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烏鴉教學設計
『壹』 小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狐狸和烏鴉」教案設計分為兩課時怎麼寫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和朗讀狐狸對烏鴉三次說的話。
2.理解課文的寓意。
3.學會掌握8個生字的音、形、義。
教學思路:
首先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課文和教師的范讀,初知課文大意,並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課文中找出帶有生字的句子,認讀生字,識記字形,抽讀詞卡。然後從整體入手,提出問題,以問促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接著部分深究,通過提問,以讀為主,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具體內容,理清課文脈絡。最後回歸整體,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明白課文所含的道理。整個教學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的「導」,重在抓住重點詞句段,以問促讀,以讀促說,以說助讀,以此理解課文內容,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思維訓練,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教學時間: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出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聽過狐狸的一些故事嗎?誰知道狐狸的本性是什麼樣的?(狡猾)你們見過烏鴉嗎?它和別的鳥,如黃鸝、孔雀、百靈鳥相比,它的羽毛漂亮嗎?它的叫聲好聽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狐狸和烏鴉的故事,看看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二、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把帶生字的詞語,看拼音多讀兩遍。)
1.檢查自學情況。讀下面句子,注意帶點字的讀音。
(1)烏鴉在大樹上做了個窩(wō),狐狸住在大樹底下的洞(dòng)里。
(2)狐狸對烏鴉說:「您的羽(yǔ)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就差(chà)多了,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唱幾句(jǔ))吧!」
(3)烏鴉聽了狐狸的話,唱起歌來。哇(wà)……她剛一張嘴,肉(ròu)就掉(diào)下來了。
2.抽讀生字、生詞卡片。(先帶拼音讀,然後再去掉拼音讀。)指導學生學會生字詞。
窩洞羽毛差多了
肉哇幾句掉下來
三、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整體感知。
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課文講了一隻狐狸騙取了烏鴉嘴裡一片肉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導語:狐狸是怎樣騙到烏鴉嘴裡的這片肉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二、分段讀講課文,重點理解烏鴉上當受騙的經過。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這段有幾句話?從這里你知道什麼?(兩句話。知道烏鴉住在樹上的窩里,狐狸住在樹下的洞里。他們是鄰居,彼此是了解的。)
2.默讀課文2—3自然段。
思考:烏鴉與狐狸的故事是怎麼發生的?找出最能說明原因的句子。(烏鴉找到一片肉,高興地站在樹枝上,狐狸見了直流口水,想吃這片肉。點撥「直流」的意思。)
3.重點講讀4—7自然段。要求學生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邊劃)思考:
(1)狐狸對烏鴉說了幾次話?每次都是怎麼說的?為什麼這樣說?
(2)烏鴉每次聽了狐狸的話是怎麼想的?有什麼反應?結果怎樣?
學生回答時,教師相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點撥,結合看圖,幫助學生深入理解。
狐狸「想了想」,它想什麼呢?(狐狸暗暗打主意,想鬼點子,讓烏鴉張口把肉掉下來。)
『貳』 馬上要上公開課,誰有《蟬和狐狸》的教學設計和課件願和我分享一下謝謝!
一、導入課文。
先指名說說《狐狸和烏鴉》的故事,你對其中的狐狸和烏鴉各有什麼看法呢?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愛聽奉承話的人容易上當受騙。)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讀課文,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2、概括《蟬和狐狸》的主要內容。
3、想想這兩則寓言有哪些相似之處。(相似之處:狐狸為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說奉承話。)
三、細讀課文,體會寓意。
1.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圈套」本來指什麼?在本則寓言中指什麼?
(使人上當受騙的、壞的、害人的計謀、計策,陰謀詭計。把蟬從樹上騙下來,吃掉他。)
2.怎樣騙的?細讀第二自然段。並畫出突出表現狐狸會騙的詞語。
(「歌聲多麼美妙」、「天才的歌唱家」、「動聽的歌喉」,「故意」點出狐狸的假心假意。朗讀狐狸的話。)
3.這是一隻什麼樣的蟬?從哪裡看出來的?他是怎樣想?怎樣做的?用不同的線畫出最能說明上述問題的內容。(「察覺……有詐」、「摘下……扔下來」表現了蟬在狐狸面前,頭腦清醒,保持警覺,並當機立斷進行試探。)
4、拓展思維:想像蟬的思考過程。
5、這是一隻的怎樣的狐狸?從哪裡可以看出來?(「以為是蟬」、「猛地撲了過去說明狐狸露出了真面目,也充分顯示了蟬的智慧。)
6、細讀蟬對狐狸說的話,抓住「摻雜」、「懷有戒心」來體會蟬因為同伴受害而對狐狸早有警覺,善於觀察、思考。)
7.對待狐狸這樣的奸詐小人,我們應該怎樣做?
8.理解寓意。
(1)、這則寓言中蟬聰明在哪裡?(讀「蟬和狐狸」的最後一自然段。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2)、小組之間交流:你想對寓言中的蟬說些什麼?對那些中了「圈套」的「蟬」說些什麼?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則寓言的寓意。
(4)學習名言:
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是教育極為重要的部分。——羅索(英國哲學家)
善於吸取教訓會使一個人迅速成長起來。
四、對比《狐狸和蟬》與《狐狸和烏鴉》的主人公形象。
烏鴉:愛聽奉承話,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抵不住誘惑,失去戒心。
蟬:善於思考,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存有戒心,識破了狐狸花言巧語的險惡用心。
五、寫話練習:烏鴉聽說了蟬和狐狸的故事後,很佩服蟬,特地登門拜訪。圍繞 「受騙」這個話題,它們會說些什麼呢?
烏鴉說:
蟬 說:
烏鴉說:
蟬 說:
五、總結:
讀了三則寓言故事,你有什麼收獲?(啟發學生從文章結構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談收獲。)
六、出示《伊索寓言》其中的故事,編寫寓意。(出示文章或者視頻)
七、交流課外閱讀《伊索寓言》的收獲。
八、介紹書籍,課外延伸。
1、制定讀書計劃。(一個月內完成)
2、做讀書筆記:摘抄《伊索寓言》故事中點名寓意的句子。
板書設計:
蟬:善於觀察、思考,保持警覺,存有戒心
狐狸:陰險狡詐、愛說奉承話、假惺惺、口是心非、心懷鬼胎、口蜜腹劍
『叄』 鄰居是狐狸教案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喜歡聽好話就會上當受騙的道理。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3、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課文。
教學重點:明白喜歡聽好話容易上當受騙。
教學用具:掛圖、生字卡片、烏鴉、狐狸的頭飾。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出示烏鴉和狐狸的頭飾,問:這是什麼?(這節課我們上狐狸和烏鴉)
2、烏鴉和狐狸之間究竟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3、聽錄音朗讀。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給課文分段,標生字,並看看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找出來。
2、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學習課文第一段。
『肆』 狐狸和烏鴉 台詞明天就要
狐狸和烏鴉》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話騙取烏鴉一片肉的故事。其中課文第四至第八段講狐狸騙取肉的經過是重點,理解狡猾的狐狸為得到烏鴉叼著的肉,接連施計是課文的難點。抓住描寫狐狸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加深對語言文字內涵的理解,從而領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點、難點的關鍵。
我在處理狐狸與烏鴉的對話之前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狐狸想了想,它在想什麼?」學生們紛紛說狐狸在想怎樣得到這片肉。我接著又問「狐狸有沒有想出來用什麼方法來得到這片肉呢」?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用騙的方法」。我緊接著又問為什麼要騙,而不是「搶」?學生們立即說出:「烏鴉在樹上會飛,狐狸在樹下不會爬樹。」接下來我把學生引入課文的精彩段落:「快看看狐狸是怎樣一步步把烏鴉嘴裡的肉騙到手的?」第一步「熱情」問好,狐狸第一次對烏鴉說的話,「狐狸想了想,就笑著對烏鴉說:『您好,親愛的烏鴉。』」是狐狸裝出一副笑臉,向烏鴉表示問候,在這句話中,「笑著」、「您」、「親愛的」這幾個詞是重點詞語。為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些詞句的含義,我又設計了一句話:「狐狸想了想,就對烏鴉說:『你好,烏鴉』。」將這句話寫出來,讓學生讀讀,思考:「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哪一句更好?為什麼?」通過讀和比較,使學生很容易地理解到狐狸是假裝笑臉,對烏鴉表示親熱,實際上是想騙到那片肉。這樣講解,就抓住了課文的重點,教學就有深度,學生學會了如何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句,對課文的認識也必然深刻。第二步關心孩子,第二次說:「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狐狸知道烏鴉很愛自己的孩子,想以孩子為題引逗烏鴉與自己說話;第三步投其所好,大肆奉承,第三次說:「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子真好……」事實上烏鴉的羽毛並不漂亮,嗓子並不好,這是奉承話。學生帶有感情地反復朗讀這些話,不由自主地進入了角色,把課堂氣氛推上了高潮。 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認識到狐狸所說的話都是為了騙取烏鴉嘴裡的肉。只有讓烏鴉張嘴肉才會掉下來。
課文的結尾直截了當地寫狐狸叼起肉回到了洞里,這實際就是留給教者和學者的一個自由馳騁的天地,根據文章的特點,在教學設計上就要進行巧妙引導,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
課文講完後,我讓學生想一想:如果你是烏鴉你怎樣做,肉就不會被狐狸騙走了。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有的說:我會把肉先給孩子,然後再唱歌。有的說:把肉用腳踩著。有的說……學生們在自由暢想的同時更加感悟到愛聽奉承話是多麼的容易上當受騙。
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
《狐狸和烏鴉》一課教學設計,根據設計理念進行實踐,教師盡可能地充當引領者,學生學習的合作夥伴,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自我感覺這一課的亮點主要是:
1、導入時利用直觀形象的圖片,讓學生明確故事的主要角色。這樣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故事內容的慾望,使他們想要學。
2、課中利用課文空白處,通過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想像,擴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3、提倡個性化閱讀,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好的方式進行閱讀(如:邊讀邊做記號、邊讀邊演)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同一閱讀內容,不同的學生會運用不同的方式去閱讀,有的學生喜歡獨立思考,而有的學生喜歡與他人合作,一邊讀書,一邊討論。在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中,學生的個體差異得到尊重。
4、師生共同演一演,說一說,評一評 ,師生互動,教師用形象的語言、逼真的動作,把學生帶入了課文的情境中,使教師極具親和力,營造了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習充滿了樂趣。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個個都投入思考,人人都奉獻思維結果。
5、加強學生的情感培養,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提升學生的思想素養。
6、課臨結束時,設計以《肉被騙走以後》為題續編一個小故事的作業,讓學生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領悟本故事的思想意義,加強學生想像力的培養,達到鞏固學習內容的目的。同時也擴大了本次課堂的外延,對教材是創造性的使用。
《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
《狐狸和烏鴉》是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狐狸用奉承話騙取烏鴉嘴裡的肉的故事,說明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故事簡短有趣,通過三次對話,形象地表現了狐狸的狡猾和烏鴉的輕信。
對於這種以對話為主又揭示一個道理的童話故事,怎樣上才能上得有趣,把孩子積極性調動起來,又全身心地投入進入;怎樣上才能落實「預習指導」,讓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讓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跡;怎樣上才能適合低年級的孩子,上出低年級語文的味道。
一、以讀為主線,培養和發展學生語感。
學生的朗讀與感悟是相輔相成的,感悟可以提高朗讀,朗讀可以加深感悟。在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讓孩子們在悟中讀,在讀中悟。1、悟中讀。學生預習過課文,對文中的狐狸有個初步的印象——狡猾。怎樣把狐狸的狡猾通過朗讀讀出來呢?關鍵還在於對「狡猾」的真切的體驗。我首先是通過抓關鍵詞來體會。第一次對話中「親愛的」和「您」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第二次對話中,狐狸的表情是「賠著笑臉」,通過討論,學生了解到狐狸的「笑」並不是真誠的,不是發自內心的,他的笑是另有所圖的,是裝出來的,是虛偽的笑。這一下,孩子對狐狸的「狡猾」的感受又深了一層。隨著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學生入境又入情,,朗讀就不再是難題。孩子們會露著「做作」(表現狐狸的狡猾)的笑容,用很溫柔的語氣去討好「烏鴉」,有的孩子在「騙肉」時還會晃著腦袋。一臉的「親切」樣。邊悟邊讀,學生完全沉浸在角色中。2、讀中悟。朗讀是感悟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是加深感悟的一種方法。孩子在投入的朗讀中,其實已經進行了一種角色互換,自己顯然已成了故事中的狐狸,故事中的烏鴉。他們在繪聲繪色的演讀中,又一次加深了對文中角色的認識。
二、上出低年級特點,教給自主學習的方法。
低年級的語文,除了活潑開放,重視語言的發展,朗讀的訓練等等,學生對字詞的認讀、識記、理解與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課前,孩子只是讀熟課文,自己認讀生字,因此,在課堂上,我很重視學生對生字新詞的正確認讀,對於一些新詞的理解,我主要通過指導學生抓關鍵詞,聯繫上下文或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學體現學生自主性。
在教學中,我圍繞狐狸騙烏鴉的三次說話及烏鴉的三次態度上的變化這一重點來設計問題的,先指導學生學習第一次的對話,然後指導學生根據預習提綱自主學習3 -5自然段,教學充分體現學生自主性。
三、營造學習氛圍,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自我建設,自我發展的過程,是充滿自由和歡樂的。學生只有在一種活潑的、開放的氛圍中,才能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在課堂上我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尊重每個學生的發展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去做、去演,引導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去表現自我。把教學的過程變革為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師(生)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四、遺憾。
這節課上,孩子都學得很投入,發言很積極,朗讀也超出了我對他們的預期。但是也很遺憾,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還不夠。
1、指導學生的預習指導提綱,語言應該簡練,可以抓住重點概括。而這次的預習提綱句子長,對於低年級學生難以讀懂。
2、教學機智不夠靈活。
在進行狐狸和烏鴉對話教學前,我讓學生用橫線畫出狐狸對烏鴉的三次話和用波浪線畫出烏鴉的三次反映,我過後發現有部分小朋友沒畫完整或不正確,我覺得應該在當時留時間給學生更改一下,或者出示小黑板,把烏鴉說的話寫出來,可能效果更好,讓孩子更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