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庫房設計

庫房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1-21 13:45:05

1. 一般倉庫設計在幾樓為好

一樓或者地下吧

2. 關於倉庫建築設計的規范有哪些

目前涉及各類倉庫建築設計的規范

《商業倉庫設計規范》回SBJ01-1988
《糧食平答房倉設計規范》GB
50320—2001,2001年7月1日起實施;原行業標准《糧食房式倉庫設計標准》
SBJ
03—89廢止
《食用油庫建設標准
》SBJ07-94
《物資倉庫設計規范》SBJ09-95
《冷庫設計規范》
GB
50072-2001
《石油庫設計規范》GB
50074-2002

3. 庫房改造設計說明怎麼寫

你好!
1、根據甲方的要求,嚴明改造的庫房是什麼結構
2,說明每個結構中的設計要求、版施工工藝權及使用年限.
3、細化地質構造和周圍環境對其的影響力
4、水電的安裝及走位的量化的說明
5、消防安全及緊急速散通道等配套設施的說明
如有疑問,請追問。

4. 倉庫設計的布局形式有哪幾種

倉庫設計的布局形式:1,U型流動,2,直線型流動。3,T型流動。(這個對不對?)
二、倉庫的布局設計

倉庫的布局包括:總體布置,即確定倉庫內建築物、貨場、構築物、運輸系統、附屬固定設備、地下設施等平面位置和豎直高度,庫房、貨棚、輔助間等的單體布置。同時包括供電、排水布局。

1、倉庫平面布置

倉庫的平面布置,就是根據倉庫總體設計要求,科學地解決倉庫區域的布局問題,包括具體安排主要業務場所、輔助業務場所、生活區的辦公室場所、生活場所及其它附屬設施的位置。

主要業務場所的布局,要以保管物品的庫房、貨棚、貨場為重點。庫房的布局,要按儲存物品的類別和安全性質分組布置。每組之間,還要考慮到業務性質、吞吐量大小以及作業的合理流程。

輔助業務場所的布局是為主要業務場所服務的,應靠近主要業務場所。所存放包裝物料的場所,應調在包裝場所附近,以便於材料的領用;保管苫墊用品的場所,應設在出入方便,距離物品保管場所較近的地方。

生活區的布局,一般應與庫區各業務場所隔開,並設置單獨的出入口。

2、倉庫豎向布局

倉庫豎向布局,是確定倉庫建築物上的標高(高程)界限。倉庫基建時,應因地制宜地將場地上自然起伏的地形加以適當改造,使之滿足庫區各建築物、庫房和貨場之間的裝卸運輸要求,並合理解決場地排水問題。

3、倉庫供給與排水水布局

倉庫給、排水主要是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庫區的排水包括兩個方面:

(1)防洪問題,防止庫外洪水沖淹倉庫

(2)庫區場地排水問題,即生活污水和雨水排出庫外

4、搬運與庫區布局

倉庫布局需結合所選擇的材料搬運設備,因為產品流程的通道將主要取決於材料搬運系統。

5. 庫房設計說明如何寫

1、根據甲方的要求,嚴明改造的庫房是什麼結構 2,說明每個結構中的設計要求、施工工藝及使用年限. 3、細化地質構造和周圍環境對其的影響力 4、水電的安裝及走位的量化的說明 5、消防安全及緊急速散通道等配套設施的說明

6. 倉庫布局的設計

1、倉庫結構類型的選擇
倉庫結構類型的選擇,主要根據倉庫的功能和任務來確定,主要包括:
(1)倉庫的主要功能,是單純儲存還是兼有分揀、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
(2)儲存的對象,儲存貨物的性質、類型、數量、外形式尺寸;
(3)倉庫內外環境要求,主要指溫、濕度的限制以及消防、安全等要求:
(4)經濟能力,投資額的大小,對經營成本的要求等。
2、倉庫設施、設備的配置
根據倉庫的功能、存儲對象、環境要求等確定主要設施、設備的配置。如下表所示: 功能要求 設備配置 存貨、取貨 貨架、叉車、堆垛機械、起重運輸機械等 分揀、配貨 分揀機、托盤、搬運車、傳輸機械等 驗貨、養護 檢驗儀表、工具、養護設備等 防火、防盜 溫度監視器、防火報警器、監視器、防盜報警設備等 流通加工 加工作業機械、工具等 控制、管理 計算機及輔助設備等 配套設施 站台(貨台)、軌道、道路、場地等 3、倉儲面積及參數的確定
倉儲面積是影響倉庫規模和倉儲能力的重要因素。倉儲面積,包括庫區總面積和倉庫建築面積。
(1)倉庫建築面積及各項參數
①倉庫建築系數。是各種倉庫建築物實際佔地面積與庫區總面積之比。
倉庫建築系數=倉庫建築佔地面積/庫區總面積×100%
該參數反映庫房及倉庫管理的建築物在庫區內排列的疏密程度,反映總佔地面積中庫房比例高低。
②倉庫建築面積。是倉庫建築結構實際佔地面積,用倉庫外牆線所圍成的平面面積來計量。多層倉庫建築面積是每層的平面面積之和。
其中,除去牆、柱等無法利用的面積之後稱有效面積,有效面積從理論上來講,都是可以利用的面積。但是,可利用的面積中,有一些是無法直接進行儲存活動的面積,如樓梯等,除去這一部分面積的剩餘面積稱使用面積。
③倉庫建築平面系數。是衡量使用面積所佔比例的參數。
庫房建築平面系數=庫房使用面積/庫房建築面積×100%
(2)確定倉庫面積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物資儲備量,它決定了所需倉庫的規模;
②平均庫存量,主要決定所需倉庫的面積:
③倉庫吞吐量,反映了倉庫實際出入庫的貨物量,與倉庫面積成正比關系;
④貨物品種數,在貨物總量一定的情況下,貨物品種數越多,所佔貨位越多,收發區越大,
所需倉庫面積也越多;
⑤倉庫作業方式,機械化作業必須有相應的作業空間;
⑥倉庫經營方式,如實行配送制需要有配貨區,進行流通加工需要有作業區等。
(3)其它技術參數
①庫房高度利用率。是反映庫房空間高度被有效利用程度的指標。
庫房高度利用率=貨垛或貨架平均高度/庫房有效高度×100%
這個參數和庫房面積利用率參數所起的作用是一樣的,即衡量倉庫有效利用程度。倉庫中可以採取多種技術措施來提高這一利用程度。
②倉容。倉庫中可以存放物資的最大數量。以重量單位(噸)表示。
倉容大小取決於面積大小及單位面積承載貨物重量的能力以及貨物的安全要求等。
倉容(噸)=倉庫使用面積(m2 )×單位面積儲存定額(噸/m2 )
庫容反映的是倉庫的最大能力,是流通生產力衡度的重要參數。
③倉庫有效容積。指倉庫有效面積與有效高度之乘積。傳統的倉容指標因與庫房高度關系不大,因而不能很好地反映庫房容積利用情況。隨著高平房倉庫及立體倉庫的出現,面積利用指標已不能完全反映倉庫技術經濟指標。倉庫有效容積則是指描述倉庫立體的儲存能力和利用情況。
倉庫有效容積=倉庫有效面積(m2 )×有效平均高度(m)
④倉庫周轉次數。是年入庫總量或年出庫總量與年平均庫存之比,反映倉庫動態情況,是生產性倉庫和流通性倉庫的重要指標,在年入(出)庫總量一定情況下,提高周轉次數,則可降低靜態庫存的數量,從而減少倉庫有效容積的佔用。
周轉次數=進(出)庫總量/平均庫存
4、確定倉庫主體構造
倉庫主體構造包括:基礎、地坪、框架構成、立柱、牆體、屋蓋、樓板、地面、窗、出入口、房檐、通風裝置等。
(1)倉庫框架。框架是用柱、中間柱等及牆體構成。倉庫內有立柱,會影響倉庫的容量、裝卸作業的方便性,能減少則應盡量減少。
(2)防火問題。倉庫主體構造要採用防火結構設計,外牆地板、樓板、門窗必須是防火結構,使用耐火或不燃燒材料,如混凝土、石棉類建材等。
(3)出入口尺寸。主要是由貨車是否入庫,使用的叉車種類、尺寸、技術參數、台數、出入庫頻率,保管貨物的尺寸大小等因素決定的。
(4)站台(貨台)的高度。庫外道路平面停放的待裝卸貨車車廂底板高度尺寸,應與庫內地面平齊。這樣運輸車輛不進入倉庫作業,但利用叉車進行搬運作業卻十分方便。
5、倉庫附屬設施、設備
(1)保管設備
在庫內堆放要保管的貨物時,通常採用的方法有:地面散堆法、平托盤分層堆碼法、框架托盤分層堆放法、貨架散放法、托盤在貨架放置法等。不同的保管貨物的方法需有不同的保管設備。
(2)分揀裝置、裝卸搬運設備
在許多倉庫中有機械化、電子化的貨物分揀設置,以及進行機械化作業的各種叉車、專用設備和工具。因此,倉庫設計、布置要與分揀裝置、裝卸搬運設備的配置、安裝與作業方法及所需面積等相互協調。

7. 倉庫的設計要考慮哪些因素

倉庫的結構是對實現倉庫的功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倉庫的結構設計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平房建築和多層建築
倉庫的結構,從出入庫作業的合理化方面考慮,盡可能採用平房建築,這樣儲存產品就不必上下移動,因為利用點滴將儲存產品從一個樓層搬運到另一個樓層費時費力,而且電梯往往也是產品流轉中的一個瓶頸,因為有許多材料搬運機通常都會競相利用數量有限的電梯影響庫存作業效率。但是在城市內,尤其是在商業中心地區,那裡的土地有限或者昂貴,為了充分利用土地,採用多層建築成為了最佳的選擇。在採用多層倉庫時,要特別重視對上下樓的通道設計。
2.倉庫出入口和通道
倉庫出入口的位置和數量是由「建築的開建長度、進深長度」、「庫內貨物堆碼形式」、「建築物主體結構」、「出入庫次數」「出入庫作業流程」以及「倉庫職能」等因素所決定的。出入庫口尺寸的大小是由卡車是否出入庫內,所用叉車的種類、尺寸、台數、出入庫次數,保管貨物尺寸大小所決定的。庫內的通道是保證庫內作業的暢順的基本條件,通道應延伸至每一個貨位,使每一個貨位都可以直接進行作業,通道需要路面平整和平直,減少轉彎和交叉。
3.立柱間隔
庫房內的立柱是出入庫作業的障礙,會導致保管效率低下,因而立柱應盡可能減小。但當平房倉庫梁的長度超過25米時,建立無柱倉庫有困難,則可設中間的梁間柱,是倉庫成為有柱結構。不過在開間方向上的壁柱,可以每隔5~10米設一根,由於這個距離僅和門的寬度有關,庫內又不顯露出柱子,因此和梁間柱相比,在設柱方面比較簡單。但是在開間方向上的柱間距必須和隔牆、防火牆的位置,天花板的寬度或是庫內開間的方向上設置的卡車停車站台長度等相匹配。
4.天花板的高度
由於實現了倉庫的機械化、自動化,因此現在對倉庫天花板的高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使用叉車的時候,標准提升高度時3米;而使用多端是高門架的時候要達到6米。另外,從托盤裝載貨物的高度看,包括托盤的厚度在內,密度大且不穩定的貨物,通常以1.2米為標准;密度小而穩定的貨物,通常以1.6米為標准。以其倍數(層數)來看,1.2米/層×4層=4.8米,1.6米/層×3層=4.8米,因此,倉庫的天花板高度最低應該是5~6米。
5.地面
地面的構造主要是地面的耐壓強度,地面的承載力必需根據承載貨物的種類或堆碼高度具體研究。通常,一般平房普通倉庫1平方米地面承載力為2.5~3噸,其次是3~3.5噸,多層倉庫層數加高,地面曾受負荷能力減少,一層是2.5~3噸,二層是2~2.5噸,三層是2~2.5噸,四層是1.5~2噸,五層是1~1.5噸甚至更小。地面的負荷能力是由保管貨物的重量、所使用的裝卸機械的總重量、樓板骨架的跨度等所決定的。流通倉庫的地面承載力,則必須還要保證重型叉車作業的足夠受力。

8. 倉庫應如何設計布局

倉庫設計的布局形式:1,U型流動,2,直線型流動。3,T型流動。(這個對不對?)
二、倉庫的布局設計
倉庫的布局包括:總體布置,即確定倉庫內建築物、貨場、構築物、運輸系統、附屬固定設備、地下設施等平面位置和豎直高度,庫房、貨棚、輔助間等的單體布置。同時包括供電、排水布局。
1、倉庫平面布置
倉庫的平面布置,就是根據倉庫總體設計要求,科學地解決倉庫區域的布局問題,包括具體安排主要業務場所、輔助業務場所、生活區的辦公室場所、生活場所及其它附屬設施的位置。
主要業務場所的布局,要以保管物品的庫房、貨棚、貨場為重點。庫房的布局,要按儲存物品的類別和安全性質分組布置。每組之間,還要考慮到業務性質、吞吐量大小以及作業的合理流程。
輔助業務場所的布局是為主要業務場所服務的,應靠近主要業務場所。所存放包裝物料的場所,應調在包裝場所附近,以便於材料的領用;保管苫墊用品的場所,應設在出入方便,距離物品保管場所較近的地方。
生活區的布局,一般應與庫區各業務場所隔開,並設置單獨的出入口。
2、倉庫豎向布局
倉庫豎向布局,是確定倉庫建築物上的標高(高程)界限。倉庫基建時,應因地制宜地將場地上自然起伏的地形加以適當改造,使之滿足庫區各建築物、庫房和貨場之間的裝卸運輸要求,並合理解決場地排水問題。
3、倉庫供給與排水水布局
倉庫給、排水主要是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庫區的排水包括兩個方面:
(1)防洪問題,防止庫外洪水沖淹倉庫
(2)庫區場地排水問題,即生活污水和雨水排出庫外
4、搬運與庫區布局
倉庫布局需結合所選擇的材料搬運設備,因為產品流程的通道將主要取決於材料搬運系統。贊同1|
評論

9. 建築設計裡面有沒有關於倉庫設計的規范

目前涉及各類倉庫建築設計的規范 :
《商業倉庫設計規范》SBJ01-1988
《糧食平房倉設計規范》GB50320—2001,2001年7月日起實施;原行業標准《糧食房式倉庫設計標准》SBJ03—89廢止
《食用油庫建設標准 》SBJ07-94
《物資倉庫設計規范》SBJ09-95
《冷庫設計規范》GB 50072-2001
《石油庫設計規范》GB 50074-2002

注意事項:
1、倉庫是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間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首先了解外部對倉庫的要求,外部與倉庫的連接方式和方法。
2、倉庫的規劃設計必須建立在真實的數據收集和正確的數據分析基礎上。
3、各類數據的ABC分析,在同一倉庫中有時也可能採用若干種不同的倉庫形式。
4、條碼、單元化容器的標准化,是信息技術、物流技術的基礎,並影響倉庫的效率,必須從企業的角度,供應鏈的角度首先來考慮、確定。
5、當前,企業間供應鏈管理的發展,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正在推動和指導倉庫的進步和建設,條型碼識別技術,無線信息傳輸技術(RF),倉庫管理系統(WMS)等不但在自動化倉庫內使用,而且也在人力、機械化倉庫內使用。這是受到企業信息一體化和企業間供應鏈信息一體化的影響和推動。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