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蘇州博物館設計

蘇州博物館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1-31 18:29:18

『壹』 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建築風格

蘇州博物館新館是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其外觀就像堆疊的魔方,幾何平面構成三維立體,干凈對稱,從不同方面總能找到疊加的線條,規矩而簡潔。

新的博物館庭院,以及行政管理區的庭院在造景設計上擺脫了傳統的風景園林設計思路。新的設計思路是為每個花園尋求新的導向和主題,把傳統園林風景設計的精髓不斷挖掘提煉並形成未來中國園林建築發展的方向。

盡管白色粉牆將成為博物館新館的主色調,以此把該建築與蘇州傳統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處可見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頂和窗框將被灰色的花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統一色彩和紋理。

中國傳統建築採用的是框架結構,開窗面積的大小決定了採光效果的優劣。但蘇州博物館新館除了使用落地窗以外,還借鑒了中國建築中老虎天窗的做法並進行了改良,玻璃天窗開在屋頂中間,突破了傳統建築中大屋頂在採光方面的束縛。

(1)蘇州博物館設計擴展閱讀

蘇州博物館新館於2006年10月建成,設計者為著名的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館址為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王府遺址。面積8000多平方米,分東、西、中3路,中路立體建築為殿堂型式,梁坊滿飾蘇式彩繪,入口處側門,有文徵明手植紫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際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2002年初接受中國江蘇蘇州市政府之邀,承接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貝先生領銜,貝氏建築事務所完成的蘇州博物館新館概念設計,我們可以到看到的是和城市肌理的密切關系,其次是建築明確的功能分區和簡潔的形式,第三是空靈淡泊的室內設計。

貝聿銘先生以擅長設計博物館而享譽全世界,他曾應肯尼迪總統遺孀傑奎琳的邀請設計過肯尼迪博物館,應密特郎總統之邀設計過盧浮宮博物館,都獲得了巨大成功,成為不朽的經典之作。

參考資料網路--蘇州博物館新館

『貳』 求貝聿銘設計蘇州博物館的故事

上世紀70年,隨著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到來,在建築界,一度被隔絕的西方建築文化再次被納入了國人的視野。1979年,香山飯店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第一座由境外設計師設計的建築,設計者就是世界著名建築師、美籍華人貝聿銘。
就是這位大師,接受了新中國第一次向境外設計師發出的設計委託。在中國皇家園林的舊址中,興建了一座園林式的現代化賓館。這是一個充滿勇氣的建築,它的設計和建造,甚至成為了中國建築史的重要節點。
這位曾經為巴黎盧浮宮設計了金字塔的大師,又一次引發了世人的強烈關注與期待。他將在蘇州的三個古典園林——拙政園、獅子林和忠王府旁邊,修建一座現代化的博物館。
85歲的貝老,祖籍正是蘇州,獅子林,原本就是他家的園林。他了解蘇州的歷史文化內涵,對故鄉也有一份難以割捨的親情。同時,幾十年來,貝老在世界各地也設計過諸多風貌各異的博物館建築。對這一類的公共建築,可謂得心應手。因此,請貝老來為蘇州博物館做設計,可謂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在如此微妙的地點建一座現代化的博物館,對於任何一個設計師,都將是一次嚴峻的考驗,稍有不慎,就會成為千夫所指。但對85歲高齡的貝聿銘來說,這不僅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是他早在孩童時代就已種下的夢想。
一直以來,貝聿銘始終在探索,如何能夠使中國的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對接,走一條既融合了傳統文化,又具有現代特徵,不是簡單的仿古復古的新的路線。
事實上,早在20多年前,他第一次回到祖國,設計香山飯店時,就做過這樣的嘗試。
在設計香山飯店時,他大量提取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形式符號,尤其是江南一帶傳統民居的元素,整合了不同的建築元素。
飯店不以鋼筋水泥為材料,而是採用傳統的磚瓦,以低層建築,因高就低匍匐在層巒疊翠之間,如同植物蔓地生長。大小不同的11個庭園內,瀑布、水池、松林、古藤、山石與香山的環境融為一體。
但是,和傳統的園林不同的是,他在其中又運用了大量的現代化元素,在「常春四合院」上面,採用完全現代化的玻璃採光頂。細密編織的遮陽頂棚,取得了類似竹簾的光影效果,形成了一種「中西合壁」的新面貌。在當時的建築界引發了轟動。
二十幾年後,貝聿銘回到故鄉,在自家園林的附近設計蘇州博物館,他自然而然又選擇了園林的建築形式。這一次,他把傳統和創新融合地更加大膽而巧妙。
考慮到蘇州作為一個文化古城,博物館不能夠太過沉重,不要粗重高大,而是要輕巧,靈便,精緻,這樣才會和蘇州整體的風貌比較同意,但是又不能完全相像。
為此,貝聿銘為新館確定了一個叫做「中而新,蘇而新」的設計理念。以及被稱為「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設計原則。形態上,色彩的把握,和周圍建築保持一致。在庭院的處理上,保留了很多和蘇州過去的園林相似的地方。但在反映園林文化的同時,但又並不是照搬過去的形式,而是將許多蘇州傳統的東西,通過一種新的方式來表達出來。
2003年11月5日,蘇州博物館建設工程正式奠基,所有工作都按照計劃啟動。然而,正在一切都按部就班進行時,一個難題首先擺在了人們的眼前。如何在這樣一個毫無迴旋餘地的寸金之地,既要保護古建築的完好,又要保證周邊道路的順暢情況下圍樁施工?如果採用樁基方案,可能會影響到拙政園的圍牆,輕者裂縫,嚴重時可能有倒塌之虞。為了保護拙政園,設計人員與施工隊通力合作,採用天然地基,用混凝土壓浮的方式,壓重抗浮成功。並且做到了對拙政園沒有產生任何不良影響。
當博物館的基礎施工完成後,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但是,接下來要面對的是更多的難題。盡管從外觀上來看,園林式的蘇州博物館融合了蘇州園林和文化的神韻,但這並不意味著,在技術手段上,同樣延續蘇州的古老傳統。對於貝老而言,他的設計始終是以不斷創新而創造了世界建築歷史上的一段又一段佳話,對傳統的尊重和延續,只是通過他設計的作品內在的特徵而表達出來的。
在新館建築的構造上,大量使用玻璃,和採用開放式鋼結構,現代的鋼結構替代了蘇州傳統建築的木質材料,由幾何形態構成的坡頂,既傳承了蘇州城內古建築縱橫交叉的斜坡屋頂,又突破了中國傳統建築「大屋頂」在採光方面的束縛,充分體現了「讓光線來做設計」的理念。
此外,中央展廳頂部是以米字形鋼結構構成,完全沒有任何支撐,然而嵌在結構中的石材,每塊重達三四百公斤。這些都完全是通過現代的技術手段來實現的。
整個新館的建築群在現代幾何造型中體現了錯落有致的江南特色,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牆體邊飾,和白牆相搭配,清新簡潔。

面對像拙政園、獅子林這樣的蘇州園林經典,不僅在建築上超越是一種挑戰,而園藝上更是無法超越。貝聿銘認為,傳統園林的假山已經做到了極致,後人是無法超越的,為此,他則選擇了另闢蹊徑。以和拙政園相鄰的一面白牆為背景,在前面以石片作為假山。「以壁為紙,以石為繪」,在朦朧的江南煙雨籠罩中,將其喜愛的米芾山水畫加以立體呈現,遠遠望去就像連綿不絕的山巒將新館與拙政園相連。
如果說,當年香山飯店的建成在中國建築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同時它也為新時期我國建築和室內設計工作者的創作起到了解放思想、開拓思路的作用。那麼,蘇州博物館,則使蘇州民居風格和現代建築和諧對接,融建築於園林之中,化創新於傳統之間,使傳統與現實,東方古代文明和西方現代科技相輔相成協調相融。
對於貝老本人來說,創立一種屬於中國本土的建築風格,香山飯店是一個開端,蘇州博物館則是一個漂亮的結局,他用自己的努力,實現著一個特殊的理想,為中國創造了一種新的建築語言。

『叄』 蘇州博物館的設計者是﹖

貝聿銘,年蘇州市委、市政府邀請世界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

人物簡介:

蘇州博物館成立於1960年,館址太平天國忠王府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內保存完整的一組太平天國歷史建築物。

1999年蘇州市委、市政府邀請世界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2006年10月6日,蘇州博物館新館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新館佔地面積約107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000餘平方米,加上修葺的太平天國忠王府,總建築面積達26500平方米,投資達3.39億元,是一座集現代化館舍建築、古建築與創新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建築特色

蘇州博物館新館其特色體現在:建築造型與所處環境自然融合,空間處理獨特,建築材料考究和內部構思,及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線引入到室內。

在建築的構造上,玻璃、鋼鐵結構讓現代人可以在室內借到大片天光,開放式鋼結構替代傳統建築的木構材料,屋面形態的設計突破了中國傳統建築「大屋頂」在採光方面的束縛。由幾何形態構成的坡頂,首先,屋頂之上立體幾何形體的玻璃天窗設計獨特。借鑒了中國傳統建築中老虎天窗的做法並進行改良,天窗開在了屋頂的中間部位,這樣屋頂的立體幾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個折角,呈現出三維造型效果,不僅解決了傳統建築在採光方面的實用性難題,更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建築的屋面造型樣式。

屋面以及其下白色牆體周邊石材的運用,使建築的整體風格達成了統一。就屋面而言,如果用傳統的小青瓦,易碎易漏,需要經常維修,其堅固性、工藝性以及平整度都難以達到新館建築的要求。為了使材料和形式協調,採用深灰色花崗石取代傳統的灰瓦,這種被稱為「中國黑」的花崗石黑中帶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陽一照顏色變淺成深灰色。石片加工成菱形,依次平整地鋪設於屋面之上,立體感很強。

『肆』 蘇州博物館是誰設計的

蘇州博物館是貝聿銘設計的。

貝聿銘( Ming Pei,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男,出生於廣東廣州,祖籍江蘇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

貝聿銘於20世紀30年代赴美,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學。美國建築界宣布1979年為「貝聿銘年」,曾獲得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及1986年裡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蘇州博物館新館等。

2019年5月16日,貝聿銘在紐約曼哈頓一家醫院逝世,享年102歲。

(4)蘇州博物館設計擴展閱讀

建築風格

蘇州博物館新館傳統結合

博物館新館的設計結合了傳統的蘇州建築風格,把博物館置於院落之間,使建築物與其周圍環境相協調。博物館的主庭院等於是北面拙政園建築風格的延伸和現代版的詮釋。

新的博物館庭院,較小的展區,以及行政管理區的庭院在造景設計上擺脫了傳統的風景園林設計思路。而新的設計思路是為每個花園尋求新的導向和主題,把傳統園林風景設計的精髓不斷挖掘提煉並形成未來中國園林建築發展的方向。

蘇州博物館新館色調構材

盡管白色粉牆將成為博物館新館的主色調,以此把該建築與蘇州傳統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處可見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頂和窗框將被灰色的花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統一色彩和紋理。

博物館屋頂設計的靈感來源於蘇州傳統的坡頂景觀一一飛檐翹角與細致入微的建築細部。然而,新的屋頂已被重新詮釋,並演變成一種新的幾何效果。玻璃屋頂將與石屋頂相互映襯,使自然光進入活動區域和博物館的展區,為參觀者提供導向並讓參觀者感到心曠神怡。

玻璃屋頂和石屋頂的構造系統也源於傳統的屋面系統,過去的木粱和木椽構架系統將被現代的開放式鋼結構、木作和塗料組成的頂棚系統所取代。金屬遮陽片和懷舊的木作構架將在玻璃屋頂之下被廣泛使用,以便控制和過濾進入展區的太陽光線。

『伍』 介紹蘇州博物館的設計師,以及他的風格

貝聿銘(華裔建築大師)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建築學。
貝聿銘榮獲了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及1986年裡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等。
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他的代表建築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藝術特點
光線特點
光是建築的色彩,「讓光線來作設計」是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與空間的結合,使得空間變化萬端,巴黎盧浮宮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線引入死氣沉沉的博物館,讓過去的歷史曬曬今天的太陽。透過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間與牆體、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光很重要。沒有了光的變幻,形態便失去了生氣,空間便顯得無力。」光是貝聿銘在開始一項建築時首先考慮的問題。

玻璃與鋼材
由於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並且玻璃透明不至於遮擋減損原建築物的立面,不僅符合貝氏對陽光的追求,更能夠從視覺上以及空間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築群不會被削弱,並且能使設計者的建築思想得到充分表現,加上光線和人的運動,整個空間被賦予了活力。自然光線穿過透明的玻璃材料傾瀉到室內,給室內的一切帶來溫暖和靈動之感,網狀鋼材不僅起到了支撐、承載的作用。

混凝土
貝氏注重於混凝土的研究, 挖掘它的受力特徵與視覺表現力, 在建築設計中將結構與裝飾融為一體, 忠實於材料的質感表現力, 從而將對混凝土的應用推到一個新的高度。在作品中, 時常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混凝土可塑性的特點, 做出富有雕塑感的螺旋樓梯。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伊弗森美術館內庭的螺旋梯,我們完全可以將之視為一座可以供人上下行走的雕塑。貝還在埃佛森美術館、達拉斯市政廳建築中充分展示了混凝土適於懸挑的力學性能。

幾何
貝聿銘在發展現代主義建築的幾何構成上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如果說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煉幾何性上作出了成績的話, 那麼貝聿銘則在繼承現代主義建築師的基礎上豐富了幾何構成, 從而為流於僵化的現代主義建築開拓了新的道路。貝以他豐富多彩的建築作品, 向人們表明, 現代主義仍是有活力的, 它決不是一種機械主義, 而是同樣可以呈現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

『陸』 蘇州博物館的建築理念是什麼

蘇州博物館新抄館出自著襲名的現代主義大師貝聿銘先生,設計結合了蘇州傳統的建築風格,把博物館置於院落之間,使建築物與其周圍環境相協調。博物館的主庭院等於是北面拙政園建築風格的延伸和現代版的詮釋。
新的博物館庭院,較小的展區,以及行政管理區的庭院在造景設計上擺脫了傳統的風景園林設計思路。而新的設計思路是為每個花園尋求新的導向和主題,把傳統園林風景設計的精髓不斷挖掘提煉並形成未來中國園林建築發展的方向。
盡管白色粉牆將成為博物館新館的主色調,以此把該建築與蘇州傳統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處可見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頂和窗框將被灰色的花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統一色彩和紋理。博物館屋頂設計的靈感來源於蘇州傳統的坡頂景觀一一飛檐翹角與細致入微的建築細部。然而,新的屋頂已被重新詮釋,並演變成一種新的幾何效果。
從某種程度而言,蘇州博物館是在現代的空間中,呈現蘇州本身的同時詮釋古典的東方園林精神。

『柒』 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建築布局

形式上,地塊已分為三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處、大廳和博物館花園;而西部為展區;東部為現代美術畫廊、教育設施、茶水服務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該部分還將成為與忠王府連接的實際通道。忠王府將恢復成原貌。由於忠王府難以在現有的結構下提供合適的展覽空間,它將被用作展示其豐富建築遺產的櫥窗以及那些通常無需高檔展示空間的藝術品,諸如傢具和雕塑等。大廳是博物館的核心,位於入口的前庭與博物館花園之間。這個擁有八個角的大廳是通過對傳統的蘇州建築和中國建築要素的幾何形狀轉變以及重新詮釋設計出來的,它是所有參觀者的導向並為去博物館所有展區提供通道。參照國際通行慣例,臨時性的展區設在人流路線的入口處。除了字畫、雙塔瑰寶、明清瓷器和蘇州工藝美術品展區外,還將布置特色傢具展區,以強調蘇州豐富的藝術和文化傳統。在人流路線的終點處,也就是在它的花園庭園處,將安排一個宋代書齋的復製品,主要展示當年的工藝品和傢具。字畫展區設在自然採光的八角型大廳的二樓,高高的牆面為展示字畫長卷提供了背景上的便利。現代美術作品設在博物館花園東邊的一個特別展區里。展區由1.35米的模塊組合而成,為布展提供了靈活性。這些模塊外飾簡潔優美,地面鋪設地板,踢腳,木質框架牆體和白色塗料。還有一個靈活的展示窗系統,專門展示那些大小不一的工藝品。由於地塊的大小、高度的限制以及博物館設計規劃的要求,相當一部分的博物館功能空間安排在地下室。遊人可以通過室內荷花池上方的懸臂樓梯到達地下室。新石器時代和吳文化文物的展廳,影視廳、多功能廳、衛生間,藏品儲藏庫,各種行政管理和博物館內部用房,機械設備用房、停車庫以及裝卸區域都安排在地下室。

『捌』 蘇州博物館建築藝術特點

蘇州博物館的建築藝術特點是建築造型與所處環境自然融合,空間處理獨特,建築材料考究和內部構思,及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線引入到室內。

蘇州博物館在建築的構造上,玻璃、鋼鐵結構讓現代人可以在室內借到大片天光,開放式鋼結構替代傳統建築的木構材料,屋面形態的設計突破了中國傳統建築「大屋頂」在採光方面的束縛。由幾何形態構成的坡頂。

屋頂之上立體幾何形體的玻璃天窗設計獨特。借鑒了中國傳統建築中老虎天窗的做法並進行改良,天窗開在了屋頂的中間部位,這樣屋頂的立體幾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個折角,呈現出三維造型效果。

(8)蘇州博物館設計擴展閱讀

蘇州博物館的建築格局:

蘇州博物館中心部分是入口處、大廳和博物館花園;而西部為展區;東部為現代美術畫廊、教育設施、茶水服務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該部分還成為與忠王府連接的實際通道。忠王府被用作展示其豐富建築遺產的櫥窗以及那些通常無需高檔展示空間的藝術品,諸如傢具和雕塑等。

大廳是博物館的核心,位於入口的前庭與博物館花園之間。這個擁有八個角的大廳是通過對傳統的蘇州建築和中國建築要素的幾何形狀轉變以及重新詮釋設計出來的,它是所有參觀者的導向並為去博物館所有展區提供通道。

由於地塊的大小、高度的限制以及博物館設計規劃的要求,相當一部分的博物館功能空間安排在地下室。遊人可以通過室內荷花池上方的懸臂樓梯到達地下室。

新石器時代和吳文化文物的展廳,影視廳、多功能廳、衛生間,藏品儲藏庫,各種行政管理和博物館內部用房,機械設備用房、停車庫以及裝卸區域都安排在地下室。

『玖』 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初步設計

蘇州博物館新館抄選址位於歷史保護街區范圍,緊靠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天國忠王府。具體在忠王府以西,東北街以北,齊門路以東和拙政園以南地塊,佔地面積約10750平方米。該地塊被貝聿銘先生稱為「聖地」,在這一地塊上設計博物館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戰」,「在這里設計博物館很難很難,既要有傳統的東西,但又一定要有創新,傳統的東西就是要運用傳統的元素,讓人感到很協調、很舒服;創新的東西就是要運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讓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因為時代是在發展的」。按照貝聿銘先生的設計思想和專家組提出的「中而新,蘇而新」的設計思路,經過一年的緊張工作,先後完成了概念性方案設計和初步設計。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