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書設計
① 板書設計方法除了大綱式還有哪些
還有:
網路式
圖解式
等等。
南昌師范附屬實驗小學 李福秀 板書設計,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手段。板書設計要力求簡明、實用、構思精巧。用簡練的文字、符號、線條、圖形來直觀地反映豐富的教學內容,以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啟發性和感染力。一堂課的好壞,透過板書設計這面「鏡子」就可以看出來。獨具匠心、恰到好處的板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板書設計的有效性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板書設計要體現教材的思路 合理的板書設計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而且能使學生通過板書對所學內容一目瞭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精心設計並確定板書內容、格式,力求體現教材的思路。例如,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玩出了名堂》時,教師板書課題後提問:「通過題目,你們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稍加思索,問題便提出來了:「什麼叫名堂?」「誰玩出了名堂?」「玩的是什麼?」「怎麼玩的?」……由疑而入,學生經過初讀、自主讀、逐段讀等環節,弄清了課文是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的。「玩」的實質是觀察、好奇心和求知慾,「名堂」則是發明與創造。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探究交流,清晰地敘述出「玩」與「名堂」的關系。師生經過共同討論交流,完成了以下板書: 二、板書設計要突出重點難點 教師在設計板書的內容時,要體現課文的中心、故事的高潮,要能引導學生把握課文重點,理解內容實質。在板書時,教師為了強化重點難點,通常使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書寫和繪畫,並用文字、符號、線條、圖表等形式把教材內容具體化、直觀化,使其具有獨特的吸引力,也使學生受到藝術的熏陶和思維的訓練。例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板書設計: 這樣的設計,層次清晰,不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及作者的寫作意圖,還突出了教學重點,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板書設計要強化直觀形象 板書設計具有直觀性,可以體現知識的重點、難點,還可以幫助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人教版三上中的《花鍾》,讓學生了解「花兒開放的時間不一樣」是教學重點之一。教學時,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在黑板上畫了一個鍾面。學生通過仔細閱讀,在鍾面上標出了各種花的開放時間,接著交流「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教師板書: 四、要創造性地設計多種形式的板書 在板書設計形式上,教師要勤於動腦,善於根據教材創造性地設計多種形式的板書。有的可以設計成以呈現關鍵詞語為主的結構式板書,這樣的板書便於學生從整體上掌握教材的結構特點和脈絡層次;有的可以設計成突出課文重點的板書,這樣的板書如同一個放大鏡,可把文章的重點放大,將重點來個「特寫」,有利於突破重點;有的可以設計成圖示式或表格式板書,這樣的板書類目清楚,條理清晰,便於學生自學課文;有的可以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將事先製作的板書在課堂上依次展示,使靜止、平面的板書,變成動態、立體的畫面,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巧妙地使用折線、箭頭、圈點、方框及各種特殊符號,創造性地設計出整齊、醒目、易懂、易記、主旨鮮明的板書形式,常常會給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桂林山水》的板書設計: 五、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教學應「以學生為本」,不能讓學生被動地獲取知識,而要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學習。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和鼓勵學生大膽設計板書,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可採取以下幾種形式。 1.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編制圖示、圖表,在雙邊活動中完成板書。 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以課文結尾處「我發現課文是圍繞一句話來寫的」這句話為引子,引導學生找出中心句,教師隨機板書: 2.教師把事先准備好的教材結構圖表發給學生,由學生獨立或組內合作完成。 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教師將課前製成的表發給各小組。 在小組合作中,每位學生先有選擇地讀一讀,然後再說一說有哪些景物,喜歡哪句話,並說明為什麼喜歡,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錯誤,最後填寫表格。這樣既可轉變教學方式,體現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又能使學生在活動中養成團隊精神。 總之,只要善於使用上述方法提高板書設計有效性,就能清晰地展現課文作者的寫作思路及文章結構層次;能准確反映出文章的主題,突出課文的重點與難點;能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覺,使學生一目瞭然地洞悉文章概貌;能讓學生對課文有個系統的認知,准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與主題;能吸引學生注意,啟發學生思考,從而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文章的要領。
② 板書設計的內容設計
板書內容構成直接影響板書質量和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對板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使其達到科學、精煉、好懂、易記的要求。對每堂課的板書內容設計,應根據教材的內容、教師的設計技巧和學生的適應程度而定,難以作統一的規定。因為即使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不同的對象,可以設計出不同的板書內容來。 板書一般可分為系統性板書和輔助性板書兩種類型。系統性板書是對教學內容的高度概括,如講課提綱、基本內容、重要結論等;輔助性板書是根據教學需要,將一些重要概念、名詞術語或重要的時間、地點及其他需強調的內容,簡要地寫在黑板一側。系統性板書一般寫在黑板重要位置上,相對保持時間長些,輔助性板書往往邊寫邊擦。系統性板書內容的構成形式,有內容式板書、強調式板書、設問式板書、序列式板書四種。
1、內容式板書 內容式板書是以全面概括課文內容為主的板書。它便於學生全面理解課文的內容,是板書內容構成的基本形式。
2、強調式板書 強調式板書是以發揮某種強調作用的板書。這種形式的板書可根據需要,靈活機動地突出課文的某一部分或某種思想,增強針對性,以使學生把握學習的重點。也是教師在有豐富經驗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主要板書手段。
3、設問式板書 設問式板書是用問號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的板書。這種板書,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在課題的難點或重點下邊引而不發地劃上一個或幾個問號,並配上必要的文字提示,以指導學生預習時注意閱讀和思考。
4、序列式板書 序列式板書是按文章情節發展的序列構設板書內容的板書。這種板書,能比較清晰地顯示故事的輪廓,使學生對文章有完整的印象,並領會其脈絡。 板書內容設計,應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目的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採取不同的設計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四種:
1、內容再現法 內容再現法是濃縮、再現原文內容的設計方法。它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2、邏輯追蹤法 根據課文本身的內在邏輯性和系統性設計板書內容的方法。用這種方法設計板書,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推論法 是層層推理設計板書內容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經過推理,得出結論,可以比較清晰地反映論證過程。
4、思路展開法 是根據課文內容,通過聯想、假設進一步擴展課文思路的設計板書內容的方法。 1、深挖教材,把握重點 板書是學生掌握教材的憑借,鞏固知識的依據。因此,教師的板書設計,應在十分准確地掌握了教材基本觀點的基礎上進行。要力求向更深層次奮力挖掘,使認識達到更高的層次。設計應遵循教材的邏輯順序,緊緊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一般說來,應抓住以下重點內容:
1、能引導學生思路發展的內容,如必要的標題、問題的銜接和核心點。
2、能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內容。
3、能引學生產生聯想、便於記憶的內容,如對課業結構的提煉等。
總之,備課時應十分注意把握重點,採取恰當的方法解決難點,突出特點,在此基礎上再設計板書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高質量的板書。
2、掌握情況,有的放矢 要設計好一堂課的板書,必須掌握學生的動態,了解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不然,設計出的板書就不會發揮很好的作用,勉強使用也不會得到好的效果。
3、講寫結合,相得益彰 板書內容設計必須與講解緊密結合。課堂的板書只是條條框框,它與教師的講解是綱與目的關系。因此板書的內容不可能很多,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內容設計時,應與講述內容統盤考慮,對寫哪些內容,什麼時機寫,寫在什麼位置都應作周密合理地安排,使板書與講解互相協調,相得益彰。
4、主輔相隨,緊密結合 系統性板書與輔助性板書應緊密結合。系統性板書是板書的主體,輔助性板書為系統性板書奠定基礎。二者相輔相成,密切結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5、語言准確,啟發性強 教師板書的語言要確切、精當、言簡意明、一目瞭然,給人以凝煉之感,能起到「畫龍點睛」、指點引路的作用。
6、內容完整,條理系統 有些板書雖是在授課過程中不規則地間隔出現的,但最後要形成一個整體。一堂課的板書,應是對該堂課講述內容的濃縮,內容應完整系統,以便學生在課後利用板書的章、節、目、條、款,進行歸納小結,收到再現知識、加深理解、強化記憶的效果。
③ 說課如何說板書設計
說板書設計主要包含三部分的內容:我的板書設計內容有什麼、我的板書設計的方法是什麼、我這樣設計板書的原因,至於哪一部分在前面,可以根據自己的語言組織習慣,靈活的調整。
例1:蘇聯著名教育家加里寧有一句話「教育事業不僅是科學事業,而且是藝術事業。所以堅持教學原則,採用藝術手法,澆灌學生心田,努力使教學過程審美化,是我們教師的追求,因此我的板書採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其中重要的課程知識點為文字,一些可以圖解畫的內容設定為圖。
例2:好的板書對於了解課文內容、把握住課文的關鍵問題,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採用的板書是xx式,(對板書的設計方式進行細致的解讀)。這樣可以使課堂內容更加直觀形象,便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例3: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是課文內容的縮影,達到啟發學生進行科學的思維,幫助學生記憶、分析、消化、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因此,我的板書設計以xx板書為主,這樣可以很直觀、很清晰、更明了的把整課的內容展示出來,一目瞭然,方便學生記筆記和掌握所學內容。
例4:為了幫助學生清晰明了地把握本節課的內容,突破難點,我將我的板書設計如下:簡要描述下板書的內容布局。
例5: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一則優美的板書設計有「微型教案」之稱),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例6:新的課程理念提倡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授課,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我會挑選出合適的內容讓學生進行探究,並將答案呈現在黑板上,與我的知識點共同形成板書,這樣即應和了新課改的要求,也調到了學生的積極性。
例7:關於本課的板書,我會充分發揮師生互動,鼓勵一位學生在課堂小結後,把自己的收獲設計成有創意的板書寫到黑板上,然後我會引導其他同學一起進行補充和完善,最終形成本節課的板書。
(3)板書設計擴展閱讀:
說板書設計盡量在說課的過程中完成板書,特別是美術的說課,在說課的過程中還要盡最大的努力畫出好的示範圖,這樣可以展示你的專業水平,說不定評委老師為此會給你加個2分呢。
在說板書環節時,直接闡述基本設計思路和作用,但建議在備考環節在備課紙上寫上板書,在你說板書設計時,向考官展示。
④ 學前教育優秀教案板書設計
學前教育課程設計可抄以是表格形式也可以是文檔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活動名稱:根據活動填寫
- 班型:大中小班之一
- 活動領域:健康、社會、語言、藝術和科學五大領域之一
- 活動目標:可以從認知、能力、情感三個目標入手,也可以自己寫。
- 活動准備:分為物質准備和經驗准備。物質准備是教師為上課准備的物品,經驗准備是幼兒有過的相關經驗。
- 活動過程:按照教師上課流程如實填寫。
- 資料包:上課有關的資料,如使用的音樂名稱,使用的圖片,可按照物質准備內容放置。
可以參考上面這個模板,但也不用非拘泥於這個形式,望採納,謝謝!
⑤ 如何設計好板書
一個好的板書設計是一堂好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幫助學生明確教學重點,強化直觀形象,加深理解記憶。我認為體現在以下幾點:一、計劃性板書之前,要對板書內容有一個大致的安排,通盤考慮。最好在書寫時把黑板分成三部分,重要內容寫在黑板中央。書寫時要注意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標題、後內容,再小結。千萬不要橫七豎八,雜亂無章。 書寫時要注意字跡書寫正確, 注意筆畫順序,間架結構,不要寫不規范的簡化字,更要杜絕「自造字」的出現,更不能多一筆少一筆,不能在寫字時「倒插筆」。 二、科學性 一個好的板書實際上是一個微型教案。板書與講解其實是一樣的,貴乎「少而精」。 古人說:少則得,多則惑。板書要做到「少書」、「精書」;板書要書在點子上,書在關鍵處,才能起到「畫龍點睛」、「提綱挈領」的作用。因此,板書的設計要集中反映教材的精華,用准確簡明的語言將事物的本質揭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明確重點,把握要領。這就要求板書設計不僅要簡潔明了,使學生看後一目瞭然,而且要准確無誤。 三、合理性 從教師方面來說,包括內容安排的合理性和形式選擇的合理性。板書內容中,課題一般安排在黑板上面,例題一般安排在黑板中部,結語一般寫在例題右冊,板演一般安排在黑板下方。形式上除了大黑板上的書寫,也可以有小黑板的掛放,圖片的粘貼,直觀教具的演示等。當然,無論內容與形式都要根據學生和教材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從學生方面來說,板書只能在黑板一定的范圍之內,不可以滿黑板都是。由於視角等原因,部分學生對黑板兩側等部分看不清楚,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四、美觀性 板書作為一個藝術整體,應當具有美觀性。因為板書的形式與內容盡可能完善地統一,更容易使學生在美感中接受知識。 以上,是我的一些見解,上課前精心設計板書,上課時進行恰當板書,是教好數學不可少的重要,是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前提。
⑥ 教學中的板書設計應注意哪些問題
板書直接體現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內在聯系的重點、難點、中心和關鍵的板書。能表現教學中心內容的基本事實、基本思想,反映教學內容的結構及其表現形式。是板書的骨架
⑦ 設計板書時需要哪些注意事項
基本板書(中心板書):體現的是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內在聯系的重點、難點、中心和關鍵的板書。能表現教學中心內容的基本事實、基本思想,反映教學內容的結構及其表現形式。是板書的骨架
⑧ 名詞解釋:超前板書 板書設計 綜合板書
一、板書在教學中的目的
1.體現教學意圖。就是通過有關教材內容的學習,要讓學生學到哪些東西,受到哪些教育,形成哪些能力,通過板書可以比較突出地體現出來。
2.突出教學重點。即教學的重點可以利用板書的形式,給學生留下更為鮮明、深刻的印象。
3.揭示教材思路。好的板書不僅能對學生理解教材起到引路的作用,而且可以通過簡單明了的結構圖示,把教材的思路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4.強化直觀形象。板書可以通過圖形、圖表、線條、符號等形式使教材內容變得更加形象、直觀,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和領會。
5.便於集中注意。板書不僅有文字,而且還有線條、符號、圖形等,通過不同的組合和與教材內容相配合的及時呈現,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促使其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6.提高教學效率。板書用經過濃縮的簡練的文字和符號等勾勒教材的內容梗概和結構思路,形成具有邏輯聯系的、簡明扼要而又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圖表,便於學生理解領會,有利於學生把握和記憶,並且節省了繁冗的語言說明,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二、板書書寫技法
1.書寫姿勢:板書的書寫姿勢一般採用側身書寫的姿勢。
2.字體的大小:板書字體的大小直接關繫到效果問題。字體太大,寫不了幾個字,影響板面的利用率;太小,學生看不清,失去板書的作用,一般認為,字體的大小,以後排學生能看清為標准。同時字體的使用要注意適應學生的特點,分別主要採取楷、行楷、行草等字。
3.教師板書的字跡:正確、清晰、認真。
三、板位安排
板位安排就像規劃報紙的板面一樣,應精心設計,嚴謹布局,決不可滿板亂畫,使板書雜亂無章。
板位安排的基本要求:
1.充分利用:一是四周空間適當;二是分片書寫;三是字距適當。
2.布局合理:
在板位安排時,應當注意整體效果,合理布局。哪部分在左,哪部分在右,哪部分位上,哪部分位下,必須有一個全局安排,使之位次適當,措置有序,編排合理,給人以整體美感。一般來說,應將板面分出若干區域,譬如標題區、推演區、繪圖區、便寫區等。標題區比較重要,需要學生注意和記錄。通常位於左側上邊,字寫得比較莊重、醒目;推演區因內容較多,又要隨寫隨擦,所以應單辟一區,以左右之中為宜。繪圖區不一定太死,可根據圖的多少和難易而定,便寫區是處理臨時情況用的,通常靠右,以免干擾其它區。
3.主次分明
在板位安排上,不可主次不分,平面直推。應准確的把板書內容的主次在板位安排上體現出來,才能使學生明確重點,便於理解和記錄。需要分層次時,應正確使用層次序號。
四、板書行列
板書的書寫大都站立面壁而書,最常見的毛病是字行寫不直,不是偏上,就是偏下,或者是曲曲彎彎,很不整齊,很不美觀,既影響學生觀察,也不便於板面的充分利用。因此,有必要對這個問題加以研究。
1.行列不直的原因
行列不直的原因大體上有三個方面:一是意識的錯位,主要表現是意識范圍狹窄和意識分散;二是習慣動作的偏差;三是視區的狹小。
2.如何才能使行列寫直
一是讓自主意識參與調節;二是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三是不斷調整和正確使用最佳書寫區。
需要說明的是,最佳書寫區的寬度只能在視平線上最大,距視平線越遠,其寬度愈窄,書寫時,在視平線上每行最多隻能寫8個字,超過8個字就應當移動腳步,移動時兩腳距離仍然保持不變。在視平線之外兩行,每寫6個字就要換一次;以此類推,視平線之外三行,則每寫4個字就要換步一次…..。有經驗的教師在板書時,很注意時時換步,使自己始終在最佳書寫區內書寫,動作準確合理,有條不紊,帶明顯的程式化的特點,這正五是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功。
五、 板書內容設計
板書內容構成直接影響板書質量和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對板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使其達到科學、精煉、好懂、易記的要求。對每堂課的板書內容設計,應根據教材的內容、教師的設計技巧和學生的適應程度而定,難以作統一的規定。因為即使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不同的對象,可以設計出不同的板書內容來。
(一)板書內容構成形式
板書一般可分為系統性板書和輔助性板書兩種類型。系統性板書是對教學內容的高度概括,如講課提綱、基本內容、重要結論等;輔助性板書是根據教學需要,將一些重要概念、名詞術語或重要的時間、地點及其他需強調的內容,簡要地寫在黑板一側。系統性板書一般寫在黑板重要位置上,相對保持時間長些,輔助性板書往往邊寫邊擦。系統性板書內容的構成形式,有內容式板書、強調式板書、設問式板書、序列式板書四種。
1.內容式板書 內容式板書是以全面概括課文內容為主的板書。它便於學生全面理解課文的內容,是板書內容構成的基本形式。
2.強調式板書 強調式板書是以發揮某種強調作用的板書。這種形式的板書可根據需要,靈活機動地突出課文的某一部分或某種思想,增強針對性,以使學生把握學習的重點。也是教師在有豐富經驗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主要板書手段。
3.設問式板書 設問式板書是用問號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的板書。這種板書,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在課題的難點或重點下邊引而不發地劃上一個或幾個問號,並配上必要的文字提示,以指導學生預習時注意閱讀和思考。
4.序列式板書 序列式板書是按文章情節發展的序列構設板書內容的板書。這種板書,能比較清晰地顯示故事的輪廓,使學生對文章有完整的印象,並領會其脈絡。
(二)板書內容設計方法
板書內容設計,應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目的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採取不同的設計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四種:
1.內容再現法 內容再現法是濃縮、再現原文內容的設計方法。它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2.邏輯追蹤法 根據課文本身的內在邏輯性和系統性設計板書內容的方法。用這種方法設計板書,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推論法 是層層推理設計板書內容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經過推理,得出結論,可以比較清晰地反映論證過程。
4.思路展開法 是根據課文內容,通過聯想、假設進一步擴展課文思路的設計板書內容的方法。
(三)板書內容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深挖教材,把握重點
板書是學生掌握教材的憑借,鞏固知識的依據。因此,教師的板書設計,應在十分准確地掌握了教材基本觀點的基礎上進行。要力求向更深層次奮力挖掘,使認識達到更高的層次。設計應遵循教材的邏輯順序,緊緊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一般說來,應抓住以下重點內容:
①能引導學生思路發展的內容,如必要的標題、問題的銜接和核心點。
②能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內容。
③能引學生產生聯想、便於記憶的內容,如對課業結構的提煉等。
總之,備課時應十分注意把握重點,採取恰當的方法解決難點,突出特點,在此基礎上再設計板書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高質量的板書。
2.掌握情況,有的放矢 要設計好一堂課的板書,必須掌握學生的動態,了解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不然,設計出的板書就不會發揮很好的作用,勉強使用也不會得到好的效果。
3.講寫結合,相得益彰 板書內容設計必須與講解緊密結合。課堂的板書只是條條框框,它與教師的講解是綱與目的關系。因此板書的內容不可能很多,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內容設計時,應與講述內容統盤考慮,對寫哪些內容,什麼時機寫,寫在什麼位置都應作周密合理地安排,使板書與講解互相協調,相得益彰。
4.主輔相隨,緊密結合 系統性板書與輔助性板書應緊密結合。系統性板書是板書的主體,輔助性板書為系統性板書奠定基礎。二者相輔相成,密切結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5.語言准確,啟發性強 教師板書的語言要確切、精當、言簡意明、一目瞭然,給人以凝煉之感,能起到「畫龍點睛」、指點引路的作用。
6.內容完整,條理系統 有些板書雖是在授課過程中不規則地間隔出現的,但最後要形成一個整體。一堂課的板書,應是對該堂課講述內容的濃縮,內容應完整系統,以便學生在課後利用板書的章、節、目、條、款,進行歸納小結,收到再現知識、加深理解、強化記憶的效果。
六、板書造型
造型,是對一堂課的板書內容進行的布局安排。造型好的板書,不僅可以使板書美觀、和諧,產生一種整體感,而且還可以更加充分地表達板術的思想內容。常見的板書造型,有對稱型、偏正型、自由型三種。
(一)對稱型
對稱型是指上下或左右內容文字對稱、不偏正的板書造型。這種布局方法常用於以對比或類比的課文,它的特點在於能夠通過兩方面內容的比較,使人或物各方面的相同處與不同處突現出來,從而給學生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1.單軸對稱 以一條有形或無形的橫線或豎線為對稱軸,使板書的內容上下對稱或左右對稱。
2.雙軸對稱 以橫豎兩條成垂直的線條為對稱軸,使板書上下左右四個部分的內容都相互對稱。
3.綜合對稱 綜合對稱造型是將眾多的內容和各種符號排列得處處對稱。一般用於板書內容較多的課文。這種對稱形式是將板書中眾多的內容和各種示意符號排列得疏密合理而對稱,能給人一種多而不亂,井井有條,處處對稱的美感。
4.字數對稱 字數相等的板書造型。
5.字距對稱 用調整字距的方法使板書對稱的造型。
6.外框對稱 用加外框的方法使板書對稱的造型。
(二)偏正型
偏正型是指非對稱的板書造型。這種布局安排依課文內容自然成型,顯得生動活潑,有自然天成之美,能給人以明顯的印象,並便於設計和記錄。常見的有張翼型、雁行型、階梯型、折線型四種。
1.張翼型 猶如飛鳥張開一對翅膀一樣形狀的板書造型。它的特點在於能條理清楚地綜合概括課文內容,或文章結構、或課文重點。
2.雁行型 猶如鴻雁飛翔時排著的行列一樣板書造型。
3.階梯型 為了表現課文一層深過一層的內容,把詞句單獨提出來,排列得像階梯一樣的板書造型。
4.折線型 即用不在一條直線上的順次首尾相連的若干直線段所組成的線,來體現板書內容的一種造型樣式。
(三)自由型
自由型系指板書造型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自由活潑。常見的有輻射型和波浪型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