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維與方法
㈠ 現代藝術設計的思維與方法
一言以蔽之,現代藝術設計的思維與方法可概括成四個字「結構 重構」。
學習了解前人的成果,總結前人的經驗,並打破之創新之,以建立自己的面貌,風格。這是當下的大潮流。當然也是從藝之人的夢想。。。
㈡ 論述怎麼培養自己的設計思維和創造能力
為你奉上解答,請參考!
現代社會極具競爭性、挑戰性和開拓性,只有富有創造能力的人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而創造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一是積極參加各種創造性活動.
思維一般是在問題情境中發生的,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的.創造性思維亦如是.積極參加創造性活動,或者在活動中進行積極的創造,自然會遇到種種常規思維所不能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將迫使你動腦筋,想辦法,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因此,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特別是那些富有創新性的實踐活動,是培養自己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前提.
二是積極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
創造性思維雖然是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的統一,但發散思維更集中體現了創造性的特點.因此,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有意識地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有助於提高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做一件事,可以設計兩個甚至三個、四個方案;遇到一個問題,不要局限於一個維度的思考,不能滿足一個答案,而應進行二維甚至多維思考,敢於走出常規,廣思多慮,標新立異.長期有意識地進行發散思維訓練,久而成習,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自在其中.
三是學會捕捉靈感.
靈感是人腦以最優勢功能加工處理信息的最佳心理狀態,它常給人一種豁然開朗,妙思突發的體驗,使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頓釋.對許多科學家和藝術家的調查表明,在他們的發明創造和創作過程中,大多出現過靈感.靈感具有突發性、瞬間性,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易捕捉,使人感到非常神秘,可欲而不可求.其實,靈感的出現,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第一,靈感是深思熟慮的產物.靈感出現的基本條件是,個體必須對所要研究的問題有了一個長時間的思考,達到了深思熟慮甚至思維飽和的程度.這時從表面上看,已經走到了「山窮水復疑無路」的困境.但由於窮思竭慮,已諳熟了問題的方方面面,所有產生問題的原因及其導致的結果都爛熟於心.此時,一旦外界某種刺激忽然與所要研究的問題契合,靈感就一觸即發.
第二、靈感往往出現在個體緊張思維後精神鬆弛的狀態中.當問題百思不得其解,走投無路的時候,人們往往暫時把問題放下,從事別的活動或思考別的問題,使自己從該問題的緊張狀態中解脫出來.這從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種無為的鬆弛、消遣,如下棋、看電視、閑聊、散步、聽音樂或舒適地躺在草地上,望著白雲從蔚藍色的天空中飄過,等等.其實,這種放鬆不知不覺地敞開了人的思維的大門,使人的思維更加開闊,思維因無任何限制而自由奔放,靈感不期而至.阿基米德在沐浴時,從池水外溢想到了物體的浮力原理發現了金冠攙假的秘密;牛頓從蘋果落地這一司空見慣的現象,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華萊士因發瘧疾卧床時想到進化論中的自然選擇觀點;凱庫勒在瞌睡小憩時解開苯的化學結構之謎等科學家發明創造的事例,都充分印證了一張一弛是靈感產生的道理.
我們知道靈感是怎麼產生的,也就懂得了怎樣去捕捉靈感.這就是:一要對問題深思熟慮,對問題本身以及有關資料要進行長時間的、反復深入地研究探索,直至把問題的方方面面都搞清楚,為靈感的捕捉鋪平道路.二是對問題達到一種專注沉迷的程度,要全身的投入問題的思考,不達目的絕不罷手.三要適時放鬆精神,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可以轉移注意力,做點別的事情或休閑一下,給思維留足發散的空間.
四是培養想像力,敢於大膽猜想
想像是人腦對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產生新形象的過程,它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在想像過程中產生的新形象,叫做想像表象.想像表象可以是人自己未曾親身感受過的事物,也可以是現時生活中尚不存在的,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事物形象.豐富的想像力和聯想力,不囿於成見的標新立異的大膽猜想,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標志.魯班發明了鋸,是他被絲茅草劃破手指聯想的結果;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是他們觀察飛鳥和看到一架有螺旋槳的玩具而聯想的結果.
培養自己的想像力、聯想能力和猜想能力,一要博覽群書,豐富記憶表象;二要重視自己生活、學習、工作的所有經歷,處處留心,深入觀察,細心體會,增強感悟能力;三要有膽量,不畏攝權威與定律,敢於提出超常的想法.人生不能沒有夢想,沒有夢想的人生是黑暗的.
㈢ 設計思維與創意的介紹
本書以現代設計藝術中具有代表性的設計作品為研究對象,從聯想、逆向,仿生、整合等方面,系統地闡述了設計心理在藝術設計中的運用及其藝術材料的關系。
㈣ 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和設計思考是什麼關系
是一樣的。翻譯不一樣罷。
台灣以台大為首的設計思維研究者翻譯Design Thinking為設計思考 ,思考可做動詞亦可作名詞,只是不太順口。其實用戶還是會根據順口等因素自然傾向於叫思維。所以在中國大陸和香港都稱作「設計思維」。
㈤ 室內設計思維與方法第一版和第二版內容差的多嗎
弟弟比自己優秀是夠有壓力的。但是你現在就覺得自己能力等不夠好,出去做事情也是不自信,壓力照樣大。再說,你是半路出家,不如弟弟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㈥ 什麼是優秀的設計思維與方法
現在的藝術創作作品,想要絕對的獨創是有難度的,而藝術創作上的創新思維卻是打開創作靈感的鑰匙。站在一個或若干個更高的層面去思考,拿出與眾不同的創意,創作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精品,是從事設計創作的人士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創造性思維,指的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活動,它具有開創性,在人類認識領域開拓新的成果。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的取得,要不斷地打破前人設定的界限,突破現有的認識范圍,開拓出前所未有的認識天地,是需要經過長期的鑽研、刻苦的探索、甚至多次失敗之後不斷積累經驗才能取得,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
①創造性。藝術設計離不開創造,打破常規把現有的知識或經驗打亂重組,產生新的組合、新的觀念和新的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要求。創造性思維的創造力表現主要有對事物的敏感性,包括容易接受新事物善於發現新問題,此外還要有較強的應變、適應能力,能夠無約束地進行聯想。
②突發性、無意識性。很多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絞盡腦汁但設計效果仍達不到要求,卻因某人不經意的一個動作或一句話而獲得靈感。這類現象就說明了思維具有突性,一般是受到某種啟發而獲得靈感,它是思維活動產的一種質的飛躍,是建立在長期創造性踐和思考活動基礎上的,經過平時的辛苦積累達到一定量的程度後,受到外界某因素的啟發而產生創造靈感。
無意識性也是創造性思維具有的特點,潛意識又稱無識、無意識,屬於全部精神最深層是真實的自我。藝術設計創作過程中,在人的無意識活動中創造性思維常常被體現出來,靈感出現的時候,人往往處於長期緊張之後的短暫鬆弛狀態,這時是無意識思維活動最積極的時候。那麼如何提高創造性思維?
在設計過程中,我們依據課題收集大量相關的資料通過借鑒,獲取大量已有的設計圖形,拓寬視野,啟發思路,從總體上提高我們設計的創造水平。在資料把握上已有一些頭緒時,某些靈感的閃會誘發你的思路,幫助你選掃正、深化,尋求到最需要的東西,從而使你的某些構想得到升華,上升為一個已具雛型的創意。
從表面上看,設計靈感的發生常常出乎的意料,這種特殊的思維活動似乎無規律可言,實際上它也要受到一定的邏輯規律的制約。靈感思維的出現是建立在設計師頭腦思維活動進行的前提下,依賴於長期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和藝術修養。也就是說靈感出現之前在大腦的潛意識當中已深藏大量的素材和情感信息資料,然後在思維創造時,大腦中的某些信息突然在想像中產生了聯系,思維活動異常活躍,靈感就出現了。
很多設計大師在設計之前都會大量收集相關設計產品的資料和信息,並藉助靈感產生獨特的創造思維,設計出了許多優秀的設計作品。
觀察事物時,能否迅速對其做出反映,體現了一個人敏銳性和判斷力的強弱,感知能力是我們認識事物的重要手段,沒有這種感知力,創造思維的提高是很困難的。感知力是進行藝術設計時最基本的能力,也是發揮創造性思維時最基本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它要求設計師要善於觀察身邊的生活,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思考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在設計作品時,由於使用了慣用的、格式化的思維模式,輕視了創新訓練;或是由於摹仿,思維形成了定勢;也或是感到頭腦空虛,思路閉塞,思維僵化,無從下筆,面對這種情況,只有加強發散思維的訓練,方能有效。
求異思維,又稱發散思維,輻射思維,是指不依常規,尋求變異,有多種答案的一種思維方式,其特點是從多方面進行思考,分析問題,而選擇最佳方案。
①對待問題時,要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側面、不同的層次深入。
②思考問題時,將多方面的知識加以綜合運用,開闊思路,觸類旁通,並著眼於事物的橫向聯系,盡量廣開思路,注重多角度,多方位、多思路考慮事物。
③解決問題時,注重多途徑、多方式,多手法比如探索、轉化、遷移、構造、變形、分解、組合等,不同思路的探索、轉換,能激發設計師意識的潛能,產生與眾不同的創造性思維。推薦閱讀:靈感枯竭?用這些思維方法
想像不等於空想,它源於豐富生活的積累,生活中有很多現象能引起人們的想像與聯想,天空中漂浮的不斷變化的雲彩;地面上到處堆積的雜物;牆壁上由於侵蝕留下的印痕等等,都使我們感覺到它們的形狀好像是其他某種事物的形象。
在藝術設計中,對於每個設計師來說靈感出現的機遇都是相等的,靈感可能隨時出現,關鍵是他們能否及時把握住,而靈感往往偏愛那些努力探索、辛苦工作、勤於思考的人們。質變是量變的積累,在量的積累的過程中,能否堅持到最後是決定質變的關鍵,對於藝術創作來說也是一樣,藝術設計是一件艱苦的事,不可能一跳而就,只有做到身心貫注,才能有所成就。
將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到設計中,把它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我們離不開生活一樣,同樣我們也離不開設計,達到這個境界是需要時間的沉澱的,是在不斷的實踐中磨合的。設計師要專注於設計並能夠長期堅持,才能設計出獨特的設計作品。總之,藝術創作過程中要有堅持不懈的意志。
㈦ 創造性思維與設計方法的內在聯系是什麼
什麼是創新思維
有人將其定義為: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內、外在有機的聯系,具有新穎的廣義模式的一種可以物化的高級思想、心理活動。
還有人將創新思維定義為: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不僅能揭露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內部聯系,而且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獨創、具有明顯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
也有另一種說法:創新思維是指具有新穎性,能解決某一特定需要(目的)的思維過程及其功能。
設計方法有很多,一般這幾種比較常用:
第一種是探索可能性和限度,這種方法採用的是批評式的思維和技巧,設計上就是通過研究來界定現存產品或則服務者的問題的范圍,或者創造一個新的內容出來。
第二種則是重新界定設計結論,這種方法往往不沿用傳統的方式,而導致嶄新的設計結果,在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建築設計中,這種方法都很常用。
第三種是在現有的設計基礎上的改進型設
計,或者在功能上有增加和補充,或者是在形式方面有改進、改変。
第四種是純粹從時尚、流行的目的出發的設計,創造潮流,創造時尚形式的設計。
第五種是根據目前的條件,創造一種新的使用環境,從而突破條件的限制,創造新的設計類型。
所以,創造性思維與設計方法的內在聯系是(思維方式)。供參考。
㈧ 設計意識和設計思維對設計師的重要性體現在哪裡
設計思維不是設計師的「私有財產」,無論是文學、藝術、音樂、科學、工程和商業等各種領域的創新者都在實踐它。那麼為什麼我們要稱其為設計思維?設計思維的獨特在於,設計師可以利用設計思維系統的梳理、學習、應用各種以人為本的知識和技術,以創新的方式解決我們的設計、我們的業務,乃至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一些世界領先的品牌,如蘋果,谷歌,三星和通用電氣,都早早地採用了設計思維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世界各地的頂尖大學都在教授設計思維,包括d.school,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即便如此,你知道什麼是設計思維以及為什麼它如此受歡迎。
1、什麼是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是一個迭代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試圖理解用戶,挑戰假設並重新定義問題,目的在於識別出那些我們第一時間並不能發現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同時,設計思維提供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基於解決方案的有針對性的方法。這是一種工作和思考的方式,也是一套實踐方法。
設計思維有利於培養我們對用戶的理解,有助於幫助我們觀察並培養對用戶的同理心。設計思維還幫助我們進行提問,質疑問題,質疑假設,通過以人為中心的方式重新構建問題,在頭腦風暴中提出許多創新想法,以及在原型設計和測試中使用各種實操性質的技能,設計思維對於解決一些定義不明的問題相當好用。
設計思維還涉及到持續性的實驗,草圖的繪制,原型設計,測試,以及探索一些創新性的概念想法。
2、設計思維的不同階段(層次)
當今流行並主要應用的設計思維有很多變種,包含三到七個階段,或者說三到七個模式。然而,萬變不離其宗,所有階段的設計思維都非常相似,他們都體現了一個相同的原理,這個原理,這個原理首先由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在1996年發表的「人工科學」中提出。我們將重點關注五階段的設計思維模型,此模型是由斯坦福大學的Hasso—Plattner學院提出(即d.school)。選擇它的原因是,無論應用還是教授設計思維,目前d.school的設計研究都處於世界前沿。
d.school的設計思維五階段模型如下
理解:試圖理解用戶,與用戶感同身受
定義:定義用戶的需求、問題,試圖洞察它們
構思:通過挑戰假設和創意思維來構建解決方案
原型:開始創建真實可驗證的解決方案
測試:測試原型
3、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問題
有時候,理解一些無法清晰描述的東西比如設計思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形容它不是什麼—好有道理
人類自然地發展出自己的活動經驗和掌握的知識為思維模型的習慣,這種情況下形成的思維模式有其優點,它可以幫助我們在相似的或者熟悉的環境下快速反應,並用熟悉的經驗來解決面對的問題。
但它卻有很可能妨礙我們開發新的觀察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案。
這種思維模式通常被稱為「認知模型」,它是一組有組織的信息和事物、行為、思想之間的關系。但我們遇到外界環境中的刺激(觸點)時,這些信息和關系會在我們頭腦中被激發出來,我們則會按照習慣的想法去做。例如有一個關於狗的模型,包括四條腿、皮毛、尖牙、尾巴、爪子和其他一些可感知的特徵。當環境刺激與這一模型相匹配時,即是只有個別特徵匹配,同樣的思維模型也會被我們大腦激發出來。
當這些熟悉的思維模型自主激發時,它們就影響了我們的判斷,它會阻止我們探索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案,阻止我們看到超出自身思維局限的問題。我們要跳出這個局限,要求我們在工作方法上創新。也正是因為如此,創新的問題解決方案通常被稱為「跳出框架思考」。
4、一個解決問題的案例:局限VS創新
跳出框架思考可以為棘手的問題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然而,跳出框架思考這件事本身可能才是一個真正的挑戰,因為我們自然地開發了以重復活動以及我們所圍繞的常見知識為模型的思維模式。這需要我們擺脫我們之前過於密切關注的常用思考範式,才能找到更好的可能性的情況。不過,這正是我們必須做的。
為了說明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如何創造意想不到的好的解決方案,讓我們來看一個著名的故事。幾年前,發生了一起事故,一名卡車司機試圖通過一座低矮的橋梁。唉,他失敗了,卡車在橋下牢牢住了起來。司機無法繼續開車或倒車。
故事說,當卡車卡住時(卡在低矮的橋洞),它造成了大量的交通問題,導致緊急人員,工程師,消防員和卡車司機聚集在一起談判各種解決方案,以便拆除卡車。
緊急救援人員正在討論是否拆除部分橋梁。每個人都談到了一個符合他或她各自專業水平的解決方案。在緊急情況下,所有各方繼續探討問題的方式,包括卡車司機,他們對刮屋頂的最初沮喪已經變成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不是如何解決卡車出不去的問題,而是解決自己熟悉領域的問題,如消防員准備按照往常一樣拆卸卡車,於是他開始思考如何拆卸)
一個男孩走過來,目睹激烈的辯論,看著卡車,在橋上,然後看著路,不假思索地說,「為什麼不給輪胎放氣?」令所有試圖解決問題的專家和感到驚訝。
當嘗試男孩的解決方案後,卡車輕松地駕駛出去,僅遭受其最初嘗試通過橋下方所造成的損壞。無論這個故事是否真的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它象徵著我們所面臨的困境,而最明顯的解決方案往往是最難以接受的因為我們已經被工作經驗、被思維模式自我約束。
挑戰我們的假設和日常知識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通常是困難的,因為我們依賴它們建立了思維模式,以便不必每次都從頭開始學習所有東西。我們或多或少地無意識地處理日常工作,例如,當我們早上起床,吃飯,走路和閱讀時,以及當我們評估工作和私人生活中的挑戰時。特別是專家,那些依靠他們堅實的思維模式,在各自的領域做出良好的成績的人,更不用說他們為之提供服務的人。因此,專家們質疑他們的知識也是非常具有挑戰性和困難的。不過,認為多年的教育和實踐經驗可能會阻礙而不是幫助解決問題,這可能會讓人感到有點不安。
5、設計思維或者說跳出框架的思維
設計思維通常被稱為「跳出框架」的思維,因為設計師們總在試圖開發新的思維方式,而不是遵循主流的或更常見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設計思維的核心是通過分析和理解用戶如何與產品進行交互,以及調查用戶操作時所處的狀態、場景、條件,來改進產品。
設計思維的核心還在於提出重要問題和挑戰假設的興趣和能力。跳出思維定式的一個重要元素是對之前的假設進行驗證,從而證明它是否正確有效。一旦我們對一個問題的條件提出質疑並且進行調查,在我們發掘出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勢必會發現關於該問題的真正限制及關鍵點。
設計思維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更深入挖掘問題的方式,它幫助我們進行正確的研究,並對我們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原型化和測試,從而發現改進產品、服務或設計的新方法。
用戶體驗設計的元老級人物唐諾曼也闡述「用戶體驗」這一專業術語,他解釋了什麼是設計思維,以及設計思維有什麼特別之處。
「我越思考設計的本質,越意識到我身邊遇到的工程師、商業人士以及其他盲目解決他們認為毫無疑問的問題的人,都可以從設計思維中受益。設計人員已經開發出來很多方法來避免陷入固有思維的誤區,他們把最初的問題作為一個建議而不是最終的結論,然後更努力的思考這個問題背後真正的問題所在——唐諾曼」
6、設計思維是一種必要的工具,也是另一條路
產品設計過程通常會涉及到不同部門的不同職能人員,因此,開發和組織創新想法及問題解決方案可能會面對很多困難。想要保證項目保持正軌運行並且組織起核心思想,需要我們使用設計思維方法。
著名創新與設計公司IDEO的首席CEO提姆·布朗,提到了他的成功秘訣,設計變革認為,設計思維應當堅決的基於人們面臨的問題產生全面而有力的理解,並且會涉及模糊或固有的主觀性質的概念,如情感,需求,動機和行為驅動因素(可以理解為觸點)。
這與單純的科學方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後者在理解和測試用戶的需求和情感方面要差很多。比如定量研究。Tim Brown總結,設計思維就是另一種方式:設計思維本質上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作為設計領域的智慧結晶,它結合了以用戶為中心的觀點與理性研究和分析的方法,創新性的提出解決方案。
7、設計思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設計思維的一些科學活動包括,分析用戶與產品的交互行為及調查用戶操作的條件場景:研究用戶需求,整理以往的項目經驗,考慮產品當下及未來會遇到的特殊場景,測試問題的數據,測試有可行性的備選方案。
設計思維的研究不像單一的學科,即對問題的大多數已知的性質、特徵進行測試,從而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思維的研究經常包括對一些無法界定的模糊元素的研究,從而發現一些未知的問題,並為之制定對應策略或備選方案。
在找到一些潛在的問題解決方案後,應當遵循合理性原則來選擇方案。鼓勵設計師進行不斷的分析和修改,以便在設計過程的每個階段,為每個問題或障礙找到最佳解決手段。
考慮到合理性這一點,也許對於設計思維更正確的說法不是要跳出框架思考,而是像克林特·朗格(Clint Runge)所說的那樣,在它的邊緣、角落下思考。
8、通過理解用戶來產生創意想法和解決方案
在科學和理性的堅實的基礎上,設計思維力求對用戶面對的問題進行更全面和關鍵的理解。設計思維需要我們嘗試著去與用戶產生共鳴。這涉及到模糊的或者說固有的一些帶有主觀性質的概念,例如情感、需求、動機、和行為驅動因素。通過運用設計思維來提出一些創意想法和解決方案,由於其以用戶為中心的本質,會使我們對用戶的操作環境及用戶與產品交互時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有更敏感和全面的認知。
設計思維的創造性元素存在於探尋最優解決方案的過程中,以及對實際用戶的實踐、行為和思想的洞察。因此,我們需要深入用戶,研究用戶,理解用戶。
9、設計思維是一個非線性的迭代過程
設計思維是一個非線性的迭代過程,這意味著設計團隊需要持續跟進測試的結果,然後根據獲得的數據頻繁的推翻最初的假設,嘗試一些新的方案,融入新的理解。整個設計思維的工作流程的最後階段——測試階段,會幫助我們得出結論,驗證我們最初的假設是否合理,以及幫助我們重新定義核心問題,甚至為我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新方向,更優解。在完成這一階段的測試後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現在對於用戶的問題或需求的理解,遠遠不是最初剛剛開始項目時所能企及的,這就是設計思維的魅力。
10、設計思維適合所有人
提姆·布朗認為,設計思維和設計策略能接入企業的各個層級中。設計思維不僅僅適用於設計師,也適用於有創意的員工、自由職業者和領導者,這些人都試圖將設計思維注入團隊組織、產品、或服務的各個層面,以推動商業乃至社會出現新的變化。
設計思維在本質上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設計領域具體化來講,就是把以用戶為中心的視角與理性分析的方法相結合,以創造具有創新性的解決方案為目標。
11、The Take Away
設計思維本質上是指一種專門針對設計領域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它不僅要評估問題已知的方面即常見的問題,還要研究導致問題發生的更模糊和主觀性的因素,如用戶情感、需求、動機、和行為驅動因素。這與傳統的科學方法形成了對比,傳統方法僅測試具體的和已知的方面,以便得出解決方案。
設計思維是一個非線性的迭代過程,理解、定義、構思、原型、驗證。在這個過程中,過往的觀點將不斷的被質疑然後推翻,因此,設計思維幫助我們重新定義一些問題及對應的更具有創新性的解決方案,這些問題和策略往往並不會在我們接到需求的第一時間能被發現,因為我們當時的認知遠遠沒有達到經過多次迭代後。
設計思維通常被稱為「跳出框架的思維」,因為設計師們試圖開發新的思維方式,而這些思維方式並不像傳統工作流程中那樣遵循主流的或更常見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設計思維的核心是通過研究用戶如何與產品交互及用戶操作時所處的場景、狀態、條件來改進產品。設計思維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更加深層次的挖掘用戶需求的方法,可以極大地提高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