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設計
『壹』 旅遊景觀設計有哪三大理念
「理念」是人們對某種事物的觀點、看法和信念,是進行旅遊景觀規劃和設計的主體和核心,理念的不同,不僅決定了旅遊景觀規劃和設計的風格,同時也決定了旅遊景觀設計的先進性。保持先進的設計理念尤為重要。需要堅持三大理念。
遠景設計院提出三大理念分別是: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突出文化。
可持續發展
(一)科學來源
景觀生態學、可持續發展理論
景觀生態學的基本觀點:根據景觀生態學的觀點,在自然界生存最久的並不是最強壯的生物,而是最能與其他生物共生並能與環境協同進化的生物。
可持續發展理論則強調代際公平、代內公平和人與自然的公平原則,強調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大效益的和諧統一。
(二)理念內涵
理念發展:生態旅遊、可持續旅遊、低碳旅遊
1.遵從自然(design with nature)
旅遊景觀的設計首先考慮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美國著名景觀設計師Ian Mc.Harg認為,每一塊土地的價值是由其內在的自然屬性所決定的,人的活動只能是認識這些價值或限制、去適應和利用它,只有適應了才有健康和舒適。不僅要尊重自然的每一個因素,還要尊重自然景觀的整體性、尊重自然的客觀規律和獨立價值,維持自然的生態平衡,這樣才能滿足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西蒙:我們實現的最偉大的進步不是力圖徹底征服自然,不是忽視自然條件,也不是盲目地以建築物替代自然特徵、地形和植被,而是處心積慮的尋找一種和諧統一的融合。
1)尊重自然的獨立價值。
2)遵從自然的根本內涵就是尊重自然規律。
按照旅遊景觀設計所在地域的氣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徵。
3)減少對自然的干擾
「生態旅遊」的概念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1983年提出。近三十年來,其內涵不斷擴 充,但有兩個要點始終不變:生態旅遊的對象是自然景物;生態旅遊的對象不應受到損害。
一些自然保護區違反有關管理條例,在緩沖區甚至核心區內開展生態旅遊活動;有的只考慮商業需要,在旅遊區大造道路、索道、賓館飯店、停車場、桑拿、歌舞廳及人文景觀,降低了植被覆蓋率,破壞了自然美;
4)規避生態災害和生態危害的發生
2.因地制宜
旅遊景觀的設計均是在一定的地段進行,並且是對地段進行有目的的改變。這就需要從淺層和深層認識區域的特徵。淺層的特徵是地域自然綜合體的生態自然完整特徵,譬如植被、氣候、土壤和地形之間的和諧,旅遊景觀與周圍自然景觀的統一,建築的布局與地形的統一等等。
1)空間布局
「高欲就亭台,低凹可開池沼」《園冶》,不同地形的景觀布局與設計,
凸地形的特點:山頂、山巔、山脊等地貌。賞景,同時也是視線的焦點。
凹地形特點:周圍高,四周低,內向性空間,具有一定的安全感。是旅遊建築選址的理想地形。
2)鄉土特色
植物的選擇:不同植物所適應的生態環境不同。生態環境中的氣溫、光照、水分、土壤等要素導致了植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間差異。這就要求在景觀設計中要符合植物對生態環境的要求。
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還表現在景觀設計過程中資源的再生利用。例如廢棄物的利用。
以人為本(design for the people)
(一)理念的科學來源
行為地理學、旅遊市場營銷、旅遊人類學
(二)理念內涵
理念發展:市場設計、人性設計、體驗設計
1.市場設計
旅遊景觀設計必須結合旅遊區的市場進行設計。產品定位應該考察周圍旅遊區的發展特色和固有的形象,市場定位應該准確進行目標市場的細分,不能泛化。只有在市場准確定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旅遊景觀設計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針對商務遊客和大眾遊客的賓館設計自然不同。
商務遊客追求的是舒適氣派和品味,大眾遊客追求的是方便舒適。
2.人性設計
旅遊景觀最重要的是能滿足遊客追求愉悅的心理需求。特別是旅遊設施應該滿足安全性、私密性和欣賞風景的要求。因此,在旅遊景觀設計時大到觀景點、餐廳、購物場所的空間的布局,小到台階的高度這樣細節都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1)尊重個人空間尺度
氣泡:人類學家愛德華.T.Hall提出,人體的上下肢運動所形成的弧線決定了一個球形的空間,這就是個人的空間距離。人是氣泡的內容,而尺度較大的空間都是氣泡空間的延伸。
領域:自然界中不同物種占據的不同空間位置。「一山不容二虎」。
從我們自身的生活體驗可以發現,每個個體都有類似動物的領域性,人會對所在范圍形成的領域進行維護。如果受到沖突或干擾,就會在心理和行為上有反感的行為。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領域對遊客心理的影響。
2)考慮遊客的行為習慣
主要的行為習慣包括抄近路、識途性和左轉彎。
第一,抄近路。旅遊區內地草坪中鋪設了不同材質的人行道,但在其周圍卻常常有人們踩出來的腳印,這說明了設計的不合理性。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可能會採取圍牆等進行強化調整,但讓人不很舒服。最好的方法是要充分考慮人的行為習慣。
第二,識途性。當人們不清楚自己要到達的目的地的行走線路時,人們總是邊摸索邊到達目的地,返回時,習慣於沿著原路返回。需要設計環線。
第三,左轉彎。在旅遊區內,當路面上的人流密度 達到0.3人/平方米以上的時候,人們往往習慣於左側通行。需要考慮到左側通行的習慣進行安全通道的設計。
3)考慮遊客使用的方便性和舒適性
台階的高度:12到16厘米,低於10厘米,不宜設置台階,可以改為坡道。
台階長度超過三米需要設置休息平台,而且台階的踏面保持1%的排水坡度,避免積水。
台階要做防滑處理。
過多的台階應該有護欄。
很多旅遊景區還有專門的無障礙通道:
遊客休息
旅遊購物街道的休息空間:例如北京前門大街各種休息座椅的布置。尤其是對男遊客而言,是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設計。
4)需要對遊客行為進行預防與控制
對於旅遊景區管理而言,一個重要的管理內容是遊客管理。特別是對一些遊客不良行為要通過景觀設計進行預防與控制。
要避免過度的人文關懷,這是因為旅遊所具有的異地性和暫時性往往會誘發遊客不可持續行為的發生,例如消費攀高、道德感弱化、文化干涉、物質攝取等。滿足部分遊客不當要求而影響其他遊客欣賞旅遊景觀的質量,最終會導致代內不公。
例如修建盤山公路、索道,使遊客節省了大量的體力,但卻貶低了名山大川先賢古跡的審美功能,也失去了旅遊「舒其筋骨、勵其心志」的審美。
3.體驗設計(情境設計)
旅遊的本質是異地性體驗。旅遊體驗是旅遊現象最一般、最普遍和最穩定的共同屬性。不管何種類型的旅遊者,其通過不同的旅遊方式獲得的不是物質,而是美好的經歷與回憶。各種旅遊方式的不同的體驗形式。
1)體驗的主題要具有特色
文化體驗
特別是一些景區大門的設計。
2)景觀設計要具有一定遊客參與性
源於文化(design with culture)
(一)理念的科學來源
旅遊文化學、文化地理學
(二)理念內涵
理念發展:文脈繼承、場所精神、特色突出
1.文脈繼承
旅遊本身是一種文化活動,旅遊景觀只有擁有了特定的文化內涵,滿足遊客的心理需要,才能有長久的生命力。因此在設計中要在進行資源調研、評價的基礎上,確定核心文化,進行旅遊景觀的設計。在設計中應該注意每個景觀要素的有機協調,應該圍繞主題文化進行展開。對於風景建築注意對當地民俗及風土環境等文化內涵的研究,注意從地方民居中汲取精華,從文化學的角度來探討風景建築的文化歸屬,從而找出其創作的著眼點,設計出得體於自然,巧構於環境的風景建築。同時注意文化內涵的最佳表現和參與性動態旅遊景觀的設計,使遊客在親身感受中體會文化的精髓。
2.場所精神
深層的地段特徵便是場所精神(genius loci),是根植於場地自然特徵之上的,在其上面時間、空間、人、自然、現實、歷史糾纏在一起的,往往保留有人的思想、感情。旅遊景觀的設計應該尊重旅遊區特色鮮明的傳統和歷史,並通過旅遊設施的設計傳遞給遊客。如果當地沒有自己特色的建築風格,應顧及自然環境和中性化設計,而不是簡單的引進其他地區的建築風格。
3.特色突出
旅遊是一種異地文化經歷和愉悅體驗,因此,旅遊者的目的地選擇往往是文化差異大,個性獨特的地方。景觀的獨特性和視覺的震撼力對旅遊者來講是滿意度的一個重要砝碼。
『貳』 什麼是景觀設計
你直接在網路上搜「景觀設計」,網路上說得還是比較清楚的!
『叄』 風景園林和景觀設計有什麼不同
其實是一樣的,專業名都是「Landscape」,只是側重的重點有點不同。
景觀設計回側重於硬質答景觀設計,如鋪裝、園林建築設計等硬質景觀;風景園林更多的側重於植物配置以及大型風景區。但實際上是差不多的,學園林的可以做景觀設計,學景觀的一樣也可以做園林。
中文定義
"景觀設計":(又叫做景觀建築學)是指在建築設計或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對周圍環境要素的整體考慮和設計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築(群)與自然環境產生呼應關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適,提高其整體的藝術價值。景觀設計包括:會展展覽設計藝術景觀設計空間道具設計節日氣氛設計。
風景園林:是綜合利用科學和藝術手段營造人類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個行業和一門學科。是以"生物、生態學科"為主,並與其他非生物學科(例如土木、建築、城市規劃)、哲學、歷史和文學藝術等學科相結合的綜合學科。
『肆』 關於風景的設計色彩
你可以按這張圖片做一幅裝飾畫再給你一張圖片它們很像設計色彩從構圖到造型、到色彩,你把它們美化一下吧最後一幅冷色調的前兩幅是網路圖片,請慎重使用,後兩幅是我本人拍的油畫素材,你可以放心使用。
『伍』 景區設計包括那些
旅遊景區規劃設計,在打造旅遊景區的過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關繫到旅遊景區的成敗。不但要從產業層面進行規劃和把控,而且還要從宏觀結構下要對旅遊產品進行設計,那麼旅遊景區規劃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旅遊吸引力設計
旅遊吸引力設計需要敢於創意創新,通過創意創造吸引遊客的視覺,並產生想像力。旅遊就像劇本,旅遊的設計實際上是編輯劇本,整個劇本要設計的跌盪起伏非常具有吸引力!旅遊產品的游線是組織游覽的過程,同時也是讓整個游覽能達到預期效果的過程,因此游線的組織設計非常重要。在游線設計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技巧叫做「旅遊心電圖」。比如登山,整個游覽過程短則一個小時長則一天,原則上說一般游覽過程每十五分鍾,應該讓遊客有興奮點,半個小時要有較大的興奮點,一小時一定要有休息區並配有相應的消費品,由此形成整個游覽過程豐富有趣,讓遊客流連忘返。
2、建築設計
在旅遊景區中,獨特的建築外觀是一道風景線,標志性的建築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景觀。在建築設計中通常對當地文化進行挖掘,找到創新點,再將其轉化為建築語言,使建築本身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3、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不僅包括自然景觀設計,還包括文化景觀設計。旅遊景觀設計通過非常豐富的元素構造景觀特色,充分顯示其獨特性。文化體驗景觀設計通過運用多種手段及媒介營造一種氛圍和情景,讓人沉浸其中,具有參與性、互動性和消費性等特點
4、游樂設施設備的設計
很多設施設備通過包裝設計,把現成的技術轉化為適用的產品的功能,通過旅遊遊憩方式形成遊憩、游線等設計,最後整合成為景區設計的一整套模式。例如春秋淹城的「大搖臂」,通過對設備本身和基座進行文化包裝,利用孫武點將台的典故打造景觀,把基座部分打造成點將台的中心,點將台本身採用六邊形的土建基礎造型,由上而下慢慢突出一點,顯示出點將台的氣勢和雄偉!正面有兩個獸頭立於城樓之上使得主體建築更加突出、更顯威嚴。這種空中看淹城的大型觀覽設施,主要功能是觀光游樂。遊客踏上平台,被舉至50米的高空,俯瞰整個景區及古淹城遺址。
5、商業模式設計
一個景區項目最主要的是落實到商業模式設計,沒有商業模式這個景區很難進行投資回報。商業模式設計中第一是收入模式設計,其次是收益項目。比如景區交通的收益項目,它們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游覽工具,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涉及到收費模式。第三是消費模式設計。景區的購物點的設計主要通過業態進行設計,包括休閑性購物、游樂項目消費等,通過收入模式設計形成收入結構,通過收入結構才能算出盈利結構,所以收入模式設計是旅遊產品設計中非常重要的板塊。
6、營銷模式設計
在收入模式設計同時,要進行營銷模式設計,通過互聯網、電視廣告、主流媒體、自媒體等模式進行營銷設計,營銷設計和景區管理設計可以稱之為軟系統設計。
原文參考:http://www.gdjksj.com/Article/943.html
『陸』 景觀的設計理念
在人們對自然風景觀念普及的同時,景觀設計也早已深入人們的視野,單獨定義"景觀",它與規劃、園林、生態、地理等多種學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學科中具有不同的意義。"景觀設計"(又叫做景觀建築學)是指在建築設計或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對周圍環境要素的整體考慮和設計,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築(群)與自然環境產生呼應關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適,提高其整體的藝術價值,(也使開發商賺更多的money:))。這個概念更多的是從規劃及建築設計角度出發,關注人的使用,即與作為自然和社會混合物的人與周邊環境的關系。
《中國建築文化概論》中提到的,在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歐洲傳教士將中國的文化介紹到西方世界(如1724年,傳教士馬國賢將避暑山莊版畫帶回歐洲,之後又有王致誠將頤和園介紹到歐洲)。中國對"自然美"的重視,"雖為人作,宛自天成",深深地影響了西方文化,出現了洛可可風格及英國中式園林,以後逐漸發展成景觀建築學及後來的生態建築學。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景觀的定義:
⒈景觀(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綜合體。它是復雜的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在大地上的烙印。
⒉景觀設計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應用學科,核心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它通過對有關土地及一切人類戶外空間的問題,進行科學理性的分析,找到規劃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和解決途徑,監理規劃設計的實施,並對大地景觀進行維護和管理。
⒊專業方向:根據解決問題的性質、內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觀設計學包含兩個專業方向,即:景觀規劃(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觀的設計(Landscape Design), 前者是指在較大尺度范圍內,基於對自然和人文過程的認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過程,具體說是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適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當的土地利用;而對這個特定地方的設計就是景觀設計。
⒋景觀設計師(Landscape Architect)是運用專業知識及技能,以景觀的規劃設計為職業的專業人員,他的終身目標是將建築、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動與生命的地球和諧相處。
景觀設計師有別於傳統造園師和園丁(Gardener,對應於Gardening),風景花園師(或稱風景園林師,Landscape Gardener,對應與Landscape gardening)的根本之處在於:景觀設計職業是大工業、城市化和社會化背景下的產物,是在現代科學與技術(而不僅僅是經驗)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景觀設計師所要處理的對象是土地綜合體的復雜的綜合問題,決不是某個層面(如視覺審美意義上的風景問題);景觀設計師的所面臨的問題是土地、人類、城市、及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與健康、及可持續的問題。他是以土地的名義、以人類和其他生命的名義,以及以人類歷史與文化遺產的名義,來監護、合理地利用、設計腳下的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
『柒』 景觀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景觀設計包括城市景觀設計(城市廣場、商業街、辦公環境等)、居住區景觀設計、城市公園規劃與設計、濱水綠地規劃設計、旅遊度假區與風景區規劃設計等。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景觀設計)要素包括自然景觀要素和人工景觀要素。其中自然景觀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風景,如大小山丘、古樹名木、石頭、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觀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跡、文化遺址、園林綠化、藝術小品、商貿集市、建構築物、廣場等。
(7)風景設計擴展閱讀:
景觀設計的設計價值:
1、景觀作為城市景象
在西方,景觀一詞最早可追溯到成書於公元前的舊約聖經,西伯來文為"noff",從詞源上與"yafe"即美(beautiful)有關。在上下文中,它是用來描寫所羅門皇城耶路撒冷壯麗景色的(Naveh,1984)。因此這一最早的景觀含意實際上是城市景象。
2、景觀作為城市的延伸和附屬
人們最早注意到的景觀是城市本身,"景觀的視野隨後從城市擴展到鄉村,使鄉村也成為景觀"(Cosgrove,1998,P70)。文藝復興之前的歐洲封建領主制將人束縛於君權之下,人被系於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滿神秘和恐怖。
3、景觀作為城市的逃避
景觀作為視覺美的含意的第二個轉變,源之於工業化帶來的城市環境的惡化。工業化本身是文藝復興的成果,至少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在歐洲和美國各大城市,城市環境極度惡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景觀設計
『捌』 園林,風景園林,風景建築設計相關。
風景園林,會學習設計和植物,設計課程包括園林設計、建築設計、植物景觀設計、城市內規劃容等等,植物包括樹木、花卉等,設計和植物大概是7:3的比例,也就是說設計佔得比重比較大,畢業之後是工學學位;
景觀建築設計,應該是主要設計公共景觀中類似亭廊等古建,或者茶室等一系列公共建築為主的,課程設置上應該是建築佔得比例會大一些,應該也會學一些結構之類的東西,園設也會涉及,植物這塊可能有,但是應該比風園更少,畢業也應該是工學學位;
園林,課程構成上差不多,設計也包括那些,但是植物學的比較多,除了上述的,還有苗圃,栽培養護、遺傳育種、草坪等等,設計和植物的比例應該是5:5,畢業之後是農學學位;
具體工作之後,進設計院、當甲方什麼的,三者差距不大,考公務員可能會因為學位類型不同有一些差別。
至少在北林,是沒有入學考美術的,一般前兩年都會有美術課程,包括素描、水粉、水彩、鋼筆畫等等,不要擔心太多,這個要求沒有像藝術設計類的那麼高,很多人去的時候都沒學過,慢慢接觸跟著課程步驟走就可以了,實在不放心,可以在暑假報一個繪畫班,學習一下。
『玖』 什麼是景觀建築設計啊
景觀建築設計
景觀建築設計是一門新興學科,設計領域的多學科交叉共榮已成其回必然趨勢。景觀建築答學是以建築、園林、規劃為研究理論支撐骨架,探索多學科交叉的設計領域。景觀建築一般是指在風景區、公園、廣場等景觀場所中出現的抑或本身具有景觀標識作用的建築,其具有景觀與觀景的雙重身份。景觀建築和一般建築相比,有著與環境、文化結合緊密,生態節能,造型優美,注重觀景與景觀和諧等多種特徵。由於其設計制約因素復雜而廣泛,因此較一般建築敏感,需豐富的建築、規劃、景觀設計等多方面知識結構的良好結合。景觀建築的設計及其理論正是研究有關景觀建築設計的一般理論、方法、應用、歷史以及發展方向的專門學科。
作用:
1、過往園林設計專業與建築設計專業彼此孤立的現象,融合建築、規劃、景觀設計的理論與方法,使其互為補充,互為支撐,探索園林、建築交叉領域的設計契合;
2、建築設計的領域,突出建築的景觀作用。同時突出建築的景觀作用。同時突出觀景在建築設計中的意義,將室內外空間有機融合;
3、重視自然材料、通風、採光以及其它生態節能技術在景觀建築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