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設計案例
『壹』 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談談怎樣在課堂中設計和實施評價環節
一、 新課改形勢下必須面對現實,實施有效教學。 在高考的壓力下,高中學校競爭日益激烈,老師學生每天拼時間、拼題海、拼消耗,靠延長時間、增加習題總量來提高教學質量,可以說學生學的苦,老師教的累,家長心疼又抱怨。這種考試使學生逐漸對學習語文產生了厭煩的情緒,這就使語文教學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在這樣的現實面前,我們唯一做的就是積極尋求師生脫離「苦海」的辦法,:那就是教師在擁有有效教學的理念下,掌握和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及技術。否則,即使有再理想的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教科書,其結果也只能是得不償失的。 新課程的實施,本質上說,是一種課程行動研究過程。通過這種行動研究,把觀念形態的課程轉化為學生習得的課程,將課程方案付諸實踐,將新課程現實化、制度化,落實到課堂教學層面。從這個角度講,沒有課堂教學的改革,將是不完整的課程改革。因此,我們應努力打造以喚起學生認知欲求和主體性、創造性的有效課堂。多年來我一直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積極探求實現這個目標的途徑,下面我淺談一下這些年來語文教學的幾點體會。二、新課改下如何實施有效的語文教學 說說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學生能獲得較多的語文基礎知識,聽、說、讀、寫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與發展,學習態度和習慣得以養成。語文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生受用的東西:語文學習的興趣、能力,語文學習的方法、習慣等。課堂有效教學要有效果,講求教學質量;要有效率,講求教學速度;要有效益,著眼於「師生共同成長」。 實施語文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性,主要看四個方面: 1、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最適合的就是最有效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在教學活動中有定向的作用。現代教學理論和實踐都證明: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語文教學目標只有體現學科的特點,明確課堂教學內容,才能保證課堂的有效性。制定語文教學的目標應做到以下四個方面: ( 1)准確: 語文教學目標的准確應體現在擺脫「知識中心論」,定位於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即不僅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不僅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當然,目標眾多,並非時時處處都要一應俱全,面面俱到。具體到一篇課文、一節課,可以適當增刪,有所側重。 (2)明確:語文教學目標的明確是指不要過於寬泛。在一篇課文中,在一節課上,哪些知識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識需要理解並會運用,要著重訓練聽說讀寫中哪一項能力,應達到什麼程度等等,都應盡量細化,明確到位。同樣,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標,也應作出確切的規定。毫無疑問,只有高度明確的教學目標才有現實的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 (3)適度:在設定教學目標時,要切合學生的實際,難易要適中,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目標過高,通過教學難以達到,學生覺得高不可攀;目標過低,不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到索然無味。 (4)分層:即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學習水平、動機意志等的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在班級教學中學生間獲得同樣知識所需的時間存在較大差異,要在同一時空中按劃一目標發展,部分學生學習時間的浪費十分明顯。在實踐中,如能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把獲得某種知識所需時間和認知發展水平大體相當的學生進行歸類分層,並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相協調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教學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語文教學,決不能搞「一刀切」,讓全體學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二、扎實開展言語實踐活動。如何讓學生有效地進行言語實踐活動,筆者認為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至少要抓住「讀、思、練」這三個環節,通過「讀、思、練」的攜手合作,學生在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同時,不斷地運用語言、創造語言。這樣,積累促進了運用,運用又更新了積累,學生的語言倉庫得到了豐富與充實,言語能力也會跟著節節拔高!1、注重朗讀,自主感悟。朗讀是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重要手段,是啟迪思維、熏陶情感的不二法門。語文課堂應注重朗讀,讓學生會讀、多讀,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讀來領悟、體驗。為此,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樹立學生應該是文本閱讀的主人的觀點。《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事實上,我們在語文課堂上卻只顧著自己設計好的教案,其中的程序、環節,常常成為束縛老師手腳的繩索。上課時,不等學生仔仔細細地將文本讀深讀透,就匆匆忙忙地要牽著學生的鼻子進入條分縷析。這樣的學習,對於學生而言,大多是食而不化,一知半解,囫圇吞棗。老師的催促,或者有時象徵性的讀書,也只是一個走過場,學生的讀書猶如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本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閱讀中進行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可惜,由於沒有閱讀,這些內容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所以,很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給學生在課堂上讀書的機會! 2.啟思導疑,放飛思想。魏書生老師說過這樣的話:「評價一堂課好壞的標准,不應當是只看這節課多熱鬧,教師講了多少內容;一堂課好壞的標准,主要是看學生是否在進行積極思維,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思維之間是否有一根看不見的線始終緊緊地維系著。」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發展學生,發展的根本方法是學生的自主構建。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積極動腦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探索的課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學而不思則罔」,學生如果不動腦,怎能期望有收獲?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倡導體驗性、研究性學習方式與接受性學習方式的有機結合。這一理念說明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無論是語文知識的獲得、語文能力的形成,還是個體素質的養成,只能靠個體主動習得和內化才能獲取。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應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質疑,引導發現。當學生產生了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沒有空間,學生就沒有遐想與深思;沒有遐想與深思,何來個性與創新?並且還要鼓勵學生選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集體探究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優勢互補中使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面,思維向深度廣度發展,從而不斷提高研究性學習的實效。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有這樣一個獨特的主張:「少上課,多讀書。」朱先生這句話的實質也是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3.有效訓練,夯實基本功。 新課程標准實施後,語文重視了學生的體驗、感悟,在以往的語文教育中的「訓練」,很快遭到了口誅筆伐,似乎以前語文所有的問題都是「訓練」惹的禍。現在,人們談及「訓練」一詞,往往是諱莫如深,幾乎是避而不談。我們要看到以往的語文教學中,一些機械枯燥乏味使得學生對語文學習喪失信心的訓練,但是,我們不能就此認定,語文教學就不需要訓練,這其實是矯枉過正的做法。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猶如游泳,如果不把學生拋入水中去嗆幾口水,去實際訓練,只在岸上指手畫腳,任你如何比劃,恐怕幾年下來,學生還是一個旱鴨子。要體現新課標提出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實踐「三維目標」思想,語文課堂就要扎扎實實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我們在反對高消耗的應試訓練的時候,把語文學習應有的訓練也當作一盆臟水一樣潑掉了。這真是可惜!比如,有的學生字寫得七歪八扭,書讀得支離破碎,說話像蚊子嗡嗡叫,作文更是詞不達意、別字連篇、語句不通……這些都必須要旗幟鮮明地加以訓練。否則,語文素養的達成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就拿「小組討論」來說,它可謂是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要做到扎實有效首先要設計好「討論」的程序:(1)出示教師事先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或由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設計的貫穿全文的有討論價值的問題。(2)學生根據問題各自安靜閱讀文本,思考。(3)小組展開低聲討論,先由組員輪流闡述自己觀點,組長記錄,再由組長組織討論修訂代表本組的觀點寫好發言提綱。(每一次教師只選擇其中一組全程參與和指導)(4)小組推選代表上台發言。(5)教師點評、總結。這當中的論題,應該是有討論價值的。盡管沒有標准答案,但必須是有利於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養成的。其次「說」要「說」得好,先要有充分的閱讀和思考,形成個人觀點,還要認真傾聽,聽明白了他人的觀點之長才得以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聽出了他人的不同理解才得以言之有物地據理力爭。再者是「寫」,將小組觀點有機結合簡練概括下來,共同斟酌推敲表述的詞句。這一過程要落實到位,至少要用上半節課的時間,而絕非花個幾分鍾流於形式熱烈吵鬧一番就能收到合作學習效果的。三、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一個稱職的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如果我們能自覺地把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細心冷靜地思考和總結,並最終能夠有意識的、循序漸進地將研究結果和理論知識應用於下一次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那麼,教學狀態才能達到更優化,學生也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發展。相反,如果我們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教學《〈長征〉節選》,在學生分角色朗讀到警衛員大喊「不!……不!……」阻止彭德懷殺馬時,由於扮演的同學讀得有些生硬變調,其他學生鬨堂大笑,這樣的朗讀給課堂帶來了負面影響。課後思考,如果課堂上多補充搜集到的資料,多引導學生去體會紅軍過草地時的艱險慘烈,學生就會更深入地感受到彭德懷為了挽救戰士的生命欲忍痛槍殺愛馬的悲壯氣氛。朗讀時就不會出現上述情況。總之,追求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期、艱難而又曲折的過程,它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如何做好這個神聖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我覺得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准備,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使備課發揮實效。課堂應是一泓活水,學生應是快樂游魚,課堂應成為學生成功的重要陣地。特別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與否,取決於是否關注學生求知進一步升華的身心特點,取決於是否把新課程理念內化為課堂的實際行為,取決於是否把學生素質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作為唯一評價標准。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又是時代的要求,是語文課堂教學自身發展的特點,願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成為真正的、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語文課堂教學不可能會一蹴而就的,我們既要為之進行持續不斷地努力,又要時刻保持清醒而睿智的頭腦。
『貳』 教學設計與教學案例的區別是什麼
教學設計與教學案例的區別是:
1、定義不一樣:教學案例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專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屬學實踐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個是描述,一個是設想。
2、包含的內容不一樣:教學案例必須包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並且也可能包含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內。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一個是針對已經發生過且有解決方案的,一個是設想的方案。
3、寫的時間點不一樣:教學案例是對已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寫在教之後。教學設計一般寫在教之前,是教學內容的一個設計和計劃。
『叄』 怎麼評價教學設計案例
一、教學案例的基本特徵
教學案例指包含著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景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從總體上看,教學案例應具備以下特徵:
1.典型性
講述的是一個故事、事例,有相對完整的情節,能反映出事件發生的特定背景;敘述要具體、特殊,反映了教學活動的基本過程;同時,這些活動與過程能夠體現教育的內在規律,體現教學設計的基本思想。它既可以是成功的範例,也可以是「尚未成功」的典型情景。
2.研究性
指教學案例本身具有現實意義、借鑒作用和理論探討的價值,可以正面獲得經驗或反面獲得教訓,能提煉出某些理論或觀點。
3.啟發性
指教學案例本身生動有趣,能提出問題,能引發思考,能產生觀念上的不平衡。
教學案例可以是一個片斷、一個情節,也可以是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過程。教學案例實際上就是教師對自身教學工作的自我敘述,敘述他自己的教育活動方式,他對教育的理解,他自己的成長經歷,其豐富感人的材料和富於動態的描述必定給抽象的教育教學理論以生命和血肉,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供生動的註解。它不一定非要做到像研究工作那麼「嚴謹」,但其形式要簡潔,主題要明確、集中。
二、如何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
教學案例分析就是通過一個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感受和分析,學習、領會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提高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對教學工作進行分析評價的能力。對教師而言,教學案例分析要重在「分析」,力爭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虛實並重,小中見大」。
1.分析教學案例中的理論要素
教師要注重從教學案例中分析出理論觀點,要認真研究哪些教學行為體現了怎樣的教師觀、質量觀、學生觀,哪些教學行為注重了從認知的角度或從知識結構的角度去展開教學。要把教師課堂教學的經驗、行為提升到「說清其理論依據」的層面上,從中學習和體驗從教學實踐經驗「如何上升」為教育理論的過程,促進教師從經驗到理論的升華,從自發的行為轉變為自覺的行動。
2.分析教學案例對教學的啟示
教師要注重從教學案例情景中歸納出問題並進行分析,分析要著重於其對教學的啟示,即有何成功之處,閃光點是什麼;不足又在哪裡,問題的根源又是什麼?使得在今後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有效地運用這種逐步培養起來的思維方法來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要關注案例中教師的創造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展脈絡,而不僅僅是獲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規則。
3.提出對案例中教學工作的改進意見
分析只是一種手段、一種過程,其目的在於通過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因此,教師要對案例中的教學設計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提出教師獨到的改進意見,這應該成為教學案例分析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教師一旦將這種認識表達出來,可以增進教師的自我理解,而自我理解的更新,又是教師改進教育教學觀念和教育教學方式的基礎,並以此達到理解這些教學案例背後更為深遠的教育教學意義的目的。
堅持撰寫教學案例分析,堅持長期的學習、積累,不僅能厚實教師的專業基礎,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記載,對今後教師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學風格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說也是造就專家型教師的一個重要途徑。
『肆』 教學系統設計的案例
藉助文本,表達心聲,入情入境
蘇教版語文第二冊中有一篇寓言故事——《小松樹和大松樹》,課文語言平實,圖文並茂,淺顯易懂,給小朋友講述了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便自以為是,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透過語言文字,我們看到了一棵自以為是的小松樹在大松樹和風伯伯的幫助下,知錯就改,變成了一棵謙虛、懂事的小松樹。這不正是小朋友自身成長過程的寫照嗎?
俗話說得好「文以載道」、「言為心聲」,我要讓孩子們通過「朗讀——想像——表演」,等活動,使語言得到鍛煉,情感得以激發,道理得以明白,人格得以提升。為此,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 反復研讀,體會詞語的妙用。
師:請小朋友們自讀第二節,用「——」劃出小松樹說的話。
生自讀交流。
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師:請你好好讀讀這句話,從中知道了什麼?
生再次自讀交流。
生1:(雙手做喇叭狀,拉長嗓音)喂——
師:為何這樣讀?
生1:因為小松樹在山上,大松樹在山下,他們距離很遠,所以要這樣讀。
生2:(用手指著大松樹,拍著胸脯,趾高氣揚)喂——
師:你為何這樣讀?
生2:我覺得小松樹一點也看不起大松樹,很沒有禮貌。
……
生3:我從「長得多高哇!「看出小松樹很驕傲,還有點自以為是。
師:說得真好,如果你就是這棵小松樹,你會怎麼說?
生3:雙手叉著腰,眼睛瞟了一眼,神氣活現地樣子。(把「多高哇!」讀得特響亮,還把「很遠很遠」拖長了調子。)
師:我發現你的「很遠很遠」讀得特別好,那誰能想像一下小松樹能看到哪些美麗的景色呢?
生:小松樹能看到鬱郁蔥蔥的大樹,能看到紅通通的太陽,還能看到彎彎曲曲的山路。
生:它能看到五顏六色的鮮花,能看到美麗的小村莊,還能看到許許多多的汽車。
師:此時此刻,小松樹完全陶醉了,它自以為是地說——(女生讀)。
師:看到自己長得那麼高,而山下的松樹卻那麼矮,它驕傲地說——(男生讀)
【反思1】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學生能夠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言語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因此,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抓住關鍵詞,自讀體會,並用言語、體態、表情等方式把小松樹當時的心情表達出來。小小的語氣詞「喂」和「哇」在這里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經過自讀,讀准了字音,讀通了句子;接著教師創設了寬鬆了環境,讓學生好好讀讀,並加上了動作,把語氣詞「喂」讀得惟妙惟肖,還讀出了自己的感受;再讓學生說出這樣讀的原因,使學生對小松樹的性格特點用語言表達了出來,真正體會到了小松樹的自高自大、狂妄無理、目中無人。此外,「很遠很遠」這一詞的點評,激起了孩子們的想像空間,把自己平時站在山頂上看到的景色描述了出來,那是發自內心的,自豪的感覺,正是小松樹當時的心情。此時再讀它所說的話,就能水到渠成、入情入境,讀得有滋有味了。
由於低年級孩子生活體驗少,閱讀量又不大,無法用豐富的詞彙來表達所思所想,因而藉助不同表情的讀、藉助表演來讀,藉助想像來讀,降低了理解的難度,又激發了孩子的朗讀興趣,體會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可謂「一舉多得」。
二、 拓展想像,感受人物的變化。
師:你現在就是那棵小松樹,能學學它的樣子嗎?
(學生做動作)
師:這時,它會想些什麼?
生:它想,我會這么高,原來是大山爺爺托起來的呀。
生:它想,我錯了,我不應該驕傲。
生:它想,我要感謝大山爺爺幫我認識了錯誤。
生:它明白了,大松樹比它高,大松樹沒有回答是謙讓。
師:小朋友說得真好,請你代表小松樹,再對大松和風伯伯各說句話好嗎?
(帶頭飾分角色表演)
生:松樹哥哥,我錯了,你原諒我吧?(大松樹微笑點頭)
生:風伯伯,謝謝您幫助我認識了錯誤。(風伯伯微笑點頭)
生:對不起,大松樹。原來你比我高多了,我還看不起你,真是不應該。(大松樹微笑)
生:謝謝風伯伯,是你讓我知道,我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托起來呀!(風伯伯微笑點頭)
生:大松樹,你真謙虛!我要向你學習。(大松樹微笑)
生:風伯伯,我以後一定會改正錯誤,做一棵謙虛的小松樹。(風伯伯微笑點頭)
師:小朋友們表演得真出色,現在小松樹變成了一個有禮貌、懂謙虛的孩子了,他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反思2】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他們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新課程又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多方位創設說、演、編的情境,由淺入深,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只起到指導、點撥、激勵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知和情感都得到發展。
在本課最後一節「小松樹聽了,慚愧得低下了頭。」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先採用設問引發學生思考,接著抓住「慚愧」一詞理解含義,通過做動作,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明白「慚愧」就是難為情,不好意思。接著讓學生換位思考,交流小松樹的想法,弄清小松樹思想認識的提高過程。然後啟發學生展開想像,以小松樹的口吻來說話,從中學會了道歉、認錯等行為方式,讓學生的說話能力得到培養,情感得到了升華,思想得到了端正。最後,我針對低年級兒童的表演慾望較為強烈這一兒童心理和特點,讓學生根據課文故事情節帶上頭飾進入角色上台表演,身臨其境。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受到了知錯就改的品德教育。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每一個語言文字的背後都隱藏著育人的秘密。我們不能把道理直白地吐露,那隻會像過眼雲煙一樣很快就會從孩子們的頭腦中溜走,只能藉助語言文字,通過反復朗讀,潛心會文,從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加上入情入境的表演,把文本語言內會為自己的口頭語言,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感覺。
『伍』 如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課堂設計案例
注意力是可以在學習實踐活動中通過訓練得到提高的。
課堂上注意聽講,不僅能掌握好課堂知識,發展認知能力,還會培養良好的注意品質。
在課堂上要提高注意力應做到以下幾點:
(1)課前暗示自己這堂課很重要
多想這些重要性,並以此引起我們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就能專心聽講。
(2)要自覺意識到老師講課的重要性,適應老師的講課方式
同時還要認識到,沒有老師的授課和指導,我學習的困難就會增大,甚至學不下去。要常提醒自己聽好老師的講課,不要錯過學習的好機會!
(3)排除內外影響和干擾
當發現自己有輕視講課內容的苗頭,或教師講課方式不合口味,或思想不自覺開小差的時候,當出現不安靜時,就要排除干擾,保持集中注意力的心理狀態。課堂講援的各種科學知識有它的知識體系,概念系統,比較抽象概括,這需要藉助意志力的幫助自我控制,去戰勝分散注意的各種干擾因素,做到有意識的注意。
(4)有意追蹤課堂內容和老師講課理解,那麼老師的聲音就會變成催眠曲,使你慢慢進入瞌睡狀態。因此,要一邊聽講,一邊很快地思考,弄懂所講的意思,主動地記住它們,則會使大腦處於興奮狀態,也就能使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講解的內容上。
(5)要善於分配注意
課堂不僅要聽、看、記憶,而且還要記筆記。會聽課的學生善於轉移和分配注意,在聽講時還要快速地思考、去記,當聽到重點的內容或老師補充教科書上沒有的材料時就簡要地記一下筆記。以理解內容為重點,兼顧各方面,結果大大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還培養了注意的轉移和合理的分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