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圖設計
❶ 信息圖一般都是用什麼工具製作的PS嗎
信息圖是指數據、信息或知識的可視化表現形式。信息圖形主要應用於必須要有一專個清楚准確的解屬釋或表達甚為復雜且大量的信息,其表現形式有很多種,一般圖片製作軟體都可以製作,具體使用什麼軟體可能與各人掌握軟體不同而異,最強大的圖片處理軟體還是Photoshop,簡稱ps。網上有下載。
❷ 信息圖是怎麼做出來的
信息圖表(Infographics)顧名思義就是信息(Information)+圖表(Graphics),用直觀的圖形來表現所要告版訴人們的信息權。
信息圖表提供長篇文章、研究報告的數據可視化,幫助我們高效、准確、簡明地了解信息。信息圖表不僅簡單易記,而且可以幫助我們節省很多時間,同時,他們設計優美、效果極佳,給觀看者無窮樂趣。
製作信息圖,要麼是將數據進行分析,抽象出來一些主要表達的核心思想,將信息和圖交由UED人員美化。
如果要自己製作,可以借用一些工具,比如,不少人都應該都聽過,大名鼎鼎的visual.ly。 非常好用,你可以用它來快速創建自定義的信息圖表。你不需要任何設計相關的知識也可以使用。Easel.ly作為信息圖表在線編輯工具,於2012年4月份推出免費測試服務(目前暫不支持中文),還有statsilk,這個工具有 Web 和桌面兩個版本,可以讓你簡易的分析數據。它可以讓你創建非常好看的地圖、表格、圖形以及各種視覺元素來展示數據。
❸ 信息圖infographic是怎麼做出來的
無論是從Infographic備受大家關注還是從信息時代需要更有效的途徑處理大量信回息的角度來看,答Infographic的製作教程都能夠使你受益匪淺。
(知識儲備:信息設計,圖像設計 必備工具:圖形設計(AdobeIllustrator) 項目工期:20小時)
優秀的數據信息圖可以是強有力的工具,用以快速精準地傳遞復雜的觀點。MatthewScharpnick,ElefintDesigns的聯合創始人,會在本教程中指導你製作出精美意義豐富的。
如果你注意過深受設計影響的刊物,像Good,FastCompany,或Mashable,你會毫無疑問地看到近幾年來可視化信息圖表如潮水般湧入Web。每天,你都能看到有關各種主題的可視化信息圖表,包括政治、經濟、通俗文化、科技、電影、運動等各個方面。往好的方面說,這些圖像和數據的混合體具有引用戶入勝並以小篇幅傳遞大量信息的效力。
❹ 信息圖是用什麼軟體做出來的
這種圖暫時沒有一個統一的稱呼,現在流行的叫法是「信息化圖表」、「版信息可視化」、「權信息圖」「Infographics」、「數據可視化作品」等等。目的是希望通過圖形化的方式把瑣碎的信息和數據圖形化、立體化,讓讀者在讀圖的同時迅速抓住信息的重點。
具有深度的infographic會帶給讀者信息的滿足感,用一種欣賞的態度觀看的時候反而更仔細咀嚼其中的奧妙,啟動腦袋中圖像分析的成份,更加理解與記憶,一旦有感覺則是迫不及待和朋友分享,網路營銷公司或設計工作室特別將信息圖像化服務分出來強調,infographics在社群力量大的網路社會,有其獨特的know-how,也許會成為顯學 。
因為信息化圖表的視覺沖擊力很強,又能把枯燥的數據通過聯系相關圖形再加工表達出來,在讀者群中取得較好的反響,所以目前慢慢流行起來,並被迅速運用於各個領域。
❺ 用什麼工具製作信息圖
可以使用億圖信息圖軟體來繪畫信息圖,這個是國內團隊開發的,頁面用起來也很舒暢。其他的話很多都是國外的不好用。
❻ 信息圖是用什麼軟體製作的
推薦你用國產的Edraw Max億圖圖示,這個軟體功能比較全,而且操作也很方便
❼ 如何製作信息圖(二):用Excel製作數據信息圖表
excel裡面畫一些復簡單的柱狀圖、餅圖....直接制用插入里的在線圖表可以畫出來。但是如果你想要畫的是專業一點的信息化圖表,建議還是藉助其他工具。
比如說這種圖表,裡面涵蓋了很多中類型的圖表,但是經過簡單的排列組合,就顯得很大氣,也更專業。
這個圖是億圖軟體里的一個例子,你可以直接在軟體上把文件導出到word、ppt、pdf、excel....裡面,也很方便。
❽ 如何製作信息圖
信息圖清晰明了,比文字描述和普通圖表更能吸引人們眼球,也因此吸引了許多像我這樣的愛好者。初為愛好者,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那些吸引人的信息圖是怎樣誕生的?怎樣自己製作一張信息圖?
一般來說,信息圖有兩種產生方法:
【1】設計師製作
在2012年,常常可以見到有雜志、網站等媒體發布關於信息圖表的招聘信息,甚至在新聞聯播中都使用了信息可視化的動畫來描述國內現象或新制度帶來的變化。
這些出現在報刊網站上的針對某一專題的信息圖或電視上網路上的信息可視化動畫,都是由設計師製作的。
在這里引用一張由36氪漢化的信息圖,來看看設計師們使用什麼軟體
(點擊可看大圖)
當然,製作一張信息圖並不需要學習如此之廣泛的軟體,最實用的莫過於Adobe公司的Photoshop 和 Illustrator,建議先學PS (這兩個軟體學了其中一個後,另一個就很容易下手了,因為界面和原理都是相同的)
組內還有一些貼可以作為信息圖製作的參考:【果殼收藏夾】信息圖示知多少,交互視覺圖表設計網站收集 ,關於設計視覺圖表的一些思考
【2】可視化工具生成
可以由代碼生成,或可視化工具生成。
如果想要學習代碼,新手一般選擇Processing語言,它是 Java 語言的延伸,並支持許多現有的 Java 語言架構,不過在語法上簡易許多。Processing 可以在 Windows、MAC OS X、MAC OS 9 、Linux 等操作系統上使用。
而可視化工具就更加豐富了,可參考《免費的數據可視化分析工具推薦》、《Visual.ly 發布第一個自動化制圖工具》等。
※ 關於大家喜聞樂見的可視化信息的動畫,一般由FLASH製作……據悉PPT也可以。
另,主題明確、特色鮮明 或者非常漂亮的信息圖,大都是設計師製作的。而在各專業領域的圖示、側重數據分析的圖,大都是軟體生成,當然也有一些是逆天設計師製作的。
--------------------------------------------------------------------------------------------------------------------
然後lz 說一下關於信息可視化的感受:
常常有人說信息可視化入門好難,要學軟體要學這要學那,而成果又不是幾日都能夠見到的。
lz要說的是,作為愛好者,你不必去入門信息可視化,而應該多多嘗試將這種可視化的思想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工作中。而作為想將此作為職業的人,你不應當現在還在看這個貼……
有人講,你們是不是比較重視信息圖。而lz以為,在「信息可視化」這個概念出現之前,在人類歷史上,這個思想已經存在很久了,斑馬線、紅綠燈也是這個思想的運用。為什麼在醫院要在彩超機上裝一個屏幕,為什麼天氣預報上我們可以看到有各種動向的地圖,為什麼UI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我們都希望在這個信息巨量的世界裡看清楚。
看得越清晰,思維越開闊。信息可視化就是要將信息更清晰地展現,讓人們更容易使用信息。而這個學科的形成,就是因為人們將此思想運用於各行各業。
何不將這個思想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中,當你做ppt的時候,可以將數據轉換為圖形;當你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時,可以畫一張思維圖;當你展現自己的成果時,你可以展現得更加出色。
信息可視化其實是非常貼近生活的,作為學科,它的歷史並不悠久,作為思想,它一直都在。
希望有更多人了解信息可視化。喜歡它,就從製作一張信息圖開始吧~
❾ 信息圖是怎麼做出來的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要製作一份好的信息圖,先要有一個好的idea,即你想用信息圖表達什麼。當我打算做圖解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時候,我希望讓讀者了解中國的民族政策以及中國學術界對此的爭論。製作圖解中美蘇民族政策是便於讀者對比三國的民族政策。
有了idea之後,就可以圍繞idea尋找資料了。我的資料來源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論文,這可以通過中國期刊網檢索;二是相關專著,製作圖解中國五十六個民族時我在北京主要去人民大學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找,製作圖解中美蘇民族政策時我在美國主要通過美國圖書館館際互借系統找到相關中英文專著;三是網上數據,需要進入相關部門的官網去查閱已公布信息。
找資料過程中,確定哪些信息重要哪些不重要是個專業活,跟每個人的專業修養很有關系。這也導致我形成這樣一種認識,信息搜集者最好是相關專業或對涉及主題極感興趣者。畢竟這是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如果信息搜集者不夠專業,很可能會選用誤導公眾的信息。
信息搜集完成後,開始在word文本上組織語言。我認為,一張好的信息圖應該是能用最少的字數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想法或主題。可事實上,當你信息搜集完成後,信息依舊是海量的,這就得考驗制圖者文字整理的本領了。既要精煉又能完整表述信息。
我在信息形成word版本後,又增加了一個專家評審的環節。在製作圖解中國五十六個民族時,我請到了涉及民族政策爭論兩派的大佬,一位是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馬戎教授,一位是中國社科院民族所原所長郝時遠先生,另外我也請了幾位未參與爭論的中立人士,他們來自中央民族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台灣政治大學。在我們製作圖解中美蘇民族政策時,我又得到了印第安納大學中歐亞研究系研究族群政治教授的襄助。這個專家評審的過程相當長,會持續到圖做完以後,因為教授們很忙,無法第一時間幫你評審。 專家評審的時候,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兩位教授意見相反,這個時候就需要制圖者自己來判斷應該採用哪種意見。
收到大多數評審結果後,就可以將信息word版交給設計師制圖了。
之後就是一些列修修補補。
經過這樣一整套流程製作出來的圖,周期非常長,製作圖解中國五十六個民族耗時3個來月,圖解中美蘇民族政策耗時兩個來月。
這是這套流程的一個缺點;另一個缺點是對信息整理者的專業素養要求很高,限制了選題范圍。
如果要避免長周期或專業素養問題,我覺得制圖者可以直接選用國內外已出的某些話題的研究報告等,這將大大減少信息搜集的周期,而且也可以避開專業素養不足問題。
如若滿意,請點擊右側【採納答案】,如若還有問題,請點擊【追問】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望採納!
❿ 信息圖和可視化的區別
信息圖(infographics)和可視化(visualization)是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無論是剛剛入門可視化的新生,還是在此領域摸爬滾打好幾年的老生,要他們立馬說出這兩者的區別,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而Robert Kosara卻寥寥數語卻將兩者的區分點表達地十分清楚,感謝視物致知博主的翻譯。
基於數據生成的信息圖(infographics)和可視化(visualization)這兩者在現實應用中非常接近,並且有時能夠互相替換使用。但是這兩者的概念其實是不同的,到底什麼是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可視化是指那些用程序生成的圖形圖像,這個程序可以被應用到很多不同的數據上。信息圖是指為某一數據定製的圖形圖像,它往往是設計者手工定製的,只能應用在那個數據中。這個區別點聽起來似乎是顯而易見的,而在實際中,這兩者之間的界限卻往往難於區分。很多人都會把這兩者混淆起來,犯指鹿為馬的錯誤。
例如O』Reilly Radar的「Lies, damn lies, and visualization」,此文以科學數據可視化為出發點進行對可視化的討論,但是文章卻引用上面這個圖片為例子來說明可視化不是客觀的。當然這個結論是值得懷疑的,更糟糕地是這個作為例子的圖片並不能稱之為可視化,它正是信息圖的代表:這個圖示是為了某個具體數據而設計。它有信息圖的代表特徵:它是具體化的,自解釋性的和獨立的。為了滿足這些特徵,這個圖是需要手工定製的。並沒有任何一個可視化程序能夠基於任一數據生成這樣具體化的圖片並在上面標注所有的解釋性文字。
與具體的,自解釋性的信息圖不同的是,可視化則是普適的,比如平行坐標圖並不因為數據的不同而改變自己的可視化設計。有時候可視化程序甚至可以應用在它並不適合的數據上,但是程序本身不能告訴使用者這點。可視化的強大的普適性能夠使用戶快速應用某種可視化技術在一些新的數據上,並且通過可視化結果圖象理解新數據。但是選擇適合數據的可視化技術卻依賴於用戶個人的經驗和運氣。所以說,與針對已知特定數據進行圖示設計的信息圖繪制相比, 用戶更像是通過對數據進行可視化的應用來學習和挖掘數據,而普適性的可視化技術本身並沒有解釋數據的功能。
綜上所述,可視化是普適性的,而信息圖是具體的。可視化是不因為內容而改變的,而信息圖則和內容本身有著緊密的聯系。可視化基本上是全自動的,而信息圖需要手工定製的。兩者都並不是完全客觀的。他們都需要作者在創作中把握合理的表達數據的方向從而正確地傳遞數據信息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