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納兄弟logo
⑴ 求一個gif圖片 中間是華納兄弟的標志 中間有個很萌的小貓出來 學獅子叫..
是這個吧...
⑵ 卡梅隆安東尼的標志是什麼
紋身是安東尼的獨特標志
目前安東尼身上共有20多處紋身.MELO紋身多是一些諺語或短 句:「回When the GrassIs Cut the Snakes Will Show」(水答落石 出),「No one will ever be able to feel my pain 」(永遠沒人能真正感受我的痛 苦),「Me Against The World」(我與世界為敵)前臂上還刺著草盡蛇現。還有左邊的背上Blessed,Delivered.右肩的 CA就是他名字carmelo anthony 的縮寫.左肩上華納兄弟的標志.代表了MELO的出生地WEST BAL DIMORE.左手上有個自己 戰靴標志logo紋身。
⑶ 跪求哥倫比亞,華納,環球,福克斯,電影公司的logo的來歷和意義
華納兄弟影業公司 (Warner Bros.)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1923年4月由華納4兄弟創建。當時總部設在紐約,製片廠設在好萊塢附近的伯班克。華納兄弟1917年開始在紐約從事電影的發行放映業務,建立華納公司攝制影片是業務的擴展。1925年接管維泰葛拉夫製片公司,並於1927年攝制、發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影片《爵士歌手》,從而使華納公司於30年代初進入了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的行列。華納公司在30年代以拍攝強盜片、歌舞片和傳記片著稱,尤以E.G.魯賓遜、J.賈克奈、H.鮑嘉等人主演的強盜片最有觀眾。傳記片中也有不少受歡迎的作品,如P.茂尼主演的《左拉傳》(1937)等。華納的影片一般都比較樸素、緊湊,成本也較低,其主題都或多或少與30年代初發生的美國經濟危機有聯系。50年代美國電影蕭條時期,華納把財力轉向製作電視系列片。6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地採用向獨立製片人投資的製片方式。它成功地拍攝了《窈窕淑女》(1964)、《誰害伯弗吉尼亞.沃爾夫》(1966)、《邦妮和克萊德》(1967)等。1967年加拿大發行電視片的七藝公司買下了華納公司,改名為華納—七藝公司。兩年後,華納—七藝公司又轉讓到一個大企業集團金尼全國服務公司手中,改組為華納交流公司。這個公司經營的業務范圍甚廣,製片和發行影片僅是其中的一個項目。
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20th Century-Fox Film Corp.)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成立於1935年5月,由默片時代的大公司福克斯電影公司和20世紀影片公司合並而成,是30-40年代好柒塢8家大電影公司之一。當時公司擁有導演E.劉別謙、E.卡善、O.普雷明格等人,並擁有不少受觀眾歡迎的電影明星,如S.鄧波兒、L.楊、H.方達、G.佩克等,他們曾拍攝了一些有一定質量的影片。這一時期,公司生產的影片樣式不一,藝術質量也參差不齊,但影片的技術質量都比較高。1940年J.福特為公司導演的《怒火之花》可作為藝術與技術質量俱佳的例子。從50年代開始,美國電影業進入衰退時期。該公司為了與新興的電視抗衡,曾致力於研究寬銀幕在商業上的應用。1953年9月16日根據聖經故事改編拍攝的寬銀幕故事片《長袍》在紐約羅克亞影院上映,這第一部寬銀幕故事片不僅是該公司成立以來最賺錢的影片,也是電影從默片進入有聲片以來在技術上的一次突破。60年代,攝制了美國電影史上成本空前的影片《克婁巴特技》(1963,一譯《埃及艷後》),遭到失敗。1972年又推出《海神號遇險記》,開創了泛濫於70年代的災難片樣式。70年代後期,該公司拍片很少。1981年大石油商M.戴維斯買下了這家公司。
派拉蒙影業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Inc.)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A.楚柯爾在1912年創立名演員公司,J.L.拉斯基於1913年建立傑西.拉斯基故事片公司。1916年上述兩家製片公司合並成立名演員—拉斯基公司。次年,新公司兼並了12家製片公司;以後再把派拉蒙影片發行公司也並了過來,遂於1927年改名為派拉蒙—名演員—拉斯基公司。1930年又兼並了擁有多家影院的帕布利克斯公司,再改公司名為派拉蒙帕布利克斯,逐步發展成為好萊塢的大公司。1930年公司由於領導層的矛盾與經營不善被紐約聯邦地區法院宣布破產,1935年重新組織成立了派拉蒙影業公司。新公司生產了一系列由M.魏斯特、B.克羅斯貝、B.霍甫、D.拉摩、G.古柏和 C.考爾白等人主演的賺錢影片而再次興起。當時公司的導演有J.von斯登堡,E.劉別謙和R.馬莫里安等。公司在40年代發掘吸收了不少新人,如A.萊德、V.萊克、B.蘭開斯特、K.道格拉斯等人。導演有B.懷爾德、P.斯特吉斯。公司在40年代最賺錢的影片是《與我同行》。50—60年代,派拉蒙和其他大公司一樣受到美國影業蕭條的打擊,影片產量下降,收入減少。1966年石油資本集團購買了派拉蒙,使其成為海灣與西方石油公司的一家子公司。隨著70年代美國電影業的復興,派拉蒙攝制了《教父》(一、二集)、《油脂》、《周末狂歡》等票房價值很高的影片,公司逐年有盈餘,並於1978年達到了創紀錄的數字。
迪斯尼娛樂公司
在1937年以前,卡通片只是在電影開演前的娛樂節日,都只有十幾分鍾。當沃特. 迪斯尼決定拍攝《白雪公主》的時候,許多影評家都對之不屑一顧,認為不會有人願意花錢去看一部全部是卡通的電影。但當影片在好萊塢首演時,獲得了包括卓別林等名人在內的觀眾起立鼓掌,從此動畫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在美國加入到第 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迪斯尼又拍攝了四部動畫電影。
在戰爭期間,由於條件制約無法拍攝大型動畫電影,所以1942年的《小鹿斑比》之後,迪斯尼連續推出了六部動畫短片。戰爭結束後,動畫電影《灰姑娘》的再次成功,使迪斯尼的動畫王國進入黃金時代。在1950年至1966年期間,迪斯尼幾乎拍遍了所有童話題材,在1955年拍攝的《Lady and Tramp》則首次把動畫場景從童話世界搬回到現實生活中。與此同時,迪斯尼還拍攝了許多由真人主演的電影,以及許多關於野生動物的紀錄片。1964年,一部由真人與卡通合演的電影《歡樂滿人間》獲得了奧斯卡13項提名,最終得到5個獎項。
1966年末,沃特.迪斯尼因病逝世,迪斯尼公司失去了「創意」,急需開拓新的道路。因此在70年代,迪斯尼公司僅推出了四部動畫電影,其中一部還只是舊的短片的全集。進入80年代以後,與沃特迪斯尼同時代的動畫家們都到了退休年齡,公司轉到了新生代的手中。1985年推出的「black Cauldron」是迪斯尼動畫家族中的另類,片中不但沒有歌曲,而且表現了許多黑暗面,被評定為不適合16歲以下年齡觀看。80年代中後期,隨著專業管理人員Michael Eisner的加盟,迪斯尼公司開始走出困境。
1989年《小美人魚》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後推出的《美女與野獸》更是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又一次創造了奇跡。電腦動畫技術的日逾成熟,取材方面更加多元化,以及將經典動畫改編為音樂劇、冰上舞蹈,或是以錄像帶的方式推出續集等一系列改變,終於使迪斯尼公司獲得了重生,進入了第二個黃金時代。
由於巨大的市場和利益,華納、夢工廠等公司紛紛加入到動畫電影的製作當中,迪斯尼公司受到了挑戰,但不論怎樣,觀眾永遠是受益者,他們期望著在下個世紀迪斯尼公司依然不斷地帶來驚喜。
環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Picture Co.)
電影製片公司。1912年美國獨立電影公司的老闆C.萊默爾把他的公司和N.鮑爾斯等六七家小電影公司合並,組成環球影片公司,在30—40年代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萊默爾於1914年在好萊塢北面建起了攝影棚和供拍外景用的場地,命名為環球城。1915年3月環球城正式啟用;當年生產影片250部。30-40年代生產了大量低成本影片,其中大多是西部片、音樂片、恐怖片和滑稽片。如B.卡洛夫主演的恐怖片,D.竇萍主演的音樂片,B.阿博和L.卡斯特洛主演的滑稽片,都有很高的票房價值,贏利頗豐。在它的產品中,象《西線無戰事》(1930)那樣的嚴肅作品極少。1946年環球公司和國際影片公司合並為環球國際公司。1952年德卡唱片公司購得了環球國際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之後,恢復了舊名。以後該公司又歸美國音樂公司(MGA)所有,直到80年代。50年代環球國際公司一改過去大量攝制低成本片的做法,採取少拍片以提高技術質量的方針,同時採用資助獨立製片人拍攝影片的方法,其中不乏成功之作,如《斯巴達克斯》(1960)。60年代,公司集中全力提供電視片和供電視放映的影片。同時還把環球城作為好萊塢的一個旅遊中心向旅遊者開放而利潤倍增。70年代攝制了頗有影響的《美國風情畫》(1973)以及該公司歷史上獲利最多的娛樂影片《大白鯊》(1975)。
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 Corp.)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1619年由C.卓別林、D.范朋克、M.壁克馥、D.W.格里菲斯出資創建。目的是為了擺脫大電影公司的束縛和剝削,爭取更多的創作自由和更大的利潤。最初設想只是攝制和發行4位創始人的作品。後因格里菲斯退出,卓別林、范朋克等人的作品數量有限,公司遂把資助獨立製片人拍片和發行他們的影片作為業務重點。聯美公司與當時的其他電影公司不同,它沒有自己的攝影棚,拍片時需租用場地;沒有自己僱用的電影明星和導演,採用向獨立製片人投資的方式拍片;沒有自己的電影院,發行影片採取與發行商逐片簽訂合同的方式。聯美是最早採用美國在60年代盛行的製片和發行方式的大公司。這種經營方式及導演具有的相對獨立性,使聯美公司得以在攝制娛樂片外,還拍攝、發行了一些具有一定影響和一定藝術成就的影片。如C.卓別林的《淘金記》(1925)、《摩登時代》(1936)、《大獨裁者》(1940)、《舞台生涯》(1952)、D.W.格里菲斯的《被摧殘的花朵》(1919)、《走向東方》(1920)以及《疤面人》(1932)、《桃色公寓》(1960)、《西區故事》(1961)等等。聯美公司在紐約成立時只是個小公司,20年代到30年代中,逐步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大公司之一。50年代,美國電影業進入蕭條、衰退時期,卓別林和壁克黎先後把他們的股票出售給金融資本家。之後,聯美公司又幾度易手,終於在1981年被米高梅公司的老闆K.克科里安出資買下,並人米高梅公司,改稱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Corp.)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1920年,原來在環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在好萊塢成立了一家攝制喜劇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電影銷售公司。1924年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並於30年代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這主要是由於H.科恩的精明強乾和公司導演F.卡普拉的創作才能起了作用。卡普拉在公司工作10年,拍攝了不少頗受歡迎的喜劇,其中包括《一夜風流》(1934)、《弟斯先生進城》(1936)、《史密斯先生上華盛頓》(1939)等。50年代,哥倫比亞公司開始採用對獨立製片人和導演資助的辦法拍攝影片。公司先後資助一些頗有名氣的導演人拍片,如:S.施皮格爾、D.里恩、O.普雷明格、E.卡善、R.羅森和F.齊納曼,拍出了不少質量高、影響大的影片,如《生於昨天》(1950)、《永垂不朽》(1953)、《在江邊》(1954)、《桂河大橋》(1957)、《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猜猜誰來吃晚餐》(1967)等。50-60年代的美國電影危機年代,哥倫比亞公司通過它的子公司銀幕珍品公司向電視台出售公司以前的舊片並為電視台攝制電視片,成為好萊塢最早與電視結合的大公司之一。1968年公司改組,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工業公司,下屬兩個主要分支機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和銀幕珍品公司,繼續從事對獨立製片的投資、電視片攝制和新興的錄像帶工業。80年代該公司附屬於美國可口可樂公司。
米高梅電影公司 (Metro-Goldwyn-Mayer)
電影公司。1924年5月17日,美國洛氏公司的老闆M.洛把該公司所屬的米特羅影片公司和高爾溫影片公司、L.B.梅耶製片公司合並,組成米高梅公司。30年代好萊塢鼎盛時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電影公司,每年要生產40—50部影片。米高梅在這一時期擁有美國最受觀眾歡迎的影星和導演,影星如G.嘉寶、C.蓋博、J.哈羅、S.屈賽、R.泰勒、J.克勞馥、N.希拉等等,導演如E.von斯特勞亨、K.維多、F.朗格、G.顧柯、V.弗萊明等等。從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米高梅攝制了數以百計的影片,除了少數影片如《塊肉餘生》、《叛艦喋血記》(1935)、《茶花女》(1939)、《忠勇之家》(1942)、《雙城記》等之外,90%為平庸之作,內容淺薄、脫離現實,往往千篇一律地以虛構的故事、美滿的結尾,配上受觀眾歡迎的大明星和較高的攝制技巧去招徠觀眾。米高梅公司日復一日地象工廠生產工業品的流水裝配線那樣大量生產這種影片,為好萊塢贏得「夢幻工廠」的「美名」出了大力。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米高梅曾一度以拍攝大場面歌舞片為重點,生產了幾部頗有特色的歌舞片,如《雨中曲》(1952)等。50年代美國電影業發生危機,到60年代初該公司連年虧損,影片產量逐年下降,到70年代初至80年代每年只拍三、四部影片。70年代初,美國拉斯韋加斯的大資本家K.克科里安買下了米高梅公司。新的主管人員把米高梅公司的道具服裝等統統拍賣出去,並把資金投入拉斯韋加斯、里諾等賭城的房地產、旅館業和其他能獲利的方面。到70年代末米高梅公司又再度繁榮,但製片卻只是這個公司的廣泛業務范圍之一,1981年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聯美公司,改名為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
⑷ 這類電影圖標,該叫什麼名字!怎麼描述!
華納兄弟娛樂公司(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
或者簡稱華納兄弟(Warner Bros.)是全球最大的電影和電視娛樂製作公司。
⑸ 美國幾大電影公司的電影片頭的形像標志是什麼呀
米高梅-----電影膠片中的獅子,還會吼
哥倫比亞,三星合並後-------女神+馬,
派拉蒙------ 派拉山+一圈星星
城堡石----- 大堡礁
20世紀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的雕塑一樣的
迪士尼-----童話中的城堡下面有walt disney picture
字樣
好萊塢電影------獅身人面像
華納------WB
環球------地球+universal字樣
聯合藝術家------背景是岩石狀的+united artists
新線----電影膠片中的一格
試金石 點石-----黃色的閃電插入藍色的球
獅門影業-----好像獅子座
米拉麥克斯----大M+MIRAMAX
夢工場----晚上的雲彩(很夢幻哦,。好像做夢)
美國電影公司----星條旗+USA
⑹ 好萊塢電影公司標志
環球襲影業
環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Picture)雖然在好萊塢八大公司中資歷排行第二,並在公司創始階段成為好萊塢實力最強的電影公司,但由於創始人卡爾·萊默爾只用自有資金經營公司,而且旗下也沒有強有力的連鎖影院,到二十年代中期,已經把頭號交椅拱手讓給了新成立的米高梅公司。而在此後的幾十年裡,環球電影公司更成為好萊塢的二等公民,因為這家公司財力薄弱,也沒有簽下多少明星,擅長拍攝的是《木乃伊》和《弗蘭肯斯坦》這樣成本低廉的恐怖片,以及小城鎮觀眾喜歡看的西部片、通俗劇和系列電影。
⑺ WB是美國那家電影公司的標志
華納兄弟娛樂公司(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或者簡稱華納兄弟(Warner Bros.)是全球最大的電影和電視娛樂製作公司。專目前,該公司是時代華屬納旗下子公司,總部分別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伯班克以及紐約市。華納兄弟包括幾大子公司,包括華納兄弟影業、華納兄弟製片廠、華納兄弟電視製作、華納兄弟動畫製作、華納家庭錄影、華納兄弟游戲、華納電視網、DC漫畫和CW電視網。華納兄弟成立於1918年,是美國成立時間第三悠久的電影公司,前兩家為派拉蒙電影公司和環球影業,均成立於1912年,後者是米高梅影業。
⑻ 請問以下電影的出版公司,以及他們公司標志。謝謝
暮光之城:獅門公司
粘圖片累死了,望採納
⑼ 歐美電影前出現WB什麼意思
WB是華納兄弟娛樂公司的英文縮寫。
華納兄弟娛樂公司(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簡稱華納兄弟(Warner Bros.),成立於1918年是全球最大的電影和電視娛樂製作公司之一。
華納兄弟包括幾大子公司,包括華納兄弟影業、華納兄弟製片廠、華納兄弟電視公司、華納兄弟動畫製作、華納家庭錄影、華納兄弟游戲、DC娛樂公司和CW電視台。目前,該公司是華納傳媒 旗下子公司,總部分別位於美國伯班克和紐約。
(9)華納兄弟logo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04年,華納兄弟成立了以匹茲堡為總部的Duquesne Amusement & Supply Company發行電影。幾年內,電影發行業務發展到了四個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開始嘗試製作電影。
1918年,在好萊塢日落大道成立了華納兄弟片廠。山姆和傑克·華納負責製作電影,而哈利和亞伯特處理在紐約的財務和發行事宜。1923年4月4日,在獲得銀行家Motley Flint的資助下,上述機構正式合並為華納兄弟影業公司(Warner Brothers Pictures, Incorporated)。
公司的第一筆重要交易,是從劇作家大衛·貝拉斯科手上獲得了Avery Hopwood在1919年出版的百老匯音樂劇《淘金女郎》(The Gold Diggers)的改編權。
然而真正讓華納兄弟小有名氣的是一條叫任丁丁的狗,它是被一位美國士兵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從法國帶回來的。這位狗演員在當時很有名氣,從1922年開始,領銜主演了10多部電影。
傑克·華納支付任丁丁每周1,000美金的酬勞,任丁丁對當時尚缺乏電影製作經驗和實力的華納兄弟公司初期發展上功不可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wb
⑽ 求華納兄弟影業公司的電影開場LOGO時的音樂
你用錄音的東東把它錄下
慢慢傾聽
你既然是華納兄弟的FANS
就肯定有它的DVD
我也喜歡看華納的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