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中隊標志設計

中隊標志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1-22 15:57:45

A. 少先隊旗來歷

隊旗的誕生過程是這樣的:1950年,團中央召開的全國第一次少年兒童工作會議決定要設計隊旗,原《中國少年報》的美編劉易晏接受設計任務,採用星星火炬圖案設計出隊旗,並經周令釗先生美化,隊旗就此誕生了。
隊旗,是少先隊大隊、中隊的標志。是「五旗」(黨旗,國旗,軍旗,團旗,隊旗)之一,平時應陳列在隊室或教室。隊旗的圖案說明少先隊是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的。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革命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祖國,少年兒童才能得到尊重和愛護,才會有光明燦爛的前程。隊旗在下列情況下使用:少先隊組織在開展集體活動時:少先隊大隊舉行入隊儀式時;成立少先隊大隊或中隊時;少先隊組織舉行重要會議時。除上述情況外,使用隊旗及其圖案需經縣級(含)以上少工委批准。
1950年,團中央召開的全國第一次少年兒童工作會議決定要設計隊旗,原《中國少年報》的美編劉易晏接受設計任務,採用星星火炬圖案設計出隊旗,並經周令釗先生美化,隊旗就此誕生了。
隊旗,是少先隊大隊、中隊的標志。是「五旗」(黨旗,國旗,軍旗,團旗,隊旗)之一,平時應陳列在隊室或教室。隊旗的圖案說明少先隊是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的。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革命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祖國,少年兒童才能得到尊重和愛護,才會有光明燦爛的前程。隊旗在下列情況下使用:少先隊組織在開展集體活動時:少先隊大隊舉行入隊儀式時;成立少先隊大隊或中隊時;少先隊組織舉行重要會議時。除上述情況外,使用隊旗及其圖案需經縣級(含)以上少工委批准。

B. 黑蝙蝠中隊歌詞含義

用現在的理解意思就是;祖國趕緊統一。。。
當時候美國把台灣當靶子。。刺探中國情報
令好多的中國人葬送的自己人的手裡。。還是和平年代,還是給美國創造情報
..親者痛仇者快。。我估計劉德華唱這歌就是表達失去親人的痛苦..

背景

1953年韓戰結束,東西方進入冷戰時期,美國渴望搜集中共的電子情報,國民政府剛撤退到台灣,亟需美援,為了維系美台關系,當時蔣介石總統指派其子蔣經國和CIA簽約,雙方以「西方公司」為掩護,由美方提供飛機及必要器材,成立34中隊(黑蝙蝠中隊)和35中隊(黑貓中隊),直接受命於蔣介石夫人蔣宋美齡,專門替美國搜集情報,「順便」空投心戰傳單、救濟物資,偶爾也空降情報員。執行任務期間,「黑蝙蝠」一隻只悲壯地在大陸夜空折翼斷尾,超過140名空軍人員喪命。
據統計,黑蝙蝠中隊1953年成立至1967年12月停止偵察任務,共執行特種任務達838架次,先後有10架飛機被擊落或意外墜毀,殉職人員達148人,佔全隊2/3。黑蝙蝠的這一頁青史,至今還鎖在空軍有關單位「空軍特戰史」的檔案里,列為最高機密。
34中隊晝伏夜出的習性正與蝙蝠相同,於是該隊就以「蝙蝠中隊」命名,而執行此項任務的B—17、P2V型偵察機為安全計,都漆成黑色,故亦稱黑蝙蝠,該隊的標志即為一隻展翅的蝙蝠,在北斗七星之間飛翔;蝙蝠翅膀穿透外圍的紅圈,則象徵這個部隊潛入赤色鐵幕。
黑蝙蝠中隊隊徽34中隊出勤都在下午4時左右,黃昏以後進入大陸空域,每趟偵察任務時間有長有短,超過8小時者,則有3組替換人手。他們憑借先進的電子設備和高超技藝,利用夜幕掩護,按照「最低安全高度」准則,沿著100米至200米低空飛行,有時為了躲避雷達,甚至在30米左右超低空飛行於茫茫夜空中。
由於是低空飛行,34中隊的任務驚險萬狀,一被發現就是死路一條。
在密集炮火中竄逃,對「蝙蝠中隊」隊員而言,可說是家常便飯。有一架B—17直到返航,才發現機艙被地面炮火震破一個大洞。因此,34中隊每次出航總像跟死神挑戰一般,沒人能保證一定可以安全返航。
著有《CIA在台活動秘辛》的《聯合報》資深記者翁台生表示,「蝙蝠中隊」的任務本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CIA設定的偵測航程「投石問路」的跡象甚明,所經之處皆是中共重要軍事基地,空防系統嚴密自不待言。
現年87歲的前空軍情報署署長衣復恩指出,大陸有一百多處雷達設施,台灣偵察機一飛進其領空,他們的雷達就會開啟,偵察機上的電子設備便可測錄電波等資料,回來後將高低空偵察結果比對研判分析,便可知對方何處設有雷達、飛彈和高炮,下次再進去時,即可作電子反制干擾,使大陸雷達看不見來機,戰管因而失效形同瞎子。
CIA化身的「西方公司」,位於新竹市東大路與北大路口神成橋畔的灰白色洋房,裡面住著很多外國人,極為神秘。歷史評論家郭冠英的家就在附近,他說,小時候不知道那裡是做什麼的,只是常看到黝黑色的雪佛萊轎車進出,就像電影中的那種車一樣。

黑蝙蝠中隊的隊徽設計

民國四十八年初,根據部隊長的授意,由34中隊首任電子官教官李崇善少校和領航教官王梁少校招集兩名中尉領航官,即劉敬賢中尉和孫大陸中尉設計了該隊徽。平時就喜歡畫畫的劉敬賢中尉當時才二十幾歲並剛從學校畢業,但他很有創意,對隊徽的設計做出了貢獻。
整體圖案構圖為「圓型、黑蝙蝠、北斗七星」,黑蝙蝠夜間以聲波來飛行,和雷達工作原理相似;蝙蝠的翅膀突破夜幕,代表任務艱難,士氣如虹的英勇精神;北斗七星代表方向和航行,三顆大星星和四顆小星星代表了34中隊。如今知道隊徽是怎麼來的人都已經過時了,以上內容是由仍然健在的李崇善少校口述得知。

任務執行方式

由美國中央情報局設定經過重要軍事基地的偵測航程。接著黑蝙蝠中隊於約下午4時出勤,黃昏之後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空域,以較為先進的電子設備和高超技術,利用夜幕掩護,按照「最低安全高度」准則,沿著100至200米低空飛行,有時為了躲避雷達,甚至在約30米超低空飛行於茫茫夜空中。對於雷達,偵察機上的電子設備可以測錄電波資料,之後將高低空偵察結果比對分析,可知何處設有雷達、導彈和高射炮,第二次再去時即可電子反制干擾,使雷達看不見來機,戰管因而失效形同瞎子。
編制飛機,主要為B-17型轟炸機及P-2V型偵察機。曾使用的還有B-26轟炸機、RB-69A輕型轟炸機、C-123運輸機,特殊任務中亦曾使用C-130型運輸機。
[編輯本段]兩天共飛行三十多小時
「黑蝙蝠」進出大陸低空亂竄,甚至還有一架B—17連續飛越大陸九省,共軍緊急從蘇聯輸入一批米格—17全天候戰機和雷達設備,並成功開展夜間攔截的戰術,台灣優勢漸失仍不自短,「黑蝙蝠」還以為可來去自如,遂一步步踏入險境。
兩天共飛行三十多小時。1959年5月29日是個陰霾的日子,34中隊飛行官李德風照例和妻子孟笑波話別,當天天空飄著細雨,她多麼盼望任務會被取消。他昨天出任務,今早才到家,進門不到兩小時,隊上又來催行,估計兩天下來,總共飛行時間有30多小時,也就是48小時不能成眠,雖說飛機上有3位飛行員可輪班,但恐怕沒有人有閑情睡覺。
當天空軍情報署先後派出兩架B—17「八三五」、「八一五」號機同時對華南進行偵察,分別由李德風和徐銀桂駕駛,從廣東南部進入大陸,前者向東,後者朝西繞行,雖然西區的航程較遠,但雲貴高原的空防較弱,一般公認是最輕松安全的航道,東區則相反,李德風還認為自己運氣不好而嘀咕了兩句。
兩架B—17進入中國大陸領空後,李德風這架飛機先被共軍鎖定,立刻遭窮追猛打,但因其偵測區較小,完成任務後,就出海朝台灣返航,先行離開了大陸境內,共軍轉而傾力圍剿「八一五」號機,該機是由徐銀桂、李德風、韓彥等3位飛行官輪流駕駛,另外還有電子官傅定昌、馬蘇、葉震環,領航官黃福洲、趙成就、伏惠湘,通信官陳駿聲、機械士黃士文、宋迪洲、空投士李德山及空投兵陳亞興,共計14名成員。
深夜11時10分,大陸廣州的雷達站發現「八一五」號機正從廣西返回廣東境內,准備出海返航,再過3分鍾就要脫困,大陸軍方把握最後機會,從當地派出一架米格—17加以攔截。眼看就要出海的「八一五」號機陷入危機,先後兩次中彈,第一次被米格機攻擊起火,沒中要害,仍強撐著,機上人員一面救火,一面超低空朝南逃離,但在雷達的鎖定下終插翅難飛,沒多久,米格—17隨著火光追了上來,「八一五」號機再也撐不住,終於墜落於恩平與陽江兩縣的交界山區,飛機起火撞山爆炸,機員全部罹難。
「八一五」號機失事並沒有阻擋「黑蝙蝠」深入大陸的決心,34中隊開始換裝更先進、監聽設備更好的P2V偵察機。1963年6月19日夜間,34中隊作戰長周以栗率組員於8時進入大陸,越過杭州、南京、武漢等地,他與同機戰友運用電子偵察及干擾密切配合,如入無人之境,大陸空軍先後派出8架次米格—17和圖—4進行攔截,緊追了數小時均無功而退。午夜,這架P2V在大陸境內飛行,超過1350公里後,進入江西境內,輪到駐南昌的共軍第24師出動,副大隊長王文禮單獨駕駛米格—17發炮,這致命的一擊使飛機墜毀在江西臨川的大窩坑,周以栗和同機飛行官陳元瑋、黃繼鑫,領航官王守信、汪洽,電子官黃克成、馮成義等14人,無一生還。
「八一五」號機失事,當時軍方的說辭是飛機在執行空投任務中,在廣東上空失蹤,機員生死未卜。事實上,所有偵察機墜毀,遺眷接獲的通知都是「失蹤」,而不是「死亡」。在資訊封閉、軍方刻意隱瞞下,家屬總存著一絲希望,或許跳傘逃生、或受傷被俘。
[編輯本段]33年後才知道真相
三十幾年過去了,家屬期待的奇跡並沒有出現。遺眷傅依萍表示,父親到底是出什麼任務、在什麼情況下出事,她到33年後,1992年歲末才知道真相。傅依萍幼時,鄰居無意中發現《全球防衛雜志》有篇文章,報道「八一五」號機出事的詳細經過和葬身處所:該機機長李德風胞弟李華偉1987年開始探詢此事,並有意將罹難空軍成員遺骨迎回台灣安葬,傅依萍得知此事後,立即聯絡上該文作者劉文幸與李華偉,同時設法以新聞報道的方式與其他家屬聯絡。
傅依萍當時擔任《聯合晚報》副總編輯,充分發揮媒體人優勢,一連3天在《聯合報》繽紛版推出半版專文介紹「西方公司」與34中隊的特種任務,立即發生驚人的「廣告」效果,三十多年來散居各地,未曾聯絡的家屬陸續與報社聯系,一周內就找齊了13位失事機員家屬(陳亞興在台無家屬)。
在短短幾天內,家屬便決定赴廣東尋親迎靈,共14人分自美國、台灣兩地到荊棘叢生、山勢陡峭的金雞山,尋找他們親人的遺骸,金雞山杳無人煙,無道可行沒有留下標志,當年飛機被擊中墜毀時,分散在山腰上殘缺不全,有些已被燒焦的屍體,被草草地埋在一個荒廢的舊炭窯內。當時負責處理善後的兩人,其中一位農民已過世,僅憑另一位派出所所長劉金榮及幾位年長村民殘存的記憶,竟能在出事33年後找到遺骸的現場,不能不說是奇跡。
整個尋骨過程出奇順利,主要是中共中央與地方全力協助。李華偉為美國俄亥俄大學圖書館長、在學術界頗負盛名,由恩平政協聯誼會會長關中人居中協調,加上傅依萍在台灣媒體界的影響力,全力操盤,終能完成第一樁在大陸尋獲官兵遺骨且集體歸葬。
1992年12月14日,在「黑蝙蝠」離家33年後,終於回到台灣,這是兩岸展開交流以來,第一樁空軍人員由大陸集體歸葬台灣的先例。家屬皆認為,14位機員同生死共患難,33年來同葬一穴,歸葬後自應合葬一處,因此將他們一起葬在台北近郊碧潭空軍公墓一個480厘米長的大墓穴里。
[編輯本段]搜集大陸情報換取美援
搜集大陸情報換取美援台灣派最優秀的空軍替美國人作戰,使美國對大陸的軍事部署了如指掌,美方則以美援相報。衣復思表示,台灣沒有反攻大陸的能力,34中隊搜集的情報對台灣沒有任何意義,但對美方幫助很大,黑蝙蝠完成任務返航時,美國專用飛機已在新竹基地守候,等飛機落地,美方人員立即登機,拆卸飛機上的電子監聽設備,把搜集的情資帶回美國研析,並直接送交美國白宮。
國民黨政府撤退到台,孤立無援,尤其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白皮書,指國民黨已無可救葯,根本不願跟台灣打交道,但借著替美國賣命的黑蝙蝠和黑貓中隊,「使台灣可拉著美國」,衣復思語重心長地說,「沒有他們冒險搜集這些情報,美國不會這么喜歡我們」。

C. 設計一個中隊標志

888444

D. 少先隊隊旗為什麼這樣設計

我們的隊旗、隊徽:五角星加火炬的紅旗是我們的隊旗。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火炬象徵光明,紅旗象徵革命勝利。

五角星加火炬和寫有「中國少先隊」的紅色綬帶組成我們的隊徽。

隊旗的誕生過程是這樣的:1950年,團中央召開的全國第一次少年兒童工作會議決定要設計隊旗,原《中國少年報》的美編劉易晏接受設計任務,採用星星火炬圖案設計出隊旗,並經周令釗先生美化,隊旗就此誕生了。

隊旗,是少先隊大隊、中隊的標志。是「五旗」(黨旗,國旗,軍旗,團旗,隊旗)之一,平時應陳列在隊室或教室。隊旗的圖案說明少先隊是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的。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革命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祖國,少年兒童才能得到尊重和愛護,才會有光明燦爛的前程。隊旗在下列情況下使用:少先隊組織在開展集體活動時:少先隊大隊舉行入隊儀式時;成立少先隊大隊或中隊時;少先隊組織舉行重要會議時。除上述情況外,使用隊旗及其圖案需經縣級(含)以上少工委批准。

在隊旗的引導下,少先隊員學習著、勞動著、生活著。在少先隊開展各種活動時,隊旗總是飄揚在孩子們的面前;在少先隊列隊檢閱時,隊旗總是帶領著孩子們向前行進。因此,我們要教育少先隊員熱愛自己的隊旗,在舉行隊的集會,隊旗出場和退場時,都應懷著嚴肅的心情,立正並敬禮。

隊旗有大隊旗、中隊旗兩種。

大隊旗高90厘米,長120厘米,中心有黃色五角星及火炬,火炬由黃色線條勾勒出輪廓。中隊旗,高60厘米,長80厘米,一端剪去高為20厘米,底寬為6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形成一個三角缺口。五角星及火炬顏色同大隊旗,位置在以60厘米為邊長的正方形中心。平時還在使用的小隊旗是一個高28厘米,底邊長57厘米的直角三角形。

E. 火箭隊標志設計的含義是什麼

R下面表現上升的火箭噴出的火焰, 周圍一圈是火箭發射時的煙霧, 標志象徵版了火箭隊像火箭一權樣, 蓬勃向上、 勢不可擋。 標志設計用於模仿火箭頂部的圓椎鼻及火箭發射升空時尾端噴出的氣體,這一標志是由曾經獲過大獎的設計家EikoIshioka設計的。

F. 火箭隊標志設計含義

ROCKET是「火箭」的意思,所以標志中心字母為R。 R下面表現上升的火箭噴出的火焰, 周圍一圈是火箭發射時的煙霧, 標志象徵了火箭隊像火箭一樣, 蓬勃向上、 勢不可擋。 標志設計用於模仿火箭頂部的圓椎鼻及火箭發射升空時尾端噴出的氣體,這一標志是由曾經獲過大獎的設計家EikoIshioka設計的。

G. 求美國空軍各個戰術聯隊的標志

自己看

西域搜索 各類新聞 生活時尚 網路學院 軍事世界 游戲天地 中國軍事 世界軍事 軍事文摘

F-16「戰隼」戰斗機
摘自airkiller.myrice.com
F-16C/D

在F-16系列中,F-16C/D是經過整體規劃、改進設計的全新型號,性能大大提高。C/D型是第二階段MSIP(多國階段改進計劃)計劃的產物,其原型為Block25。

C/D使用了諾斯洛普·格魯曼AN/APG-68(V)雷達,增加了探測距離,工作模式增多,抗干擾能力更強。該雷達的空中作戰模式包括自由搜索、上視掃描、單/多目標跟蹤等,最多可跟蹤10個目標;在高脈沖頻率模式中可為AIM-7麻雀導彈提供持續照射,真正的擁有了超視距空戰的能力。對地作戰模式可提供對海、對地面移動/固定目標成像模式。

C/D使用了「玻璃」座艙,包括兩個座艙大型顯示器、GEC馬可尼大視角平視顯示器、LANTIRN前視紅外電視和激光制導吊艙、「仙童」公司的任務傳輸系統。環境控制系統和電源供電容量也有改進。在武器控制軟體方面,C/D使用了MILSTD-1760匯流排,具有了使用AGM-65D「小牛」空地導彈(下圖為D型發射「小牛」空地導彈)和AIM-120先進中距空空導彈的能力。火控計算機的速度也大有提高。其他電子設備包括美國空軍標準的慣性導航系統、雷達高度計、抗干擾的UHF無線電台。

C/D的最大起飛重量增加到19,640kg,夜間和惡劣氣候下對地攻擊的能力大大加強。F-16C與A型外表上最明顯的區別是C型的垂尾根部加寬了,其前端的延長段上有一個小天線。這一加寬的空間原本是為安裝新型的電子干擾裝置而准備的,詳情見下文。下兩圖中單座的是C型,雙座的是D型。請留意座艙旁的各種細節。

F-16C/DBLOCK25

Block25是F-16C最初的生產批次。1984年,首架Block25交付,試飛後其飛行控制軟體進行了改進。美軍共裝備了244架Block25。Block25垂尾根部原計劃加裝威斯汀豪斯公司的AN/ALQ-165ASPJ電子干擾裝置,但ASPJ計劃備受爭議,90年1月空軍放棄了該計劃,所以這一裝置也沒裝上F-16。Bolck25使用F100-PW-200發動機,後來改為F100-PW-220E。佛羅里達麥克迪爾空軍基地的第56戰術戰斗機聯隊第61中隊是美本土第一個裝備F-16C的單位,88年10月形成作戰能力。

F-16CBlock30/32

1990年11月26日,美軍希望用一種先進的戰斗攻擊機取代速度慢、機動性差、火控設備落後的A-10攻擊機。為此美軍計劃改裝400架F-16C/DBlock30/32,換裝相應設備以適應近距空中支援(CAS)和戰場空中遮斷(BAI)任務。這一計劃即A-16計劃。計劃換裝的設備包括一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數字地形系統(DTS),系統加固,模塊任務計算機,和自動目標管制系統(ATHS)。下圖為Block30,再下圖則是塗有適合近距支援任務用途的褐色迷彩的Block32。

隨後一架Block30原型機在肖空軍基地進行了諸多的改進。這架F-16被命名為F/A-16。1992年1月,由於美軍轉用更先進的加裝有LANTIRN吊艙的F-16C/DBlock40/42作為下面將會提到的F/A-16的原型機。

F/A-16A和F/A-16C

88年11月,紐約國民警衛隊第174戰術戰斗機聯隊採用F-16A/BBlock10換裝了原有的A-10A「雷電II」被替換,成為第一個使用F-16進行近距空中支援的部隊。在海灣戰爭中,該聯隊的24架F-16A/B飛機在機腹掛架掛載通用電氣公司的GPU-5/A「鋪路爪」機炮吊艙,作為對地攻擊用途。該吊艙內裝有一門GAU-13/A30mm4管加特林炮,該炮是A-10A使用的GAU-8/A30mm7管炮的派生型,吊艙內攜帶353發彈葯。左圖為一架塗有適合近距空中支援用途的綠色迷彩的該型飛機高速掠過。高速美軍計劃如上述F/A-16效果理想,則開始組建大規模的F/A-16C攻擊機部隊。

但是,這批飛機在沙漠風暴行動表現不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由於先天的設計是針對中低空空戰任務,且機體輕,F-16的低空低速性能不象A-10那樣穩定,無法進行精確的瞄準;F-16飛行速度快,有時候對於對地攻擊任務來說太快了,飛行員瞄準和攻擊目標的時間太短;威力遠遠超過F-16原有的20mm炮的30mm機炮開火時,其後坐力會使得飛機難以控制;飛行和火力控制軟體不適應對地攻擊任務。

在實戰中,F/A-16的飛行員因為無法精確瞄準,只能進行概率瞄準,利用炮彈的散布來「覆蓋」目標區域,但這種方法在對單個地面目標進行攻擊時效果很差。最後這些F/A-16被迫卸下GAU-5/A機炮吊艙,改裝集束炸彈,這樣攻擊效果還好一些。海灣戰爭後這些戰斗機被改回了原始的設計。

F-16C/DBlock40/42

Block40/42又被稱為「夜隼」,著重改進了夜間和惡劣氣候下的作戰能力。1988年12月首架Block40/42交付美軍,生產持續到95年。99年埃及定購了21架新機,為此生產線曾重開。截止99年底,共生產了765架Block40/42。Block40/42裝備了全新的LANTIRN導航/目標指示吊艙,該吊艙有紅外成像、激光制導等功能。還改裝了聯合全息平視顯示器、GPS導航儀、APG-68V(5)雷達(其故障間隔大於100小時)、ALE-47誘餌彈、全新的四餘度數字式飛行控制系統、自動地形跟蹤系統。其座艙蓋鍍有很薄的金屬膜,目的是減少坐艙雷達反射回波,因此坐艙蓋略呈金色。對比一下下圖大家就可以清楚的發現這一點。飛行員開始穿用新型抗荷服。

與Block30/32一樣,Block40使用通用電氣公司(GE)的F110-GE-100發動機,42使用普惠公司(PW)的F100-PW-220發動機。兩種發動機雖然可以互換,但是部隊為維護簡便起見,不會在一個單位內同時使用兩種發動機,通常駐外部隊使用GE發動機,本土部隊使用PW發動機。為了提高機動能力,機身結構得到了加強,因此可以在大推力的狀態下進行9G的機動。40/42的最大起飛重量位19,187kg。40/42的起落架支柱加長,以便保證LANTIRN吊艙不要太接近地面。輪胎相應增大,因此起落架艙門鼓出,著陸燈移到了前起落架艙門上。

雖然Block40相對以往的F-16來說非常先進,但也服役近十年了。為保持近700架Block40/50在作戰中保持技術優勢,1998年初美國國會通過了「通用機體試驗計劃」(CCIP)。計劃著重強調了令Block40/42機擁有與Block50/52機相似的機體與內部系統,預算10億美元,2005年前完成。CCIP計劃承繼了許多在F-16A/BMLU計劃的成果,包括Link16數據鏈、JHMCS、彩色多功能顯示器、大視角平視顯示器、ALR-50M雷達告警系統、ALE-47誘餌撒布器、機體結構改進等。

美軍還有一個「通用部隊飛行試驗計劃」(OFP),包括為F-16系列戰斗機加裝固定的紅外、激光觀瞄系統(類似俄羅斯戰斗機上的相應系統),增加使用AIM-9X先進近距空空導彈、下一代火力圈外精確制導武器(如AGM-158、JASSM、JDAM、JSOW(下圖為投擲JSOW)以及WCMD等)的能力。目前可攜帶的武器包括AGM-88「哈姆」反雷達導彈、GBU-10、GBU-12、GBU-24激光制導炸彈和GBU-15激光制導滑翔炸彈。

Block40本身也在不斷改進,突出表現為新的飛行和火力控制軟體的更新。最新的版本為Tape40T5及T6(代表Block40批次第5與第6次軟體版本更新)。40T5增強了Block40的近距對地攻擊能力,因此又稱為T40T5/CAS計劃。具體措施為加裝IDM、DTS、HSD、LANTIRN,增加發射AIM-120C、GBU-97和GBU-24等先進武器的能力。另外Block40經過此改進後,能擔任近距對地攻擊任務中的前進空中管制(FAC)任務。在波斯尼亞執行維和任務的F-16率先進行了40T5計劃的改進。

下圖為AN/AAQ-14目標指示吊艙,裝有橙色窗口的是FLIR吊艙(下圖),黃色窗口的是激光測距指示裝置。

F-16C/DBlock50/52

F-16現役最新的改進型號是Block50/52(下圖)。1991年9月,美國空軍開始接收Block50/52。使用GE公司F110-GE-129IPE發動機的機種被稱為Block50,而使用普惠F100-PW-229IPE發動機的稱為Block52(IPE指「發動機性能提升計劃」)。兩種發動機的推力都達到了129千牛。

50/52的改進包括以下內容:採用了霍尼維爾公司的H-423激光陀螺導航系統;加裝了GPS接收機;計算機內存加到128MB;換裝了數據傳輸速度更快的新型數據機;採用了AN/ALR-56M先進雷達告警接收機;採用了AN/ALE-47自適應干擾系統;加裝數字地形系統數據傳輸鏈路;改進座艙設計,使得飛行員佩戴夜視鏡時也能看清座艙內各種顯示裝置;採用了先進敵我識別系統;採用了可編程升級的顯示裝置;換裝新一代MIL-STD-1760匯流排;改進平視顯示儀以適應多種的戰術任務。

Block50/52不能掛載LANTIRN吊艙,但是可以使用AN/ASQ-213反雷達導彈指示制導系統(HTS),能獨立的發射和制導AGM-88「哈姆」反雷達導彈。50/52從而擁有了美空軍F-4G反雷達攻擊機40~80%的攻擊能力,因此將用於替代服役時間已經很長的F-4G,執行「野鼬」(WildWeasel)任務,即反雷達任務;加裝了HTS的Block50/52被稱為50D與52D,還有一種非正式的叫法稱之為F-16J和DJ,1993年5月正式服役。

F-16反雷達的利器:AGM-88「哈姆」(HARM)反輻射導彈

Block50/52採用AN/APG-68V(5)火控雷達,VHF/FM天線集中布置在垂尾前緣。座艙有兩個單色顯示器(後期生產的50/52上使用彩色顯示器)。Block50/52可以使用的武器有:AIM-120中距空空導彈、AGM-65G、PGU-28/B20mm炮、JDAM、AGM-145A/BJSOW、AGM-84「魚叉」反艦導彈。50/52是第一種能使用「魚叉」的F-16,這令F-16能勝任的任務大大增多。

目前正出於研製階段的Block50PLUS被稱為「玻璃隼」,主要改進是具有在惡劣天氣中投放JDAM的能力,惡劣天氣下的對地攻擊能力有很大提高。PLUS型號的機尾部將安裝一對地合成孔徑雷達,改善發現和攻擊地面目標的能力。還將加裝被動導彈告警裝置、地形參考導航裝置和600加侖副油箱。武器方面可使用454千克的Mk83、908千克的Mk84、908千克的BLU-109等普通炸彈,以及前面提及的JDAM。機體結構變化很小,重頭戲放在了重新設計的座艙上。座艙全面採用了數字式電子設備,兩個彩色顯示器的面積擴大為以往的兩倍,因此叫做「玻璃隼」,雷達告警功能也不再使用單獨的顯示裝置,而是結合在新的大型顯示器上。發動機將採用F100-PW-229A,推力15572千牛。下圖的Block52是執行「野鼬」反雷達任務的雙座DJ型號,採用了加大的背部脊條,其中包括了眾多新增加的電子設備。

F-16Block60/62

F-16下一個批次是Block60/62,但是尚未進行生產。預計在60/62上,一套功能類似LANTIRN的紅外激光導航制導系統將被固定的安裝在機身內,感測器鏡頭安置在風擋前。為改善機動性能,將使用面積增大25%的主翼和平尾;配置GE和普惠IPE等先進發動機。機背上加裝保形油箱,以增加航程,因此60/62的脊條將呈增大的方柱形。60/62將會是外表變動最大的F-16改型,目前已經得到阿聯酋的訂單(下圖有藍白色徽章者)。但出於商業利益的考慮,洛克西德·馬丁公司更加希望優先銷售Block50/52。

以上是F-16發展至今出現過的各種正式改進型號。之前我們也提到過,F-16有眾多小規模改進的特殊型號。下面來看看其中幾種有代表性的機型。

F-16/79

F-16/79是F-16A/B機體加通用動力公司J79-GE-119發動機而成的低性能出口型,美國希望將這一型號外銷到出口到以色列、韓國、伊朗等國家。美國之所以要降低出口型的性能,是出於保護美軍裝備技術上的優勢的考慮。1977年計劃啟動。

F-16/79的驗證機是用一架YF-16B改裝的(下圖)。換裝基本是成功的,但是J79始終是諸如F-104和F-4這樣的上一代戰斗機的發動機,推力小,F-16/79的性能自然大大下降;雪上加霜的是為了改裝J79,F-16的後機身安裝了隔熱板,機體重量增加,進一步減低了機動性能。雖然研製J79的通用電氣公司(GE)計劃在F-17/79的生產型上安裝改進了的J79-GE-17X,其推力相當於F100的推力80%的,但各個盟國還是不願意接受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戰斗機。最後當時的里根政府只好批准出口F-16A/B。F-16/79計劃在1980年結束,一架也沒有賣出去。

F-16/101

F-16/101是採用F101發動機的試驗型號。通用電氣公司研製的F101發動機原本是為B-1A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研製的。但1977年卡特政府認為高空高速突防的B-1A已經無法突破以米格-25、SA系列防空導彈為代表的蘇聯防空網,因此取消了B-1A的研製計劃。如果F101也隨之擱置,GE公司將蒙受巨大損失。因此GE公司聯合空軍和海軍,研究是否可能將這種發動機用於F-16和F-14,作為F100和TF30的備選方案。GE隨即重新設計了發動機,新發動機命名為F101X。1980年12月19日,首架裝有F101X的F-16首飛成功。F101X在F-16上的性能表現比F100要好,但是由於是半路出家,進氣道與之並不匹配,因此產生了高頻諧振,另外還有燃料泄漏的問題。最終性能不錯的F101X未被採用,幾年後GE的F110順利的成為F-16的備選動力。F101X的部分新技術後來被用於F/A-18的F404發動機,例如加大的葉片、改進過的噴口和加力燃燒室。里根政府重新恢復了B-1計劃,裝備了低空高速突防為主的B-1B,但是F101這時候又不爭氣,導致B-1B曾長期停飛。

YF-16/CCV

為了進行高機動性的飛行試驗,1975年12月,YF-16的第一架原型機(72-1567)在空軍飛行實驗室改裝成了CCV驗證機。CCV計劃的目標是令飛機擁有更完善的高機動飛行性能。YF-16CCV在進氣口下方加裝了兩個倒V型垂直翼面,為飛機提供直接機動的控制力;飛行控制系統也做了改進,所有的操縱翼面均由中央計算機統一控制。內部油箱的燃油可以在各個油箱間自動轉移,以控制飛機重心位置。

1976年3月16日YF-16CCV首飛,但在6月24日發生了嚴重事故,在離機場約一公里時發動機失靈,飛機迫降導致起落架折斷。修復工作進行了6個月,1977年春恢復了試驗。截至1977年6月31日最後一次飛行結束,共飛行了87架次、125小時。幾年後,CCV的技術和經驗被用在F-16/AFTI計劃上。日本的FSX(F-2)戰斗機的早期設計也曾使用類似CCV的布局。

F-16/AFTI

AFTI是的縮寫,即「先進戰斗機技術綜合應用計劃」。AFTI試驗機在進氣口下方加裝了倒V型鴨翼控制面,機背上安裝了額外的電子設備,略顯隆起。由於採用了日新月異的數字電子技術,AFTI的大迎角機動特性得到了極大改善。

AFTI計劃分四個階段進行,首架飛機於1982年7月10日首飛。第一階段試驗數字式飛行控制系統;第二階段試驗自動駕駛和攻擊系統;第三階段試驗近距空中支援系統,其中包括飛行員語音控制裝置;第四階段稱為AFTI/CAS(CAS:CloseAirSupport近距空中支援),去掉了鴨翼,並在機頭安裝了四個對地攻擊的光學和紅外觀瞄裝置。另外AFTI計劃還試驗了使用HARM導彈的雙機之間的數據交換。

下圖為AFTI圖片,進氣口下有鴨翼,機頭及翼根處有新增的觀瞄裝置。

下圖是F-16AFTI/CAS。在圖片中的CAS機頭有兩個前視紅外感測器,分別用於目標指示跟蹤和地形跟蹤導航。這套設備被命名為FalconKnight。右翼根的柱狀物是數據鏈通信天線。左翼根的是激光目標指示系統。

儀表布局

F-16N

F-16N裝備於美國海軍打擊與空中戰術中心(其中包括著名的TOPGUN學校),用於模擬蘇聯和其他敵對國家的戰斗機,與美軍各戰斗機部隊進行模擬作戰,從而提高戰斗機部隊實戰水平。N型的原型是F-16C/DBlock30,使用推力較大的GEF110-GE-100發動機,但保留了F-16A/B的APG-66雷達。F-16N使用結構經過增強的主翼,部分機體結構使用鈦合金。

由於用於模擬空戰,F-16N沒有裝備機炮和自衛電子干擾機(ASPJ),也不掛載導彈,相關電子設備和線路也都拆除了。F-16N的電子戰設備包括ALR-69雷達告警接收機(RWR)和ALE-40箔條/曳光彈發射器。右側翼尖可以掛裝空戰演習測試設備吊艙(ACMI),該吊艙可以記錄下空戰中各種的詳細資料,並傳送到地面接收站供教學研究。

裝備海軍戰鬥武器學校(TopGun)的F-16N兩側有海軍陸戰隊的「MARINES」標記,採用綠/灰兩色的迷彩。各個中隊還有自己獨特的標志,因為模仿的主要對象是蘇聯空軍,有的F-16N塗有與蘇聯空軍相同的迷彩和黃邊紅色五角星,部分飛行員頭盔上也有紅星之類的標志。

上述改進使得F-16N推力增大、機體重量下降、機體增強,因此F-16N也成為了空戰(尤其是格鬥)性能最優秀的一種F-16改型。加上駕駛這些飛機模擬蘇聯空軍的都是美海軍中最精銳的一些飛行員,F-16N在模擬對抗中佔有較大優勢。這些模擬對抗使得各戰斗機部隊飛行員能真實而強大的「敵人」對抗,並可以在對抗結束後研究總結,實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可惜的是,在實際使用中,由於這批F-16N長時間進行過度高過載的模擬空戰飛行,機體結構較頻繁的出現問題。另外N型僅有26架服役,維護費用相對較高,加上海灣戰爭後模擬空戰部隊規模減小,上述N型機已經在95年全部退役。

雷鳥飛行隊的F-16

鼎鼎有名的美國空軍雷鳥特技表演飛行隊原本使用F-16A/B,後來換裝了11架Block32。這些飛機採用了「雷鳥」飛行隊的傳統塗裝,加裝了彩煙噴射裝置。值得注意的是,這11架表演飛機在72小時之內,可以改裝成具有實戰能力的戰斗機。

F-16XL

XL型是96年由F-16改裝而成的一種試驗機,由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主持試驗工作,主要用於試驗先進的無尾折線大三角翼形在超音速飛行下的特性。XL的左翼下表面還曾經加裝過垂直小翼改善超音速飛行性能(下下圖)。

F-16MATV

F-16MATV是Multi-AxisThrust-Vectoring多軸矢量動力試驗的試驗機,用於驗證通過改進的飛行控制設備和新的氣動、推進技術改善飛機的高機動性能。

F-16式戰斗機至今已經演變出眾多的改進型號,在全世界18個國家軍隊、美國的90個空軍基地服役。台灣也購買了F-16。除了美國本土的工廠外,其他國家特許生產F-16的地點及產量有:荷蘭福克廠300架、比利時薩布卡廠222架、土耳其TAL廠256架、韓國三星廠63架。加上美國生產的,F-16的累積生產數量已經達到了4012架,其中超過3000架正在服役,飛行時數累積超過800萬飛行小時(其中美國空軍佔570萬小時)。這些數據都是第三代戰斗機中的最高記錄,在戰後的三代噴氣式戰斗機中也佔有重要地位。世界上成為F-16刀下鬼的敵機有69架。其中以色列的F-16(下圖為以軍F-16D)戰績最輝煌。9月10日,以色列與美國政府達成了購買50架新型F-16I戰斗機的協議,這個協議是根據以色列在今年7月份選擇F-16I作為新一代戰斗機的基礎上簽定的。整個項目,包括飛機、備件和維護費用,價值25億美元,協議規定,根據訓練、使用的情況,以色列還將可能購買另外的60架飛機。以色列購買的飛機是F-16系列中的最先進型號F-16I,並且都是雙座型號,以普惠公司的F100-PW-229發動機為動力。飛機裝備了最新的航空電子設備、頭盔顯示系統和先進武器,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參與了這批F-16戰機的機身及電子設備的製造工作。這批飛機將從2003年開始交付,並將用3年時間交付完成。

F-2和KFX

日本和韓國近年在武器裝備領域屢有佳作,兩國相繼在F-16的基礎上研製了F-2戰斗機和KFX戰斗機。其中日本F-2戰斗機與F-16相比向大型化做了一定努力,電子設備相當先進,且已經具備戰鬥力。而韓國KFX研製計劃則在緊張進行中。這也算是F-16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凡事總有兩面,盡管不斷的改進,F-16也有其不可改變的弱點:F-16始終是一種被作為「低檔配置」的輕型戰斗機,其機體結構限制了其性能的提高。F-16採用機體較小巧的單發布局,比起雙發戰斗機自然大大減少了采購和維護的費用,但在實際使用中的可靠性隨之降低,而雙發戰斗機一台發動機出故障或被擊傷還能勉強返航。這也是美海軍和多個盟國採用雙發的F/A-18的重要原因。而且單發布局限制了F-16增大航程、載重、機動性能的改進潛力。如F-15和F-18分別有攻擊型的F-15E和重大改進的F/A-18E/F,而F-16的改進集中於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方面,略顯「小打小鬧」。但話說回來F-16就是為了節省經費而誕生的,不能要求它面面俱到,而且相比起其他國家的一些主力戰斗機,F-16也並不遜色多少。

不管如何,F-16仍是目前全世界戰斗機中最有名氣、最有台形的一種。鑒於其先進性能、多樣化的作戰能力、充分的改進餘地,美國空軍計劃在21世紀的頭25年內繼續使用和改進F-16戰斗機。

一架F-16C上攜帶著最先進的幾樣裝備。翼尖上是AIM-120先進中程空空導彈,向內數是AIM-9「響尾蛇」近距空空導彈,綠色的是激光制導炸彈,再靠內是副油箱。座艙與進氣道間有一個開口,是M61「火神」機關炮的射擊口。

2002年1月起,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美國空軍完成了F-16「共同配置實施計劃」(CCIP)的首機的改裝工作。CCIP計劃總值超過10億美元,將改進空軍約650架BLCOK 40/50批次的F-16戰斗機的座艙和航空電子設備。改進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得這批F-16具有硬體和軟體上的通用性,以簡化未來改進升級、後勤保障的工作,減少維護費用。另外該計劃還可能用於歐洲北約5國F-16A/B改進升級計劃,以及出口型F-16 BLOCK 50/52。第一階段將為部分BLOCK 50/52換裝新的核心計算機和彩色座艙顯示器。到2002年9月,該批次F-16將開始加裝先進詢問機/應答機,並能夠使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狙擊手」XR先進前視紅外瞄準吊艙。下一階段從2003年7月開始,加裝北約標准Link16數據鏈、聯合頭盔提示系統(JHMCS)。屆時部分BLCOK 50/52的改進工作將在空軍基地本地進行。從2005年開始,F-16 BLOCK40/42戰斗機將全部接受上述改進。

--------------------------------------------------------------------------------
西域軍墾 法規查詢 開放黃頁 音樂在線 網際導航西域茶座 西域論壇 書庫書屋 西域家園 網友注冊
--------------------------------------------------------------------------------

Copyright (C) 2001 Westimpi.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疆石河子廣播電視局版權所有

H. 五角星加火炬的紅旗是少先隊的隊旗紅旗象徵什麼

火炬象徵光明。

使用規定:

1.大、中隊旗是少先隊大隊、中隊的標志,在下列情況下使用:

(1)少先隊組織在開展集體活動時;

(2)少先隊大(中)隊舉行入隊儀式時;初中少先隊大隊舉行離隊儀式時;

(3)成立少先隊大隊或中隊時;

(4)少先隊組織舉行重要會議時。

上述情況外,使用隊旗及其圖案需經縣級(含)以上少工委批准。

2.少先隊員要熱愛隊旗,在少先隊集會、活動中出旗、退旗時應敬隊禮。1名少先隊員旗手和至少2名少先隊員護旗手組成旗手組合,旗手右手握旗桿下部貼腰,左手伸直握旗桿中上部,隊旗傾斜成約45度角。升國旗儀式上,少先隊員敬隊禮,旗手要執旗敬禮。

3.隊旗平時應陳列在隊室,不懸掛。

4.隊旗及其圖案不得用於商標、商業廣告以及商業活動。

5.各級少先隊組織不得使用破損、污染、褪色或不符合製作規定的隊旗。

隊旗種類:

1、中隊旗:

高為60厘米,長為80厘米,一端剪去高為20厘米、底寬為6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形成一個三角缺口,象徵缺的一角是鮮紅的紅領巾。五角星及火炬(顏色同大隊旗)在以60厘米為邊長的正方形中心。

2、大隊旗

高為90厘米,長為120厘米,旗中心有黃色五角星及火炬(火炬鑲黃色邊,內為紅色)。

(8)中隊標志設計擴展閱讀:

國旗相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旗面為紅色,長寬比例為3:2。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四顆小星環拱在一顆大星的右面,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設計者是曾聯松,來自浙江瑞安。隨著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取得勝利,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1949年7月發出了徵集國旗圖案的通告,曾聯松設計並提交了他的國旗樣稿。

在2992幅(一說為3012幅)應征國旗圖案中,曾聯松的設計被選入38幅候選草圖。經過多次討論和少量修改,他的設計被選為了新政權的國旗。

I. 誰來幫我設計一個中隊名稱和標志,並想幾句關於10周年校慶的祝福語。急!!!!!!!!!

透過門上霧氣騰騰的玻璃.
長著專注而發亮的眼睛。
甜蜜的生活,甜蜜的
海上風帆多沉沒――
飛舞在醋栗樹叢.
玻璃的心哈哈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