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設計
A. 芭蕾美學的四大原則是什麼
一、「開」
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要從肩、胸、胯、膝、踝五大關節部位,左右對稱的向外打開,或向兩側打開,尤其是兩腳應該向外打開180度。它的藝術特徵主要表現在:延伸身體線條、擴大表現空間、增強運動的靈活、保持身體的平衡、提高藝術性、炫耀貴族的氣派。
芭蕾作為一種概念性和抽象性為審美特徵的表演藝術,許多動作的運動方向都是與舞台平行的,而向兩側打「開」雙腳則能更有效的擴大體重在運動中與地面接觸並達到平衡的面積。一旦他們肢體原有的線條得到了充分的延長,動作范圍得到了空前的擴展,表現力也就自然會變得格外豐富。
二、「綳
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將肢體各個部位「綳」起來,尤其是腿腳上的膝關節和踝關節,以及脊椎和頸椎諸關節。才能在觀眾的視覺中有效地延長肢體原有的線條,產生形體美和肌肉美的審美感覺。
三、「直」
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要使背部像門板似的向上挺直,達到健美挺秀的藝術境界。「直」不僅僅是體現在身體的直立,還體現在動態之中的身體保持的直立狀態,垂直性是芭蕾舞許多整套動作技巧的主調。
四、「立」
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要使頭頸、軀乾和四肢作為一個整體,在靜態的舞蹈時要表現傲然挺立、氣宇軒昂的穩重狀態,而在動態舞蹈時既要穩重流暢,又要在停止時揮灑有力,穩重如山。
(1)芭蕾設計擴展閱讀:
一、風格流派
自義大利文藝復興以來,芭蕾舞的風格就一直在發展。早期,古典芭蕾舞主要是因為地域起源的不同而產生變化的,例如俄羅斯派、法國派及義大利派。後期的變化則分別包含了古典芭蕾舞及非傳統技術及舞姿,如當代芭蕾舞及新古典主義芭蕾舞。
最為人熟悉及最常演出的風格則是浪漫芭蕾,它是一種以女舞蹈員及腳尖技術為中心的古典風格,以流暢及准確的舞姿見稱,時常用來象徵女舞蹈員穿著短白色芭蕾舞裙的形象。
二、浪漫芭蕾
浪漫芭蕾指十九世紀早至中期出現的芭蕾舞風格,該時期的舞劇以強調強烈的情感的主題為中心,作為一種美學經驗。那些舞劇的劇情圍繞女性的靈魂形態,如仙子和鬼等俘虜到了世俗男子的心。人們普遍認為1827年的舞劇《仙女》和1870年的舞劇《柯碧莉亞》分別是浪漫時期的開始和終結。
三、古典芭蕾
古典芭蕾是基於傳統芭蕾技術及詞彙之上的。有不少古典芭蕾的風格和它們起源的地方息息相關,如俄羅斯派、法國派及義大利派。而有些古典芭蕾的風格是和特定的培訓方式有關的,並會以它們的創建者來命名,如以義大利舞者恩利可切凱蒂命名的切凱蒂法及以俄羅斯女舞者阿格麗皮娜瓦嘉諾娃命名的瓦嘉諾娃法。
四、新古典主義芭蕾
新古典主義芭蕾使用了古典芭蕾舞的技術和詞彙,但在使用抽象概念時和古典芭蕾不同。它沒有具體的情節、戲服和情景,使用的音樂素材廣泛,常使用新古典主義音樂,如斯特拉文斯基及魏本的作品。由於正式規格和敘事式情節不再是必須的,新古典主義芭蕾在空間運用、編舞設計結構上也有更多可能性。
《從珀蒂珀到巴蘭欽》的作者蒂姆紹爾認為,喬治巴蘭欽在1928年所創作的《阿波羅》是第一部新古典主義芭蕾舞劇。它回應了謝爾蓋·佳吉列夫抽象的舞劇,象徵了形式的回歸。巴蘭欽往後和現代舞編舞家瑪莎·葛蘭姆共事,增加了對現代舞技巧與概念的認識,並把現代舞者如保羅泰勒等帶進了他的紐約市芭蕾舞團。
泰勒更在1959年出演了巴蘭欽所創作的《序曲》。
除了巴蘭欽,還有不少人對這個風格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如弗雷德里克·阿什頓在1946年創作的《交響樂之舞》就是他重大的一部作品,舞者穿著白色短上衣上演該劇,並配以非常少的抽象舞台設計及情節。
這部和作曲家法朗克作品同名的舞蹈作品,是對以純粹的舞蹈對該樂曲所作的詮譯,並加入了阿什頓的典型風格。
與此同時,現代芭蕾舞也從新古典主義芭蕾舞中分支了出來,先行的革新者包括了泰特利葛蘭、羅伯特·喬佛里及阿匹諾傑拉德。
雖然現代芭蕾舞和新古典主義芭蕾舞難以分辨,現代芭蕾舞編舞家相比起芭蕾的雅緻而言,更著重體育運動的元素。它對表現舞者的體形更為大膽,配以更強烈的主題、氣氛和音樂。如喬佛里在1967年創作的《亞斯塔蒂》,就起用了搖滾音樂及具性意味的編舞。
五、當代芭蕾
當代芭蕾容許任何風格對使用芭蕾舞技巧的作品作出影響。只要有明顯的古典芭蕾舞基礎,它就能糅合不同層面的美學,包括現代、爵士、通俗或道德等形式。正因如此,它為創新的嘗試、探索提供了空間。
當代芭蕾和當代舞的分別在於,演出當代芭蕾必須先接受芭蕾舞訓練。同樣,它和新古典主義芭蕾舞及現代芭蕾難以區分,如薩普在1973年為傑弗瑞芭蕾舞團創作的作品《平分雙門轎跑車》。
劇中薩普安排一名穿著白衣的芭蕾舞者向她介紹芭蕾舞動作詞彙的同時,穿著便服的舞者穿著足尖鞋、襪子或球鞋表演不同風格的舞蹈,並配以搖滾樂團海灘男孩的音樂。
在八十年代,威廉・弗西斯以一系列的作品為當代芭蕾作出了重大的創新改革,包括了1987年的《多少懸在半空中》。這部作品展示出強勁的體育運動色彩,並使用了電子音樂。弗西斯把古典芭蕾舞詞彙加以誇飾,並把舞蹈動作的幅度加快、加大及增加不同的移動方位。
許多當代芭蕾的概念都是來自二十世紀現代舞的意念和創新的,包括躺坐在地板上的動作及腿部的向內轉。當代芭蕾不時以赤腳表演,亦可能包含戲劇、啞劇及伴奏,其中伴奏大多是管弦樂,也有少量以聲樂為主。
紐約市芭蕾舞團的創團總監喬治巴蘭欽對新古典主義芭蕾作出了前瞻性的發展,因此常被視為當代芭蕾的先鋒。另一位當代芭蕾的編舞家薩普,則於1976年為美國芭蕾舞劇團創作了《危急關頭》,並在1986年為自己的舞團創作了《In The Upper Room》。
這兩部作品都因為結合了特別的現代舞舞姿、足尖鞋及在古典芭蕾舞流派受到訓練的舞者而被評為創新。
現在仍然有不少當代芭蕾舞團及編舞家,例如阿隆佐·金和他創立的芭蕾舞團、馬修·伯恩和他創立的New Adventures芭蕾舞團、Complexions當代芭蕾舞團、杜瓦托和他創立的西班牙國家現代舞團、威廉·弗西斯和佛賽舞團、以及荷蘭舞蹈劇場的基利安。
傳統上表演古典芭蕾舞的劇團也會定期上演當代作品,如馬林斯基芭蕾舞團和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
「芭蕾舞」這個詞彙逐漸進化至能夠包含任何一種和它相關的形式。舞者需要同時能夠演繹古典、新古典主義、現代和當代作品。他們要優雅庄嚴地演繹古典作品,自由抒情地演繹新古典主義作品,並時而保守時而奔放地演繹現當代作品。
芭蕾舞的發展延伸廣闊,有時和其他舞蹈的界別會變得模糊,但會保留一定的芭蕾舞技巧元素。
B. 芭蕾屬於一種什麼樣的藝術形式
芭蕾藝術孕育在義大利,誕生在十七世紀後期路易十四的法國宮廷,十八世紀在法國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紀末期,在俄羅斯進入最繁榮的時期。
芭蕾舞歷史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潮影響下的人們開始重視人體本身的價值和作用,從而推動了社會的經濟、科學和文化的迅猛發展。而在文藝復興的搖籃「義大利」,王公貴族競相把藝術做為炫耀自己的權勢與擴大政治影響的工具和手段,他們不惜巨資相互攀比,相互競爭,因此這一時期的文化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芭蕾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歷史背景下,在古樸的民間舞的基礎上,從一種游戲性質的舞蹈開始在義大利宮廷中逐漸形成一種具有確定風格、舞步與技巧的藝術形式。那時的芭蕾作為一種簡單的娛樂形式由王公貴族在各種宮廷慶祝活動和宴會上親自表演,因此也叫「席間芭蕾」。1489年,米蘭公爵的婚禮上演出的《宴會芭蕾》就是他的代表。與此同時宮廷里出現了一種新的職業——舞蹈大師。
15世紀末法蘭西國王理查八世率軍來到義大利時驚喜地發現了這種優美、豪華的「席間芭蕾」,於是法國人將芭蕾藝術連同義大利的藝術家一起「引進」到了法國,1581年法國王後路易絲的妹妹的婚慶上演出的《皇後喜劇芭蕾》是歷史上第一部大型芭蕾舞劇。此劇由義大利音樂家和舞蹈教師貝爾焦約索(15??——1587)後改名「博洛耶」編導的。芭蕾舞在17世紀成為了法國宮廷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路易十三、路易十四都酷愛芭蕾,並親自參加演出,特別是「太陽國王」路易十四對芭蕾的喜愛簡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他先後在26部大型芭蕾中擔任主角,並組織了三位藝術大師——呂利、莫里哀和博尚專門負責芭蕾藝術的創作和演出並形成了新的芭蕾形式「幕間芭蕾」。1661年他下旨創辦了芭蕾史的第一所舞蹈學府————皇家舞蹈學院,開始對舞蹈訓練進行規范化的研究整理工作。芭蕾舞的腳的5位及其手位都是那時確定下來的並一直沿用至今。17世紀後半葉芭蕾藝術走出宮廷,登上了舞台,開始成為劇場藝術。於是首批專業芭蕾舞演員也應運而生了。但那時的女主角都是由男演員扮演的,直到1681年在巴黎歌劇院上演呂利的《愛情的勝利》中,芭蕾舞女演員才首次登台亮相,而扮演女主角的拉·芳登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女芭蕾演員(Ballerina)。而後慢慢的便出現了我們所現在見到的女演員所穿的「足尖鞋」.
法語ballet一詞,源於古拉丁文bal-lo,原只有跳舞或當眾表演舞蹈的意思,並不具有劇場演出的含義。芭蕾作為一種舞台藝術,孕育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形成於17世紀的法國宮廷,芭蕾史上稱之為宮廷芭蕾。它實際上是在一個統一的主題下,具有鬆散結構的舞蹈、歌唱、音樂、朗誦和戲劇的綜合表演,由專職的宮廷舞師設計,國王和貴族大臣擔任演員,女角色也由男子扮演,演員戴有皮製面具,故又稱假面芭蕾。1661年,法王路易十四下令建立巴黎皇家舞蹈學院,大大促進了芭蕾的發展。此前宮廷芭蕾是在皇宮中央大廳表演,宮廷顯貴和貴婦環繞在大廳周圍觀看。17世紀70年代的芭蕾演出開始使用黎塞留主教宮廷劇場,這使演出場地和觀眾角度發生了變化,舞蹈技術、審美觀點也發生了變化。由於演員要面向觀眾,故而站立的姿勢越來越外開,因此而確定了腳的5個基本形態和位置,這成為芭蕾技術發展的基礎。專業演員這時也應運而生,並逐步取代了王公貴族業余演員,職業女演員也開始出現。芭蕾已從一種自娛性的社交活動變為劇場表演藝術。一直到18世紀中葉,芭蕾的演出一般是加在歌劇中的場面,是比較單純的表演,被史學家稱為歌唱芭蕾。J.-G.諾韋爾在1760年發表的《舞蹈與舞蹈書信集》首次提出「情節芭蕾」的主張,強調芭蕾不只是形體的技巧,應該是戲劇表演和思想感情交流的手段。這一理論推動了芭蕾的全面改革,芭蕾在內容、題材、音樂、結構形式和服飾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成為一種獨立的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舞台藝術。這使芭蕾能完整地表現戲劇作品,塑造人物形象。19世紀後期,芭蕾已出現交響化的發展傾向,20世紀現代舞發展起來之後,受其影響,芭蕾中也涌現出大量表現情緒、哲理或解釋音樂的作品。
芭蕾發展史上,有兩種主要美學觀點一直在起作用。一種觀點認為,芭蕾是「純粹的舞蹈」。它完全著眼於芭蕾的形式美,幾乎完全不考慮其內容,這導致追求高超的技巧和場面的華麗。18世紀中葉以前,這一觀點占統治地位。而另一種觀點則強調芭蕾是「戲劇性舞蹈」,它始於諾韋爾。這種觀點認為,「情節和舞蹈設計要保持統一,有合乎邏輯、明白易懂的故事作為中心主題,和情節無關的獨舞和舞蹈片斷都得取消」,舞劇「不僅是舞蹈技術光輝奪目,更須通過戲劇性表現,從情緒方面感動觀眾」。這一觀點至今仍具有主導作用。20世紀以來,在不斷涌現優秀的戲劇性芭蕾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注重形式美的無情節芭蕾。隨著人們審美趣味的提高與多樣化,這兩類作品都受到觀眾的歡迎。在各種現代文藝思潮的影響下,芭蕾的風格日益多樣化,各類作品日益豐富多采。
一部芭蕾作品,首先要求編導根據劇本(也可能是一首詩、一部音樂作品)構思出舞劇或舞蹈的結構,再通過演員的表演來體現。編導的構思和演員的表演應深刻反映劇本(詩、音樂)的思想和感情。編導和演員都必須掌握芭蕾語匯--芭蕾的技術技巧,以及運用它們表現特定內容的能力。編導應深諳它們長於表現什麼,不能表現什麼。而演員則應訓練有素,能適應並創造性地體現編導的構思和意圖。此外,編導和演員應與作曲、美術設計通力合作,使舞蹈、音樂、美術有機融合,實現整體藝術效果。芭蕾中包括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等,編導通過古典舞、性格舞(舞台化民間舞)、現代舞等形式編排上述各種舞蹈可以編出多幕芭蕾、獨幕芭蕾或芭蕾小品。
芭蕾(Ballet)一詞,源自義大利文Ballare,意思就是跳舞,專指「足尖舞」,是歐洲古典舞蹈的一種形式。在其發展過程中,因常以這種舞蹈來敘述表演故事,而逐漸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演出形式。1772年,查理·狄德羅(CharlesDidelot)在法國大網路全書中說「芭蕾系用跳舞解釋行動……特別要求劇場性的賞心悅目……」
芭蕾藝術孕育在義大利,誕生在17世紀後期路易十四的法國宮廷,18世紀在法國日臻完美,到19世紀末期,在俄羅斯進入最繁榮的時期。芭蕾在近400年的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對世界各國影響很大流傳極廣,至今已成為世界各國都努力發展的一種藝術形式了。
到了19世紀,先後在巴黎出現了「浪漫芭蕾」這個芭蕾史上的黃金時代,推出了以《仙女》(1832)、《吉賽爾》(1841)和《葛蓓莉婭》(1870)為代表的傳世之作,然後在俄國進入「古典芭蕾」這個整部芭蕾史上的鼎盛時期,留下了以《睡美人》(1890)、《胡桃夾子》(1892)和《天鵝湖》(1895)這「三大舞劇」為首的一大批經典劇目,從而促使人們形成了「舞劇是舞蹈的最高形式」的觀念。
欣賞芭蕾有學問
傳統的欣賞思路,要求觀眾提前半小時左右到達劇場,以便能將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和煩惱統統留在劇場的大門外,然後靜下心來,全身心地投入劇場這樣一個非常特殊的審美場。現代欣賞思路認為,劇情到底是怎麼「寫」的無足輕重,芭蕾舞劇說到底,還是以舞為主,以劇為輔的,否則,怎麼解釋芭蕾舞劇中的主演們在跳完雙人舞後,甚至在跳完其中的變奏後,便向觀眾頻頻施禮的現象?
在欣賞芭蕾的過程中,「第六感覺」——動覺應該是觀眾最重要的工具。假如你真的不懂如何去欣賞芭蕾的話,那就什麼也別想,只管走進劇場,從「感覺」芭蕾開始做起好了。因此芭蕾觀眾最好輕裝上陣,兩手空空,以便能夠隨時對芭蕾舞者的動作做出自己的、自由的、鬆弛的和即刻的動覺反應和理解。
四個間接判別質量高低的視角:
1. 芭蕾舞者的表演是否引人入勝,使觀眾無法懶散地或靠或躺在椅子里,而只能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伸直脖梗、睜大眼睛、目不轉睛地看;
2. 芭蕾舞者的表演是否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或至少給觀眾留下了從容不迫的印象;
3. 芭蕾舞者在表演中,是否達到了忘卻細節,只管順著動作本身的邏輯向前發展之境界;
4. 芭蕾舞者在表演中,是否留下了只管帶著身體在空間中運行,而忘卻了一切世俗間的煩惱之印象。
C. 芭蕾舞的起源
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芭蕾」一詞本是法語「ballet」的音譯,意為「跳」或「跳舞」。芭蕾最初是歐洲的一種群眾自娛或廣場表演的舞蹈,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嚴格的規范和結構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上特製的足尖鞋立起腳尖起舞。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舞台藝術,芭蕾17世紀在法國宮廷形成。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創辦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和七個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和體系。這五個基本腳位一直沿用至今。
芭蕾舞是用音樂﹑舞蹈和啞劇手法來表演戲劇情節。女演員舞蹈時常用腳趾尖點地。意指:①一種舞台舞蹈形式,即歐洲古典舞蹈,通稱芭蕾舞。這是在歐洲各地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過幾個世紀不斷加工、豐富、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嚴格規范和結構形式的歐洲傳統舞蹈藝術。19世紀以後,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特製的腳尖舞鞋用腳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腳尖舞。②舞劇,最初專指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啞劇、舞台美術、文學於一體,用以表現一個故事或一段情節的戲劇藝術,稱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劇)。20世紀出現了現代舞以後,以現代舞結合古典舞蹈技術為主要表現手段來表現故事內容或情節的稱現代芭蕾。逐漸地,芭蕾一詞也用來泛指用其他各種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舞劇作品,盡管在舞蹈風格、結構特徵、表現手法等方面均不同於古典芭蕾或現代芭蕾。③在現代編導創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故事內容,也沒有情節,編導運用歐洲古典舞蹈或現代舞蹈,或使兩者相結合,用以表現某種情緒、意境,或表現作者對某個音樂作品的理解等等,這些也稱為芭蕾。
D. 如何練出芭蕾專業的儀態
許多人說芭蕾帶有一種優雅而高貴的氣質,因此,很多家長都會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芭蕾舞,這樣她們的姿勢就會特別漂亮。但是芭蕾舞一直是殘酷的藝術,一雙漂亮的鞋很可能掩蓋一雙傷痕累累的腳。實際上,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你只是要糾正自己的舉止和姿態,則可以完全將簡單的芭蕾舞動作用作日常健身活動。如何練出芭蕾專業的儀態?
專業的芭蕾舞訓練非常單調,身體芭蕾舞的設計考慮了健身性,難度較低。它不需要踢腿踢得多平直,腳抬得多高不需要做的很標准,只是讓芭蕾的優雅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芭蕾舞的訓練,可以有效地消耗身體裡面剩餘的脂肪,使人們在訓練後更加苗條。
芭蕾的站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依舊就會覺得很難,芭蕾站姿的要求很難,很多沒有學習過芭蕾的人站姿都很差,有的人因為上學背書包把肩膀壓低了,後背也駝了,這樣的人看起來就沒有儀態,所以學習芭蕾是站姿是非常重要的。
E. 女生學芭蕾舞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女生學芭蕾舞有以下好處:
1、學芭蕾舞可以改善形體。芭蕾的基本動作中有不少肩背和手臂的動作,特別適合鬆弛緊張的肩背。
2、學芭蕾舞可以提高協調能力。舞蹈課程節奏簡單及明晰,易於把握,可提高音樂節奏感。 舞蹈動作可提高身體協調能力。
3、學芭蕾舞可以練習耐性和意志。學跳芭蕾舞不如繪畫及唱歌般快捷,要跳得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女生持續不間斷的練習,可練習耐性和意志。現今芭蕾舞揉合古典芭蕾舞,現代舞及土風舞,這不單提高學習芭蕾舞的常識及樂趣,亦可擴闊其思維規模,還可以增強女生的勇氣和自信心。
女生學芭蕾舞有以下壞處:
1、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孩子的年齡小,孩子正好處於骨骼快速發育和生長的階段,如果這個階段讓孩子學習舞蹈,舞蹈動作的練習中,會給孩子的骨骼增長產生很大的壓力,影響孩子骨骼的生長,甚至還容易導致孩子骨骼的變形。
2、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他們承受的事物是有限的,年紀小的孩子,他們對於那些需要耐力的事情很不適合,舞蹈就是這樣的一種學習,因此,年紀小的孩子學習舞蹈,很容易就給孩子造成壓力,導致孩子悶悶不樂。
3、不利於孩子舞蹈的長遠發展。年紀小的孩子,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和領悟能力是有限的,舞蹈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讓很小的孩子學習舞蹈,他們更多的是模仿,如果這種模仿長時間進行下去,孩子的舞蹈就不會有長進,這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是很不好的。
拓展資料
芭蕾舞(義大利語:balletto;法語、英語:ballet),是一種歐洲古典舞蹈,孕育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十七世紀後半葉開始在法國發展流行並逐漸職業化,在不斷革新中風靡世界。
芭蕾舞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即女演員表演時以腳尖點地,故又稱腳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鵝湖》、《仙女》、《胡桃夾子》等。芭蕾舞是用音樂、舞蹈手法來表演戲劇情節。芭蕾藝術孕育在義大利,降生在十七世紀後期路易十四的法國宮廷,十八世紀在法國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紀末期,在俄羅斯進入最繁榮的時代。芭蕾在近四百年的持久歷史成長過程中,對世界列國影響很大,傳布極廣,至今已成為世界列國都全力成長的一種藝術形式了。
資料來源:網路:芭蕾舞
F. 設計優秀,內容豐富的國內外芭蕾舞團的網址是什麼
http://bbs.xilubbs.com/cgi-bin/bbs/view?forum=penk&message=355
http://finance.qq.com/a/20050914/000331.htm
http://news.tom.com/4005/4175/4254/20040923-1350153.html
G. 芭蕾舞是一種怎樣的藝術
芭蕾能夠讓學的人更加輕盈,收放自如,進而感受到生活的自由和美好。內芭蕾作為一種肢容體的詩歌,能夠啟發人生最美妙的想像和感悟。而芭蕾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更好的激發內心的心靈感受。藝術來源於生活,聽說著名芭蕾舞蹈機構芭蕾世家教學設計更能把握孩子的心,給予每一個孩子施展能量的機會,創造孩子的天賦與能力。
H. 芭蕾舞的基本舞步名稱
1、巴特芒 Battement 腿部動作的總稱
2、巴特芒湯糾 Battement ten 擦地
3、得米普力也 Demi plie 半蹲
4、哥讓得普力也 Grand plie 大蹲
5、巴特芒湯糾日代 Battement ten jete 小踢腿
6、讓德項伯 Rond de jembe 用腿劃圈
7、阿太爾 A terre 地面
8、巴特芒風糾 Battement fon 單腿蹲
9、古得彼也 Cou-de-pied 動作腳位於主力腳腳腕
10、巴特芒芙拉貝 Battement frappe 小彈腿
11、阿大糾 Adagio 慢板,多指控制類動作
12、昂萊爾 En lair 空中
13、哥讓得巴特芒日代 Grand battement jete 大踢腿
14、日了畏 Releve 上升,多指半腳尖,腳尖動作
15、昂法斯 En face 正面
16、埃撲魯芒 Epaulement 頭和肩的動作
17、克羅賽 Croise 交叉
18、埃法賽 Efface 敝開
19、阿拉貝斯克 Arabespue 迎風展翅舞姿
20、埃嘎得(前) Ecarte 攀峰式
(8)芭蕾設計擴展閱讀
芭蕾舞的服裝要求
舞蹈者穿的都是專門設計的服裝,對於他們而言,練功服絕不僅僅是為了漂亮,它們中每一件都非常實用。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有保護,塑身的作用。
緊身裙衣和緊身白色褲襪是舞蹈者在練功室最常用的基本練習服,而穿緊身的舞蹈服是為了保護體型,一般的芭蕾舞練習服是連體的。棉和萊卡的結合會同時保有穿著的舒適和足夠的彈力。
發式也是舞蹈服飾的一部分。跳芭蕾的女士們喜歡把頭發在腦後挽成一個髻原因是馬尾及其它發型會影響到練習和演出,而且不盤起來會變成一種負擔。
I. 芭蕾的真正含義
轉
「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芭蕾」一詞本是「法語」ballet的英譯,意為「跳」或「跳舞」。芭蕾最初是歐洲的一種群眾自娛或廣場表演的舞蹈,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嚴格的規范和解構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上特製的足尖鞋立起腳尖起舞。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舞台藝術,芭蕾17世紀在法國宮庭形成。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創辦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和十二個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和體系。這五個基本腳位一直沿用至今。
芭蕾舞是用音樂﹑舞蹈和啞劇手法來表演戲劇情節。女演員舞蹈時常用腳趾尖點地。意指:①一種舞台舞蹈形式,即歐洲古典舞蹈,通稱芭蕾舞。這是在歐洲各地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過幾個世紀不斷加工、豐富、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嚴格規范和結構形式的歐洲傳統舞蹈藝術。19世紀以後,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特製的腳尖舞鞋用腳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腳尖舞。②舞劇,最初專指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啞劇、舞台美術、文學於一體,用以表現一個故事或一段情節的戲劇藝術,稱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劇)。20世紀出現了現代舞以後,以現代舞結合古典舞蹈技術為主要表現手段來表現故事內容或情節的稱現代芭蕾。逐漸地,芭蕾一詞也用來泛指用其他各種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舞劇作品,盡管在舞蹈風格、結構特徵、表現手法等方面均不同於古典芭蕾或現代芭蕾。③在現代編導創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故事內容,也沒有情節,編導運用歐洲古典舞蹈或現代舞蹈,或使兩者相結合,用以表現某種情緒、意境,或表現作者對某個音樂作品的理解等等,這些也稱為芭蕾。
ballet一詞,源於古拉丁語ballo。最初,這個詞只表示跳舞,或當眾表演舞蹈,並不具有劇場演出的含義。芭蕾作為一門舞台藝術,孕育於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盛大的宴飲娛樂活動,17世紀形成於法國宮廷,這種宮廷芭蕾實際上是在一個統一的主題下,具有鬆散結構的舞蹈、歌唱、音樂、朗誦和戲劇的綜合表演,由專業的舞蹈教師設計,國王和貴族擔任演員,女角也由男子扮演,表演場地在皇宮大廳中央,觀眾則圍繞在大廳周圍觀看;演員戴皮製面具標志不同角色,故又稱假面芭蕾。
1661年,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建立皇家舞蹈學院。17世紀70年代芭蕾演出開始使用黎塞留主教宮廷劇場。演出場地和觀眾觀看角度的改變,引起了舞蹈技術和審美觀點的變化,演員站立的姿勢越來越外開,由此正式確定了腳的5個基本位置,這5個外開的位置成為發展芭蕾舞技術的基礎。專業芭蕾演員應運而生,並逐步取代了貴族業余演員,職業女芭蕾演員也開始登台演出,舞蹈技術得以較迅速地發展。芭蕾演出從基本上是一種自娛性的社交活動逐步轉變為劇場表演藝術。這個時期的芭蕾是從屬於歌劇的,宮廷作曲家J.
J. 世界四大芭蕾舞學派
談談芭蕾舞傳統和形成
法語ballet的音譯,意指:①一種舞台舞蹈形式,即歐洲古典舞蹈,通稱芭蕾舞。這是在歐洲各地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過幾個世紀不斷加工、豐富、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嚴格規范和結構形式的歐洲傳統舞蹈藝術。19世紀以後,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特製的腳尖舞鞋用腳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腳尖舞。②舞劇,最初專指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啞劇、舞台美術、文學於一體,用以表現一個故事或一段情節的戲劇藝術,稱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劇)。20世紀出現了現代舞以後,以現代舞結合古典舞蹈技術為主要表現手段來表現故事內容或情節的稱現代芭蕾。逐漸地,芭蕾一詞也用來泛指用其他各種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舞劇作品,盡管在舞蹈風格、結構特徵、表現手法等方面均不同於古典芭蕾或現代芭蕾。③在現代編導創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故事內容,也沒有情節,編導運用歐洲古典舞蹈或現代舞蹈,或使兩者相結合,用以表現某種情緒、意境,或表現作者對某個音樂作品的理解等等,這些也稱為芭蕾。
ballet一詞,源於古拉丁語ballo。最初,這個詞只表示跳舞,或當眾表演舞蹈,並不具有劇場演出的含義。芭蕾作為一門舞台藝術,孕育於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盛大的宴飲娛樂活動,17世紀形成於法國宮廷,這種宮廷芭蕾實際上是在一個統一的主題下,具有鬆散結構的舞蹈、歌唱、音樂、朗誦和戲劇的綜合表演,由專業的舞蹈教師設計,國王和貴族擔任演員,女角也由男子扮演,表演場地在皇宮大廳中央,觀眾則圍繞在大廳周圍觀看;演員戴皮製面具標志不同角色,故又稱假面芭蕾。
1661年,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建立皇家舞蹈學院。17世紀70年代芭蕾演出開始使用黎塞留主教宮廷劇場。演出場地和觀眾觀看角度的改變,引起了舞蹈技術和審美觀點的變化,演員站立的姿勢越來越外開,由此正式確定了腳的5個基本位置,這5個外開的位置成為發展芭蕾舞技術的基礎。專業芭蕾演員應運而生,並逐步取代了貴族業余演員,職業女芭蕾演員也開始登台演出,舞蹈技術得以較迅速地發展。芭蕾演出從基本上是一種自娛性的社交活動逐步轉變為劇場表演藝術。這個時期的芭蕾是從屬於歌劇的,宮廷作曲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