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活動方案設計
⑴ 如何設計幼兒園活動方案
第一,考慮幼兒安全問題,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比較欠缺,第一得考慮到孩子的安全
第二,再從趣味性、年齡特點、活動意義考慮
第三,現實條件,所需要的設備、資金支持、嘉賓邀請等等也是必須考慮到的。
⑵ 幼兒園活動設計方案
hhh
⑶ 幼兒園活動方案設計
設計意圖 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選擇了這節語言活動。 活動目標 1.感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 2.理解散文詩的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誦。 3.鼓勵幼兒大膽創編與花色相應的夢,激發幼兒的想像力與創編能力。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課件一份、花籃一個、花、鋼琴曲《卡農》、圖譜。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直接導入 1.你們做過夢嗎?都夢到了什麼? 評析:引導幼兒回憶生活經驗,直接切入主題。 2.是誰讓你們做夢的呢? 3.教師小結:原來是夢姐姐讓我們做夢的呀。(出示課件,並介紹夢姐姐:在一片深綠色的樹林里,住著美麗的夢姐姐。她的胳膊上總是跨著一隻輕巧的花籃,花籃里裝滿五顏六色的花。一到晚上,夢姐姐就會提著花籃,從林中輕輕地飛出來。) (二)欣賞散文 1.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欣賞一首散文詩,聽一聽,都是誰做夢了?(第一遍) 評析:為讓幼兒直觀地認識種種顏色,體驗多彩的世界,我採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用課件展現逼真的色彩,讓幼兒通過視、聽,多通道感受散文詩的夢幻色彩、優美意境。 2.感受她們做夢的呢?它們都夢到了什麼?讓我們再來聽一聽。(第二遍:教師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出示小圖片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散文) 評析:本環節採取了開放式的提問,老師再次提供給幼兒充分表述的機會,並將小動物圖片,以及夢到的景物圖片一一按散文內容的順序展示在黑板上,幫助幼兒記憶散文內容。此時,我並不是在等待幼兒正確答案的出來,而是鼓勵幼兒盡可能的講述夢的內容,不強求答案的正確度、完整性。當有些答案幼兒無法講出時,我給予了豐富知識的機會。 3.它們的夢真美啊,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吧。 4.這么美的散文詩,讓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吧。(第四遍) 評析:在開放式提問的基礎上,老師和幼兒一起對散文進行了適時的概括、提煉和總結,使幼兒對散文的內容得到了進一步的認識、理解和掌握,也使幼兒對顏色的認識得到了提高和升華。 (三)幼兒創編散文 1.夢可真美啊,老師也想來當一回夢姐姐,送花給你們,讓你們也做很美的夢,好嗎? 2.播放音樂。「夢姐姐「為每個幼兒放一個小禮物,幼兒自由討論,大膽構思自己彩色的夢。 3.那請小朋友看看夢姐姐送給你了一朵什麼顏色的花,想一想你會做什麼顏色的夢,會夢到些什麼呢?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看看誰說的夢最美,待會兒請你來跟夢姐姐說一說。 4.鼓勵幼兒創編與花色相應的夢,激發幼兒想像與他人不同的內容,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回答,用上優美的詞彙:夢姐姐送給我一朵XX顏色的花,我會做一XX顏色的夢,我夢到了…… 5.小朋友做的夢可真美啊,我們再去把你的夢說給別的班的小朋友聽一聽。 評析:本環節充分給予幼兒大膽想像、大膽表述的機會,讓幼兒告訴大家自己認識的顏色或者夢內容,以及還有什麼東西是這種顏色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幼兒能以散文中的形式來表述。在這里,開放式的提問能培養幼兒創造性的思維,同時也豐富了幼兒對各種色彩的認識。 活動反思 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向幼兒展示散文詩的內容情節,很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同時,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良好表達語言能力的機會,使他們能一步步深入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散文詩非常的優美,加上課件優美的意境,保證了幼兒整個活動的質量。在活動中,我只是活動的引導者,把更多說的機會留給孩子,讓幼兒真正做活動的主宰者。
⑷ 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方案設計 要怎麼寫
一、主題活動:水 二、選擇主題理由: 水資源是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質,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蓋,淡水僅占所有水的2.8%,而我們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淡薄,我們 生活中對淡水資源的浪費、污染,已經造成水資源的缺乏。所以,通過水這主題活動,教育 小孩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另外,讓幼兒學生了解教學內容。 三、主題目標: 1、引導幼兒關注水、感知水、了解水與生活息息相關 ; 2、培養幼兒愛水、節約水、不污染水的良好習慣 ;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保護水資源的活動; 4、發展平衡能力,鍛煉手臂力量;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模仿能、動手的能力、創造能力和繪畫能力。 四、主題網路圖: 活動一::認識水 (一)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關注水、感知水、了解水與生活息息相關 2、培養幼兒愛水、節約水、不污染水的良好習慣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保護水資源的活動 (二) 活動准備: 1、故事:《小水滴旅行記》、《傷心的小水滴》; 2、一些地方污水的照片,干凈的自來水和污水等。 (三) 活動過程: 1、介紹水的身份證:兒歌《水》 ; 水的組成 水的影響 水的形態 氫 氧 氣候 地理 生命 固態 液態 氣態 農業 水污染與節約用水 2、介紹水 ; (1) 聽故事:《小水滴旅行記》《傷心的小水滴》; (2) 請老師講介紹家鄉的水及污染問題; (3) 請老師介紹怎樣節約用水。 3、水的作用 ①兒歌:水呀水是個寶 ; ②展示家庭用水調查表 ; ③照片展:親近水、愛護水 。 4、保護母親河愛心行動 ①歌曲:《小河之歌》; ③家長簽名、捐獻愛心。 活動二 玩水 (一)活動目標: 1、發展平衡能力,鍛煉手臂力量。 2、教育幼兒節約水資源,不浪費水。 (二)活動准備: 1、給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小水桶、兩只大水桶。 (三)活動過程: 1、幼兒分成兩組,手提小水桶站好。 2、游戲開始:兩組幼兒一個接著一個提著小水桶向前走,快速到達終點,將水倒進大桶里, 然後返回站到隊尾。 3、以不將水灑出,並先將大桶住滿水的一組為勝。 活動三 給小魚圓夢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水資源被破壞所帶來的影響; 2、培養幼兒愛水、節約水、不污染水的良好習慣; 3、培養幼兒動腦筋、想像力等能力;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模仿能、動手的能力、創造能力和繪畫能力。 (二)活動准備: 1、故事《小魚的夢》; 2、收集「水污染對我們生活影響」「保護水」的資料、圖片,布置成牆飾。 3、彩筆和紙。 (三) 活動過程: 1、 聽老師講故事《小魚的夢》; 2、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一些問題;如: 「原來清清的河水為什麼會變渾濁?」如:很多人向河裡亂丟垃圾:工廠排出很多廢 水把河水染黑了;等等。 「河水的污染給小魚帶來哪些一影響?」如:小雨快喘不過氣了,很可憐,快死了。 「小魚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它為什麼哭?」如:小魚很難過,因為它的朋友都死了, 小魚很不喜歡臟水,它嚮往從前那個清澈的小河。 3、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怎樣保護水資源; 4、 教師和幼兒一同設計禁止亂丟垃圾的提示牌; 5、 教師和幼兒一同圓小魚的夢:繪畫小魚在干凈河中游圖。 活動延伸: 1、 節約用水提示牌的設計及張貼; 2、 污水變干凈的小實驗(用漏斗); 3、 學唱關於水的兒歌; 4、 設計一些關於水的小游戲等等。
⑸ 幼兒園主題活動設計方案主題有哪些
1、主題活動計劃的由來和預成意圖. 2、主題網路圖和預成目標. 3、主題教育活動中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和環境創設. 4、主題活動中主要活動內容的設計. 5、主題計劃活動中的反思.
⑹ 怎樣設計一個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
如何設計幼兒園教學活動? 1.在教學活動前,教師有意識地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參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物體與情境. 2.准備豐富的材料,鼓勵幼兒大膽創作,發揮創作的熱情. 3.運用正面的評價,鼓勵幼兒進行充分的自我表現,增強自信心. 4.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老師的引導性問題. 5.老師講授內容,鼓勵學生體驗創作的快樂,獲得心情的愉悅. 6.教師給予幼兒正面的評價與鼓勵,可以獎勵小紅花,五角星等.
⑺ 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設計方案
活動設計方案:
一、提高兒童的多元文化生活。
1、通過分享不同的文化背景,如家庭習俗、語言、食物、音樂、價值觀、家庭關系、生活方式、文化慶典和國家遺產。
2、可以為兒童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識,培養他們對自己的良好接受和對他人的積極理解,了解快速變化、復雜和獨立的社會中生活的豐富性和合作性。
二、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1、願意與他人共同游戲、活動並友好相處。
2、善於與人交往,懂得問候、交談、與人合作及參與活動的技巧,掌握幾種交往策略。
3、能主動幫助弱小同伴,樂於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老人和殘疾人,經常自願的與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物品。
三、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1、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常規要求,培養一定的規則意識,養成按規則進行活動的習慣。
2、感受生活中規則的重要,能圍繞自己的生活、學習、游戲制定簡單的規則。
四、認真傾聽並理解任務性的語言,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1、有困難或需求幫助時會用適當的方式向成人表達自己的需要、想法。
2、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盡可能自己解決。
3、做事有信心,能有始有終地做完一件事。
4、了解自己周圍環境的關系,能較快地適應變化的環境,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五、愛父母長輩、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1、知道自己的成長與家人的關系,感激父母長輩的辛勤養育之恩。
2、了解周圍不同職業人們的勞動及與自己生活的關系,尊重他們的勞動。
3、了解祖國傳統的民俗節日,對祖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
⑻ 一個完整的幼兒園活動設計方案有哪些步驟
幼兒園語言教學設計7篇 1 猴子撈月亮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2、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戲,激發其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准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隻手電筒。 活動流程: 1、以猜迷語的方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有時掛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月亮) 2、教師講述故事《猴子撈月亮》。 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並讓幼兒討論: (1)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 (2)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麼撈不上來? 3、接著欣賞故事,教師進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小猴子在井裡發現了什麼?它怎麼叫的? (3)大猴子跑來一看什麼反應?老猴子呢? (4)它們用什麼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麼撈不到? (5)最後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麼?它對小猴子說了什麼? (6)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4、分小組進行小實驗《水中成像》。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並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麼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麼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5、教師小結:我們在生活中遇事應該多動腦筋、認真思考。 6、完整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活動延伸:讓幼兒閱讀用書,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2 神奇的玻璃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戰勝大灰狼的辦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義。 2、讓幼兒了解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3、體驗哈哈鏡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鏡里的不同變化。 活動准備: 放大鏡一個、凸透鏡一個、《神奇的玻璃》掛圖,故事磁帶。 活動流程: 1、師生談話: (1)小朋友你見過什麼樣的玻璃?(幼兒自由討論) (2)小白兔也有一塊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嗎?(從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 2、出示《神奇的玻璃》掛圖請幼兒欣賞,老師講述故事並提出問題: (1)小白兔在玩時撿到了什麼? (2)他有什麼驚奇的發現? (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個什麼好辦法。 3、出示放大鏡。 請幼兒摸一摸,看一看,從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處,知道放大鏡能將物體放大,然後啟發幼兒討論:怎樣利用這塊「神奇的玻璃」戰勝大灰狼。 4、看圖書聽故事。 老師播放故事磁帶請幼兒邊看圖畫邊聽故事《神奇的玻璃》,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然後提出問題: (1)小兔子是利用什麼辦法嚇跑大灰狼的? (2)如果是你會用什麼辦法來打敗大灰狼? 5、引導幼兒發現凸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1)啟發幼兒繼續探索「玻璃」的神奇之處:看近的物體時,物體變大,離得遠就會變小,而且物體是倒立的。這種「玻璃」就是凸透鏡。 (2)組織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講述:小朋友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樣的鏡子,請幼兒討論;然後交流凸透鏡在生活中的用途。 6、師生進行討論: 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鏡的模樣和用處,想一想你們還見過其他什麼樣的鏡子?(幼兒討論回答)然後老師總結:平面鏡、凹透鏡、哈哈鏡等。 活動延伸: 小朋友你知道哈哈鏡的用處嗎?那我們去三樓的哈哈鏡那裡認識一下它吧,鞏固對哈哈鏡知識的掌握。 3 醒來後的驚喜 活動目標: 1、能細致地觀察人物動作、神態、表情特徵,大膽想像講述畫面內容。 2、體驗作品中父親對兒子默默的愛。 活動准備: 1、讓家長幫助幼兒回憶與父親在一起的趣事。 2、父親、兒子的圖片各一副 3、教學掛圖、幼兒用書第3冊的第29頁。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分別出示圖片「父親」與「兒子」,鼓勵幼兒大膽猜想父與子之間發生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 教師分別出示掛圖或幼兒用書,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根據需要進行提問: (1)圖1 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兒子在做什麼?爸爸和叔叔在幹嘛?你從哪看出來的? (2)圖2 爸爸和叔叔在做什麼?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3)圖3 畫面上都有誰?兒子、爸爸、警察的表情、動作時什麼樣的?代表什麼意思?爸爸究竟要把兒子抬到哪兒呢? (4)圖4 設置懸念 a出示沒有背景的第四幅畫,請幼兒說說;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兒子,醒來後會有什麼感覺?鼓勵幼兒將自己「驚奇、大膽、浪漫」的情景講給同伴聽。 b出示有背景的掛圖,請幼兒講述:這是什麼地方,景色怎麼樣?兒子心裡怎麼想?爸爸為什麼躲到樹後面? c教師看圖完整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輕手輕腳」,並用動作模仿。知道假期到森林裡玩正是兒子的心願,這幅漫畫體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深地愛,可以鼓勵幼兒做個相親相愛的動作。 三、結束部分: 結合自己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與爸爸之間的趣事,感受父親對自己的關愛。 活動延伸: 怎樣對父親表達自己的愛 4 快樂的小公主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給予也是一種快樂。 2、了解讓自己快樂的方法,生活中保持快樂的心情。 活動准備: 呼啦圈、《快樂的小公主》故事磁帶、教學掛圖《快樂的小公主》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呼啦圈」引入課題 提問:小朋友有沒有玩過呼啦圈?玩呼啦圈的時候是什麼感覺?開不開心、快不快樂?想不想把這份快樂分享給我們的好夥伴呢? 2、總結:每個人都有自己開心和不開心的時候,不開心會對身體不好,家人和好朋友也會擔心,所以我們要讓自己開心快樂,並把這份快樂分享給我們身邊的人。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播放錄音機,讓幼兒聽故事《快樂的小公主》,並提出以下問題: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小公主住在哪裡?她為什麼不開心?故事裡都有哪些小動物啊? 2)小公主後來找到快樂了嗎?她是怎麼找到快樂的?真正的快樂在哪裡呢? 2、教師再次播放錄音機讓幼兒聽故事《快樂的小公主》,藉以加深幼兒的記憶。 3、教師出示掛圖《快樂的小公主》,引導幼兒看圖講述故事內容,讓幼兒了解讓自己快樂的方法。 三、結束部分: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如果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可以用什麼方法讓自己快樂呢?如果自己的小夥伴和家人不開心,我們要用什麼方法讓他們快樂起來呢? 活動延伸: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討論快樂的方法,幫助自己和他人,讓所有人都獲得快樂,在快樂中生活。 5 猴子學樣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理解圖意,樂意表達自己的理解感覺。 2.了解猴子愛模仿的特點。 3.通過老公公動作及表情進行故事表演,激發表演興趣,提高表演能力。 4.學會遇事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活動准備: 圖四幅,道具:草帽若干,扁擔一根,《猴子學樣》的伴奏磁帶,樹,猴子面具 活動流程: 1.出示猴子面具,它是誰?現在將有一群猴子在樹上玩耍,它們發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到底是什麼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2.出示圖一:你看到了什麼,老公公在干什麼?老公公挑著一擔帽子到城裡去賣,坐在大樹下面睡覺發生了什麼事? 3.出示圖片二:猴子在樹上為什麼又蹦又跳,它在干什麼?老公公看到了,老公公怎麼說,為什麼那麼急,老公公會對猴子說些什麼?猴子有沒有把帽子給老公公? 4.出示圖三:老公公急得那樣後怎麼做的,猴子看見了會怎麼做?猴子為什麼看見老公公這樣做它也這樣做?老公公開始想辦法了,結果如何? 5.出示圖四:老公公又想出更好的辦法使得帽子得以回返,什麼辦法呢? 6、通過音樂欣賞故事:將每幅圖中的關鍵詞語「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