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鯊logo
㈠ 美國三大電影公司是什麼,圖標是怎樣的
沒有三大電影公司,只有七大電影公司,它們分別是迪斯尼 、索尼 、米高梅 、派拉蒙 、福克斯 、環球 和華納兄弟 。
㈡ 最近對潛水表很感興趣,有沒有代表性一點的值得推薦
不知道題主心目中的潛水表價位在多少呢?沒有價位選擇其實就沒有具體推薦,眾所周知的勞力士綠水鬼、寶珀五十噚在潛水表裡面也算是響當當的存在了。但今天小珺想在這里推薦幾款5000元左右的平價潛水表供大家選擇。
精工PROSPEX系列SBDC053
天梭海星系列表款的非常時尚,個人覺得非常適合追求新潮個性的年輕人佩戴。作為一個定位親民的表款,它的設計也非常百搭,腕錶擁有42mm的表盤,搭配陶瓷外圈鑲嵌,外圈的設計採用鋸齒形狀的設計,這款獨特的藍色表盤就如大海一般深邃。
表盤的設計非常柔和,時標與日歷窗口都是圓形的設計,秒針則採用了天梭的「T」形特色。腕錶內部搭載是POWERMATIC 80機芯,擁有80個小時的動力儲存,每日誤差可以達到天文台的水準。
㈢ 在一個評說中看到《大白鯊》是電影界的第一部全特效電影,但是查詢以
因為 大白鯊 是部 經典的電影, 第48屆 奧斯卡獎最佳電影剪輯 第48屆 奧斯卡獎最佳配樂 第48屆 奧斯卡獎最佳音響奧斯卡 第48屆 奧斯卡獎最佳影片
▪ 1976 第33屆 最佳電影配樂 約翰·威廉姆斯 (獲獎)
▪ 1976 第33屆 最佳編劇 彼得·本奇利 (獲獎)
▪ 1976 第33屆 劇情類最佳影片 《大白鯊》 (提名)
▪ 1976 第33屆 最佳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提名)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1976 第29屆 安東尼·阿斯奎斯獎:最佳電影音樂 約翰·威廉姆斯 (獲獎)
▪ 1976 第29屆 最佳電影剪輯 弗娜·菲爾茲 (提名)
▪ 1976 第29屆 最佳影片 《大白鯊》 (提名)
▪ 1976 第29屆 最佳原聲 John R. Carter (提名)
▪ 1976 第29屆 最佳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提名)
▪ 1976 第29屆 最佳男主角 理查德·德萊福斯 (提名)
▪ 1976 第29屆 最佳劇本 彼得·本奇利 (提名)
㈣ 電影製片公司放映在開頭出現的標志性圖標有哪些
20世紀福克斯~~最經典的一個
雪山上面一個弧形星星~~~派拉蒙
還有個獅子,貓專和老鼠開頭的那個屬
夢工廠~~~一個小孩子坐在月亮上釣魚
盾牌裡面一個WB是華納
迪斯尼的城堡
哥倫比亞的女神拿個火炬
估計也就這幾個國際上比較牛的公司了
㈤ 有一種男裝品牌標志是只鯊魚是什麼牌子 有照片
這個品牌是漢語拼音。大白鯊。
㈥ 有那些著名電影公司(最好配上標志)
環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Picture Co.)
電影製片公司。1912年美國獨立電影公司的老闆C.萊默爾把他的公司和N.鮑爾斯等六七家小電影公司合並,組成環球影片公司,在30—40年代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萊默爾於1914年在好萊塢北面建起了攝影棚和供拍外景用的場地,命名為環球城。1915年3月環球城正式啟用;當年生產影片250部。30-40年代生產了大量低成本影片,其中大多是西部片、音樂片、恐怖片和滑稽片。如B.卡洛夫主演的恐怖片,D.竇萍主演的音樂片,B.阿博和L.卡斯特洛主演的滑稽片,都有很高的票房價值,贏利頗豐。在它的產品中,象《西線無戰事》(1930)那樣的嚴肅作品極少。1946年環球公司和國際影片公司合並為環球國際公司。1952年德卡唱片公司購得了環球國際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之後,恢復了舊名。以後該公司又歸美國音樂公司(MGA)所有,直到80年代。50年代一改過去大量攝制低成本片的做法,採取少拍片以提高技術質量的方針。同時採用資助獨立製片人拍攝影片的方法,其中不乏成功之作,如《斯巴達克斯》(1960)。60年代,公司集中全力提供電視片和供電視放映的影片。同時還把環球城作為好萊塢的一個旅遊中心向旅遊者開放而利潤倍增。70年代攝制了頗有影響的《美國風情畫》(1973)以及該公司歷史上獲利最多的娛樂影片《大白鯊》(1975)。
派拉蒙影業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Inc.)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 A.楚柯爾在1912年創立名演員公司,J.L.拉斯基於1913年建立傑西.拉斯基故事片公司。1916年上述兩家製片公司合並成立名演員—拉斯基公司。次年,新公司兼並了12家製片公司;以後再把派拉蒙影片發行公司也並了過來,遂於1927年改名為派拉蒙—名演員—拉斯基公司。1930年又兼並了擁有多家影院的帕布利克斯公司,再改公司名為派拉蒙帕布利克斯,逐步發展成為好萊塢的大公司。1930年公司由於領導層的矛盾與經營不善被紐約聯邦地區法院宣布破產,1935年重新組織成立了派拉蒙影業公司。新公司生產了一系列由 M.魏斯特、B.克羅斯貝、B.霍甫、D.拉摩、G.古柏和 C.考爾白等人主演的賺錢影片而再次興起。當時公司的導演有J.von斯登堡,E.劉別謙和R.馬莫里安等。公司在40年代發掘吸收了不少新人,如A.萊德、V.萊克、B.蘭開斯特、K.道格拉斯等人。導演有B.懷爾德、P.斯特吉斯。公司在40年代最賺錢的影片是《與我同行》。50—60年代,派拉蒙和其他大公司一樣受到美國影業蕭條的打擊,影片產量下降,收入減少。1966年石油資本集團購買了派拉蒙,使其成為海灣與西方石油公司的一家子公司。隨著70年代美國電影業的復興,派拉蒙攝制了《教父》(一、二集)、《油脂》、《周末狂歡》等票房價值很高的影片,公司逐年有盈餘,並於1978年達到了創紀錄的數字。
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 (20th Century-Fox Film Corp.)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成立於1935年5月,由默片時代的大公司福斯電影公司和20世紀影片公司合並而成,是30-40年代好柒塢8家大電影公司之一。當時公司擁有導演E.劉別謙、E.卡善、O.普雷明格等人,並擁有不少受觀眾歡迎的電影明星,如S.鄧波兒、L.楊、H.方達、G.佩克等,他們曾拍攝了一些有一定質量的影片。這一時期,公司生產的影片樣式不一,藝術質量也參差不齊,但影片的技術質量都比較高。 t940年J.福特為公司導演的《怒火之花》可作為藝術與技術質量俱佳的例子。從50年代開始,美國電影業進入衰退時期。該公司為了與新興的電視抗衡,曾致力於研究寬銀幕在商業上的應用。1953年9月16日根據聖經故事改編拍攝的寬銀幕故事片《長袍》在紐約羅克亞影院上映,這第一部寬銀幕故事片不僅是該公司成立以來最賺錢的影片,也是電影從默片進入有聲片以來在技術上的一次突破。60年代,攝制了美國電影史上成本空前的影片《克婁巴特技》(1963,一譯《埃及艷後》),遭到失敗。1972年又推出《海神號遇險記》,開創了泛濫於70年代的災難片樣式。70年代後期,該公司拍片很少。1981年大石油商M.戴維斯買下了這家公司。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Corp.)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1920年,原來在環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在好萊塢成立了一家攝制喜劇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電影銷售公司。1924年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並於30年代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這主要是由於H.科恩的精明強乾和公司導演F.卡普拉的創作才能起了作用。卡普拉在公司工作10年,拍攝了不少頗受歡迎的喜劇,其中包括《一夜風流>(1934)、《弟斯先生進城》(1936)、《史密斯先生上華盛頓>(1939)等。50年代,哥倫比亞公司開始採用對獨立製片人和導演資助的辦法拍攝影片。公司先後資助一些頗有名氣的導演人拍片,如:S.施皮格爾、D.里恩、O.普雷明格、E.卡善、R.羅森和F.齊納曼,拍出了不少質量高、影響大的影片,如《生於昨天》(1950)、《永垂不朽》(1953)、《在江邊》(1954)、《桂河大橋》(1957)、《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猜猜誰來吃晚餐》(1967)等。50-60年代的美國電影危機年代,哥倫比亞公司通過它的子公司銀幕珍品公司向電視台出售公司以前的舊片並為電視台攝制電視片,成為好萊塢最早與電視結合的大公司之一。1968年公司改組,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工業公司,下屬兩個主要分支機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和銀幕珍品公司,繼續從事對獨立製片的投資、電視片攝制和新興的錄像帶工業。80年代該公司附屬於美國可口可樂公司。
愛輝 2005-04-06 20:01
華納兄弟影業公司 (Warner Bros.)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1923年4月由華納4兄弟創建。當時總部設在紐約,製片廠設在好萊塢附近的伯班克。華納兄弟1917年開始在紐約從事電影的發行放映業務,建立華納公司攝制影片是業務的擴展。1925年接管維泰葛拉夫製片公司,並於1927年攝制、發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影片《爵士歌手》,從而使華納公司於30年代初進入了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的行列。華納公司在30年代以拍攝強盜片、歌舞片和傳記片著稱,尤以E.G.魯賓遜、J.賈克奈、H.鮑嘉等人主演的強盜片最有觀眾。傳記片中也有不少受歡迎的作品,如P.茂尼主演的《左拉傳》(1937)等。華納的影片一般都比較樸素、緊湊,成本也較低,其主題都或多或少與30年代初發生的美國經濟危機有聯系。50年代美國電影蕭條時期,華納把財力轉向製作電視系列片。6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地採用向獨立製片人投資的製片方式。它成功地拍攝了《窈窕淑女》(1964)、《誰害伯弗吉尼亞.沃爾夫》(1966)、《邦妮和克萊德》(1967)等。1967年加拿大發行電視片的七藝公司買下了華納公司,改名為華納—七藝公司。兩年後,華納—七藝公司又轉讓到一個大企業集團金尼全國服務公司手中,改組為華納交流公司。這個公司經營的業務范圍甚廣,製片和發行影片僅是其中的一個項目。
米高梅公司 (Metro-Goldwyn-Mayer)
電影公司。1924年5月17日,美國洛氏公司的老闆M.洛把該公司所屬的米特羅影片公司和高爾溫影片公司、L.B.梅耶製片公司合並,組成米高梅公司。30年代好萊塢鼎盛時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電影公司,每年要生產40—50部影片。米高梅在這一時期擁有美國最受觀眾歡迎的影星和導演,影星如G.嘉寶、C.蓋博、J.哈羅、S.屈賽、R.泰勒、J.克勞馥、N.希拉等等,導演如E.von斯特勞亨、K.維多、F.朗格、G.顧柯、V.弗萊明等等。從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米高梅攝制了數以百計的影片,除了少數影片如《塊肉餘生》、《叛艦喋血記》(1935)、《茶花女》(1939)、《忠勇之家》(1942)、《雙城記》等之外,90%為平庸之作,內容淺薄、脫離現實,往往千篇一律地以虛構的故事、美滿的結尾,配上受觀眾歡迎的大明星和較高的攝制技巧去招徠觀眾。米高梅公司日復一日地象工廠生產工業品的流水裝配線那樣大量生產這種影片,為好萊塢贏得「夢幻工廠」的「美名」出了大力。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米高梅曾一度以拍攝大場面歌舞片為重點,生產了幾部頗有特色的歌舞片,如《雨中曲》(1952)等。50年代美國電影業發生危機,到60年代初該公司連年虧損,影片產量逐年下降,到70年代初至80年代每年只拍三、四部影片。70年代初,美國拉斯韋加斯的大資本家K.克科里安買下了米高梅公司。新的主管人員把米高梅公司的道具服裝等統統拍賣出去,並把資金投入拉斯韋加斯、里諾等賭城的房地產、旅館業和其他能獲利的方面。到70年代末米高梅公司又再度繁榮,但製片卻只是這個公司的廣泛業務范圍之一,1981年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聯美公司,改名為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
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 Corp.)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1619年由C.卓別林、D.范朋克、M.壁克馥、D.W.格里菲斯出資創建。目的是為了擺脫大電影公司的束縛和剝削,爭取更多的創作自由和更大的利潤。最初設想只是攝制和發行4位創始人的作品。後因格里菲斯退出,卓別林、范朋克等人的作品數量有限,公司遂把資助獨立製片人拍片和發行他們的影片作為業務重點。聯美公司與當時的其他電影公司不同,它沒有自己的攝影棚,拍片時需租用場地;沒有自己僱用的電影明星和導演,採用向獨立製片人投資的方式拍片;沒有自己的電影院,發行影片採取與發行商逐片簽訂合同的方式。聯美是最早採用美國在60年代盛行的製片和發行方式的大公司。這種經營方式及導演具有的相對獨立性,使聯美公司得以在攝制娛樂片外,還拍攝、發行了一些具有一定影響和一定藝術成就的影片。如C.卓別林的《淘金記》(1925)、《摩登時代》(1936)、《大獨裁者》(1940)、《舞台生涯》(1952)、D.W.格里菲斯的《被摧殘的花朵》(1919)、《走向東方》(1920)以及《疤面人》(1932)、《桃色公寓》(1960)、《西區故事》(1961)等等。聯美公司在紐約成立時只是個小公司,20年代到30年代中,逐步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大公司之一。50年代,美國電影業進入蕭條、衰退時期,卓別林和壁克黎先後把他們的股票出售給金融資本家。之後,聯美公司又幾度易手,終於在1981年被米高梅公司的老闆K.克科里安出資買下,並人米高梅公司,改稱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
雷電華影業股份有限公司 (RKO)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30年代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雷電華公司成立的年代和經過,眾說不一,多數說法是:1928年由洛克菲勒財團的美國雷電華公司兼並美國電影票預售公司(兼營製片)和凱思—阿爾比—奧菲姆商業放映系統而成。由於新公司的組成部分中原先有兩個公司是專營發行與放映的,所以新公司在這方面的力量較為強大,從成立開始,公司不僅發行自己攝制的影片並且長期發行W.迪斯尼等人的影片。雷電華影業公司存在的時間較短,1948年H.休斯買下雷電華公司,大約在1955年又賣給通用輪胎和橡膠公司,但把製片廠和將近30年所拍攝的影片於1957年轉售給德西露製片公司。60年代,海灣與西方石油公司買下了德西露製片公司。雷電華公司從1929年拍出第一部影片《麗奧·麗泰》到1957年的最後一部影片《可能最大的女郎》為止,約拍攝、發行了1500部影片,其中絕大部分為低成本的娛樂片,特別是一些恐怖片、驚險片以及少數F.亞斯坦和G.羅吉絲合演的歌舞片。但是也有少數例外,例如 D.威爾斯的《公民凱恩》(1941)、《安倍遜大族》(1942)和A.希區柯克的《美人計》(1941)。
http://tieba..com/f?kz=276610314
標志,網路貼吧,放心去看
㈦ 跪求哥倫比亞,華納,環球,福克斯,電影公司的logo的來歷和意義
華納兄弟影業公司 (Warner Bros.)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1923年4月由華納4兄弟創建。當時總部設在紐約,製片廠設在好萊塢附近的伯班克。華納兄弟1917年開始在紐約從事電影的發行放映業務,建立華納公司攝制影片是業務的擴展。1925年接管維泰葛拉夫製片公司,並於1927年攝制、發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影片《爵士歌手》,從而使華納公司於30年代初進入了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的行列。華納公司在30年代以拍攝強盜片、歌舞片和傳記片著稱,尤以E.G.魯賓遜、J.賈克奈、H.鮑嘉等人主演的強盜片最有觀眾。傳記片中也有不少受歡迎的作品,如P.茂尼主演的《左拉傳》(1937)等。華納的影片一般都比較樸素、緊湊,成本也較低,其主題都或多或少與30年代初發生的美國經濟危機有聯系。50年代美國電影蕭條時期,華納把財力轉向製作電視系列片。6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地採用向獨立製片人投資的製片方式。它成功地拍攝了《窈窕淑女》(1964)、《誰害伯弗吉尼亞.沃爾夫》(1966)、《邦妮和克萊德》(1967)等。1967年加拿大發行電視片的七藝公司買下了華納公司,改名為華納—七藝公司。兩年後,華納—七藝公司又轉讓到一個大企業集團金尼全國服務公司手中,改組為華納交流公司。這個公司經營的業務范圍甚廣,製片和發行影片僅是其中的一個項目。
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20th Century-Fox Film Corp.)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成立於1935年5月,由默片時代的大公司福克斯電影公司和20世紀影片公司合並而成,是30-40年代好柒塢8家大電影公司之一。當時公司擁有導演E.劉別謙、E.卡善、O.普雷明格等人,並擁有不少受觀眾歡迎的電影明星,如S.鄧波兒、L.楊、H.方達、G.佩克等,他們曾拍攝了一些有一定質量的影片。這一時期,公司生產的影片樣式不一,藝術質量也參差不齊,但影片的技術質量都比較高。1940年J.福特為公司導演的《怒火之花》可作為藝術與技術質量俱佳的例子。從50年代開始,美國電影業進入衰退時期。該公司為了與新興的電視抗衡,曾致力於研究寬銀幕在商業上的應用。1953年9月16日根據聖經故事改編拍攝的寬銀幕故事片《長袍》在紐約羅克亞影院上映,這第一部寬銀幕故事片不僅是該公司成立以來最賺錢的影片,也是電影從默片進入有聲片以來在技術上的一次突破。60年代,攝制了美國電影史上成本空前的影片《克婁巴特技》(1963,一譯《埃及艷後》),遭到失敗。1972年又推出《海神號遇險記》,開創了泛濫於70年代的災難片樣式。70年代後期,該公司拍片很少。1981年大石油商M.戴維斯買下了這家公司。
派拉蒙影業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Inc.)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A.楚柯爾在1912年創立名演員公司,J.L.拉斯基於1913年建立傑西.拉斯基故事片公司。1916年上述兩家製片公司合並成立名演員—拉斯基公司。次年,新公司兼並了12家製片公司;以後再把派拉蒙影片發行公司也並了過來,遂於1927年改名為派拉蒙—名演員—拉斯基公司。1930年又兼並了擁有多家影院的帕布利克斯公司,再改公司名為派拉蒙帕布利克斯,逐步發展成為好萊塢的大公司。1930年公司由於領導層的矛盾與經營不善被紐約聯邦地區法院宣布破產,1935年重新組織成立了派拉蒙影業公司。新公司生產了一系列由M.魏斯特、B.克羅斯貝、B.霍甫、D.拉摩、G.古柏和 C.考爾白等人主演的賺錢影片而再次興起。當時公司的導演有J.von斯登堡,E.劉別謙和R.馬莫里安等。公司在40年代發掘吸收了不少新人,如A.萊德、V.萊克、B.蘭開斯特、K.道格拉斯等人。導演有B.懷爾德、P.斯特吉斯。公司在40年代最賺錢的影片是《與我同行》。50—60年代,派拉蒙和其他大公司一樣受到美國影業蕭條的打擊,影片產量下降,收入減少。1966年石油資本集團購買了派拉蒙,使其成為海灣與西方石油公司的一家子公司。隨著70年代美國電影業的復興,派拉蒙攝制了《教父》(一、二集)、《油脂》、《周末狂歡》等票房價值很高的影片,公司逐年有盈餘,並於1978年達到了創紀錄的數字。
迪斯尼娛樂公司
在1937年以前,卡通片只是在電影開演前的娛樂節日,都只有十幾分鍾。當沃特. 迪斯尼決定拍攝《白雪公主》的時候,許多影評家都對之不屑一顧,認為不會有人願意花錢去看一部全部是卡通的電影。但當影片在好萊塢首演時,獲得了包括卓別林等名人在內的觀眾起立鼓掌,從此動畫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在美國加入到第 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迪斯尼又拍攝了四部動畫電影。
在戰爭期間,由於條件制約無法拍攝大型動畫電影,所以1942年的《小鹿斑比》之後,迪斯尼連續推出了六部動畫短片。戰爭結束後,動畫電影《灰姑娘》的再次成功,使迪斯尼的動畫王國進入黃金時代。在1950年至1966年期間,迪斯尼幾乎拍遍了所有童話題材,在1955年拍攝的《Lady and Tramp》則首次把動畫場景從童話世界搬回到現實生活中。與此同時,迪斯尼還拍攝了許多由真人主演的電影,以及許多關於野生動物的紀錄片。1964年,一部由真人與卡通合演的電影《歡樂滿人間》獲得了奧斯卡13項提名,最終得到5個獎項。
1966年末,沃特.迪斯尼因病逝世,迪斯尼公司失去了「創意」,急需開拓新的道路。因此在70年代,迪斯尼公司僅推出了四部動畫電影,其中一部還只是舊的短片的全集。進入80年代以後,與沃特迪斯尼同時代的動畫家們都到了退休年齡,公司轉到了新生代的手中。1985年推出的「black Cauldron」是迪斯尼動畫家族中的另類,片中不但沒有歌曲,而且表現了許多黑暗面,被評定為不適合16歲以下年齡觀看。80年代中後期,隨著專業管理人員Michael Eisner的加盟,迪斯尼公司開始走出困境。
1989年《小美人魚》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後推出的《美女與野獸》更是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又一次創造了奇跡。電腦動畫技術的日逾成熟,取材方面更加多元化,以及將經典動畫改編為音樂劇、冰上舞蹈,或是以錄像帶的方式推出續集等一系列改變,終於使迪斯尼公司獲得了重生,進入了第二個黃金時代。
由於巨大的市場和利益,華納、夢工廠等公司紛紛加入到動畫電影的製作當中,迪斯尼公司受到了挑戰,但不論怎樣,觀眾永遠是受益者,他們期望著在下個世紀迪斯尼公司依然不斷地帶來驚喜。
環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Picture Co.)
電影製片公司。1912年美國獨立電影公司的老闆C.萊默爾把他的公司和N.鮑爾斯等六七家小電影公司合並,組成環球影片公司,在30—40年代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萊默爾於1914年在好萊塢北面建起了攝影棚和供拍外景用的場地,命名為環球城。1915年3月環球城正式啟用;當年生產影片250部。30-40年代生產了大量低成本影片,其中大多是西部片、音樂片、恐怖片和滑稽片。如B.卡洛夫主演的恐怖片,D.竇萍主演的音樂片,B.阿博和L.卡斯特洛主演的滑稽片,都有很高的票房價值,贏利頗豐。在它的產品中,象《西線無戰事》(1930)那樣的嚴肅作品極少。1946年環球公司和國際影片公司合並為環球國際公司。1952年德卡唱片公司購得了環球國際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之後,恢復了舊名。以後該公司又歸美國音樂公司(MGA)所有,直到80年代。50年代環球國際公司一改過去大量攝制低成本片的做法,採取少拍片以提高技術質量的方針,同時採用資助獨立製片人拍攝影片的方法,其中不乏成功之作,如《斯巴達克斯》(1960)。60年代,公司集中全力提供電視片和供電視放映的影片。同時還把環球城作為好萊塢的一個旅遊中心向旅遊者開放而利潤倍增。70年代攝制了頗有影響的《美國風情畫》(1973)以及該公司歷史上獲利最多的娛樂影片《大白鯊》(1975)。
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 Corp.)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1619年由C.卓別林、D.范朋克、M.壁克馥、D.W.格里菲斯出資創建。目的是為了擺脫大電影公司的束縛和剝削,爭取更多的創作自由和更大的利潤。最初設想只是攝制和發行4位創始人的作品。後因格里菲斯退出,卓別林、范朋克等人的作品數量有限,公司遂把資助獨立製片人拍片和發行他們的影片作為業務重點。聯美公司與當時的其他電影公司不同,它沒有自己的攝影棚,拍片時需租用場地;沒有自己僱用的電影明星和導演,採用向獨立製片人投資的方式拍片;沒有自己的電影院,發行影片採取與發行商逐片簽訂合同的方式。聯美是最早採用美國在60年代盛行的製片和發行方式的大公司。這種經營方式及導演具有的相對獨立性,使聯美公司得以在攝制娛樂片外,還拍攝、發行了一些具有一定影響和一定藝術成就的影片。如C.卓別林的《淘金記》(1925)、《摩登時代》(1936)、《大獨裁者》(1940)、《舞台生涯》(1952)、D.W.格里菲斯的《被摧殘的花朵》(1919)、《走向東方》(1920)以及《疤面人》(1932)、《桃色公寓》(1960)、《西區故事》(1961)等等。聯美公司在紐約成立時只是個小公司,20年代到30年代中,逐步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大公司之一。50年代,美國電影業進入蕭條、衰退時期,卓別林和壁克黎先後把他們的股票出售給金融資本家。之後,聯美公司又幾度易手,終於在1981年被米高梅公司的老闆K.克科里安出資買下,並人米高梅公司,改稱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Corp.)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1920年,原來在環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在好萊塢成立了一家攝制喜劇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電影銷售公司。1924年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並於30年代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這主要是由於H.科恩的精明強乾和公司導演F.卡普拉的創作才能起了作用。卡普拉在公司工作10年,拍攝了不少頗受歡迎的喜劇,其中包括《一夜風流》(1934)、《弟斯先生進城》(1936)、《史密斯先生上華盛頓》(1939)等。50年代,哥倫比亞公司開始採用對獨立製片人和導演資助的辦法拍攝影片。公司先後資助一些頗有名氣的導演人拍片,如:S.施皮格爾、D.里恩、O.普雷明格、E.卡善、R.羅森和F.齊納曼,拍出了不少質量高、影響大的影片,如《生於昨天》(1950)、《永垂不朽》(1953)、《在江邊》(1954)、《桂河大橋》(1957)、《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猜猜誰來吃晚餐》(1967)等。50-60年代的美國電影危機年代,哥倫比亞公司通過它的子公司銀幕珍品公司向電視台出售公司以前的舊片並為電視台攝制電視片,成為好萊塢最早與電視結合的大公司之一。1968年公司改組,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工業公司,下屬兩個主要分支機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和銀幕珍品公司,繼續從事對獨立製片的投資、電視片攝制和新興的錄像帶工業。80年代該公司附屬於美國可口可樂公司。
米高梅電影公司 (Metro-Goldwyn-Mayer)
電影公司。1924年5月17日,美國洛氏公司的老闆M.洛把該公司所屬的米特羅影片公司和高爾溫影片公司、L.B.梅耶製片公司合並,組成米高梅公司。30年代好萊塢鼎盛時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電影公司,每年要生產40—50部影片。米高梅在這一時期擁有美國最受觀眾歡迎的影星和導演,影星如G.嘉寶、C.蓋博、J.哈羅、S.屈賽、R.泰勒、J.克勞馥、N.希拉等等,導演如E.von斯特勞亨、K.維多、F.朗格、G.顧柯、V.弗萊明等等。從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米高梅攝制了數以百計的影片,除了少數影片如《塊肉餘生》、《叛艦喋血記》(1935)、《茶花女》(1939)、《忠勇之家》(1942)、《雙城記》等之外,90%為平庸之作,內容淺薄、脫離現實,往往千篇一律地以虛構的故事、美滿的結尾,配上受觀眾歡迎的大明星和較高的攝制技巧去招徠觀眾。米高梅公司日復一日地象工廠生產工業品的流水裝配線那樣大量生產這種影片,為好萊塢贏得「夢幻工廠」的「美名」出了大力。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米高梅曾一度以拍攝大場面歌舞片為重點,生產了幾部頗有特色的歌舞片,如《雨中曲》(1952)等。50年代美國電影業發生危機,到60年代初該公司連年虧損,影片產量逐年下降,到70年代初至80年代每年只拍三、四部影片。70年代初,美國拉斯韋加斯的大資本家K.克科里安買下了米高梅公司。新的主管人員把米高梅公司的道具服裝等統統拍賣出去,並把資金投入拉斯韋加斯、里諾等賭城的房地產、旅館業和其他能獲利的方面。到70年代末米高梅公司又再度繁榮,但製片卻只是這個公司的廣泛業務范圍之一,1981年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聯美公司,改名為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
㈧ 騰訊模仿都有哪些
所有的都是模仿的。 不跟風就不是騰訊 或許是樹大太招風,抑或是QQ在商業化運作中太為用戶的錢包著想,騰訊這個放言「要做最受尊敬的互聯網企業」的IT商家卻擁有著堪比肩流氓軟體的罵名。在這種大氛圍下,騰訊被指「跟風」甚至「抄襲」也算不得是一盆多臟的水了。9年前,騰訊從跟風ICQ起家,至今一直在貫徹「跟住了,別落下」的「企業文化」並將其落到實處。如果光拿「模仿ICQ」說OICQ(QQ的原名)的不是,筆者都想替騰訊喊冤,因為當時國內「抄」ICQ的騰訊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後一家,當然更不是最好的一家,OICQ僅僅是百家爭鳴中的一朵小花。後來前面的成了炮灰,後面的成了逃兵,堅持「跟住了,別落下」的騰訊成了最後贏家。但是縱觀騰訊後來的跟風——哦不——成長之路,筆者慶幸當時沒去替騰訊頂磚頭。以下是網友整理的「騰訊抄襲史」(說「抄襲」涉嫌泄露騰訊「商業機密 」,後文皆改為「模仿」),雖然其中不少說法有失偏頗,但這么多的「騰訊跟風出品」也足夠我們開發一個「找不同」的益智游戲了,沒點兒IQ還很難通關那種。 QQ模仿ICQ TT基於IE內核 QQ自定義表情、自定義頭像、多人聊天、個性簽名、QQ魔法書等等模仿ICQ、MSN QQ主菜單模仿Windows XP開始菜單 QQ秀模仿模特照片 QQ游戲模仿聯眾游戲 QQ對戰平台模仿浩方對戰平台 《QQ堂》模仿《泡泡堂》 《QQ三國》模仿《冒險島》 《QQ飛車》模仿《跑跑卡丁車》(連漂移的聲音都一摸一樣) QQ音速是仿超級跑跑 QQ絢舞是仿勁舞的 在線社區,好友買賣,搶車位都是模仿開心網的 穿越火線是模仿 特種部隊抄襲csonline DNF 知道嗎? D 掉你線 N 要你錢 F 封你號 模仿掏寶來個拍拍網! 模仿完美的誅仙開個尋仙 模仿51空間開個QQ空間 模仿123輸入法來個QQ輸入法 qq寵物抄襲校內狗狗 財付通抄襲支付寶 qqlive from pplive 搜搜知道抄襲網路知道 QQTalk 抄襲 Skype 大白鯊網路藏夾(已倒閉),騰訊整了個QQ書簽 網路有網路帖吧,騰訊有騰訊Q吧; qq video-toutube網 qq logo-STG的logo qq吧-貓撲大雜燴 QQ交友中心---亞洲交友中心 騰訊滔滔——Twitter
㈨ 騰訊有哪些游戲是模仿其他游戲的
所有的都是模仿的。
不跟風就不是騰訊
或許是樹大太招風,抑或是QQ在商業化運作中太為用戶的錢包著想,騰訊這個放言「要做最受尊敬的互聯網企業」的IT商家卻擁有著堪比肩流氓軟體的罵名。在這種大氛圍下,騰訊被指「跟風」甚至「抄襲」也算不得是一盆多臟的水了。9年前,騰訊從跟風ICQ起家,至今一直在貫徹「跟住了,別落下」的「企業文化」並將其落到實處。如果光拿「模仿ICQ」說OICQ(QQ的原名)的不是,筆者都想替騰訊喊冤,因為當時國內「抄」ICQ的騰訊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後一家,當然更不是最好的一家,OICQ僅僅是百家爭鳴中的一朵小花。後來前面的成了炮灰,後面的成了逃兵,堅持「跟住了,別落下」的騰訊成了最後贏家。但是縱觀騰訊後來的跟風——哦不——成長之路,筆者慶幸當時沒去替騰訊頂磚頭。以下是網友整理的「騰訊抄襲史」(說「抄襲」涉嫌泄露騰訊「商業機密 」,後文皆改為「模仿」),雖然其中不少說法有失偏頗,但這么多的「騰訊跟風出品」也足夠我們開發一個「找不同」的益智游戲了,沒點兒IQ還很難通關那種。
QQ模仿ICQ
TT基於IE內核
QQ自定義表情、自定義頭像、多人聊天、個性簽名、QQ魔法書等等模仿ICQ、MSN
QQ主菜單模仿Windows XP開始菜單
QQ秀模仿模特照片
QQ游戲模仿聯眾游戲
QQ對戰平台模仿浩方對戰平台
《QQ堂》模仿《泡泡堂》
《QQ三國》模仿《冒險島》
《QQ飛車》模仿《跑跑卡丁車》(連漂移的聲音都一摸一樣)
QQ音速是仿超級跑跑
QQ絢舞是仿勁舞的
在線社區,好友買賣,搶車位都是模仿開心網的
穿越火線是模仿 特種部隊抄襲csonline
DNF 知道嗎?
D 掉你線
N 要你錢
F 封你號
模仿掏寶來個拍拍網!
模仿完美的誅仙開個尋仙
模仿51空間開個QQ空間
模仿123輸入法來個QQ輸入法
qq寵物抄襲校內狗狗
財付通抄襲支付寶
qqlive from pplive
搜搜知道抄襲網路知道
QQTalk 抄襲 Skype
大白鯊網路藏夾(已倒閉),騰訊整了個QQ書簽
網路有網路帖吧,騰訊有騰訊Q吧;
qq video-toutube網
qq logo-STG的logo
qq吧-貓撲大雜燴
QQ交友中心---亞洲交友中心
騰訊滔滔——Twitter
㈩ 騰訊是不是經常抄襲別人的東西
不跟風就不是騰訊
或許是樹大太招風,抑或是QQ在商業化運作中太為用戶的錢包著想,騰訊這個放言「要做最受尊敬的互聯網企業」的IT商家卻擁有著堪比肩流氓軟體的罵名。在這種大氛圍下,騰訊被指「跟風」甚至「抄襲」也算不得是一盆多臟的水了。9年前,騰訊從跟風ICQ起家,至今一直在貫徹「跟住了,別落下」的「企業文化」並將其落到實處。如果光拿「模仿ICQ」說OICQ(QQ的原名)的不是,筆者都想替騰訊喊冤,因為當時國內「抄」ICQ的騰訊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後一家,當然更不是最好的一家,OICQ僅僅是百家爭鳴中的一朵小花。後來前面的成了炮灰,後面的成了逃兵,堅持「跟住了,別落下」的騰訊成了最後贏家。但是縱觀騰訊後來的跟風——哦不——成長之路,筆者慶幸當時沒去替騰訊頂磚頭。以下是網友整理的「騰訊抄襲史」(說「抄襲」涉嫌泄露騰訊「商業機密 」,後文皆改為「模仿」),雖然其中不少說法有失偏頗,但這么多的「騰訊跟風出品」也足夠我們開發一個「找不同」的益智游戲了,沒點兒IQ還很難通關那種。
QQ模仿ICQ
TT基於IE內核
QQ自定義表情、自定義頭像、多人聊天、個性簽名、QQ魔法書等等模仿ICQ、MSN
QQ主菜單模仿Windows XP開始菜單
QQ秀模仿模特照片
QQ游戲模仿聯眾游戲
QQ對戰平台模仿浩方對戰平台
《QQ堂》模仿《泡泡堂》
《QQ三國》模仿《冒險島》
《QQ飛車》模仿《跑跑卡丁車》(連漂移的聲音都一摸一樣)
QQ音速是仿超級跑跑
QQ絢舞是仿勁舞的
在線社區,好友買賣,搶車位都是模仿開心網的
穿越火線是模仿 特種部隊抄襲csonline
DNF 知道嗎?
D 掉你線
N 要你錢
F 封你號
模仿掏寶來個拍拍網!
模仿完美的誅仙開個尋仙
模仿51空間開個QQ空間
模仿123輸入法來個QQ輸入法
qq寵物抄襲校內狗狗
財付通抄襲支付寶
qqlive from pplive
搜搜知道抄襲網路知道
QQTalk 抄襲 Skype
大白鯊網路藏夾(已倒閉),騰訊整了個QQ書簽
網路有網路帖吧,騰訊有騰訊Q吧;
qq video-toutube網
qq logo-STG的logo
qq吧-貓撲大雜燴
QQ交友中心---亞洲交友中心
騰訊滔滔——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