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1-19 04:58:30

❶ 教學過程設計的內容與方法有哪些

1.教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版典型性,不要事無巨細都羅權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❷ 教學設計的基本步驟

1、教學設計要從「為什麼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4、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



(2)教學過程設計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優點: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於按教學目標的要求來組織教學。這種理論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領域中有很大的影響.是教學設計的主流。

不足:這種理論設計的教學系統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往往受到一定限制,難以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五成分目標陳述理論等,對新課程實施中教學目標的製成和如何備課有很好的理論指導作用。

❸ 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設計技巧

1.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學方法設計


明確了目標和重難點,那就要根據這些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有很多種,在這一部分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切記方法單一,不能一節課下來就是老師講學生聽。而且在選擇的時候,要考慮結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和年齡階段來選擇,比如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講,就不能選擇討論法,因為他們還太小了,你讓他們討論他們就都自己玩去了,所以即便是萬能的討論法,也不是適合所有階段的孩子的。



2、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學過程設計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的教學過程了。教學過程其實就是說一說這節課具體怎麼上。一節完整的課程包括導入、新課講授、拓展延伸、課堂小結和作業布置,這五部分缺一不可。


其中導入作為一節課的開場,一定要能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其中多媒體導入可以說是萬能的導入方法,選擇與本節課的新授內容相關的視頻、音頻等呈現給學生們用以導入新課,可以很好地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把注意力都轉移到課堂上來。但切記選取的內容一定要與新授內容有關。


新課講授環節的流程一般是根據本堂課的具體內容來選,不同學科不同篇目會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師派的課程中也給大家詳細的總結了各科各種不同類型的篇目的新授環節的流程,大家可以根據具體需要來選擇對應的流程就可以了!


第三個環節是拓展延伸,這部分大家要注意的點是,即便是拓展延伸,也得是與新授內容有關的東西,在新授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相關內容的拓展,不能天南海北地放飛自我。當一節課進行到這里,基本上就結束了,就要開始對一節課進行總結了,所以下一個環節就是課堂小結,在這個環節中我們要做的就是回顧課程的內容。以及最後一個環節,不要忘了布置作業,當然,這個也得根據學科來進行,比如美術學科就沒有作業。


整個教學過程就分了這五個部分,其中新課講授環節根據學科和篇目的不同會有很大的變數,大家在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備考技巧,備考干貨,新聞資訊等內容,小編會持續更新。

❹ 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准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課後反思。其中教學過程裡面又包括導入環節,新知呈現環節,操練環節,知識拓展與鞏固環節,再加上總結環節。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拓展資料:

教學設計的一般步驟是:

前期分析、教學目標編寫、教學過程設計(學習環境設計——情境、資源、媒體、課程組織形式;教學策略設計——教學順序、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習方式)、教學設計形成性評價與實施、教學設計總結性評價。

❺ 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設計有何不同!!

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設計有何不同,教學設計是設計教學內容就是寫教案,教學過程是實際教學工作,兩個設計不同,出發點一樣.

❻ 教學過程設計的內容與方法有哪些

1.教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專典型性,不要事無屬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❼ 教學設計一般主要包括 ( )等步驟.

正確答案選:「B」。

A沒有確定評價內容

C確定的就是評價內容而不是程序

D也沒有確定評價內容

拓展資料: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教學設計

❽ 教案設計的內容,步驟與要求

新理念下的中小學備課應該包括如下內容:

(一)設計教學目標。

主要包括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分為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多個方面。

特別地,設計教學目標,要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不同方面設計教學目標,考慮短期目標、長期目標、更長目標。

(二)進行學習任務分析。

即學生的起點分析,學生主要的認知障礙和可能的認知途徑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分析,達成目標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分析。

這里有兩個問題十分重要:一個是要關注學生的經驗基礎,一個是要正確認識教材。對於前者,意味著不僅要考慮學科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科學習的心理規律,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

對於後者,意味著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此次新課程對我們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材是一個極具宏觀性的藍本,覆蓋著極其廣闊的時空,主要對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起到指向作用。教材僅僅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素材,讓學生學習的平台。

新理念下的教材給教師留下了較大的創造空間,進行任務分析,就必須改變「以本為本」處理教材的現象,根據學生實際、教學實際和當地實際,模擬教材,重組教材,編制教材,削減技巧性訓練,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現實性的成分,為實施開放式、活動式的探究、合作、參與等新型學習方式創造條件。

(三)設計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

主要考慮具體的教學過程,包括創設的情景、活動的線索、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可能的情況下附設計說明。

在新理念下,中小學課堂教學過程通常有兩種基本模式,其中一個是探究發現式,一個是有意義接受式。

探究發現式的基本環節是:問題情境[FY]建立模型(得出有關的概念、法則、定理等結論)[FY]求解[FY]解釋與應用[FY]拓寬、反思。

有意義接受式的基本環節是:創設有意義接受的情景[FY]採用接受式傳授有關知識[FY]正反例解釋應用[FY]鞏固、強化[FY]小結、結束。

按照新理念設計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要將新的學科觀、課程的綜合性體現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之中,要按照知識科學性、知識體系、編排特點、知識深度設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生活、經驗、情境、問題、背景精心設計問題情景和教學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關注自主實踐、合作、探究與傳統學習方式的融合和優化。

(四)設計教學評價。

主要反思的問題是,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沒有達到的話,分析原因,提供改進的方案,有哪些突發的靈感,印象最深的討論,學生獨特的想法,哪些地方與設計的教學過程不一樣,學生提出了哪些沒有想到的問題,為什麼會提出這些問題。

(五)編寫出教案。

中小學備課報告編寫的格式,一般有課時教案、表格、流程圖等幾種形式。

總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小學備課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研究的過程。一個成功的教學離不開成功的設計,只有充分的醞釀、思考,具備駕馭教材、駕馭學生的能力,才有可能使我們的教學精彩紛呈,高潮迭起。

步驟和要求

1、教學目標、

2、教學重難點、

3、教學准備、

4、教學課時計劃、

5、教學過程:

導入,初讀感知、細讀感悟,總結升華,拓展運用

6、板書設計

7、教學反思

導入環節

要求通過適當內容或簡短語言,把學生盡快有效地引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導入起點要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為標准,要服務於教學內容和重點,教案中應明顯體現創設的情境,導入語言及提出的問題。

問題設計

問題的設計要具體、明確、適宜。要有啟發性、層次性、條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和思維廣度(即發散性、開放性)。切忌「滿堂問」或「以問代講」。設計的問題要明確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問的隨意性。此外,教師還應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及如何篩選問題。教案中要突出引導的方法。

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

教學設計要把落腳點放在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上,對學生在獲取知識、方法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困難要有充分的估計和對策。教案中應突出對重難點的處理,要重點體現教法和學法。

練習設計

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練習,練習的內容要精,要有針對性和適當的梯度。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難點,使練習真正起到鞏固、深化的作用。鼓勵教師自己設計具有實效性、開放性、體驗性的多樣化的課堂練習。

教學後記

教學後記要重點寫自己教學過程的得與失,教後的體會與認識,以及對教學效果的自我評價和原因分析。避免應付式的空話、套話,要注重教學後記的質量。

拓展資料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❾ 教學設計流程

1、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

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2、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

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3、以系統方法為指導。

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4、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

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9)教學過程設計擴展閱讀: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教學的方法從理論上講,應當是有無數種方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是以講授法為主,不能事事都要學生去活動、去體驗。同時還有討論法、發現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實驗法、導學法、輔導法、談話法、陶(táo)冶(yě)法、任務驅動法、交流法、互動法、練習法、開放方式教學法等。在教案中可以寫出本節課中,使用的幾種主要教學方法。

只要在動詞、形容詞後面加上「性」、「員」、「手」、「度」、「著」、「家」、「法」、「主義」、「思想」等字詞,都會變成名詞。

如果在動詞、形容詞後面加上一個「法」字,立即就會變成名詞,就是一種教學「方法」了。

在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可能會使用了許多的「教學方法」,只不過是沒有認真地進行總結、歸納、梳理,上升到理論而已。

凡事不能偏頗,追風一哄而上。主題活動的教學方法很好,但是,不是唯一的教學方法,不能事事都要學生去活動、去體驗、去感受、去歸納、去總結,這樣會浪費學生大量的寶貴時間。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