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logo
❶ 德國歷史博物館logo用的什麼字體
Helvetica是由米耶丁格和愛德華德?霍夫曼(Eard Hoffmann)在瑞士哈斯鑄造所(Haas』sche Schriftgießerei)所製做。作為排版鉛字製作的。當時人們熟悉的是「國際字體風格」(也稱為「瑞士風格」),比如Josef Muller-Brockmann在1896年推廣Akzidenz Grotesk這類在50多年前製作的無襯線字體,並由德國鑄造所Berthold持續進行市場推廣。因此哈斯希望能設計一套新的無襯線字體能夠與Akzidenz Grotesk在瑞士市場上競爭。最初的名稱是「Neue Haas Grotesk」,意為「哈斯的新無襯線鉛字」,後來哈斯的德國母公司斯滕佩爾(Stempel)在1960年曾考慮將名字改為Helvetia(源自拉丁文的「瑞士」一詞),不過最終改為Helvetica,在拉丁文中意味"瑞士的",以使其更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現在,Helvetica由Linotype公司所擁有,Stempel是它的子公司。
Helvetica被視作現代主義在字體設計界的典型代表。按照現代主義的觀點,字體應該「像一個透明的容器一樣」,使得讀者在閱讀的時候專注於文字所表達的內容,而不會關注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體。由於這種特點的存在,使得Helvetica適合用於表達各種各樣的信息,並且在平面設計界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❷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標志含義 意義
標志以諸葛亮的綸巾造型為設計元素,形象地傳達了諸葛武侯的概念,
體現深厚的三國文化內涵;標志還融入了漢代漆器中雲紋的造型和常用的紅色、黑色,
與漢文化相協調,表達了武侯祠的時代特徵和文化氣質;
該標志還巧妙地把四川的簡稱「川」字
與成都的拼音字母「C」左右相融合,說明了武侯祠的地域特點。
❸ 首都博物館標志的來歷或者歷史之類的~
這是一枚印章的變化設計,所用字體的風格是唐宋明清官印的九疊篆。篆刻自唐宋以降,逐漸分化,官印越發誇張及注重形式,把一個好好的字,曲里拐彎添出許多贅筆,元明清歷代官印也基本傳承了這種風格,形成了以九疊篆字體,細朱文(紅字),闊邊,正方形為主的的官印風格;元、清兩代還加入了他們蒙古族、滿族的文字。另一方面,民間的私印則走的是藝術化、個性化的道路。由於明清兩代的篆刻家普遍推崇以秦漢為代表的多元化,藝術化的風格,鄙視唐宋官印為代表的類似八股文的僵化風格,所以學習篆刻的人都以這些「正宗」定論來看待它,不去鑽研它,以至於這方面的參考資料幾乎看不到,九疊篆的查字工具書也無人出版。
九疊篆印,其實是相當庄嚴、大氣的,無論如何,它都是篆刻家族中重要的一員,在它完全脫離使用價值以後,更應當客觀、正面地認同它既庄嚴正氣、又浮華富貴的特色。單純從藝術角度來分析這類東西,他們還是具有不少值得稱道,符合藝術普遍規律的長處的。就如同像瓦格納的交響樂、歌劇,雖然極盡浮誇之技巧與氣勢,有奢靡之嫌,雖然有部分人不喜歡,而他的音樂的確在發揮音樂元素上有獨到之處,能使人獲得不同的藝術感受,所以他也不失為一代大師。這類現象如漢代的大賦,古代科舉之八股文,都應當如此去認識。這是否是藝術論的「一分為二」,或「藝術辯證法」,不得而知。
❹ 「寧波博物館」logo字體是什麼
朋友,我正好前幾天去了省博物館,這是我剛剛從介紹省博物館的小宣傳冊上排的,看能不能幫助你
❺ 1905年博物館的建立,標志著中國近代博物館的誕生
1905年,中國才迎來了自辦的第一所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創建者是著名民族實業家張謇。
然而張謇放著好好的生意不做,為何要去自費創辦一家博物館?雖然張謇一直都有「在沿江沿海省會及通商大埠建博覽館」的想法,但真正促使他下決心辦博物館的原因,還要追溯至他去日本的「東游考察」。
甲午戰爭後,國內已經掀起了官紳赴日考察和留學生留學的熱潮,又因為張謇讀過教育家吳汝綸的《東游叢錄》,所以一直想找機會到日本去。光緒二十九年(1903)正月,日本駐江寧領事天野恭太郎通過江南高等學堂總辦徐乃昌,函邀張謇參觀日本第五次國內勸業博覽會,得此良機,他當然不會錯過。
張謇在日本見識了日本從歐美輸入的現代文明後大受啟發,深刻體會到博物館對學校教育和啟迪民智的重要作用,於是他歸國後不久便上書清政府請建博物館,先後呈遞《上南皮相國(張之洞)請京師建設帝國博覽館議》和《上學部請設博覽館議》,遺憾的是,這些建言最後都石沉大海。
既然依靠政府無望,張謇只能動用自己的力量去實現。1905年,他以個人財力,在家鄉陸續購民房29家,遷荒冢3000餘座,平地築垣,又多方搜求中外動植物標本、金石文物、先賢遺文,最終創建了南通博物苑。十年之後,藏品達到2萬余件,「縱之千載,遠之外國」,「古今咸備,縱人觀覽」。
❻ 中國地質博物館logo的含義
中國地質博物館創建於1916年,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國家級地質學博物館,在中外博物館界久負盛名。
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涵蓋地學各個領域。其中有蜚聲海內外的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著名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雌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種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批國寶級珍品。
❼ 浙江省博物館的logo設計靈感是什麼
抽象中包含具像,標志由遠到近透視為一點
❽ 蘇州博物館LOGO就什麼意思
由蘇州金螳螂設計,巧妙的將整個系統簡潔、空靈、通透、淡泊的設計寓意於標志上和館體之中,
採用幾何形反應蘇州古城菱頂方城的傳統建築形式,用中文「器」字造型反應容納寶器,按傳統中式建築元素設計。
❾ 上海兒童博物館的logo是一個名為什麼的小精靈
上海兒童博物館的形象,名為「骨碌」。他是一個好學的小精靈,他是一個不知疲倦的小版怪物,他又是權一個調皮的小傢伙。
一個圓鼓鼓的大腦袋是他機靈的象徵,一隻碩大明亮的七彩眼睛充滿著對知識的渴求,那雙大大的四指手掌足以觸摸那個充滿驚奇的世界,那對厚實的無趾大足用以穩定他那顆不安份的心,而那長著細脖子細胳膊細腿、挺著圓圓肚子的小小身軀活現出他的天真無邪。 這是一個孩子們一眼就能認出卻又不是他們通常熟悉的卡通形象,孩子們很容易被他那隻會說話的骨碌骨碌的大眼睛所吸引,很快就會產生一種熟悉的認同感。
他在兒童博物館的指示系統、視頻和各種互動裝置中出現,他會穿戴上兒童博物館內不同展覽空間的特有主題標志服裝,和孩子們一起「暢游」。孩子們也可以在兒童博物館的宣傳單和衍生產品上看見他。
上海兒童博物館logo介紹:http://www.shetbwg.com/p-about_bzj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