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logo
Ⅰ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標志和象徵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國旗的歷史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並於當年7月14日-8月15日在《人民日報》等報紙上發表徵求啟事。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初選委員會將收到的3012幅圖案選了38幅印發全體代表討論。經全體代表分組討論後,9月25日晚,毛澤東主席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關於國旗的問題,毛澤東主席指出,五星紅旗這個圖案表現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毛澤東主席的講話博得了熱烈的掌聲。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通過了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的議案。
199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發布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為維護國旗的尊嚴,國家發布《國旗》和《國旗顏色標准樣品》兩項國家標准,規定了國旗的形狀、顏色、圖案、製版定位、通用尺寸、染色牢度等技術要求,並宣布於1991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Ⅱ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確立的標志是什麼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並通過了《共同綱領》
Ⅲ 兩會有標志嗎
你好,政協和人大會議各自有標志:
【政協會徽】:以紅光閃閃的一顆五角星專、迎風飄揚的屬四面紅旗和白色地球襯托的紅色中國地圖為中心,光芒四射的蔚藍色天幕作背景,周圍是紅色緞帶連接起來的瓦藍色齒輪和金黃色麥穗。整個圖案庄嚴富麗,具有深刻的政治涵義。政協會徽體現「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民主階層大團結」的精神。
【人大會徽】就是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麥稻穗、五星、天安門、齒輪為金色,圓環內的底子及垂綬為紅色,金、紅兩種顏色在中國是象徵吉祥喜慶的傳統色彩。天安門象徵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齒輪和麥稻穗象徵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五顆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站起來了。
Ⅳ 第一屆政協全體會議通過的「人民政協組織法」標志著什麼
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在組織上的完成,是使統一戰線組織化、經常化、完備化內的一部重要文獻容。討論通過《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1949年9月22日,政協全體會議按照議程安排,開始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那還是1949年6月16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決定提出建立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政府方案。
Ⅳ 兩會標志下面的字是什麼
政協標志下邊的字寫的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兩會」並不是一個特專定的機構名稱,而屬是對自1978年以來歷年召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統稱。由於兩場會議會期基本重合,而且對於國家運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故簡稱做「兩會」。從省級地方到中央,各地的政協及人大的全體會議的會期全部基本重合,所以兩會的名稱可以同時適用於全國及各省(市、自治區)。
Ⅵ 人民政協的logo矢量圖
http://www.5tu.cn/logo/2004/20040803211123.html
Ⅶ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什麼
1、它標志著中國愛國統一戰線和全國人民革命大團結在組織上的最後形成,標志著內中國共產容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主要機構從此產生。
2、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奠基,為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作了全面的准備。
3、人民政協這一組織形式體現了中華民族和衷共濟,兼收並蓄的傳統精神,它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一個光輝典範,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
(7)政協logo擴展閱讀:
會議內容
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北平,北平改名為北京;紀年採用世界公元;10月1日為國慶節。
會議還決定在北京天安門前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並於9月30日舉行了奠基典禮。會議制定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使中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在組織上完備和固定下來。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後,人民政協不再代行全國人大的職權,但作為中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繼續存在,並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以及對外交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Ⅷ 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意義
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意義: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當時還不具備召開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下,肩負起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揭開了新中國歷史的第一頁
人民政協誕生的偉大歷史意義在於:
首先,它標志著中國愛國統一戰線和全國人民革命大團結在組織上的最後形成,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主要機構從此產生。
其次,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奠基,為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作了全面的准備。
第三,人民政協這一組織形式體現了中華民族和衷共濟,兼收並蓄的傳統精神,它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一個光輝典範,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
(8)政協logo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簡稱人民政協,英文: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縮寫:CPPCC)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由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團體、各界愛國人士共同組成。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宣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正式成立。參加會議的有46個單位的代表共662人。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這三個為新中國奠基的歷史性文件。
會議還通過了關於國旗、國歌、首都、紀年等決議,選舉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的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當時還不具備召開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下,肩負起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揭開了新中國歷史的第一頁。
Ⅸ 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建立標志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是我國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建立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