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學習活動
㈠ 應該設計什麼樣的學習活動使上午的學習效率高
你好,應該設計同學們感興趣的活動,比如說做游戲,急轉彎,體育活動啊
滿意的話歡迎採納,謝謝
㈡ 如何設計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專,調動學生積極屬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現在低年級數學教學基本是以活動為主線展開教學,通過擺一擺、畫一畫、數一數、拼一拼等操作活動,調動起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這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活動經驗。一、二年級的學生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恰當的學習活動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㈢ 如何設計好的自主學習活動
自主學習,也就是自願的、主動的去學習(無論是興趣所致還是願望、目標所致)。要做到自主學習,要做好以下幾點:
1、沒有興趣怎麼辦?人們總說培養興趣,但是培養興趣往往是最難的,但是興趣是在做的過程中被激發的,而不是想出來的。比如學習中,因為解出了難題,獲得的激動、成就感;或者讀書中,精彩的情節打動、吸引了你,實用的內容幫到了你......這些往往都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所以,不要想著如何激發學習興趣,而是去嘗試,在這個做的過程中,興趣往往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2、長時間的堅持,需要制定計劃。並嚴格按照這個計劃開展學習;合理分配每天的學習任務:
計劃包括4個方面:
①要建立目標意識。確立一個目標,特別是具體的目標,有利於學習中的堅持。
②合理分配每天(每周或者某個時間段)的學習任務:把自己的學習任務分解成每天能夠完成的單元,並堅持當天的任務。當天完成,無論如何不能給自己以任何借口推遲完成原定計劃。
③合理規劃每天時間:把必須完成的任務盡可能安排在工作時間內完成,把既定的學習時間保留出來,養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時間學習的習慣。
④按照既定的時間錶行事:學習時間表可以幫助你克服惰性,使你能夠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3、尋找恰當的方法,使得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學習中因為學習方法不對,事倍功半的例子屢見不鮮。對於大部分來說,學習中如果頻頻受挫、或者付出很多收獲很小,學習的熱情和意願也就會被消磨殆盡。所以,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找解決辦法,而不是一味的蠻干。
拿閱讀來說,如果你的閱讀速度慢、理解率低下,而你需要讀的書太多,又沒有足夠的時間,這個時候問題就出來了。如果你還是按部就班的就讀,最後要麼沒讀出什麼效果,要麼連閱讀的心情都喪失了。這個時候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然後行動。閱讀效率問題曾經也是困擾我很久的問題,我最後的解決辦法是學習快速閱讀(用的是: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有需要的可以參考),掌握一定程度的快速閱讀能力,因為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好其它事情。
4、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對長期堅持學習也很重要。因為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可以讓你更好的靜下心來學習,同時也能增加學習的動力。比如:可以和好朋友一起開展學習上的比賽,讓學習的環境活起來;或者圖書館、自學室的學習效率高於宿舍等。
5、懶惰不可避免,要學會自我檢查和反省。時常檢視自己,找出自己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漏洞並改正。
㈣ 怎樣設計一堂課的教學活動
一、精心設計,是成功上好一堂課的基礎
教學設計,就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設計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媒體,分析評價其結果的過程。教學設計分為教學目標的編制、教材的分析和處理、了解學情研究學生,教法的選擇、教案的編寫五個部分。
1、吃透大綱,明確培養目標,圍繞目標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設計的依據,只有明確目標,教學設計才能有的放矢,因此,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核心問題。特別用目標教學法時更是如此,教學目標一般分為「知識目標、情感目標、能力目標三大類」。我在上「數列」這節課時目標有二個:①理解數列的概念。(知識目標)②會根據數列的前幾次寫出它的一個通項公式。(能力目標)
2、深鑽教材,把准重點、難點、關鍵點,做到因材施教。
「「重點」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各科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理、重要方法和公式等都是重點,它是我們學習後段內容的基礎,具有常用性和應用性。如「溶液」這節課中,溶液中分散系的概念,膠體溶液的性質一項就是重點。「難點」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內容。二是學生容易出錯或混淆的內容。如溶液」這節課中,根據已知條件進行濃度的表示及各濃度表示方法相互之間的轉換就是難點。「關鍵」是指教材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容,掌握它如同掌握了一個鑰匙,其餘內容便會迎刃而解。
教學中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就是在教材的重要部分,捨得花時間、下力氣,讓學生真正理解並掌握它,如「溶液」這節課中,為了講清概念,講解了溶液的分類方法。突破難點常用的方法有:①分散難點,逐個擊破。②創設情景,聯系實際,引導學生的思維由抽象到具體。③運用直觀方法加強學生的感知。④對於容易混淆的內容採用對比的方法來區分各自的特點。教學內容不同,課的類型也就不同,因此要因材施教不能將理論課改為實驗課,復習課改為技能訓練課等。
3、研究學生,了解學情,做到因人而教。
我們一般都是教同一科目、同一年級,因此年年都是抄教案,下載教案,殊不知學生不同,教法也就隨之不同。如:護理專業與葯學專業同上醫用化學課,採用同一方式、方法及教學大綱顯然不合適。
4、精心備課,不打無准備之仗。
在吃透大綱,深鑽教材,了解學情的基礎上,編寫教案就是教學設計的主要工作,如何編寫教案,先要弄清教案的格式和結構。
一般格式:專業班級:學科:教師:
課題: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方法:教具准備:
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教案可以是詳案也可以是簡案,提倡教師寫個性教案,實用教案,創新教案。建議新參加工作的老師盡量寫詳案,總之一句話,教學設計要象小說般的完整。
二、語言藝術,是成功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教師的語言分為口語與書面語、肢體語三種,如何充分發揮語言的功能,關鍵在於:
1、口語
語言標准、簡練、不哆嗦無口頭嘽,消除不文明用語。
語速適中,不快不慢。語言適度,不高不低。同時還要生動,親切,抑揚頓挫,賦有啟發性。
2、書面語——板書
板書的的主要內容:
①教材的內在邏輯結果②教學的重點難點③教學內容的補充
板書的主要格式
①提綱式②詞語式③表格式④結構式⑤圖示式
板書的要求
①內容精練,重點突出②語言科學、准確③條理清晰,布局合理④形式多樣,啟發思維
⑤書寫規范、流暢,示範性強⑥巧用顏色粉筆,賦有藝術性
3、體態語
①表情語、微笑語、眼語②首語③手語④姿態語
三、精點導入,是成功上好一堂課的良好開端
精彩的導入會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入一種美妙的的境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懷著一種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課的到來,常用的方法有:1、銜接導入2、懸念導入3、情境導入4、實驗導入5、實例導入6、典故導入7、直接導入
四、科學設問是成功上好一堂課的橋梁
1、設問直截了當。不繞圈子,乾脆利落,條理清楚,主次分明,圍繞問題,范圍短路,語言規范,概念准確,多用短句少用長句。
2、發問巧妙。不按座次表發問,不按名冊發問,不只叫成績好的發問,不專訓差生發問。
3、表述清晰。發問語言應簡明易懂,問題盡量一遍清晰到位,不復述,以免養成學生不注意老師發問的習慣。
4、態度自然。要充分相信學生能夠回答。
5、適當停頓。給學生思考時間。
6、耐心傾聽。不要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
7、正確對待意外,對待意外回答冷靜處理。
8、及時評價。
五、組織教學,是成功上好一堂課的有力保證
無論是哪一位教師上課,課堂上或多或少都有呈現的不重視的學生違紀現象出現,如何正確處理學生課堂違紀現象,保證教學秩序井然有序。組織教學貫穿於教學始終,常用的處理方法有:1、提問法。單獨提問,集體提問單獨回答。2、非語言控製法。走近學生搖頭示意、嘆息或假意咳嗽一聲,突然停止講課,凝視學生輕拍其肩等。3、正面提醒法。
六、課堂小結是成功上好一堂課的完美結局
怎樣結束一堂新課是值得重視的,很多教師不注重結課,上課講到哪算哪,匆匆收場,虎頭蛇尾,影響教學效果。
結課常用小結、活動和作業布置等。上課要有良好的開端,也要有完美的結束,要善始善終。完美的結束不僅保證課堂教學結構的完整,同時,也能令人回味無窮,流連往返,達到「劇終情不終」的藝術效果。一句話,課堂結局象喜劇般的完美。
只要用心,就能上好每節課!
㈤ 怎樣圍繞課文設計一些課外學習活動
第一、要依據文本,文本是關鍵,反復讀課文後以文字為基礎
第二、要充滿趣味性,有趣,孩子們才會喜歡
第三、不能忘記知識,要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學會做人
㈥ 怎麼設計學習計劃
怎樣制訂學習計劃
1、全面分析,正確認識自己。
准確找出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以便明確自己學習的特點、發展的方向,發現自己在學習中可以發揮的最佳才能。
2、結合實際,確定目標。
訂計劃時,不要脫離學習的實際,目標不能定得太高或過低,要依據:(1)知識、能力的實際;(2)「缺欠」的實際;(3)時間的實際;(4)教學進度的實際,確定目標,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能達到為宜。
3、長計劃,短安排。
要在時間上確定學習的遠期目標、中期目標和近期目標。在內容上確定各門功課和各項學習活動的具體目標。學習目標可分為:(1)掌握知識目標;(2)培養能力目標;(3)掌握方法目標;(4)達到成績(分數)目標。
長計劃是指明確學習目標,確定學習的內容、專題,大致規劃投入的時間;短安排是指具體的行動計劃,即每周每天的具體安排和行動落實。
4、突出重點,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謂重點:一是指自己學習中的弱科或成績不理想的課程或某些薄弱點;二是指知識體系中的重點內容。訂計劃時,一定要集中時間,集中精力保證重點。
5、計劃要全面,還要與班級計劃相配合。
計劃里除了有學習的時間外,還要有進行社會工作、為集體服務的時間;有保證睡眠的時間;有文體活動的時間。時間安排上不能和班級、家庭的正常活動、生活相沖突。
6、安排好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
常規學習時間(即基本學習時間):指的是用來完成老師當天布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知識的時間。
自由學習時間:指的是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之後,所剩下的歸自己支配的學習時間。在自由學習時間內一般可做兩件事:補課和提高。補課是指彌補自己學習上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鑽研,發展自己的學習優勢或特長。不管是補課還是提高,最好要圍繞一個專題進行,這樣做,學習比較容易見效果。
自由學習時間內所取得的學習效果,對改變學習現狀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這一時間的安排,應當成為制訂學習計劃的重點之一。
7、腦體結合,學習和其他活動應合理安排。
在安排計劃時,不要長時間地從事單一活動。(1)學習和體育活動要交替安排。比如,學習了一下午,就應當去鍛煉一會兒,再回來學習;(2)安排科目時,文科、理科的學習要錯開,相近的學習內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學習;(3)同一學科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學習。
8、提高學習時間的利用率
時間是寶貴的,自覺提高時間利用效率,是每個中學生學習上進行自我修養的重要內容。(1)早晨或晚上,一天學習的開頭和結尾時間,可安排著重記憶的科目,如英語科等;(2)心情比較愉快,注意力比較集中,時間較完整時,可安排比較枯燥的內容或自己不太喜歡的科目;(3)零星的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時間,可安排學習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科或做習題。這樣可以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9、計劃要留有餘地。
10、注意效果,定期檢查,及時調整。
檢查內容:(1)計劃中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2)是否基本按計劃去做?(3)學習效果如何?(4)總結得失,找出偏差,分析原因,以利改進。從而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勵、自我調整。
㈦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學習活動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版主探索與合權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在忘我地投入課堂活動時動起來,這樣的課堂才能迸發出生命的活力.其次,一堂課的活動既要靈活多變,又要活而有序.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既要考慮其多樣性和靈活性,更要考慮其有序性.課堂活動要做到富於變化,難度適中,連貫緊湊,循序漸進.一般來說,活動順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由理解到運用的原則,要使學生活動之後感覺到進步,獲得成就感.最後,教師要發揮組織、引導和調控作用,使活動具有可操作性,這樣才能保障學習過程順利進行.一要合理分配每個活動的時間,隨機調控課堂節奏;二要考慮每個活動的注意事項,活動前要提出要求;三設計的活動要便於操作,有客觀的評價標准.
㈧ 如何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教材編寫者在編寫這個單元或者一節課的時候,已經有明確的目標,因此在確立一課的教學目標時首先要充分的對教材作一個分析,確立明確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那麼這五個方面的目標,並一定要在某一節課里完全體現,或者說不一定每一節課都要確立這些目標,這就需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及學生的情況。 在確立教學目標時,我們還應注意整體目標與具體目標的統一或者說是結合,比如課時目標要考慮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某個活動的目標要與課時目標甚至單元目標相統一,這樣才能使我們確立的教學目標切合實際。 再者就是教學目標的定位準確性問題,如果我們確立的目標不準確,或是高了低了,或是錯了偏了,這都會導致我們完不成教學目標或完成的不好。這一點在確立具體的某個活動時很重要,我們常常在課堂上組織了很多活動,每一個活動的目標最好比較單一好些,這對我們檢驗目標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很重要。比如有的活動是練習聽的能力,如果同時又進行了說和寫的能力,很有可能就會導致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沒有得到訓練,效果自然不好。 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都需要我們認真的去設計,好的教學環節可以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我們確立的各個教學目標也要靠各個教學環節去體現。 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從整體上要注意統一、協調,環節和環節之間要緊密相連,不能是孤立的,要注意整體和局部的統一,在具體的環節中,我們也要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原則。 不同的教學環節設計也是不同的,為什麼呢,因為不的教學環節的目的不一樣,如導入環節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就要從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設計,可以用唱歌、講故事、TPR活動等學生樂於參加並且相對比較簡單的內容進行設計。操練環節的目的就是訓練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各種能力,設計的內容就不能過於簡單。 再一個就是設計的活動要注意學生參與面的問題,也就我們說的面向全體,如果設計的這個活動參與體驗的學生很少,大部分學生只是在觀看,這樣活動即使很新穎,但沒能面向全體,還是不合適的。活動結束只有那麼幾個同學得到了體驗,不能整體提高學生水平。 第一,專家水平高,站在高處。 第二,我們自身不注意思考,不能及時反思自已的教學。 第三,我們水平不高,站在低處。 這兩種可能,其實第二種可能要大一些,為什麼呢?我們可以看到專家所講的東西其實很簡單,有時我們潛意識里也知道應當這樣做,但我們沒有做好,這就需要我們在工作過程中好好反思,多一些思考。其實我們在一線工作的老師最應當知道英語教學應當怎麼做,最有發言權了,可是我們卻說不好,有時說一點,也不系統,星星點點的,對教學的指導意義得不到很好的發揮。至於第三點,我們的水平問題,我認為這不是關鍵,水平不高,我們可以學,可以多研究教學理論,但是就算我們把《課標》、《綱要》等全都背下來,如果不去思考,不能聯系實際教學進行反思,理論便也沒有武裝了我們頭腦,到頭來還是不成。每一學期,我們都要做大量的理論學習,有的老師只是埋頭在那裡抄,抄的什麼啊,不知道。所以,我認為我們在做理論研究時要認真,要多思考,要與我們教學實踐結合起來,讓我們所學的教學理論真正的為我所用,相信,我們也會成為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