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設計
1. 陶瓷藝術設計和陶藝有區別嗎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首先得從詞義本身來說,「陶瓷藝術設計」這個詞可以專指作單一屬的對陶瓷作品進行設計的行為,而「陶藝」可以泛指完成的作品和創作的行為,也有人將其當作「陶瓷藝術設計」的簡稱;另一方面就其所指的具體范圍來說,並不存在什麼本質上的區別,美術學院開設的專業就稱作「陶瓷藝術設計專業」,其培養出來的學生走上社會後會被稱作「陶藝師」或「陶藝家」。
陶瓷藝術設計專業的主要課程有:素描、色彩、中外陶瓷史論、裝飾基礎、器物概論、陶瓷工藝學、陶瓷塑造基礎、日用陶瓷設計、藝術陶瓷設計、建築陶瓷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2. 陶瓷藝術設計的作品欣賞
法國陶藝家Nathalie Derouet的作品,質朴,細膩,隨意,不確定,帶有觸感的美;它們不是簡單的實物,而是具有生命力的活體。
陶瓷藝術家-Scott rench作品鑒賞
Scott rench,年38歲,住在美國伊利諾斯州的芝加哥市。曾讀威斯康星州大學,與賓夕法尼亞州Edinboro大學。在Edinboro大學,我得到了陶瓷學的碩士學位。 陶瓷藝術設計 陶瓷藝術設計
3. 陶瓷設計院有哪幾個
一共有以下幾個:
中新集團咸陽陶瓷研究設計院
北京中國國際陶瓷設專計屬院
咸陽陶瓷研究設計院
江西省景德鎮陶瓷工業設計院
山東工業陶瓷研究設計院
唐山陶瓷設計院
博山陶瓷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漢唐陶瓷設計院有限公司
另外景德鎮陶瓷的陶瓷設計專業也是相當牛的!
4. 陶瓷設計的介紹
陶瓷設計一般來說是以平面圖或者3D的形式表現出來,因對產品設計追求的角度不同,產品所表現出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但設計的目的始終是圍繞使用的目的展開,在陶瓷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必須對陶瓷有一定的了解,陶瓷是個特殊的產品,在製作生產過程中極容易變形倒塌,因此設計者在設計陶瓷產品過程中應該避免出現各種生產製作的工藝問題,在色彩設計方面也應該和當前的材料相結合。本陶瓷設計教材適合於高等美術院校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旨在以較為詳實的資料與信息促進該專業教學,以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設計思維,使學生掌握系統觀察與分析問題的方法,獲得有效的意圖表達手段和全面的程序組織、操控能力。
5. 陶瓷藝術設計的設計意境
縱觀古今來,大凡有成就的藝術家及自設計者無不博學。在博學中,第一為品學,人品高低取決於自身的修養,藝術家的人品和修養決定他對事物的看法和態度,直接影響他的審美理想、審美觀念、審美趣味,這必然滲透到他的藝術創作中去。第二是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和文化素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在傳統的藝術寶庫中取得精華,要使設計作品的意境在藝術中呈現,只有長期深入生活中去體驗,發現,才能獲得中富的知識和對自然的感悟力。對古今中外的各類工藝美術作品加深理解,學習他們的創作設計經驗和立意,開闊思路,創作的作品自然更有生氣。第三是多看,選擇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詳審、細觀,並加以分析、研究,尤其是注意設計的形式、材料技藝的運用,發揮自己之所長,多創作、多設計,在實踐中去尋找發現,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並不斷完善。
6. 陶瓷設計有什麼職業
陶瓷藝術設計是工業設計的一個分支;本專業注重設計師除了要有工業設計師的基本技內能,同時要有容對陶瓷材料運用的充分了解。
陶瓷藝術設計研究的主要類別包括:日用陶瓷(茶具,餐具)設計;衛生潔具設計;建築陶瓷設計;藝術瓷設計。
藝術陶瓷是中國陶瓷藝術設計的典型代表 。歷史悠久,工藝成熟,裝飾手法豐富,觀賞性強,認知度高。單一的對陶瓷作品進行設計的行為,而「陶藝」可以泛指完成的作品和創作的行為,也有人將其當作「陶瓷藝術設計」的簡稱;另一方面就其所指的具體范圍來說,並不存在什麼本質上的區別,美術學院開設的專業就稱作「陶瓷藝術設計專業」,其培養出來的學生走上社會後會被稱作「陶藝師」或「陶藝家」。
7. 陶瓷藝術設計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呵呵
我是學陶瓷藝術設計的!
畢業後沒一個人呆在學校的(景德鎮)
到外面後工作又找不到對味的
總之現在我班上30幾個人沒一個是干陶瓷的
不過怎麼說呢!以上都是個人觀點!
不排除更好的
8. 如何欣賞陶瓷設計
陶瓷鑒定,造型是一個重要依據。它有明顯的時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會時期人們的審美觀。飯碗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皿,一般人對它也許注意不多。
其實,它的造型也是不斷地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的。唐代的飯碗,一般是深腹,直口,實平足,胎厚,體重。明代的碗,口外撇,腹深而豐滿,圈足較高,給人以古拙穩重之感。入清以後,特別是康熙時期,碗口外撇,但弧度沒有明代大,腹深但顯得瘦小,圈足開始變矮。到雍正以後,其圈足最下處,一改明代的平齊而向圓形(俗稱「泥鰍背」)演變。又如,我們常見的口小、肩豐、圈足的梅瓶,它也隨著不同時代而變化。
宋代的梅瓶造型是小撇口,短頸,肩特別豐,身體修長,圈足,給人以古樸秀美之感。到元代,則改宋代時的小撇口為板唇口,短頸加高,從直統式小頸改為喇叭狀,下身加粗,體形變大。到了明代早期,其口又改為卷唇口,肩豐而斜,下身略胖,改變了宋代的秀長身形,向平穩實用發展,這是梅瓶造型最美的時期。發展到清代雍正時的梅瓶,它以明代早期為式樣,但其口往往略高於明代,和頸相接處象欠一定弧度似的,沒有明代早期那麼好看。這時期的梅瓶,雖然豐肩,但肩的上部不是忽平就是下斜,下身又有所加粗,造型呆板,失去線條美。到清代後期,其造型更加呆板,更加粗糙,藝術欣賞價值也就更差了。
筆筒是文房四寶之一。順治年間的筆筒體形高,平底無釉,胎厚體重。到康熙年間,體形略為降低,這時筆筒胎壁適中,底中央有一小圈下凹,塗白釉,凹圈外平坦,向外施一圈白釉,向內邊的一圈則無釉。這種底形看上去似一玉壁型,所以,人們稱之為:「壁足「。但到了雍正、乾隆以後筆筒變得胎體略寬,胎壁也略薄,其底也由「平底」、「壁足」改為「圈足」。不同的造型,打著鮮明的時代的印記。因此,認識、熟記各個時代器物的造型,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拿起一把「雞頭壺」,我們應該知道這種壺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產物。說起「宮式碗」,則應該知道是明正德年間產品的一種造型。如果是「觀音尊」、「棒槌瓶」、「花觚」、 「太白缸」、「柳葉瓶」等等,這些都應是清代康熙時期生產的器物。所以說,型制對古陶瓷鑒定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