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如何設計課程

如何設計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1-25 06:25:20

Ⅰ 如何科學地設計課程

  • 這是一個很辛酸的問題。如果就工作而言,不涉及一些附加成分,大專學教師的工作主要由兩個部屬分組成,一是教學,一是科研。作為一名教師,教書育人是本分,所以無論大學老師在職稱上走得有多遠,都不應該忘記自己的本分,必須恪盡職守教好書。二是科研,教書必須要有理論積累,大學老師如果做不好科研,在相關領域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發現,所謂教書,只不過是照本宣科、人雲亦雲。

Ⅱ 我對如何設計課程的看法

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法,如果它好的話,可繼續使用,如果不好也可以吸取教訓,取得更好的成績。

Ⅲ 如何做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curriculum design)
不同的定義反映了不同的課程研究取向。不同的關於課程設計的定義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技術取向的,如普拉特(Pratt)認為:課程設計是課程工作者從事的一切活動,這包含他對達成課程目標所需的因素、技術和程序,進行構想、計劃、選擇的慎思過程(黃政傑,1991,85 頁);另一類則為理性主義取向,如有學者認為課程設計是指教育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對課程的研究並擬訂出課程學習方案,為決策部門服務,擬訂教育教學的目的任務,確定選材范圍和教學科目,編寫教材等都屬於課程設計活動(白月橋,1996,227頁)。
新近的對課程設計的研究成果則試圖綜合這兩種觀點。如《簡明國際教育網路全書 課程》中對課程設計的定義為「課程設計是指擬訂一門課程的組織形式和組織結構。」並指出「它決定於兩種不同層次的課程編制的決策。廣義的層次包括基本的價值選擇,具體的層次包括技術上的安排和課程要素的實施。」 其中,所謂廣義的層次大致相當於理性主義的課程設計取向定義,而具體的層次則相當於技術取向的課程設計定義。但也有學者認為除了這兩個層次的課程設計外,還存在一個更微觀的課程設計層次,並且不同層次的課程設計要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

Ⅳ 我對如何設計課程的看法

專家在評課時,會用很多理論的東西來衡量我們課堂設計的合理性,挑出很多不足、不當、失誤。最多用來衡量好壞的尺度是課堂是否活躍,有多長時間的有效讀書時間。固然很多很中肯,很有指導性意義,但也有一些是沒法進行實際操作的。現如今的虎外的語文教學,受兩種觀點的影響:一是以庄老師為代表的扎實派,提倡充分利用文本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課堂設計要求凸顯語文的工具性。一是以教辦教研室的領導為代表的新星派,提倡小學語文學習以感受為主,課堂設計要新、奇、活,能凸顯語文的人文性。我認為兩種觀點都具有指導性,只是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要根據具體的課文,在課程設計中有不同的側重而已,都不能太過,否則不是容易讓課堂忽略學生的個體特性顯得沉悶,就是讓課堂熱鬧有餘而毫無實效。這學期的磨課,,使我對課堂設計有了一次較深刻的認識,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思考。特別是在庄老的親自指導下,在與各位同級老師的探討後認識到,課程設計必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文本的特點而制定。
《田忌賽馬》是一個歷史故事。課文內容生動有趣,是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注意觀察,認真思考和敢於創新的好教材。課文語言淺顯易懂,故事情節也比較簡單,所以教學本文可把主要精力放在憑借教材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而語言文字是思維的載體,作為語文課,理所當然必須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所以,在思維訓練的同時,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基於文本的特點,我們集體備課時一致認為,課堂以讀思議為主要形式,抓住文章最後一句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提出問題,總領全文。這樣,本文的課堂設計的基調制定了下來了:從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突破、扣住課後練習展開一系列的訓練的教學方針。於是,要求每一位老師從以下幾點設計教學過程:1、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互動中獲得新知,獲得生命的滿足。2、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文,這樣可以喚起探索問題的興趣,激發思維動機,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3、教師應該營造富有人文氣息的課堂氛圍,能使每個參與教學活動的人得到多方面的滿足。4、在活動和朗讀品味中感受孫臏的特點和他的高超的軍事謀略。5、充分利用文本,進行最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
由於每位老師對教材的理解不一,對教材研究的程度不一,教學的風格不一,對教材的處理自然有差異,但突出思維訓練、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教學的目的一致。

Ⅳ 課程開發和設計的不同

課程設計的重點在於設計課程目標,也就是說在課程之後,學員應該有怎樣的具體行為轉變,課程開發就是按照課程設計說明及要求完成課件製作的過程!

課程設計的過程就是設計施工藍圖的過程

課程設計關注的是外界刺激對學員注意力水平的影響並編排好教學順序,課程開發主要關注大腦對接受的信息加工處理的過程,強調的是如何構建知識。

課程設計輸出的是課程效果圖+課程大綱;課程開發的具體課件:講師手冊、學員手冊、演示文稿、講師多媒體包

課程設計的典型工作任務是:定義課後的行為目標,基於學習的難度、知識點的特點及成人學習規律編排合理的教學順序,然後基於成人注意力曲線規律及課程設計原則排列教學順序,最後繪制課程心電圖並撰寫教學大綱;而課程開發的典型任務則是上圖中的四個組成部分:開發教學事件、設計認知過程、開發課程學習材料、開發評價材料。

課程設計是一個方向性的東西以及標准性的東西,他對整個培訓質量的貢獻約佔70%,而課程開發是一個執行與實現的過程,他對學習結果的影響約30%。

課程設計的核心學科領域是行為心理學,而課程開發則更關注認知心理學,對於培訓師以及課程設計師而言,這兩個學科領域的知識是需要深入學習的。具體可以參考《加涅的教學設計原理》以及《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以及皮連生的《學習心理學》三本書籍!

Ⅵ 如何設計校本課程

目前,校本課程建設已經成為教改的核心領域之一。然而,許多學校的校本課程缺乏理性的思考與設計,顯得有些盲目又混亂。為了提升校本課程建設的有效性,我們基於研究和實踐,梳理了校本課程建設的新思路。

以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為基點

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不同,校本課程建設特別要注重如下三點:

其一,以學生的基本素質發展和綜合素質發展為重心,適當注重特殊素質的發展。

課程設計的基本宗旨應在於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從素質的性質來看,學生的素質可以大致劃分為四個層面:一是基本素質,這是指在各個領域都發揮重要作用並對其他各層面素質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素質,如性格、價值觀、智力、身體素質等;二是學科素質,又稱為學科素養,這是專門學科領域范圍內的素質,如語文素質、數學素質、外語素質等;三是綜合素質,這是對基本素質和學科素質加以綜合而成的素質,如學習力、創造力、實踐力等;四是特殊素質,這是適用於特殊領域或特殊情境的素質,如書法特長、領導力、野外逃生能力等。對人生的成功與幸福來說,起特別重大作用的素質是基本素質和綜合素質,而且這些素質在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受關注較少,而學科素質則在國家課程中受關注較多,因此,校本課程建設應該特別注重基本素質和綜合素質的發展,並圍繞這些來建設校本課程,如性格發展指導課程、創造力課程等。

其二,學校改革與發展的願景。學校改革與發展的願景應該成為校本課程建設的一個基點。

尤其是當前教育綜合改革的背景之下,每個學校都應該明確地樹立自己的改革與發展的願景,其中包括學校的總體發展水平、辦學理念、辦學特色等,並圍繞這些進行校本課程建設。

其三,以學習為中心。

目前我國的一些學校逐漸走向以教為中心,這實際上是步入了嚴重的誤區。當前,學校教育又重新倡導以學生學習為中心,這種轉向在當前的西方國家已經比較普遍和深入,在中國也在逐漸走向普遍化和深入化。我國的國家課程,由於變革的周期較長,有些滯後,沒有及時體現學校教育以學習為中心的轉向;而校本課程,則由於變革周期較短,可以及時跟上教育變革的步伐,因此可以及時而充分地體現學校教育以學習為中心的轉向。因此,校本課程的開發,一定要基於學習規律,體現學習的思路,從而便於學生高質量地開展自主學習。

課程要素體現「以學習為中心」

校本課程建設的重點環節是校本課程設計。校本課程設計要體現所謂的課程要素。目前關於課程要素國內比較流行的觀點是,將其劃分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四個部分。在我看來,這種劃分是嚴重缺乏邏輯的,也不利於開發出高質量的課程,因為它至少存在兩個問題:第一,課程實施並不是課程設計本身應包含的一個要素,而是在課程建設完成之後進入的一個環節,即課程實施環節,這個環節的基本途徑是教學,不屬於課程設計范疇;第二,課程評價也不屬於課程設計本身,它是在課程設計之外對課程進行評價,包括對課程規劃、課程標准和教材(學材)的評價等,它不屬於課程設計的范疇。上面談及的一些范疇或者環節互有關聯,但我們也應注意它們的差異,比如,學習評價是在課程范疇之內對學習的評價,是課程的一個要素,但我們不宜將課程評價與學習評價相混淆。

通過分析和整合歷史上關於課程要素的各種觀點以及課程建設的實際,可以找出課程的如下四個要素,這也是校本課程設計的四個要素:一是學習目標,即學習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關繫到通過學習而要發展的學生的素質;二是學習內容,即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而掌握的內容;三是學習方式,即為達到學習目標、掌握學習內容而採用的學習活動類型和操作樣式;四是學習評價,即對學習活動的評判,包括學習起點評價、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等。

校本課程建設的這四個要素,都是基於學習的。校本課程的文本,都要體現這些課程要素,宏觀、中觀、微觀層次的校本課程文本,分別要在宏觀、中觀、微觀層次上體現這些課程要素。

三個層面讓校本課程設計理念落地

課程建設不同於教學。我們大致可以把教育實踐劃分為三個基本環節:一是教育構建環節,包括課程構建、師資構建、教育制度構建、教育環境構建等;二是教育展開環節,包括教學、課外活動、團隊活動、班主任工作、學校管理等;三是教育評價環節,包括學生評價、教師評價、課程評價、教育管理評價等。無疑,這種劃分是相對的。課程屬於教育構建環節,而教學屬於教育展開環節,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環節。這為我們理解和建設課程提供了一個總體性的視野。校本課程是一種構建和預設,確切地講,是對學習的系統化預設,這種構建和預設工作的重點,是形成一系列的課程文本。校本課程文本主要包括如下三種,每一種文本都有一定的結構要求:

其一是校本課程規劃,這是關於校本課程的全面的、較長久的計劃,屬於宏觀層次上的校本課程文本,也可以稱為校本課程方案。

一個校本課程規劃起作用的時間,一般為三至五年不等。校本課程規劃文本應該遵循怎樣的結構呢?首先,它要從宏觀上體現校本課程設計的上述四個要素,即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評價,這四個課程要素在宏觀層次上分別可以表述為:學校培養目標、校本課程設置、學習方式要領、學習評價要領。其次,校本課程規劃文本還要附帶性地闡述指導思想和校本課程管理等內容。

其二是校本課程綱要,它應闡明一門特定校本課程的基本要求,它在職能上相當於課程標准,但比課程標准要簡單,一般篇幅為4000至8000字即可。

因為校本課程使用范圍較小,不必以較多的投入去研製一個課程標准,而以較小的投入來研製一個課程綱要即可。那麼,校本課程綱要應該遵循怎樣的結構呢?課程要素在中觀層次可以分別表述為:課程目標(即一門具體課程的學習目標)、課程內容(即一門具體課程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要領、學習評價要領。其次,校本課程綱要還要闡述如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課程理念,這是一門具體課程的理念;二是校本學材(教材)的編寫要求,這有助於指導校本學材(教材)的編寫。

其三是校本學材(或稱校本教材),即一門具體的校本課程的學習材料。

這是校本課程文本的微觀層次。廣義上的學材,既包括基本的學材,也包括輔助的學材等。這些材料,本質上講是提供給學生學習的,應該按照學習的規律和思路來編寫,從而便於學生在教師的激勵和指導下高質量、高效率地開展自主且個性化的學習。「校本學材」不僅是一個術語的改變,而且是編寫理念和思路的革新。那麼,校本學材應該遵循怎樣的結構呢?它應該在微觀層次上體現校本課程設計的上述四個要素,即: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評價。應該將這四個課程要素加以提煉和整合,納入到供學生學習的材料之中,進行精心的組織,並以有效形式加以呈現。這樣設計的校本學材,便於學生在教師的激勵和指導下高質量地學習,因此教學質量更有保障。

Ⅶ 如何設計一個課程網站

你去搜搜
多看些大點的網站
參考一下看看怎麼做的
到時候你自己就會有思路了

Ⅷ 課程如何設計才適合小孩子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著不同的敏感期,比如說0-1歲對口唇的敏感期、1-3歲對秩序的敏感期、3-4歲對色彩的敏感期、4-5歲對數學概念的敏感期、5-6歲對數學邏輯的敏感期。所以,早教課程的設計應該由此入手。

Ⅸ [轉載]如何設計一門課程

的博文中,我把課比作一個由六個要素構成的正方體,那麼由一系列的正方體串聯起來的課程像什麼?對,像火車!每堂課就是火車的一個個車廂。既然是一列火車,那麼,每一節車廂的作用就不完全一樣了,比如,火車有車頭、車尾,有座位車廂和卧鋪車廂,還有餐車、行李車等。在一門課程中,每一堂課的作用也不是完全一樣的,有的課像車頭,比如一門課開頭的那幾節緒論、總論,就像車頭一樣,為整門課程確定總體的目標、內容和框架;結尾的課往往是整門課程的總結、評價階段;中間的各堂課也各有各的作用。課與課之間的空隙與連接就像課外的學習活動階段,它們把上一堂課與下一堂課互相連接起來,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列車下面的車輪、鐵軌和路基就像課程的支持、服務、組織和管理體系,對保證課程的順利進行發揮重要的作用。 因此,設計一門課程重點要考慮的問題,與設計一堂課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總的來說考慮的問題要更大一些、更多一些、更復雜一些。例如: 課程目標:課程總體目標決定了課程「列車」行進的方向。課程目標相對課堂目標來說,要更宏觀一些,更概括一些,設計者所佔的位置要更高一些,視野要更開闊一些。不僅要考慮本學科的知識結構,還要考慮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聯與銜接,需要對一門學科或多門學科有較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到。 學生情況:對學習者的分析在拙文《 》中已有介紹。相對一堂課來說,課程設計者對學生的了解要更加宏觀一些,主要關注大多數學生的總體情況,而不是個別學生的具體情況。 教學資源:包括教材、參考書、數字資源、人力資源等。 教學條件:包括課室情況、設備情況、實驗室情況、實習場所、圖書館、教學經費等。 課程評價:評價體系的設計在課程教學設計中要比在課堂教學設計中重要得多。因為不是每堂課都需要立即評價,但每門課必須有完整的評價體系。它像一個指揮棒一樣,既影響著教師的教,也影響著學生的學。評價體系要圍繞著課程目標來設計,盡可能既全面、科學,又簡便易行,可操作性強。評價不僅僅是為了檢驗教學的效果,還應起到鼓勵學生繼續學習的作用。

Ⅹ 如何設計一門課程

我把課比作一個由六個要素構成的正方體,那麼由一系列的正方體串聯起來的課程像什麼?對,像火車!每堂課就是火車的一個個車廂。既然是一列火車,那麼,每一節車廂的作用就不完全一樣了,比如,火車有車頭、車尾,有座位車廂和卧鋪車廂,還有餐車、行李車等。在一門課程中,每一堂課的作用也不是完全一樣的,有的課像車頭,比如一門課開頭的那幾節緒論、總論,就像車頭一樣,為整門課程確定總體的目標、內容和框架;結尾的課往往是整門課程的總結、評價階段;中間的各堂課也各有各的作用。課與課之間的空隙與連接就像課外的學習活動階段,它們把上一堂課與下一堂課互相連接起來,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列車下面的車輪、鐵軌和路基就像課程的支持、服務、組織和管理體系,對保證課程的順利進行發揮重要的作用。
因此,設計一門課程重點要考慮的問題,與設計一堂課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總的來說考慮的問題要更大一些、更多一些、更復雜一些。例如:
課程目標:課程總體目標決定了課程「列車」行進的方向。課程目標相對課堂目標來說,要更宏觀一些,更概括一些,設計者所佔的位置要更高一些,視野要更開闊一些。不僅要考慮本學科的知識結構,還要考慮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聯與銜接,需要對一門學科或多門學科有較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到。
學生情況:對學習者的分析在拙文《
》中已有介紹。相對一堂課來說,課程設計者對學生的了解要更加宏觀一些,主要關注大多數學生的總體情況,而不是個別學生的具體情況。
教學資源:包括教材、參考書、數字資源、人力資源等。
教學條件:包括課室情況、設備情況、實驗室情況、實習場所、圖書館、教學經費等。
課程評價:評價體系的設計在課程教學設計中要比在課堂教學設計中重要得多。因為不是每堂課都需要立即評價,但每門課必須有完整的評價體系。它像一個指揮棒一樣,既影響著教師的教,也影響著學生的學。評價體系要圍繞著課程目標來設計,盡可能既全面、科學,又簡便易行,可操作性強。評價不僅僅是為了檢驗教學的效果,還應起到鼓勵學生繼續學習的作用。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