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概論
Ⅰ 誰有工業設計概論電子書啊,急求
辛苦了,為了媳婦也是拼了
Ⅱ 我要寫一關於《工業設計概論》調查報告
瀏覽些網頁,最後只找到一下這篇,希望對你有用。設計學概論論文 從藝術文化學的角度審視工業產品設計 "從遠古的洪荒年代起,直到現代文明的建立和發展,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於造物的苦思冥想,和實際的造物活動。" 人通過這種有意識的活動改造了自然,並使自己獲得人類的靈氣。自然界就被賦予人的意義,出現反映人的意向和活動的世界,"文化"也就開始了它的一發而不可止歇的生命運動。一塊天然的岩石不具備文化意蘊,但經過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價值觀念,進入"文化"范疇。人類適應環境、改造環境並改造自身的過程與產物就是文化。人打磨石器的過程,人在打磨石器的過程中知識和技能的提高,在打磨石器中人與人結成的相互關系,以及最後成就的這件包蘊著人的價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現象。 文化是指在人類社會的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人類為了以一定的方式來滿足自身需要而進行的創造性活動"。 "社會的人是動物長期發展的產物。但是,只有當人不滿足於坐享大自然的賜予,而開始親自生產他所需要的消費品時,人類的文化史才開始了。" 這種文化誕生於人類最初的"造物"活動之中,可以稱之為"造物文化"。只是到了後來,生產力發展了,人的需要豐富了,文化的內涵就由簡而繁、由單一到多樣,文化的概念也隨著文化學研究的深入而被賦予越來越復雜的內涵。但有一點,即人類文化是由一元向多元發展的,沒有改變。 一部人類的文化史,無論哪個地區和民族,可說都是從製造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開始的。人類在打制第一件石器作為工具的時候,並不是出於"藝術"和"審美"的考慮,而完全是出於"勞動",利於"生存"的實用目的。也就是俄國普列漢諾夫(1856-1918)提出的"實用先於審美"。因此,從最早的意義上講,造物活動是綜合的、籠統的、實用的。但是,一般的人造物只要一旦作為物質出現,就會具有一定的實用功能;作為物質的存在,就會對人產生精神的影響。在"勞動"、"生存"的實用目的達到以後,就開始了附加上"藝術"和"審美"的考慮,一般的人造物就上升為造物藝術。在長期的歷史中,隨著人類進行"藝術"和"審美"考慮的越來越豐富,人造物作為它原來的載體已不能充分滿足了,便逐漸從中派生出、分離出現在所謂的"純藝術",由此形成藝術文化,譬如獨立欣賞的繪畫。以致出現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野。然而,造物文化作為原發性的"母型"並沒有被解體,而是沿著自身的軌跡發展。而此時的造物文化也就是造物藝術文化。 人類的造物活動,是以人類自身的創造性獲取一種自然界中本來所沒有的功能形式,求得在自然中的主動生存的開始,是最本質的文化現象。造物文化就是一種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間或之上未經分解的文化,帶有原發性和綜合性。張道一教授在造物藝術論中把這種兼具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而不可分離的文化稱為"本元文化" 。並在《跨世紀的造物藝術》一文中說: "……一般的人造物,按照通常的說法,多稱作為』物質文化』;它是相對於』精神文化』而言的。……嚴格地說,這方面的』人造物』,不能算作純』物質文化』,而是帶有文化的綜合性,我稱之謂』本元文化』。即在文化分為多元之前,一種最早的文化形態。隨著社會的和生產的分工,文化由一元而分作多元,本元文化並沒有被解體,而是同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並行發展。而且由於它同科技的發展同步,又合著生活的脈搏,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如以陶瓷為例,從它的歷史演變中不難看出,盡管技術變了,生活方式變了,它的製作、式樣、用途也隨之變化,而且能夠看出各代陶瓷和品類式樣上的風格差異,成為實用與審美的統一物,但上萬年來並沒有中斷。由文化上的綜合性,決定了它在藝術上和美學上的綜合性。我們所要研究的』造物藝術』及其設計,正是指這一類的文化。" 作為本元文化的造物文化從其出現的時候就具有了實用和審美的雙重社會功能。實用功能的發揮是個體的,而審美功能的發揮是整體的。 而造物藝術文化從它形成起就具有了造物文化的性質。前蘇聯學者卡岡認為,藝術文化從文化形態上是不同於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殊文化,由此,他將整個文化分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藝術文化三部分。物質文化是指從自然向文化的轉化,包括物質生產的產品和方式;精神文化是指由精神生產創造的意識形態方面的文化,兩者是互為的。而藝術文化則是這兩種文化有機互融的結果。他認為:"人的藝術活動的這種特殊的精神--物質完整性導致了:定形於藝術活動周圍的藝術文化不能納入精神文化的界限內,它在文化的空間中既區別於精神文化,又區別於物質文化,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而這就是說,藝術文化的內部結構具有特殊性,既區別於精神文化的結構,又區別於物質文化的結構,因為它由藝術活動本身的特性所決定。" 這里卡岡所說的"藝術文化"就是造物藝術文化。 人類文化的發展,如今已是豐富多樣,絢麗多彩。高爾基把大自然看成是"第一自然界",而人類創造的文化是"第二個自然界"。他說:"學者觀察著,研究著一切存在在』第一自然界』里的現象,教人用這』第一個』的力量去創造』第二個』,教人關心自己的健康,延長自己的生命。藝術家觀察著人的內心世界--心理。"他認為"三個人是創造文化的:學者、藝術家和工人。"藝術是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它的品類更是錯綜復雜,幾乎無法從同一個角度進行分類。一般的藝術,是"純然"的意識形態,作用於人們的精神,起著認識、教育和審美的社會作用,是易於辨別的。但是也有的藝術門類,並不純是意識形態,它以物質形態出現,同時又影響著人的精神,這就是造物藝術。造物藝術直接關繫到人們的衣食住行,它既是物質文化又是精神文化,是適應著物質生產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表現的藝術。造物藝術也就兼具了造物文化和藝術文化的特徵。 大千世界中,多樣的造物藝術已是司空見慣。然而,當我們生活在一切需用之物齊全的環境里,對這些無時無刻不接觸的造物藝術的存在以為都是天經地義的。於是便視而不見、熟視無睹了,對這些人造物的"母型"地位也就漠視了,把這種造物文化簡單化地歸入"物質文化",斥為工匠之作,並排除在藝術與美學之外。特別是我國自先秦以來,奉行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為不齒。造物屬於形而下的范疇,由此它從思想觀念上和社會實踐上都被納入了世俗末流之中,這種思想影響於歷代。正是我國這種傳統的"重道輕器"思想的沿襲,在實踐上強烈的社會需求促使工藝及產品大量介入人的生活,成為一種左右社會和人們心態的物質力量;而在人們觀念上卻又鄙視這種工肆之人的藝術勞動,不僅大批藝人、工匠得不到應有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造物活動作為一項文化也沒有在整體意義上得到相應的承認和重視。 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們甚至"坐而論道":"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這種"君子不為",不知影響了多少人。 馬克思指出:"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因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為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我們不能否認造物藝術文化的本質。造物藝術文化是藝術文化的基礎和根源,又是藝術文化的一種特殊形 態,是視覺藝術語言,是藝術語言的一種表現形式。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造物藝術文化的不斷積累,才將人類的藝術文化逐漸充實豐滿,才將人類的文明高高托起。 我們知道,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因為自然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基礎條件,人也不能離開自然而完全獨立生存。人類的祖先就是這樣作為自然的一部分而生活於自然之中。在這種狀況下,人類的生存受到當時人們的意志難以改變的、復雜的法則的支配。在自然中固定著自己的位置,不能從自然的循環中擺脫出來。當時,人們依靠樹木的果實、優裕的自然而維持生命,遇上嚴酷異常的自然災害時,只有凍死、餓死。這樣,自然對於人類的存在來說,是絕對的條件,同時,有時也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為此,人類便開始努力,盡可能逃避不利的自然環境,創造出有利的環境以便更容易生存。人類變得有意志和自然相對抗了。拒絕由自然來擺布本身生存的一切,開始作用於自然而又改造自然,對此,人類在人和自然之間,創造出了應稱為第二自然的人工環境,藉此,從自然的直接的異動中逃避出來,開始調整人類和自然的關系,把自己生存的某部分掌握在人類自己手中。因為"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單純地以自己的存在來使自然界改變;而人則通過他所作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 因此,不管自然環境如何多變,隨著創造出適應多種情況的人工環境,人類便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生存。人類創造了制服獵取物的武器,創造了滿足各種生活所必需的工具。最初是靠手,盡管所用的材料也往往是原封不動地搬用自然的材料,但已經深深地刻上了人類的痕跡。在保留著打擊痕跡的人類第一件工具的石器中,卻能看出,人類經過漫長的歲月製造出了最順手的和最能發揮功能的造物藝術。"可以把一切意識性的、物象化的、符合某種目的的物品都稱為產品設計。若一般通俗地說明的話,即,把具有目的,由人類創造出來的所有實體都可稱為產品設計"。 這些造物藝術都是手工產品,因此,也可以籠統地稱為工業產品設計。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18539412.html?si=1
Ⅲ 工業設計概論程能林這本書考什麼內容
朋友你好抄:你去聯合襲書城看了嗎?(芙蓉路)我覺得那邊還算比較全吧。你把書名和出版社拿到查詢台看一下。如果沒有的話就看看淘寶店裡有沒有。如果還沒有!。。。直接和出版社聯系?哈哈。我覺得不會到這個地步的。設計題你可以聯系招生購買。畢竟考的人不多。不太好找。附:2009年吉林大學考研復試分數線: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噢。祝一切都好。考研成功!
Ⅳ 求工業設計概論電子版
書本背面有個網址,上面就有電子版下載。
我暫時書不在手頭,你自己找找……
Ⅳ 工業設計概論試卷和答案
靈感:指在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活動中,由於艱苦學習、長期實踐,不斷回累積經驗和知識而突然出現的富答有創造力的思路
靈感,是人們在藝術構思探索過程中由於某種機緣的啟發,而突然出現的豁然開朗、精神亢奮,取得突破的一種心理現象。靈感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創造,然而它的產生卻是突然而來、倏然而去,並不為人們的理智所控制,具有突然性、短暫性、亢奮性和突破性等特徵
Ⅵ 誰給我一篇格式齊全的工業設計概論的論文啊…盡量原創,沒有幫我改一篇也行
的工業設計概論的
這方面的文章不太好寫
,你可以去找別人幫你寫一下。
我知道一家,他們的文章寫的不錯,完成文章,滿意再付款的.
(QQ)加為好友就行
:一
零
三
七
二
五
二
六
五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