳之戰消滅勝家與信孝的聯軍。同年建大阪城,作為統一日本的根據地。1584年與信長次子信雄和德川家康聯軍戰於小牧,失利後媾和,並與家康結盟,確立織田信長繼承人的地位。1585年率10萬大軍平定四國領主長宗我部,出任關白(輔助天皇處理政務的最高官職)。翌年兼任太政大臣,控制軍政大權。1587年興兵30萬進取薩摩國(今鹿兒島縣西部),進而平定九州。1590年出動26萬大軍滅北條氏,平定奧羽地方,完成日本統一大業。1591年將關白職位讓予養子秀次,自稱「太閣」。1593年將北海道正式劃入日本版圖。1592年和1597年兩次出兵侵略朝鮮(見朝鮮壬辰衛國戰爭)。1598年8月因侵朝失敗,郁悶而死。執政期間,丈量農地,增加貢租;收繳武器,實行農、兵分離;統一貨幣,廢除關卡;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領主統治,為幕藩體制奠定基礎。

庫圖佐夫

庫圖佐夫(1745.9.16~1813.4.28)俄國元帥,著名將領,軍事家。出身將門。1759年炮兵工程學校畢業後留校任教。1761年晉准尉並任連長。次年參加遠征波蘭。1768~1774年和1787~1791年俄土戰爭期間,先後在魯緬采夫和蘇沃洛夫麾下任職,作戰勇敢,指揮有方。1774年在戰斗中負傷,失去右眼,得名「獨眼將軍」。出國治療期間,考察普魯士、英國、荷蘭等國軍事。1782年晉准將,1784年晉少將。1792年起先後任駐土耳其大使、陸軍貴族武備學校校長、駐芬蘭俄軍司令、立陶宛督軍和聖彼得堡督軍。1805年俄、奧、英等國結成第三次反法聯盟後,率俄軍主力前往奧地利,迎擊拿破崙一世統率的法軍。鑒於奧軍在烏爾姆被殲,指揮俄軍主力後撤400餘公里,從而保存了實力。奧斯特利茨之戰中,俄軍由於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干預遭慘敗。1806~1812年俄土戰爭中,於1811年出任摩爾多瓦俄軍總司令,採取退避三舍、相機反擊戰法,在同年8月魯什丘克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土軍主力,迫使土耳其簽訂和約。1812年法俄戰爭中,在俄軍失利情況下出任總司令,面對優勢法軍實施戰略撤退和堅壁清野,在博羅季諾之戰中重創法軍後繼續後撤,直至放棄莫斯科。在人民群眾支持下開展游擊活動並組織預備隊,形成兵力優勢後適時轉入戰略反攻,指揮俄軍從北、東、南三個方向進攻法軍,殲敵於別列津納河畔鮑里索夫地區。1813年4月率部向法國本土推進前夕,病逝於西里西亞小城本茨勞(今波蘭博萊斯瓦維茨)。他精通法、德、英、波、土等多種語言,知識淵博,馳騁沙場50餘年,作戰指揮經驗豐富。他繼承和發展了彼得一世、魯緬采夫和蘇沃洛夫等進攻作戰思想,而其戰略防禦理論更為各國軍事家所稱道。他強調在敵強我弱情況下應避免不利決戰,以保存實力;主張疲憊和消耗敵有生力量,不失時機地實施戰略反攻。

沒進過軍校門兒的兵學大師——若米尼

A.H.若米尼(1779~1869),又譯約米尼,生於瑞士帕耶訥市市長之家。19歲參加瑞士軍隊,曾任陸軍部長的副官、秘書長及營長等職。25歲轉入法軍服務,曾任M.內伊元帥的副官 、參謀長 。在拿破崙一世遠征俄國期間,先後任維爾諾城防司令和斯摩棱斯克總督。1813年轉投俄軍供職,任俄皇亞歷山大一世和尼古拉一世的軍事戰略顧問達20年之久,為俄羅斯帝國軍事學院奠基人之一,被授予步兵上將軍銜。晚年定居法國,靠俄國養老金生活,經俄國同意應聘為拿破崙三世的軍事戰略顧問。
若米尼自幼嚮往軍旅生涯,酷愛軍事。1796年在巴黎一家銀行當辦事員期間,為拿破崙 波拿巴遠征義大利取得的勝利所鼓舞,開始自學並潛心研究軍事,大量閱讀軍事著作尤其是軍事歷史著作,匯集整理當時拿破崙軍隊與反法聯盟軍隊的戰況,撰寫軍事行動日誌,記載各參戰國戰況,並對戰局發展進行評論。1798年進瑞士軍隊服役後,通過戰爭實踐逐步走上軍事理論研究的道路,1804年出版第一部軍事著作《大戰術理論和應用教程》。若米尼在該書中運用數學理論論述戰斗隊形、行軍和作戰線等問題,被視為是其軍事思想的萌芽。1805年若米尼到法軍內伊元帥部隊供職後多次參加遠征,在戰火中繼續深入研究戰爭。同年出版《論大規模軍事行動》。1824年撰成《革命戰爭批判軍事史,1792~1801》。1827年出版《拿破崙的政治和軍事生涯》。1830年應俄羅斯帝國皇帝要求將其有關戰爭原則方面的著述匯集成冊,取名《戰爭藝術概要分析》,後經修訂增補改名為《戰爭藝術概論》,1838年出版。該書出版後,不少國家競相翻譯出版,定為軍官必修教材,從而成為若米尼最有影響的代表作。若米尼在書中總結了法國革命戰爭和拿破崙戰爭的經驗,創立了19世紀初期的戰爭藝術理論,提出了不少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作戰原則。
若米尼的軍事思想主要內容有:
關於戰爭政策。若米尼認為,戰爭政策是外交與戰爭之間的一切相互關系。他認為,戰爭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藝術。
關於戰略。若米尼認為,戰略是地圖上進行戰爭的藝術,研究整個戰爭區的藝術,為入侵別國或保衛本國而在戰場上指揮大軍的藝術,以及把軍隊的大部分兵力集中到戰爭區或作戰地區決定點上去的藝術。
關於戰術。若米尼認為,戰術是指揮戰斗的藝術,即指揮師或獨立支隊獨立作戰,在決定性時間和地點投入主力進行戰斗以及在作戰現地根據條件配置和使用兵力的藝術。
關於戰爭勤務。若米尼認為,戰爭勤務實際上是戰爭准備、保障戰略和戰術使用的科學,也是軍隊移動的應用藝術。
法國大革命產生了一代天驕拿破崙,拿破崙戰爭則培育出若米尼這位近代兵學大師。他撰寫的軍事巨著《戰爭藝術概論》被歐美各國普遍列為權威性軍事教材,曾是美國內戰南北兩軍軍官們囊中的必備讀物。

西方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

卡爾 菲利普 戈特弗里德 馮 克勞塞維茨(1780~1831年),德國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歷史學家,普魯士軍隊少將。1792年,參加了普魯士軍隊。1795年晉升為軍官,並自修了戰略學、戰術學和軍事歷史學。
1803年畢業於柏林普通軍校。1803年起任普魯士奧古斯特親王的副官,參加過1806~1807年普法戰爭。1808年起在普軍總參謀部任職。1808~1809年任軍事改革委員會主席辦公室主任。
1810當時,一些富有愛國熱忱的將軍和軍官,如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博伊恩等反對普魯士臣服於拿破崙1世。克勞塞維茨受他們的委託,於1812年2月起草了一份《日耳曼民族解放綱領》,名為《三個信條》。他在該綱領中提出了聯合俄國、反對法國侵略者的人民戰爭思想。
克勞塞維茨研究了1566~1815年期間所發生過的130多次戰爭和征戰,撰寫了論述荷蘭獨立戰爭、古斯塔夫二世 阿道夫戰爭、路易14戰爭、菲特烈2世戰爭、拿破崙戰爭、1812年衛國戰爭、1813年德意志解放戰爭等許多軍事歷史著作。克勞塞維茨的主要著作是《戰爭論》。
《戰爭論》的結論是:「戰爭是政治的工具;戰爭必不可免地具有政治的的特性,……戰爭就其主要方面來說就是政治本身,政治在這里以劍代表,但並不因此就不再按照自己的規律進行思考了。」對於克勞塞維茨的這一論點,列寧曾給予極高評價。
克勞塞維茨是第一個在西方軍事科學中明確提出了交戰、戰局乃至整個戰爭的一些實施原則:
最大限度使用全部力量;
集中盡可能多的兵力於主突方向;
發揮軍事行動的突然性、快速性和堅決性;
有效地利用既得戰果。

「海權論」鼻祖的馬漢

A T馬漢是美國著名的海軍戰略家和歷史學家。他的「海權論」思想使他聞名於世。馬漢「海權論」思想的要旨是:要擁有並運用優勢的海軍和其他海上力量去控制海洋,以實現己方的戰略目的。「海權論」思想對美國以及一些海軍強國的海洋戰略產生了深遠影響。美國總統羅斯福稱贊他是「美國生活中最偉大、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戰略家,最後的結局卻是抑鬱而終。
馬漢可以稱得上是將門虎子 。1840年9月27日他出生於西點軍校教授樓。小馬漢的父親老馬漢28歲就成為西點當時最年輕的教授。老馬漢為紀念在西點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塞耶校長,給兒子取名為阿爾弗雷德 塞耶 馬漢。
由於父親是一名軍人,自己又在軍校長大,小馬漢從懂事起,就對軍人的威武羨慕不已。對軍校的一切都耳熟能詳,並且模仿得惟妙惟肖,常常逗得大人們捧腹大笑。
馬漢的父親博覽群書,學識淵博。父親的書房是他最喜歡去的地方,因為那裡有引人入勝的各種戰爭故事。他從小就表現出了驚人的閱讀和理解能力。一些在軍人看來都算枯燥無味的書,例如《海戰指揮手冊》,他卻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書,他產生了對大海的迷戀、對水手的崇敬和對海軍的嚮往。難怪小馬漢成人後,違背父親的意願,不想考西點軍校,非要考海軍學院不可。
1886~1889年、1892~1893年,馬漢兩度出任海軍軍事學院院長。他把自己的先進軍事思想投入到學院的教學中,親自給學員授課,把以前分散的各種軍艦戰術協同起來,形成一個包括戰列艦、巡洋艦、撞角艦和魚雷艦在內的艦隊戰術體系。同時馬漢為了教授內容形象直觀,利於學員理解,還親手製作了各種各樣的艦船模型,並用蠟筆染上五顏六色,以區分各個國家的艦隊。實踐證明,在圖板上和「澡盆」里顯示海上作戰,是一個富有想像力的創造。可以說,它是美國海軍進行模擬演習的開端。

伏龍芝軍事學院的創建者伏龍芝

伏龍芝,米哈伊爾 瓦西里耶維奇,蘇聯黨務和國務活動家,軍事家,卓越的統帥和軍事理論家,蘇聯武裝力量的積極組織者和創建者之一。
1904年加入蘇聯***。1916年伏龍芝被派到作戰部隊進行革命工作。伏龍芝化名米哈伊洛夫在西方面軍全俄地方自治聯合會領導明斯克布爾什維克黨的地下工作,以及第3和第10集團軍中黨支部的工作。1917年二月革命後,伏龍芝任明斯克區革命軍參謀長,領導平定科爾尼洛夫叛亂的斗爭。1917年十月革命時期,他組織了一支由舒亞和伊萬諾沃紡織工人和革命士兵組成的2000人的隊伍,率領該隊伍來到莫斯科,參加了十月武裝起義。
此後他被任命為雅羅斯拉夫爾軍區政治委員,為組建蘇軍部隊做了大量工作。
國內戰爭時期,他領導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重大進攻戰役,取得了徹底粉碎敵人的戰果。這些戰役的特點是:主突方向和實施主突的時間選擇得當;大膽集中兵力兵器於主要方向;廣泛運用正面和翼側的突擊;實施兵力兵器機動的高超藝術以及預備隊的使用得當。
1922年4月任工農紅軍參謀長和軍事學院(今伏龍芝軍事學院)院長。1925年1月任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陸海軍人民委員,而從2月起兼任勞動國防委員會委員。根據黨的決定進行的1924—1925年軍事改革是在伏龍芝領導下制定和實施的。這次改革是建設蘇聯武裝力量和加強國家防禦能力的重要步驟。
伏龍芝在發展蘇聯軍事科學和軍事學術——戰略學、戰役學和戰術等方面做出很大貢獻。
在伏龍芝領導下奠定了蘇聯武裝力量軍事科學工作的基礎,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國內戰爭的經驗以及軍事技術的發展情況他撰寫了:《工農紅軍的改編》、《統一的軍事學說與紅軍》、《正規軍與民兵》、《彼列科普和瓊加爾回憶錄》、《未來戰爭的前線和後方》、《我們的軍事建設和軍事學術界的任務》等書。
他對軍事科學和軍事學術問題做出一系列重要結論。他認為進攻是軍事行動的主要形式,但也不應忽視防禦的作用,指出必須精通各種規模的防禦形式,以便使防禦成為積極的防禦,為進攻創造有利條件。伏龍芝在其著作中指出,現代戰爭中後方的作用和科學技術進步的作用大大加強,作為蘇維埃國家防禦能力的基礎——國家後方的准備具有重大意義。認為未來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是機器戰爭,所以,給陸海軍裝備技術兵器和加強炮兵、裝甲兵、航空兵的建設,應作為一項首要任務提出。同時,伏龍芝還斷言,戰爭的決定因素是人,離開人,技術兵器是死的。現代戰爭中人和技術的關系問題在他的著作中得到全面論述。
伏龍芝1918年1月起為歷屆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21年起為俄共(布)中央委員。1924年起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死後葬於紅場。
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許多大城市的區和街道,以及帕米爾山的一座高峰都以伏龍芝的名字命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還有中學、集體農庄、機關、軍艦、軍事院校,其中包括軍事學院和中央蘇軍之家。

二戰名將朱可夫

1945年5月8日午夜,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凱特爾元帥在柏林近郊的卡爾斯霍斯特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代表蘇聯最高統帥部接受德國投降的是格奧爾基 康斯坦丁諾維奇 朱可夫元帥。
朱可夫,1896年12月2日出身於莫斯科西南卡盧加省一鞋匠家庭,19歲時應征入伍,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因作戰有功,獲喬治十字勛章兩枚。
十月革命爆發後的次年,朱可夫加入蘇聯紅軍,歷任騎兵旅旅長、騎兵監察部助理、騎兵第4師師長、騎兵第3軍和第6軍軍長、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副司令等職。
朱可夫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軍事家之一,他的軍事才能和道德品質影響了蘇德戰爭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和結局。然而,有關朱可夫元帥遭遇的磨難和個人生活上的坎坷,直到今天仍是鮮為人知的。
1939年6月,朱可夫調任駐蒙蘇軍第1集團軍群司令,指揮蘇蒙軍隊成功地實施了圍殲日軍重兵集團的哈拉哈河戰役,粉碎了日軍北進的企圖。朱可夫因此被首次授予「蘇聯英雄」稱號。之後,一躍而成為一顆耀眼的明星。1940年6月,他晉升為大將,並被任命為基輔特別軍區司令。1941年1月,朱可夫被任命為蘇軍總參謀長,成為蘇軍的首腦人物。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次日,蘇聯成立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朱可夫成為7名成員之一。7月29日,朱可夫建議斯大林放棄基輔,全力保衛莫斯科。斯大林答道:「真是胡說八道,基輔怎能放棄給敵人?」朱可夫忍不住反駁:「如果你認為我這個總參謀長只會胡說八道,這里也就用不著我了,我請求解除我的職務把我派往前線。」一陣爭執之後,斯大林決定解除朱可夫的總參謀長職務,派他到前線擔任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以後的戰爭進程顯示了朱可夫的預見,如果當時斯大林採納他的建議,就不會造成基輔戰役中66萬蘇軍被圍殲的悲劇。幾小時後朱可夫就動身去前線擔任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他率領該方面軍在葉尼亞地域成功地實施了衛國戰爭中的首次進攻戰,粉碎了德軍的先頭部隊。
1941年9月,當列寧格勒被德軍包圍時,朱可夫被任名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員,率該方面軍與波羅的海艦隊協同作戰,有力地阻止了德軍的進攻,挫敗了希特勒要將該城「從地球上抹掉」的企圖。
同年10月,首都莫斯科告急,朱可夫又被調回莫斯科,擔任新的西方方面軍司令員,全面負責莫斯科防禦戰的指揮。他在莫斯科近郊以西建立起堅強的防線,頂住了德第4集團軍的正面強攻。當寒冬來臨之際,蘇軍對疲憊不堪凍德半死的德軍發起強大的反攻,迫使德軍敗退,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1942年8月,斯大林任命朱可夫為最高副統帥,趕赴斯大林格勒前線督戰。他會同華西列夫斯基制定了龐大的反攻計劃,使斯大林格勒地域的30萬德軍被圍殲。1943年1月18日,斯大林格勒會戰後,朱可夫被授予元帥軍銜。緊接著他又指揮了列寧格勒破圍戰和庫爾斯克會戰,取得了極大成功。
1945年,德國、日本相繼戰敗投降,此時戰功卓著的朱可夫擔任著最高副統帥、國防部長和陸軍總司令等要職。
1946年6月9日,根據羅織的罪名,斯大林簽署命令,指責朱可夫:「不謙虛,過於傲慢,把戰爭期間取得所有重大戰役勝利的決定作用歸功於己。」指出「朱可夫元帥懷著仇恨,准備網羅一些失意者、被撤職的司令員,從事反對政府和最高統帥部的活動」。朱可夫擔任的三個要職被撤銷,從黨中央委員會中被開除,受到降職處分。
朱可夫元帥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未被平反。直到1995年5月,俄羅斯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五十周年之際,朱可夫的名譽才被徹底恢復,他的大型青銅塑像被豎立在莫斯科紅場附近的馬涅什廣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為塑像揭幕儀式剪綵。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英雄,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❽ 中國、古今、著名軍事家

中國十大軍事天才
1.白起(?—前258),也叫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郿縣東北)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統帥。
點評:白起是繼孫武之後,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偉大的軍事統帥,也秦國歷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將領。白起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達37年之久,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殲敵百萬,未嘗敗績,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史學家司馬遷稱贊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白起主要戰績:
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燒其祖廟,共殲滅35萬楚軍。
攻趙先後殲滅趙軍60萬(含長平之戰)。攻韓魏殲滅30萬。
白起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
封號:武安君。官職:國尉(國防部部長)。
外號:戰神,殺人魔,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地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
長平之戰共殺人四十五萬,連同以前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攻楚於鄢決水灌城淹死數十萬,攻魏於華陽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卒二萬,攻韓於陘城斬首五萬,共一百餘萬,這是白起的一張極不完全的殺人賬單。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後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趙的問題上發生分歧,被王陵取而代之,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白起是繼孫武之後,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偉大的軍事統帥,也秦國歷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將領。白起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達37年之久,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殲敵百萬,未嘗敗績,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史學家司馬遷稱贊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長平之戰也反映了戰爭自身發展概貌。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長平之戰也反映了戰爭自身發展概貌。
白起的作戰指導特點有三個:一是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的殲滅戰思想,而且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這是白起最為突出的特點。他是戰爭史上運用圍殲戰術作戰的無與倫比的統帥。也是中國戰爭史上三個最善於打殲滅戰的軍事統帥之一(另外兩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將)。但白起能夠在二千多年前便主張打殲滅戰,這是非常難得的。二是為達殲滅戰目的強調追擊戰,對敵人窮追猛打,較孫武的「窮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戰勝逐北無過十里」(《商君書·戰法第十》),顯然前進一步。三是重視野戰築壘工事,先誘敵軍脫離設壘陣地,再在預期殲敵地區築壘阻敵,並防其突圍。此種以築壘工事作為進攻輔助手段的作戰指導思想,在當時前所未有。
白起戰重實踐用途與實戰效果。為秦始皇一統天下的第一公臣。

2.孫武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他出生於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在孫武的嚴格訓練下,吳軍的軍事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就在公元前512年,闔閭、伍了胥和孫武,指揮吳軍攻克了楚的屬國鍾吾國(今江蘇宿遷東北)、舒國(今安徽廬江縣西),這時闔閭頭腦發熱,想要長驅直入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縣紀南城)。孫武認為這樣做不妥,便進言道:「楚軍是天下的一支勁旅,非舒國和鍾吾國可比。我軍巳連滅二國,人疲馬乏,軍資消耗,不如暫且收兵,蓄精養銳,再等良機。」吳王聽從了孫武的勸告,下令班師。

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孫武的主張,並向吳王獻策說:「人馬疲勞,不宜遠征。不過,我們也可以設法使楚人疲睏。」於是伍子胥說孫武共同商訂了一套擾楚 、疲楚的計策,即組成三支勁旅,輪番襲擾楚國。當吳國的第一支部隊襲擊楚境的時候,楚國見來勢不小,便全力以赴,派兵迎擊。待楚軍出動,吳軍便往回撤。而楚軍返回駐地時,吳國的第二支部隊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輪番襲擊,弄得楚國連年應付吳軍,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費,國內十分空虛,屬國紛紛叛離,吳國卻從輪番時攻中搶掠不少,在與楚對峙中完全占據上風。
公元前506年,楚國攻打巳經歸附吳國的小國——蔡國,給了吳軍伐楚的借口。闔閭和伍子胥、孫武指揮訓練有素的3萬精兵,乘坐戰船,溯淮而上,直趨蔡國與楚國的交戰。楚軍見吳軍來勢兇猛,不得不放棄對蔡國的圍攻,收縮部隊,調集主力,以漢水為界,加緊設防,抗擊吳軍的進攻。不料孫武突然改變了沿淮河進軍的路線,放棄戰船,改從陸路進攻,直插楚國縱深。
伍子胥問孫武:「吳軍習於水性,善於水戰,為何改從陸路進軍呢?」
孫武告訴他說:「用兵作戰,最貴神速。應當走別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個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遲緩,楚軍必然乘機加強防備,那就很難破敵了,」說得伍子胥點頭稱是。
就這樣,孫武在3萬精兵中選擇了強壯敏捷的3500人為前陣,身穿堅甲,手執利器,連連大敗楚軍。舊歷11月28日攻入楚國的國都郢,楚昭王帶著妹妹倉皇出逃。孫武以3萬軍隊攻擊楚國的20萬大軍,獲得全勝,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
然而,這時越國乘吳軍伐楚之機進攻吳國,秦國又出兵幫助楚國對付吳軍,這樣,闔閭不得不引兵返吳。此後,吳又繼續伐楚,楚為免亡國,將國都由郢遷到都(今湖北宜城縣東南)。
孫武在幫助闔閭西破強楚的同時,計劃征服越國。公元前496年,闔閭聽說越王允常去世,新即位的越王勾踐年輕稚弱,越國國內不大穩定,認為機不
可失,時不再來,便不聽孫武等人的勸告,不等准備工作全部就緒,就倉猝出兵,想要擊敗越國。不料,勾踐整頓隊伍,主動迎戰,兩軍相遇於吳越邊境的 李(今浙江嘉興縣西南)。勾踐施展巧計,他派死刑犯首先出陣,排成三行,把劍放在脖子上,一個個陳述表演後,自剄於陣前。吳國士兵不知那是一個個罪犯,居然看得忘了神,傻了眼,越軍乘機發動沖鋒,吳軍倉皇敗退,闔閭也傷重身亡。
闔閭去世後,由太子夫差繼承王位,孫武和伍子胥整頓軍備,以輔佐夫差完成報仇雪恥大業。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踐調集軍隊從水上向吳國進發,夫差率10萬精兵迎戰於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邊),在孫武、伍子胥的策劃下,吳軍在夜間布置了許多詐兵,分為兩翼,高舉火把,只見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連成一片,迅速向越軍陣地移動,殺聲震天,越軍驚恐萬狀,軍心動搖,吳軍乘勢總攻,大敗越軍,勾踐在吳軍的追擊下帶著5000名甲士跑到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市東南)上的一個小城中憑險抵抗,由於吳軍團團包圍,勾踐只得向吳屈辱求和,夫差不聽伍子胥勸阻,同意了勾踐的求和要求。
吳國的爭霸活動在南方地區取得勝利後,便向北方中原地區進逼,公元前485年,夫差聯合魯國,大敗齊軍。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率領著數萬精兵,由水路北上,到達黃池(今河南封丘縣南),與晉、魯等諸侯國君會盟。吳王夫差在這次盟會上,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爭得霸主的地位。孫武雖沒有直接參加攻齊取勝、與晉爭霸兩事,但在此前孫武精心訓練軍隊和制定軍事謀略,對夫差建立霸業有不可抹煞的巨大貢獻。
孫武的軍事理論並非沒有缺點、錯誤的東西,但遠遠超出了同時代的兵法著作,也以其卓越的見識深深影響了後世,受到古今中外軍事家的廣泛推崇。例如:孫武主張「慎戰」。在《孫子兵法》中開宗明義便指出:「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繫到人民的生死,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慎重研究悉心考慮的」。孫武又警告國君不可因憤怒而興兵,將帥也不可因惱火而交戰,一定要瞻前顧後,以國家利益為尺度作出決策。例如,孫武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個著名論斷,認為一定要對自己的實力和對方的情況了如指掌,隨時隨地掌握對方的動態變化,採取相應的應變措施,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例如,孫武又提出了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主張,認為不管敵我總體力量對比的強弱如何,一定要創造機會,造成我在局部兵力上的優勢,以十攻一,以眾擊寡,全殲敵方。……這些光輝的軍事思想和軍事論斷都倍受軍事家們的推崇,孫武被古今中外的軍事家一致尊崇為「兵家之祖」。戰國時代的吳起、孫臏、尉繚等眾多的軍事家推崇孫武的軍事藝術首屈一指。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盛贊《孫子兵法》,他親自整理前人對《孫子兵法》的研究,作成簡明的「略解」,為後人學習運用《孫子兵法》提供方便。寧代,《孫子兵法》作為《武經七書》的第一部,成為科舉中武科考試的理論科目,《孫子兵法》從此在社會上得到廣泛的流傳。同時,《孫子兵法》也向越南、朝鮮、日本、以色列乃至英、德、俄等國流傳。
近現代的戰爭使用許多新式武器,與古代戰爭的條件大不相同,但《孫子兵法》所論述的戰爭的基本原理和原則都沒有因戰爭條件的改變而改變,所以仍然受到軍事家們的普遍推崇。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毛澤東曾高度評價說:「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在1990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將軍斯瓦茨科夫使用最古老的《孫子兵法》中「重將治兵」的原則及名種謀略思想來驅動裝備著最現代化的戰爭武器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斯瓦茨科夫也由此被譽為「將星奇才」。英國著名戰略家利德爾.哈特在《孫子兵法》英譯本序言中說:「2500多年前中國這位古代兵法家的思想、對於研究核時代的戰爭是很有幫助的。」
古今中外的軍事家們都使用其中論述的軍事理論來指導戰爭不僅運用於軍事領域,還被推廣運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尤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孫武的軍事理論與企業管理雖然活動的領域不同,但它們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市埸,競爭即戰爭。日本企業家大橋武夫所著《兵法經營全書》指出:「採用中國的兵法思想指導企業經營管埋,比美國的企業管理方式更合理、更有效。」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霍吉茲在《企業管理》一書中指出:《孫子兵法》一書中「揭示的許多原理原則,迄今猶屬顛撲不破,仍有其運用價值」。古老的兵法在現代社會中閃耀著迷人的光彩。孫武雖非出生吳地,但一生活動是在吳地。
孫武在歷史上最傑出的貢獻是一部《孫子兵法》流傳了近3000年影響並未消退。

3.韓信(?—前196年),淮陰(今江蘇省淮陰西南)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
高祖劉邦高興時常同韓信閑談將領們才能的高下,劉邦問:「如我能將幾何?」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將十萬。」劉邦問:「於君何如?」韓信說:「臣多多而益善耳。」劉邦笑著說:「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韓信說:「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他兵法高超的可以戰敗項羽可見一斑。

4.岳飛(1103-1142),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奮好學,並煉就一身好武藝。岳飛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務農。岳飛青少年時先後向周同、陳廣學習射箭、槍技,成為全縣武藝最高強的人,但因家境貧困,後到相州(今安陽),「為韓魏公(琦)家莊客,耕種為生」。19歲時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岳飛壯志未酬,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架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狀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善於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略」著稱。在其戎馬生涯中,他親自參與指揮了126仗,未嘗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岳飛無專門軍事著作遺留,其軍事思想,治軍方略,散見於書啟、奏章、詩詞等。後人將岳飛的文章、詩詞編成《岳武穆遺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大金當時不可一世但也打不過岳飛的岳家軍。

5.成吉思汗,冷兵器時代閃電戰的英雄。他的蒙古騎兵讓歐洲的基督教世界、西亞的伊斯蘭教世界全部心驚膽寒。他生平爭戰無數,滅國百餘,兵威之勝無人能及。他的子孫建立起的蒙國帝國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人們稱他們為「世界的征服者」。 千萬別在歐洲人面前說他因為他們實在太恨他了。

6、7.林彪、粟裕(1907-1984) 中國現代傑出的革命軍事家、戰略家。湖南會同人,侗族,初名粟多珍、粟志裕。新中國解放軍中可以指揮百萬大軍的元帥和大將。

8.袁崇煥
明末最冤死的將領,在天啟、崇禎兩位皇帝任寧遠總督的時候,牢牢守住了明朝的北方門戶,曾讓努爾哈赤戰死,並讓皇太極無所適從,袁崇煥的死等於明朝的北大門失去了一把重鎖,同時由於他的以戰求和的戰略思想最終未能實施,導致了明朝了滅亡。

9.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濟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廟號。他還是唐朝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他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通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並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容許百姓休養生息,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此舉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10.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和外交家。
班超是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居家常親事勤苦之役,不恥勞辱。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能夠權衡輕重,審察事理。
永平十六年(73年),奉車都尉竇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隨從北征,在軍中任假司馬(代理司馬)之職。假司馬官很小,但它是班超文墨生涯轉向軍旅生活的第一步。班超一到軍旅之中,就顯示了與眾不同的才能。他率兵進擊伊吾(今新疆哈蜜西四堡),戰於蒲類海(今新疆巴里昆湖),小試牛刀,斬俘很多敵人。竇固很賞識他的軍事才幹,派他和從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經過短暫而認真的准備之後,班超就和郭恂率領三十六名部下向西域進發。班超先到鄯善(今新疆羅布泊西南)。鄯善王對班超等人先是噓寒問暖,禮敬備致,後突然改變態度,變得疏懈冷淡了。班超憑著自己的敏感,估計必有原因。他對部下說:「寧覺廣禮意薄乎?此必有北虜使來,狐疑未知所從故也。明者睹未萌,況已著邪」(《後漢書·班超列傳》)。
於是,班超便把接待他們的鄯善侍者找來,出其不意地問他:「匈奴使來數日,今安在乎」(《後漢書·班超列傳》)?侍者出乎意料,倉猝間難以置詞,只好把情況照實說了。班超把侍者關押起來,以防泄露消息。接著,立即召集部下三十六人,飲酒高會。飲到酣處,班超故意設辭激怒大家:「卿曹與我俱在絕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貴。今虜使到裁數日,而王廣禮敬即廢;如令鄯善收吾屬送匈奴,骸骨長為豺狼食矣。為之柰何?」眾人都說:「今在危亡之地,死生從司馬。」班超說:「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有部下說:「當與從事議之」班超大怒,說:「吉凶決於今日。從事文俗吏,聞此必恐而謀泄,死無所名,非壯士也」(《後漢書·班超列傳》)!部下一致稱是。
這天天剛黑,班超率領將士直奔匈奴使者駐地。時天刮大風,班超命令十個人拿著鼓藏在敵人駐地之後,約好一見火起,就猛敲戰鼓,大聲吶喊。並命令其他人拿著刀槍弓弩埋伏在門兩邊。安排已畢,班超順風縱火,一時,三十六人前後鼓噪,聲勢喧天。匈奴人亂作一團,逃遁無門。班超親手搏殺了三個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殺死了三十多人,其餘的匈奴人都葬身火海。
第二天,班超將此事報知郭恂。郭恂先是吃驚,接著臉上出現了不平之色。班超知道他心存嫉妒,便抬起手來對他說:「掾雖不行,班超何心獨擅之乎」(《後漢書·班超列傳》)?郭恂喜動顏色。班超於是請來了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首級給他看,鄯善王大驚失色,舉國震恐。班超好言撫慰,曉之以理,鄯善王表示願意歸附漢朝,並且同意把王子送到漢朝作質子。
班超完成使命,率眾回都,把情況向竇固作了匯報。竇固大喜,上表奏明班超出使經過和所取得的成就,並請皇帝選派使者再度出使西域。皇帝很欣賞班超的勇敢和韜略,認為他是難得的人才,對竇固說:「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選乎?今以超為軍司馬,令遂前功」(《後漢書·班超列傳》)。竇固認為班超手下的人太少,想給他再增加一些。班超卻說:「願將本所從三十餘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為累」(《後漢書·班超列傳》)。
班超等人向西域進發,不久,到了於闐(亦作於真,王治西城,今新疆和田)。當時,於闐王廣德新近攻破莎車(王治莎車城,今新疆莎車),在南道雄幟高張,匈奴人派使者駐在於闐,名為監護其國,實際上掌握著該國的大權。班超到於闐後,於闐王對他不修禮貌,頗為冷淡。於闐巫風熾盛,巫者對於闐王說:「神怒何故欲向漢?漢使有騧馬,急求取以祠我」(《後漢書·班超列傳》)。於闐王派人向班超討要那匹馬,班超早已清楚事情原委,痛快地答應了。但是提出要神巫自己來牽。等到神巫到來,班超不由分說,將他殺死,把首級送還於闐王,曉以利害,責以道義。於闐王早就聽說過班超在鄯善國誅殺匈奴使者的作為,頗為惶恐,當即下令殺死匈奴使者,歸附漢王朝。班超重賞了於闐國王及其臣子們。
當時,匈奴人扶立的龜茲(王治延城,今新疆庫車縣城東郊)國王倚仗匈奴的勢力在北道肆行無忌。他派兵攻破疏勒(王治疏勒,今新疆喀什市)國,殺死國王,另立龜茲人兜題為疏勒王,疏勒國實際掌握在龜茲人手中。第二年春,班超帶手下人從小道向疏勒國進發。班超行至兜題居住的架橐城九十里的地方,派手下吏員田慮去招降兜題。班超指示說:「兜題本非疏勒種,國人必不用命。若不即降,便可執之」(《後漢書·班超列傳》)。田慮隻身來見兜題。兜題見田慮勢單力孤,根本沒有投降的意思。田慮乘其不備,搶上去劫持了他。變起突然,兜提手下的人驚懼奔走。田慮乘馬疾馳,到班超處復命。班超當即來到架橐城。他把疏勒文武官員全部集中起來,向他們陳說龜茲種種不合理的行徑,宣布另立原來被殺掉的疏勒國君的侄兒叫「忠」的當國王。疏勒人大悅。新王和一班官員要殺死兜題,但班超從大局出發,為了宣示漢王朝的威德信義,說服大家,釋放了兜題。疏勒平定。
至此,班超兩次出使,憑借智勇,已先後使鄯善、於闐、疏勒三個王國恢復了與漢朝的友好關系。
公元75年,漢明帝去世,焉耆(五治員渠城,一名南阿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國乘漢王朝大喪的機會,圍攻西域都護,殺死了都護陳睦。班超孤立無援,而龜茲、姑墨(今新疆溫宿、阿克蘇一帶)等國也屢屢發兵,進攻疏勒。班超跟疏勒王忠互為犄角,首尾呼應,拒守架橐城。雖然勢單力孤,但仍拒守了一年多。
公元76年,章帝即位,朝廷認為陳睦已死,擔心班超獨處邊陲,難以支持,下詔命班超回國。班超受命將歸,疏勒舉國憂恐。都尉黎弇說:「漢使棄我,我必復為龜茲所滅耳。誠不忍見漢使去」(《後漢書·班超列傳》)。說罷,拔刀自刎而死。班超率部至於闐,於闐國王侯百姓都放聲大哭,他們說:「依漢使如父母,誠不可去」(《後漢書·班超列傳》)。不少人還抱住班超的馬腿苦苦挽留。班超見狀,自知於闐父老決不會讓他東回,而他也想留在這里,完成他立功異域的宏願,便毅然決定,不回漢朝,重返疏勒。疏勒有兩座城在班超走後,已經重新歸降了龜茲,並且與尉頭國(今新疆阿合奇)聯合起來,圖為大亂。班超捉捕反叛首領,擊破尉頭國,殺六百餘人,使疏勒復安。
漢章帝建初三年(78年),班超率疏勒等國士兵一萬多人,進攻姑墨,並將其攻破,斬首七百級,孤立了龜茲。
五年(80年),班超上書給章帝,分析西域各國形勢及自己的處境,提出了要趁機平定西域各國的主張。
書曰:「臣竊見先帝欲開西域,故北擊匈奴,西使外國,鄯善、於窴實時向化。今拘彌、莎車、疏勒、月氏、烏孫、康居復願歸附,欲共並力破滅龜茲,平通漢道。若得龜茲,則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耳。臣伏自惟念,卒伍小吏,實願從谷吉效命絕域,庶幾張騫棄身曠野。昔魏絳列國大夫,尚能和輯諸戎,況臣奉大漢之威,而無鈆刀一割之用乎?前世議者皆曰取三十六國,號為斷匈奴右臂。今西域諸國,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貢奉不絕,唯焉耆、龜茲獨未服從。臣前與官屬三十六人奉使絕域,備遭艱厄。自孤守疏勒,於今五載,胡夷情數,臣頗識之。問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漢與依天等』。以是效之,則鰃領可通,鰃領通則龜茲可伐。今宜拜龜茲侍子白霸為其國王,以步騎數百送之,與諸國連兵,歲月之閑,龜茲可禽。以夷狄攻夷狄,計之善者也。臣見莎車、疏勒田地肥廣,草牧饒衍,不比敦煌,鄯善閑也,兵可不費中國而徹食自足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