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設計
A. 日本的設計是如何做到能夠風靡全球的
一直以來日本的設計都以人性化,還有簡潔化文明全球,在購買一些食物的時候,他們的包裝袋上的圖案都基本上是證實了裡麵食物的具體樣貌,還有一些醬包他們的撕拉技巧以及使用方式都是非常人性化的。比如說不沾蓋兒的酸奶,以及可以折疊的醬料,這樣就可以不用弄臟自己的手,還可以美味的吃到想吃的東西。這雖然都是一些比較小的細節,但是這樣的設計卻能討好人們的心。
可以說日本的設計是非常簡潔自然以及人性化的,這樣的設計雖然說是比較簡單,但是最珍貴的就是他創造的情境。日本的設計師在設計這一些物品的時候,可以想到這些,就證明了他有風靡全球的能力了。
B. 為什麼日本人的設計水平那麼高,讓人似乎可望而不可及
日本作為發達國家,其科技創新實力在全球范圍內都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日本一直重視教育,而且也推崇科教興國,因此准確的來說,日本人的專注精神是值得學習的,而相反國內雖然也有同類的產品,但是在設計領域很少從人性出發,而且大多都是從生產成本出發的,因此從設計的開始,日本人就很重視,肯下大功夫,因此對於設計的看法和態度上,國人們還是很直接思考的。
3,日本人設計理念悠久。
日本的教育發達,而且例如漫畫領域更是發達,而這些都會設計的新穎性上,都會有很大的幫助,而且由於本身來說,日本人的設計能力大多都是在生活場景中,所領悟到的,因此日本人的設計理念影響也很重要。
總的來說,日本人的設計水平高,是有很多方面原因的,也不僅僅是因為社會背景原因,更重要的是一種願意深究的敬業態度。這才是日本人設計水平真的高得原因。
C. 日本有哪些設計專業好的大學
總結以下幾個學校,供參考:
1、千葉大學工學院工業設計系(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Chiba University)
千葉大學是一所學科門類齊全的日本國立綜合大學,包括文學院、教育學院、法經學院、理學院、醫學院、葯學院、看護學院、工學院、澡蘇學院、教養部等10個學院。 工學院由設計工學科、城市環境系統學科、電子機械工學科、情報畫像工學科和物質工學科組成。屬於設計工學科的工業設計系由工業意匠計劃講座和傳達意匠講座構成。 工業意匠計劃講座包括:人機工程學、材料計劃、設計系統計劃、產品設計、環境設計等五個專業研究領域。
是近代日本最早的美術專門學校。後改名為京都市立繪畫專門學校,又改名為京都市立美術專門學校。 美術系設有:美術專業(日本畫、雕塑、版畫、構思設計)、設計專業(視覺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工藝專業(陶瓷設計、漆藝、染織設計)。招收4年制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
3、武藏野美術大學(Musashino Art University)
前身為帝國美術學校,建於1929年,是日本屈指可數的私立美術單科大學。 該校設有:美術專業、設計專業(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空間設計)、生活設計專業。招收4年制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
4、多摩美術大學(Tama Art University)
其前身為多摩市國立美術學校,建於1935年。 該校美術系設有:繪畫專業(日本畫、油畫、版畫)、雕塑專業、工藝專業(陶藝、玻璃工藝、金屬工藝)、平面設計專業(廣告設計、傳達設計、表現設計)、工業設計專業(產品設計、紡織品設計)、環境設計專業(景觀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信息設計專業(多媒體技術、人機系統)、藝術專業(戲劇美術、場景美術設計)。5、金澤美術工藝大學(Kanazawa College of Art) 建於1946年,招收4年制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 設置的專業有:美術專業(日本畫、油畫、雕塑、藝術學)、設計專業(視覺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和工藝專業。
6、桑澤設計研究所(Kuwasawa Design School) 該設計研究所實為一所私立大學,成立於1954年,是由日本聞名現代設計師、設計評論家桑澤澤子創立的二年制設計專門學校。學生能學到最先進的設計知識和技術。1966年再東京又設立了一所東京造型大學。桑澤設計所招收2年制夜間大學生。
7、大阪藝術大學(Osaka University of Arts) 前身為浪速藝術大學,始於1964年。招收4年制大學本科生、研究生。
8、九州藝術工科大學(Kyushu Institute of Design)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D. 日本的設計為什麼都很好看
日本人這個民來族是有藝源術氣息的民族,日本是一個有著藝術氣息、藝術美感的地方。甚至表現在汽車上 --- 美國、德國的汽車,是有著工業感、金屬感的,日本車是有藝術感的。總之、他們的各種東西有著自己的鮮明特色,一看就是日本的玩意兒。
E. 日本設計的特點
日本建築的特點
在世界建築發展大潮中,日本建築無疑是令人矚目的。作為經濟、文化、科技三者結合的產物,日本當代建築創造了建築史上劃時代的作品。日本的當代文學、美術、音樂似乎還沒有日本當代建築這樣高的成就。中國建築界一直關注日本建築界的發展動向,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馬國馨院士的《日本建築論稿》(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年版)就是這方面的重要著作。
《日本建築論稿》包括《日本建築文化淺析――吸收與創造》和《日本建築國際化的第四次浪潮》這些很有分量的長篇論文,還有關於丹下健三、黑川紀章及日本女建築師的專題研究,還涉及日本的野外博物館、日本桂離宮及其大修、日本的村山水、賴特和日本等問題,內容十分豐富,顯示了作者的淵博學識。本書最吸引人的當然是作者對日本建築近現代步伐和新時代新發展的精彩論述。馬國馨認為:日本有著與眾不同的強烈的傳統文化,有著固有的獨特的建築觀,同時又存在著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和吸收。在創作方法上,日本存在著多種理論和流派,比如老一輩建築家村野藤吾就始終和現代建築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丹下健三則一直致力於日本的的現代建築運動,使之逐漸在日本建築界占統治地位;磯崎新使用的視覺語言,是在世界的文脈中找出他認為適當的語言;黑川紀章則要在東洋的思想中表現現代日本的主題;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最簡潔的質感體現了低技――高手工技術。這些建築家各有不同的立場和方法,主要觀點有三:其一是努力研究和提煉日本的特點,然後用現代的手法來加以實現。其二是追求「無形」的普遍性,也就是如何把日本的精神用一種曖昧的形式來加以表現。其三是一種新的和洋折中的方法,但有時一看就完全是日本的風格,又都只是表層的內容。在實際創作中,日本的建築家常常在這些觀點之間搖擺、彷徨,從中努力尋找新的結合點,尋找一條新的出路。
本書論述的「日本建築國際化」亦是讀者感興趣的問題。80年代後半期到90年代初,日本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泡沫經濟」,出現了一時的建築熱潮。國外建築師尤其歐美建築師大量湧入日本建築市場,隨之出現了日本建築國際化的「第四次浪潮」(日本建築史學家鈴木博之語)。馬國馨在本書中討論了日本建築國際化的第四次浪潮,分析了其中深刻的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從世界級大師到後起之秀,從建築設計到室內設計,從歐洲到美國,最引人注目的大師如美國的格雷夫斯、埃森曼、屈米、貝聿銘,英國的福斯特、羅傑斯、斯特林,義大利的皮阿諾、羅西,瑞士的波塔等都在日本留下了作品,表明日本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有數的建築活動的中心和熱點。這次浪潮,如鈴木博之認為追求的是一種「同時代性」,即不僅是追求一種異國情調而是和別的國家「現時」同一水準的內容,是日本建築和外國建築的「平起平坐」。馬國馨則認為從另一個角度來考察,尚沒有完全達到「平起平坐」的地步,引進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就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次浪潮將深刻影響到日本建築界。這種外來建築文化和日本本土建築文化之間包含著復雜的內容。他們既有彼此在一定時期內共存的一面,也有產生激烈沖突的一面,由此將引起日本建築系統整體結構的變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建築界在吸收與創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樣值得中國建築界思考。在西方建築文化佔主流地位的情況下,日本建築界作出了有力的回應,日本建築文化因此成為當代世界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丹下健三、磯崎新、安藤忠雄等也成為國際知名的建築家。而中國,雖經過長期的奮斗,但似乎還未能在國際建壇上起主要作用。整個20世紀,能在世界建築史上留下名字的中國建築師恐怕只有戴念慈一人,他是具有保守傾向的古典主義大師(這里的「保守」指一種文化態度,沒有貶義)。而力圖創造中國現代建築的建築師,則因為沒能解決世界性的難題而不為國際建壇所關注。追求創新的建築師,有時卻只能落得「勇敢的犧牲」的結局。面對中國建築的現狀,日本建築的發展應該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參考資料:書名:日本建築論稿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學術叢書)
F. 給我一些日本設計網站
日本設計欣賞
http://www.k1982.com/design/Special/ribensheji/
G. 日本有哪些著名的設計師
1、榮久庵憲司
榮久庵憲司(Kenji Ekuan)日本設計師。GK設計機構會長。1929年生於東京。1955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系工藝美術專業。1957年成立GK工業設計研究所,並任所長。曾任GK集團12個會社的會長,並在5個相關會社中任重要職務。
還任社團法人日本工業設計師協會理事、國際工業設計團體協議會(ICSID)名譽顧問、通產省「思考生活文化與工業座談會」等多數公職。
2、喜多俊之
喜多俊之先生是一位在環境、空間、工業設計領域的國際舞台上活躍的工業設計師。他的作品被紐約近代美術館,以及世界主要博物館選定為永久收藏品,受到很高的評價。喜多先生一直致力於將瀕臨失傳的傳統技術和材料運用於現代設計,和資源的再利用。
3、柳宗理
柳宗理是日本老一代的工業設計師。1936-1940年在東京藝術大學學習,1942年起,任勒·柯布西耶設計事務所派來日本參與改進產品設計工作的夏洛特·佩利安的助手。他將民間藝術的手作溫暖融入到冰冷的工業設計中,是較早獲得世界認可的日本設計師。
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的柳宗理,走遍了日本各地,深入日本的民間生活,在民間工藝中發現了人類生活的根本和真正人性化的源泉。這反而正是工業化時代所最應該學習的,他深深感受到傳統和創造其實是在同一點上。
4、深澤直人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日本著名產品設計師,家用電器和日用雜物設計品牌「±0」的創始人。他曾為多家知名公司諸如蘋果、愛普生進行過品牌設計,其作品在歐洲和美國贏得過幾十餘設計大獎。他的設計主張是:用最少的元素(上下公差為±0)來展示產品的全部功能。
深澤直人曾為多家知名公司進行過產品設計,如蘋果、愛普生、日立、無印良品、NEC、耐克、日本精工株式會社、夏普、steelcase、東芝等等。其設計在歐洲和美國曾獲得五十多項大獎,其中包括美國IDEA金獎、德國IF金獎、「紅點」設計獎、英國D&AD金獎、日本優秀設計獎。
5、黑川雅之
黑川雅之是世界著名的建築與工業設計師,被譽為開創日本建築和工業設計新時代的代表性人物。他成功地將東西方審美理念融為一體,形成優雅的藝術風格。著名的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將他的作品列為重要館藏物。他設計的作品主要有燈具、照相機、飾品、手錶、工業產品等。
作為日本建築和工業造型設計界的代表人物,今年80歲的黑川雅之本身就像是一部活的工業文明發展史。「生命與性」的哲學理念是他設計的永恆主題,他如同一個詩人,在時間與空間中不斷探索,尋找著人類靈魂的棲息地。
H. 日本設計遵循什麼原則
世博日本館:「心之和,技之和」日期:2009-11-28 作者:程國政 來源:新民晚報 從雜亂的鋼架還沒成形,到紫色的「蠶衣」蓋到屋頂,日本館的營造雖然低調而平和,但一點也不弱化我們關注的目光,用霧降溫如何進行?「凸」出去的「觸角」、「凹」進去的「鼻孔」如何呼吸?我想知道的是,心與技如何通過這座安靜的展館微笑著鏈接時空。
安靜而且平和,凹下去的是呼吸的「鼻孔」,翹起來的是「羊角辮」,蠶寶寶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孵化」成這樣一個「淑女」身。
這是一棟關心環境的建築,節能、低碳、可持續……你能想到、見到的各種「人-境」和諧的詞語在這里都有精緻的答案。於是,2010年上海世博園中的蠶寶寶低調而新銳、平和而浪漫、悅目可親且可敬:建築,設計扮靚生活!
大家都知道,世博會日本館因了在上海建造,朱䴉、西陣織、蠶寶寶乃至鑒真……一切與中國有關的東西都被展示在這里,中日兩國本來就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不是嗎?
大家都知道,和其他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一樣,日本也曾經歷過大氣、水質污染,綠地減少,水質下降,赤潮綠藻頻發……鋼鐵、水泥等等技術高度進步帶來的境不和、人不和乃至心不和讓這個民族痛定思痛,治理了包括琵琶湖在內的一大批「受傷」環境。
什麼樣的技術才是「和」?心和之人會提供怎樣的技術、運用怎樣的藝術手段?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日本人自覺地尋找「心之和,技之和」。
愛知世博會至今讓人津津樂道,原因就是因為這里有雨天不濕鞋的路面,塗有隔熱塗料的路面能把溫度控制在40攝氏度,竹子編制的展區外殼,碎塊、沙礫摻合鋪設的園區道路……鞋子乾爽的參觀者當然喜歡這種高機能鋪裝技術,感覺涼快的人們當然喜歡這種「採菊東籬下」的自然野趣。還有更奇的:農田鋪上一層保護膜,一番加工以後就成了停車場,世博結束後,農田還是農田,但「履歷」多了一筆;廁所也因為技術人員添加的微生物和臭氧,排泄物少了污穢腥臊,多了靜潔清透,一路「十八變」的水也成了花草樹木的灌溉用水。在愛知,技之和讓當地環境世博後「鳥兒已經飛過,天空依然湛藍」。
不給環境添負擔,於是,上海世博園區的紫蠶島凹凸分明,飽滿圓潤,薄薄的紫衣吸收陽光,吐呼吸納,讓每一位走進去的「觀者」神清氣爽。紫蠶島是一座建築,是一個生命體,會呼吸、會吐納。「凹槽把雨水引入館下儲水空間,通過水的蒸發,帶動空氣更快地流通,降低館內的溫度。凹槽是展館內的換氣系統和製冷系統中樞,是辦公室的光源,還是支撐房頂的支柱。」日本館設計總監彥坂裕就是這樣設計構思的。他還說,紫蠶通體紫色是因為內嵌在膜中的太陽能發電裝置是深紫色的;作為屋頂的每一塊膜的形狀都模仿樹葉,當然能量製造和傳輸的原理也和樹一樣。
不給環境添負擔,於是彥坂裕筆下的日本館「輕些,再輕些」,不打地樁,不用混凝土,「紫膜,與水立方外衣一樣,重量比常規場館減輕一半。材料輕,運輸卡車就少,二氧化碳排放就少;膜有自潔功能,清潔的人力也省卻了。」彥坂裕如是說。
彥坂裕是「默默無聞」的設計師,是日本國民的「滄海一粟」,但他的和諧之技展現的卻是這個民族發自內心的與環境和諧共生的理念,表達的是與世界朗朗燦爛的「微笑相連」。屆時,我們就會看到一個和諧連接著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日本館;夜幕降臨時,就會看到紫蠶島的燈光一起一伏在「呼吸」——蠶寶寶是活的!
心和,技藝溫暖世界。
I. 日本哪些大學有設計系
1、東京藝術大學:
東京藝術大學(Tokyo University of the Arts,日文平假名:とうきょうげいじゅつだいがく )簡稱「藝大」(げいだい),是一所校本部位於東京都台東區上野公園的日本藝術類國立大學。其前身是於1887年分別創立的東京美術學校和東京音樂學校,1949年兩校合並成為新制東京藝術大學。
東京藝術大學的主要目的為培養美術和音樂領域的藝術家,其中音樂學部已培養了許多著名作曲家、演奏家、指揮家,美術學部也誕生了許多著名畫家、藝術家、建築家。
東京藝術大學是日本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主要院校之一,是日本國內歷史最悠久的藝術類高等學府,也是日本唯一的藝術類國立大學,在日本國內被一致公認為日本最高的藝術家培養學府。
2、千葉大學千葉大學(日文名:ちばだいがく,英文名:Chiba University),簡稱「千葉大」,誕生於1949年,是一所本部設置在日本千葉縣千葉市稲毛區的著名研究型國立綜合大學,是日本文部科學省指定的「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投資的一流大學,日本舊制官立大學之一。
其醫學部是新瀉大學、金沢大學、岡山大學、長崎大學、熊本大學等舊制六大醫科大學中的一所。作為國立大學,千葉大學是日本首都圈內擁有獨特高水平學部學科的綜合大學,其法政經學部、園藝學部、看護學部是國立大學里獨有的學科。
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大學排名(2016-2017),其排名位於日本14位。在上海交大世界大學學術排名(2016年)中,其排名位於日本大學的第10位,這也使其成為了在理科、文科方面擁有較高入學難度的大學。2011年大學制定了力爭在2021年進入前100世界大學的「千葉大學國際化方針」。
3、京都市立藝術大學
京都市立藝術大學(Kyoto City University of Arts),是於1880年建立,1950年開設大學教育的日本公立大學。是西日本最有代表性的美術大學和音樂大學。
京都市立藝術大學設有美術學部(日本畫專攻、油畫專攻、版畫專攻、構想設計專攻、雕刻專攻、視覺設計專攻、環境設計專攻、產品設計專攻、陶瓷器專攻、漆工專攻、染織專攻、綜合藝術學科)、音樂學部(作曲專攻、指揮專攻、鋼琴專攻、弦樂專攻、管弦打擊樂專攻、聲樂專攻、音樂學專攻)。
大學院設有碩士課程:美術研究科(繪畫專攻、雕刻專攻、設計專攻、工藝專攻、藝術學專攻、保存修復專攻)、音樂研究科(作曲指揮專攻、樂器專攻、聲樂專攻、音樂學專攻)。
博士後期課程:美術研究科(日本畫、油畫、版畫、媒體藝術、雕刻、視覺情報設計、環境設計、視覺設計等)音樂研究科(作曲和指揮研究領域、器樂研究領域、聲樂研究領域、音樂學研究領域)。
4、築波大學
築波大學(University of Tsukuba),誕生於1872年,位於東京首都圈的築波市,入選日本「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Top Global University Project)」A類頂尖校,日本學術研究懇談會(RU11)成員,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是日本著名的國立綜合大學。
築波大學是日本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於1872年創立的東京師范學校。1949年,實行新學制而改名為東京教育大學。
1967年9月,日本內閣批准東京教育大學等36所機關作為築波地區的遷移預定機構。1972年5月,日本內閣決定了築波新大學(暫定名)等42所機構作為遷往築波研究學園都市的研究教育機構;1973年10月,築波大學成立。2004年4月1日,國立大學法人築波大學成立。
截至2015年2月,築波大學佔地約258公頃,是日本面積最大的大學之一;下設9個學群,開辦54個專業,有3名教授獲諾貝爾獎。
5、京都工藝纖維大學
京都工藝纖維大學(日:京都工芸繊維大學(きょうとこうげいせんいだいがく),英:Kyot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於京都市左京區的日本國立大學,於1899年創立,1949年設立大學教育。大學簡稱工繊(こうせん),工繊大,京工繊,KIT,京工大(體育會)。
京都工藝纖維大學與信州大學,東京農工大學一起稱為三纖維大學。與東京農工大學,名古屋工業大學,電氣通信大學合稱「農纖名電」(農繊名電:のうせんめいでん)。是日本文部科學省選出的37所「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的學校之一。
(9)日本設計擴展閱讀:
日本入學許可:
申請入學許可,應當在每年的4月份以前,寫信同前往學校取得聯系,索取該校有關情況簡介或招生規程,然後向校方提供下列證實材料:
(1)入學申請書;
(2)最終畢業學校的成績證明(高中或大學均可)和畢業證明;
(3)高中或者大學導師、學者出具的推薦信,註明推薦人的職稱或職務,並由推薦人簽字;
(4)健康診斷書,由市一級醫院提供的體檢證明,需加蓋醫院公章;
(5)保證人出具的身元保證書;
(6)日語能力認定書(報考日語專科則免除)。
上述證明齊備,一般便會發給入學許可書。日本的入學許可書無固定樣式,由各錄取學校自行印製,入學許可書都有一定的有效期限,過期無效。
J. 日本的現代設計的發展概況和特點、名家
1、概況:日本設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是它的傳統與現代雙軌並行體制,針對日本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不同的兩種設計體制也是雙軌並行的。
2、特點:在創造空間時,對表層選材的處理十分重視,往往強調素材的肌理,暗示功能性來突破框框。大膽地原封不動地表露水泥表面、木材質地,以及鋁合金、鋼鐵等金屬板格、金屬復合板材、人造石、馬賽克等飾面。
著意顯示素材的肌理效果或本來面目,加以精密的打磨,使這些現代技術加工的表層材料質感完全像是用相機拍攝的效果一樣,或像透過濾色鏡觀看材質一樣的訴諸視覺的材料運用。
3、名家:,丹下健三、黑川紀章、磯崎新、安藤忠雄等。
(10)日本設計擴展閱讀:
名家代表作:
1、丹下健三
東京奧運會主會場、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廣島和平紀念公園、、東京羅馬天主教聖瑪麗大教堂等。
丹下健三,日本著名建築師,曾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東京奧運會主會場就是他的傑作。1961年他創建了丹下健三城市·建築設計研究所。1964年東京奧運會主會場——代代木國立綜合體育館,是丹下健三結構表現主義時期的頂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達到了材料、功能、結構、比例,乃至歷史觀的高度統一,被稱為20世紀世界最美的建築之一。
2、黑川紀章
大阪國家人種學博物館,福岡現代藝術博物館,鄭東新區CBD等。
第二代日本建築師,曾多次獲獎並獲得多項國際榮譽。他曾與和磯崎新、安藤忠雄並稱日本建築界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