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藝術設計
⑴ 環境藝術設計的概念
環境藝術設計的叫法,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末,當時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室內設計系為仿效日本,而將院系名稱由「室內設計」改成「環境藝術設計」。一時間,全國眾多設計院校步其後塵、紛紛效法。改名稱成了時髦,一陣風似的,很少有人冷靜思考。幾個認為改名不妥的專家出來呼籲也沒人聽,幾年後,連那些當年積極帶頭的人也覺得改的不妥當。 在中國,所謂的「環境藝術設計」就是指室內裝飾、室內外設計、裝修設計、建築裝飾和裝飾裝潢等等。盡管叫法很多,但其內涵相同,都是指圍繞建築所進行的設計和裝飾活動。要說有區別的話,那就是室內裝修和室外裝修的區別。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室內設計的叫法也很不妥,其限定性概念顯然是將室外裝飾設計排斥在外,致使圍繞建築外立面和小環境的裝飾設計,出現建築、室內、園林、景觀等各設計施工行業竟相插足的現象。 另一方面,環境藝術設計就其狹義(圍繞建築的室內外設計)上講,叫法也算貼切。但其廣義的概念和范圍就不得了,環境藝術幾乎涵蓋了地球表面的所有地面環境和與美化裝飾有關的所有設計領域。因而,這就很難怪同學們說這個叫法不準確、太籠統了,有許多同學畢業了出去找工作,人家總要問:你們環境藝術設計學些什麼東西呀?是做什麼的呢? 有的甚至問:你們是搞環保的吧!於是,求職的學生馬上把概念縮小、限定,跟他們說我們是做室內外環境設計的,加了「室內外」三字,所有的人都能聽明白。 正因為如此,我講課的時候,經常給學生說明他們學的專業范圍就是圍繞建築內外所進行的設計和裝飾,並不包括園林、景觀、城市設計、道路橋梁,使他們目標明確,不能誤人子弟嗎!再說了,我國有關園林、園藝和景觀院系,也沒有叫環境藝術設計的,定位不準確嘛!我編書也從來不用「環境藝術」,1994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委託我主編一本環境藝術設計全書,我便將書定名為《裝飾裝修設計全書》。後來又委託我主編一本環境藝術資料集,我又將書名定為《室內外設計資料集》。搞室內外設計並不意味著不需要懂園林與景觀設計,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我十幾年來擠時間研究園林和景觀設計,不僅做了許多工程,還寫了幾本書。由於我經常出國考察,先後跑了二十多個國家,2002年建築工業出版社約我寫一套園林景觀的叢書《世界園林、建築與景觀叢書》。 綜上所述,我認為「室內設計」和「環境藝術設計」在表達「圍繞建築內外進行的裝飾設計」這一原則時,都不準確。實踐證明:室內外裝修設計是最能表達設計內涵和專業范圍的,也是解決目前大專院校專業設置和專業設計施工公司名稱叫法混亂不統一的較好辦法。 環境藝術包括的很廣,包括室內,室外設計,園林設計,傢具設計.建築設計,等等!要學3DMAX,AOTOCAD,LS等,也需要PHOTOSHOP來美化你做出的效果圖. 廣告設計只是平面上的廣告,需要掌握一些矢量軟體,比如CORELDRAW和ILLUSTRATOR,最重要要精通PHOTOSHOP 環境藝術包括的很廣,包括室內,室外設計,園林設計,傢具設計.建築設計,等等!要學3DMAX,AOTOCAD,LS等,也需要PHOTOSHOP來美化你做出的效果圖. 廣告設計只是平面上的廣告,需要掌握一些矢量軟體,比如CORELDRAW和ILLUSTRATOR,最重要要精通PHOTOSHOP 但不僅要懂美術等藝術問題,還要了解許多工程問題,如建築、園藝、傢具,甚至聲、光、電等物理知識;達芬奇就是這樣的一個代表性人物; 平面設計則主要考慮視覺感受和心理學問題,雖然也要知道一些與印刷等有關的工藝知識,但對工程知識的要求很低,有點象畢加索。
⑵ 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特點
1.預見性。面向當今社會,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是專業建設的首要目標和前提,是專業得以發展的動力。把握社會需求狀況,一方面要進行需求調查,另一方面還要進行需求預測,這樣才會有的放矢,依社會發展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為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做好前期准備。2.系統性。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項極其綜合的系統性行為,包含著與之相關的若乾子系統。它集功能、藝術與技術於一體,涉及藝術和科學兩大領域的許多學科內容,具有多學科交叉、滲透、融合的特點。系統性特點和要求,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內容體系。如何能培養出知識面寬,綜合素質強,具有整體思維能力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是制定專業建設計劃思考的重點。3.特色性。這里所談及的「特色」是指辦學特色。就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建設而言,不同性質、基礎的學校都有各自發展方向和目標。建築類院校發展這一專業具有更廣闊的可能性和前途。從行業發展和管理的角度看,環境藝術是建築系統中的一部分。
環境藝術設計21世紀的今天,人與環境的關系已經被高度重視.而人的一生有2/3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建築物不僅僅給人以舒適的享受,而且像音樂一樣更給人以美好的感受.民族風格的新發展是一件讓各國設計師們共同追求的課題現代社會單純的說某種東西是民族風格是會讓人發笑的。新風格的出現也是新文化到來的預兆。適當的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地域文化特點是為了將來、未來給子孫們留下一些歷史的痕跡。運用傳統的文化思想的香味,結合今天的科學技術創造出的作品自然會產生新的民族文化和風格,她的世界文化既民族綜合創新探索追求。現代世界室內空間設計流行的風格就是民族共存,共追求的新風格發展新趨勢。 對傳統的認識價值,包括文化史、民俗史、政治史、軍事史、經濟史、建築史、科學史、技術史、教育史等等人類活動的一切方面的歷史。現代室內空間設計是一部存在於空間環境之中的大型的、直觀的、生動的、全面的史學書。境外建築師頻頻在中國中標從而直接參與到國內的建築設計中來。這些具有國際水準的設計方案一方面開闊了中國人的視野,另一方面更激起大量中國本土設計師驚呼所謂「話語權的缺失」,還有相當一部分設計師,學者以及關心中國現代建築發展的民眾都對這些方案頗為不滿,認為它們不能反映中國特色,與中國實際不符從國內建築核心期刊一直熱烈倡導的「結合文脈,反映地域特色」或「歷史內涵」的角度而言,這些中標方案除了「氣派現代」之外,似乎與中國扯不上一點聯系。可是實事求是的說,這些建築所處的區域能找出一點兒聯系中國歷史,具有地方特色的影子嗎?現代主義,國際主義的風格已經塑造了中國絕大部分追求現代化的城市的面貌。中國的近現代化與西方不大一樣,是建立在對傳統文化的否定的基礎之上的,而中國建築的現代化更是建立在傳統建築的廢墟之上。除了80年代發展的全新城市,如深圳,以外,中國大量的拆舊建新導致了大批有歷史價值,有地域特色的建築被摧毀。中國因建築的現代化而毀滅文脈,毀滅地域特色。這與西方羅馬,巴黎整個城市的完善保護傳統建築,歷史遺留截然不同,也與日本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互不幹擾,現代建築深深融入傳統內涵不同。在中國,精英知識分子們的要「文脈」,要「特色」的吶喊被經久不衰的歐陸風,追逐現代主義,國際主義的潮流所栗滅。
⑶ 環境藝術設計
其實對於未來的就業情況來說 第二學位並不是多麼好···
首先第二學位的教學質量是任何學校無法保證的···再好的學校 第二學位的代課老師 看起來是不錯 其實都是那些老師的研究生所代的課···
再次 就環藝專業來說 需要自己補充 聯系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真的想學好的話
需要很多精力 根本無暇顧及其他(當然 因學校教學情況而異)
如果覺得自己的學校不夠好 那麼 我建議 大一時候 學校一般都是基礎課 類似顏色構成 平面構成這種專業課 這個時候 最好看些基礎類的理論書籍
到了大二 就是立體構成 然後偏向室內設計的一些東西 這一年裡需要很多功夫去聯系手上的繪畫功底就是 手繪 然後注意搜集各種資料 理論、手繪、設計思維等等 還有注意看些介紹設計的書和雜志(例如:id+c什麼的)
大三時 一般會是以室外 景觀為主 方法還是和 大二是一樣 還是練習+搜集資料
然後再這年的暑假 不要為了應付學校兒實習 要為了積攢經驗而學習 這是個學習軟體的好機會
在大三開始時 就要開始好好學習軟體 基本的CAD 和PS一定要運用純熟 然後再稍加學習3D 就可以了
大四 基本就沒什麼了 就是運用之前的積累 完成畢業設計 和找工作了
所以 不要寄託於第二學位 找工作時 注重的永遠是你的第一專業 如果你連你的專業都無法讓人滿意那麼誰還會去關注你的第二學位呢?
PS:我也是學環藝出身 現在上研 有什麼問題 可以找我問 郵箱[email protected]
⑷ 什麼是環境藝術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是指對於建築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進行整合設計的一門實用藝術。環境藝術所涉及的學科很廣泛,包括建築學、城市規劃學、人類工程學、環境心理學、設計美學、社會學、文學、史學、考古學、宗教學、環境生態學、環境行為學等學科。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個新興的設計學科,它所關注的是人類生活設施和空間環境的藝術設計。20世紀80年代以前這一學科被稱為室內藝術設計,主要是指建築物內部的陳設、布置和裝修,以塑造一個美觀且適宜人居住、生活、工作的空間為目的,隨著學科的發展,其概念已不能適應發展的實際需要,因為設計領域已不再局限於室內空間,而是已擴大到室外空間的整體設計、大型的單元環境設計、一個地區或城市環境的整體設計等多方面內容。
⑸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主要課程有哪些
素描、色彩、裝飾圖案、平面構成、光色構成、空間與材料構成、圖形表意、字體與編排設計、平面設計軟體基礎
■ 公共文化基礎課程
毛澤東思想概論;政治經濟學;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法律基礎;大學英語;大學語文;計算機文化基礎。
■ 專業理論課程
外國建築史、中國建築史、建築力學、建築結構與選型、環境工程學、建築材料學、建築設備、建築設計規范、城市設計規范。
■ 專業設計課程
建築繪畫、電腦繪畫、傢具造型設計、材質應用、3D立體家居設計、建築學、賓館設計、文化空間設計、室內設計、室外園林、傢具設計、展示設計
■ 專業電腦課程
Photoshop、3d MAX、Auto CAD、Lightscape
■ 專業實踐
社會實踐與設計藝術實踐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端正辦學方向,培養合格的平面設計師的根本途徑。三年級學生進入我院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室參加專業實踐。通過社會實踐,使學生接觸社會、了解國情民情、樹立正確的設計觀,鍛煉實際的設計工作能力。確保了學生在環境藝術行業中的競爭實力。保障學生的就業質量。
⑹ 環境藝術設計的概念是什麼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新興的,與建築學、城市規劃學等學科有著密切聯系的綜合性學 科,它屬於藝術設計學科的一個分支。「環境藝術設計」
科,它屬於藝術設計學科的一個分支。「環境藝術設計」可理解為用藝術的方式和手段對
建築的內部和外部環境進行規劃設計活動。建築是環境空間的主體,也是環境藝術的載體,
因此,建築與環境藝術有著緊密的關系,也可以說,環境藝術是建築學的延伸。但是,建
築不是環境的全部,環境的要素包括宏觀的自然山水、地理、氣候、事物、動物,微觀的 室內空間、傢具、陳設等等。
環境藝術設計的目的是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和社會活動提供一個合情、合理、舒適、
美觀、有效的空間場所。由於人的物質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是多方位、多層次、多領域,
是動態而復雜的,因此,要滿足人的不同需求,環境藝術設計除了其本身的技術的與藝術
的要求之外,還涉及到:建築學、城市規劃、景觀設計、人體工程學、環境行為學、環境
心理學、美學、社會學、文化學、民族學、歷史學、宗教學以及技術與材料科學等等相關
學科,是一項系統工程。按照我國目前學科分類,環境藝術設計歸口在藝術設計專業的目
錄之下。它包括:室內環境設計、室外環境設計(園林設計、廣場設計、住區環境設計等 等)兩大類。
一:環境藝術設計的定義
環境與人居環境
「環境」就一 環境」 般意義上解釋是 指圍繞著某種 「物體」並對這 物體」 個物體產生某種 影響的的事物。 這個物體可能是 人,也可能是物。
環境的概念可以從地理學、生態學、社會學等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理解,而行為
學的環境是指人賴以生存、從事生產和生活活動的外部客觀世界。通常我們把自然環
境、人工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是相對於人工場所或人工環境而存在的自然造化,
通常由土地、江河湖海、大氣、動植物等構成;人工環境是人們為了改善生存條件而
人為建造的環境。通常由建築、道路、設施等物質形態構成。社會環境是指人與人之 間形成的的非物質的意識形態領域。
自然環境是自在的,有著自身的空間結構、屬性、規律和特點。當然,人類常常 賦予自然以某種意義,使純客觀的自然有了人文的因素。自然環境的客觀性是保持自 然界整個生態平衡的根本。也是人工場所形成的基礎,它支撐也制約著人工環境的形 態構成和發展。
人居環境的一般解釋是人類
居住生活的地方,是與人類生存 活動緊密相連的地表空間,是人 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場 所,是「 所,是「人類生存、從事生產、
進行各種社會活動所在的環境」 進行各種社會活動所在的環境」, 是「人類活動的全過程,包括居 住、工作、教育、衛生、文化、
娛樂等,以及為維護這些活動而 進行的實體結構的有機構成環境藝術設計基本概念環境藝術設計基本概念。人 居環境的核心是人,所以滿足人 在居住方面的各種需要是人居環 境設計的基本目的和追求的目標。 人類的居住環境是環境藝術研究 的主要對象和領域。
二:環境藝術設計的特徵
多功能需求的綜合特徵除了使用功能以外,環境藝術還有信息傳遞、審美欣賞、歷史文化等性質,環境藝術 設計是人類對空間環境多種需求一種解決方式。人類對環境功能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第一使用功能:空間的大小、形狀;光照、聲音;空氣、熱能、氣味等; 第二精神功能:風格形態、文化內涵、構成法則、審美情趣、信息傳遞等
多要素的制約和多元素的構成 環境藝術的實現需要各種要素的支撐,如地理條件、使用功能、 經濟水平、科學技術、藝術文化追 求等,每一種要素對環境的整體提 出具體要求,指定一個范圍,對環 境設計進行某種制約。
多學科相互交叉的特徵
環境藝術不是純欣賞意義的藝術樣 式,不是完全表達藝術家個性的作品, 而是一門綜合學科,是功能、藝術、技 術的統一體,是自然、社會、人文、藝
術多學科的融合,它包括了地理地貌、 氣候、種植、歷史文化、民俗民情、工 程技術、環境心理、人體工程、審美欣 賞等各方面的知識。
公眾共同參與的特徵 環境藝術是公眾的藝術,它的目的完全是為大眾的工作、生活以及社會活動服 務的,因此,聽取公眾的意見,汲取大家的智慧,是環境藝術設計創作最基本的方法。
三:環境藝術設計原則
以認為本的原則。人是環境的主角,「以認為本」 人是環境的主角,「以認為本」就是尊重人類自身需要,從生理和心理上創造符合 人類生存模式的環境。
系統和整體原則。環境藝術是一個系統,它由自然系統、人工系統組成。自然系統又是由地形、
山水、氣候等多方面元素構成,人工系統則有建築、交通、水電施、照明設施、綠
化等等。另外,環境藝術設計的構成除了實體要素之外,還有思想、觀念、意識等 非物質內容,涉及多門學科或領域,
非物質內容,涉及多門學科或領域,因此,環境藝術設計必須要有系統和整體的觀念。
尊重環境自在的原則。自然環境是一個客觀自在的系統,它有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規律,人類
應該尊重它,而不是隨便改變它。人類自身也帶有自然的屬性,也是自然 的一部分,和其他元素一起構成了自然環境的整體的共生系統,對某一局
部的破壞就會導致全局的變化。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才是真正的尊重自然、 尊重人類的最佳選擇。
科學、技術與藝術結合的原則。環境藝術設計應該體現人的審美追求和文化趣味,將現代科學技術成
果用於構築理想的環境之中。科學技術與藝術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既互相制 約又互相促進。環境中的各種藝術和非藝術的形象和造型,都是以實體形
態呈現的,物質材料的造型或者材料本身的實現往往離不開科學理論和技 術手段的支持。
創建時空連續的原則。體現環境藝術是一門兼有時間和空間性質的實用性藝術,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共同構成的。
尊重民眾、樹立公眾意識的原則。環境藝術設計是為大多數人服務的,所以必須聽取公眾對於設計的建議。在消費時代,設計不再是設計師強調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的設計。設計師應具有更高的審美眼光,服務與大眾,引導消費。
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目的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環境,但
過度地開發和毫無節制地濫用導致了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在自然 環境中,許多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一旦造成破壞,將無法恢復。因此,
我們在進行環境設計時,應考慮未來,考慮生態平衡,考慮可持續發 展的可能,「綠色設計」
展的可能,「綠色設計」、「生態設計」和「可持續發展」應是現代 生態設計」 可持續發展」 環藝設計應該遵行的普遍原則。
四:環境藝術設計思維的應用與特徵
設計是藝術思維的形象性和科學思維的邏輯性的有機整合;形象思維存在於設計的自始至終,並有相對獨立和重要的地位;環境藝術設計實質是將功能、文脈等抽象的目標要求轉換成可視化
的形象過程;創造性是設計的的本質和基本要求,設計的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過 程;設計的思維過程是整體——局部——整體反復運作的過程環境藝術設計基本概念環境設計。 )設計的思維過程是整體——局部——整體反復運作的過程。
一名成熟和全面的設計師是多方面的條件構成的,他包括基本素質、文
化修養、工作能力、專業知識、技能以及綜合知識的掌握。這幾個方面構成 了一名創造性設計師的基本知識結構。基本素質部分來源於先天和遺傳,如
記憶、觀察力等,但也可以通過後天的的培養加以提高,這就需要毅力,毅 力是堅強持久的意志表現,是設計師能力提高的重要條件。
創造性思維能力是一名設計師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是設計的核 心因素
創造性思維是在抽象思維、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等多種思維
模式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和綜合發揮。只有充分和全面熟悉各種思維的 特點和規律,才能主動去應用它。了解和熟悉它們有必須依靠實踐,
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同時,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在思維本身, 從更深層次上說,還需要依靠綜合素質的提高,創造是需要全面的多
方面的知識作為鋪墊的,一個設計師知識面狹窄,及時再聰明,再有 天賦,也難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因此,加強自身的專業素質的鍛造,
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提高自己整體的學養,是一名設計師不斷努力的方向。
⑺ 環境藝術設計是什麼
【環境藝術的理解】設計師們認為藝術設計是藝術和技術完美結合的創造性活動。正因為這一特性,使設計師在長期的設計工作中,培養了對技術發展前沿的關注,以及對探索和創造的興趣。無論是建築設計師、工程師、雕塑家、畫家、音樂家、燈光師、園藝家、工藝匠師等,都可把環境藝術視為己任,並且基於各自的專長,從不同角度理解「環境藝術」,共識之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對於環境藝術設計師的能力要求】具有空間想像力;思維清晰;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的溝通能力;動手能力強;富有團隊協作精神。具有較系統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良好的環境整體意識和綜合的審美素質,掌握系統設計的方法與技能,具有創造性思維和綜合表達的能力。對傳統、現代風格的設計典型融會貫通,掌握室內空間造型、界面裝修設計、陳設藝術設計的基本方法。確立完整的空間與尺度概念,具備合理運用材料與工藝的能力。
為了完成有效的電腦圖形製作,環境藝術設計師需要能熟練使用以下幾種軟體工具:
一:PHOTOSHOP:
世界頂尖級的圖像設計與製作工具軟體.無論你是從事平面藝術設計,攝影,多媒體,影像製作,還是網頁,都可以用它進行藝術創作.
二:CORELDRAW:
CORELDRAW的高級操作與技藝,CORELDRAW中妙用及印刷技術.
三:3DMAX效果圖
以室內外效果圖為主,掌握3DMAX各項基礎知識。三維效果設計與製作;三維圖的建模、材質、燈光、場景、渲染、後期處理技巧。
四:AutoCAD
學習AutoCAD,掌握施工圖的識別、創建技能。
主要課程一般包括:
素描、色彩、建築速寫、構成學、測量學、室內制圖、效果圖技法、攝影、裝飾結構與材料、風格流派、家居空間設計、辦公室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模型製作、景觀建築設計、環境景觀設計、植物配置、模型製作、園林規劃與設計、景觀設計表現技法、機算機輔助設計、景觀工程技術等
⑻ 環境藝術設計這個專業 主要是做什麼的
最近,環境藝術類專業不斷火熱起來。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好多童鞋們都苦於一個問題,想要學習環境藝術類專業卻不知道選擇哪個國家好,環境藝術設計留學去哪裡好呢?其實留學也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在做出選擇之前一定要慎重地考慮。有意申請環境藝術設計類的同學可以看看小編下面的介紹:
⑼ 什麼是環境藝術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是指對於建築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進行整合設計的一門實用藝術。環境藝術所涉及的學科很廣泛,包括建築學、城市規劃學、人類工程學、環境行為學、環境心理學、設計美學、社會學、文學、史學、考古學、宗教學、生態環境學等學科。
環境藝術設計通過一定的組織、圍合手段、對空間界面進行藝術處理(形態、色彩、質地等),運用自然光、人工照明、傢具、飾物的布置、造型等設計語言,以及植物花卉、水體、小品、雕塑等的配置,使建築物的室內外空間環境體現出特定的氛圍和一定的風格,來滿足人們的功能使用及視覺審美上的需要。
(9)環境藝術設計擴展閱讀:
發展方向
環境藝術設計(又稱「藝術設計(環境設計),環藝」)可以分為物質形態和意識形態兩個方面。物質形態主要是指構成環境景觀的物質要素,而這些物質要素按不同的材質又可分為不同的類型。
意識形態主要是指影響指導人們行為的精神因素,如:宗教信仰、民俗習慣、審美觀念、社會制度、倫理道德等。環境設計各要素間的關系猶如生物學上生物群落的共生鏈,維系著自然萬物的萌發,並處於動態平衡狀態。
這種狀態恰恰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應追求的目標,其任務在於設計出最優化的「人類——環境系統」,這個系統將展現人類與環境的共存,人類與環境在新的高層次的平衡和發展。
影響
現代室內空間設計有著豐富的記憶,因為她是人類文明的果實。她包括個人的,人民的,民族和國家的。有的是反映人類新時代的脈搏的健康基礎。現代室內空間設計本身的美值得提倡、欣賞、發展。它更使城市和鄉村千變萬化使商業環境不斷升級,這絕不是任何當代規劃、建築規劃、建築空間、一種設計所能做到的。
那是一種能飽含著歷史感溶合現代文明之感的美。在設計領域也因民族地域及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的差異,而體現在室內空間,裝飾,材料,整體色調,頂光布局等特點。
⑽ 什麼是環境藝術設計
環境藝術」是一個大的范疇,綜合性很強,是指環境藝術工程的空間規劃,藝術構想方案的綜合計劃,其中包括了環境與設施計劃、空間與裝飾計劃、造型與構造計劃、材料與色彩計劃、採光與布光計劃、使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的計劃等[2]其表現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