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學設計
A. 簡述信息化化教學設計的一般過程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核心是創設問題情景,提出任務項目,提供相關信息資源,提出評價標准,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進行探索式學習、資源型學習和協作化學習,所以信息化教學設計包含了:教學問題的設計;教學過程的設計和組織;學習資源的設計、收集和利用;新型評價方式和評價量表的設計及實施等。信息化教學設計提出的問題沒有唯一的、標準的答案。在知識體系和考試評價佔主流的現實狀況下,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逐步推廣應用信息化教學設計:一是以現實課堂教學為主,在保證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和任務的基礎上,優選一些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的問題,提出項目任務,進行精心設計,課前由教師組織相關信息資源,在課堂上以小組形式讓學生進行拓展、深入學習;另一種形式是與學生活動課、選修課、特長培養等結合起來,提出一些適度超出課程范圍的、綜合性的研究問題和任務,讓學生在更大范圍內去探索、實踐、觀察,收集、處理信息,完成研究報告。
B. 信息化教學教案模板
一、教材分析
1
、本節共安排
2
課時,教科書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設計了
4
個例題,列方程的思路是建立
一元二次方程的數學模型。學習時與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思路相同。
2
、用一元二次可解決的實際問題很多,常見的有:
(
1
)面積問題(
2
)利率類問題(
3
)市場
營銷問題(
4
)其他學科問題。
3
、第
1
課時是面積問題和市場營銷問題,第
2
課時是利率問題即例
3
、
4
是變化率的問題,
這類問題在經濟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學習重點: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有關增長率的應用題。
學習難點:
理解增長率、降低率問題應用的方程模型。
二、學生分析
1
、對於第
1
課時中的面積問題,學生掌握比較好,但對於市場營銷問題學生掌握起來難度較
大。
2
、學習第
2
課時前,根據第
1
課時引導學生分析找等量關系的方法,並且引導學生分析變化
率的推導過程,而實際上學生會解決這類問題,但不理解公式的得來過程。
三、教學目標
1
、經歷把實際問題中的等量抽象為一元二次方程的過程,理解增長率、降低率問題應用的方
程模型。
2
、
會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關增長率的應用題,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能根據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四、教學環境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
√
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環境
□網路多媒體環境教學環境
□移動
學習
□其他
五、信息技術應用思路
1
、電子表格,應用電子表格表示每次變化前後的數據,利用題目中的已知條件表示出等量關
系,總結出變化率問題滿足的公式。利用此方法能引導學生明白變化前後的數量關系,理解
公式的推導過程。
2
、軟體繪圖,應用繪圖繪出表格,用表格表示數據之間的關系,便於學生理解。
3
、課件,利用課件展示需要強調的內容,規范解題格式,及時進行鞏固練習,讓學生學會規
范解題格式,及時掌握所學知識及方法。
C. 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怎樣設計
其設計過程主要包括:
(1)教學目標分析——確定教學內容及知識點順序;
(2)學習者特徵分析——確定教學起點,以便因材施教;
(3)教學模式與策略的選擇和設計;
(4)學習情境與學習任務設計;
(5)教學媒體與教學資源的選擇和設計;
(6)教學評價設計。
在環節(3)中已涵蓋建構主義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與自主探究等策略的設計;在環節(4)和在環節(5)中則包括了情境創設和資源提供的要求。
「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目標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教學模式與策略的選擇和設計、學習情景與學習任務設計、教學媒體與教學資源的原則和設計、教學評價設計和課堂管理與幫助設計等要素,
D. 信息化教學設計到底如何理解
我對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理解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
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全優化的系統方法。
E. 如何撰寫信息化教學設計
在傳統的教學設計中(以教為中心),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即教回學就是以教學目標答為起點,以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為最終目的。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育評價等環節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展開。
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教學設計不是從教學目標開始,其最終的目的也不是為了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而是實現對知識的意義建構。這導致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不提教學目標,只提意義建構的現象,似乎建構主義環境下沒有必要談教學目標,容易導致教育的虛無主義。我們認為,對所教內容不加區分地一律要求學生完成「意義建構」是不適當的。正確的做法是在教學目標分析的基礎上選出當前所學知識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過程做為當前所學知識的「主題」,然後圍繞主題進行意義建構。
F. 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傳統課堂教學設計有何不同
傳統教學設計和信息化教學設計有啥區別
1、教學內容不一樣。雖然教材沒有改變,但傳統的教學內容就只是單純的課本知識。利用了信息手段後,可對教材進行加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過去靜態的、二維的教材轉變為由聲音、文字、動畫、圖像構成的動態的、三維甚至四維教材。網路教學的運用,又將教學內容從書本擴展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這樣,豐富和擴展了書本的知識,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可以學得更多、更快、更好。
2、教學過程不一樣。傳統的教學設計下,教學過程基本上就是老師講,學生聽。整個課堂由教師主導,學生很少或沒有自己思考的時間。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而信息化教學設計中,教學過程由傳統的知識歸納、邏輯演繹式的講解式教學過程轉變為創設情境、協作學習、自主學習、討論學習等新的教學過程。課堂真正由學生主導,給了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
3、學生學習方式的不一樣。信息化的教學設計中,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學習知識,通過信息技術,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去主動建構知識。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掌握「如何學」的能力。學生必須有獨立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協作能力、協調能力等。學生將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學習過程中真正的認知主體。而在傳統的教學設計中,學生只是充當忠實的聽眾的角色。很少或者沒有發揮自己主動性的機會。學到的也只是課本內容的復述。
4、教師角色的不同。教師由傳統的知識講解者、傳遞者、灌輸者變成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信息化教學設計中,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源,教師不能再把傳遞知識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學生「學」的方法上,為建構學生的知識體系創設有利的情境,使學生「學會學習」。指導學生懂得「從哪裡」和「怎麼樣」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得知識的工具和根據認識的需要處理信息的方法。
G. 什麼是教學設計,什麼是信息化教學設計,它們包括哪些主要環節
1、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
2、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是運用系統方法,以學為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
3、教學設計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4、信息化教學設計主要環節包括:單元教學目標分析、教學任務與問題設計、信息資源查找與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學生作品範例設計、評價量規設計、單元實施方案設計和評價修改。
H. 什麼是教學設計什麼是信息化教學設計它們包括哪些主要環節
1、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2、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運用系統方法,以學為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應用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環境,獲取、利用信息資源,支持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優化教學效果。
3、教學設計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4、信息化教學設計主要環節包括:單元教學目標分析、教學任務與問題設計、信息資源查找與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學生作品範例設計、評價量規設計、單元實施方案設計和評價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