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牌轉讓
① 科研成果如何轉讓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取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審核權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7]833號)第一條規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25號)規定,科研機構、高等學校轉化職務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資比例等股權形式給予個人獎勵,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此項審核權自2007年8月1日起停止執行。同時,國稅函[2007]833號規定,將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為股份、投資比例的科研機構、高等學校或者獲獎人員,應在授(獲)獎後30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交相關部門出具的《出資入股高新技術成果認定書》、技術成果價值評估報告和確認書,以及獎勵的其他相關詳細資料。另外,該文件還規定,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和獲獎人不能提供上述資料,或者報送虛假資料,故意隱瞞有關情況的,獲獎人不得享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政策。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第21、22、23、24條規定,國家財政用於科學技術、固定資產投資和技術改造的經費,應當有一定比例用於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成果轉化的國家財政經費,主要用於科技成果轉化的引導資金、貸款貼息、補助資金和風險投資以及其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資用途。
國家對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國家金融機構應當在信貸方面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逐步增加用於科技成果轉化的貸款。
國家鼓勵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或者風險基金,其資金來源由國家、地方、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或者個人提供,用於支持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的科技成果轉化,加速重大技術成果的產業化。
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和風險基金的設立及其資金使用,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② 科研成果如何轉讓
山東體育學院
山東體育學院是山東省唯一一所集體育教學、訓練、科研與一體的省屬普通高等體育院校,始建於1958年,校本部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風景秀麗的千佛山下,在環境優美的海濱城市—日照市,建立了新校區。
山東體育學院目前佔地面積1800畝,校舍建築總面積為31.99萬平方米。圖書館建有自動化管理系統,中外文藏書30.33萬冊,有中外文期刊537種,是我省最大的國際體育科技書刊收藏單位。我院主辦的《山東體育學院學報》和《山東體育科技》兩種學術期刊均具有國際出版標准刊號。現有在職教學訓練科研人員432名,其中正高職46名,副高職179名,中級149名。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體育學科評議組成員1名,省級中青年學術骨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5名,省級拔尖人才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者11名,國家和省級優秀教師14名。
山東體育學院擁有國內一流體育院校應具備的教學、訓練、科研實驗設施條件,教學科研實驗儀器設備總值2967.24萬元。其中包括目前世界一流的模擬高原訓練低壓艙和亞洲最大的模擬跑道及其配套設施。近5年來,學院承擔國家級課題3項、省部級課題23項、省教育廳和省體育局課題41項,出版學術專著、教材48部,發表學術論文827篇。其中18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獎、41項獲廳局級獎,兩項科研成果被轉讓,20項科研成果被採用,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教學成果有1項獲國家級獎勵,4項獲省部級獎勵。目前學院承擔國家級、省部級課題17項、廳局級課題26項,科研經費達273.3萬元。
目前山東體育學院全日制教育設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民族傳統體育、社會體育、運動人體科學和公共事業管理(體育)6個本科專業,有全日制在校生4628名,函授在校生2726名。截止目前,學院已培養全日制本、專科生近萬名,函授本專科生4666名,外國留學生20名,與外校聯合培養博士、碩士24名;培養國際級運動健將48名、國家級運動健將477名、一級運動員887名。學院自1997年以來,在奧運會、 亞運會等國際大賽和全運會、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等全國高水平比賽中獲金牌112枚、銀牌96枚、銅牌84枚,有21人破40項世界記錄,37人破41項亞運會記錄。2000年在第27屆奧運會上,獲2金、1銀,為山東省實現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山東省政府的領導下,在日照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山東體育學院在日照市建立了新校區。日照校區現佔地1400餘畝,地處日照市新市區中心,南望日照港,北臨曲阜師大,東靠黃海,西鄰銀海公園。與市委、市府等政治文化中心距離2公里左右。校區一期工程建築面積達8.9萬平方米,包括1棟教學辦公樓,1棟綜合樓,1棟綜合訓練館,5棟學生教工宿舍樓。 還建有1個2.3萬平方米的大型塑膠田徑場, 14個室外塑膠訓練場。目前二期工程在建的4棟學生餐廳、訓練館,8棟學生公寓,6棟教師公寓和宿舍樓,將於2003年7月全部竣工。1棟22000平方米的科技圖書實驗樓將於2003年上半年開工,二期工程建築總面積為11.6萬平方米。
山東省委、省政府對山東體育學院的發展非常重視,要求學院明確培養目標,擴大辦學規模,加強師資隊伍和學科建設,強化教學管理和訓練創新,不斷提高教學、訓練、科研水平,多出、快出人才,努力辦成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全國一流的體育院校,力爭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人數達到或超過1萬人,積極創造條件成立山東體育大學,為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2007年,運動訓練專業山東省有6所高校招生:山東體育學院、煙台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理工大學、曲阜師范大學、聊城大學。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有3所高校招生:山東師范大學、山東體育學院、菏澤學院。報考條件為:高中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具備二級運動員(含)或二級武士(含)以上技術等級資格,年齡不超過22周歲;具備一級運動員(含)或一級武士(含)以上技術等級資格的,年齡可放寬到35周歲。
據了解,運動訓練、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實行以文化考試和體育專項考試相結合的辦法。2007年的文化考試定於5月中旬進行,文化考試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由各招生院校根據當年招生計劃及生源情況確定。
③ 出境旅行社轉讓費用多少,轉讓流程
出境旅行社比較復直白,就是能夠制組織當地居民到境外旅遊的國際旅行社,它是由旅遊局核批的牌照,我國目前這種出境社數量並不多,大概為三、四千家。因為國家旅遊局給的門檻比較高,出境旅行社轉讓費用多少是不少人比較關心的。
市面上有關國際旅行社轉讓費用並沒有統一的報價,價格是一方面,但是標的的經營狀況、信譽情況、規模、注冊資金等方面多多少少都會影響到實際的價格。
出境旅行社轉讓流程:1.旅行社的營業執照、法人等工商信息的變更;2.國地稅稅務遷轉,以預約的時間為准;3.出境資質的變更;
辦理優勢:
價格:系統化辦事流程,觸及底價;
通道:內部通道的搭建,領先同領域的速率;
現社轉讓:資質情況不一,符合各項業務開展的需要。
匯域國際 電連 在我的名字中
④ 我公司的水廠是由政府投資建設,現已竣工,政府要劃轉於我公司,請教大家我如何入固定資產(主要是歸類)
烏魯木齊市位於天山北麓,准噶爾盆地南緣,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是全疆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1年轄7區、1縣。年末總人口169.03萬人(民族45.19萬人),非農業人口136.88萬人;人口出生率9.3‰,自然增長率6.24‰。年末實有耕地52770公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0200公頃,其中糧食作物17540公頃,經濟作物15100公頃。屬中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 2001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1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6億元,比上年增長1.5%;第二產業增加值114.5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196.44億元,增長10%。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1759.05萬元,比上年增長10%。全年糧食總產量75686噸,油料4424噸,甜菜18713噸,蔬菜561920噸。年末牲畜存欄60.09萬頭(只)。全年肉類總產量18979噸,牛奶25161噸,禽蛋4602噸,水產品2760噸。全市擁有農牧業機械總動力215301千瓦。 工業總產值287億元,比上年增長7.15%。工業增加值78億元,增長8%。全市有限額以上工業企業297家,完成工業總產值2518242萬元,產品銷售率101.7%。全年發電64億千瓦小時(工業用電29.78億千瓦小時),生產原煤667萬噸,水泥288萬噸,成品鋼材132萬噸,合成氨79萬噸,原油加工356萬噸,產塑料製品63578噸,布6128萬米,油漆9688噸,飲料酒94902噸,聯合收割機3215台,紗5萬噸。全員勞動生產率3.31萬元/人。 全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0.5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52.3億元,更新改造投資25.4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61.2億元,其他投資1.6億元。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226.85萬平方米(住宅898.81萬平方米),竣工面積486.21萬平方米(住宅388.34萬平方米)。年內商品房竣工面積326.74萬平方米,銷售面積192.66萬平方米,銷售額375178萬元(銷售給個人340657萬元)。全年新增固定資產108.6億元。全年完成貨物周轉量174.47億噸千米,旅客周轉量87.93億人千米。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1.99億元,電信業務總量25.26億元。全市有郵政局所127處。局用交換機裝機容量974238門,年末電話到達戶數54.12萬戶,有行動電話用戶68.8萬戶,公用電話19795部,城市電話普及率44.67部/百人。全年完成商品購進總額2367181萬元,商品銷售總額2781261萬元(批發2259969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6億元,其中個體經濟零售額55.63億元,私營經濟零售額12.56億元。全年完成進出口貿易總額63142萬美元(其中市屬23860萬美元),進口總額19529萬美元(市屬375萬美元),出口總額43613萬美元(市屬23485萬美元)。全年共落實執行各類經濟技術協作項目103項,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47個,實際引進品牌6個,引進新技術22項。全年共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8家(含兩個開發區),投資總額14311.8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7518.38萬美元。2001年烏魯木齊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上,烏魯木齊交易團共簽訂對外經貿合同29項(經濟技術合作項目22項,對外貿易合同7項),合同金額10611.8萬美元。全年接待旅遊者375.25萬人(國際旅遊者11.51萬人),旅遊及購物收入42.73億元(國際旅遊及購物收入2.61億元)。全年地方財政收入34.84億元,比上年增長24.22%;地方財政支出27.93億元,增長30.66%。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6581334萬元;各項存款余額7729549萬元, 註:1.2001年各地州市縣(區)行政區劃中不含各農、林、牧、漁場等。2.2001年人口數除註明外,都不含生產建設兵團駐境單位人口。3.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農業總產值絕對數都為現行價,增長率按可比價計算。4.烏魯木齊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簡稱"烏洽會"。5.電話用戶指國家公眾固定電話網用戶。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548648萬元。 2001年,全市實施科技項目61項。全年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5項。全市有高等學校9所,在校學生58249人,專任教師5423人;普通中學146所,在校學生100446人(民族31769人),專任教師7155人;小學190所,在校學生150497人(民族40953人),專任教師8879人;幼兒園167所,在園幼兒35651人(民族5271人),專任教師1940人;盲聾啞學校2所,在校學生333人(民族53人),專任教師73人。2001年,烏魯木齊市教育事業費投入1.4億元,其中投入1.1億元完成教育基建竣工面積6.5萬平方米,投入1200萬元用於學校現代化教學設備購置。年末有文化事業機構104個(藝術表演團體9個)。2001年,報告文學《走進帕米爾》被中宣部評為"五個一工程獎",實現了烏魯木齊市"五個一工程獎"零的突破。 年末全市有醫院72個,衛生院23個,門診部54個,療養院4個,專科防治所2個,衛生防疫部(所)15個,婦幼保健站(所)2個,葯品檢驗所2個,醫學科研機構4個,高(中)等醫學教學機構6個,其他衛生事業機構7個,診所、醫務室、保健所933個;醫院床位數11700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7588人(醫生7907人)。 2001年,全市376所學校的19.6萬人參加了《國家體育鍛煉標准》測試,合格率92.32%,優秀率11.01%。全年烏魯木齊市代表隊參加全國3個項目的體育比賽,獲金牌2枚,銀牌9枚,銅牌7枚;參加自治區137個項目的體育競賽,獲金牌89枚。 2001年,烏魯木齊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97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580元,職工年人均貨幣工資12920元。年末人均住房面積13.89平方米,自來水普及率99.98%,用氣普及率99.51%,集中供熱面積3014萬平方米。年末有營運公共汽車4653輛(其中小中巴車1463輛),線路網長488千米,每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16.61標台,實有出租汽車6392輛。到年底,建成區綠地面積4387.3公頃,建成區綠地率21.41%,城市綠化覆蓋率24.9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4.71平方米。全年新建垃圾袋裝收集站146個,新建8座水沖公廁,5座環保公廁。 全年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5條13.27千米,新建人行天橋1座,新建排水管線7條13.24千米,自來水管線改造工程17.24千米。烏魯木齊市南郊石墩子山20萬噸/日水廠擴建工程的清水池、V型濾池及內部配套工程全部完工。全年完成327台鍋爐的並網任務,拆除小鍋爐570台,新增集中供熱面積837.5萬平方米。全年治理尾氣不合格汽車7278輛。當年新建9.61平方千米的煙塵控制區,煙塵控制達標率80.84%。雜訊達標區覆蓋率54.27%。年內新增廢氣處理能力61.4萬標立方米/小時,新增廢水處理能力1160噸/日。全年空氣污染指數為三級以下的天數佔全年的75.68%。(阿依夏) 2001年,高新區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完善區域功能,拓展發展空間,調整管理結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年實施技工貿總收入51.78億元,比上年增長41.5%;完成工業總產值11.68億元,增長14%;完成工業增加值3.6億元,增長28.1%;出口創匯5959萬美元,增長27.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28億元,增長152.2%;完成稅收3.11億元,增長64.6%;實現財政收入2.01億元,增長78.7%。全年增長速度達63.9%。 2001年是高新區實施二次創業戰略的第一年,在區內建立了8個產業園區,完成"一區多園"的總體結構布局,其中百花村軟體園已試營業。 截至2001年底,區內有法人企業848家(2001年新增170家),外商投資企業53家,股份制企業15家,產值超1000萬元的企業29家。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項目21項,總成交金額3.41億元,引入資金5200萬元。 2001年,開發區與北京大學共同興建啟動北大高科技園區,藉助名牌院校的信息、人才、科研優勢及國際技術網優勢,初步形成了產、學、研相結合,技、工、貿一體化,高科技研究與成果產業化的良性循環鏈。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60769萬元,比上年增長24.1%。開發區財政收入29839萬元,增長154.1%;本級財政完成收入2.2億元。貿易進出口總額16671萬美元。全年新批准項目325個,其中外商投資項目11個(當年新開工項目7個)。全年基本建設投資額3926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