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設計
A. 抗震設計與隔震設計有什麼區別
抗震、防震、隔震、減震,都是我國抗震工作的內容,不信請看GB50011-2010《建築抗震設計規范》第12章,隔回震就是減震答、消能的一種措施。
12隔震和消能減震設計………………………… l49
12.1一般規定………………………………… 149
12.2房屋隔震設計要點……………………… l50
12.3房屋消能減震設計要點………………… l56
B. 抗震設計做到哪些方面
抗震設計時的設計要點、注意事項:
1 .選擇對建築抗震有利的場地 ,宜避開對建築抗震不利的地段 ,不應在危險地段建造甲、乙、丙類建築。對於不利地段 ,結構工程師應提出避開要求 ,當無法避開時 ,應採取有效措施 ,這就考慮了地震因場地條件間接引起結構破壞的原因 ,諸如地基土的不均勻沉陷、地震引起的地表錯動與地裂。
2 .建築的平立面布置應符合概念設計的要求 ,不應採用嚴重不規則的方案。不規則的建築 ,在結構設計時要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和內力調整 ,並應對薄弱部位採取有效的抗震構造措施。借鑒國際的通行做法 ,參考外國規范 ,使我們的設計更加完善合理。
3 .結構材料選擇與結構體系的確定應符合抗震結構的要求。採用哪一種結構材料 ,什麼樣的結構體系 ,經技術經濟條件比較綜合確定。同時力求結構的延性好、強度與重力比值大、勻質性好、正交各向同性 ,盡量降低房屋重心 ,充分發揮材料的強度 ,並提出了結構兩個主軸方向的動力特性 (周期和振型 )相近的抗震概念。
4.盡可能設置多道抗震防線。地震有一定的持續時間 ,而且可能多次往復作用 ,根據地震後倒塌的建築物的分析 ,我們知道地震的往復作用使結構遭到嚴重破壞 ,而最後倒塌則是結構因破壞而喪失了承受重力荷載的能力。適當處理構件的強弱關系 ,使其形成多道防線 ,是增加結構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單一的框架結構 ,框架就成為唯一的抗側力構件 ,那麼採用「強柱弱梁」型延性框架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 ,梁的屈服先於柱的屈服 ,就可以做到利用梁的變形消耗地震能量 ,使框架柱退居到第二道防線的位置。
5.具有合理的剛度和承載力分布以及與之匹配的延性。提高結構的抗側移剛度 ,往往是以提高工程造價及降低結構延性指標為代價的。要使建築物在遭受強烈地震時 ,具有很強的抗倒塌能力 ,最理想的是使結構中的所有構件及構件中的所有桿件都具有較高的延性 ,然而實際工程中很難做到。有選擇地提高結構中的重要構件以及關鍵桿作的延性是比較經濟有效的辦法。例如上剛下柔的框支牆結構 ,應重點提高轉換層以下的各層的構件延性。對於框架和框架筒體 ,應優先提高柱的延性。在工程設計中另一種提高結構延性的辦法是結構承載力無明顯降低的前提下 ,控制構件的破壞形態 ,減小受壓構件的軸壓比 (同時還應注意適當降低剪壓比 ),提高柱的延性。
6.確保結構的整體性。各構件之間的連接必須可靠 ,符合下列要求 :
1 )構件節點的承載力不應低於其連接構件的承載力 ,當構件屈服、剛度退化時 ,節點應保持承載力和剛度不變。
2 )予埋件的錨固承載力不應低於連接件的承載力。
3 )裝配式的連接應保證結構的整體性 ,各抗側力構件必須有可靠的措施以確保空間協同工作。
4)結構應具有連續性 ,注重施工質量 ,避免施工不當使結構的連續性遭到削弱甚至破壞。
7.規范與設計新抗震規范已將設計中常出現的問題做出了具體規定。
(1).體形復雜的建築不一概提倡設防震縫。
(2) .對規則結構與不規則結構做出了定量的劃分。並用強制性條文對建築師的建築設計方案提出了限制。如第 3 . 4. 1條規定 ,「建築設計應符合抗震概念設計的要求 ,不應採用嚴重不規則的方案」。
(3) .予應力混凝土的抗側力構件 ,應配有足夠的非予應力鋼筋。
(4)非結構構件與其結構主體的連接 ,應進行抗震設計 ,如幕牆、附屬機械、電氣設備系統支座和連接等需符合地震時對使用功能的要求。
(5).投資方願意通過增加投資來提高安全要求的抗震建築 ,採用隔震和消能減震設計。
(6).結構材料的選用應減少材料的脆性 ,優先採用延性、韌性和可焊性較好的鋼筋和規定強度等級范圍內的混凝土。
C. 建築設計中的八級防震具體指的是什麼
八級抗震指的是抗震設防烈度為八度(如西安就是一個八度區,而新版疆部分地區為權九度區,汶川為七度區)。
地震烈度指的是地震的強度,與距離震中的距離有關,越靠近震中烈度越大。由一次地震地面建築物、構築物破壞程度來確定。
抗震等級:是設計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按「建築物重要性分類與設防標准」,根據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等,而採用不同抗震等級進行的具體設計。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例,抗震等級劃分為四級,以表示其很嚴重、嚴重、較嚴重及一般的四個級別。在我國建築業中,已經開始嚴格執行這個等級標准。
區別於地震烈度,還有一個概念就是震級,震級是由一次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來確定的。例如里氏震級直接反映地震釋放的能量。其中級能量2.0×10^13爾格(2.0×10^6焦耳),按幾何級數遞加,每級相差31.6倍(准確地說是根下1000倍,即差兩級能量差1000倍)。
抗震在土木專業是一專門研究的方向,研究生方向就有抗震減災這個專業,如果樓主很感興趣,可以看看王社良編的《抗震結構設計》一書,是我們的課本。
D. 什麼是抗震概念設計它包含哪些內容
抗震概念設計是指一些在計算中或在規范中難以作出具體規定的問題,必須由工程師運用「概念」進行分析,作出判斷,以便採取相應的措施。例如結構破壞機理的概念,力學概念以及由震害試驗現象等總結提供的各種宏觀和具體的經驗等,這些概念及經驗要貫穿在方案確定及結構布置過程中,也體現在計算簡圖或計算結果的處理中。建築結構的抗震設計,是以現有科學水平和經濟條件為前提的。
抗震概念設計主要有如下幾點:1 .選擇對建築抗震有利的場地,宜避開對建築抗震不利的地段,不應在危險地段建造 甲、乙、丙類建築。對於不利地段,結構工程師應提出避開要求,當無法避開時,應採取有 效措施,這就考慮了地震因場地條件間接引起結構破壞的原因,諸如地基土的不均勻沉陷、 地震引起的地表錯動與地裂。
2..建築的平立面布置應符合概念設計的要求,不應採用嚴重不規則的方案。不規則的 建築,在結構設計時要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和內力調整,並應對薄弱部位採取有效的抗震 構造措施。借鑒國際的通行做法,參考外國規范,使我們的設計更加完善合理。
3..結構材料選擇與結構體系的確定應符合抗震結構的要求。採用哪一種結構材料,什 么樣的結構體系,經技術經濟條件比較綜合確定。同時力求結構的延性好、強度與重力比值 大、勻質性好、正交各向同性,盡量降低房屋重心,充分發揮材料的強度,並提出了結構兩 個主軸方向的動力特性 (周期和振型 )相近的抗震概念。4.盡可能設置多道抗震防線。地震有一定的持續時間,而且可能多次往復作用,根據 地震後倒塌的建築物的分析,我們知道地震的往復作用使結構遭到嚴重破壞,而最後倒塌則是結構因破壞而喪失了承受重力荷載的能力。適當處理構件的強弱關系,使其形成多道防線,是增加結構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單一的框架結構,框架就成為唯一的抗側力構件,那麼採用「強柱弱梁」型延性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的屈服先於柱的屈服,就可 以做到利用梁的變形消耗地震能量,使框架柱退居到第二道防線的位置。
5.具有合理的剛度和承載力分布以及與之匹配的延性。提高結構的抗側移剛度,往往 是以提高工程造價及降低結構延性指標為代價的。要使建築物在遭受強烈地震時,具有很強 的抗倒塌能力,最理想的是使結構中的所有構件及構件中的所有桿件都具有較高的延性,然 而實際工程中很難做到。有選擇地提高結構中的重要構件以及關鍵桿作的延性是比較經濟有 效的辦法。例如上剛下柔的框支牆結構,應重點提高轉換層以下的各層的構件延性。對於框架和框架筒體,應優先提高柱的延性。在工程設計中另一種提高結構延性的辦法是結構承載 力無明顯降低的前提下,控制構件的破壞形態,減小受壓構件的軸壓比 (同時還應注意適當 降低剪壓比 ),提高柱的延性。
6.確保結構的整體性。各構件之間的連接必須可靠,符合下列要求 :1 )構件節點的承 載力不應低於其連接構件的承載力,當構件屈服、剛度退化時,節點應保持承載力和剛度不變。2 )予埋件的錨固承載力不應低於連接件的承載力。3 )裝配式的連接應保證結構的整體 性,各抗側力構件必須有可靠的措施以確保空間協同工作。4)結構應具有連續性,注重施 工質量,避免施工不當使結構的連續性遭到削弱甚至破壞。
建築抗震概念設計是根據地震災害和工程經驗等所形成的基本設計原則和設計思想,進行建築和結構總體布置並確定細部構造的過程,是一種基於震害經驗建立的抗震基本設計原則和思想。
E. 建築抗震設計的《建築抗震設計》(建築版)
本書來是按照新發布的《建自築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01)編寫的。本書主要介紹了建築結構在地震作用下動力反應新的計算方法,以及建築結構抗震計算原理。內容包括:建築結構抗震設計的基本要求,場地、地基基礎,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原則,以及常用建築的抗震設計。書中特別對二階段設計法和反應譜理論,以及雙肢牆的內力、位移和等效剛度新的計算方法作了重點介紹,並給出了計算用表。
為了便於讀者學習新《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的主要內容及掌握書中的基本理論和計算方法,本書列舉了一些典型例題和思考題,供讀者參考。 主要符號
第1章 抗震設計原則
1 構造地震
2 地震波、震級和烈度
……
第2章 場地、地基與基礎
1 場地
……
第3章 地震作用與結構抗震驗算
1 概述
2 單質點彈性體系的地震反應
……
第4章 鋼筋混凝土框架與框架-抗震牆房屋
1 概述
2 震害及其分析
……
第5章 多層砌體房屋
1 概述
2 震害及其分析
……
第6章 底部框架-抗震牆、多層內框架磚砌房屋
第7章 單層鋼筋混凝土柱廠房
附錄A 我國主要城鎮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地震分組
F. 建築防震設計要點有哪些
抗震設防分類
根據建築遭遇地震破壞後,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社會影響的程度及其在
抗震救災中的作用等因素,對各類建築所做的設防類別劃分
建築工程應分為以下四個抗震設防類別:
1、特殊設防類:指使用上有特殊設施,涉及國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築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等特別重大災害後果,需要進行特殊設防的建築.簡稱甲類.
2 、重點設防類:指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生命線相關建築,以及地震時可能導致大量人員傷亡等重大災害後果,需要提高設防標準的建築.簡稱乙類.
3 、標准設防類: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標准要求進行設防的建築.簡稱丙類. 4 適度設防類:指使用上人員稀少且震損不致產生次生災害,允許在一定條件下適度降低要求的建築.簡稱丁類.
各抗震設防類別建築的抗震設防標准,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標准設防類,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達到在遭遇高於當地抗震設防烈度的預估罕遇地震影響時不致倒塌或發生危及生命安全的嚴重破壞的抗震設防目標.
2、 重點設防類,應按高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採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礎的抗震措施,應符合有關規定.同時,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地震作用.
3、特殊設防類,應按高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採取抗震措施.同時,應按批準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結果且高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確定其地震作用.
4 、適度設防類,允許比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適當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不應降低.一般情況下,仍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地震作用.
註:對於劃為重點設防類而規模很小的工業建築,當改用抗震性能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設計規范對結構體系的要求時,允許按標准設防類設防.
以上答案來源於問問我,望採納
G. 防震縫的抗震設計規范是什麼
防震縫的抗震設計規范是防震縫最小寬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結構房屋的防震縫寬度,當高度不超過15m時不應小於100mm;超過15m時,6度、7度、8度、9度相應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寬20mm。
2、框架-剪力牆結構房屋的防震縫寬度不應小於本款1)項規定數值的70%,剪力牆結構房屋的防震縫寬度不應小於本款1)項規定數值的50%;且均不宜小於100mm。
3、防震縫兩側結構類型不同時,宜按需要較寬防震縫的結構類型和較低房屋高度確定縫寬。砌體建築,應優先採用橫牆承重或是縱橫牆混合承重的結構體系。
4、在設防烈度為八度和九度地區,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建築宜設防震縫:建築立面高差在6m以上。建築有錯層且錯層樓板高差較大。建築各相鄰部分結構剛度、質量截然不同。此時防震縫寬度可採用50-100mm。
5、縫兩側均需設置牆體,以加強防震縫兩側房屋剛度。防震縫要沿著建築全高設置,縫兩側應布置雙牆或者雙柱,或一牆一柱,使各部分結構都有較好的剛度。防震縫應與伸縮縫、沉降縫統一布置,並滿足防震縫的要求。一般情況下,設防震縫時,基礎可以不分開。
(7)防震設計擴展閱讀:
防震縫指地震區設計房屋時,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壞,應用防震縫將房屋分成若干形體簡單、結構剛度均勻的獨立部分。減輕或防止相鄰結構單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預先設置的間隙。在地震設防地區的建築必須充分考慮地震對建築造成的影響。
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建築工程、防震減災的法律法規並實行以預防為主的方針,使建築經抗震設防後,減輕建築的地震破壞,避免人員傷亡,減少經濟損失,制定本規范。
按本規范進行抗震設計的建築,其基本的抗震設防目標是:當遭受低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響時,主體結構不受損壞或不需修理可繼續使用;當遭受相當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設防地震影響時,可能發生損壞,但經一般性修理仍可繼續使用。
當遭受高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響時,不致倒塌或發生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專門要求的建築,當採用抗震性能化設計時,具有更具體或更高的抗震設防目標。
H. 建築抗震設計原理是怎樣的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1(2016版)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發布家標准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局部修訂公告
現批准《建築抗震設計規范)) GB 50011 - 2011 局部修訂條文自 2016 起實施經修改原條文同廢止
局部修訂條文及具體內容刊登我部關網站近期版《工程建設標准化》刊物
華民共住房城鄉建設部
20167月7
關於發布家標准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公告
現批准《建築抗震設計規范》家標准編號GB 50011 - 2011 自 2011 12 起實施其第1. 0.2 、1. 0. 4、3.1.1、3.3.1、3.3.2、3.4.1、3.5.2、3.7.1、3.7.4 、3.9.1、3.9.2、3.9.4、3.9.6、4. 1.6、 4. 1.8、 4. 1.9、4. 2.2、 4. 3.2、 4. 4. 5、5. 1. 1、5. 1.3、 5. 1.4、 5. 1.6、 5. 2.5、5.4.1、 5.4.2、 5.4.3、 6. 1.2、 6.3.3、 6.3.7 、6.4.3、 7. 1.2、7. 1.5、 7. 1.8、 7.2.4、 7.2.6 、7.3.1、 7.3.3、 7.3.5、 7.3.6、7. 3. 8、7. 4.1、 7.4.4、 7.5.7、 7. 5.8、 8. 1.3、 8.3.1、 8.3.6、8.4.1、 8.5.1、 10. 1.3、 10. 1. 12、 10. 1. 15、 12. 1.5、 12.2.1、12. 2. 9條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原《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 - 2001 同廢止
本規范由我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建築工業版社版發行
華民共住房城鄉建設部
20115月 31
前言
本規范系根據原建設部《關於印發 〈2006 工程建設標准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第批) 〉通知》(建標 [2006J 77 號)要求由建築科研究院同關設計、勘察、研究教單位《建築抗震設計規范>> GB 50011 - 2001 進行修訂
修訂程編制組總結 2008 汶川震震害經驗災區設防烈度進行調整增加關山區場、框架結構填充牆設置、砌體結構樓梯間、抗震結構施工要求強制性條文提高裝配式樓板構造鋼筋伸率要求繼續展專題研究部試驗研究調查總結近內外震(包括汶川震)經驗教訓採納震工程新科研考慮我經濟條件工程實踐並全范圍內廣泛徵求關設計、勘察、科研、教單位及抗震管理部門意見經反復討論、修改、充實試設計經審查定稿
本修訂共 14章 12 附錄除保持 2008 局部修訂規定外.主要修訂內容:補充關於7度 (0. 15g)8度(0.30g) 設防抗震措施規定按《震參數區劃圖》調整設計震組;改進土壤液化判別公式;調整震影響系數曲線阻尼調整參數、鋼結構阻尼比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隔震結構水平向減震系數計算並補充跨屋蓋建築水平豎向震作用計算:提高氓凝土框架結構房屋、底部框架砌體房屋抗震設計要求;提鋼結構房屋抗震等級並相應調整抗震措施規定;改進層砌體房屋、混凝土抗震牆房屋、配筋砌體房屋抗震措施;擴隔震消能減震房屋適用范圍;新增建築抗震性能化設計原則及關跨屋蓋建築、建築、框排架廠房、鋼支撐-混凝土框架鋼框架-鋼筋混凝土核筒結構抗震設計規定取消內框架磚房內容
本規范黑體字標志條文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本規范由住房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強制性條文解釋建築科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解釋執行程請各單位結合工程實踐認真總結經驗並意見建議寄交北京市北三環東路 30 號建築科研究院家標准《建築
抗震設計規范》管理組(郵編: 100013 , E-mail: GB 50011-cabr@163. com)
主編單位:建築科研究院
參編單位:震局工程力研究所、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標准設計研究院、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電工程設計院、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建築東北設計研究院、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南
建築設計院、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海建築設計研究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築設計研究院、雲南省設計院、四川省建築設計院、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建際(深圳)設計顧問
限公司、冶集團建築研究總院、機械工業集團公司、元際工程公司、清華、同濟、哈爾濱工業、浙江、重慶、雲南、廣州、連理工、北京工業
主要起草:黃世敏 王亞勇(按姓氏筆畫排列)
丁潔民 泰 鄧 華 葉燎原 馮 遠 呂西林 劉瓊祥 李 亮
李 惠 李 霆 李軍 李亞明 李英民 李強 楊林德 蘇經宇
肖 偉 吳明舜 辛鴻博 張瑞龍 陳 炯 陳富 歐進萍 郁銀泉
易民 羅海 周華 |周炳章 周福霖 !周錫元 柯華 委 宇
姜文偉 袁金西 錢基宏 錢稼茹 徐 建 徐永基 唐曹明 容柏
曹文宏 符聖聰 章萍 葛禮 董津城 程才淵 傅怡 曾德民
竇南華 蔡益燕 薛彥濤 薛慧立 戴瑩
主要審查:徐培福 吳敏 劉志剛 (按姓氏筆畫排列)
劉樹屯 李 黎 李蘭 陳義 侯忠良 莫 庸 顧寶 高孟譚
黃坤 程懋堃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1(2016版)[附條文說明] 共526頁建築抗震設計規范自載看才知答說明白
I. 建築如何防震
預防措施
地震區劃是根據可能的地震破壞程度和強地面運動參數的大小所做的地震區域劃分。地震安全性評價系指對具體建設工程區域或場地周圍的地震地質、地球物理、地震活動性、地形變等的研究,採用地震危險性概率分析方法,按照工程應採用的風險概率水準,科學地給出相應的工程規劃和設計所需要的有關抗震設防要求的地震參數和基礎資料。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即可作為該具體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
重大工程與生命線工程的地震破壞,危害性大,損失嚴重,有時會造成城市功能的癱瘓,因此,相對於一般的建築結構,要求對重大工程與生命線工程提高相應的抗震設防要求。
施工要求
使建築物具有抗震能力
地震災害主要是由於工程結構物的破壞而造成的。因此,加強工程結構抗震設防,提高現有工程結構的抗震能力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設工程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並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抗震設計是根據設防要求和規范進行的,而施工要根據設計進行。抗震設計與施工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措施。良好的抗震設計應盡可能考慮下述原則:選擇堅硬地;結構體形要均勻規整;提高結構和構件的強度和延性;設計多道抗震防線;防止脆性和失穩破壞。
現有工程結構的抗震鑒定與加固
現有工程結構由於建造年代不同,依據的設計規范不同,結構形式不同,因而其抗震能力差別較大。特別是歷史較長的結構,往往沒有考慮抗震設防,應當進行抗震鑒定,並針對薄弱環節進行抗震加固,提高抗震能力。
工程結構的減震、隔震技術
建築物遭地震波的侵襲而會破壞,利用隔震技術緩解地震波對建築物的沖擊,是有效防禦地震的新方法。如:用特種橡膠、多層鉛芯和鋼芯做成建築物的支撐坐墊等技術都能達到隔震消能、緩沖地震能量的效果。
J. 抗震設計三個標準是什麼 答案
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根據我國國家標准(《建築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10》)要求,建築抗震以『三個水準』為抗震設防目標, 即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全球范圍內採用裝配式建築的國家,房屋抗震能力都能滿足抗震性能要求。不同國家的設計地震加速度、房屋高度、結構體系等不一樣,採用的裝配式建築抗震設防理念也不盡相同。
(10)防震設計擴展閱讀
我國的抗震設計:
總體來看,我國在抗震法律法規、國家標准上做得比較充分。
我國發布有《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准》、《城市抗震防災規劃管理規定》等國家標准,對建築物抗震設防分類、責任劃歸、防災規劃均有具體劃分。
《城市抗震防災規劃管理規定》第八條規定:當遭受多遇地震時,城市一般功能正常;當遭受相當於抗震設防烈度的地震時,城市一般功能及生命線系統基本正常,重要工礦企業能正常或者很快恢復生產;當遭受罕遇地震時,城市功能不癱瘓,要害系統和生命線工程不遭受嚴重破壞,不發生嚴重的次生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