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設計師
❶ 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回應探月進展如何
預計2017年發射的嫦娥五號是我國探月工程三期的標志性任務,也是今年中國航天關鍵任務之一。在7日舉行的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孫為鋼對關於探月進展作了詳細解答。
「之所以要採取這一相對復雜的工程方案,是因為依託於這一方案,如果能再把運載能力和探測器擴大些,並增加生命保障系統,提高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中國就能具備載人登月的能力。難度大,我們的收獲也大。」孫為鋼說。
為降低工程風險,探月三期工程已於2014年10月成功進行了一次跳躍式再入返回飛行試驗,驗證了半彈道跳躍式再入的氣動、熱防護等技術,獲取了有效的試驗數據。「通過飛行實驗,證明半彈道跳躍再入方案正確,控制精度高。」孫為鋼介紹。
探月三期工程不僅攻克了超高速返回等月球探測技術難題,而且帶動了一大批地面試驗設施建設,也牽引推動了地面設施模擬設計與建設技術的發展。「這些宇航技術、理論模型和地面設施,既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成果,也必將為人類探索太空逐步夯實基礎」。
❷ 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師張善從是哪裡人嗎
德化陶瓷歷史 德化的瓷業,歷代燒制規模之大,分布之廣,確實壯觀,從人口密集的城關到偏僻的山村,從田野到叢山密林,經常可以發現古瓷片和古瓷窯的遺址,白瑩瑩、花艷艷的瓷片,象顆顆星斗撒在人間,似片片白玉鑲織大地,把青翠翠、綠蔥蔥的山鄉點綴到更加美麗。全縣目前已發現的唐、宋、元、明、清至民國的窯址達238處,全縣十八個鄉鎮都有古窯址分布,其中「屈斗宮德化窯址」,1988年被國務院頒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德化早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後期即開始生產和使用隱患。至唐代後期,德化三班、泗濱一帶制瓷業已開始發展。唐末五代出現陶瓷專著《陶瓷法》、《繪梅嶺圖》。宋元時代,德化瓷器隨著泉州港商業的系統工程 海外貿易的發展而暢銷海外,成為「海上絲瓷之路」的重要商品。北宋時代德化以碗砰侖窯為代表的窯場,其制瓷工藝已彩輪制、模製和胎接成型的技術。以龍窯大量燒制青瓷、青白瓷、白瓷、器形以碗、盤、杯、碟、瓶、罐、壺、盒、洗、花瓶為主,少量燒制黑釉茶碗等。裝飾方法以刻花、劃花和印花為主,於瓷器表面飾以蓮瓣、牡丹、雲水、蕉葉、纏枝花卉以及篾紋、菊瓣、葵紋、麥穗、卷草等紋飾,這些產品在日本、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地都有發現。到南宋時,瓷窯燒制技術又月新發展,燒制的白瓷,器型大、胎體薄、釉色滋潤、白度高、透光度強,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宋末元初,德化瓷窯有很大的改進,出現了一種介於龍窯和階級窯之間,較易控制燒成火焰的「雞籠窯」。開始改變宋初以來,使用還原燒成的老技術進入採用氧化燒成新技術階段。1976年考古發掘的屈斗宮宋元窯爐遺址,坡長達57.1米,共有17間窯室,出土了800多件生產工具和6790多件完、殘瓷器標本。這座窯的發現,特別是大量外銷瓷器的出土, 對研究德化穴元時代的燒造規模、燒制工藝、窯爐發展和當時的社會經濟和物質文化的發展及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 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還填補了過去德化龍窯的空白。明代,德化瓷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無論是器物造型、燒制技術、產品質量、生產品種、工藝水平、裝飾藝術等方面的綜合發展水平都遠在宋元之上。以何朝宗為代表的瓷塑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藝術」和「天下共寶之」的珍品。獨樹一幟的「象牙白」(建白瓷),釉色乳白,如脂似玉、色調素雅,被稱為中國白瓷的代表,享有「中國白」和「國際瓷壇明珠」的美譽。特別是道釋人物瓷雕,造型逼真、格調高雅,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達到了德化窯古代工藝技術成就的高峰。明代,德化窯爐也有新的創新,在全國首先出現了裝燒容量大,既節省燃料、又易於控制燒成火焰的半倒焰式的階級窯。這種形式的窯爐流傳到國外,對國際瓷窯的進步產生了巨大影響。清代,德化釉下青花瓷器爭奪斗艷,青花瓷取代建白活躍主要地位。青花的花式豐富,紋畫內容取材很廣,有歷史故事、人物仕女、生產活動、社會習俗、禽獸花果、山水景物和帶有宗教色彩的紋飾。畫面明靜素雅,筆法朴實粗獷,構圖簡潔舒展,充滿生活氣息,顯示了民窯色彩或幽菁淡雅或濃郁艷麗的網路,開創了德化窯彩瓷的新紀元。它和清代新崛起的五彩瓷日用器皿和陳設供器一樣暢銷國外。晚清以後,隨著封建王朝的沒落和外來侵略,我國城鄉經濟遭受嚴重破壞,德化瓷業走向衰落。但是少數民間藝人如蘇學金、許友義等在艱難歲月中,堅持制瓷事業、繼承傳統、銳意創新,其作品仍獲得很高的評價。1915年,蘇學金首創捏塑瓷梅花,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優等獎。之後許友義創作的《木蘭從軍》、《關公》、《觀音》等瓷雕作品,先後分別獲得在英國、日本和南京舉行的國際和全國博覽會的金獎。1930年,許友義師徒為仙游龍紀寺特製的瓷塑《五百羅漢》,形態各異、行動逼真,亦為中國瓷壇首創的珍品新中國成立後,德化瓷業生產獲得了新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縣瓷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❸ 「奮斗者」號副總設計師揭秘了中國深海的哪些探測歷程
幾十年來,中國載人深潛先後突破多項核心深潛技術,一步步地走向深海。從十年前1000米到3000米、5000米、7000米,再到挑戰萬米載人深潛。而近些年我國快速發展的深潛設備就是一個縮影,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如今的“奮斗者”號,它們已經成為我國深海探索的尖兵。
2010年7月,中國第一台自主設計和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下潛深度達到3759米,中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3500米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2016年6月,“蛟龍”號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完成它的終極挑戰,最終將紀錄保持在7062米。
而此次兩度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深度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於2016年立項,由“蛟龍號”“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研發力量為主的科研團隊承擔。融合了之前兩代深潛裝備的優良血統,不僅採用了安全穩定、動力強勁的能源系統,還擁有更加先進的控制系統和定位系統,以及更加耐壓的載人球艙和浮力材料。
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知名校友都有哪些
來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已經快兩年了,南航也是一所大學校,知名校友也很多,有一次我爸跟我通電話的時候就說C919的總設計師是我們學校的,我當時才知道原來我們學校是如此的厲害。
吳光輝先生是1982年畢業於南京航空學院(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設計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現任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國產大飛機C919總設計師,南航的學術方面還是比較成功的,包括現在也有很多像吳光輝先生一樣的非常優秀的研究員。
還有一個知名校友就是我所在的學院畢業的一個很出名的人物,那就是奶茶妹妹章澤天的父親章麗厚,章麗厚是南京會斯通集團總裁,是奶茶妹妹章澤天父親。他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1989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09年博士研究生畢業,2010年6月受聘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兼職教授。
從這些知名校友中可以看出南航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我相信以後南航會有更多更優秀的人。
❺ 殲十五副總設計師
你好,
殲十五副設計師是王永慶,後來總設計師孫聰調中航做副總師 後。王永慶代替孫聰當總設計師了。
祝你開心快樂每一天!
❻ 設計師與主任設計師副總師總師之間,待遇有多大差距
這個得看每個公司的規定
不同的公司待遇不一樣
得看拿的是年薪還是月薪
但是設計師的工資待遇都還是很高的
❼ 我在一個剛剛起步的漢服公司里做服裝設計設計師,公司經濟困窘,員工只有一個老總一個副總,一個我,老總
如果你想要股份,最好投資一定的錢,如果不投錢,那麼股份最好在10%以內,如果投錢,大概是10%到20%,投資多的話另算
❽ 長征火箭的總設計師是誰
李東。
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正式立項研製,李東擔任該型火箭的總設計師。10年中,他全程主持了我國首個大型火箭長征五號的論證、預研和工程研製工作,突破了大直徑箭體結構、全新無毒無污染低溫動力等12類247項關鍵技術,
完成我國火箭箭體結構的設計、材料、工藝、製造裝備和試驗能力從3.35米到5米的全面升級換代,促進了新一代中、小型火箭發展,帶動了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的進步,為我國重型火箭研製和中國航天未來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8)副總設計師擴展閱讀:
長征火箭已經擁有退役、現役共計4代17種型號。其中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二號E、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甲5個型號已退役;長征二號丙、長征二號丁、長征二號F、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征三號丙、長征四號乙、長征四號丙、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和長征十一號12個型號在役。另有長征五號乙、長征六號甲、長征六號X、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長征十一號甲6個型號在研,長征九號1個型號論證中。
長征火箭具備發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軌道不同類型衛星及載人飛船的能力,並具備無人深空探測能力。低地球軌道(LEO)運載能力達到14噸,太陽同步軌道(SSO)運載能力達到1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達到14噸。
❾ 打造我國首艘核潛艇的四位總師是什麼人
打造我國首艘核潛艇的四位總師是彭士祿,黃旭華,趙仁愷,黃煒祿。
1、彭士祿:漢族,中國共產黨英烈彭湃之子,廣東省汕尾市海豐人,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首批及資深院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2、黃旭華:艦船設計專家、核潛艇研究設計專家,曾任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副所長、所長兼代理黨委書記、以及核潛艇工程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名譽所長等職。
3、趙仁愷:漢族,江蘇省南京市人。中國核潛艇副總設計師之一,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一等獎等。作為技術負責人之一,參加和主持完成中國第一座軍用鈈生產反應堆的研究設計和試驗,參加和主持中國潛艇核反應堆的研究設計及試驗運行。
4、黃煒祿:安徽蕪湖市人,中國著名火箭與導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是「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首枚潛地導彈總設計師。
(9)副總設計師擴展閱讀:
1962年,我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只有5張模糊不清的外國核潛艇照片加上一個玩具模型——我國在核潛艇的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識近乎為零。研製核潛艇,僅憑一腔熱血是不夠的。
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研製成功,標志著中國艦艇裝備技術已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表明了中國人民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決心。中國海軍從此擁有了核潛艇,中國從此成為了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❿ 航天工程總設計師行政級別
副部級,享受正部級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