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logo
① 西安事變標志著什麼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1936年12月24日,蔣介石簽訂六項協議,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主張。12月26日,蔣介石最後獲得釋放回到南京。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秘密軟禁起來,由大陸到台灣,失去了自由; 楊虎城被蔣介石長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慶慘遭殺害。東北軍被分拆瓦解,十七路軍被取消。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停止了」安內攘外「政策,迫使國民政府進行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蘇聯所期望的抗日統一戰線。
(1)陝北logo擴展閱讀:
西安事變的由來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張學良指揮的東北軍,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戰而退,使日軍僅在4個多月內便侵佔了東三省的大好河山。隨後,日軍步步緊逼,大舉進攻上海,侵佔熱河,製造華北事變,妄圖吞並整個華北。東北軍的廣大官兵,備嘗國破家亡、流離失所之苦,迫切要求抗日,打回東北老家,收復失地。楊虎城指揮的十七路軍的廣大愛國官兵,也對蔣介石堅持內戰、對日不抵抗政策深為不滿。
1935年10月,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勝利結束長征,到達陝北地區。東北軍、十七路軍即被蔣介石調至陝甘一帶進攻紅軍,多次被紅軍擊敗,傷亡很大,而蔣介石卻不予補充兵力。張學良、楊虎城感到「剿共」沒有出路。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陝北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得到了全國各階層抗日民眾的擁護。「一二·九」運動掀起的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在東北軍、十七路軍的廣大愛國官兵中產生了很大影響。此時,中國共產黨加緊了對東北軍、西北軍的統戰工作。1936年1月25日,毛澤東、彭德懷、周恩來等以紅軍將領的名義,發出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誠懇地表示紅軍願與東北軍停止內戰,聯合抗日。
4月9日,中共中央全權代表周恩來應邀到東北軍駐地延安,與張學良舉行會談,雙方商定了紅軍與東北軍互不侵犯、通商、互派常駐代表等事宜。楊虎城也與紅軍達成了合作抗日的秘密協議。因此,從1936年春開始,張學良、楊虎城的部隊,實際上已與紅軍實行了局部停戰。
然而,蔣介石置中華民族危亡於不顧,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不聽張、楊多次勸諫,繼續進行剿共內戰。10月下旬,蔣介石調遣嫡系部隊30個師,集結待命於平漢線漢口至鄭州段、隴海線鄭州至靈寶段,准備開入陝甘,一面「圍剿」紅軍,一面防範東北軍、十七路軍。
12月4日,蔣介石飛抵西安,親自督戰。而且向張、楊提出,不剿共就將東北軍和十七路軍調往福建和安徽,讓出地盤,由中央軍開進陝甘剿共。這不但破壞了張、楊在西北的聯共抗日計劃,而且危及了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的生存。7日,張學良到臨潼華清池會見蔣介石,聲淚俱下地再一次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遭到蔣介石的嚴厲拒絕。
9日,西安城一萬多名學生為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舉行請願遊行,蔣介石指令張學良用武力鎮壓。張學良趕到灞橋勸阻學生,並為慷慨陳詞的學生的愛國熱忱所感動,又於10日、11日兩次向蔣介石進諫,竟被斥為「犯上作亂」。這種情況下,張學良、楊虎城決定實行兵諫,逼蔣抗日。
12月12日凌晨,張學良的衛隊營在營長孫銘九的率領下,包圍華清池,扣留了蔣介石。與此同時,十七路軍控制了西安全城,囚禁了從南京來的幾十名國民黨軍政要員。當天,張學良、楊虎城等18位高級將領署名發表《對時局通電》,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等八項抗日主張。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了。
② 國共2次合作的開始和結束分別標志著什麼
第一次合作開始的標志是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結束的標志是1927年蔣介石專發動「四一二」反革命屬政變和汪精衛發動的「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第二次合作開始的標志是1937年蔣介石發表講話,承認中共的合法地位,結束的標志是1946年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大規模進攻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
第一次國共和作的歷史意義:
1.國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國革命前進的步伐;
2.北伐戰爭的的迅猛發展,威懾了帝國主義列強;
3.黨大大地拓展了成員數量和組織,建立了一定數量的工農武裝;
4.合作失敗後,使黨開始成長成熟,懂得了進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裝的重要性.
第二次合作的意義:
1.取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全面勝利。抗日戰爭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晉中之窗促進了國內團結,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面抗戰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指導對日抗戰的總路線,沒有國共合作,就不可能有舉國一致的抗日。
2.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地位發生有利變化。抗日戰爭決定了國共兩黨的興衰消長,改變了它們在國內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並且奠定了未來中國政治走向的基礎。
③ 國共兩黨兩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各是什麼
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作出決定,採取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形式實現國共合作,共同進行國民革命。
●1924年1月,改組後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由孫中山主持 在廣州舉行。事實上確立了國民黨「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形成了以黨內合作為主要形式的第一次國共合作。從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歷時三年半。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促進了反帝反封建的工農革命運動的迅速發展。 在國共合作的基礎上,1926年5月至1927年4月,以廣東為根據地的國民革命軍進行了北伐戰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反動統 治,形成了以工農群眾為主體的大革命高潮。
---------------------------------------------
第二次國共合作
1933年1月,中國共產黨發表宣言,首次提出紅軍准備在三個條件下與任何武裝部隊訂立共同對日作戰的協定。
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又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再次明確表示只要國民黨軍隊停止進攻蘇區,實行對日作戰,紅軍願立刻與之攜手,共同救國。
1936年5月5日,中國共產黨向國民黨政府發出《停戰議和一致抗日》的通電,將「抗日反蔣」政策轉變為「逼蔣抗日」政策。8月25日,中共中央公開發表《中國共產黨致中國國民黨書》,信中再次呼籲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中國共產黨迅速確定了和平解決的方針,提出五項要求四項保證。
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八一三事變),揚言3個月滅亡中國。8月14日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8月中旬,蔣介石同意將在陝北的中央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
同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共產黨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
第二次國共合作,促成了全國人民空前的大團結,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1947年3月7日,國共第二次合作因國民黨方面的原因破裂。
④ 內戰爆發的標志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其標志是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不顧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相繼向解放區展開大規模的進攻。全面內戰爆發。
中原解放區位於武漢和九江以北的鄂豫皖三省邊界地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抗日戰爭時期創建的根據地,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為了爭取中原地區的和平局面,中國共產黨進行了不懈的努力。1946年5月10日,國共雙方在武漢簽訂了《漢口協議》,規定停止中原地區的武裝沖突。然而,國民黨軍隊違反協議,繼續圍攻、蠶食中原解放區。
中原解放軍遵照中共中央「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的指示,除留部分地方部隊在原地堅持斗爭,以一個旅偽裝主力向東轉移迷惑國民黨軍隊外,主力分南北兩路於6月26日向西轉移。
從1946年6月26日起至7月底,中原軍區各路部隊均先後勝利突圍。這是一次偉大的戰略轉移,它牽制了國民黨軍隊30個旅的兵力,保存了主力,建立了兩塊根據地,並留下小部分兵力堅持原地斗爭,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戰場的作戰,為以後的戰略反攻和奪取解放戰爭的全國勝利奠定了基礎,受到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
這要看復你注冊的合作社的經營規制模。
因為這個商標明顯是個原產地性質的商標。所以你的經營應當與此匹配。
如 果你的合作社是市級以上規模的,你注冊它作為商標是可以的,如果你只是一個村裡的合作社或者是鄉里的合作社,這樣的商標可能是注冊不上的。
⑥ 紅軍的三大主力會師標志這什麼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密切協同,於11月取得了十年土地革命戰爭最後一戰--山城堡戰役的勝利,使陝甘革命根據地更加鞏固,同時對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共同抗日起了重要促進作用。
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聯合發出《為慶祝一、二、四方面軍大會合通電》,向三個方面軍的領導人及全體指戰員致以熱烈的慰問和祝賀。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中國工農紅軍勝利完成了從1934年秋開始的戰略大轉移的歷史任務,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圍追堵截聚殲紅軍陰謀的破產,證明了任何雪山草地般的自然險阻都無法阻擋紅軍北上抗日的步伐,並為後人留下了取之不盡的思想財富長征精神。
(6)陝北logo擴展閱讀:
紅一、四方面軍合編為左右兩路軍,右路軍由毛澤東率領,左路軍由張國燾率領。但張國燾對中央的決定陽奉陰違,企圖危害和分裂中央。
為避免紅軍分裂,右路軍先行北上,通過荒無人煙的大草地,於9月突破川甘邊界的天險臘子口,10月19號抵達陝北根據地的吳起鎮,不久和陝北的紅十五軍團會師。
吳起鎮的會師,標志著行程二萬五千里、縱橫11個省的中央紅軍的長征以共產黨人的勝利、敵人的失敗而結束。
1936年7月2號,紅四方面軍在甘孜和來自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會合。紅二、六軍團加上紅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由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為政委。』
⑦ 國共兩次合作的標志分別是什麼
第一次是1924年——1927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東召開。大會通過了新的黨章,改組了國民黨組織,選舉了有共產黨員參加的新一屆中國國民黨中央領導機構,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形成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等重大政策,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也是國共合作的首發地。
第二次是1937年——1945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第二次國共合作是抗日戰爭時期,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年8月中旬蔣介石被迫同意將在陝北的中央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了共產黨的合法地位。
(7)陝北logo擴展閱讀
西安事變以後進行的國共談判,以宣告國共第二次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而勝利結束。對於國共兩黨來說,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預期目標,應該說是達到了。
而且,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壯大了人民武裝和抗日根據地。對於蔣介石和國民黨南京政府來說,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形成了全國統一、一致對外的局面,帶來了全面抗戰的實現。全面抗戰八年為中華民族寫下最為光榮的勝利篇章,而肇其始者,應該說是西安事變發動及其和平解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二次國共合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次國共合作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國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標志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