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設計手冊
Ⅰ 請問誰有注塑模具設計手冊電子版書籍本人乃模具初學者,不甚感激
Ⅱ 沖壓模具簡明設計手冊與沖壓手冊哪個好
沖壓手冊好 推薦《沖壓手冊》第二版,王孝培編著
Ⅲ 跪求《實用模具設計與製造手冊》,謝謝!
書名:實用模具設計與製造手冊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作者:許發樾
出版日期:2001-02-01
簡介:
《手冊》分兩篇,即:模具設計篇和模具製造工藝篇。根據出版社要求,模具設計篇的內容包括:各種類型的沖模,各種類型的塑料成型模具、壓力鑄造成型模具、鍛造成型模具和不同類型的橡膠模等模具的設計依據、設計方法與計算、設計程序與設計實例,以及相應的設計資料。模具製造篇的內容包括:模具零件加工與裝配精度和質量,模具製造工藝與工裝,凸模與凹模成形加工工藝技術,模具成型零件表面的精飾加工和表面強化工藝技術,模具材料及熱處理工藝,以及模具裝配、試模、保養與維修等工藝技術。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概論
第二章 沖模設計(一)
第三章 沖模設計(二)
第四章 組合沖模、快換沖模設計與應用
第五章 精說模設計
第六章 塑料模設計(一)
第七章 塑料模設計(二)
第八章 壓鑄模設計(一)
第九章 壓鑄模設計(二)
第十章 鍛模設計(一)
第十一章 鍛模設計(二)
第十二章 擠壓模設計
第十三章 橡膠模設計
第十四章 模具材料及熱處理
第十五章 模具製造工藝
第十六章 模具精度與質量
第十七章 模具凸、凹模型面強化及研拋技術
第十八章 凸、凹模成形銑削加工與機床
第十九章 凸、凹模型面成形磨削與機床
第二十章 高硬材料的成形加工與機床
第二十一章 模具的安裝與調試
第二十二章 模具的使用、維護和修理
需要的話請留郵箱。
Ⅳ 中國模具設計書有哪些
《現代模具製造技術實用手冊》
《模具製造工藝學》
《注塑模具內》
《中文Unigraphics NX模具設計案例教程容》
《模具材料應用手冊》
《中國模具設計大典》(全5卷)
..............................................................
..............................................................
設計模具還要有一些基礎知識,比如:材料、熱處理、機械加工等.........實在是太多了,就書名我也寫不完。
Ⅳ 學模具設計應該看什麼書
模具設計注重的是模具結構,模具結構來源於三五年的鉗工基礎,其次是CAD軟體內的精通,UG的粗懂了,還要容有機遇.這不是單一靠幾本書或者學個軟體就能解決的,如果你想從事模具設計的話,建議先從鉗工學徒做起,然後在做的過程自學CAD和UG.還有什麼不了解的,你也可以Q我的:367080150
Ⅵ 壓鑄模具簡明設計手冊的圖書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壓鑄的基本原理(1)
1.2 壓鑄的特點與應用范圍(3)
1.2.1 壓鑄的特點(3)
1.2.2 壓鑄的應用范圍(4)
1.3 金屬壓鑄成型技術的發展趨勢(4)
第2章 壓鑄合金及其選擇
2.1 壓鑄合金(6)
2.1.1 對壓鑄合金的要求(6)
2.1.2 常用壓鑄合金及其主要特性(6)
2.1.3 壓鑄合金的選用(9)
2.2 壓鑄合金熔煉工藝(10)
2.2.1 壓鑄鋁合金熔煉(10)
2.2.2 壓鑄鋅合金熔煉(11)
2.2.3 壓鑄鎂合金熔煉(12)
2.2.4 壓鑄銅合金熔煉(13)
2.3 壓鑄合金熔煉設備(14)
2.3.1 熔化設備(14)
2.3.2 熔煉工具(16)
2.3.3 爐料(17)
2.3.4 熔劑(22)
2.3.5 熔化前准備工作(24)
第3章 壓鑄件的設計
3.1 壓鑄件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及加工餘量(25)
3.1.1 壓鑄件的尺寸精度(25)
3.1.2 壓鑄件的表面形狀和位置(28)
3.1.3 壓鑄件的表面粗糙度(29)
3.1.4 壓鑄件的加工餘量(29)
3.2 壓鑄件基本結構單元的設計(29)
3.2.1 壁厚(29)
3.2.2 圓角(31)
3.2.3 筋(31)
3.2.4 出型斜度(31)
3.2.5 孔和槽(31)
3.2.6 螺紋(31)
3.2.7 齒輪(35)
3.2.8 凸紋和直紋(36)
3.2.9 鉚釘頭(37)
3.2.10 網紋(37)
3.2.11 文字、標志和圖案(37)
3.2.12 嵌件(38)
3.2.13 壓鑄件的表面質量(43)
3.3 壓鑄件結構工藝分析典型圖例(46)
3.4 壓鑄件結構設計的工藝性(52)
3.4.1 簡化模具、延長模具使用壽命(52)
3.4.2 減少抽芯部位(54)
3.4.3 方便壓鑄件脫模和抽芯(55)
3.4.4 防止變形(55)
3.4.5 由其他加工方法改為壓鑄時,結構修改注意事項(56)
第4章 壓鑄機的選擇
4.1 壓鑄機的分類及特點(57)
4.1.1 壓鑄機的分類(57)
4.1.2 各類壓鑄機的特點(58)
4.2 壓鑄機的選用(60)
4.2.1 計算壓鑄機所需的鎖模力(60)
4.2.2 確定比壓(61)
4.2.3 確定壓鑄機鎖模力的查圖法(61)
4.2.4 核算壓室容量(63)
4.2.5 實際壓力中心偏離鎖模中心時鎖模力的計算(63)
4.2.6 開合型距離與壓鑄型厚度的關系(64)
4.3 壓鑄機的基本結構(64)
4.3.1 合模機構(66)
4.3.2 壓射機構(69)
4.4 以壓射能量為基礎優選壓鑄機(69)
4.4.1 壓鑄機的特性——PQ2圖(70)
4.4.2 根據壓鑄件工藝需要繪制PQ2圖(71)
4.4.3 從量的方面進行比較與選擇(72)
4.5 國產壓鑄機介紹(72)
4.5.1 熱室壓鑄機(72)
4.5.2 冷室壓鑄機(81)
4.6 國外壓鑄機介紹(94)
4.6.1 熱室壓鑄機(94)
4.6.2 冷室壓鑄機(96)
第5章 壓鑄模設計基礎
5.1 壓鑄模概述(99)
5.2 壓鑄模的結構形式(99)
5.2.1 壓鑄模的基本結構(99)
5.2.2 壓鑄模的分類(100)
5.3 壓鑄模設計的基本原則(102)
5.4 壓鑄模的設計程序(103)
5.4.1 研究、消化產品圖(103)
5.4.2 對壓鑄件進行工藝分析(103)
5.4.3 擬定模具總體設計的初步方案(104)
5.4.4 方案的討論與論證(105)
5.4.5 繪制主要零件工程圖(105)
5.4.6 繪制模具裝配圖(105)
5.4.7 繪制其餘全部自製零件的工程圖(105)
5.4.8 編寫設計說明書(106)
5.4.9 審核(106)
5.4.10 試模、現場跟蹤(106)
5.4.11 全面總結、積累經驗(106)
第6章 澆注系統的設計
6.1 澆注系統的基本結構、分類和設計(107)
6.1.1 澆注系統的結構(107)
6.1.2 澆注系統的分類(108)
6.1.3 澆注系統設計的主要內容(110)
6.2 內澆口的設計(110)
6.2.1 內澆口的基本類型及其應用(110)
6.2.2 內澆口位置設計要點(113)
6.2.3 內澆口截面積的確定(114)
6.3 橫澆道的設計(116)
6.3.1 橫澆道的基本形式(116)
6.3.2 多型腔橫澆道的布局(116)
6.3.3 橫澆道與內澆道的連接(120)
6.3.4 橫澆道設計要點(120)
6.4 直澆道的設計(122)
6.4.1 熱壓室壓鑄模直澆道(122)
6.4.2 卧式冷壓室壓鑄模直澆道(125)
6.5 用PQ2圖驗證澆注系統的設計及優化壓鑄系統的匹配(129)
6.5.1 用PQ2圖驗證澆注系統的設計(130)
6.5.2 用PQ2圖優化壓鑄系統的匹配(131)
6.6 排溢系統的設計(133)
6.6.1 排溢系統的組成及其作用(133)
6.6.2 溢流槽的設計(134)
6.6.3 排氣道的設計(140)
第7章 分型面的設計
7.1 分型面的基本部位和影響因素(143)
7.1.1 分型面的基本部位(143)
7.1.2 分型面的影響因素(143)
7.2 分型面的基本類型(144)
7.2.1 單分型面(145)
7.2.2 多分型面(145)
7.2.3 側分型面(145)
7.3 分型面的選擇原則(146)
7.3.1 分型面應力求簡單和易於加工(146)
7.3.2 有利於簡化模具結構(147)
7.3.3 應容易保證壓鑄件的精度要求(147)
7.3.4 分型面應有利於澆注系統和排溢系統的布置(147)
7.3.5 開模時應盡量使壓鑄件留在動模一側(147)
7.3.6 應考慮壓鑄成型的協調(150)
7.3.7 嵌件和活動型芯應便於安裝(151)
7.4 鑲塊在分型面上的布局形式(152)
7.4.1 布局形式(152)
7.4.2 尺寸標注(153)
7.5 分型面的典型分析(153)
7.6 典型分型面設計實例(156)
7.6.1 成型位置影響側抽芯距離的結構實例(156)
7.6.2 改變分型面可避免側抽芯的實例(156)
7.6.3 增大動型方向包緊力的結構實例(157)
7.6.4 多階梯分型面的結構實例(158)
7.6.5 矩形手柄分型面的實例(158)
第8章 成型零件的設計
8.1 成型零件的結構形式(159)
8.1.1 整體式結構(159)
8.1.2 整體組合式結構(159)
8.1.3 局部組合式結構(160)
8.1.4 完全組合式結構(162)
8.1.5 組合式結構形式的特點(162)
8.1.6 型芯的固定形式(164)
8.1.7 鑲塊的固定形式(165)
8.1.8 鑲塊和型芯的止轉形式(165)
8.1.9 活動型芯的安裝與定位(166)
8.1.10 成型零件的設計要點(167)
8.2 成型尺寸的確定(168)
8.2.1 影響壓鑄件尺寸的因素(168)
8.2.2 確定成型尺寸的原則(169)
8.2.3 成型尺寸的計算(171)
8.2.4 成型部分尺寸和偏差的標注(176)
8.2.5 壓鑄件的螺紋底孔直徑、深度和型芯尺寸的確定(179)
8.3 成型零件的設計技巧(182)
8.3.1 成型零件應便於加工(182)
8.3.2 保證成型零件的強度要求(182)
8.3.3 提高成型零件使用壽命的設計(185)
8.3.4 成型零件的安裝應穩定可靠(185)
8.3.5 成型零件應防止熱處理變形或開裂(185)
8.3.6 成型零件應避免橫向鑲拼,以利於脫模(186)
8.3.7 成型零件應便於裝卸和更換(187)
8.4 成型零件常用材料(188)
8.4.1 成型零件的工作條件(188)
8.4.2 成型零件的常用材料(188)
第9章 抽芯機構的設計
9.1 側抽芯機構的組成與分類(190)
9.1.1 側抽芯機構的主要組成(190)
9.1.2 常用抽芯機構的特點(190)
9.1.3 抽芯機構的設計要點(190)
9.1.4 抽芯機構的應用(194)
9.2 抽芯力和抽芯距離(194)
9.2.1 抽芯力的計算(194)
9.2.2 抽芯距離的確定(195)
9.3 斜銷抽芯機構(196)
9.3.1 斜銷抽芯機構的組合形式(196)
9.3.2 斜銷抽芯機構的動作過程(197)
9.3.3 斜銷抽芯機構的設計技巧(197)
9.3.4 斜銷的設計(198)
9.3.5 斜銷的延時抽芯(202)
9.3.6 與主分型面不垂直的側抽芯(204)
9.3.7 側滑塊定位和楔緊裝置的設計(206)
9.3.8 設計斜銷抽芯機構的注意事項(214)
9.3.9 斜銷側抽芯機構應用實例(215)
9.4 彎銷側抽芯機構(218)
9.4.1 彎銷側抽芯機構的組成(218)
9.4.2 彎銷側抽芯過程(218)
9.4.3 彎銷側抽芯機構的設計要點(218)
9.4.4 彎銷的延時和變角彎銷的抽芯(221)
9.4.5 彎銷側抽芯機構應用實例(222)
9.5 斜滑塊側抽芯機構(225)
9.5.1 斜滑塊側抽芯機構的組成及動作過程(225)
9.5.2 斜滑塊側抽芯機構的設計要點(226)
9.5.3 斜滑塊的設計(229)
9.5.4 斜滑塊的基本形式(230)
9.5.5 斜滑塊導向部位參數(230)
9.5.6 斜滑塊的鑲塊與鑲套拼合形式(230)
9.6 齒輪齒條抽芯機構(233)
9.6.1 齒輪齒條抽芯機構的組成(233)
9.6.2 傳動齒條布置在定模內的齒輪齒條抽芯機構(233)
9.6.3 滑套齒軸齒條抽芯機構(235)
9.6.4 利用推出機構推動齒軸齒條的抽芯機構(236)
9.7 液壓抽芯機構(237)
9.7.1 液壓抽芯機構的組成(237)
9.7.2 液壓抽芯動作過程(237)
9.7.3 液壓抽芯機構的設計要點(238)
9.7.4 液壓抽芯器座的安裝形式(239)
9.8 其他抽芯機構(242)
9.8.1 手動抽芯機構(242)
9.8.2 活動鑲塊模外抽芯機構(244)
9.8.3 特殊抽芯機構設計實例(245)
9.9 滑塊及滑塊限位楔緊的設計(249)
9.9.1 滑塊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尺寸(249)
9.9.2 滑塊導滑部分的結構(251)
9.9.3 滑塊限位裝置的設計(253)
9.9.4 滑塊楔緊裝置的設計(254)
9.9.5 滑塊與型芯型塊的連接(256)
9.10 嵌件的進給和定位(259)
9.10.1 設計要點(259)
9.10.2 嵌件在模具內的安裝與定位(259)
9.10.3 手動放置嵌件的模具結構(261)
9.10.4 機動放置嵌件的模具結構(261)
9.11 斜銷抽芯機構常用標准件(264)
9.11.1 斜銷(264)
9.11.2 楔緊塊(265)
9.11.3 定位銷(267)
第10章 推出機構的設計
10.1 推出機構的主要組成與分類(268)
10.1.1 推出機構的組成(268)
10.1.2 推出機構的分類(268)
10.1.3 推出機構的設計要點(268)
10.2 推桿推出機構(270)
10.2.1 推桿推出機構的組成(270)
10.2.2 推桿推出部位設置要點(271)
10.2.3 推桿的推出端形狀(272)
10.2.4 推桿推出端截面形狀(272)
10.2.5 推桿的止轉(273)
10.2.6 推桿的固定方式(274)
10.2.7 推桿的尺寸(274)
10.2.8 推桿的配合(275)
10.3 推管推出機構(278)
10.3.1 推管推出機構的形式及其組成(278)
10.3.2 推管的設計要點(280)
10.3.3 常用的推管尺寸(281)
10.3.4 推叉推出機構設計(283)
10.4 卸料板推出機構(284)
10.4.1 卸料板推出機構的組成(284)
10.4.2 卸料板推出機構的分類(284)
10.4.3 卸料板推出機構的設計要點(284)
10.4.4 卸料板推出機構常用的限位釘尺寸實例(285)
10.5 其他推出機構(286)
10.5.1 倒抽式推出機構(286)
10.5.2 旋轉推出機構(288)
10.5.3 推塊推出機構(289)
10.5.4 多元件綜合推出機構(291)
10.5.5 螺紋脫模機構(291)
10.5.6 二次推出機構(294)
10.5.7 擺動推出機構(298)
10.5.8 推出機構代替斜抽芯機構(299)
10.5.9 推板式抽芯推出機構(299)
10.5.10 斜向推出機構(300)
10.5.11 不推出機構(301)
10.5.12 定模推出機構(302)
10.5.13 非充分推出機構(303)
10.5.14 多次分型輔助機構(305)
10.6 推出機構的復位與導向(307)
10.6.1 推出機構的復位(307)
10.6.2 推出機構的預復位(310)
第11章 模體結構零件的設計
11.1 模體的組合形式(315)
11.1.1 模體的基本類型(315)
11.1.2 模體的主要結構件(317)
11.1.3 模體的設計要點(318)
11.2 主要結構件設計(318)
11.2.1 套板尺寸的設計(318)
11.2.2 套板強度的計算(321)
11.2.3 鑲塊在套板內的布置(323)
11.2.4 模體局部增強措施(323)
11.3 模體結構零件的設計(324)
11.3.1 動、定模導柱和導套的設計(324)
11.3.2 推板導柱和導套的設計(328)
11.3.3 模板的設計(330)
11.3.4 壓鑄模架尺寸系列(335)
11.4 加熱與冷卻系統的設計(337)
11.4.1 加熱與冷卻系統的作用(338)
11.4.2 加熱系統的設計(338)
11.4.3 冷卻系統的設計(339)
11.4.4 用模具溫度控制裝置加熱與冷卻壓鑄模(346)
第12章 壓鑄模裝配技術要求及材料選擇
12.1 壓鑄模總裝的技術要求(349)
12.1.1 壓鑄模裝配圖上需註明技術要求(349)
12.1.2 壓鑄模外形和安裝部位的技術要求(349)
12.1.3 總裝的技術要求(350)
12.2 結構零件的公差與配合(350)
12.2.1 結構零件軸和孔的配合和精度(350)
12.2.2 結構零件的軸向配合(351)
12.2.3 未注公差尺寸的有關規定(351)
12.2.4 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354)
12.3 壓鑄模零件的材料選擇及熱處理技術(358)
12.3.1 壓鑄模所處的工作狀態及對模具的影響(358)
12.3.2 影響壓鑄模壽命的因素及提高壽命的措施(358)
12.3.3 壓鑄模材料的選擇和熱處理(360)
第13章 壓鑄工藝因素選擇與調整
13.1 壓力(370)
13.1.1 壓射力(371)
13.1.2 比壓(371)
13.1.3 脹形力和鎖模力(372)
13.2 速度(373)
13.2.1 沖頭速度(373)
13.2.2 內澆口速度(373)
13.3 溫度(374)
13.3.1 模具溫度(374)
13.3.2 熔融金屬澆入溫度(375)
13.3.3 模具的熱平衡(376)
13.4 時間(376)
13.4.1 填充時間(377)
13.4.2 持壓時間(377)
13.4.3 留模時間(377)
13.5 壓鑄用塗料(378)
13.5.1 壓鑄塗料的作用(378)
13.5.2 對壓鑄塗料的要求(378)
13.5.3 常用壓鑄塗料(378)
13.5.4 壓鑄塗料的使用(379)
13.6 定量澆料和壓室充滿度(379)
13.6.1 定量澆料(379)
13.6.2 壓室充滿度(380)
13.7 壓鑄件缺陷分析(380)
13.7.1 缺陷分類及檢驗方法(380)
13.7.2 壓鑄件缺陷產生原因及防止方法(381)
第14章 壓鑄模CAD/CAE
14.1 壓鑄模CAD(386)
14.1.1 壓鑄模CAD技術的發展趨勢(386)
14.1.2 壓鑄模CAD軟體的研發情況(387)
14.1.3 壓鑄模CAD的內容及設計方法(387)
14.1.4 基於UG/Moldwizard的壓鑄模CAD系統應用(388)
14.1.5 基於Pro/E的壓鑄模CAD系統應用(393)
14.2 壓鑄模CAE(394)
14.2.1 壓鑄模CAE的原理(394)
14.2.2 壓鑄模CAE採用的數值計算方法(395)
14.2.3 壓鑄模CAE的基本內容(396)
14.2.4 壓鑄模CAE一些關鍵技術(398)
14.2.5 壓鑄模CAE軟體的結構(401)
14.2.6 國內外現流行的壓鑄模CAE軟體介紹(403)
14.2.7 壓鑄模CAE的應用分析(406)
第15章 壓鑄模製造工藝
15.1 壓鑄模製造工藝(407)
15.1.1 壓鑄模製造的工藝方法(407)
15.1.2 壓鑄模製造的工藝規程(407)
15.2 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藝路線(408)
15.2.1 模板加工(409)
15.2.2 孔及孔系的加工(409)
15.2.3 成型零件加工(411)
15.3 鉗工加工與裝配(417)
15.3.1 鉗工加工的工作內容(417)
15.3.2 光整加工技術(417)
15.3.3 壓鑄模的裝配(419)
15.4 壓鑄模的試模(426)
15.4.1 試模過程(426)
15.4.2 試模缺陷分析(428)
第16章 壓鑄新技術
16.1 半固態壓鑄工藝(433)
16.1.1 半固態壓鑄的特點(433)
16.1.2 半固態合金的制備方法(433)
16.1.3 半固態壓鑄成型方法(434)
16.1.4 半固態壓鑄的應用(435)
16.2 真空壓鑄(436)
16.2.1 真空壓鑄的特點(436)
16.2.2 真空壓鑄裝置及抽空方法(437)
16.2.3 真空壓鑄模具設計(437)
16.3 充氧壓鑄(438)
16.3.1 充氧壓鑄的特點(438)
16.3.2 充氧壓鑄裝置及工藝參數(438)
16.4 精速密壓鑄(439)
16.4.1 精速密壓鑄法的特點(439)
16.4.2 精速密壓鑄法的工藝控制(439)
16.5 黑色金屬壓鑄(440)
16.5.1 黑色金屬壓鑄的設計特點(440)
16.5.2 壓鑄機構的選擇(440)
16.5.3 工藝規范(440)
第17章 壓鑄模典型結構圖例
17.1 普通結構(442)
17.1.1 平面分型、推管推出結構(442)
17.1.2 階梯分型、推桿推出結構(443)
17.2 兩次推出結構(443)
17.2.1 卸料板推桿兩次推出結構(443)
17.2.2 推管、卸料板兩次推出結構(443)
17.3 螺紋壓鑄件模具結構(445)
17.3.1 內螺紋採用圓錐齒輪轉動旋出螺紋型芯的結構(445)
17.3.2 大螺旋角螺桿推出結構(445)
17.4 斜滑塊結構(446)
17.4.1 內斜滑塊抽芯推出結構(446)
17.4.2 外斜滑塊抽芯推出結構(447)
17.5 卸料板推出結構(448)
17.5.1 卸料板設在動模(448)
17.5.2 卸料板設在定模(449)
17.6 抽芯結構(450)
17.6.1 液壓抽芯結構(450)
17.6.2 斜銷不完全抽芯結構(452)
17.6.3 彎銷延時抽芯結構(452)
17.6.4 彎銷、齒輪齒條抽芯結構(454)
17.6.5 斜銷延時抽芯機構(454)
17.6.6 斜銷延時抽芯、推桿卸料板聯合推出結構(455)
17.6.7 斜銷、齒輪齒條二次抽芯結構(455)
17.6.8 鉤塊齒扇斜抽芯結構(456)
17.6.9 齒軸齒條交叉抽芯結構(457)
17.7 卧式壓鑄機採用中心澆口結構(458)
17.7.1 斜銷切斷余料結構(458)
17.7.2 利用開模力拉斷余料的結構(459)
17.7.3 利用鑄件包緊力拉斷余料的結構(459)
17.7.4 利用螺旋扭力扭斷余料的結構(460)
17.8 點澆口結構(460)
17.8.1 立式壓鑄機用點澆口模具(460)
17.8.2 卧式壓鑄機用點澆口模具結構(460)
17.9 其他結構(462)
17.9.1 抽真空排氣結構(462)
17.9.2 擺塊推出結構(463)
17.9.3 滑塊中途自行轉動完成長距離抽芯結構(464)
17.9.4 端蓋熱室壓鑄模(464)
17.9.5 應用導熱油和冷卻水的壓鑄模(465)
17.9.6 福特油底殼壓鑄模(467)
附錄
附錄A國家標准鑄造鋁合金(469)
附錄B國際標准鑄造鋁合金(473)
附錄C壓鑄模零件的國家標准(498)
附錄D壓鑄模零件技術條件(514)
附錄E壓鑄模術語(514)
附錄F壓鑄模技術條件(519)
附錄G有關壓鑄件的國家標准(522)
附錄H大型模具導滑支承架裝置(529)
附錄I大、中型壓鑄模通水結構圖(531)
參考文獻
Ⅶ 求塑料模具設計手冊
看看這兩本書
塑料模具的設計與製造問答
資料語言: 中文版
文檔格式專: PDF版
打開方式: Adobereader
下載許可權: 無需注冊屬免費下載
http://www.bzfxw.com/soft/sort011/sort040/4030884.html
塑料模具設計師指南
http://www.bzfxw.com/soft/sort011/sort040/4030175.html
Ⅷ 壓鑄模具設計師手冊的介紹
壓鑄模具是進行金屬壓力鑄造生產的主要工藝裝備,在現代機械、汽車、電子產品等回製造業中有著答廣泛的應用。本手冊以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為指導思想,兼顧理論基礎和設計實踐兩個方面,較為詳細地分析介紹了壓鑄模具設計常用資料、壓鑄模具設計方法、典型結構壓鑄模具設計實例和壓鑄模具CAD/CAM技術等內容,具有技術方法先進、典型結構圖例豐富、標准數據資料新、實用性強等特點,可供從事壓鑄模具設計製造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供相關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這是一部機械設計史上的功勛圖書
Ⅸ 學模具設計買什麼資料書好
自己學只買點軟體的書學學好了UG 和CAD 等。要想靠自學完全學會很難的,很多實用的經驗和技術書上學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