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設計師真題
1. 求全國軟考軟體設計師歷年真題,用搜索引擎怎麼全是假的,只有標題,實際什麼內容也沒有
希賽網有好多啊,網路直接去希賽軟考學院就好了,
2. 軟體設計師歷年真題及答案
已發至郵箱,包括近幾年真題、答案、題型分析,自己軟考用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3. 2014年下半年軟體設計師上午試題答案
你可以去希賽找啊,真題答案都有,歷年的真題和解析都很全。
4. 軟考的軟體設計師考試要復習多長時間
關於復習時間的安排
1. 對於大學專業就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方向)的學生,只要平常的專業課學科績良好,復習就不用費太多功夫,真正的復習時間就是一個多月。大概算起來六個星期,比如14年下半年的軟考時間是11月8號,那麼專業扎實的同學十一過後就可以著手復習,對於平常的專業課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同學,可以把復習時間改成兩個月,只要肯下勁,通過是不成問題。
2. 以六周復習時間為例前四周:主要是把基礎的知識點過一遍,同時可以有針對的做一些真題,比如說復習到操作系統中分段分頁的習題,就可以找一些相應的習題做做,不要多,前期先做上一兩道。
第五周:這個時候已經把書本上的知識點記得差不多,這一周主要是檢驗前四周的效果,在這周做真題,注意:一定是真題。只有真題才能真實反應軟考的出題方向。這周的題目一定要限時的去做,去模擬考試的時間,就是去找感覺。切記不要漫不經心的做題,每天可以做兩套試題,晚上可以把錯誤的試題,用本子記下來,一定要搞懂。
第六周:這時,假若還有真題沒有做完,仍然可以做剩餘的真題,但是一定要留一套或者兩套(在考前兩天做做,以免生疏),第六周的主要任務是:查漏補缺,就是把前面的錯題看一看,選擇題對的選項要看,錯的選項更要看,知道錯在哪裡,這樣才能以點帶面,假若有不會的地方,我們此時可以翻書找答案,順便再把書上附近的知識點也看一遍(因為沒考過的知識點有可能出題)。
5. 請問備考軟考軟體設計師讀教程輔導以及上午下午科目,共四本書,四本書已經有不少歷年真題了,這樣夠了嗎
先學好最找其它的,自己一定有信心才能考出好成績來。
6. 請問軟考中級軟體設計師備考,全部往年試卷試題都熟練掌握了並且記住了,這樣能保證考及格嗎
如果你的工作經驗很豐富,那軟體設計師考試對你來說,就比較簡單;如果在回你基礎不答夠扎實的情況下,想單純靠刷題來通過考試的話,也是不容易的;建議您先把基礎知識過一遍,後續再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進行對應的備考(看視頻或者做題);安卓手機刷題工具在各大應用市場找「希賽軟考助手」,蘋果手機市場找「希賽網」;裡面有軟設歷年真題,並做了答案跟解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7. 軟體設計師的總分是多少,多少分算過了呢
軟體設計師包含兩個考試科目,各科目滿分均為75分。軟體設計師合格標准基本上穩定在各科目45分合格,單科及格成績不保留,也不能轉到下次考試時使用。軟體設計師各科目考試時間安排在一天,上午考基礎知識,下午考應用技術。
軟體設計師考試需要各科目在一次考試中都及格才算合格,單科及格的成績不予保留,也不能轉到下次考試時使用。通過考試獲得證書的人員,表明其已具備從事相應專業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用人單位可根據工作需要從獲得證書的人員中擇優聘任相應專業技術職務(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7)軟體設計師真題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試卷發下來後,監考老師會要求考生檢查卷面是否完整,清晰,要求考生填寫姓名、准考證號等。所以第一件事情不是看題做題,而是填寫姓名、准考證等相關信息。並檢查是否填塗正確(注意填塗都是用2b鉛筆,而需要寫字的地方一定要用圓珠筆或鋼筆,千萬別弄混。
上午考試完成後,不要對答案,找個地方吃飯,中午休息一下,然後輕松對付下午的考試;如果考的不好,也沒有時間沮喪或埋怨,更不要跟同學對答案,或打開書本查答案,這除了自討苦吃外,對整個考試沒有任何好處。考完一門後應及時調整心態,以更飽滿的精神投入到下一門考試中。
8. 軟體設計師考試考點分析與真題詳解的目錄
上篇計算機與軟體工程知識篇
第1章數據結構基礎3
第2章程序語言基礎知識59
第3章操作系統基礎知識101
第4章軟體工程基礎知識137
第5章資料庫系統201
第6章多媒體技術及其應用245
第7章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和主要部件261
第8章存儲器系統309
第9章安全性、可靠性與系統性能評測321
第10章網路基礎知識345
第11章軟體的知識產權保護385
第12章軟體新技術簡介399
第13章計算機專業英語429
第14章信息化基礎知識455
第15章信息系統基礎知識491
第16章標准化知識509
第17章軟體設計概述529
第18章數據流圖設計547
第19章數據設計605
第20章測試用例設計629
第21章軟體界面設計647
第22章UML分析與設計651
第23章資料庫設計699
第24章常用演算法設計761
第1章數據結構基礎3
1.1線性表3
1.1.1棧5
1.1.2隊列6
1.1.3稀疏矩陣6
1.1.4字元串7
1.1.5例題分析8
1.2樹和二叉樹9
1.2.1樹9
1.2.2二叉樹11
1.2.3二叉排序樹13
1.2.4平衡二叉樹15
1.2.5線索樹15
1.2.6最優二叉樹15
1.2.7例題分析17
1.3圖26
1.3.1圖的基礎知識26
1.3.2最小生成樹28
1.3.3最短路徑29
1.3.4拓撲排序30
1.3.5關鍵路徑31
1.3.6例題分析32
1.4排序39
1.4.1插入排序39
1.4.2選擇排序40
1.4.3交換排序44
1.4.4歸並排序45
1.4.5基數排序46
1.4.6演算法復雜性比較47
1.4.7例題分析47
1.5查找51
1.5.1順序查找51
1.5.2二分法查找52
1.5.3分塊查找53
1.5.4散列表53
1.5.5例題分析56
第2章程序語言基礎知識59
2.1匯編系統基本原理60
2.1.1機器語言與匯編語言60
2.1.2匯編程序60
2.1.3裝配程序62
2.1.4宏指令63
2.2編譯系統基本原理63
2.2.1編譯概述63
2.2.2形式語言基本知識64
2.2.3詞法分析66
2.2.4語法分析70
2.2.5語法翻譯75
2.2.6代碼生成78
2.3解釋系統基本原理80
2.4程序語言的數據類型82
2.4.1基本數據類型82
2.4.2結構化數據類型84
2.4.3抽象的數據類型86
2.4.4類型和錯誤檢查86
2.5程序語言的控制結構88
2.5.1表達式88
2.5.2語句間的順序控制90
2.5.3過程式控制制91
2.6程序語言的種類、特點及適用范圍93
2.7例題分析94
第3章操作系統基礎知識101
3.1操作系統的功能、類型和層次結構101
3.2處理機管理(進程管理)103
3.3存儲管理107
3.4設備管理109
3.5文件管理111
3.6作業管理113
3.7網路操作系統114
3.8嵌入式操作系統116
3.8.1嵌入式操作系統概述116
3.8.2常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統117
3.9例題分析120
第4章軟體工程基礎知識137
4.1軟體生命周期與軟體開發模型137
4.1.1軟體危機與軟體工程137
4.1.2軟體生命周期138
4.1.3軟體開發模型139
4.1.4例題分析148
4.2主要軟體開發方法149
4.2.1結構化分析和設計149
4.2.2面向數據結構的設計152
4.2.3例題分析152
4.2.4面向對象的分析與設計155
4.2.5例題分析159
4.3軟體測試與軟體維護163
4.3.1軟體測試163
4.3.2軟體維護167
4.3.3例題分析168
4.4軟體工具與軟體開發環境177
4.4.1軟體工具177
4.4.2軟體開發環境178
4.4.3例題分析179
4.5軟體質量保證179
4.5.1軟體質量179
4.5.2軟體質量特性180
4.5.3軟體質量保證183
4.5.4軟體工程標准和軟體文檔183
4.5.5例題分析184
4.6軟體項目管理186
4.6.1軟體項目管理的內容186
4.6.2軟體項目管理的3個階段187
4.6.3軟體項目估算188
4.6.4軟體項目組織與計劃191
4.6.5風險管理196
4.6.6例題分析196
第5章資料庫系統201
5.1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功能和特徵201
5.2資料庫模型202
5.2.1資料庫系統的三級結構202
5.2.2資料庫系統的三級模式203
5.2.3資料庫系統兩級獨立性204
5.3數據模型204
5.3.1數據模型的分類204
5.3.2關系模型205
5.3.3關系規范化理論206
5.4數據操作208
5.4.1集合運算208
5.4.2關系運算210
5.5資料庫語言212
5.5.1數據定義212
5.5.2數據查詢214
5.5.3數據更新217
5.5.4視圖218
5.5.5數據控制219
5.6資料庫的控制功能220
5.6.1並發控制220
5.6.2數據恢復221
5.6.3安全性222
5.6.4完整性225
5.7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227
5.7.1數據倉庫的概念227
5.7.2數據倉庫的結構228
5.7.3數據挖掘技術概述230
5.7.4數據挖掘的功能231
5.7.5數據挖掘常用技術232
5.7.6數據挖掘的流程233
5.8分布式資料庫234
5.9例題分析236
第6章多媒體技術及其應用245
6.1多媒體技術基本概念245
6.2數據壓縮標准246
6.3圖形圖像249
6.4音頻250
6.5視頻252
6.6例題分析252
第7章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和主要部件261
7.1機內代碼及運算261
7.1.1數的進制261
7.1.2原碼、反碼、補碼、移碼262
7.1.3定點數和浮點數263
7.1.4BCD(Binary-CodedDecimal?)碼及其運算264
7.1.5文字元號的編碼264
7.1.6校驗碼概述266
7.1.7奇偶校驗266
7.1.8海明碼和恆比碼267
7.1.9循環冗餘校驗碼(CyclicalRendancyCheck,CRC)268
7.2中央處理器、存儲器269
7.2.1中央處理器269
7.2.2內存271
7.2.3外存272
7.2.4時序產生器和控制方式272
7.3輸入/輸出及其控制273
7.3.1輸入/輸出設備一覽273
7.3.2輸入/輸出控制器274
7.3.3外設的識別275
7.3.4外設的訪問275
7.3.5常見輸入/輸出介面279
7.3.6聯機、離線和假離線280
7.4匯流排結構、指令流和數據流281
7.4.1三態門281
7.4.2匯流排281
7.4.3常見的個人計算機系統匯流排的比較282
7.4.4匯流排仲裁283
7.4.5指令流、數據流和計算機的分類285
7.5流水線技術286
7.5.1流水線286
7.5.2影響流水線效率的因素287
7.6精簡指令計算機288
7.6.1指令系統289
7.6.2CISC和RISC290
7.6.3RISC結構特點291
7.7並行處理技術和並行處理機292
7.7.1概念292
7.7.2並行性的等級293
7.7.3提高計算機並行性的措施294
7.7.4並行處理機294
7.8多處理機系統296
7.8.1訪問存儲器方式296
7.8.2互聯方式298
7.8.3多處理機的特點299
7.9例題分析300
第8章存儲器系統309
8.1主存儲器309
8.1.1主要知識點309
8.1.2例題分析310
8.2輔助存儲器312
8.2.1磁帶存儲器312
8.2.2磁碟存儲器313
8.2.3RAID存儲器313
8.2.4光碟存儲器314
8.2.5例題分析315
8.3Cache存儲器317
8.3.1主要知識點317
8.3.2例題分析318
第9章安全性、可靠性與系統性能評測321
9.1數據安全與保密321
9.1.1數據加密演算法322
9.1.2身份認證技術323
9.1.3信息網路安全協議324
9.1.4防火牆技術326
9.1.5例題分析327
9.2診斷與容錯332
9.2.1診斷技術332
9.2.2容錯技術334
9.3系統可靠性評價和系統性能評價方法335
9.3.1系統可靠性評價的組合模型335
9.3.2系統可靠性評價的馬爾柯夫模型337
9.3.3系統性能評價338
9.3.4例題分析341
第10章網路基礎知識345
10.1網路的功能、分類與組成345
10.1.1計算機網路的分類345
10.1.2按工作模式分類347
10.1.3計算機網路的組成348
10.2網路協議與標准354
10.2.1OSI網路層次參考模型354
10.2.2區域網協議359
10.2.3廣域網協議362
10.2.4互聯網協議364
10.3網路結構與通信364
10.3.1匯流排型拓撲結構364
10.3.2星型拓撲結構364
10.3.3環型拓撲結構365
10.3.4其他拓撲結構366
10.3.5拓撲結構的選擇366
10.4三層結構367
10.4.1主機模式367
10.4.2客戶/伺服器模式367
10.4.3三層結構與B/S模式368
10.5Internet和Intranet初步370
10.5.1Internet網路協議370
10.5.2Internet應用373
10.5.3Intranet初步375
10.6網路管理初步375
10.6.1網路管理標准375
10.6.2網路管理系統376
10.7例題分析377
第11章軟體的知識產權保護385
11.1著作權法及實施條例385
11.1.1著作權法客體385
11.1.2著作權法主體386
11.1.3著作權386
11.2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387
11.2.1條例保護對象388
11.2.2著作權人確定388
11.2.3軟體著作權388
11.3商標法及實施條例390
11.3.1注冊商標390
11.3.2注冊商標專用權保護390
11.3.3注冊商標使用的管理391
11.4專利法及實施細則391
11.4.1專利法的保護對象391
11.4.2確定專利權人391
11.4.3專利權392
11.5反不正當競爭法393
11.5.1什麼是不正當競爭393
11.5.2商業秘密394
11.6例題分析394
第12章軟體新技術簡介399
12.1CMM與軟體過程改進399
12.1.1CMM基本概念399
12.1.2CMM的基本框架400
12.1.3軟體過程評估和軟體能力評價403
12.1.4CMMI綜述404
12.1.5PSP、TSP、CMM之間的關系406
12.2可擴展標記語言407
12.2.1SGML、HTML與XML的比較407
12.2.2XML語法簡介408
12.2.3XML的應用409
12.3工作流409
12.3.1工作流概述409
12.3.2工作流系統實現410
12.4極限編程415
12.4.1解析極限編程415
12.4.2四大價值觀416
12.4.35個原則417
12.4.413個最佳實踐418
12.5WebService423
12.5.1WebService簡介424
12.5.2WebService的實現424
12.5.3WebService的應用425
12.6例題分析426
第13章計算機專業英語429
13.1綜述429
13.2試卷分析429
13.3例題分析430
13.4閱讀素材440
13.5計算機專業英語詞彙及縮略語精選444
13.5.1常見計算機詞彙444
13.5.2常見計算機縮略語449
第14章信息化基礎知識455
14.1信息與信息化455
14.1.1信息的定義及其特性455
14.1.2信息化456
14.1.3信息化對組織的意義457
14.1.4組織對信息化的需求458
14.2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459
14.2.1政府信息化的概念、作用及意義459
14.2.2我國政府信息化的歷程和策略460
14.2.3電子政務的概念、內容和技術形式463
14.2.4電子政務的應用領域465
14.2.5電子政務建設的過程模式和技術模式466
14.3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469
14.3.1企業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規劃、方法469
14.3.2企業資源規劃(ERP)的結構和功能472
14.3.3客戶關系管理(CRM)在企業的應用474
14.3.4企業門戶477
14.3.5企業應用集成479
14.3.6供應鏈管理(SCM)的思想481
14.3.7商業智能(BI)482
14.3.8電子商務的類型、標准485
14.4信息資源管理487
14.5信息化的有關政策、法規和標准489
14.6例題分析490
第15章信息系統基礎知識491
15.1信息系統491
15.1.1信息系統的概念491
15.1.2信息系統的功能492
15.1.3信息系統的類型494
15.1.4信息系統的發展496
15.2信息系統建設499
15.2.1信息系統建設的復雜性499
15.2.2信息系統的生命周期501
15.2.3信息系統建設的原則502
15.2.4信息系統開發方法503
15.3例題分析506
第16章標准化知識509
16.1標准化概述509
16.1.1標准化的基本概念509
16.1.2標准化的發展511
16.2標準的層次512
16.3編碼標准513
16.4文件格式標准515
16.5信息安全標准515
16.5.1國際信息安全等級標准515
16.5.2國際信息技術安全標准516
16.5.3中國的信息安全標准518
16.6軟體開發規范和文檔標准518
16.7標准化機構519
16.8例題分析522
下篇軟體設計技術篇
第17章軟體設計概述529
17.1軟體設計基本原則529
17.1.1信息隱蔽529
17.1.2模塊獨立性529
17.2結構化設計方法533
17.2.1系統結構圖中的模塊533
17.2.2系統結構圖中的主要成分535
17.2.3常用的系統結構圖535
17.3面向對象設計538
17.3.1面向對象的概念538
17.3.2面向對象分析方法539
17.3.3面向對象設計540
17.4用戶界面設計544
17.5設計評審545
第18章數據流圖設計547
18.1數據流圖547
18.1.1數據流圖基本圖形符號547
18.1.2數據流圖設計要略548
18.1.3數據字典549
18.1.4分層數據流圖550
18.1.5分層數據流圖的解答要點550
18.2系統流程圖551
18.2.1系統流程圖基本處理551
18.2.2系統流程圖解題要點551
18.3程序流程圖552
18.3.1程序流程圖的控制結構552
18.3.2程序流程圖解題要點552
18.4歷年例題分析553
第19章數據設計605
19.1數據設計的步驟和原則605
19.1.1數據設計步驟605
19.1.2數據設計原則605
19.2數據字典606
19.3數據字典設計606
19.3.1數據流設計606
19.3.2數據元素字典設計607
19.3.3數據處理字典設計608
19.3.4數據結構字典設計609
19.3.5數據存儲設計610
19.4設計數據的邏輯描述610
19.5數據設計的邏輯分析工具610
19.5.1結構化語言611
19.5.2判定表(DecisionTable)611
19.5.3判定樹(DecisionTree)612
19.6數據保護性設計613
19.7例題分析613
第20章測試用例設計629
20.1軟體測試概述629
20.2邊界值分析及用例設計630
20.3等價類劃分及用例設計631
20.4語句覆蓋及用例設計633
20.5判定覆蓋及用例設計635
20.6條件覆蓋及用例設計636
20.7判定/條件覆蓋及用例設計637
20.8條件組合覆蓋及用例設計638
20.9路徑測試及用例設計639
20.10例題分析639
第21章軟體界面設計647
21.1輸入/輸出的識別與分類647
21.2理解用戶界面647
21.3界面設計指導原則648
第22章UML分析與設計651
22.1UML概述651
22.1.1UML是什麼651
22.1.2UML的發展歷史651
22.1.3UML結構652
22.1.4UML的主要特點653
22.1.5UML的應用領域653
22.2用例圖654
22.2.1用例基本概念654
22.2.2構建用例模型656
22.2.3用例的粒度659
22.3類圖和對象圖660
22.3.1類與類圖的基本概念660
22.3.2構建概念模型663
22.3.3類模型的發展665
22.4組合結構圖665
22.5狀態圖666
22.6活動圖666
22.7交互圖668
22.7.1順序圖668
22.7.2通信圖(協作圖)669
22.7.3時序圖670
22.7.4交互概況圖670
22.8構件圖671
22.9包圖672
22.10部署圖673
22.11例題分析673
第23章資料庫設計699
23.1數據的規范化699
23.1.1函數依賴699
23.1.2碼699
23.1.31NF700
23.1.42NF700
23.1.53NF700
23.1.6BCNF701
23.1.7多值依賴和4NF701
23.1.8非規范化處理701
23.2資料庫設計概述702
23.2.1資料庫設計特點702
23.2.2資料庫設計方法703
23.2.3資料庫設計的基本步驟707
23.3需求分析708
23.3.1需求分析的任務708
23.3.2確定設計目標710
23.3.3數據收集與分析711
23.3.4面向數據的方法711
23.3.5需求說明書715
23.4概念結構設計717
23.4.1概念結構718
23.4.2概念結構設計的方法和步驟718
23.4.3數據抽象和局部視圖設計719
23.4.4視圖的集成730
23.5邏輯結構設計737
23.5.1E-R圖向關系模型的轉換738
23.5.2設計用戶子模式741
23.5.3數據模型優化741
23.6資料庫物理設計743
23.6.1存儲記錄的設計744
23.6.2關系資料庫的集簇設計745
23.6.3存取路徑的設計747
23.6.4物理結構設計的性能評價749
23.7例題分析750
第24章常用演算法設計761
24.1演算法設計概述761
24.2迭代法762
24.2.1迭代求解方程763
24.2.2迭代求解方程組的解764
24.3窮舉法766
24.3.1組合問題766
24.3.2背包問題767
24.3.3變數和相等問題768
24.4遞推法769
24.4.1最小數生成問題769
24.4.2階乘計算770
24.5遞歸法772
24.5.1斐波那契(Fibonacci)數列773
24.5.2字典排序問題774
24.5.3本節例題分析775
24.6貪婪法784
24.6.1背包問題785
24.6.2裝箱問題789
24.6.3馬踏棋盤問題791
24.6.4貨郎擔問題794
24.6.5哈夫曼編碼問題798
24.6.6本節例題分析802
24.7回溯法807
24.7.1組合問題809
24.7.2子集和問題810
24.7.3八皇後問題812
24.7.4迷宮問題815
24.7.5本節例題分析820
24.8分治法826
24.8.1二分法查找827
24.8.2漢諾塔問題828
24.8.3本節例題分析829
24.9其他典型常式匯集834
24.9.1有序鏈表的合並834
24.9.2鏈表多項式加法835
24.9.3約瑟夫環問題837
24.9.4旅行線路問題839
24.9.5迷宮最短路徑問題843
24.9.6本節例題分析845
附錄A軟體設計師考試大綱(最新版)847
參考文獻855
……
9. 請問軟考軟體設計師下午題的編程題只需簡單英語計算機英語是嗎,跪求讀書專家指點一下答案
下午試題一共有來5道題。並且,自其中還有選做的題目。對於選做的題目選擇自己擅長的開發語言。對於必答題,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寫。 下午試題滿分是75分,共5道題。45分及格。因此,就算這道題不答,還有60分。當然,為了保險,還是要根據自己的理解適當填寫,爭取通過。
10. 關於文法的一道題,06軟體設計師真題, G(S):S→M|(S,M) M→P|MP P→a|b|c|…|x|x|z
樹的左邊遞歸定義,可以產生任意a-z的串
樹的右邊遞歸定義,可以產生(,M),((,M),M),(((,M),M),M)...等等,也就是說有一內個逗號就容有一個括弧,有幾個逗號前面就連續幾個左括弧
A((a,f))其中(a,f)可以產生:S=>(S,M)=>(M,M)=>(P,M)=>(P,P)=>(a,P)=>(a,f)但((a,f))不行
B((fac,bb),g):S=>(S,M)=>((S,M),M)=>((M,M),M)...
C(abc)帶括弧就要帶個逗號
(c,(da))其中(da)不能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