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土地轉讓
1. 周口市近十年出台的土地政策有哪些
周口近十年出台的土地政策有哪些?我覺得挺多的。
2. 周口市國土資源局
周口市位於河南省東南部、黃淮平原腹地,東鄰安徽阜陽,西接漯河、許昌,南與駐馬店相連,北與開封、商丘接壤。轄淮陽、鹿邑、扶溝、沈丘、太康、鄲城、西華、商水8個縣和項城市、川匯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面積119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60724.56公頃,總人口1091萬人。周口市有6400多年的燦爛文明史,享有「華夏先驅,九州聖跡」之譽,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是中華農業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華龍文化、根祖文化、道家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張楸A 黨組書記、局長
楊安生 黨組副書記、調研員
竇中文 黨組成員、副局長
李洪義 黨組成員、副局長
胡大偉 黨組成員、副局長、紀檢組組長
孫紹輝 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思龍 助理調研員
侯奇助 理調研員
成富才 助理調研員
張楸A簡介:河南省周口市人,1961年8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1981年11月~1986年12月,在周口市廣播事業局工作;1986年12月~1988年8月,周口團地委辦事員;1988年8月~1990年4月,任周口團地委學校部副部長;1990年4月~1993年1月,任周口團地委學校部部長;1993年1月~1996年5月,任周口市團地委副書記;1996年5月~2001年4月,任周口蓮花味精廠副處級幹部;2001年4月~2004年3月,任中共周口市委辦公室副主任;2004年3月至今,任周口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局機關內設辦公室、政策法規監察科、規劃科、行政審批服務科、財務科、耕地保護科、用地審批管理科、地籍管理科(測繪管理科)、土地利用管理科、礦產與地質管理科、信訪工作科、人事科教科、離退休幹部科、機關黨委、紀檢監察室等15個科室。設川匯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市地產估價事務所、市土地勘測規劃設計室、市地產中心(周口市土地儲備中心)、市土地整理中心、市土地執法監察隊7個二級機構。全局及局屬單位共有幹部職工252人。
【土地資源】截至2010年12月31日,周口市土地總面積為1196104.32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972616.22公頃,建設用地面積197119.78公頃,未利用地面積26368.32公頃,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81.32%、16.48%和2.20%。農用地中,耕地面積860724.56公頃,園地面積5328.97公頃,林地面積44660.22公頃,交通用地(農村道路)面積25935.00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坑塘水面,溝渠)面積3465.47公頃,其他土地(設施農用地,田坎)面積1502.00公頃。建設用地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185065.44公頃,交通運輸用地(農村道路除外)面積10293.71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水庫水面,水工建築用地)面積1760.63公頃。未利用地中,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水庫水面,水工建築用地,坑塘,溝渠除外)面積26214.73公頃,草地(其他草地)面積115.71公頃,其他土地(設施農用地,田坎除外)面積37.88公頃。
周口屬於平原地帶,耕地坡度都小於2度,平地面積860724.56公頃。周口市可調整地類總面積為8082.49公頃,其中可調整果園154.02公頃,可調整其他園地10.46公頃,可調整有林地5784.73公頃,可調整其他林地2131.49公頃,可調整坑塘水面1.79公頃。
【耕地保護】201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周口市簽訂的責任目標為耕地保有量指標不低於85.37公頃,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不低於72.02公頃,周口市嚴格執行耕地先補後占、佔一補一制度,堅決杜絕只佔不補、占優補劣現象。對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申報的補充耕地項目,周口市國土資源局組織技術人員逐宗現場踏看和認真篩選,並嚴格核對審查相關材料和圖件。按照規定程序,全市批准立項耕地佔補平衡項目12個,可新增耕地727.1514公頃;建設佔用耕地用地報件35批次,共計佔用耕地518.354公頃,全部實現了先補後占、占補平衡。2010年末全市耕地保有量達到1292萬余畝。
【土地綜合整治】周口市上報33個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村項目,至2010年底,第一批5個項目已經周口市政府批准,上報河南省土地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已經開工建設或正在做開工准備工作;5個已經市級審查,正在做最後修改。通過整治和開發,提高了耕地質量,改善了農村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
【土地出讓】2010年,出讓土地171宗,總面積561.45公頃,合同總價款16.1億元;收回閑置土地1宗(周口悅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宗地),面積9.65公頃;盤活存量建設用地367.93公頃;全市標准化廠房總建築面積46.5萬平方米。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先後完成了漯阜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東郊變電站,沙北污水處理廠,東新區二路、三路、四路、十五路等20多個重點項目的用地報批工作,全市共報批50個批次和2個單獨選址,報批總面積達961.55公頃,批准徵收面積743.20公頃;辦理用地預審15件,面積79.19公頃;開展房地產用地專項整治工作,對在整治中發現的未按合同約定開工、竣工的房地項目,將保障性住房用地改變為商服用地的項目依法進行處理;開展年度城市住房供地計劃編制工作,全年城市住房供地計劃總量為190公頃,其中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用地佔73%;全市普通商品住房供地151.9公頃,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38.3公頃。
【節約集約用地】為有效開展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市)創建活動,周口市政府構建三級組織和相關部門領導保障體系,首批確定川匯區為試點單位,制定創建方案,專門召開會議進行動員部署。同時,鼓勵招商引資項目入駐產業集聚區,鼓勵建設和使用三層以上的多層標准廠房,支持外資企業投資建設多層標准廠房;鼓勵產業集聚區轉變發展方式、節約集約用地。要求縣域集聚區的工業項目投資強度不低於省級開發區相應標准,嚴禁向不符合產業集聚區規劃的產業項目、「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項目供地。
【粘土磚瓦窯整治】2010年拆除死灰復燃粘土窯廠49座(包括吊絲窯),搗毀磚坯168萬塊;沒收銷毀制磚設備35台;累計復墾窯廠佔地26100多畝,至2010年底,全市新型牆材企業170家,年生產能力70億標磚,年節約耕地2000畝以上。
【地籍管理】完成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和統一試點更新、年度變更調查等任務;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率達到97%,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發證率達到85.53%。
【國土資源領域腐敗問題治理】全國國土資源領域腐敗問題電視電話動員會後,周口市國土資源系統按照「五步查找法」(自己找、大家提、群眾評、組織點、領導審),強力推進國土資源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參加廉政風險點排查2335人,排查出廉政風險點7234條。其中,A級廉政風險點422條,B級廉政風險點754條,C級廉政風險點6058條。制定防範措施8109條。經過自查,在土地工程建設領域未發現有突出問題,但是也存在著補充耕地投資標准低、補充耕地所需資金撥付慢、補充耕地儲備工作開展緩慢、無地可補影響建設用地的正常報批等現象。主要原因是,各縣(市、區)普遍存在財政困難,對耕地保護工作實際投入不足,尤其是對耕地開墾費撥付緩慢,導致耕地佔補平衡項目不能及時實施,不能形成足夠的、及時的補充耕地儲備,個別縣(市)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建設項目用地正常報批。各縣(市、區)按照邊查邊改要求,均制定整改措施並加以落實。
【推行窗口辦公】周口市國土資源局經市編辦批准正式成立行政審批科,全面推行窗口辦公。實行窗口接待、首問負責、封閉運行、接辦分離、限時辦結、行政服務的一條龍審批服務模式,按時辦結率達95%以上。2010年5月,此窗口被河南省紀委命名為「河南省優質服務窗口」、被河南團省委命名為「河南省青年文明號」。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2010年,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全面完成,市、縣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經省政府正式批復,192個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市政府批復。
【基礎測繪】周口市D級GPS三維空間大地控制網項目順利通過河南省測繪產品質量監督站驗收。
【科普工作】《周口市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技術研究》科研項目獲得省級科技獎勵二等獎;《河南省三項整治農村土地流轉與耕地保護研究》和《周口市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應用研究》通過省廳專家論證。
【信息化建設】完成國土資源業務網系統建設項目,實現了省、市、縣三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網路互聯互通。
【鄉所建設】「人民滿意國土資源所」創建扎實推進,沈丘縣、項城市被表彰為河南省基層國土資源所先進縣(市),淮陽縣魯台鎮等109個國土資源所分別被省廳表彰為優秀國土資源所、先進國土資源所和標准國土資源所。對基層所1100多名幹部職工進行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知識輪訓。
【執法監察】2009年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實際監測周口市土地444宗。其中,違法用地宗數佔新增建設用地總宗數的26.57%,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總面積的11.41%。通過整改,全市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面積的比例由11.41%降為9.80%,如扣除漯阜鐵路項目違法用地,違法佔用耕地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面積的比例為4.2%。加大巡查工作力度,開展違法違規用地專項整治行動,曝光10起嚴重違法佔地案件,國土資源違規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全市土地違法案件、涉及耕地面積同比分別下降27%、45%。
【涉土信訪】全面實施周口市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標准,出台新的地上附著物補償標准,在現有徵地補償標準的基礎上普遍提高20%以上。組織有關縣(市、區)拆遷安置部門到洛陽、濟源等地學習留地安置先進經驗,並結合市內實際研究留地安置辦法,啟動建設了張寨、康店兩個佔地260畝的安置小區。加強對征地實施過程的監管,確保征地補償費及時足額到位,避免拖欠、截留、挪用等問題。健全信訪評估制度,強化初信、初訪首辦責任制。堅持領導包案、責任到人,分類指導、因案施策,把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有效化解了涉土矛盾糾紛。2010年,全市(含各縣市區局)國土資源系統共接待群眾來訪174起395人次,受理群眾來信71件,電話93次,其中周口市國土資源局直接接待45起61人次,與上年度同期相比下降近11%。因違法違規用地、破壞耕地等導致赴京上訪24起,赴省上訪12起,較上年同期下降21%,結案率99%,群眾滿意率86%。
(李北斗)
3. 河南周口. 以800元/畝承包土地300畝種植小麥和玉米一年有多少利潤現在種植國家應有補貼吧....
個人覺得利潤不大,現在肥料價格很貴,咱們那現在土壤接近貧瘠了。300畝地一個人也做不來,
算起來還不如出外工作
4. 我是河南省周口市的,想了解一下土地承包是如何承包的。要是承包土地要多少錢 我小學畢業 文化不高
《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如果屬於承包村集體的荒山、荒丘、荒溝和荒灘等,應當採取公版開協商權、招標和拍賣的形式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承包合同,並按競標價格向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承包費;如果屬於流轉土地的,應本著平等協商、自願、有償的原則,可以採取租賃、轉包、互換和轉讓等方式經營土地,其土地流轉費用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
5. 問的是周口市什麼時候全面推進土地流轉
根據周口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意見,2014年,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完成全市農村流轉土地的登記建檔工作;2015年,全面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市農村土地流轉有形市場初步形成,縣、鄉、村三級基本建立農村土地流轉中介服務機構和調解仲裁機構;2016年,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95%以上流轉土地實現規范流轉,農村土地流轉市場體系基本健全,土地資源配置明顯優化。
周口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發展,根據《中共周口市委周口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周發〔2014〕11號)精神,現就加快推進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以下簡稱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和省委相繼出台了具體的政策規定,要求各地在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並保持長久不變,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農戶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從我市的實際情況來看,土地的分散承包經營已越來越不能適應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經營的要求,嚴重製約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現代農業發展和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因此,加快和規范農村土地流轉是我市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對於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農村生產要素優化組合、促進農村生產方式根本轉變、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提高農村經濟整體效益、催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等事關農業和農村經濟改革發展大局的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從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的大局出發,充分認識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加快推進全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為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工作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理念,以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為前提,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發展農村生產力為目標,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遵循「政府引導、產業帶動、農民自願、市場調節、依法規范、有序流轉」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流轉方式,建立健全規范有序的流轉市場,不斷完善流轉機制,促進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加速農村勞動力轉移,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二)目標任務
2014年,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完成全市農村流轉土地的登記建檔工作;2015年,全面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市農村土地流轉有形市場初步形成,縣、鄉、村三級基本建立農村土地流轉中介服務機構和調解仲裁機構;2016年,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95%以上流轉土地實現規范流轉,農村土地流轉市場體系基本健全,土地資源配置明顯優化。
(三)工作原則
1.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堅持依法辦事,嚴格保護耕地,不得改變農村土地的農業用途,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堅持等價有償流轉。
2.穩定、分權、放活原則。在穩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前提下,使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使用權分離,放活土地使用權,創新流轉機制。
3.集中、規模、增效原則。立足於促進土地相對集中,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土地利用率、產出率,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4.管理、規范、有序原則。加強管理和指導,嚴格規范流轉行為,切實維護各方利益,確保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規范有序進行。
三、工作重點
(一)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經營的支持力度,鼓勵其通過土地流轉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鼓勵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方式成立農民合作社,開展規模經營,發展特色農業,實行專業化生產。鼓勵外出務工、有意流轉土地的農民,採取多種流轉形式依法把土地流轉給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探索農民合作社將社員承包土地集中起來,實行對外招標,集中經營,收益按合作社章程進行分配的路子。引導行政村對農村荒溝、荒丘、荒灘等資源實行公開招標開發和規模經營;引導同村同組農戶以互換流轉形式使土地向種植能手集中,改善土地少而散的狀況,發展生態高效農業,興辦各類家庭農場。鼓勵農業企業、科研單位、農戶等以資金、技術、土地承包經營權、實物、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作為股份,按照自願互利原則興辦農業種植公司,實行企業化經營。鼓勵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服務為載體,以家庭經營為基礎,與農民建立穩定產銷協作關系,通過建立基地、訂單農業、投資開發等方式,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產品質量標准、統一農資供應及產品銷售,實現規模經營。
(二)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的意見》(豫政辦〔2014〕111號)精神,各縣(市、區)要借鑒外地試點經驗,選擇1-3個村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年內完成試點任務,總結經驗,摸索路子。2015年起全市推開,2016年加快推進,2017年基本完成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各縣(市、區)要及早抓好動員部署、宣傳引導、業務培訓等工作,嚴格依照政策,有序有效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開展。
(三)培育土地流轉市場。培育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市場是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轉機制的基本環節。縣、鄉、村三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機構要積極開展土地流轉信息登記發布、土地評估、合同鑒證、法律政策咨詢等工作,為土地流轉雙方搞好信息共享服務。要進一步推進鄉鎮土地流轉服務大廳建設,2015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建設任務。引導土地流轉雙方自覺向土地流轉服務機構提出申請並進行登記,避免農戶之間自發無序流轉,防止因土地流轉不規范發生糾紛。流轉雙方在土地流轉市場,經平等協商達成一致意見的,要簽訂土地流轉合同並經鄉鎮土地承包管理部門鑒證,確保農村土地有序流轉。
(四)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調解機制。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加強學習宣傳培訓,切實提高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行政水平。加強仲裁機構建設,建立健全鄉(鎮、辦)、村(居委會)調解、縣(市、區)仲裁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體系。嚴格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程序,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和便民高效」的原則,認真受理和仲裁案件。農業、司法、國土資源等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工作的指導,積極配合、相互支持,依法履行職責。
(五)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素質。整合教育資源,加強農民職業教育,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加快農民職業化進程,提高非農就業能力,讓更多的農民離開土地,為規模經營提供資源聚集空間。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規模生產經營水平,增強土地規模經營能力,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切實加強對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分管副秘書長、市農業局長任副組長,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市信訪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周口供電公司等部門和單位分管負責同志為成員的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負責日常工作。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及時研究解決土地流轉中的重大問題,為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明確部門職責。財政部門要將農村土地流轉和土地糾紛仲裁工作經費納入預算,保證土地流轉工作的日常管理、流轉合同印製、流轉信息網路建設和土地糾紛調解工作的需要。監察部門要嚴肅查處行政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的強迫流轉、截留挪用流轉費用、侵害群眾利益等違法違紀行為。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對土地征佔用的管理,監督農村土地合理利用,防止以土地流轉為名,擅自改變農村土地的農業用途。農業部門要健全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制度,完善土地流轉機制,切實提高土地流轉的服務、監督和管理水平。林業、水利、供電等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加強信息溝通,研究制定具體措施,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模化經營提供優質便捷服務。信訪部門要認真接待並處理群眾的來信來訪,支持上訪人的合理訴求。人社部門要解放思想,積極研究新形勢下的社會保障思路,探索建立包括農民在內的全民社會保障體系。
(三)強化政策扶持。市財政從今年起,每年安排200萬元作為農村土地流轉專項扶持資金,用於鼓勵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縣級財政也要拿出專項資金用於扶持土地流轉,對全部轉出土地的農戶給予合理的補助,扶持其進城務工創業;對於引導農戶流轉土地較多、增收效果顯著的鄉鎮和行政村給予表彰獎勵;對通過土地流轉集中農戶土地進行規模經營,並能切實帶動農戶增加收入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除進行獎勵外,要從項目、稅收、技術指導等方面給予傾斜。各涉農金融部門要加快建立土地流轉的信貸支持機制,進一步加大對農業規模經營主體的信貸投入,對實力強、資信好的給予一定的信貸授信額度,簡化貸款手續,實行優惠貸款利率。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貸款擔保方式,擴大農村有效擔保物范圍,鼓勵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積極探索開展農業保險工作,逐步擴大試點,為規模經營提供風險保障。
(四)大力宣傳引導。各縣(市、區)要切實加大宣傳力度,認真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將黨委、政府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政策宣傳到千家萬戶,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農村土地流轉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堅持每年培育扶持一批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的示範典型,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其好的經驗做法,引導更多農民和社會資本踴躍參與,加快推進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規范有序流轉。
6. 河南周口淮陽新站土地流轉怎麼才能拿到,具體該怎麼辦!去哪裡咨詢
為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發展農業規模經營,促進土地有效耕種,維護農民群眾利益,激發農民流轉土地積極性,有效防範土地流轉糾紛發生,減少由此引發的群眾信訪事件和社會不穩定因素,淮陽在全縣成立了18個鄉鎮土地流轉監督管理服務中心,配備專門管理人員、辦公場所,確保事有人干、責有人擔,並研究出台了《淮陽縣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監督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對土地流轉行為進行規范管理。
《辦法》規定,本縣區域內開展的農村土地流轉,應在各鄉鎮土地流轉管理服務中心的監督管理下進行。各鄉鎮要對已流轉的土地進行調查摸底,建立流轉台賬。目前,全縣注冊家庭農場50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400多家,流轉土地近30萬畝。要從6月起,建立土地流轉報審制度,一次流轉土地300畝以下的報鄉鎮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中心審核;300畝及以上的報縣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中心審核。縣、鄉鎮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中心要重點審核出讓方(土地流出方)承包土地的權屬、受讓方(土地流入方)資質、資金實力、技術水平、管理能力、項目可行性等。
《辦法》鼓勵土地流轉用於發展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嚴禁「非農化」圈佔耕地;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流轉土地發展良種種苗繁育、高標准設施農業等;鼓勵開發農村「四荒」發展多種經營,重點從事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帶動農戶和農民合作社發展規模經營。
《辦法》規定,流轉雙方在自願、有償、平等的前提下,就流轉方式、期限和具體條件等進行協商,達成初步意向後,簽訂由鄉鎮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中心提供的《淮陽縣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
合法手續流程如下:
(一)提出申請
1、土地流轉出讓方向村土地流轉服務站提出書面申請並遞交身份證、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二輪承包合同書正本和復印件,由村服務站向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報送。
2、土地流轉受讓方向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提出書面申請並遞交法人代表身份證、工商執照(或組織機構代碼證)、銀行資信證明、項目可行性報告(或批文)的正本和復印件。由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辦理並向縣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備案。
(二)資質審核
1、對出讓方土地情況審核由村土地流轉服務站進行初審,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進行復審。
2、對同一受讓方流轉規模100畝以上,500畝以下的,由鄉(鎮)政府組織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對其資質和項目(環保)的可行性進行審核。縣級服務中心對500畝以上流轉規模受讓方准入資質條件進行復審。
(三)價格評估
流轉土地價格由流轉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或委託村土地流轉服務站組織有關人員評估土地流轉價格,作為參考依據。流轉規模面積5 0 0畝以上的,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可組織人員進行價格評估。
(四)信息發布
縣、鄉(鎮)、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站)根據流轉價格評估結果及土地流轉雙方提供的信息,在交易服務場所進行信息發布。
(五)簽訂合同
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在收到初審合格或復審合格的意見後,及時組織受讓雙方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依法、有償的簽定統一規范的土地流轉合同。
(六)鑒證歸檔
土地流轉合同文本一式五份,經鄉(鎮)鑒證。流轉面積較大的應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進行公證。合同文本流轉雙方各執一份,其餘三份分別由村、鄉(鎮)、縣歸檔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