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

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2-11 22:48:16

『壹』 運用中國傳統元素和現代元素做設計,現代元素都包括什麼

現在元素不同於傳統元素是不可逆的不可變的。 我認為現代元素的是萬物可以版把任何物體權都當作是現代元素 舉個例子:1.如果你現在穿著兩片葉子走在大街上,你絕對是個超現代的人。 2.如果你現在你脫掉衣服上外面跑一圈,也絕對現代並且可以成為什麼行為藝術家。 3.如果你用鼎當洗腳盆,你也絕對現代。 So anything are modern

『貳』 如何在設計中體現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結合

你問的是什麼?傳統文化元素很多,都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加入到包裝設計中。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世博會的中國館。一般情況下,把傳統文化符號化是最簡便的設計理念,就像把酒的包裝做成馬鞍狀,代表草原文化,意為「平平安安(酒瓶和馬鞍)」。

『叄』 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關系

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

本文稿是我研究現代藝術設計與傳統文化之間關系,以及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傳統文化對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逐步產生並且積累起來的一些想法,這些想法使我感到,在所謂現代文化趨同和傳統文化危機論的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們的現代藝術 設計,到底還以什麼為支撐?為什麼我們要滿世界地尋找最具民族特徵、地方特色的藝術設計珍品?為什麼美國人對我們自己津津樂道的上海浦東櫛比鱗次的建築群,僅僅給了一個「象紐約曼哈頓」的評價而不屑一顧?為什麼外國的學者對我們自己常常忽略的傳統文化與藝術如此流連往返……所以著一切,都與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依賴有關。於是,我開始徜徉在歷史與今天、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尋著它們與生俱來的天緣關系。

我將自己的研究和結論,借《設計在線》一方寶地發表,以求與更多於此感興趣的同仁們進行探討。文稿擬分為五個部分,陸續發表。文稿原本配有相應的插圖,以求讀者諸公對傳統文化現代藝術設計有更直觀的解讀,這里只發表文稿的文本部分,請大家見諒。文稿分部如下:

第一部分:導言:我們生活在傳統文化構築的世界裡
第二部分: 一:歐洲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
第三部分: 二:美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
第四部分: 三: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
第五部分:結論:傳統文化將繼續影響著世界發展

------------------------------------------------

導言:我們生活在傳統文化構築的世界裡

設計,是文化藝術與科學技術結合的產物,而藝術與科技,又同屬於廣義的文化范疇。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具有不可逆的傳承性。雖然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與設計師,總是企圖擺脫傳統文化的陰影,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藝術里程碑,但傳統文化還是如影隨形,到處可見。因此,我們可以說,任何傳統文化,都必然對藝術與科技的發展,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並且通過藝術與科技,或者直接,或者間接,都對現代設計產生連帶的巨大影響。

什麼叫傳統文化?我們要有新的概念,人類昨天社會實踐活動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對於今天而言,都是傳統文化;今天人類社會實踐活動所創造的文明成果,對於明天而言,也是傳統文化。所以,我們不能一提傳統文化,就聯想到落後。事實上,人類在創造文化的過程中,早已經把那些落後的糟粕淘汰;被保留下來的,對今天和明天能夠產生巨大影響的,那的確都是人類文化的精華。中國的仰韶文化距離今天已經是7000—5000年的事情了,其彩陶圖案豐富多彩,有魚紋、鳥紋和蛙紋等多種逼真的動物形態。你能說它落後嗎?古埃及文化,距離今天怕也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我們今天不還是嘆為觀止嗎?

所以,中國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就說:「6000年前的仰韶彩陶,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高超的造型藝術作品——陶罐,有什麼人敢於大膽地說可以超越它,比它進步呢!」所以他又說:「科學的規律是進步的規律,藝術是越來越繁榮、越豐富,藝術不用進步的說話。」(《黃永玉談藝錄》)

其實,人類在自己的發展中,從來不曾把傳統文化拋棄,在盜墓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考古學,就足以說明人類對傳統文化的青睞。中國古代大哲學家莊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關系,做過非常生動的說明。莊子在《莊子·外物》里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中國儒家弟子,表面上詩書禮樂,仁義得很,風雅得很,但背地裡卻干著挖墳掘墓,偷珠盜寶的事情。某天夜裡,孔子領著自己的學生去盜墓。孔子在上面望風,學生在下面盜墓找寶。天快亮的時候,學生在下面還沒有盜竊完畢。孔子有些著急,就在上面說:「太陽快升起來了,事情進行得怎麼樣?」學生在墓下說:「下裙和內衣還沒有解開,口裡含著一顆寶珠還沒有摳出來。古詩上就說:青青的麥苗,長在山坡上。生前不願周濟別人,死了怎麼還含著寶珠!」孔子一聽說死者口中有寶珠,就急不可待地說:「衣服先不要管,先摳寶珠要緊。你擠壓他的兩鬢,按著他的胡須,再用錘子敲打他的下巴,慢慢地分開他的兩頰,然後再把寶珠取出來。要輕輕地來,不要損壞了口中的寶珠!」

莊子講的這個寓言故事,是為了諷刺孔孟的儒家,說他們的學說,不過是從古人嘴裡摳出來的口水,但也說清了人類文化之間的傳承關系。其實,我們今天的許多知識,都是從古人嘴裡摳出來的口水。我們從今天所謂的現代藝術、現代設計之中,也常常看到傳統文化的影子。

現代設計,我們今天所承認的,大體上起源於西方的工業革命,那是18世紀的事情,現代設計作為工業革命的響應,開始走上歷史舞台。而後,作為一種文化運動,並且對今天仍然有著極強理論指導意義,或者實踐影響作用的,則是20世紀初期以來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

20世紀初期,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動盪不安,但又激動人心的時代,工業革命的直接成果——大量發明出來的新工業產品,包括飛機、汽車、遠洋輪船、電燈、電話、電報等等,對於新藝術風格和新設計方法的誕生,都產生了相當積極的影響;對於現代藝術與設計的新探索和思想上的解放,更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這是科學技術對藝術與設計的推動力,也是對人類思想解放的反作用。那時,社會的大動盪、大分化、大改組,直接促進了新藝術風格和新設計方法的產生。荷蘭的風格派、俄羅斯的構成派、義大利的未來派……對於現代藝術與設計的發展,功不可沒;斯堪的維亞的阿爾托(Alvar Aalto)設計、美國的流線型設計……推波助瀾,使現代設計運動朝著藝術與科技緊密結合的方向前進;瑞士的柯布西埃(Le Corbusier),更是以他的《走向新建築》,把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推向了極至。柯布西埃是機械美學理論的奠基人,他強調機械的美,高度贊揚飛機、汽車和輪船等新科技結晶,認為這些產品的外形設計不受任何傳統式樣的約束,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設計成的,它們只受到經濟因素的約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柯布西埃說:「……在近50年中,鋼鐵與混凝土已經占統治地位,這說明結構本身具有巨大的能力,對建築藝術家來說,建築設計中老的經典已經被推翻,如果要與過去挑戰,我們應該認識到,歷史上的過往樣式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復存在,一個屬於我們自己時代的新的設計樣式已經興起,這就是革命。」

柯布西埃的這種說法,充分表明,處於工業革命高潮之中的藝術家與設計師,面對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是那樣按耐不住心中的沖動,盡管那沖動多少有些失去理智。的確,建築革命促發了新建築的出現,而新建築運動又與現代主義運動一脈相通,它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改變著歐洲延續了數千年的磚石建築。於是,到了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的「水晶宮」,就成了世界新建築運動與現代主義運動的里程碑,從此,建築界開始走向新材料、新工藝、新設計的建築方法,各種建築流派不斷涌現。被稱為「現代建築三大支柱」的新建築發起者,德國的沃爾特·格羅披烏斯(Walter Gropius)、米斯·凡德洛(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瑞士的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在理論和實踐上,全面奠定了現代主義的設計基礎。

但是,在激情燃燒的現代主義藝術與設計運動中,也有對傳統文化的回顧和闡揚。德國弗蘭茲·薩雷斯·瑪雅在他的《裝飾藝術手冊》(Handbook of Ornament,1883年)中,就對裝飾的分類,表現了歷史主義和傳統文化與藝術的偏愛。這本書曾經被翻譯成數種文字,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出版發行,並反復再版,被公認是裝飾藝術的經典名著之一,深受藝術家、設計師和廣大製造商的歡迎。該書的暢銷,就充分說明,即使是最前衛的藝術家和設計師,也認為傳統文化與藝術對於現代設計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傳統文化與藝術,給我們帶來了古埃及、古希臘—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王權中心時代的文化與藝術信息。顯然,它們不但為我們提供了直接的設計資料,更可以激發我們的創造靈感。

誠然,由於工業革命席捲了整個西方世界,技術革命激發起來的新思潮,使投身現代設計運動的人不計其數,但是,如果我們回眸這場至今未果的現代設計運動,便會發現,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真正對我們今天的設計文化產生全方位巨大影響的,當屬德國的包豪斯(Bauhaus)。包豪斯對現代設計影響之深遠,不僅大大超過了它的創始人沃爾特·格羅披烏斯,而且也遠遠超出了它的國界——從德國走向歐洲,從歐洲走向世界。以至於在包豪斯的故事發生七十二年後,即1991年,重新向人們講述包豪斯故事的英國人弗蘭克·惠特福德(Flank whitford),在他的《BAUHAUS》一書的前言里就寫道:「很顯然,包豪斯的影響至今依然存在。」「設計我們生活環境的那些人,還是繼續從包豪斯的作品當中汲取著靈感。而在遍布世界各地的許多藝術院校里,包豪斯的藝術教育方法依然普遍地影響著它們現在的教學。」

事實上,我們對包豪斯的眷戀,就已經無可辯駁地證明了一點——進入信息時代的我們,不曾把傳統文化與藝術丟掉,甚至還到傳統文化與藝術中找尋能夠激發,或者指導我們今天藝術與設計活動的東西。其實,這種不廢傳統文化與藝術的思想,正是包豪斯一以貫之的文化精神。譬如,包豪斯的創始人格羅披烏斯,主張藝術與技術統一,實踐能力與理論素養並重;強調設計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等等思想,就是源於古希臘—羅馬文化與藝術精神。現代設計講的「以人為本」,就是古希臘哲學強調的「人本主義」,更是源於中國古典哲學——老莊的「天人合一」、「以人為貴」的思想;藝術與技術的統一,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更是古希臘—羅馬文化與藝術唯美、求實、創新精神的體現。包豪斯這種立校精神,的確為現代主義運動開了傳統文化藝術與現代科學技術融合的先河。

由此可見,受著現代藝術與現代科技雙重製約的現代設計,無論怎樣的發展,都無法脫離傳統文化對它的深刻影響。也就是說,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會性和歷史性的傳統文化,不但無時不刻地影響著現代藝術運動,而且也直接影響著現代設計運動。

在歐洲,我們看到,積淀了數千年的歐洲文化,對現代設計產生的影響,並不亞於對現代藝術的影響,它的標志性參照物就是倫敦的水晶宮、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和著名的香榭里舍大道。「香榭里舍」,即「樂園」的意思,是從上古的愛琴文明引申出來的,曾經為愛琴文明做出過貢獻,創造了克里特文化(Crete)的克里特島人,把自己的生命視作一次快樂的機會,把埋葬自己的墓地,或死亡時舉行的超生儀式叫做「香榭里舍」。巴黎人直接把它當作自己城市的街名,本身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漫步在香榭里舍大道,你可以感受到古典與現代、豪華與氣派、高雅與華美、顯貴與朴實、喧囂與幽靜、人文與自然的魅力。在歐洲,巴黎算是它的城市文化與藝術的形象代表,在巴黎,目不暇接的各種藝術展覽、服裝設計大賽、五花八門的藝術節……使人們隨時感受到現代社會的物質文明;盡情領略到傳統文化與藝術的精神面貌。

在美國,雖然沒有象歐洲那樣厚重的文化積淀,但是,殖民文化、移民文化,統而言之的商業文化,對於現代設計的影響,也隨處可見。對於土著文化與藝術的探索,也在逐漸拂拭著殖民主義時代給美洲大陸帶來的身心創傷。在那裡,標志性參照物就是紐約的曼哈頓,那裡有遠渡大西洋、在紐約落戶的自由女神像;有高聳入雲、成為紐約巨大精神支柱,體現美國價值觀的世貿中心大廈,盡管它已經從地平線上消失。同時,我們也可以偶然見到,美國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對印第安文化的追尋。正如旅美學者高小剛在他的《圖騰柱下:北美印第安文化漫記》中描述的那樣:印第安人的藝術在美國十分走紅。博物館輪流展出印第安人的文物;印第安藝術家承接政府和大公司的項目進而成為巨富;每一處新的印第安遺址的發現都會引起不小的轟動;電視台不時播放以印第安生活為內容的電視劇……現今,連一般的美國人都承認,不寫印第安的歷史,美國的歷史就無從落筆;不談印第安文化,美國當代文化就缺少根基。通過印第安文化在與現代工業文明的磨合演變史,美國人已經深刻體會到,古老原始文明與現代先進文明最終融合並共同發展,這才是人類共同追求目標。

在中國,雖然沒有西方工業革命的經歷,但是,勤奮好學的中國人,卻早已積極主動地把現代設計思想、理論、方法引進中國,並且一直想以此——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振興中華民族,圓百年近代史上中國人的強國之夢。這種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文化藝術結合的標志性參照物,就是20世紀20—30年代的南京中山陵;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築」;90年代的北京世紀壇;以及興起於80年代,至今還方興未艾,可圈可點的全國性「城市開發熱」。

西方文化與藝術,乘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東風,進入中國已經二十多年了,兩種文化的碰撞,反映在藝術上,是激烈的,其激烈程度,並不亞於歐亞板塊碰撞引起的造山運動。事實上,兩種文化的碰撞,早在帝國主義列強用炮艦打開中國的大門時,就已經開始了。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甚或直接採取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似乎都無大礙,也並不會引起激烈的爭論,但是,對於藝術——現代設計的另一層面文化,就不那麼簡單了。在藝術與設計界,我們常常聽到有關兩種文化與藝術碰撞引發的爭論。這種爭論,也常常影響到藝術與設計的實踐。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索中西文化碰撞下的現代設計,藉此找尋出一條中西文化與藝術融合影響下的、現代設計的正確之路。

傳統文化之對於現代社會的影響,我們是隨時都能夠見得到的。譬如歐洲的「海洋文化」論,就一直影響著西方列強的擴張心態,軍事擴張、經濟擴張、政治擴張、文化擴張……無所不在的擴張。演變到今天,擴張就變成了所謂的「全球化」文本。全球化,實質上就是西方傳統文化影響下的產物。由此可見,傳統文化對於藝術與設計的影響,同樣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在上面的個案分析中,已經清晰地看到,傳統文化對現代藝術與設計的影響十分深刻,所謂的「前衛」藝術家們,也到傳統文化與藝術中尋找創造的靈感,甚至常常直接把前人的藝術成果改頭換面成自己的創造。

藝術是需要不斷創新的,但是,我們也決不能因為要創新,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對傳統文化一概加以否定。創新,對傳統文化與藝術而言,是揚棄,不是否定!如果割裂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設計的聯系,那麼,現代藝術與設計也將黯然失色,甚至會自我窒息而亡。這不是聳人聽聞,也不是庸人自擾,而是歷史教訓。歐洲「黑暗的中世紀」,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反動,其結果使歐洲文化自我窒息而亡。最後,只能掀起一場廣泛深刻的文藝復興運動,使歐洲文化死而後生,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誕生和發展。

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常常見到這樣一種現象,凡是生命力旺盛而又持久的文化——不論是外來侵略,還是自然延續——都是對原有歷史文化取積極傳承和闡揚態度的文化,譬如古希臘文化之對於古埃及文化和兩河文化;羅馬文化之對於古希臘文化,歐洲文藝復興之對於古希臘—羅馬文化;中華民族文化數千年之自立於世界文化之林……其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總是生活在傳統文化構築的世界裡。正如恩格斯在論述原始社會階段在人類歷史中具有的重大意義時所說的:「這個『太古時代』在一切情況之下,對於所有未來世代來說,總還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時代,……因為它的出發點是人從動物界分離出來,而它的內容則是克服將來集體的人們所永遠不會再遇到的那些困難。」(恩格斯《反杜林論》)

(未完待續)

相關鏈接
-- 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四) (2003/08/01 14:11)
-- 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三) (2003/07/26 23:50)
-- 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二) (2003/07/20 22:32)
-- 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一) (2003/07/14 00:53)

http://www.dolcn.com/d/digest/20030810122218.html

『肆』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關系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大體離不開易學文化,離不開儒、道、釋文化,即儒學、道學和佛學。佛學之所以被稱為「釋」,是因為它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印度佛學,而是被漢化了的佛學,即經過中國千百年流傳、演化,被中華文化重新詮釋過的佛學。中國各種文化互相融通,數千年相安無事說明中華文化的巨大兼容性,因為這種兼容性,使中華文化達到今天的博大精深。中國傳統文化離不開易經和儒道釋這個主幹,是因為它們各自擔負著自己的使命,相互交叉作用,共同維持著這個社會的平衡和穩定。台灣學者南懷謹對儒、道、釋三家,有一種比喻,他說:「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有飯吃――沒有精神糧食;佛家是百貨店,像大都市的百貨公司,各式各樣的日用品俱備,隨時可以去逛逛,有錢就選購一些回來,沒有錢則觀光一番,無人阻攔,但裡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東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則是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南先生在這里沒有談到易經,如果把儒家比喻成糧食店;把佛家比喻成百貨店;把道家比喻成中葯店,那麼,易經就是超級市場。它幾乎成了中華文化的集散地,中華文化的任何一個支脈,都可以從它那裡找到根,並且可以藉此證明自己對中華文化的

『伍』 中國傳統裝飾與現代設計有何區別

《中國傳來統裝飾與現代設計(中國源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系列教材)》詳細介紹了中國傳統建築裝飾、中國傳統裝飾繪畫、中國傳統裝飾雕塑、中國傳統陶瓷裝飾、中國傳統金屬裝飾和中國傳統紡織品裝飾的基礎知識。並結合這些裝飾門類以大量的圖例講解了它們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解說了傳統裝飾元素如何在現代設計中「古為今用」的問題,此乃《中國傳統裝飾與現代設計(中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系列教材)》的特色。中華文明歷史源遠流長,藝術長河中燦爛的傳統裝飾藝術一直與人們的社會生產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作為現代的設計師,有必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國家、民族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傳統裝飾可以期望,並將其與現代設計理念結合,創作兼具民族風格和時代感的設計作品。

『陸』 淺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關系

傳統文化是現代藝術設計得以生存、發展的根。沒有真切地把握傳統,就不能設計出真正具有文化內涵的作品,更不用談自立於世界設計之林了。不同國家、不同時代蘊藏著不同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追求,表現出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特徵,這種不同滲透並體現在現代藝術設計的各個領域及層面。傳統文化對現代藝術設計影響深遠,藝術設計作為一種綜合的藝術行為,又能彰顯和演繹一個國家或民族的靈魂。

『柒』 論文范圍:傳統元素和現代設計的關系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涵蓋著豐富的設計元素,而這些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東方文化的寶貴財富,它題材廣泛、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流傳久遠,是其他藝術形式難以替代的。現代廣告文化從商品世界深入到傳統文化深厚的土壤中,從創意元素中汲取中國傳統文化得精髓,為廣告灌注積極的文化內涵,構建了新的價值取向。
關鍵詞傳統文化廣告影響

一、中國傳統文化
文化是一個廣義的東西,比如說,語言、心理、文學、哲學、生活習慣還涉及到服裝、風俗等一些邊沿化甚至是圖騰符號化的東西。美國學者泰勒把文化的定義為:「文化和文明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倫理道德、風俗和作為社會成員的人通過學習獲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習慣。」
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說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包括中國傳統節日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
二、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廣告的影響
在現代,廣告業是一個文化產業,而文化是廣告業發展的基礎。
現代廣告不僅滲透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類的經濟社會、文化社會、乃至政治社會也產生重要的影響;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著人們的消費觀念、消費方式,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社會價值觀。廣告文化成為了一種社會文化。廣告的傳播過程就是一個人們共享社會文化的過程,也是一個社會價值觀念不斷被傳送、強化和公眾接受社會文化教化的過程。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取之不盡的寶藏,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逐漸沉澱下來的最為可貴、理當珍視的東西。在漫長的5000年中華民族文明文化形成與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獨有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信仰模式和審美趣味已漸漸深入國人的頭腦。成功的廣告往往蘊涵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蘊,同時也是時代進步文化的一面鏡子。因此現代廣告創意與傳統文化相互促進:
1。傳統文化為廣告創意帶來個性特色;
2。傳統文化使廣告創意更接近消費者心理;
3。廣告創意與傳統民族文化相互制約,廣告創意必須適應受眾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比如,豐田汽車的廣告剛好舉了一個反面的例子,引起國人抗議與抵制。盧溝橋獅子敬禮和文案極大的刺激了中國民眾對那段國仇家恨的記憶。廣告創意假如跳出了民族文化這個圈子就有可能不被人們所接受,更嚴重的是一旦一種廣告中的創意元素違反了民族文化,傷害了消費者的民族感情,就會引起消費者的群起而攻之,大大影響了廣告的信息傳播,削弱廣告創意的力度,甚至起到相反的廣告效果;因此,廣告創意不能忽略民族文化的規約,絕對不可以侵犯一個民族的文化,損害民族的尊嚴。
三、傳統文化在現代廣告中的應用
廣告創意從商品世界深入到傳統文化深厚的土壤中,既為廣告灌注積極的文化內涵,又構建了新的價值取向,實施合理的廣告策略,這是十分重要的。
廣告創意來源於生活,來源於文化。文化同時也會提升廣告創意的內涵,為廣告產品帶來文化附加值。而一個民族的文化因其獨特性必然會給廣告創意帶來獨特的個性,從而提升創意的吸引力與認可度。在當今的消費時代,廣告產品如何取得競爭力,關鍵在於其傳達的文化價值,塑造的品牌形象是否具有個性,是否區別於同類且被消費者認可的特點,是否能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因而,獨具特色的、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可以增加廣告創意的力,為廣告主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某系列的地產報紙廣告為例,用傳統建築形式作為廣告的切入點;結合了中國傳統藝術作品中對國畫藝術高度,在設計領域創新運用,突出了東方意識形態和完美家居生活品質理念。設計者通過對水墨、書法等中華藝術精粹的准確把握,形成自己那種帶有很強東方文化的表現風格,完美地把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糅和到現代設計觀念裡面。
借鑒中國傳統藝術作品的構圖技巧,「留白」、「藏境」、「造勢」、「造險」,使作品意境深遠,回味無窮。「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中國畫家常借用這兩句話強調疏密、虛實的對比,以反對平均對待和現象羅列。好的平面廣告招貼要做到既讓人「一目瞭然」,還要讓人「一見傾心」,為它所吸引,顧盼之餘,留下較深的印象。設計者常用「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的藝術技巧來從生活的某一側面再現現實。在我國的平面廣告設計中,動與靜,疏與密,多樣統一,賓主呼應,虛實相生,縱橫曲直,黑白對比,重疊交錯等傳統構圖法屢見不鮮。此外,遠古的銅器紋樣、畫像石、金石篆刻,非凡是中國畫,巧妙運用白底的匠心,民間剪紙和藍花布粗獷豪放的黑白關系,明代木刻插圖的疏密聚散都在平面廣告設計的構圖中得到運用。
中國傳統設計元素是東方文化的一處獨特景觀和寶貴財富,它題材廣泛、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流傳久遠,是其他藝術形式難以替代的,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它那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輝。當然,繼續並不意味著拘泥,在設計中單純地奉行「拿來主義」,沒有推陳出新,是沒有出路的。這種發揮是在對傳統藝術表現方式的理解基礎上,對傳統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煉和運用,使其更富有時代的特色。
總之,廣告文化是植根於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的,而且一種文化對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以現代的廣告不可避免的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不同民族間的文化碰撞、沖突或交流,經常帶來不同文化的相互借取,並導致文化的繁榮和昌盛。任何一種民族文化,它都具有繼續性、穩定性和流變性,隨著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民族文化的穩定性將會受到越來越強烈的沖擊,只有更具有開放兼容的胸懷才能在世界文明中佔有一席之地,廣告的生命力在於創新求異,追求現代氣息和時代精神的廣告宣傳必然或多或少地改變著一些傳統文化,推動了文化的發展。現代廣告要不斷培育、提煉並發展具有時代特色又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企業精神和經營理念,切實建立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具有活力與獨特民族精神的廣告文化,把中國的廣告帶入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http://lw.china-b.com/wxwh/20090225/384021_1.html

『捌』 傳統設計元素與現代設計風格如何解析

玻璃,鋼材,布,板材,磚材..都可以很好的體現現代風格的元素,
抽象畫
簡化
清新
接近生活
現代設計風格注意:不要和其它風格元素混檔(如描摹古典的設計風格等),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