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景設計
A. 在構圖與造景方面,東西方園林設計上有哪些異同
由廣東五行園林裝飾提供:
人工美與自然美——中、西園林從形式上看其差異非常明顯。西方園林所體現的是人工美,不僅布局對稱、規則、嚴謹,就連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從而呈現出一種幾何圖案美,從現象上看西方造園主要是立足於用人工方法改變其自然狀態。中國園林則完全不同,既不求軸線對稱,也沒有任何規則可循,相反卻是山環水抱,曲折蜿蜒,不僅花草樹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築也盡量順應自然而參差錯落,力求與自然融合。
人化自然與自然擬人化、既然是造園,便離不開自然,但中西方對自然的態度卻很不相同。西方美學著作中雖也提到自然美,但這只是美的一種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經過人工的改造,便達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說自然美本身並不具備獨立的審美意義。黑格爾在他的著作中曾專門論述過自然美的缺陷,因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沒有自覺的心靈灌注生命和主題的觀念性的統一於一些差異並立的部分,因而便見不到理想美的特徵。「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華為藝術美。而園林是人工創造的,他理應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達到完美的境地。
中國人對自然美的發現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種途徑。中國人主要是尋求自然界中能與人的審美心情相契合並能引起共鳴的某些方面。中國人的自然審美觀的確立大約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代,特定的歷史條件迫使士大夫階層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並寄情山水見,於是便借"情"作為中介而體現湖光山色中蘊涵的極其豐富的自然美。中國園林雖從形式和風格上看屬於自然山水園,但決非簡單的再現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領悟自然美的基礎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這種創造卻不違背藹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順應自然並更加深刻的表現自然。在中國人看來審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變自然,而是強調主客體之間的情感契合點,即「暢神」。它可以起到溝通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之間的作用。從更高的層次上看,還可以通過:「移情」的作用把客體對象人格化。莊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認為物我之間可以相互交融,以致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因此西方造園的美學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國則是自然擬人化。
形式美與意境美,由於對自然美的態度不同,反映在造園藝術上的追求便有所側重了。西方造園雖不乏詩意,但刻意追求的卻是形式美;中國造園雖也重視形式,但傾心追求的卻是意境美。西方人認為自然美有缺陷,為了克服這種缺陷而達到完美的境地,必須憑借某種理念去提升自然美,從而達到藝術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種形式美。早在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就從數的角度來探求和諧,並提出了黃金率。羅馬時期的維特魯威在他的論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問題,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組合細部時適度的關系」。文藝復興時的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等人還通過人體來論證形式美的法則。而黑格爾則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為命題,對整齊一律、平衡對稱、符合規律、和諧等形式美法則作抽象、概括。於是形式美的法則就有了相當的普遍性。它不僅支配著建築、繪畫、雕刻等視覺藝術,甚至對音樂、詩歌等聽覺藝術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與建築有密切關系的園林更是奉之為金科玉律。西方園林那種軸線對稱、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幾何圖案構圖,強烈的韻律節奏感都明顯的體現出對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國造園則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屬於物質形態的范疇。但其衡量的標准則要看能否借它來觸發人的情思,從而具有詩情畫意般的環境氛圍即「意境」。這顯然不同於西方造園追求的形式美,這種差異主要是因為中國造園的文化背景。古代中國沒有專門的造園家,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由於文人、畫家的介入使中國造園深受繪畫、詩詞和文學的影響。而詩和畫都十分注重於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國造園從一開始就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清人王國維說:"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獲取,而"悟"是一種心智活動,"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因此造園的經營要旨就是追求意境。一個好的園林,無論是中國或西方的,都必然會令人賞心悅目,但由於側重不同,西方園林給我們的感覺是悅目,而中國園林則意在賞心。 中國造園走的是自然山水遠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詩畫一樣的境界。如果說它也十分注重於造景的話,那麼它的素材、原形、源泉、靈感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發掘。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東西便越包含豐富的意蘊。因此中國的造園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變萬化,整體和局部之間卻沒有嚴格的從屬關系,結構鬆散,以致沒有什麼規律性。正所謂「造園無成法」。甚至許多景觀卻有意識的藏而不露,「曲徑通幽處,禪房草木生」,「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會路轉,有亭翼然」,這都是極富詩意的境界。
中西相比,西方園林以精心設計的圖案構成顯現出他的必然性,而中國園林中許多幽深曲折的景觀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滿了偶然性。 西方園林主從分明,重點突出,各部分關系明確、肯定,邊界和空間范圍一目瞭然,空間序列段落分明,給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確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園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則顯示出一種規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規律性的東西都會給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長邏輯思維,對事物習慣於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質,這種社會意識形態大大影響了人們的審美習慣和觀念。
中國造園講究的是含蓄、虛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們置身其內有撲溯迷離和不可窮盡的幻覺,這自然是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和觀念使然。和西方人不同,中國人認識事物多藉助於直接的體認,認為直覺並非是感官的直接反應,而是一種心智活動,一種內在經驗的升華,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國園林的造景借鑒詩詞、繪畫,力求含蓄、深沉、虛幻,並藉以求得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從而把許多全然對立的因素交織融會,渾然一體,而無明晰可言。相反,處處使人感到朦朧、含混。在說入世與出世,在諸多西方園林著作中,經常提及上帝為亞當、夏娃建造的伊甸園。《聖經》中所描繪的伊甸園和中國人所幻想的仙山瓊閣異曲同工。但隨著歷史的發展西方園林逐漸擺脫了幻想而一步一步貼近了現實。法國的古典園林最為明顯了。王公貴族的園林中經常宴請賓客、開舞會、演戲劇,從而使園林變成了一個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露天廣廈,絲毫見不到天國樂園的超脫塵世的幻覺,一步一步走到世俗中來。
羨慕神仙生活對中國古代的園林有著深遠的影響,秦漢時代的帝王出於對方士的迷信,在營建園林時,總是要開池築島,並命名為蓬萊、方丈、瀛洲以象徵東海仙山,從此便形成一種"一池三山"的模式。而到了魏晉南北朝,由於殘酷的政治斗爭,使社會動亂分裂,士大夫階層為保全性命於亂世,多逃避現實、縱欲享樂、邀游名山大川以寄情山水,甚至過著隱居的生活。這時便滋生出一種消極的出世思想。陶淵明的《桃花園》中便描繪了一種世外桃源的生活。這深深影響到以後的園林。文人雅士每每官場失意或退隱,便營造宅院,以安貧樂道、與世無爭而怡然自得。因此與西方園林相比,中國園林只適合少數人玩賞品位,而不象西方園林可以容納眾多人進行公共活動。
中西園林間形成如此大的差異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這只能從文化背景,特別是哲學、美學思想上來分析。造園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要受到美學思想的影響,而美學又是在一定的哲學思想體系下成長的。從歷史上看,不論是唯物論還是唯心論都十分強調理性對實踐的認識作用。公元前六世紀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就試圖從數量的關繫上來尋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黃金分割」最早就是由他們提出的。這種美學思想一直頑強的統治了歐洲幾千年之久。她強調整一、秩序、均衡、對稱、推崇圓、正方形、直線等。歐洲幾何圖案形式的園林風格正是這種「唯理」美學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ぁ考試大。
與西方不同,中國古典園林是滋生在中國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並深受繪畫、詩詞和文學的影響。由於詩人、畫家的直接參與和經營,中國園林從一開始便帶有詩情畫意的濃厚感情色彩。中國畫,尤其是山水畫對中國園林的影響最為直接、深刻。可以說中國園林一直是循著繪畫的脈絡發展起來的。中國古代沒有什麼造園理論專著,但繪畫理論著作則十分浩瀚。這些繪畫理論對於造園起了很多指導作用。畫論所遵循的原則莫過於「外師造化,內發心源」。外師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為創作的楷模,而內發心源則是強調並非科班的抄襲自然山水,而要經過藝術家的主觀感受以粹取其精華ぁ考試大。
除繪畫外,詩詞也對中國造園藝術影響至深。自古就有詩畫同源之說,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的詩。詩對於造園的影響也是體現在「緣情」的一面。中國古代園林多由文人畫家所營造,不免要反映這些人的氣質和情操。這些人作為士大夫階層無疑反映著當時社會的哲學和倫理道德觀念。中國古代哲學「儒、道、佛」的重情義,尊崇自然、逃避現實和追求清凈無為的思想匯合一起形成一種文人特有的恬靜淡雅的趣味,浪漫飄逸的風度和朴實無華的氣質和情操,這也就決定了中國造園的「重情」的美學思想。
總上所述,僅僅只是中西方園林藝術特點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更精髓的東西等待我們去挖掘,人類千百年來創造的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浩瀚宇宙。而未來世界是屬於我們的,未來世界的美也要靠我們去創造了,肩上的擔子並不輕。我們更應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這一光榮的使命,任重而道遠。
中西方園林比較淺析
摘要:從中西方的園林發展史中來觀望中國園林與西方園林的不同點,主要從園林的文化、布局、建築以及中西方在游覽園林過程中的審美差異來突顯出中西方園林各自的特點。
關鍵詞:園林 文化 差異
我國的造圓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世界園林中樹立著獨特風格,與此同時,在世界園林中,西方園林因其不同的風格也備受觀注,二者有共性也有差異。
—、中西方園林文化的共同點
中西方都將美妙的園林看成是人間天堂中國有句名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如果說杭州是自然風光佔去一半的位置的話,那麼蘇州則大半是人工化的園林了。私家園林已體現了「天堂」的意味,那麼皇家園林就更不用說了。這與西方的觀念是相似的。因為在英文中「天堂」這個詞來自古希臘文的Paradeisos,而這個詞又來自於古波斯Pairidaeza,意為「豪華的花園」。「豪華的花園」等於「天堂」,這種觀念幾乎全人類都是相同的。同時中西方都將園林看做是權力的象徵和政治的情感寄託。
二、中西方園林文化的差異
1、世界觀的差異
中國人重視整體的和諧,西方人重視分析的差異。中國哲學講究事物的對立統一,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關系。而西方哲學主張客觀世界的獨立性,主客觀分離,相反而不相成。中國古代的辯證思維較西方發達得多,這種思維方式注重總體觀念和對立統一觀點。儒道兩家都注重從總體來觀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間的聯系。老子、孔子都注重觀察事物時的對立面及其相互轉化。古代中國人把這種宇宙模式的觀念滲透到園林活動中,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群體空間藝術。
與西方清晰客觀的雄辯相比,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大多有道佛之風范,參禪悟道,卻始終沒有一句明確回答。中國園林正有這種味道,如同中國畫寫意多於工筆,中國人講究和諧,「樂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園中也講究含蘊、深沉、虛幻,尤其是虛實互生,成為中國園林一大特色。西方園林方正嚴謹,直道軸線,一覽無遺。而我國園林講究「移步換景」,在遮遮掩掩中即使是小園亦可拉出很大景深,其中奧妙正在於藏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自然觀的差異:
中國哲學傳統主流是人與自然和諧,《易傳》提出天人協調,其《象傳》謂:「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又《系辭上》:「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節制自然須符合它自己的法則,輔助自然應適度,效法自然的造化功能而不過分,並用以成就萬物而無欠缺,都是人對自然既進取又維護,適度而和諧,不同又必互動而變化。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國建築中首先表現為中國人特殊的審美情趣。平和自然的美學原則,雖然一方面是基於人性的尺度,但與崇尚自然的思想也是密不可分的。例如造園的要旨就是「借景」。「園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於『時』,花影、樹影、雲影、風聲、鳥語、花香、無形之景,有形之景,交織成曲。」可見,中國傳統園林正是巧於斯,妙於斯。明明是人工造山、造水、造園,卻又要借花鳥蟲魚、奇山瘦水,製造出「宛若天開,渾如天成」之局面。尤其是江南園林,越是小園越講究自然之美。白居易在廬山建草堂,賦詩曰「何以洗我耳,屋頭飛落泉;何以凈我眼,砌下生白蓮;左手攜一壺,右手擎五弦……倦鳥得茂林,涸魚還清泉,舍此欲焉往,人間多艱險。」這種中國文人的理想,化為人間煙火,使成了私家園林。即使皇家園林,亦比西方皇家園林有著更多閑情逸趣。
三、中西方園林布局的差異
中西方古典園林在總體布局上的最大區別,在於突出自然風景還是突出築。 以法國宮廷畫院為代表的古典主義造園藝術的突出特點,就是在平面構圖上很強調園林中部的中軸線,園林內的林蔭道、花壇、水池、噴泉、雕像。小建築物、小廣場、放射性的小路等都圍繞著這根中軸線,強調這根中軸線來進行布置。在這根中軸線高處的起點上則布置體量高大、嚴謹對稱的建築物,建築物控制著軸線,軸線控制著園林,因此建築物也就控制著花園,花園從屬於建築物。顯然,這種園林的基本指導思想來自理性主義,是「強迫自然去接受均稱的法則」。
中國的園林則不同。園林建築既要滿足遊人觀賞自然風景的需要,又要成為被觀賞的自然景色中的一個內容。這也就是說,它們兼有觀景與點景的雙重功能。因此園林建築要與山、水、植物很好的協調起來。因此在總體布局上,
四、中西方園林建築的差異
<<人類最初是棲息在樹木上和洞穴中的。自從人類建造了房屋後,就遠離了風雨蛇獸的侵襲,極大地改善了繁衍生息的條件,這是人類跨入文明史的重要一步。<相當長的時期內,中西園林建築在相對封閉的系統內各自獨立發展,很少有交流的機會,這形成了形態迥異、個性差別極大的東西方建築。只有到了近現代,隨著中西方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融合,中西園林建築不僅與各自傳統意義上的建築大相徑庭,而且也更多地趨向於一致性。中國園林建築中深刻浸潤著中國的藝術審美情趣。蘇州園林玲瓏精緻,咫尺之間變幻多重景觀,譬如獅子林中的假山曲徑,極盡曲折回環之能事。園林中多處體現著虛實、區隔、藏露等,這些原則在中國山水畫中都有體現。
園林建築體現了中國士大夫的思想追求和藝術情趣。傳統士大夫奉修齊治平為圭皋,不論是程朱理學,還是陸王心學,都重視正心誠意、修身養性之學,他們涵泳情性,默思玄覽,修煉「內宇宙」,在筆墨紙硯則為書畫,在草木土石則為園林。他們將廣大的宇宙囊括進內心,或者說他們將內心的修養性命做為宇宙中最廣大最重要的學問,即把它當做宇宙。中國古代除了李白、徐霞客等寥寥數人,並無太多探險家,大約與士大夫重視「內宇宙」修煉而不重視對「外宇宙」的探索有關。這些反映在建築上,就表現出內容和形式的華麗、精巧。他們將「內宇宙」又投影在園林建築上。 >
中國園林建築以木結構為主,宮殿的基座和普通房屋的牆則用夯土;西方園林建築使用磚的技藝獨步天下;歐洲園林建築的材質則主要是石頭。現代學者普遍認為這與各地的自然地理條件相關,但我認為這並不是令人十分信服的解釋。多山的中國並不缺少石頭,萬里長城除了夯土外,即多多使用石材;森林茂密的歐洲也不缺少木材,歐洲最初的園林建築即經歷過傘狀樹枝棚時期。
東西方民族的文化與性格差異在園林建築材質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反映。從整體上來看,西方園林建築的另一個特點是開放、軒敞、一覽無余。這與中國圍牆文化的封閉、內斂、深藏不露又形成鮮明的對比。西方園林建築從正面一個方向即可獲取主體印象,庶幾可窺得全貌。即使加上草坪、花園,也在開闊之處。中國的宮室建築要在空中俯瞰的多維審視才可獲取整體輪廓,此外大門口還要加上照壁,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詩句。中國的園林建築回環、繁復、曲折,決沒有西方的草坪、花園來得直接、簡約、開敞。中國無論宮室還是園林,一律圈以圍牆。西方建築的圍牆在若有若無之間,即使有,也不給人封閉、壓抑的感覺。
五、中西方游覽園林過程中的審美差異
中西園林由於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統的不同而風格迥異、各具特色。盡管中國園林有北方皇家園林和江南私家園林之分,且呈現出諸多差異,而西方園林因歷史發展不同階段而有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園林等不同風格。但從整體上看,中、西方園林由於在不同的哲學、美學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風格差別還是十分鮮明中、西方園林從形式上看其差異非常明顯。西方園林所體現的是人工美,不僅布局對稱、規則、嚴謹,就連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從而呈現出一種幾何圖案美,從現象上看西方造園主要是立足於用人工方法改變其自然狀態。中國園林則完全不同,既不求軸線對稱,也沒有任何規則可循,相反卻是山環水抱,曲折蜿蜒,不僅花草樹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築也盡量順應自然而參差錯落,力求與自然融合。
既然是造園,便離不開自然,但中西方對自然的態度卻很不相同。西方美學著作中雖也提到自然美,但這只是美的一種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經過人工的改造,便達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說自然美本身並不具備獨立的審美意義。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沒有自覺的心靈灌注生命和主題的觀念性的統一於一些差異並立的部分,因而便見不到理想美的特徵。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華為藝術美。而園林是人工創造的,理應按照認得意志加以改造,才能達到完美的境地。
中國人對自然美的發現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種途徑。中國人主要是尋求自然界中能與人的審美心情相契合並能引起共鳴的某些方面。中國人的自然審美觀的確立大約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代,特定的歷史條件迫使士大夫階層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並寄情山水見,於是便借"情"作為中介而體認湖光山色中蘊涵的極其豐富的自然美。
綜上所述,中西園林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兩大璀璨明珠,由於文化背景,地理環境的不同,走的是兩條完全不同的發展軌跡,隨著社會的發展,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西園林的交融,發展是必然的趨勢.只有真正把握住中西園林的差異性,汲取其藝術的精髓,才能科學地繼承古典園林的優秀成果,開拓嶄新的現代園林新局面。
園林同建築一樣,是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藝術門類。世界各地都有形式各樣的園林存在。
園林的建造是為了滿足人們嚮往自然、享受自然之美的需要,因此園林的審美功能相比建築更加突出。
什麼是園林呢?園林是經過人力加工過的自然場景,是運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創建的人類生活的境域,是由山水、花木、建築組合而成的具有詩情畫意、供人頤養和游覽的綜合藝術品。
按照《中國大網路全書》(建造、園林、城市規劃分冊)中的解釋說:園林是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築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築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遊憩境域。
園林包括庭園、宅園、小游園、花園、公園、植物園、動物園等。隨著園林學科的發展,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或國家公園的游覽區以及療養勝地都納入了園林范圍。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東西方古典園林有各自不同的審美理想。對待自然美的態度不同,在造園思想和藝術手法上也就有很大不同。
中國古典園林以其獨特的造園思想和技術聞名世界。從大處說,五嶽名山(泰山、衡山、嵩山、華山和恆山)、黃山以及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峨眉山、五台山和九華山)等經過歷代修造經營,都可以算是大型的自然園林了。
人們提到的園林,更多的還是說古典的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如中國著名的四大古典園林: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的拙政園和留園。
圓明園被譽為「萬園之園」和「東方博物館」。如今圓明園的華麗早已不在,而從頤和園和避暑山莊中,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中國古典皇家園林那宏大的規模,自有金碧輝煌的皇家氣派。
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藝術,是用人工的力量仿造自然的景色。正所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相對於皇家園林,蘇州的私家園林更能體現這一點。
私家園林是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中的精華。蘇州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因山水秀麗,古典園林嫵媚多姿,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稱。
古城蘇州,園林眾多。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除此外,網師園、怡園等也頗負盛名。
「意境」是中國園林造園藝術的最高境界。中國園林作品常取富有詩情畫意或是歷史典故含義的名稱,園林景觀、建築與裝飾中的匾額、詩詞書畫作品相映生輝共同營造出具有文化品位的的審美意境。
富有中國特色的亭、台、樓、榭、軒、閣等古代建築,假山、長廊,花牆、透窗,無不體現出特有的風格。近借、遠借、鄰借、互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等借景方法使用,又把水、建築、植物等景物,移動的遊人,甚至日出、日落,雲、雨、雪、風,朝陽、明月都融入了園林之中。水中倒影、漁舟唱晚、古寺鍾聲、鳥唱蟬鳴、殘荷夜雨,哪一個不是一幅寫意的山水?
日本古典園林,建築形式學習了中國,但更多的體現了禪宗的思想——枯山水。枯山水是日本脫胎於中國園林的延伸,許多理念便來自禪宗道義,這也與古代大陸文化的傳入息息相關。
西方的傳統審美觀認為,自然美不是最理想的美,必須經過人工的改造才能達到完美。正如法國著名的造園大師勒·諾特所說:「要強迫自然接受均勻的法則。」這也成了西方造園藝術的基本信條。
義大利、法國、英國的造園藝術是西方園林藝術的典型代表。西方園林的造園藝術,完全排斥自然,力求體現出嚴謹的理性,一絲不苟地按照純粹的幾何結構和數學關系發展。
中西方古典園林造園使用的建築材料,中國傳統建築以土木為主,西方古典建築以石質為主。在布局上,中國傳統建築多數是向平面展開的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築強調向上挺拔,突出個體建築。
「決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須用數學的方法把它制訂成永恆的、穩定的規則」,這就是西方造園藝術的最高審美標准。而中國古典園林的審美標准則是「天人合一」。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如果說中國的古典園林造園手法是「人工模擬自然」,而西方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則是「人工改造自然」。
B. 園林景觀:常用的造景方法有哪些
在園林設計中,對各種造景方式的處理都有一定的手法,這些手法是歷代園林藝術家的寶貴創造和經驗總結,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造景手法,以便廣大園林工作者參考和選擇:1、分賓主:園林景物的組成有主副之分,造景時要處理好其間的賓主關系。主要景物在形狀、大小、高低、色澤、位置等方面都比較顯著,一般放在遊人注意的集中點,或者作為風景線的終點景物。副景或配景所起的陪襯、烘托作用也不能輕視,如果處理不好,將直接影響到主景的表現。客景的襯托安排在形狀、色彩、組織、裝飾繁簡、分布聚散疏密等方面都可以進行。其中運用調和或對比以顯出主景的重要性,尤為常用。無論運用何種手法,關鍵在於保持主次分明,不能喧賓奪主。2、布虛實:在園林風景中,虛與實的表現是多樣的,景物的實體,佔有一定的空間,如樹叢、山石、廳堂,為實;風景中的留空處,或者即使有景物,但以空疏或輕巧的狀態存在,如空曠的草地,寬廣的水面,剔透的欄桿為空。在造景中處理好虛實的關系,對增加美觀,產生情趣與魁力,效果是明顯的。3、做呼應:呼應表示景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同時還有景物之間的俯仰、顧贈。情態聯系的意思。除園區之間的聯系以外,一個園區內各景點、景物之間也要講究聯系,一個景物本身各組成部分之間也要注意呼應。為做好呼應,首先,在位置上各景物不能散亂,而須按布局格式存在一定的聯系;其次,呼應之中有一種「勢」的關系,在造景中,勢是景物分布趨向的表現:如山脈的走向、山坡的傾向、流水的索繞分聚,都有一定趨向。只有符合或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狀態,才能表現悅目動人的氣勢,呼應的聯系才能親切靈活。4、排層次:層次指景物前後遠近出現的次序,這是園景呈現不同干圖畫平面表現的特點。在景物的層次安排上下功夫,可使立體感更加突出,表現悅目的進深和風景豐富的內容及變化,大大增加人們前去探尋游賞的吸引力。首先,可以在景物的遠近作位置上的安排,調整好它們前後左右的距離;其次,在景物之間穿插布置其他物體,以進一步加強層次感。再次,運用掩映的手法,在設計布置時,使一些景物的一部分互相遮掩,可以有效地出現或加強層次。5、求曲折:在造景中,曲折的手法是對景物的形狀作彎曲變化的布置,同時還及於景物表面的凹凸高低起伏。從景物由於曲折所出現的節奏、韻律,從而進入到園景的情趣、意境。曲折蘊藏著變化、幽深,運用得法,如順著地形地物,配合景物的演變,能有效提高布局造景的質量。不過,曲折的運用需有節制,過多則易陷於煩瑣。總之,園林設計中的造園方式與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只有悉心把握,融會貫通,才能設計出好的園林作品,為生活增添光彩。
C. 多肉植物怎麼造景,設計
那就是讓多肉植物更漂亮,一方面靠種植,另一方面靠多肉造景,下面和大家分享造景方面的幾點看法。
1. 為了讓自己組合的每一盆多肉植物都盡量維持完美的造型,需要注意結合多肉的生長特點給其預留好足夠的生長空間。另外也要注意多肉的生長形態,有垂吊型、蓮花型、樹杈型和珊瑚型等,還需要按照多肉的生長習性進行組合,不同習性的多肉植物組合在一起,在澆水、日照上有很多不便,所以組合時一定要將這三點考慮進去。
2. 組合好多肉植物後,可以給它取個名字,並賦予其文化涵義,將它呈現給人的美感和人賦予它的情感進行融合,比如粉黛佳人,一方面展現了多肉的艷妝麗質,另一方面也賦予它少女般的情懷;母憑子貴,一方面展現了多肉蓬勃生長的青春活力,另一方面也賦予了多子多幅的內涵;有容乃大,一方面展現了多肉玻璃瓶中生長的魅力,另一方面賦予了人需要包容的博大情懷等等,再比如在七夕節要來臨時,以鵲橋相會為主題,組合多肉盆景,小編只是拋磚引玉,就不一一介紹了。下面三幅圖依次是粉黛佳人、母憑子貴和有容乃大的舉例。
3. 具體操作時可以在電腦上利用軟體先進行模擬,再根據模擬出的效果圖進行有選擇的實際種植,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及時修剪,使其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模式進行生長。
D. 2,園林植物造景設計具有哪些功能
一、美感作用
1、構成主景
單株植物或者多株植物的搭配組合,均能在庭院中起到視覺焦點的作用.植物與周圍的環境事物相比具有突出的、賞心悅目的形態、色彩,既可展示個體之美,又能按照特定的構圖方案進行配置,
表現群體美.一株風姿優美的孤植喬木、三五成組的叢植花灌木、色彩豐富的花境,都是小型庭院主景的佳選.還有一些在形態或色彩方面獨具一格的植物,能給庭院帶來特殊的裝飾作用.
2、柔化作用
建築給人的感覺是硬質的,它是由堅固耐久的材料和門、窗、牆體、屋頂等實體形式構築而成.庭院雖是依靠建築而建,我們卻希望它能帶給我們帶來柔和的質感.柔質的庭院植物恰恰能起到這個作用.它用根、莖、葉、花、果以及悅目的色彩、怡人的芳香軟化、美化著供人們戶外活動、休憩娛樂的小型庭院空間,滿足人的行為心理及審美情趣的需要.因此植物多變的自然色彩、柔和的造景線條、獨特的姿態風韻都能增添建築的美感,形成動態的均衡構圖使庭院空間更加和諧而有生氣.
3、襯托作用
庭院植物若配置得體,便可與其他景觀元素相互襯托,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如水景,一般小型庭院的水景以小型水池、溪流、湧泉等形式為主,均可藉助植物來豐富庭院景觀效果.水中、水旁造景植物的姿態、色彩和所形成的倒影均能加強水體的美感,同時植物也能遮蔽水源、美化水岸,造成深遠、自然的感覺,凸顯出水體的靈性.在小型庭院中,也可以用常綠樹或綠籬作為雕塑、噴泉等園林小品的背景,通過色彩、質感等方面的對比和空間的圍合來強調小品,起到點景的作用.
4、豐富作用
庭院植物和其他任何景觀要素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們是動態變化的,有色可觀,有香可聞,有姿可賞,配台不同的氣候現象給庭院空間帶來無窮盡的視覺效果和心靈感受.庭院中的植物隨著季節的變
化表現出不同的季相特徵,春季萬物萌發,夏季繁花似錦,秋季色彩繽紛,冬季枝幹虯勁.根據植物的季相變化,把不同花期的植
物搭配種植,使得庭院做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景觀效果變化無窮.
5、寄託情感
庭院中的植物往往成為人們寄託情感的對象.很多人喜歡在屬於自己的庭院里種植花草,培育果蔬,因為進行這些園藝活動,不僅可以美化庭院,更有益身心健康.
同時,各種植物的不同的文化內涵也會給人們帶來精神上更為豐富的體驗,不僅能表達個性,更能展現人們的情感和志趣.有些植物具有某種特定的象徵意義,能引發人們的聯想.如松柏象徵堅貞不渝;梅花象徵不畏嚴寒,純潔堅貞;蘭花象徵高風脫俗、友愛情深;竹子象徵謙虛禮讓,氣節高尚;菊花象徵離塵居隱、臨危不屈.在中國古典庭院中,人們習慣於從植物的形態、氣味和風姿中領略其神韻,並為其賦予了人格化的內容和精神氣質,從欣賞植物的形態美升華到欣賞其意境美.
二、功能作用
庭院植物不僅能創造美感,還能發揮其改善物質環境質量方面的功能作用,主要包括提升環境適宜度和發揮生態效益.
1、提升環境適宜度
由於小型庭院和建築關系緊密,故而植物能發揮其營造適宜人居環境的積極作用,從許多方面彌補建築空間的不足,包括遮陽、控制室外私密性等.例如,種植在建築西側的樹叢能有效地遮擋太陽西曬,而在冬季主導風向上風口的樹木則能減緩寒風的風速.小型庭院中樹叢下的區域是良好的休閑娛樂空間,因為樹冠能遮擋來自樓上的視線,可以較好地維護私密感.
2、發揮生態效益
小型庭院雖然面積空間有限,但植物仍能發揮下列生態效益:樹木的枝葉能遮擋陽光,減少輻射,降低溫度,增加濕度;細小緻密的植物枝葉能吸附空氣中的懸浮顆粒,阻滯空氣中的飛塵,提高空氣清潔度;植物對雜訊也具有吸收阻擋作用,可以減弱雜訊的強度.另外,有些植物具有製造負離子、釋放殺菌物質的效果,具有保健作用.因此在對庭院植物進行規劃設計時可盡量選用一些具有復合功能的植物種類,如桂花、紫藤、肉桂、吊蘭、蘆薈、薔薇、茉莉等,既可賞景,又能凈化空氣,同時還具有良好葯用價值.
三、結構作用
植物能和建築物的牆體、柱子、門窗一樣,作為空間的構成要素,起到結構作用.它們以其豐富多樣的自然形態去完善小型庭院中由建築、圍牆等構成的空間,構建起必要的二次空間結構,豐富庭院空間的層次變化,營造空間、引導空間、形成邊界.
1、營造空間
適當的植物配置能更好地組織起小型庭院的空間.在對小型庭院進行景觀設計時可以運用植物來分隔和限定空間,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小環境.
喬木的枝幹、葉片能圍合空間,而空間封閉程度隨枝幹疏密、株距遠近、葉叢的疏密度等因素而變化.在夏季,枝葉濃密的樹叢能形成良好的閉合空間,給人以內向型的隔離感,也能起到較好的遮陰作用;而在冬季,同是一個空間,因為植物落葉後視線能延伸到更遠的地方,則比夏季顯得更大、更空曠,同時也能透過更多的陽光.在冬季,落葉植物靠枝條暗示著空司范圍,而常綠植物則能在垂
直面上形成常年穩定的空間封閉效果.
我們也可以運用綠籬、花牆、花架、花壇、花缽等方式界定空間,分隔成具有一定通透感又相對隱蔽的小空間.
2、引導空間
植物可以塑造空間的節奏感,把各個空間之間的關系以有生命力的方式來進行引導、串接、聯系.例如,當庭院內一系列空間相對鬆散地存在時,線形的種植方式則可以將孤立的空間有機地連接在一起.
在進行庭院景觀設計時,植物的位置與形態搭配將直接影響庭院空間的整體效果.視線距離的遠近、角度的大小,空間畫面中的近景、中景和遠景,這些都能以植物的精心布置來調控,收到最佳的效果.近景多是以各類配置方式出現的,如花草、灌木叢、草坪和景觀小品等.遠景則可通過植物形成的框景所看到的其他建築或樹林、天空等.透過植物枝乾的縫隙看遠景,可以感覺到景深,使庭院空間顯得更加寬闊和深邃.
3、形成邊界
小型庭院與外圍接壤的圍合方式有很多種,包括圍牆、柵欄、小建築等.但是使用植物圍合成邊界,不僅能形成較好的圍合感,還能維護必要的私密性,同時也能在視覺和情感上創造出「軟」性邊界,增進庭院的景觀性與趣味性.
E. 園林景觀造景的藝術手法有哪些
只看數字後面的可以忽略解釋的段落
1.主景與配景(次景)
造園必須有主景區和配(次)景區。堆山有主、次、賓、配,園林景觀建築要主次分明,植物配植也要主體樹和次要樹種搭配,處理好主次關系就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突出主景的方法有:主景升高或降低,主景體量加大或增多,視線交點、動勢集中、軸線對應、色彩突出、占據重心等。配景對主景起陪襯作用,不能喧賓奪主,在園林景觀中是主景的延伸和補充。
2.抑景與揚景
傳統造園歷來就有欲揚先抑的做法。在入口區段設障景、對景和隔景,引導遊人通過封閉、半封閉、開敞相間、明暗交替的空間轉折,再通過透景引導,終於豁然開朗,到達開闊景園空間,如蘇州留園。也可利用建築、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區設隔景小空間,經過婉轉通道逐漸放開,到達開敞空間,如北京頤和園人口區。
3.實景與虛景
園林景觀或建築景觀往往通過空間圍合狀況、視面虛實程度形成人們觀賞視覺清晰與模糊,並通過虛實對比、虛實交替、虛實過渡創造豐富的視覺感受。如,無門窗的建築和圍牆為實,門窗較多或開敞的亭廊為虛;植物群落密集為實,疏林草地為虛;山崖為實,流水為虛;噴泉中水柱為實,噴霧為虛;園中山巒為實,林木為虛;青天觀景為實,煙霧中觀景為虛,即朦朧美、煙景美,所以虛實乃相對而言。如,北京北海有「煙雲盡志」景點,承德避暑山莊有「煙雨樓」,都設在水霧煙雲之中,是朦朧美的創造。
4.夾景與框景
在人的觀景視線前,設障礙左右夾峙為夾景,四方圍框為框景。常利用山石峽谷、林木樹干、門窗洞口等限定視景點和賞景范圍,從而達到深遠層次的美感,也是在大環境中摘取局部景點加以觀賞的手法。
5.前景與背景
任何園林景觀空間都是由多種景觀要素組成的,為了突出表現某種景物,常把主景適當集中,並在其背後或周圍利用建築牆面、山石、林叢或者草地、水面、天空等作為背景,用色彩、體量、質地、虛實等因素襯托主景、突出景觀效果。在流動的連續空間中表現不同的主景,配以不同的背景,則可以產生明確的景觀轉換效果。如,白色雕塑易用深綠色林木背景,水面、草地襯景;而古銅色雕塑則採用天空與白色建築牆面作為背景;一片春梅或碧桃用松柏林或竹林作為背景;一片紅葉林用灰色近山和藍紫色遠山作為背景,都是利用背景突出表現前景的手法。在實踐中,前景也可能是不同距離多層次的,但都不能喧賓奪主,這些處於次要地位的前景常稱為添
景。
6.俯景與仰景
園林景觀利用改變地形建築高低的方法,改變遊人視點的位置,必然出現各種仰視或俯視視覺效果。如,創造峽谷迫使遊人仰視山崖而得到高聳感,創造制高點給人的俯視機會則產生凌空感,從而達到小中見大和大中見小的視覺效果。
7.內景與借景
園林景觀空間或建築以內部觀賞為主的稱內景,作為外部觀賞為主的為外景。
如,亭橋跨水,既是遊人駐足休息處,又是外部觀賞點,起到內、外景觀的雙重作用。 園林景觀具有一定范圍,造景必有一定限度。造園家充分意識到景觀之不足,於是創造條件,有意識地把遊人的目光引向外界去獵取景觀信息,借外景來豐富賞景內容。如,北京
頤和園,西借玉泉山,山光塔影盡收眼底;無錫寄暢園遠借龍光塔,塔身倒影收入園地。故借景法則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景觀效果。
8.季相造景
利用四季變化創造四時景觀,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被廣泛應用。用花表現季相變化的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樹有春柳、夏槐、秋楓、冬柏;山石有春用石筍、夏用湖石、秋用黃石、冬用宣石(英石)。如,揚州個園的四季假山;西湖造景春有柳浪聞鶯、夏有麴院風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斷橋殘雪;南京四季郊遊,春遊梅花山、夏遊清涼山、秋遊棲霞山、冬遊覆舟山。用大環境造景名的有杏花郵、消夏灣、紅葉岑、松柏坡等。其他造景手法還有煙景、分景、隔景、引景與導景等。
F. 慶熙大學環境造景設計專業的申請條件
topik要求四級以上,而且最好是有雅思5.5或者是托福80以上的英語成績
至少一封大學教授的推薦信,寫一封學習計劃書英文或者韓文皆可
申請大學的時候需要至少摺合一萬美金的存款證明,你和家人的親屬關系證明(身份證,戶口本復印件和親屬關系公證缺一不可)
如果你說的專業是工程學院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話,工程學院的總費用是7184000韓元半年,折人民幣4.2萬
最後,我奉勸你找中介吧,例如我們,因為韓國的大學本來也必須通過中介申請。
G. 韓國慶熙大學 環境造景設計 專業具體指的是什麼
你可以根據你的GPA、語言成績和你的專業,在加上院校的背景在留學志願參考系統http://www.liuxue315.e.cn/StudyAssess/ 中,系統會根據你的GPA+語言成績+專業+院校匹配出和你情況差不多的同學案例,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學是如怎麼選擇的。
H. 小庭園設計中造景要點
庭園綠化是立體的、綜合的藝術。格品庭院設計師指出,在景的設計時除了滿足功能要求,給人生活上提供方便外,還必須追求景觀上的美。無論庭園是大、是小,都應有各自的景觀特點。
景的含義
景是以自然美為特徵的那種供遊憩欣賞的空間環境,人們常說詩情畫意,見景生情,即有畫有意才稱為景。有的景是自然的,有的景是人工創造的。黃山的奇松怪石,雲海溫泉;泰山的峰巒雄偉、峻拔;……都是大自然造就的景。名聞世界的萬里長城,曲折連綿,氣勢磅礴,則兼有自然和人工相結合的景色之美。而棋布於蘇州城內的古典園林所創造出的一個個豐富多採的美的奇跡,更是人工效法自然的絕品。人們身臨其境,通過眼觀、耳聽、鼻聞、品飲,親身感受景色的意境,欣賞這些空間的形象、色彩、聲音、香味,從中得到強烈的感染,使人愉悅。
景的觀賞
景可供人游覽觀賞,我國已幫的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曾總結過觀景的"動觀"與"靜觀"的理論。這原是古代哲學思想在造園中的體現,現在無論是東方庭園還是西方庭園也都從不同角度應用著這些觀點。
靜觀
所謂"靜觀"是庭園中人能夠駐足的觀賞點,在可停息的小亭里、座椅上留住人,使人能對四周的景觀仔細觀賞。因其視點與景物的位置不變,眼前猶如出現一幅立體的風景畫,整個畫面就象一幅靜態圖畫,造景就是有意識地安排視線范圍內的主景、配景、前景、中景和遠景,盡可能使畫面向縱橫發展。台要使空間具有深度,常常可將樹木種植在近處,加強深遠感。如要使空間向橫的方向擴展,則應加強橫線條,削弱縱線條,要使小池水面顯得開闊些,則護岸的石塊應平砌而不要立砌。
在中國的古典園林中還常常通過各式洞門,如月亮門、壺形門、花瓶門等,或通過各式窗戶,如方形、菱形、扇形及各種漏窗,透過門框或窗框,透過門空間相互聯系、滲透,使空間感覺更為深遠,便畫的境界更生動、更深邃,耐看、耐尋思,讓人回味。
動觀
格品庭院設計專家這樣描述:所謂動觀,往往是通過一定的行走的路線,把不同的景組成連續的景觀序列,隨著人的移步,景色不斷地發生變化,因其視點與景物相對位移,猶如觀看一幅長卷圖畫,一景一景不斷闖入眼簾,成為一種動態的連續構圖,獲得良好的動觀效果。西方"流動空間"的理論和東方"空間分隔"的理論都異曲同工地創造出庭園步移景異的景色。
尤其在中國的古典園林中,蘇州一批面積狹小的私家庭園採用了曲徑通幽的表現手法,將動觀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晚清著名學者俞樾所建的"曲園"中,面積不大的平面,不但有池水之曲,而且有山徑之曲,修廊之曲,行於曲徑之上,不斷左折右彎,變換方向,眼前對景的畫面不斷出新,引導人們慢慢地游覽品賞。清光緒、宣統年間由華陽人洪氏所建的私家庭園"鶴園"佔地不溢三畝,以水池為中心,周圍有建築、山石、花木。入門即見迴廊口,迴廊呈波形,廊曲的做法,也是其他私家庭園中常見的。在揚州鹽商姚氏的宅園中,東部建造的"殘粒園"僅140平方米,全園靠一條曲徑組織景觀,一路上聯結圓洞門、石峰、假山、池岸、石洞、石階、半亭、花樹等,在極小的空間中轉折迴旋,上下起伏,大大拓展了觀賞的空間,避免了直截了當地一穿而過,形成了無徑不曲,無入不幽的特徵。這些在漫長歲月中洗練出來的傳統也是現代庭園設計中值得研究和借鑒的。
庭園造景
庭園造景有如撰文畫畫,有法而無定式。同一景色畫家可用不同筆法表現之,攝影師可從不同角度拍攝之,同一園林也可用不同構思設計之。幾百座江南庭園千變萬化,各有所妙。故園林造景能有獨特的立意,做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就可稱為佳作。
其次,每個庭園造景時,不可忽視動觀和靜觀的景色。格品庭院設計師同時表示,通常狹小的庭園應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遵循"小中見大"的原理,創造出"有限中見無限"的美景,更重視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應用。在相對較大的庭園中,應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更應注重空間的分割,通過對景,夾景、添景等各種形式,造成或開郎,或收斂,或幽深,或明暢的空間,使景色更為豐富。在現代的庭園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質感、動勢等的配置,組成優美的焦點景觀,將會是更為重要的課題。
I. 魚缸造景設計
魚缸造景一般來講。都是草缸造景。。。
基本來講,前景要淺顯,後景要高深。背景,可以用背景圖來弄,也可以完全用水草來搞。。
至於用什麼水草。你得根據你當地,有什麼水草賣。什麼水草適合你當地的水質養殖來定。
你可以去我的空間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