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小狗包弟教學設計

小狗包弟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1-22 21:46:12

❶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韓軍峰

一、課前強化教師備課,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老師備課首先必須備教材,對這節課需完成的教學目標十分清楚,根據目標確定這節課的重點難點。備課的時候更應考慮如何進行教學才能達到教學效果最優,用什麼辦法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教師必須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飲。」第二備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可能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引導不同層次學生去學習知識,在這節課能各有收獲等。所以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過程為對象,為教學實踐提供一種策略、實施方案,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但是老師們千萬別忽視了學生課前也要做好必要的准備。如果學生對於課堂上要學的知識在課前沒有進行必要的准備,他們在課堂上就很難與老師交流,很容易使課堂演變成一言堂,影響課堂的效率。所以從學生入校學習開始就要求他們必須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提前預習。比如:我首先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將課文讀通順,讀准課文出現的生字詞,並自己查字典解決不理解的生字和生詞。再次針對每篇課文的特點和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利用手中已有的參考資料思考課文後面的研討與練習,寫寫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想上課的時候弄明白的等等,這樣學生在預習時就有了較明確的任務,也促使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和思考。授課前我先了解部分學生的預習情況,尤其是他們不懂的問題。課上我就引導學生一起重點解決這些問題。因為學生已提前感知了課文內容,所以課上學生的思維很活躍,發言也很踴躍。課文的重難點就在學生的討論、辯解中解決了。有時還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課堂教學的三個環節要能吸引學生
特級教師於漪認為:「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會鑽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應以課堂教學的三個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根據課文的起伏節奏和學生情緒的變化,環環緊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講課結束時,注意增強濃郁的色彩,使學生感受到課已盡,意無窮,留下難忘的印象。」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學對象的不同,開頭導入的方法有很多,我們或者利用故事導入,或者利用掛圖導入,或者利用謎語、成語導入,或者利用名言詩詞導入,或者利用音樂電影導入……一次,我上《沁園春。長沙》一課,就給學生邊播放電視劇《恰同學少年》的片段,邊提問為什麼劇名是這五個字。想知道就快去讀讀課文……這樣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全神地投入到讀文的環節中去了。總之不論哪種都要注意所採用的導入方法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身心的融入課堂中。
斯霞老師說:「講到快樂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就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變得很低沉。」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語言等傳遞自己所獲得的情感,這樣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情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語文課它姓「語」,就是要緊緊抓住語言文字不放鬆,就應該著眼於一個標點、一個詞語、一個句子開始構建或更新學生的語言世界。在語文課的課堂上,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從文本中能感到語言文字之美,還要讓學生體會到老師那流動著的語言文字之美。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普通話要標准、清晰、流利,更重要的是聲音還應該具有美感,語言還應精煉傳神,生動幽默、能夠體現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而且把這種美融入教學的情景中。教師發揮語文教師的個性優勢所取得的教學效果,讓學生能樂在其中
一個好的結尾就給一節輕松愉快的語文課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設計新穎有趣的結課可產生「課雖盡,趣味猶存」的境界,以收融會貫通之效,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更激起學生的探索求知慾望。比如我在講《小狗包弟》這課時,結束的時候,我說:「文中作者在自己做錯事之後寫了很多懺悔的話,那麼,當你做錯事的時候,你的心是咋樣想的?請把你的心情寫下來(最好能寫出情感的變化)。」設計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把學生從課內知識的學習引向了課外生活的學習中。
三、課堂重抓語文能力訓練,優化練習、形成技能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訓練過程中培養的,因此,課堂教學必須把著力點放在能力訓練上。當前的新課改教學,正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學中以訓練為主線,使教和學都成為訓練的手段,在聽說讀寫訓練的全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為了使訓練更有成效,教師必須善於設計,精講巧問。
智力性的技能是指藉助內部言語在大腦中進行智力活動的方式,如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技能,它是從語文知識的掌握到能力發展的中間環節。智力性技能的培養,需要通過聽、說、讀、寫等練習進行反復的訓練。正如捷克思想家、教育家誇美紐斯所說:「一切語文從實踐去學習比用規則學習來得容易。」
我們說的加強練習,不是盲目地追求數量「以多制勝」,而是在教學內容的前提下,盡量讓學生練得深一些、透一些,「跳一跳摘桃子」,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讓他們通過練習,結合所講授的知識,掌握其規律,舉一反三,在優化的練習中求快、求好,以取得內容上不斷深化,認識上螺旋形上升,技能逐漸完善,能力自然發展的效果。
四、課堂上做到朴實,扎實
我們要褪卻當前語文的「多動」與「浮華」,靜下心來學習語言,真正向一節課45分鍾要效率。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拋開文本,大數量、長時間地去搞所謂的「語言文字訓練」(實際上是孤立地做字詞句的零碎練習)。
2、不要脫離語言文字奢談所謂的人文情懷(人文情懷是從語言文字的感悟中生發出來的)。
3、避免過多過濫、目的不清地使用多媒體課件。
4、不為了所謂的激發興趣、活躍課堂,進行無實際意義的表演、展示、游戲等。
5、簡化課堂教學步驟,給學生留有空間,讓學生有時間讀書、思考、探究,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課堂充分利用廣闊的課堂資源
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報刊雜志、電影(視)、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戲劇表演等,甚至連自然風光、文物古跡、學生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話題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作為教師,除了把教科書這一重要的課程資源充分使用以外,教學掛圖,工具書、朗讀磁帶等也不可忽視。教室是小課堂,社會是大課堂。就語文這門學科而言,更是如此,我們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報刊雜志、電影(視)、網路等了解社會,順應時代潮流,要讓學生能融如社會,培養應變能力、交際能力、表達能力等。有合適的條件,還可以帶學生參觀文物古跡和親近大自然,積極挖掘、利用蘊涵在其中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中資源。
六、課堂上重講規律,教方法,傳習慣
講規律就是給學生講授具有規律性的知識。什麼是規律?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必然本質聯系和必然發展趨勢。規律具有重復性和普遍性,只要具備一定條件,某種合乎規律的情況就必然出現。因此,給學生講讀寫聽說的規律,才是講到了點子上,講到了根本上。這樣做,才會出現一以當十、一舉多得的局面。

❷ 從小狗包弟談反省短文350字

課文通過一條小狗的遭遇,反思了一個時代,反思了人性弱點,可謂以小見大。狗的故事好理解,但學生對「文革」背景知之甚少,人性反思更是難點。基於這一點,我在教學設計時注重了兩個方面,自覺還算有點收貨。一、尊重閱讀規律,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首先提出了兩個問題,1、讀過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讀懂了什麼)2、對文章還有哪些疑惑?這兩個問題不僅可以統攝課堂,也符合學生的閱讀規律,更能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能讀懂的內容讓學生交流,略講;有疑惑的內容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重點講,引導學生討論。學生自己質疑有利於激發其思考探求的慾望,探求所得容易成為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再如,通過藝術家和狗的故事來講「文革」背景,給學生的不是概念上的「文革」,而是「文革」具體形象的體驗和感受。二、通過語言品味,彰顯語文課特徵。讓學生讀懂文章寫了什麼內容,固然重要,讓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把這些內容表達出來的,可能更重要,這兩者結合起來才是語文。教學中把品味語言作為理解探討文章的主要手段。如學習第一段時,重點品味了「揪、批、斗、打、說」等詞語,通過這些動詞的賞讀,使學生從字里行間中體會到「文革」是一個沒有法制、沒有人性的時代。再如品味「逆來順受」一詞,讓學生感受巴金解剖自己人性的弱點時的懺悔之情。品味「滿園的創傷」這一短語,讓學生體會「文革」的罪惡和巴金的良知。品味一「又」字,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深的層次。等等……一節課時間講這篇課文確實很緊,只能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進行,因此課堂上給學生讀書的機會就少了些,這應該是一個遺憾。篇二:小狗包弟教學反思《小狗包弟》是課標教材中新加入的一篇課文,面對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課程改革,我認為對於這課的教學,應盡量教出新意,教出特色。以下以下是我在《小狗包弟》的教學中所得的反思和體會。因此我將這課的教學關鍵之處設為:閱讀文本,理解作者對小狗包弟的感情變化及其原因;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講真話、敢於自責的精神。我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談他們從父母或周圍人口中、媒體等方面了解到的文革的相關情況,從而激發出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然後讓學生閱讀交流談這篇敘事散文的結構,再讓他們關注文章開篇寫一位藝術家與狗的故事有何意義;之後再讓他們探究最後一段的內容。雖然我在課前進行了精心准備,而且課後這節課在學生中反應也很好,但我覺得還是有遺憾之處。認真參加培訓後我思來想去覺得主要問題及改進方法應如下:一、現在的學生包括自己對「文革」這段歷史了解都不夠深入,而我在教學中卻對這點有些忽略,因而造成了學生對「小狗為什麼要被送走」、作家為了自保而放棄小狗等現象未能真正深入理解。針對這一問題我的改進方法是:在課前和學生一起利用網路和其它途徑充分查找了解「文革」的相關背景情況,進而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二、沒能更有效的組織好最後的學生自我反思環節,反思不夠深入,有些流於形式。這主要還是由於課前對學生能力估計不足造成的,今後應在這方面多加註意。篇三:小狗包弟教學反思《小狗包弟》一文屬於新教材高一語文必修第一冊第三單元的記事抒情散文,作者巴金,選自其晚年巨著《隨想錄》。這篇文章通過一條小狗的悲慘遭遇,寫自己的深深愧疚。借狗折射一個時代的瘋狂,借狗表現人性的迷失,表達深重的悲憫、歉疚、懺悔之情。這篇文字字面上沒有什麼難點,學生能容易地從中讀出包第一生的大致經歷,但這篇文章較長,可以要求學生帶著問題下課時先進行閱讀,做好上課准備。文章的重點在於通過這條狗,評析作者復雜深刻的內心世界,學習散文「以小見大」的寫作特點,培養學生的反省懺悔意識。難點就在於作者的深刻思考是建立在對文革的深刻反思中,而「文革」這個時代已然遠去,不說學生不了解,我們老師也只是道聽途說,這造成了一種閱讀隔膜。這個重點點的突破可以分兩個方面進行,第一,讓學生從情感上喜歡這條小狗,接受小狗的可愛,這樣當小狗不得不死去時,學生就會生發出愛憐之心,進而理解作者的愧疚之情。這個方面較為容易,老師只需要稍作渲染,學生對小狗的喜愛之情便非常容易被調動。第二,從文革的殘酷性來啟發學生小狗的死是一個時代大背景下的不得不如此的選擇,但作者依然對這種迫不得已的選擇表示愧疚,並沒有將所有的責任都推給社會和時代,這是作者對自我所做的最深刻的反思,也是對那個時代最有力的批判。這里講解時就牽涉到對文革那個瘋狂的時代的感受,教師在這時最好以圖片加文字的方式進行展示,越直觀越好。這里要提示的一點是,文字的選擇,可以聯系其他作家對文革的回憶,以配合圖片內容,比如:作家秦牧曾這樣記述「文革」期間在廣州街頭的所見:一天早上,當我走回報社的時候,一路看到在樹上吊屍的景象。那些屍體,大多是被打破頭顱、鮮血迸流的。從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上,我竟見到八具這樣的屍體。同時,《小狗包弟》中也有對文革批鬥場景的描述,可以一起來閱讀,以加強文革是一個瘋狂年代的印象。巴金老人本身作為文革的受害者,他的人生經歷也可以拿來對文革進行批判。最後,學習本文不僅僅是認識巴金老人高尚的人格情操,更是要以此對青年學生進行反思教育,如果有時間,可以讓他們也進行一次反思,說一說他們自己做過最後悔的一件事。

❸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本文與一般新聞相比獨特的敘述角度。

(2)能夠抓住看似平靜的敘述語言體會作者的強烈感情和本文的寫作意圖。

2.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課前通過圖書館或電腦等搜集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圖片等資料,並准備小組交流發言。

(2)揣摩關鍵語句,小組合作學習,探討交流。

3.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德國納粹分子的殘酷統治,培養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

【重點難點】

1.鑒於學生在初中已學過新聞作品,具有一定的閱讀和欣賞能力,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所以重點在於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體會本篇新聞的價值所在。

2.難點:體會新聞中所灌注的作者的個人感情。

【教學策略】

1.課前自主查找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背景材料,以輔助閱讀。

2.播放獲多項奧斯卡大獎的影片《辛德勒名單》中的片段,迅速將學生引入影片所創設的情境,激起了學生對納粹分子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憤恨,以加深學生對作者感情的體會。

3.點撥法、情境創設法、小組討論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聞,題目是《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大家知道奧斯威辛是什麼地方嗎?

(一學生依據課前查閱資料概述。)

有一部曾獲得多項奧斯卡獎的電影叫《辛得勒的名單》,真實地再現了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恐怖罪行,我們共同看其中一段。

(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同時教師解說:成批的戰俘和無辜的百姓每天從世界各地運送到這里。失去勞動力和沒有勞動力的人一下軍用火車後,立即被送到集中營里的毒氣室成批地殺害。德國兵從屋頂倒下紫藍色的毒葯,倒完後立即把氣孔封上。不一會兒,裡面的人身上發青,血跡斑斑,直到痛苦地死去。二三十分鍾後,抽氣機把毒氣抽掉,大門打開了。屍體被運往焚屍爐燒焚。)

電影是以直觀的形式反映奧斯維辛集中營最惡的,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聞《奧》則是通過記述自己和其他參觀者在訪問奧斯威辛的主觀感受來解釋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最惡的,今天就讓我們隨著美國著名記者羅森塔爾一起走進奧斯威辛紀念館,通過訪問死難者生前倍受折磨的場所,喚起人們對災難的記憶。

二、問題設置

1.課前已經布置了同學搜集本篇課文相關資料並在課下交流,下面就分別請小組代表,根據羅森塔爾參觀順序,到講台前面來向全班出示最讓你們小組震撼的一張圖片,並闡述理由。

2.請一名同學做解說員,找出與幻燈片相對應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落。

3.對於閱讀中的疑問,同學們也可以提出來,我們共同探討。

三、深入探討

教師總結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並把問題拋給學生,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納粹的集中營令人恐怖,作者為什麼在開頭偏偏要描述布熱津卡「太陽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楊樹長勢喜人,在門前不遠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嬉笑、打鬧」這樣祥和的景象?作者又為什麼說這種景象「最令人毛骨驚然」?

學生討論後明確:

作者用的是反語。因為景象固然美好,卻與布熱金卡的歷史不相配。布熱金卡曾經是一個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這里應該「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灰暗的天空,沉悶的色調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進集中營,作者卻吃驚地看到兩種不相配的東西疊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正是這種反差極大的景物描寫,卻強烈表達出自己的憤懣,字字句句敲打著讀者的心,讓讀者感到一種莫名的壓抑。

2.本文是一篇新聞,而標題卻說「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是否矛盾?

學生討論後明確:

標題吸引人。一方面,奧斯維辛太出名,人們已經了解了很多東西,的確沒有新聞可以報道了;另一方面,每個參觀者都看到同樣的東西,也都有同樣的感受,那就是震驚,甚至窒息。看到遺留的東西,就有這樣的感覺,如果看到真實的場景,又會有怎樣的感覺呢?這樣,雖然話語貌似平靜,卻表現出對納粹罪惡的深刻揭露。

「沒有什麼新聞」,其實是講,這里的臭名昭著的納粹行徑,早已世人皆知,言外之意是這里從來沒有什麼值得張揚的好事;但是,「沒有什麼新聞」,「我」還是要寫,要繼續對納粹的歷史罪行再次予以揭露,以讓世人永遠不忘!

3.學生可能會認為本文不是一篇新聞,因為與常見的新聞不同?

學生討論後明確:

是新聞。此文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新聞報道的不同之處就在於記者在文章中的參與程度不同。記者對於所報道的事件有三種參與情況: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身份出現,只是純客觀記敘,不摻雜記者自己的情感和判斷,只是用事實本身說話;另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出現,但在敘述事實的同時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者滲透自己的感情;還有一種記者作為事件的參與者,文章直接描寫他的所見所感。我們平時讀報紙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種或第二種情況,主要還是一種純客觀敘述為主的寫法;而本文不同,把自己參觀集中營的感受當成了主要內容來寫,是一種純主觀性的報道,作者無一句正面控訴,卻強烈的表達出自己的憤懣,字字句句敲打著讀者的心,更能感染讀者。

4.作者報道奧斯維辛集中營,為什麼用更多的筆墨寫參觀者的表現?這樣寫什麼好處?

寫參觀者的表現是側面描寫,它對寫奧斯威辛的狀況有襯托作用。毫無疑問,奧斯威辛集中營,在許多經歷了那段歷史的人的心中,就是「恐怖」的代名詞了。無需具體介紹集中營中那些粘滿無辜者鮮血的刑具怎樣令人望而戰栗,單是參觀者所不由自主地顯現出的表情、舉止以及驚嘆,就足以使讀者的精神震撼了!

好處是:為讀者勾勒出一個個場景,一幅幅畫面,使新聞具有準確的客觀性和清晰的可視性,令人回味無窮。

四、疑難探究

1.文章關於奧斯維辛集中營內部的記敘描寫中,大都是毒氣室、焚屍爐、裝人的盒子等殘酷、醜陋、令人窒息的事物,可為什麼文章的結尾卻寫到了「一排照片中間有一張美麗姑娘的照片特別引人注目。」

學生討論後明確:

我們看到照片中的人物是一個二十多歲、可愛而美麗的姑娘。對於其他受害者,作者幾乎沒有任何正面描寫,只有這位姑娘被惜墨如金的新聞記者用了整整一個段落來加以描述,「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用細致入微的筆觸講述了一個關於年輕、美麗、生命力和夢想的故事,這些全都是人類社會中最美好事物的代表,將這些美好因子集於一身的姑娘卻被納粹一手毀滅了,它對人們心靈所造成的巨大沖擊力將是極具震撼效果的。就如同在《紀念劉和珍君》中,魯迅在眾多死難烈士中選取了生前「常常微笑著,態度很溫和」的劉和珍作為主要人物;在《小狗包弟》中,巴金選取了聰明、可愛、對人忠誠的小狗作為控訴文革、懺悔自責的主要載體和對象……照片上的姑娘、劉和珍、小狗等等都是人世間一切美好的象徵和代表,他們的被毀滅、受折磨才能產生動人心魄的「憐憫與恐懼的效果」,而這正是美學理論中悲劇的最典型涵義。也只有這樣的悲劇,才能提醒人們:這樣慘無人道、滅絕人寰的事情再也不能在人類的歷史中重演了!

2.「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屍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學生討論後明確:

一邊是戕害生命的毒氣室和焚屍爐,一邊是生機勃勃的生命,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擺在一起,這樣的景象的確讓人難忘。也許是諷刺,任納粹刑罰多麼殘暴,終歸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也許是控訴,生命的綻放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對生命的戕害是最惡劣的罪行。

3.作者為什麼說「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

學生討論後明確: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向上帝祈禱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含義:祈求上帝保佑和向上帝懺悔以求得寬恕。顯然,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德軍一手遮天,他們迫害猶太人和戰俘的殘忍和滅絕人寰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甚至連上帝也無法保護那些祈求保佑的無辜受害的人們免遭塗炭;另一方面,如果德軍企圖為自己的罪行向上帝懺悔的話,因為他們罄竹難書的滔天罪惡,對無辜而寶貴生命的肆意踐踏,使得上帝也不會寬恕、原諒他們的,因此在奧斯維辛,無論是祈求保護還是企盼得到寬恕都是沒有用的,這里沒有可以祈禱的地方。而這也正是本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一個體現。

五、課堂小結

學生談收獲和感受:著重引導學生從內容情感和寫法兩方面談談自己學了這則新聞的收獲,進一步把握課文,並訓練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

教師教學總結:《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突破新聞純客觀報道的原則,著眼於感人的細節,以冷峻的視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它召喚起人們關於災難的記憶、關於生命的思考、關於人性的自省。它讓我們牢記歷史教訓,珍愛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六、作業

「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當時,她在想什麼呢?現在她在這堵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紀念牆上,又在想什麼呢?」這不僅是作者的疑問,也是給讀者提出的問題。請你寫一段文字,描述一下她的內心活動。

❹ 小狗包弟教案 我為什麼瞧不起自己,也不能原諒自己怎樣理解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專施的即時效果屬,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❺ 教師資格證面試高中語文試題有哪些

您好,中冠耶魯教育王老師為您解答:
面試主要通過結構化面試、情境模回擬等方式,通過抽題、答備課(活動設計)、回答規定問題、試講(演示)、答辯(陳述)、評分等環節進行。面試時間每人20分鍾。
面試內容與筆試《學科知識與能力》的內容相同;主要考查申請人的職業認知、心理素質、儀表儀態、言語表達、思維品質等教師基本素養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教學基本技能。

希望可以解答您的問題,望採納!

❻ 小狗包弟優秀教案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反省懺悔意識。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