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徽設計者
『壹』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設計者是誰
因為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不是一個人設計的,是一個集體構思來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建築設計師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是主要設計者。
『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者是誰
梁思成、張仃
『叄』 新中國國徽的設計者是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由清華大學建築系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倡中等人所組的設計小組與中央美術學院張仃、張光宇等人的設計小組集體創作。
更多詳情可網路上學習。連接如下:
http://ke..com/link?url=s86wSvXhwY-cd9rcujjks1EVLNbDT1eA--
『肆』 英國國徽的設計者是誰啊有沒有專門介紹英國國徽的書
英國國徽實際上是現在的英國君主(現任伊麗莎白二世)徽章,始於1837年,因此也被其他君主佩戴過。設計者不明,歷史上不同君主治下所用的徽章也不盡相同,就算現在的徽章也要分成英國國徽和蘇格蘭國徽,但外貌大致一樣。
書籍:Brooke-Little, J.P., FSA (1978) [1950]. Boutell's Heraldry (Revised Edition ed.). London: Frederick Warne LTD
Petchey, W.J., Massachusetts (1967). A Short Account of the Armorial Bearings of the Sovereigns of England. London: National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伍』 美國的國輝設計者是誰
美國國徽的設計
1776年7月4日,新獨立的美國召開大陸會議,會議通過了一項決議,決定由富蘭克林博士、亞當斯先生和傑斐遜先生組成一個三人委員會,著手設計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徽圖案。於是曾起草過獨立宣言的5人中的這3個人又一次被召集到一起,繼續為他們的國家殫精竭慮地工作。因為這場革命需要一個標志,這個民族需要一個徽章,以象徵一個主權國家對未來懷有的壯志以及自由了的人民充滿美好希望的理想。然而,這項工作遠比預想的要困難得多。在經過了三屆委員會和14位成員6年的共同努力後,美國國徽的設計方案於1782年6月20日終於完成。
設計國徽的第一委員會所面臨的挑戰,是要把無形的原理和理想以有形的圖案表示出來。啟蒙時代最有才智的富蘭克林、亞當斯和傑斐遜能成功地從《聖經》和傳統的主題中作出選擇(包括「荒野里的猶太兒童」和「海格里斯的正義」等),最後他們救助於皮埃爾·尤金·杜西米迪埃爾。此人是一位天才的繪畫家和肖像藝術家,既有徽章學方面的知識,又有設計印徽的經驗。由於他的幫助,第一委員會及其顧問所推薦的國徽的四個特徵在後來的設計方案中被採用,即:上帝的眼睛和獨立日期MDCCLXXVI(1776),兩者都繪制在國徽的背面;國徽正面的圖案是盾徽和拉丁格言E Pluribus Unum(合眾為一)。這一任委員會於1776年8月20日向議會呈交了該設計方案,但議會未予首肯,該方案被束之高閣。
1780年3月,議會把第一委員會的設計圖案及報告移交給了由詹姆斯·拉菲爾、約翰·摩利·斯哥特和威廉·邱吉爾·休斯頓組成的第二任委員會。委員會聘請了頗具才氣的費城人佛朗西斯·霍普金遜作顧問。此人曾設計過美國國旗和新澤西州州徽。雖然他們這次的設計方案也未被最終採納,但受1777年所採用的國旗設計方案的影響,他們設想出了13條紅白相間的條紋和13顆燦爛的六角星以及象徵和平的橄欖枝組成的圖案。
1782年5月,議會又任命了第三個國徽設計委員會,該委員會的三位成員是約翰·魯特雷吉、亞瑟·梅得爾頓和艾力埃斯·布迪諾。雖然他們本人幾乎沒有做什麼重要工作,但卻得到了來自費城的威廉·巴頓的很大幫助。巴頓是一位頗具藝術才華的年輕律師,並且精通徽章學,這使他成為這次國徽設計的主要人物。巴頓設計的主要圖案是展開雙翅的帶有白色冠毛的小鷹,而不是美國禿鷹,他把鷹和一面小旗組合到一起;背面圖案是一個有13級台階的未告竣工的金字塔和第一委員會設計的上帝的眼睛。巴頓很快就繪制出了兩個圖案並寫出了工藝說明。委員會在被任命後的第5天就向議會呈交了該設計方案。
然而,議會認為第三委員會的設計還是不盡人意,便於1782年6月13日把挑選最後方案的工作交給了議會秘書查理斯·湯姆遜。查理斯並不是一位藝術家,但處理具體事務的能力極強,這正是此時所需要的人。查理斯·湯姆遜從以往的設計圖案中挑選出他認為是最好的特徵——突出了鷹。他認為新國家的象徵應該是美國式的,因此就用美國本土的禿鷹代替了巴頓所設計的帶有冠毛的英帝國鷹,鷹的翅膀向下伸展,似乎正在飛翔,左爪握住一束箭,右爪握著橄欖枝。湯姆遜把冠毛(國徽上部的圖案)修改成透出雲層的13顆璀璨的五角星;鷹胸前的盾徽是人字形圖案,由紅白相間的條紋組成;鷹嘴裡銜著徽章飾帶,飾帶上寫有拉丁格言E Pluibus Unum(合眾為一)。此圖案用於國徽正面。
湯姆遜所選用的國徽背面圖案則保留了金字塔和其頂部三角形中的上帝的眼睛,並在眼睛的上方引用了拉丁格言Annuit Coeptis(上帝支持我們的事業);金字塔下方寫有Novus Ordo Secorum(時代的一種新制度)。他把這個草圖交給巴頓去潤飾。
巴頓所繪的最後設計圖案中,鷹的翅膀是向上伸展;他還把湯姆遜草圖中盾徽上的人字形條紋簡化為13條紅白相間的垂直條紋,將其置於長方形的蘭色主體(盾徽的上部)下面,並指定鷹左爪中的箭應該是13根。
此設計於1782年6月19日返還到湯姆遜手中。他略作修改後,連夜寫好了設計的確切說明,並附上有關陳述性解釋,於6月20日呈交給議會,議會即日採用了湯姆遜的設計方案。就這樣,自第一委員會成立將近6年後,查理斯·湯姆遜和威廉·巴頓設計出了美利堅合眾國國徽圖案。美國國徽圖案顯示出的無可比擬的簡潔和醒目,是它的設計者才華智慧的結晶。
美國國徽圖案象徵性地反映了創業者賦予新國家的信仰和價值觀,並喻示著希望把這種信仰和價值觀流傳給後代。湯姆遜在呈交給議會的報告中對此設計作了這樣的解釋:
國徽正面的主體圖案是美國禿鷹,鷹胸前的盾徽主體色是蘭色,由主體色塊(盾徽的上部)和圍欄兩個寓意崇高的普通圖形組成。這些標志代表著13個州結合成一個牢固而緊密團結的整體來襯托主體部分,主體又團結整體來代表議會。盾徽中的圍欄被主體部分緊密地聯合到一起,主體又依靠聯合體,由此產生了支撐力,這表明美國聯邦通過議會來維護這一統一體。盾徽的顏色選用了美國國旗所使用的顏色,其中白色象徵純潔無瑕,紅色象徵英勇堅強,主體色蘭色象徵富有警惕性、不屈不撓和主持正義。盾徽佩戴在美國鷹的胸前而沒有任何支撐物,象徵美國應該依靠自己的力量。13個州用一束箭、盾上的條紋和一群璀臻的星表示。橄欖枝和箭象徵戰爭與和平的力量,璀璨的群星表示一個新的聯邦國家在其它主權國家中獲得了自己的獨立地位。鷹嘴中徽章飾帶上的格言E Pluribus Unum(合眾為一)表示13個州所組成的聯邦。
國徽的背面,主體圖案是一個具有13級台階的金字塔,塔的頂端是光芒四射的三角形中的上帝的眼睛,眼睛之上是拉丁格言Annuit Coeptis(上帝支持我們的事業);塔的底級刻有羅馬數MDCCLXXVI(1776),沿圖案下部的半圓形飾帶上寫有拉丁文Novus Ordo Seclorun(時代的一種新制度),表示1776年是美國新紀元的開始。
第一枚美國國徽的印模是1782年由一位雕刻師用黃銅刻制的,這位雕刻師的身份一直未能確定,可能是費城人羅伯特·斯科特。當時美國議會決定由議會秘書查理斯·湯姆遜負責尋找雕刻師和提供合適的鈐印壓機人,並由他負責保管國徽印模。1782年6月至9月間國徽的印模和壓機問世,9月16日湯姆遜首次使用,然後被存放於費拉德爾菲亞洲議院。第一份鈐蓋此國徽的文件,是一份授命華盛頓將軍與英國協商並簽署兩國之間有關戰俘交換、戰俘的生活費用及善待戰俘協議的正式文件,此文件由美國大陸座談會長約翰·漢遜簽署,湯姆遜聯署。湯姆遜一直保管國徽印模至1789年議會把權力移交給新政府,以後國徽由國務卿接管。
1782年的國徽印模,直徑為25/16英寸,外表相當古樸,一直使用到1841年,後因印模磨損不能繼續使用了。該印模現陳列在美國國家檔案館。
註:此文系根據美國國家檔案館出版的THE GREAT SEAL OF THE UNITED STATES編譯。
(摘自2000年第2期《檔案》)
『陸』 國徽的設計者是不是林徽因
是參與者之一,還有其他人一起參與。
以梁思成、林徽因為主要設計者的清華大學營建系的《擬制國徽圖案說明》中,主張:「擬制圖案以一個璧(或瑗)為主體,以國名、五星、齒輪、嘉禾為主要題材;
以紅綬穿瑗的結構襯托而成圖案的整體。也可以說,上部的璧及璧上的文字,中心的金星齒輪,組織略成漢鏡的模式,旁用嘉禾環抱,下面以紅綬穿瑗為結束。顏色用金、玉、紅三色。」
6月20日,政協國徽審查小組召開會議,專題討論國徽方案,這也是國徽審查小組最後一次評審清華大學營建系與中央美術學院分別提出的方案。
兩張草圖主體內容相差不多,如都有天安門,不同的是,清華大學設計的是正面透視圖像,顏色是金色和紅色兩種;中央美院設計的是從側面斜視的投視圖像,顏色是五彩的。會議最終確定清華大學營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設計的國徽方案中選。
(6)國徽設計者擴展閱讀:
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全國政協第一屆委員會決定邀請清華大學營建系和中央美術學院分別組織人力對國徽方案進行設計競賽。
清華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收到政協的邀請後,分別組成了由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領導的清華大學營建系設計組和以美術家張仃為首的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組,展開了設計競賽。
盡管根據當時的環境,並無國徽設計者之爭,但是通過史料我們仍然可以知道,張仃是天安門方案的最初設計者,雖有所改動,但設計思路始終是以天安門為主體的,這個榮譽應該也有張仃的一份,但多年來,這份榮譽卻沒有落在張仃身上。
『柒』 國徽的設計者是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10日,新政協籌委會在《人民日報》等大報上刊登了公開徵集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的啟事。
當時梁思成是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的顧問,另外,他和夫人林徽音都是清華大學國徽設計組的負責人。國徽徵稿結束時,共收到900多件設計圖案,但都未被選中,政協籌委會決定把設計國徽的任務交給清華大學和中央美院。
梁思成夫婦認真分析了徵集來的國徽資料,首先明確了國徽和商標的區別,認為國徽是一個國家的標志,它應體現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個國家的意志,一個政黨的主張。中國的國徽要有中國的特徵,能突出政權特徵,形式也要庄嚴富麗,要表現出中國人民的自豪感。於是他們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到這項神聖的工作中。經過幾個月不分晝夜的奮戰,國徽圖案終於誕生了。而梁思成和林徽音卻在終評的前一天雙雙病倒,只得讓秘書去參加評選工作。
『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旗的設計者
國徽是清華大學營建系雕塑教授高庄設計的,國旗是曾聯松設計的。
國徽即代表國家的徽章、紋章,為國家象徵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徵。只有特定的國家重要文件才能蓋上國徽大印,正式生效。國徽上通常有來自然的元素,如動物植物,但也可能有其他事物,用以表現該國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或意識形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國徽屬於盾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旗面為紅色,長寬比例為3:2。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四顆小星環拱在一顆大星的右面,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1、4顆黃星對齊,2、3顆黃星對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即五星紅旗,《史記·天宮書》:「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五星皆從辰星而聚於一舍,其所舍之國可以法致天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設計者是曾聯松,是一名來自浙江瑞安的普通民眾。隨著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取得勝利,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1949年7月發出了徵集國旗圖案的通告,曾聯松設計並提交了他的國旗樣稿。在2992幅 (一說為3012幅)應征國旗圖案中,曾聯松的設計被選入38幅候選草圖。經過多次討論和少量修改,他的設計被選為了新政權的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