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面設計
① 製作一個數字時鍾設計(24小時顯示)需要哪些元器件
晶振+單片機+數碼管,這是最少元器件數量的方案。
② 數字時鍾設計方案
件方案:
⑴ 顯示器採用6位LED數碼管(共陽),可分別顯示時間或日期;(通過KB鍵可版切換)
⑵ 顯示器的驅動採用權動態掃描電路形式,以達到簡化電路的目的。但要注意所需的驅動電流比靜態驅動時要大,因此要增加驅動電路。可採用74LS244或者晶體管;其中74ls244是用來驅動段選碼,晶體管是驅動位選碼!
⑶採用「一鍵多用方案」,以減少按鍵數目。本方案只採用了兩個按鍵
⑷ 整體上要考慮:結構簡單、布局美觀、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以往我們做過這個課題~~~
③ 一天有24個小時,鍾面上為什麼設計成12格而不是24格
12小時的表盤只是常見的而已,我們日常用12小時制是為了方便,很多領版域都是用24小時制的鍾權表刻度,只需要稍微改變裡面的齒輪就可以變成24小時制的。在赤道面的白天和夜裡是一樣長的,只需要看太陽就知道時間了,不需要用24小時制的鍾表,而在南北極、潛艇內以及封閉式與外界斷絕聯系的研究所領域會使用到24小時的鍾表,為了讓大家知道是白天還是夜晚,避免導致生理時鍾誤差。
希望採納
④ 多功能電子時鍾的設計與製作
一般來說數字鍾要完成的基本功能是利用數碼管、按鍵、蜂鳴器完成版24小時制時間顯示權(輸入時鍾脈沖一般要求為1024Hz),時間調節,鬧鍾設定,整點報時。我不知道你是用vhdl和實驗箱做還是直接用現有元件完成電路板,後者可能要麻煩一點我沒做過,前一種方法可能容易一定,可以自己增加一些功能,比如日期顯示,和鬧鍾開關。難度在於要利用設計軟體進行設計或模擬,需要摸清軟體的脾性,vhdl並沒有c語言那麼容易掌握。我不清楚你到底哪個地方有問題,能不能再說清楚點?
⑤ 數字電子時鍾設計原理
設計原理是利用二極體的智能操作排列順序完成這樣的設計使用。
⑥ 報時鍾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18世紀著名的植物學家林奈,經過對植物開花時間的多年研究之後,把一些開花時間版不同權的花卉種在自家的大花壇里,製成了一個「報時鍾」。人們只要看看「報時鍾」里種植在哪個位置的花開了,就大致知道時間了。因為每種花開放的時間基本上是固定的:蛇麻花約在凌晨3點開,牽牛花約在4點開,野薔薇約在5點開,芍葯花約在7點開,半支蓮約在10點開,鵝鳥菜約在12點開,萬壽菊約在下午3點開,紫茉莉約在下午5點開,煙草花約在傍晚6點開,絲瓜花約在晚上7點開,曇花約在晚上9點開。林奈正是根據各種花卉的開花時間而設計出「報時鍾」的。
就一天而言(在植物花期內),植物的開花時間大體是固定的;就一年來說,植物開始開花(始花),進入花期的月份也是大致不變的。
⑦ 一天有24個小時,鍾面上為什麼設計成12格而不是24格這里有什麼科學原理有沒有設
1小時分為60分鍾,1分鍾分為60秒鍾,若設計成12大格,每個大格分成5小格,12大格正好分成60小格,就像目前大家看到的鍾表,每個小格代表1分鍾或1秒鍾。
有人說這是因為12能整除60,24不能整除60,這是一個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還有兩外兩個原因:
一、24雖然不能整除60,但可以把表盤上的刻度設計成兩圈(甚至三圈),外圈分為60小格,代表秒和分,內圈分成24大格 ,代表小時(早就有這種表賣哦)。兩圈刻度顯然比一圈刻度復雜,看起來也顯得亂一些,再考慮到小的手錶表盤太小兩圈刻度也不太好弄,就普遍採用12大格而不是24大格了。
二、公共場合的大鍾,表盤很大,要是設計成兩圈,內圈24格,外圈60格,遠處也看得清。但公共場合的大鍾,整點報時的時候還要敲鍾(比如英國有名的大本鍾),你畫了24格,24小時的時候總不能敲12下吧?若敲24下那要敲多久啊?更重要的是以前有手錶的人很少(更不用說電子表和能顯示時間的手機了),聽得到鍾聲看不到鍾表的人要想知道是幾點鍾,就得數鍾聲,假若是下午6點鍾,也就是18點鍾,豈不是要數到18聲才知道是晚上6點鍾?再一個鍾表報時敲鍾機構也因此復雜的多,製造難度也大得多,成本也增加很多。12小時就簡單的多了,比如還是前面說的下午6點鍾,數6下就知道了。
⑧ 鍾面為什麼設計成1時=60分1分=60秒而不是設計成1小時=100分 1分=100秒
一圈為360度,分6比較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