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設計師
❶ 「綠色一度被拒於時尚殿堂之外」,第一個在時尚界運用綠色的設計師是誰
三宅一生,復1938年出生於日制本,曾在巴黎求學,1970年在日本成立工作室,曾發表「東方遇見了西方」,證明了他的作品是東西方文化的橋梁。他創造的「我要褶皺」、「一塊布」、「FETE」概念在時尚界掀起狂潮。這位來自日本的設計大師以他對東西方文化的融合來詮釋他對時裝和香氛的追求,形成了三宅一生的獨特風格。
❷ 園林綠化設計師有什麼職責
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綠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參與城市綠化規劃、管理市區道路綠化、公共綠地、游園和行道樹,進行庭院綠化、綠化工程、設計、施工;引進和推廣綠化新品種及參加物種多樣性保護等工作。
❸ 綠色設計是誰提出的
綠色設計
作者:zhengjic… 文章來源:轉載 點擊數:814 更新時間:2006-2-15
如果說19世紀末的設計師們是以對傳統風格的揚棄和對新世紀的渴望與激情,用充滿生命活力的新藝術風格來迎接20世紀,那麼20世紀末的設計師們則更多地以冷靜、理性的思辯來反省一個世紀以來工業設計的歷史進程,展望新世紀的發展方向,而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創新。實際上,進入20世紀90年代,風格上的花樣翻新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後現代已成昨日黃花,解構主義依舊是曲高和寡,工業設計需要理論上的突破。於是不少設計師轉向從深層次上探索工業設計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力圖通過設計活動,在人---社會---環境之間建立起一種協調發展的機制,這標志著工業設計發展的一次重大轉變。綠色設計的概念應運而生,成了當今工業設計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
綠色設計源於人們對於現代技術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體現了設計師的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工業設計在為人類創造了現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加速了資源、能源的消耗,並對地球的生態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特別是工業設計的過度商業化,使設計成了鼓勵人們無節制消費的重要介質,"有計劃的商品廢止制"就是這種現象的極端表現,因而招致了許多的批評和責難,設計師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工業設計的職責與作用。
綠色設計著眼於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關系,在設計過程的每一個決策中都充分考慮到環境效益,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對工業設計而言,綠色設計的核心是"3R",即Rece、Recycle和Reuse,不僅要盡量減少物質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而且要使產品及零部件能夠方便地分類回收並再生循環或重新利用。綠色設計不僅是一種技術層面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一種觀念上的變革,要求設計師放棄那種過分強調產品在外觀上標新立異的做法,而將重點放在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上面,以一種更為負責的方法去創造產品的形態,用更簡潔、長久的造型使產品盡可能地延長其使用壽命。
對於綠色設計產生直接影響的是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Victor Papanek)。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他就出版了一部引起極大爭議的著作《為真實世界而設計》(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該書專注於設計師面臨的人類需求的最緊迫的問題,強調設計師的社會及倫理價值。巴巴納克認為,設計的最大作用並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在包裝及風格方面的競爭,而是一種適當的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元素。他強調,設計應認真考慮有限的地球資源的使用問題,並為保護地球的環境服務。對於他的觀點,當時能了解人不多。但是,自從70年代"能源危機"爆發,他的"有限資源論"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就象現代主義所追求的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現實難以協調一樣,綠色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理想主義的色彩,要達到舒適生活與資源消耗的平衡以及短期經濟利益與長期環保目標的平衡並非易事。這不僅需要消費者有自覺的環保意識,也需要政府從法律、法規方面予以推進。當然,設計師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盡管綠色設計並不注重美學表現或狹義的設計語言,但綠色設計強調盡量減少無謂的材料消耗,重視再生材料使用的原則在產品的外觀上也有所體現。在綠色設計中"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了新的含義。從80年代開始,一種追求極端簡單的設計流派興起,將產品的造型化簡到極致,這就是所謂的"減約主義"(Minimalism)。法國著名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Philip Starck, 1949-)是減約主義的代表人物。菲利普是一位全才,設計領域涉及建築設計、室內設計、電器產品設計、傢具設計等等。他的傢具設計異常簡潔,基本上將造型減化到了最單純但又十分典雅的形態,從視覺上和材料的使用上都體現了"少就是多"的原則。斯塔克設計的路易20椅及圓桌。椅子的前腿、座位及靠背由塑料一體化成型,就好像靠在鑄鋁後腿上的人體,簡潔而又幽默。
1994年,斯塔克為沙巴法國公司設計的一台電視機採用了一種用可回收的材料----高密度纖維模壓成型的機殼,同時也為家用電器創造了一種"綠色"的新視覺。
在不少國家和地區,交通工具不僅是空氣和雜訊污染的主要來源,並且消耗了大量寶貴的能源和資源。因此交通工具,特別是汽車的綠色設計備受設計師們的關注。新技術、新能源和新工藝的不斷出現,為設計出對環境友善汽車工辟了嶄新的前景。不少工業設計師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努力解決環境問題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穎、獨特的產品形象。綠色設計不僅成了企業塑造完美企業形象的一種公關策略,也迎合了消費者日益增強的環保意識。
減少污染排放是汽車綠色設計最主要的問題。以技術而言,減少尾氣污染的方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提高效率從而減少排污量,二是採用新的清潔能源。另外,還需要從外觀造型上加強整體性,減少風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EV1是最早的電動汽車,也是世界上節能效果最好的汽車。它採用全鋁合金結構,流線造型,一次充電可行駛112-114km。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將是一項極為緊迫的課題,綠色設計必然會在重建人類良性的生態家園的過程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❹ 中國有哪些設計師是專注於綠色 、環保的設計
你這個問來題有點絕對,如源果專注於一個方面,該設計師發展的餘地就很窄了。但是也有好的方面,你可以找該設計師去設計關於該方面的作品,也是不錯的辦法。如果非得說是哪些設計師專注於綠色和環保的設計,我只能告訴你是那些小型的廣告公司,和一些規劃局,做環保部門的單位等。這是我的理解。
❺ 什麼是綠色設計理念
綠色設計指的是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內,著重考慮產品對自然資源、環境影響,將可拆除性、可回收性、可重復利用性等要素融入到產品設計的各個環節中去。在滿足環境要求的同時,兼顧產品應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壽命、經濟性和質量等。實現綠色設計至少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方面的要素:
綠色設計三要素
(1)二次利用
要求產品及其零部件和附件外包裝能夠被反復使用。這就要求設計師在對產品進行設計建模的過程中,零部件結構要盡可能的簡單化和標准化,這樣,其用料不但少,節約了資源,而且由於是標准件,還可以對其進行回收再利用。製造商應該盡量延長產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換代。
(2)循環回收
要求生產出來的物品在完成其功能後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而不是不可恢復的垃圾。再循環有兩種情況,一是原級再循環,即廢品被循環用來產生同種類型的新產品;另一種是次級再循環,即將廢物資源轉化為其他產品的原料。從對這兩種循環的定義來看,原級再循環能夠更好的節省自然資源,也是綠色設計中提倡的方式。
(3)節約資源
要求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來達到既定的生產或消費目的,進而從源頭就注意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
以上三種原則都著重注意了產品對環境的影響,那麼該如何在產品設計中實施運用在綠色設計呢?這其中就包括了許多的方法,重要的有:綠色材料設計、產品綠色結構設計、綠色能耗設計、綠色包裝設計、綠色製造過程設計等。
❻ 綠色設計的簡介
綠色設計(Green Design)是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的一股國際設計潮流。綠色設計反映了人們對於現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同時也體現了設計師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
在漫長的人類設計史中,工業設計為人類創造了現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加速了資源,能源的消耗,並對地球的生態平衡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特別是工業設計的過度商業化,使設計成了鼓勵人們無節制的消費的重要介質,「有計劃的商品廢止制」就是這種現象的極端表現。無怪乎人們稱「廣告設計」和「工業設計」是鼓吹人們消費的罪魁禍首,招致了許多的批評和責難。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設計師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工業設計師的職責和作用,綠色設計也就應運而生。
他就出版了一本引起極大爭議的專著《為真實世界而設計》(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他認為,設計的最大作用並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包裝和風格方面的競爭,而是一種適當的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元素。他同時強調設計應該認真考慮有限的地球資源的使用問題,並為保護地球的環境服務。對於他的觀點,當時能理解的人並不多。但是,自從70年代「能源危機」爆發,他的「有限資源論」才得到人們普遍的認可。綠色設計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和認同。
❼ 什麼是綠色室內設計
綠色室內設計即環保的室內設計,比如說裝修用的材料都是無毒無害的,還有就是樓上說的重裝飾輕裝修,在設計中巧妙地利用綠色植物來裝點空間,既可以去除裝修污染,又可以美化環境。
❽ 什麼是綠色設計
綠色設計(Green Design)是20世紀80末出現抄的一股國際設計潮流。綠色設計反映了人們對於現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同時也體現了設計師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 綠色設計的內容 綠色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綠色產品設計的材料選擇與管理;產品的可拆卸性設計;產品的可回收性設計。 (1).綠色產品設計的材料選擇與管理 一方面,不能把含有有害成分與無害成分的材料混放在一起;另一方面,對於達到壽命周期的產品,有用部分要充分回收利用,不可用部分要用一定的工藝方法進行處理,使其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2).產品的可回收性設計 綜合考慮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價值的大小,回收的處理方法等 3).產品的可拆卸性設計 設計師要使所設計的結構易於拆卸,維護方便,並在產品報廢後能夠重新回收利用。 除此之外,還有綠色產品的成本分析,綠色產品設計資料庫等。
❾ 我是綠色校園設計師方案
中小學校園綠色設計
「綠色校園」是指「在其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水、節材、節地)、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師生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教學和生活環境,對學生具有環境教育功能,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校園。」如何建設綠色中小學校園,在校園設計時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綠色校園建設有哪些原則和方法?下面將從綠色校園環境、建築節能以及建築舒適性三個方面來具體闡述。
綠色校園環境
(1)校園總體布局
在進行校園規劃總體布局設計時,應基於校園所在地的氣候環境,結合建築功能,形成校園總體布局策略。在此基礎上通過校園物理環境模擬模擬技術,如日照模擬、風環境模擬、照明系統模擬以及立面採光遮陽模擬等的應用,將校園總圖布局方案進行不斷修正,最終形成符合綠色校園要求的能夠營造良好校園物理環境的布局,如圖1為北方某小學風環境分析圖。
(2)生態綠化系統
如果說教學樓、體育館、禮堂等是中小學校園中的「圖形」,那生態綠化系統就是承載這些建築的「基底」。一個有機豐富的生態綠化系統對於中小學校園環境的塑造不可或缺,有時還能彌補建築布局的不足。在進行生態綠化系統的構建時,可靈活借鑒景觀生態學的理念。其主要目標是將校園環境中的自然、建築與人類活動三方面統一為一個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
在具體設計過程中,應先從宏觀區位出發,使校園的景觀格局與其所在大區域的地形、地貌、植被以及水體等要素協調。中觀層面,可借鑒景觀生態學中的「斑塊一廊道一基質」模式,基質是整個校園綠化系統,斑塊是規劃設計中的景觀節點,而廊道則是將各節點與整個校園聯系起來的道路、河流等。微觀層面,在植被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學校所在地域氣候特徵,選用合適的樹種。在具體「斑塊」設計時應考慮到多樣性,並利用不同種類動植物在時間、空間和營養生態等方面的差異來合理配置。同時,還可循環利用綠地凋落以及綠肥等形成整個系統的自肥循環機制,這樣也可減少綠地維護工作,進而降低運營費用。
(3)「海綿」校園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許多城市在快速建設的過程中也面臨著嚴重的內澇問題,並伴隨著徑流污染、水資源匱乏等發展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提出了「海綿城市」的概念――「海綿城市就像一塊海綿那樣,能把雨水留住,讓水循環利用起來,把初期雨水徑流的污染削減掉。」
學校校園作為城市中的小社會,也應引入海綿城市理念,著力構建能彈性適應環境變化與自然災害的「海綿校園」。具體來說,要結合校園內水系、道路、廣場、綠地等空間載體,建設低影響開發的雨水控制與利用系統。如加深蓄水池深度、降低水溫;改造道路、廣場,增加透水性地面比(透水路面磚每平方米可儲存雨水量達8~12L),提高校園蒸發能力;改變傳統集中綠地建設模式,將小規模的下凹式綠地滲透到校園中;將收集到的雨水循環利用到衛生間排水和綠地灌溉水等,如圖2為德國某學校採用下凹式綠地等形成海綿校園。 建築節能
在建築的全生命周期中,只有不到30%的能耗來源於建造過程,而大部分源於建築使用過程中。能源的使用效率不僅僅是節約問題,更影響到溫室氣體排放甚至氣候變化。中小學校園建設中需要將節能充分考慮到建設和運營的各階段中,具體可圍繞如下九個核心方面開展:建築材料選擇、新能源利用、建築外圍護、供暖(北方供暖地區)製冷系統、通風系統、遮陽系統、照明系統、設備調控、學校管理。每個方面需要遵循的原則列舉如下。
(1)建築材料選擇:保溫材料具有熱阻大、可以延緩熱量傳入和傳出維持室內溫度穩定的優點,在實際工程中應選用保溫性能好、難燃的保溫材料。例如混凝土材料,既有優異的防火和保溫性能,也可減少建造和運營成本,在使用過程中碳排放量遠小於鋼結構建築。
(2)新能源利用:應優先考慮利用可再生能源,然後再考慮利用傳統的化石能源。以太陽能為例,可考慮採用太陽能熱水器為學生宿舍和食堂提供熱水、使用太陽能光伏發電(圖3)為校園路燈供電、利用地源熱泵進行供暖等。中小學校建築的用能高峰與太陽能的供給時間基本一致,因此利用效率較高。學校還可利用活動場地敷設中小型風力發電設施。此外,還應充分考慮附近聯合用能的可能性,如利用臨近生產企業的余熱進行供暖等。
(3)建築外圍護:應提高建築圍護的熱工性能(保溫性、密閉性),減少建築本身的熱量損失,降低供暖、製冷負荷。同時還應當注重建築保溫和隔熱材料的異同,針對不同地區氣候和熱工分區,採用低傳熱系數或高熱穩定性的材料。
(4)供暖(北方供暖地區)製冷系統:應選用合理的能源供應方式。供暖系統需實現以樓宇、樓層或房間可調,房間散熱器應安裝溫控閥,熱耗應可計量。
(5)通風系統:建築應安裝機械通風系統,保證供暖(或供冷)季節在窗戶關閉的情況下有足夠新風量,春秋過渡季節則以能夠開窗自然通風為宜。
(6)遮陽系統:適當採用外遮陽設施,既可以防止室內過熱和眩光,又可將自然光導入室內,提高室內照度。
(7)照明系統: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為前提,燈具的布置與窗戶方向平行,按照與窗戶的距離分組獨立開關。在開關和調控上也可選擇體感調控、下課自動關燈、上課需手動開燈、與外遮陽系統聯動控制(外遮陽打開時自動關燈)等方式。
(8)設備調控:採用能效級別較高的設備(如冷凝鍋爐、能效等級二級以上的製冷機、T5燈管和LED照明設施等)。合理配置診斷用能設備,建立有效的用能設備控制系統(如非授課時段供暖設備的低溫運行、可根據作息時間控制的照明燈具開關系統等),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節約終端能源和一次能源。
(9)學校管理:建設過程只是節能的開始,如何在使用過程中貫徹節能理念則是重要問題。因此,應提高節能減排在學校管理中的重要性,提高相關技術人員的針對性政策和技術培訓,完善管理制度,將節約能源的各項措施作為學生的第二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