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基礎
A. 建築設計基礎專科用什麼教材
《建築初步》是設計的基礎課,入門教材。《建築構造》講的是建築各個部分的做法,比如屋面、樓梯、牆體、散水等等的規范。我們是大一一開始學的《建築初步》,大二下學的《建築構造》。
B. 為什麼建築學是5年
建築學是 整個建築行業的 金字塔的尖端,是建築行業的龍頭,涉及多方面的專業知識。
由於涉及方面多,專業知識豐富,所以正規大學的建築學專業一般學制都是五年。
建築學的畢業生具備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室內設計、市政設計等方面的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在設計部門從事各項設計工作,在房地產部門從事建築策劃與管理工作,並具有多種職業適應能力的通用型、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l.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語言綜合能力;2.掌握建築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獨立進行建築設計和用多種方式表達設計意圖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計算機文字、圖形、數據的處理能力;3.了解中外建築歷史的發展規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為與建築環境的關系,與建築有關的經濟知識、社會文化習俗、法律與法規的基本知識,以及建築邊緣學科與交叉學科的相關知識;4.初步掌握建築結構及建築設備體系與建築的安全、經濟、適用、美觀的關系的基本知識,建築構造的原理與方法,常用建築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具有合理選用和一定的綜合應用能力,並具有一定的多工種間組織協調能力;5.具有項目前期策劃、建築設計方案和建築施工圖繪制的能力,具有建築美學的修養。
專業課程較多:
1.專業基礎課(根據上課時間順序)
建築概論、建築美術(一.素描)、建築陰影與透視、建築構成、建築設計基礎(一)、建築制圖與表達、建築美術(二.水彩/水粉)、建築設計基礎(二)、風景園林建築、建築材料、建築力學(一)、建築美術(三.素描強化)、計算機輔助設計(一)、專業外語閱讀、建築構造(一)、建築美術(四.馬克筆)、計算機輔助設計(二)、建築物理、公共建築設計原理、建築力學(二)、建築結構、城市規劃原理(一)、室內設計、建築設備、計算機輔助設計(三)、建築項目管理、環境心理學、地基基礎
2.專業課
建築設計(一)、建築設計(二)、建築史(外建史部分)、建築設計(三)、建築設計(四)、建築史(中建史部分)、建築設計(五)、建築設計(六)、建築設計(七)、規劃設計、建築設計(八)、建築設計(九)、建築設計(十)
3.專業選修課
工業建築設計、智能建築概論、生態建築概論、水工建築物景觀設計、建築防災、古建築保護、建築與城市攝影、建築法規、建築師業務基礎、中外城市建設史、可持續建築、建築構造(二)
實踐環節
建築認識實習、建築測繪實習、建築業務實習、建築設計課程周(一)、建築設計課程周(二)、建築設計課程周(三)、建築設計課程周(四)、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建材實驗、土力學試驗、結構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C. 建築設計基礎是指哪些
1、以建築設計課為主線
根據建築學的特點,我們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融入建築設計課主線中。將建築設計專業教育分為四個階段:
①初級設計階段:安排在1、2學期。主要專業基礎課程為「建築設計基礎」(192學時)、「建築概論」(16學時)等,主要目的是為建築設計打好基礎,培養設計意識。
②基礎訓練階段:安排在3、4學期。主要課程為「建築設計(Ⅰ)(Ⅱ)」(共192學時)、「建築設計原理」( 64學時)。是建築設計的入門階段,將建築設計過程分解進行,再進行組合設計,初步培養學生的建築環境意識。
③技能提高階段:安排在5、6學期。主要課程為「建築設計(Ⅲ)(Ⅳ)」(共168學時)、「建築法規」、「建築節能設計」、「中外建築史」等。培養學生處理單體和群體設計的能力,提高復雜建築和建築群體設計的能力,進一步培養環境設計的意識,熟悉相關知識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提高整體設計的能力。
④綜合拓寬階段:安排在7、8學期。主要課程為「建築設計(Ⅴ)」(96學時)、「城市規劃原理」(32學時)、「城市設計」(32學時)、畢業設計、建築實踐實習等。要求學生了解建築設計從立項到完成的全過程,熟悉建築師的職業特點,提高綜合應用知識的水平,強化CAD能力,進一步將專業技能的深化、拓寬。
2、突出環境意識的培養
結合建築設計主線,從建築設計入門階段開始培養環境意識;進入空間組合設計階段後,通過真實、熟悉的地段,訓練環境設計意識;通過特殊的群體空間設計進一步培養整體設計能力。
3、突出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的培養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社會對建築師計算機水平的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CAAD已成為建築師的一項基本技能。我們分別開設了「計算機文化基礎」(48學時)、「計算機輔助設計(Ⅰ)」(48學時)、「計算機輔助設計(Ⅱ)」(32學時)等。通過基礎理論的學習和實際操作的訓練,使學生在「建築設計(Ⅴ)」、畢業設計兩個環節中應用CAAD知識,以保證學生在畢業後能夠直接應用計算機繪圖,從而保證畢業生的競爭力。
4、辦學目標問題
為了辦好建築學專業,我們制定了建築學專業的辦學目標,具體有以下幾點:
4.1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設計思維方法,提高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能力。
4.2設計能力 培養學生正確的建築設計方法,並能在實際設計中應用,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建築設計能力,並初步培養施工圖設計能力。
4.3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基本表達能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4.3.1 繪圖能力 通過開設建築繪畫、畫法幾何即陰影透視、建築設計基礎、建築設計、建築表現技法等課程,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
4.3.2 模型製作能力 在1、2學期,通過「建築設計基礎」課程培養學生抽象空間模型製作的能力;3、4學期,安排工作模型的製作;5、6學期,開始要求學生製作建築模型。
4.3.3 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低年級課程設計要求簡單的構思說明,三年級結合課程設計進行數據分析、說明書的編制。畢業設計要求有完整的設計說明書和答辯,以增強語言與文字的表達能力。
4.3.4 CAAD能力 結合計算機基礎課程,要求學生從5、6學期開始接觸CAAD結合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以最終掌握CAAD技術。
4.4綜合技能
要求學生應將相關的知識綜合應用於建築設計中。較好的掌握建築設計的方法與理論、現代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理論,了解中外建築歷史與理論,了解與建築設計相關的人的行為和心理知識,掌握建築技術、建築設備、建築材料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有關的建築設計標准和規范。了解我國現行的基本建設程序和建築法規。
5、建築學專業課程設置
建築學專業課程分為以下幾類:
5.1 建築設計課
包括建築設計基本原理和建築設計方法
5.1.1建築設計基本原理
建築學專業注重基本原理的掌握與應用,採取兩種方式:一是單獨開設原理課,如一年級開設的建築概論;二是結合各種建築設計課講授不同類型和不同規模建築設計原理。建築設計的基本原理是建築設計的主要理論依據,這條主線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中。
主要課程:建築設計基礎、建築概論、建築設計原理、建築評析等。
5.2 建築設計過程與方法
建築設計過程和方法是培養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重要前提,每個設計的過程分析、草圖構成、多方案比較,佔了相當大的學時。在3、4學期設計的入門階段,將建築進行分解,然後進行組合設計;在5、6學期,以空間組合特點分類進行;7學期,進行建築設計綜合訓練,以及集中性的實踐環節;8學期進行畢業設計。
主要課程:建築設計(Ⅰ)(Ⅱ)(Ⅲ)(Ⅳ)(Ⅴ)、建築師實踐實習、工地實習等。
5.3 相關理論知識
5.3.1建築歷史與理論
以講授建築理論為主,以史帶論,同時學習並掌握相關建築設計理論和方法。
主要課程:中國建築史、外國建築史、建築評析等。
5.3.2 建築與行為
為了建築設計能夠更好的滿足人們生理、心理需求,學生還必須掌握人類行為與建築設計方面的知識,通過理論學習和設計實踐從多方面強化人的行為與建築設計的關系。
主要課程:環境心理學概論、建築與行為、審美心理學等。
5.3.5 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
從5、6學期的組團組合設計開始,設計課的安排重視建築與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的關系。通過設計實踐,使學生逐步認識到建築設計與城市規劃、城市設計以及城市景觀之間緊密的關系。
主要課程: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設計概論、城市生態學概論等。
5.3.4 建築經濟與建築法規
在建築設計課進行的同時,安排建築有關的規范、標准和有關的規定,通過設計實習熟悉他們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
主要課程:建築法規、建築經濟概論等。
5.4 建築技術知識
5.4.1 建築結構
從二年級開始,設置建築結構課程,了解建築的受力體系和特徵,熟悉結構設置。高年級設置「建築結構選型」,進一步熟悉建築與結構的關系。在畢業設計中,通過結構教師的配合指導,對方案的結構形式和選擇進行較多的分析和討論。
主要課程:建築力學、建築結構、建築結構選型等。
5.4.2建築物理
在建築設計課程中要應用一些建築物理知識,所以我們開設了建築聲學、建築光學、建築熱工等方面的知識和相應的試驗、測試內容。並結合地域特點,在5學期開設了建築節能方面的課程,強調了建築節能這一前沿課題。同時要求學生掌握水、電、暖、訊等方面的知識。
主要課程:建築物理、建築節能設計、建築設備等。
5.4.3 建築材料與建築構造
除了開設相應的材料、構造課程以外,我們還通過工地構造實習使學生對建築材料和構造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主要課程:建築材料、建築構造(Ⅰ)(Ⅱ)、建築裝飾構造與應用、構造與工地實習等。
5.4.4 建築的安全性
在建築設計基礎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對建築的安全性要求應有基本的了解,並結合建築設計課的講授,掌握建築的有關規定、標准以及防火、疏散設計、無障礙設計等知識。
主要課程:建築安全性、建築法規等。
5.5 實踐環節
集中性的實踐環節是學生曾強感性認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所學的知識在實際設計中應用的重要一環。
主要課程:建築繪畫實習、建築表現技能訓練、建築測繪實習、構造與工地實習、建築師業務實踐等。
5.6 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
主要課程: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輔助設計(Ⅰ)、計算機輔助設計(Ⅱ)等課程。
D. 建築設計基礎下降和基礎下沉是什麼意思
建築設計基礎下降的意思就是說它的基礎要求沒有以前那麼多了。基礎下沉,這就意味著能做設計師的人越來越多。
E. 建築設計專業學什麼
學的課程如下:
專業基礎課:設計初步、建築制圖與模型基礎、形態與空間、建築典例分析與解讀、建築技術基礎。
專業課:當代建築歷史與理論、設計策劃、營建與構造、經驗與空間、地域性建築研究、建築經濟與法規、概念設計、城市(景觀)設計、建築與室內設計、建築更新與改造、設計實踐、畢業設計與論文。
建築學是一門藝術學科,因為它涉及到許多對美學的培養和熏陶,可以稱得上是一門建築藝術。所以建築設計要學的東西有很多,不光要學習現代建築的發展,還要將它同其他許多學科互相滲透,涉及到建築力學,空間學等專業學科,強調以實踐的精神展開對建築現象的深度思考與設計創新實踐。
(5)建築設計基礎擴展閱讀
建築設計專業就業方向:建築設計單位、企業從事建築裝飾設計工作;建築裝飾公司從事裝飾設計、裝修施工技術與管理等工作;建築公司、房地產企業從事設計咨詢、技術與管理工作;勝任室內外建築設計師、建築工程制圖、虛擬現實製作、建模模型製作等崗位。
建築設計專業需要學習的基礎軟體:
1、Photoshop:基本操作界面及常用工具的應用。包括:圖像模式、解析度;圖層的創建及應用,通道和蒙板的使用;文字處理、濾鏡的應用;特殊效果製作等。
2、AutoCAD:繪圖命令的使用與技巧,二、三維機械制圖、建築圖、裝飾工藝圖、布局圖、電路圖。Autocad只是CAD的一種軟體之一,由美國的Autodesk公司創建,類似的軟體還有像BobCAD,DeltaCAD等.
3、3DMAX:CAD文件輔助建模、3D高級建模、材質、燈光的使用,室內家裝、公共空間、建築外裝、別墅設計等案例製作。
F. 建築設計基礎的書籍
去看建築設計資料集。一共十本,書店賣正版50一本。符合你說的圖文並茂,並且涉及到一些必要的規范說明。
所有的建築設計單位都有。
G. 建築設計基礎(快題六小時)是什麼意思啊畫畫嗎還是其他什麼
建築設計基礎(快題六小時),就是:給定假定的題目,大多為公建,比如:某辦公回區綜合樓,答或者某校園內的圖書館等等,並不一定是1200-2000平米,其實,個人覺得好像3000-5000平米的更多些。題目中,給定了-----1〉你建築用地的范圍的要求,2〉場地的規劃要求,3〉功能房間的面積,-------然後,需要畫出來的東西有:各層平面圖,兩個立面圖,剖面圖(1/200或者1/300),總平面圖(1/500或者1/1000)。以上內容要求在6小時內完成。這6小時里,如果想吃東西,那也計入考試時間。所以,一般,准備巧克力的人挺多的.
H. 建築設計基礎的書籍
《建築初步》比較好 我們剛入學的時候就用的這本書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清華大學 田學哲主編
I. 建築設計基礎是指哪些
《建築設計基礎》作為建築學、城市規劃本科生主幹專業基礎課程,是建築回設計答和城市規劃主幹專業課的前期專業基礎課,是園林學、生態學的主要專業基礎課。《建築設計基礎》開設專業廣泛,具有重要的專業基礎地位。2003年《建築設計基礎》課程被評為校級重點基礎課。
建築設計基礎課共計228學時,加兩周建築表現集中周。其中第一學期為基本技法的訓練,包括100學時的課程設計、基礎理論和兩周建築表現周。學生通過對建築設計基礎理論的了解以及必要的繪圖訓練和建築認識實習,達到掌握基本表現技法、認識建築的目的,為學習建築設計課和其它專業設計課打下了堅實基礎。第二學期為創造思維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造型能力。包括128學時的課程設計,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大構成的內容即:平面構成、立體構成、空間構成,以及平面生成,建築構成,建築模型製作的訓練。在第二學期安排樂大量的動手操作環節,強化學生形態構成能力,也使學生認識各種材料的性能、質地、造型潛力和構造特點。在製作過程中,體會不同得構造做法與比例和尺度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