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綠化帶設計
❶ 人行道綠化帶怎麼設計更美觀
綠化帶的分隔交通,具有安全功能。綠化帶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消除司機視回覺上的疲勞,種答植喬木綠化帶還可以改變道路的空間尺度,使道路空間具有良好的寬高比。此外,還有凈化環境作用,能滯塵,減弱雜訊,吸收有害氣體,釋放氧氣,兩側綠籬,中間是大型花灌木和常綠松柏類,棕櫚類或宿根類花卉。這種形式綠化效果較為明顯,綠量大,色彩豐富,高度也有變化。缺點是修剪管理工作量大,管理不到位或路口轉角處處理不好,會影響司機視線。
❷ 道路綠化效果圖怎麼做,園林設計的。
道路綠化效果圖繪圖方法:
1.三維建模 用3d max,首先為主體建築物和房間內的各種傢具建模,亦可用做一些細化的小型物體的建模工作,如:室內的一些小擺設、表面不規則的或不要求精確尺寸的物體,它們只需視覺上能達到和諧,這樣可大大縮短建模時間。
2.渲染輸出 利用專業的效果圖渲染軟體VR,進行材質和燈光的設定、渲染直至輸出。
3.對渲染結果做進一步加工 利用Photoshop等圖形處理軟體,對上面的渲染結果進行修飾:
1)建築場樹木、車船等的添加;
2)背景可在三維渲染時完成,但特別要求背景的透視效果應與景點綴物,如人物、建築物的透視效果盡量一致,這樣渲染過後的裝飾效果圖才更接近於真實;
3)進一步強調整體氣氛效果,如色彩、比例等。
效果圖一詞本身從字面上來理解是通過圖片等傳媒來表達作品所需要以及預期的達到的效果,從現代來講是通過計算機三維模擬軟體技術來模擬真實環境的高模擬虛擬圖片,在建築、工業等細分行業來看,效果圖的主要功能是將平面的圖紙三維化,模擬化,通過高模擬的製作,來檢查設計方案的細微瑕疵或進行項目方案修改的推敲。
效果圖細分:效果圖是一個廣義詞 包羅萬象,不過效果圖所應用最多的領域大致可以分為,建築效果圖、城市規劃效果圖、景觀環境效果圖、建築室內效果圖、機械加工效果圖、產品設計方案效果圖等等。一個簡單的三字詞覆蓋面之廣是難以想像的。
❸ 怎麼做道路綠化的規劃設計!
這是好事如果回抄款及時的話。請認真考慮回款的事宜,如果不及時寧可不做,這樣不影響你們之間的友誼。從你描述看是不需要投標。
需要他提供的有:
1、道路的規劃圖紙,別的不重要。
需要你做的有:
1、拿著圖紙帶著設計人員去現場,讓設計人員和他溝通,達到雙方都清楚設計任務目標就可以了。
2、讓設計人員給你做設計,然後做效果圖。
3、拿著設計的方案圖和方案效果圖去找你朋友,讓設計人員和他講解他的設計方案。如果沒通過重復2、3兩步。通過了繼續往下看。
4、如果方案通過,要求製作施工圖紙並提出工程量,就是苗木的品種規格數量栽植位置等等的就都有了,然後要求他做出工程預算。
5、拿著通過的方案、效果圖、施工圖、預算和你朋友簽訂合作協議。如果不簽或者不需要簽,你自己斟酌。
6、如果是你自己設計就ok了,不用花費用。但是看你描述貌似你出方案不太容易,呵呵。推薦你找人搞這個方案吧。你也在這個行當里,很好找滴。
如果是找設計人員搞設計,就得出設計費用,這個很好談,三種方法一是預算的百分比,二是綠地面積,三是一口價。
❹ 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有哪些好的案例
景觀設計與規劃林,生態,地理等多種學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學科中內具有不同的意義容,景觀設計在建築設計或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對周圍環境要素的整體考慮和設計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築與自然環境產生呼應關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適,提高其整體的藝術價值。景觀設計包括:會展展覽設計藝術景觀設計空間道具設計節日氣氛設計等。-遠景設計研究院-做景觀設計20年,水平不用說。關於景觀設計的有些優秀案例太多了,沒辦法列出。
❺ 三板四帶道路綠化設計圖
自己做吧!
❻ 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的綠帶設計
4.1 分車綠帶設計
4.1.1 分車綠帶的植物配置應形式簡潔,樹形整齊,排列一致。喬木樹干中心至機動車道路緣石外側距離不宜小於0.75m。
4.1.2 中間分車綠帶應阻擋相向行駛車輛的眩光,在距相鄰機動車道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間的范圍內,配置植物的樹冠應常年枝葉茂密,其株距不得大於冠幅的5倍。
4.1.3 兩側分車綠帶寬度大於或等於1.5m的,應以種植喬木為主,並宜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其兩側喬木樹冠不宜在機動車道上方搭接。分車綠帶寬度小於l.5m的,應以種植灌木為主,並應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
4.1.4 被人行橫道或道路出入口斷開的分車綠帶,其端部應採取通透式配置。
4.2行道樹綠帶設計
4.2.1 行道樹綠帶種植應以行道樹為主,並宜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形成連續的綠帶。在行人多的路段,行道樹綠帶不能連續種植時,行道樹之間宜採用透氣性路面鋪裝。樹池上宜覆蓋池箅子。
4.2.2 行道樹定植株距,應以其樹種壯年期冠幅為准,最小種植株距應為4m。行道樹樹干中心至路緣石外側最小距離宜為0.75m。
4.2.3 種植行道樹其苗木的胸徑:快長樹不得小於5cm,慢長樹不宜小於8cm。
4.2.4 在道路交叉口視距三角形范圍內,行道樹綠帶應採用通透式配置。
4.3路側綠帶設計
4.3.1 路側綠帶應根據相鄰用地性質、防護和景觀要求進行設計,並應保持在路段內的連續與完整的景觀效果。
4.3.2 路側綠帶寬度大於8m時,可設計成開放式綠地。開放式綠地中,綠化用地面積不得小於該段綠帶總面積的70%。路側綠帶與毗鄰的其他綠地一起辟為街旁游園時,其設計應符合現行行業標准《公園設計規范》(CJJ48)的規定。
4.3.3 瀕臨江、河、湖、海等水體的路側綠地,應結合水面與岸線地形設計成濱水綠帶。濱水綠帶的綠化應在道路和水面之間留出透景線。
4.3.4 道路護坡綠化應結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緣植物。
❼ 道路綠化設計說明怎麼寫
關於道路綠化設計說明
:
為了更好的掌握
道路
設計這門課的內容,本人特別對內本市的一些
道路
的綠化容設計進行了調查,將各式
道路
進行了風格上的分類,並在此基礎上根據所學的知識,將每種風格都與某類
道路
綠化裝飾的常規手法相互對應,以便於分析。當然這種對應不僅僅是一對一的對應,實際上
道路
綠化的手法多樣,更多時候在同一
道路
不同空間轉換中需要我們利用各種手法來達到美化環境的目的,甚至可以創造出更新穎的手法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❽ 如何把握城市道路綠化設計要點
一板二帶式。這是道路綠化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即在車行道兩側人行道分隔線上種植行道樹。此法操作簡單、用地經濟、管理方便。但當車行道過寬時行道樹的遮蔭效果較差,不利於機動車輛與非機動車輛混合行駛時的交通管理。
二板三帶式。在分隔單向行駛的兩條車行道中間綠化,並在道路兩側布置行道樹。這種形式適於寬闊道路,綠帶數量較大、生態效益較顯著,多用於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綠化。
三板四帶式。利用兩條分隔帶把車行道分成三塊,中間為機動車道,兩側為非機動車道,連同車道兩側的行道樹共為四條綠帶。此法雖然佔地面積較大,但其綠化量大,夏季蔽蔭效果好,組織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決了各種車輛混合互相干擾的矛盾。
四板五帶式。利用三條分隔帶將車道分為四條而規劃為五條綠化帶,以便各種車輛上行、下行互不幹擾,利於限定車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積不宜布置五帶,則可用欄桿分隔,以節約用地。
其它形式。按道路所處地理位置、環境條件特點,因地制宜地設置綠帶,如山坡、水道的綠化設計。
道路綠化中行道樹種植設計形式有:
樹帶式。交通、人流不大的路段,在人行道和車行道之間,留出一條不加鋪裝的種植帶,一般寬不小於1.5米,植一行大喬木和樹籬,如寬度適宜,則可分別植兩行或多行喬木與樹籬;樹下鋪設草皮,留出鋪裝過道,以便人流或汽車停站。
樹池式。在交通量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設計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空地,種植花草樹木,形成池式綠地。正方形以邊長1.5米較合適,長方形長、寬分別以2米、1.5米為宜,圓形樹池以直徑不小於1.5米為好;行道樹的栽植點位於幾何形的中心,池邊緣高出人行道8厘米一10厘米,避免行人踐踏,如果樹池略低於路面,應加與路面同高的池牆,這樣可增加人行道的寬度,又避免踐踏,同時還可使雨水滲入池內;池牆可用鑄鐵或鋼筋混凝土做成,設計時應當簡單大方。
❾ 道路綠化景觀哪種設計好
國內有著很多道路綠化景觀公司,為此總結了道路綠化設計的重點:
道路綠化設計的重點
第一,合理的選擇綠化植物在對城市進行設計的時候要注意考慮到樹種以及綠化植物,要合理的選擇基調的樹種,此外,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往往是很多樹種被人們損壞,土質比較差,所以,要進一步的改良土壤,實施一種客體性栽培,要堅持一種適地適樹的原則,適當的選擇一些生長比較健壯、耐瘠薄、抗病蟲害、抗污染、管理粗放的一些植物。比如說柳樹、楊樹、丁香、雲杉、玫瑰等等,進一步發揮出植物的生態性功能。此外,要充分的發揮出地被的作用,在植物中,地被是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的,降溫、防沙防塵、提高綠地率等等,在對地被進行選擇時,可以選擇一些常綠地以及落葉喬灌木,將兩者進行結合,這樣就能夠形成一種在冬季里比較特有的景觀。另外一些開花的地被比如說白三葉、二月蘭等等。在植物的色彩以及層次上要合理的進行搭配,對於城市的道路中,要以闊葉植物作為基礎,考慮到觀花植物,用這種觀花植物來對道路進行點綴,進一步的活躍氣氛,避免沉悶與單一。可以選擇一些比較低矮的觀色植物,比如說,綠色的雲杉,黃色的金葉榆等,來購置成為一種模紋圖案,這樣來增加葉子顏色的變化。此外,還可以採用一些觀花植物,根據其季相的變化來達到一種色彩的變化的目的。比如說,丁香、玫瑰、佛頭花、榆葉梅、李子、京桃等等。
第二,確定綠化的形式在整個的道路綠化的設計中,其一個關鍵就是考慮好綠化的形式,具體可以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對於兩側的用地性質要了解;其次,對於建築風格與特色要把握;再次,要設計好綠地的寬度;最後,要掌握好了地下管道的位置以及深埋。對於這四點進行充分的考慮之後,還要對季相色彩以及高低層次的色彩進行分析,這樣設計的方案才基本上能夠定型。以哈爾濱城市的某一個設計作為實例。在設計中,道路的兩側是商業性用地,中間的分車寬為12米,所以,設計人員就採用了低矮剪狀植物以及高大的喬木相結合,間隔出現的一種形式,這樣來滿足了兩側的商業建築的相關要求。而市政的管線一般是集中於綠地的兩側中,所以,在這個設計中,決定在綠地的中心地位設置喬木以及低矮的灌木。在形式被確定之後,再來對季相以及層次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