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史
A. 詳說中國工業設計發展史!
一般來說,自從有人類生存就有了設計,比如勞動工具的設計和製作。
但是工業設計是工業化生產開始的。中國的設計史和世界的設計史是聯系的。世界工業設計史一般來說是從1840英國工業化革命開始的。英國的工業化革命影響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因此中國的工業設計史也可以從這時候開始算起。工業化革命之前都是手工設計,那些都只能算是工藝美術或者說工藝設計。
希望樓主明白
B. 工業設計史
「工業設計」一詞在美國最早出現於1919年,當時一個名叫西奈爾(Joseph Sinel,1889—1975)的設計師開設了自己的事務所,並在自己的信封上印上了這個詞。
C. 工業設計史的內容簡介
內容提要:本書根據1999年9月全國高等學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小組修訂的《工業設計史》大綱編寫而成。書中較系統地介紹了工業設計發展的歷史進程,並附有大量的圖片資料,既可作為高等工業學校工業造型設計專業《工業設計史》課程的教學用書,也適合於設計人員和愛好者閱讀和參考。通過系統地學習人類設計歷史中,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的設計發展演變的脈絡,包括各種設計學派、設計風格、著名設計師及其作品的特色以及設計發展的歷史條件。使學生正確理解工業設計內在動力與源泉,把握工業設計的未來發展,並為學生的課題設計提供大量的設計參考。
D. 工業設計史:什麼是綠色設計,設計如何走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性的概念可以追尋到1987年的 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 的一份報告中,可持續性被定義為:整合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形態。
可持續性是基於經濟、生態、社會三方面的綜合標準的一種設計,它就像一個三根腿的吧椅,缺一不可。這三方面分別是:經濟的繁榮,環境的管理,社會的責任。如果某個腿掉了,那麼這個椅子就不能用了。盡管這三個話題看上去非常的宏觀,但從個體角度,持續性也是可以設計的——可持續性設計 (Sustainable Design)。
E. 中國工業設計發展史
一般來說,自從有人類生存就有了設計,比如勞動工具的設計和製作。
但是工業設計是工業化生產開始的。中國的設計史和世界的設計史是聯系的。世界工業設計史一般來說是從1840英國工業化革命開始的。英國的工業化革命影響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因此中國的工業設計史也可以從這時候開始算起。工業化革命之前都是手工設計,那些都只能算是工藝美術或者說工藝設計。
更多相關的信息,歡迎你點擊瀏覽我的頁面:
F. 大家覺得現在哪本《工業設計史》的書比較好用
傳統工業設計的核心是產品設計。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設計內涵的發展也趨於更加廣泛和深入。人類社會的發展已進入了現代工業社會,設計所帶來的物質成就及其對人類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是過去任何時代所無法比擬的,現代工業設計的概念也由此應運而生。現代工業設計可分為兩個層次:廣義的工業設計和狹義的工業設計。
可以去問問中鵬的老師
G. 工業設計史怎麼最好的背
最好去多了解設計史的大背景,不要僅僅局限在工業設計領域,要多了解所有的設計史,了解的多了你自己就會理出一個工業設計史的發展脈絡,而不是死記硬背。如果你是突擊應付考試的話,那就....
H. 工業設計史的目錄
緒論
第一篇 工業革命前的設計
概述
第一章 設計的萌芽階段
第一節 設計概念的產生
第二節 生存設計
第二章 手工藝設計階段
第一節 中國的手工藝設計
第二節 國外手工藝設計
第二篇 1750-1914年的工業設計
概述
第三章 18世紀的設計與商業
第一節 市場的擴展及其對設計的需要
第二節 勞動分工與設計專業的出現
第三節 18世紀的設計風格
第四節 切普代爾與18世紀的傢具業
第五節 魏德伍德與陶瓷工業
第六節 保爾頓及其小五金工業
第七節 新條件下的設計
第四章 機械化與設計
第一節 英國的紡織工業
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
第三節 美國的製造體系與設計
第四節 標准化與合理化
第五章 設計改革
第一節 19世紀上半葉設計理論的發展
第二節 「水晶宮」國際工業博覽會
第三節 拉斯金、莫里斯與工藝美術運動
第四節 19世紀的工業設計師——德萊塞
第五節 芝加哥學派
第六節 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
第七節 麥金托什與維也納分離派
第八節 德意志製造聯盟(Deutscher Werkbund)
第三篇 1915-1939年的工業設計
第六章 工業、技術與設計
第一節 美國的工業與設計
第二節 歐洲的工業與設計
第三節 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手工藝與設計
第四節 新材料與現代設計
第五節 技術與設計
第七章 藝術變革與現代設計
第一節 美術革命
第二節 風格派
第三節 構成派與俄羅斯先鋒藝術
第四節 走向現代主義
第五節 柯布西埃與機器美學
第六節 格羅披烏斯與包豪斯
第八章 20世紀20-30年代的流行風格
第一節 藝術裝飾風格(Art Deco)
第二節 流線型風格(Streamlining)
第三節 斯堪的納維亞風格
第九章 職業工業設計師的出現
第一節 美國工業設計的職業化
第二節 歐洲的工業設計師
第四篇 1940年至當代的工業設計
第十章 戰後重建與設計
第一節 斯堪的納維亞設計
第二節 現代主義的發展
第三節 美國的商業性設計
第四節 義大利的風格與個性
第五節 聯邦德國的技術與分析
第六節 日本的傳統文化與高技術
第七節 台灣地區及韓國的工業設計
第八節 公司識別計劃
第九節 人機工程學的發展
第十節 新技術及新材料與設計
第十一章 走向多元化
第一節 理性主義與「無名性」設計
第二節 新現代主義與高技術風格
第三節 波普風格(Pop)
第四節 後現代主義
第五節 解構主義
第六節 綠色設計
第十二章 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
第一節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工業設計
第二節 美國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
第三節 歐洲及吧、日本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
I. 工業設計的發展可以劃分為哪幾個時期
工業設計的發展可以劃分為魏瑪時期、德紹時期、柏林時期。
1、魏瑪時期
第一階段(1919—1925年),魏瑪時期。格羅皮烏斯作為總統,提出了「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的崇高理想,肩負著培養20世紀設計師和建築師的神聖使命。格羅皮烏斯廣泛吸收人才,聘請藝術家和工匠授課,形成了藝術教育與手工業生產相結合的新型教育體系。
2、德紹時期
第二階段(1925—1932年),德紹時期。包豪斯在德國德紹重建,進行課程改革,實行設計與生產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優異的效果。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去包豪斯的總裁職務,由建築系主任漢斯·邁耶接任。
這位共產主義建築師將包豪斯的藝術激進主義擴展到政治激進主義,這使包豪斯面臨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最後,梅耶本人不得不在1930年辭職,由(L MIES VAN DE ROHE)接任。接任的密斯面對來自納粹勢力的壓力,竭盡全力維持著學校的運轉,終於在1932年10月納粹黨占據德紹後,被迫關閉包豪斯。
3、柏林時期
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L·密斯·凡·德·羅將學校搬遷到柏林一座廢棄的辦公樓,試圖重建。由於包豪斯精神不被德國納粹所容忍,面對新的納粹政府,米斯終於無力回天,並於當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關閉。1933年11月,包豪斯關閉,不得不結束14年的發展。
(9)工業設計史擴展閱讀:
工業設計的設計理論:
(1)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
(2)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
(3)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和客觀性。這些觀點對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漸從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即用理性的、科學的思想來代替藝術的自我表達和浪漫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