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花設計
Ⅰ 插花類實習鑒定手冊怎麼寫
一、開設綜合性插花實驗「現代式桌擺花設計與製作」的原因
花卉藝術學是我院園藝系為園林專業與園藝專業本科生開設的專業課程,包括插花、盆景與壓花三方面內容。實踐性強是花卉藝術學課程的特色之一。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花卉藝術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花卉藝術學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課程的學時安排上加大了實踐教學比重,實驗課的學時占總學時的二分之一。
在花卉藝術學實驗課程的內容安排上,以插花作為重點,插花實驗的學時數占實驗總學時的50%-56%,遠遠高於盆景與壓花實驗的學時數。這樣的學時安排主要是基於對我國花卉產業的發展形勢及學生的就業能力等方面的考慮。我國花卉產業作為一項新興產業目前正在迅猛發展,其中插花已經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行業。2002年9月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了《插花員國家職業標准》,使插花有史以來第一次被國家確認為一種職業。因此,插花技能已成為園林與園藝專業學生必備的專業技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插花技能,對於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使其畢業後能更好地參與花卉產業的發展及服務於都市農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以往的插花實驗內容安排上,主要依據《插花員國家職業技能標准》中關於初、中級插花員技能的標准,重點安排了十個基本花型的插作練習,因為這十個基本花型是目前商業插花中經常用的,很實用,學生掌握了這些花型,對於開展花店業的業務就有了基礎。由於這些基本花型都有一定的規范,教學中主要採用驗證式的方法,即教師先將每個花型示範一遍,學生再模仿插作。通過這些基本花型的練習,目的是使學生建立起空間意識,培養學生立體構圖的能力,並使學生加深對均衡、比例等造型原理的理解,同時學會基本花型的插作與應用,並為今後進一步提高奠定基礎。
在後來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在學完這十個基本花型後,還不能自發地在這些基本花型基礎上去變化、去創造新的花型。於是我們就想,只讓學生學會這些基本花型是不夠的,我們有必要教會學生如何在這些基本花型基礎上去變化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插花作品,所以,我們在2007年上半年開設的花卉藝術學實驗中,增設了綜合性插花實驗「現代式桌擺花設計與製作」的內容。
二、綜合性插花實驗「現代式桌擺花設計與製作」介紹
「現代式桌擺花設計與製作」的實驗目的,是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經歷一次插花作品創作的全過程,以提高學生的插花創作能力。
本實驗的綜合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知識的綜合性。本實驗要求學生自己擬定插花命題,並按擬定的命題自己選擇花材、花器,自己插作。這就需要學生能夠正確運用所學的花材種類、花材寓意、色彩搭配、花材與花器的搭配等方面的知識,學生在造型插作時還須正確運用比例、均衡、多樣統一、調和、韻律等造型的基本理論,以所學理論指導自己的插作。
2)技能的綜合性。本實驗是在學生練習完西方幾何式插花的基本花型、東方式插花和現代插花技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在實驗中不僅要用到所學的花泥使用、花材彎曲、花材修剪、花材固定等基本技能,還可以將東西方插花融會貫通,在基本花型基礎上加入現代插花技法。
本項實驗的內容與教學過程:
本實驗分兩次課、四個學時上完。第一次課(兩學時)是實驗的准備階段。主要包括兩項內容:一是教師示範常用的現代插花表現技巧,並讓學生練習掌握;二是讓學生選定插花命題、選擇花材花器,並進行插花造型設計,完成設計圖。第二次課是在設計的基礎上,當堂完成插花作品,作品插完後學生要自我介紹作品的創意、造型特點等,並由教師和同學點評,然後學生根據點評意見再進行修改,修改後的作品拍成照片保存。
本項實驗為學生提供了一把通向更高一級插花藝術殿堂的鑰匙,其意義不在於讓學生完成一件作品,而在於讓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所學去創造,學會如何在基本花型基礎上融入現代手法,創作出具有時代氣息的插花作品,這對於提高其插花水平及培養其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現代式桌擺花設計與製作」實驗教學效果
「現代式桌擺花設計與製作」實驗自開設以來,目前為止共有三個學期、七個班開設完成了本實驗,從完成的作品和學生的反應來看,教學效果令人鼓舞。學生共創作完成了90餘件作品,並出現了許多很有創意的作品。學生在實驗中表現出很高的熱情,有的同學為了創作還查閱了大量資料。以下摘錄了一些同學的實驗體會,從這些體會中看出,本項實驗的開設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比較成功的。
04級觀賞園藝班部分同學實驗體會摘錄:
孫津京:本次實驗與以往實驗有著非同尋常的體會,……既溫習了知識,又提高了我們的動手與創新能力。……看著自己的作品,確實有種興奮與成功的感覺。……
高靜:這是一次由我們(自己)設計創作的插花作品,為此,我查閱了大量資料。……
呂霞:本次實驗是我們獨立自主地完成作品,……從這次插作中學到了很多,……謝謝老師給這次機會,……
劉亞婷:通過對現代插花藝術的實際操作,我體會到了現代插花更加隨和、更能激發同學們的想像力,……
劉江:這是第一次的獨立自己設計的插作,……大大提高了我的插花技能和開闊了思路,……
04級園藝1班部分同學實驗體會摘錄:
劉蕊:……這次課需要自己動腦構思創作並應用於實踐中,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創作力,還可以運用平時所學知識應用到插作中,可謂「寓教於際」,兩全其美,能表現個人能力,希望老師多創造這樣的機會。
張欣欣:自己設計插作的過程是更進一步體會插花藝術的美的過程,……
楊瑩:通過本實驗使我體驗了插花作品創作的全過程,提高了我對花材的運用能力和即興創作力。不要受基本插花花型的局限,要有自己獨特見解。
朱立娜:……從中我體會到創作一件作品不難,難的是熟練掌握操作技術,為此我將勤加練習。
陳舒雋:自己動手插花創作,其樂無窮。和搭檔一起更要講究合作溝通。
王柳月:經過這次插花,讓我大體明白了一個插花作品從構思到實際成型的過程。……
04級園藝2班部分同學實驗體會摘錄:
高超:……通過本次實驗,對現代插花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對插花產生了更大的興趣,同時,經過老師和同學們的點評,發現了自己操作中的不足,從而加以改進,提升插花能力。
王洪斌:這節課從設計到成品完全由我們自己完成,不僅鍛煉了我們的動手能力,還將我們的設計能力體現得淋漓盡致。並且通過同學的相互點評與作品欣賞,也可以相互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王蕊:這節課提升了我們的插花創作能力,給我們充足的空間去創作,讓我們獨立思維,充分展示自己才能,鍛煉動手、創新能力。
陸郗:通過本次實驗,鍛煉了我們自己對花卉(插花)創作的經驗和靈感來源,……
劉蕾:經過這次自己親自構思、選材、動手創作出的作品,雖還很不完善,但也得到些許滿足感,……更激發出了對花卉藝術的興趣。
盧宏:自己創作一副(件)作品是一次新奇的過程,……
邢博恩:這次獨立創作的經過讓我體會到用心做就會做好!……非常感謝老師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
穆瑞丹:這是第一次自己親手從繪圖、完成作品到給老師過目,經歷了一次全新的藝術創作過程,雖然還有很多不足,但是心裡還是很高興的,因為自己完成了一次創作,把圖上的畫親手實踐出來,感覺還是特別的好!
周艷芳:通過這次完全由自己所插的作品,感覺到了創作的快樂,也懂得了完成一個完美的作品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
四、對本實驗中出現的幾個問題的思考
本項實驗的開設雖然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但實驗的教學實踐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在此作一初步探討。
首先是時間的安排上,本實驗原先設想在第二次上課時,要求學生在一個學時內完成作品的插作,剩餘的課時用於作品點評與修改,但實際中,由於學生都是第一次獨立創作,往往邊插作邊修改,許多同學不能按時完成,影響到對作品的點評,針對這種情況,雖然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對先插完的同學先點評,但這減少了同學之間互相學習的機會,今後如果能適當延長本實驗的學時可能效果會更好。此外,讓學生分組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進行作品創作,上課時再進行集中點評,也是一個好的方法,我們對04級園林1、2班的學生採取這種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要與實驗室的開放結合起來進行。
其次是實驗的分組問題。在已完成本實驗的三個班中,有兩個班是兩人一組,一個班是一人一組,實踐表明,兩人一組和一人一組各有優缺點,一人一組更能鍛煉學生獨立設計與創作的能力,而兩人一組則能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同時,兩人一組時,在創作作品時會進行積極的討論,有時甚至是爭論,這樣,對創作中的某些問題可能印象會更深。所以,一人一組和兩人一組同樣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是花材問題。本實驗中採用的花材以人造花為主,實踐表明,用模擬的人造花進行創作,同樣能達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可以避免花材的浪費。今後還應不斷豐富人造花的種類,必要時用鮮切花加以補充。
總之,「現代式桌擺花設計與製作」實驗的開設剛剛經歷了兩輪教學過程,還有許多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今後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克服不足,不斷提高本實驗及本課程的教學質量。
(學生在課上完成的插花作品見佳作欣賞一欄)
附:綜合性插花實驗的實驗指導
實驗十三 現代式桌擺花設計製作(1)
實驗目的:通過本實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經歷一次插花作品創作的全過程,以提高插花創作能力。
材料用具:花材:月季,非洲菊,紅掌,百合,銀芽柳,劍葉,情人草,巴西木葉,虞美人,散尾葵,排草,梔子葉等。各種花器,花泥,綠膠帶,修枝剪等。
實驗內容:
本實驗分兩次課進行,本次課內容如下:
(一)現代插花技巧練習——現代三角型練習
組群:將同種類、同顏色的花分組分區地插,組與組之間有空隙。
階梯:將花一朵比一朵高地插,如階梯狀。
線條:有直線、曲線、折線等表現。
(二)現代桌擺花設計
1、插花命題選擇:擬定命題——春節用花,會議講台用花,家庭客廳用花,居家用花等。也可自定命題。
2、選擇花器、花材:根據選定的命題,選擇適宜的花器與花材,花器與花材的選擇以實驗室提供的為主,特殊花器花材可自備。
3、繪出設計圖:根據選擇的花器花材,繪出插花作品的造型設計圖,圖中標明每種花的插作位置。設計過程中可參考相關資料,但不能抄襲。
作業:
課上練習現代三角型,注意運用現代插花技巧。可後完成實驗報告。報告中要選定插花命題,選定花材花器,並繪出設計圖。
Ⅱ 求擺花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去建築類的網站上找找
Ⅲ 設計個辦公室室內擺花方案 帶圖表。
這樣行不行?
Ⅳ 急求一個插花的實驗報告
一、開設綜合性插花實驗「現代式桌擺花設計與製作」的原因
花卉藝術學是我院園藝系為園林專業與園藝專業本科生開設的專業課程,包括插花、盆景與壓花三方面內容。實踐性強是花卉藝術學課程的特色之一。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花卉藝術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花卉藝術學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課程的學時安排上加大了實踐教學比重,實驗課的學時占總學時的二分之一。
在花卉藝術學實驗課程的內容安排上,以插花作為重點,插花實驗的學時數占實驗總學時的50%-56%,遠遠高於盆景與壓花實驗的學時數。這樣的學時安排主要是基於對我國花卉產業的發展形勢及學生的就業能力等方面的考慮。我國花卉產業作為一項新興產業目前正在迅猛發展,其中插花已經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行業。2002年9月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了《插花員國家職業標准》,使插花有史以來第一次被國家確認為一種職業。因此,插花技能已成為園林與園藝專業學生必備的專業技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插花技能,對於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使其畢業後能更好地參與花卉產業的發展及服務於都市農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以往的插花實驗內容安排上,主要依據《插花員國家職業技能標准》中關於初、中級插花員技能的標准,重點安排了十個基本花型的插作練習,因為這十個基本花型是目前商業插花中經常用的,很實用,學生掌握了這些花型,對於開展花店業的業務就有了基礎。由於這些基本花型都有一定的規范,教學中主要採用驗證式的方法,即教師先將每個花型示範一遍,學生再模仿插作。通過這些基本花型的練習,目的是使學生建立起空間意識,培養學生立體構圖的能力,並使學生加深對均衡、比例等造型原理的理解,同時學會基本花型的插作與應用,並為今後進一步提高奠定基礎。
在後來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在學完這十個基本花型後,還不能自發地在這些基本花型基礎上去變化、去創造新的花型。於是我們就想,只讓學生學會這些基本花型是不夠的,我們有必要教會學生如何在這些基本花型基礎上去變化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插花作品,所以,我們在2007年上半年開設的花卉藝術學實驗中,增設了綜合性插花實驗「現代式桌擺花設計與製作」的內容。
二、綜合性插花實驗「現代式桌擺花設計與製作」介紹
「現代式桌擺花設計與製作」的實驗目的,是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經歷一次插花作品創作的全過程,以提高學生的插花創作能力。
本實驗的綜合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知識的綜合性。本實驗要求學生自己擬定插花命題,並按擬定的命題自己選擇花材、花器,自己插作。這就需要學生能夠正確運用所學的花材種類、花材寓意、色彩搭配、花材與花器的搭配等方面的知識,學生在造型插作時還須正確運用比例、均衡、多樣統一、調和、韻律等造型的基本理論,以所學理論指導自己的插作。
2)技能的綜合性。本實驗是在學生練習完西方幾何式插花的基本花型、東方式插花和現代插花技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在實驗中不僅要用到所學的花泥使用、花材彎曲、花材修剪、花材固定等基本技能,還可以將東西方插花融會貫通,在基本花型基礎上加入現代插花技法。
本項實驗的內容與教學過程:
本實驗分兩次課、四個學時上完。第一次課(兩學時)是實驗的准備階段。主要包括兩項內容:一是教師示範常用的現代插花表現技巧,並讓學生練習掌握;二是讓學生選定插花命題、選擇花材花器,並進行插花造型設計,完成設計圖。第二次課是在設計的基礎上,當堂完成插花作品,作品插完後學生要自我介紹作品的創意、造型特點等,並由教師和同學點評,然後學生根據點評意見再進行修改,修改後的作品拍成照片保存。
本項實驗為學生提供了一把通向更高一級插花藝術殿堂的鑰匙,其意義不在於讓學生完成一件作品,而在於讓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所學去創造,學會如何在基本花型基礎上融入現代手法,創作出具有時代氣息的插花作品,這對於提高其插花水平及培養其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現代式桌擺花設計與製作」實驗教學效果
「現代式桌擺花設計與製作」實驗自開設以來,目前為止共有三個學期、七個班開設完成了本實驗,從完成的作品和學生的反應來看,教學效果令人鼓舞。學生共創作完成了90餘件作品,並出現了許多很有創意的作品。學生在實驗中表現出很高的熱情,有的同學為了創作還查閱了大量資料。以下摘錄了一些同學的實驗體會,從這些體會中看出,本項實驗的開設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比較成功的。
04級觀賞園藝班部分同學實驗體會摘錄:
孫津京:本次實驗與以往實驗有著非同尋常的體會,……既溫習了知識,又提高了我們的動手與創新能力。……看著自己的作品,確實有種興奮與成功的感覺。……
高靜:這是一次由我們(自己)設計創作的插花作品,為此,我查閱了大量資料。……
呂霞:本次實驗是我們獨立自主地完成作品,……從這次插作中學到了很多,……謝謝老師給這次機會,……
劉亞婷:通過對現代插花藝術的實際操作,我體會到了現代插花更加隨和、更能激發同學們的想像力,……
劉江:這是第一次的獨立自己設計的插作,……大大提高了我的插花技能和開闊了思路,……
04級園藝1班部分同學實驗體會摘錄:
劉蕊:……這次課需要自己動腦構思創作並應用於實踐中,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創作力,還可以運用平時所學知識應用到插作中,可謂「寓教於際」,兩全其美,能表現個人能力,希望老師多創造這樣的機會。
張欣欣:自己設計插作的過程是更進一步體會插花藝術的美的過程,……
楊瑩:通過本實驗使我體驗了插花作品創作的全過程,提高了我對花材的運用能力和即興創作力。不要受基本插花花型的局限,要有自己獨特見解。
朱立娜:……從中我體會到創作一件作品不難,難的是熟練掌握操作技術,為此我將勤加練習。
陳舒雋:自己動手插花創作,其樂無窮。和搭檔一起更要講究合作溝通。
王柳月:經過這次插花,讓我大體明白了一個插花作品從構思到實際成型的過程。……
04級園藝2班部分同學實驗體會摘錄:
高超:……通過本次實驗,對現代插花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對插花產生了更大的興趣,同時,經過老師和同學們的點評,發現了自己操作中的不足,從而加以改進,提升插花能力。
王洪斌:這節課從設計到成品完全由我們自己完成,不僅鍛煉了我們的動手能力,還將我們的設計能力體現得淋漓盡致。並且通過同學的相互點評與作品欣賞,也可以相互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王蕊:這節課提升了我們的插花創作能力,給我們充足的空間去創作,讓我們獨立思維,充分展示自己才能,鍛煉動手、創新能力。
陸郗:通過本次實驗,鍛煉了我們自己對花卉(插花)創作的經驗和靈感來源,……
劉蕾:經過這次自己親自構思、選材、動手創作出的作品,雖還很不完善,但也得到些許滿足感,……更激發出了對花卉藝術的興趣。
盧宏:自己創作一副(件)作品是一次新奇的過程,……
邢博恩:這次獨立創作的經過讓我體會到用心做就會做好!……非常感謝老師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
穆瑞丹:這是第一次自己親手從繪圖、完成作品到給老師過目,經歷了一次全新的藝術創作過程,雖然還有很多不足,但是心裡還是很高興的,因為自己完成了一次創作,把圖上的畫親手實踐出來,感覺還是特別的好!
周艷芳:通過這次完全由自己所插的作品,感覺到了創作的快樂,也懂得了完成一個完美的作品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
四、對本實驗中出現的幾個問題的思考
本項實驗的開設雖然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但實驗的教學實踐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在此作一初步探討。
首先是時間的安排上,本實驗原先設想在第二次上課時,要求學生在一個學時內完成作品的插作,剩餘的課時用於作品點評與修改,但實際中,由於學生都是第一次獨立創作,往往邊插作邊修改,許多同學不能按時完成,影響到對作品的點評,針對這種情況,雖然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對先插完的同學先點評,但這減少了同學之間互相學習的機會,今後如果能適當延長本實驗的學時可能效果會更好。此外,讓學生分組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進行作品創作,上課時再進行集中點評,也是一個好的方法,我們對04級園林1、2班的學生採取這種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要與實驗室的開放結合起來進行。
其次是實驗的分組問題。在已完成本實驗的三個班中,有兩個班是兩人一組,一個班是一人一組,實踐表明,兩人一組和一人一組各有優缺點,一人一組更能鍛煉學生獨立設計與創作的能力,而兩人一組則能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同時,兩人一組時,在創作作品時會進行積極的討論,有時甚至是爭論,這樣,對創作中的某些問題可能印象會更深。所以,一人一組和兩人一組同樣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是花材問題。本實驗中採用的花材以人造花為主,實踐表明,用模擬的人造花進行創作,同樣能達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可以避免花材的浪費。今後還應不斷豐富人造花的種類,必要時用鮮切花加以補充。
總之,「現代式桌擺花設計與製作」實驗的開設剛剛經歷了兩輪教學過程,還有許多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今後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克服不足,不斷提高本實驗及本課程的教學質量。
(學生在課上完成的插花作品見佳作欣賞一欄)
附:綜合性插花實驗的實驗指導
實驗十三 現代式桌擺花設計製作(1)
實驗目的:通過本實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經歷一次插花作品創作的全過程,以提高插花創作能力。
材料用具:花材:月季,非洲菊,紅掌,百合,銀芽柳,劍葉,情人草,巴西木葉,虞美人,散尾葵,排草,梔子葉等。各種花器,花泥,綠膠帶,修枝剪等。
實驗內容:
本實驗分兩次課進行,本次課內容如下:
(一)現代插花技巧練習——現代三角型練習
組群:將同種類、同顏色的花分組分區地插,組與組之間有空隙。
階梯:將花一朵比一朵高地插,如階梯狀。
線條:有直線、曲線、折線等表現。
(二)現代桌擺花設計
1、插花命題選擇:擬定命題——春節用花,會議講台用花,家庭客廳用花,居家用花等。也可自定命題。
2、選擇花器、花材:根據選定的命題,選擇適宜的花器與花材,花器與花材的選擇以實驗室提供的為主,特殊花器花材可自備。
3、繪出設計圖:根據選擇的花器花材,繪出插花作品的造型設計圖,圖中標明每種花的插作位置。設計過程中可參考相關資料,但不能抄襲。
作業:
課上練習現代三角型,注意運用現代插花技巧。可後完成實驗報告。報告中要選定插花命題,選定花材花器,並繪出設計圖。
Ⅳ 這個擺花效果是如何設計出來的,請圖文並茂詳情解答,謝謝!
可以ps電腦制圖
Ⅵ 幫我設計一個擺花圖案
面積是4平方米吧?是長形的嗎?還是方形的呢?
長4米,寬為1米,用玫瑰花擺一兩顆心形嘛,還有一支箭。
長為2米,寬為2米,用玫瑰花擺一顆心,寫上男人和女人的名字。
Ⅶ 社區內綠地擺花設計方案
1.1.居住區綠地中需要有一定的遊憩空間,需要為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兒童設置一定的活動面積,有居民散步、游覽的道路,可活動的鋪裝場地、游戲場和簡易、安全的活動設施,適當安排不同年齡和不同文化層次居民的服務內容。
1.2.居住區綠地的植物配置應根據居住環境的功能要求,按喬木、灌木、地被、草坪等的生態習性合理配置,要考慮植物之間組合平、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和形態,並注意意境,要與住宅建築、道路、建築小品等有機結合,相得益彰。配置方式應豐富多樣,既要符合發揮綠化功能的要求,又要符合為居民創造富有生活氣息的綠色環境的要求。居住區綠地不僅要有足夠的綠地面積,還應有足夠的綠色量,在單位面積上擁有最佳的葉面積指數、綠色體積量,充分發揮植物生態效益,便於居民遊憩活動,避免過多使用綠化效應相對較小的大草坪,或以單調樹種排列的樹種。
1.3.充分利用有限的綠地面積和空間進行垂直綠化,在可能條件下進行屋頂綠化,增加綠化的空間層次和綠色量,有利與改善和提高居住區小氣候環境。
1.4.居住區綠地規模有限,功能要求不同與城市公園,設置的建築小品體量不宜過大,否則與建築環境的空間尺寸不相稱,其設置的數量也不宜過多。
2.居住區綠化設計的總體構思
2.1.通過對綠化用地的統一規劃,和里組織綠地空間,從而改善居住區的小氣候和環境衛生條件美化居住區環境,創造園林化居住環境。綠化設計既要有地方特色,又要體現時代風貌,簡潔新穎,格調明快。
2.2.根據住宅區的功能分區和居民生活上的需求,巨住區綠化應採取重點與一般,聚中與分散,點,線,面相結合的設計原則,從而形成功能分布合理的居住區綠化組團系統,做到局部特色與整體效果的統一,並於城市整體綠化體系相協調;
2.3.為保證居住區的空氣新鮮,陽光充沛,形成局部宜人的小氣候,居住區中的綠地面積應不少於住區面積的30%~40%;
2.4.植物配置方面,為了充分發揮生態效益,盡早實現環境美,進行適當密植,並依照季節變化,考慮樹種搭配,做到常綠與落葉相結合,喬木與灌木相結合,木本與草本相結合,觀花與觀葉相結合,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景觀.
Ⅷ 急!!!請問園林綠化中擺花有什麼技巧,理念
主要是花型,還有寓意!
當然還要考慮成本問題,以及現在適合哪種花卉?
一般都是提前一個月開始擺放!
下面是我給你找的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社會發展與變革不斷為園林專業的發展提出挑戰,同時也提供了機會。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和後工業時代都為園林專業領域的擴展,理論體系的形成和評價指標的變革提供了動力,使不同時代的園林各有其鮮明的特色。中國目前正處在一個空前的城市化進程中,現代中國園林專業必須面對重大的現實問題,放下小農園林思想包袱,走向更廣闊的空間。應在現有專業領域基礎上,努力成為居住社區的總體規劃和設計,自然保護地的規劃,城鄉整體景觀和生態規劃,國土規劃,城市設計,旅遊地規劃設計等方面起主導作用,成為維護自然生態過程,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中堅。而對此廣闊的專業潛在領地和挑戰,現代中國園林界是否已有準備?
關鍵詞:園林;城市規劃;生態園林;景觀規劃
最近,北京大學科研人員在調查人們為什麼遠足去香山時,一位普通退休工人這樣說「我告訴你,我們的家門口實在是無法呆下去了。我們這條街本來是很安靜的,空氣很好,原來街兩旁是大槐樹……現在人行道變成了小作坊,小工廠,各種怪味和嘈雜的鋸鋁合金聲音,使我們難以忍受,小拖拉機燒著柴油,放著黑煙,像烏賊魚一樣穿過我們的門口……實在使我們難以忍受,只好往香山空氣好的地方呆上半天或2-3個小時。」
中國空前的城市化過程使人居環境急劇惡化,相比之下「山水城市」「花園城市」「生態城市」之類便特別令人嚮往,其口號也就特別具有感召力。而在此同時,中國現代園林專業的理論幾乎為零(相比之下,關於中國古典園林的欣賞理論卻為數不少),在此形勢下,中國的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活動便潛伏著一種巨大的危險,即盲目性——望文生意地,憑著個人的幻想來構築「花園」城,並以此來引導大規模的園林建設活動。歷史的教訓已不勝枚舉,發生在眼前的所謂「美化」「綠化」活動更是令人啼笑皆非。嚴酷的環境現實使中國現代園林專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難得的機遇,如何在空前的城市與社會變革時期確立自己的活動空間和發展方向,對本專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下面將從社會變革與園林專業的發展之間的一般性關系著手,探討現代園林專業的特點,並以此分析現代中國園林之現狀和發展之潛在機會。
一、社會變革與園林專業的發展
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園林和園林專業,體現在不同的服務對象,不同的改造和創造對象,不同的指導思想和理念,當然還有不同的設計師。下面對農業時代、工業時代,特別是後工業時代園林的特點作一系統的分析,以此為出發點,探討中國現代園林發展之問題。
1 小農經濟與工藝美
農業時代的社會特點是小農經濟下養活著一個貴族階層,他們不再靠天吃飯,從本來是充滿恐布的自然景觀中欣賞到了自然的美和農耕景觀的美,並因此激發其再現和創造這種美的慾望,這便是山水和田園藝術,其中包括山水畫和田園詩,並綜合體現在園林藝術中。景觀(Landscape)此時與風景(Scenery)同意,也即中國之「山水」,是在視覺審美意義上的。因此,造園是在造美的風景,美的田園。其享用者當然是少數貴族,因此,創作地是圍牆中的園和院。當然,根據財力的厚薄,園林有大有小。
園林的創造者最終是主人而不是專業園林師,因而有「七分主人,三分匠」之說。園林師僅僅是藝匠而已,並無獨立的人格,即使是雷諾或計成,也只是聽喚於皇帝貴族的高級匠人而已。由於地球上景觀的空間分異和農業活動對自然的適應結果,出現了以再現景觀美為宗旨的園林風格的空間分異和不同的審美標准。包括西方園林的形式美和中國園林的詩情畫意。但不任差異如何,都是以唯美為特徵的。幾乎在同一時代出現的圓明園和凡爾賽宮便是這一典型。
作為園主人同時又是設計者的貴族階層盡管擺脫了農耕活動,並沒有擺脫小農意識。如領地意識——在園林中反映為圍牆和隔籬;莊稼意識——凡非莊稼必是雜草,凡非益蟲必為禍害,必將其除去而後快;好農人(牧人)意識——精耕細作,追求園藝之完美,在園林中表現為整修的綠籬,模紋花壇等;炫耀意識——排場,氣派和攀比,等。
2 大工業與人類的身心再生
工業革命源於英國而盛於美國。大工業生產使社會因此發生了一個巨變,即工人階級出現,「城裡人」不再是少數貴族和侍從們,對自然與農耕景觀之美的感知已不再為少數貴族所獨有。而更重要的是,集居在城市中的人們需要一個身心再生(Recreation)的空間。園林專業的創作對象是公園和休閑綠地。為美而創造,更重要的是為城市居民的身心再生而創造。用歐姆斯特德(Olmsted)的話來說:文明人在不斷發展醫葯戰勝種種疾病,同時,他們的健康和幸福卻日益受到某種更為嚴重的病魔的損害,對此,醫葯無能為力,只有通過陽光和溫和的鍛煉來平衡血液循環和放鬆大腦,使人再生和獲得健康與歡樂(見Charles, 1995, p43)。 而最能發揮這種身心再生功能的園林空間便是舒展的牧場式風景。起伏的地形,草地,樹叢和水召喚著人類身心的參與和溶入。即所謂的公園式景觀(Park-like landscape)。景觀感知和認知學的研究認為,公園式景觀中包含了豐富的「瞭望-庇護」和「可探索」的空間特徵,因而喚起了人類的天性,從而使身心得以康樂(Appleton, 1975; Kapplan, 1982, 1985)。
工業時代在園林專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突破是園林職業設計師的出現,其代表人物是美國園林之父Olmsted。 Olmsted 於1865在美開創了職業園林設計事務,在此之前(1858-61),他與合夥人Vaux已完成了紐約中央公園的設計。Olmsted堅持把自己所從事的專業與傳統的「造園」(Gardening)區別開來,把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稱為「景觀規劃設計」(Landscape Architecture),把自己稱為「景觀規劃設計師」(Landscape Architect),而不是「園丁」(Gardener)。 並努力發展園林專業教育,於本世紀初在哈佛大學首創景觀規劃設計專業(Landscape Architecture)。從此,真正出現了為社會服務的,具有獨立人格,為生活同時是為事業而創作的職業設計師隊伍, 而不是少數貴族的附庸。園林才真正作為一門學科,登上世界最高學府的大雅之堂,並成為美國城市規劃設計之母體和搖籃。自從1900年在哈佛開創景觀規劃設計課程之後,到1909年才出現城市規劃課程,並於1923年城市規劃才正式從景觀規劃設計中分離而獨立成一新的專業。
由於Olmsted及其合作者的實踐和專業教育在哈佛大學的確立,使美國的園林專業一開始便定位在一個很大的活動范圍內,包括城市公園和綠地系統,城鄉風景道路系統(Parkway)規劃設計,居住區,校園,地產開發和農場以及國家公園等的規劃設計和管理,並進一步擴展到主題娛樂園及高速公路系統的景觀設計。美國園林在這一時期的定位,為以後世界園林專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園林師的職業不再是園丁和藝匠,而是人居環境的規劃設計師和創造者。
由於對公園綠地與城市居民身心健康與再生關系的認識,城市綠化面積和人均綠地面積等指標往往被用來衡量城市環境質量。但如果片面追求這些指標而忘卻其背後的功能含義,園林專業便失去其發展方向。
3 後工業與整體人類生態系統的持續
二戰之後,西方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達到了高潮,城市猶如大地機體上的惡性腫瘤,擴展漫延。 公園綠地已不足以改善城市的環境,特別是到了後工業時代,對城市的恐懼加之交通與通訊的發展和工業生產方式的改變促使郊區化惡性發展,使大地景觀被切割得肢離破碎,自然的生態過程受到嚴重威脅,生物多樣性在消失,同時人類自身的生存和延續受到威脅。隨之而來的國際化使千百年來發展起來的文化多樣性遭受滅頂之災,也淹沒了人類對自然的適應途徑的多樣性,這同樣威脅到人類生存的可持續性(Gadgil., 1987),因此,園林專業的服務對象不再限於某一群人的身心健康和再生,而是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生存和延續,而這又依賴於其它物種的生存和延續以及多種文化基因的保存。維護自然過程和其它生命最終是為了維護人類自身的生存。作為園林專業研究的對象這時已擴展到大地綜合體,是多個生態系統的鑲嵌體(Land Mosaic, Forman, 1995)由人類文化圈與自然生物圈交互作用而形成。諧調不同空間尺度上的文化圈與生物圈之間的相互關系成為園林專業所必須面對的緊迫問題。I.McHarg首先扛起了生態規劃的大旗,他的《設計遵從自然》(Design With Nature, 1959),標志了園林專業勇敢地承擔後工業時代重大的人類整體生態環境規劃設計的重任,使園林專業在Olmsted奠定的基礎上又大大擴展了活動空間。生態規劃或人類生態規劃(McHarg, 1981)成為本世紀規劃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革命。
McHarg一反以往土地和城市規劃中功能分區的做法,強調土地利用規劃應遵從自然的固有價值和自然過程,即土地的適宜性。並因此完善了以因子分層分析和地圖疊加技術為核心的規劃方法論,McHarg稱之為「千層餅模式」(Layer-cake model, 1981)。近半個世紀以來,遵從自然的設計模式在生態學和人類活動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也使園林專業在環境主義運動中成為中堅。
但很快人們就發現了千層餅規劃模式的弊端,最突出的有兩點,第一,這一模式只強調垂直自然過程,即發生在某一景觀單元內的生態關系,而忽視了水平生態過程,即發生在景觀單元之間的生態流,它基本上是在哈佛早期的園林教育家Eliot或更早的Pattrik Geddes的「先調查後規劃」的模式基礎上發展而來(Faludi; 1978, Steiner等1987),是生物,尤其是植物對環境適應的生態學思想的推廣,所以,McHarg極力強調某一景觀單元內地質-土壤-水文-植被-動物與人類活動及土地利用之間的垂直過程。第二,千層餅模式強調人類活動和土地利用規劃的自然決定論,規劃除了認識自然過程就是適應自然過程。而這在一般情況下都是不現實的,景觀規劃過程是個可辯護的過程,而不是自然決定論的過程(Steinitz, 1985, Faludi, 1987)它必須考慮決策者的行為。更何況自然已被人類切割的四分五裂了。
隨著景觀生態學的發展,對水平生態過程的研究逐漸加深,景觀生態學(Landscape Ecology)強調水平生態過程與景觀格局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多個生態系統之間的空間格局及相互之間的生態系統,包括物質流動,物種流,干擾的擴散等(Forman and Godron,1986; Formn, 1995)。並用一個基本的模式,「斑塊-廊道-基質」來分析和改變景觀,以此為基礎,發展了景觀生態規劃模式。
以決策為中心的規劃模式和規劃的可辯護性思想則在另一層次上發展了現代景觀規劃理論,使自然決定的規劃重心回到以人為中心的規劃基點,但在更高的層次上能動地諧調人與環境的關系,和不同土地利用之間的關系,以維護人及其它生命的健康與持續。
所以,這一時代,景觀規劃師的作用是諧調者和指揮家,他所服務的對象是人類和其它物種,他所研究和創作的對象是景觀綜合體,其指導理論是人類發展與環境的可持續論和整體人類生態系統科學,包括人類生態學和景觀生態學。其評價標准包括景觀生態過程和格局的連續性和完整性、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及含意。所要創造的人居環境是一種可持續景觀(Sustainable landscape, Thayer, 1993)。
因此,不同時代,由於不同的社會需求和自然與社會問題,園林專業及園林專業人員所面臨任務、對象和指導理論是不同的,中國社會對園林的研究迫切需求是什麼?是「五一」廣場上的模紋花壇?是「十一」街道上的鮮花?還是公園圍著鐵絲網的草地?充滿詩情畫意的亭台樓閣或是疊水假山?
二、中國園林專業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1中國現實社會對園林專業的需求
中國目前處在一個工業化與後工業化過程並存的社會時段。不必諱言,五六十年代發生在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城市與環境問題不幸地在中國大地上重演了,而且更為嚴重。中國園林專業所面臨的城市與環境問題歸結起來包括:
(1)城市人口急速膨脹,居民的基本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
(2)戶外體育休閑空間極度缺乏,廣大勞動者的身心再生過程不能滿足。
(3)土地資源極度緊張,因此通過大幅擴大綠地面積來改善環境的途徑較難實現。通過郊區化來改善居民環境的道路在中國難以行得通。
(4)財力有限,難以實現高投入的城市園林綠化和環境維護工程。
(5)自然資源有限,生物多樣性保護迫在眉睫,整體自然生態系統十分脆弱。
(6)歐美文化侵入,鄉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所有這些問題都已不言而喻。這里想強調的是,中國園林專業應如何在解決這些重大問題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為社會作貢獻的同時,確立中國現代和未來園林專業的發展方向,樹立園林專業及專業人員的形象。
2 擺脫小農意識,志在整體人類生態系統
本世紀初如果Olmsted不堅持與傳統的「造園」決裂,把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稱為「景觀規劃設計」, 把自己稱為「景觀規劃設計師」而不是「園丁」,美國的園林專業就不可能有近百年的輝煌。同樣,本世紀中業,如果 I.McHarg 不擺脫Olmsted所確定的美國傳統園林專業領地的束縛而勇敢地面對當時工業化帶來的資源、環境和人類生存問題,承擔起大地景觀規劃和人類生態系統設計的重任,園林專業就不可能使「自然設計」的思想滲透到各個領域,使自己成為在不同層次,不同尺度上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中堅。生物學家Willson如是說「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中,景觀設計將起決定性的作用」(Willson, 1992, P317)。旅遊學家Gunn如是說「在所有設計學專業中,最適合於進行旅遊環境設計的是景觀規劃設計師」(1988, P3)。McHarg是美國歷史上,恐怕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直接受到總統及國家重要領導人進行決策咨詢的園林工作著(Miller and Pardal 1992),並使園林專業人員自豪地在全球、周圍和區域尺床上承擔其它專業所不能勝任的任務。
相比之下,中國的園林專業為自己開辟了什麼樣的領地,又樹立了什麼樣的形象?
(1) 模紋花壇,忙碌不知為何。模紋花壇和「十一」「五一」擺花之風愈演愈烈。有人作過一個可信的估計,每年用於布置臨時花壇的經費足以為每一城市新建一個公園。模紋花壇是典型的小農式園林思想的延續,在自家門前小院做做本是一種娛樂,但在城市大街上,公園里大面積操作則可視為勞民傷財,更有甚者,這種落後的城市園林綠化行為往往被當作創建「花園城市」的行為,令人啼笑皆非。它對解決中國城市居民所面臨的環境危機,無濟於事。
(2) 公園當作花園做,情長意短。如前所述公園及公園系統的最主要功能是為市民提供休閑和身心再生的空間,然而,許多城市的新建公園從設計到管理,都充斥了農業時代小農園林的手段與方法。或是大量的花壇布置,人工整形修剪,除草施肥,引種異地觀賞植物,或是亭台樓閣,小橋流水,構築「詩情畫意」,而把"公園"的主要的本質功能忘卻,更談不上把公園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棲息地和維護自然生態過程的跳板(Stepping stone)。不但修建和管理耗資巨大,而且把極有限的綠地空間佔用,對於解決中國城市緊迫的環境問題,無異於南轅北轍。要知道,即使從藝術的角度來評論,無論是精製的花壇也好,或是賦予「詩情畫意」的小橋流水也好,無非是農業時代小農式園林的空洞模仿,既沒有時代的需要,也沒有歷史的和生活的含意。
(3) 自然地當作公園作,「無法無天」。從園林專業大學本科教育開始就沒有把自然地作為城市綠地系統的一部分,學生的生態系統知識、生物保護知識、景觀生態知識及生態規劃理論與方法教育幾乎為零。對郊野地的認識、評價和改變方法所知甚少。實踐上既無系統的理論方法作指導,又對自然缺乏應有的尊重,可謂「無法無天」。在此情況下,只有套用公園,甚至是花園的規劃設計及管理方法。從而對極有限的自然資源及脆弱的生態系統造成不應有的破壞。與解決中國目前的重大環境問題背道而弛。
面對中國的現實環境問題,園林專業有必要對一些由來已久的園林綠地評價指標進行補充,決不應局限一些表面的指標,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綠地指標,更應防止以小農式園林的評價指標來衡量現代園林綠地。具體地講應對一些體現環境可持續性思想的園林本質屬性進行衡量:
(1)功能原則:必須把維護居民身心健康,維護自然生態過程作為園林的主要功能來評價。
(2)經濟與高效原則:強調用最少的人工(資金)投入來健全自然生態過程,滿足人類身心再生功能,強調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來實現上述功能。用大量的化肥,花壇植物, 進行人工或化學除草都是違背這一原則的。
(3)循環與再生(Regenerative)原則(Lyle, 1994):強調利用生態系統的循環和再生功能,構建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如養分和水的循環利用,而避免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
(4)鄉土與生物多樣性(Native diversity)原則:強調城市園林綠地系統是鄉土植物和鄉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最後堡壘之一,應節制引用外來物種,保護和發展鄉土物種。
(5)地方與地方精神(Genius loci)原則:強調每一地方都有其自然和文化的歷史過程,兩者相適應而形成了地方特色及地方含意。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園林綠是地方精神的難得的保存地。對地方精神的表達決不僅僅是形式而是一種體驗。
(6)整體與連續性原則:園林綠地不是一個獨立的游賞空間,而是城市與大地綜合體的有機部分,應作為人類生活空間和自然過程的連續體來設計和管理。
3 挑戰與機會同在:中國園林專業廣闊的潛在空間
而要貫徹上述原則和克服中國園林目前發展之不足,園林專業人員必須在更大的空間中承擔起改變整體人類生態系統的重任。具體地講,在目前中國園林活動的范圍基礎上,園林專業人員應勇敢地承擔以下幾個領域的工作。
(1)居住社區的規劃設計:包括從總體布局、道路組織到綠地系統的布局和設計。國際的經驗證明,只有風景園林師才最有資格設計良好的人居環境。風景園林師領導組織建築和市政工程的設計。
(2)城市設計:這是一個園林與建築交叉的領域。美國有專門的城市設計專業(碩士學位),分別在風景園林專業和建築學專業基礎上發展。中國這一領域是空白,是一個建築專業、園林專業、城市規劃專業之間的真空地帶,要解決中國的城市環境問題,園林專業應成為城市設計的中堅。
(3)城鄉與區域景觀及生態規劃:在區域尺度上研究景觀綜合體之間的相互關系,這在中國仍是一塊空白,非園林專業莫屬。
(4)自然與文化保護地規劃設計:只有園林專業才最有能力實現保護地的宗旨,體現自然與文化精神。
(5)旅遊地規劃:正如國際旅遊學者所說的,在所有設計學專業中,唯有園林專業最能勝任此工作。
除此之外,中國的高速公路系統,新開發區的規劃等,都有園林專業所不可替代的重要崗位。
三、結論
縱觀世界園林專業發展的三個階段,每一階段都與特定的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都是在不斷地迎接社會挑戰中開拓專業領地,使園林專業人員在協調人與自然關系中發揮其他專業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園林專業應在世界園林專業,更確切地說是美國園林專業發展中獲得借鑒。
中國快速的城市化進程,給中國的園林專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是難得的發展機會。中國園林專業應從環境與社會現實的需求為出發點,把握專業發展的歷史機遇,確立未來園林專業的主攻方向,強化理論研究,改進教育體系。特別應放棄小農式園林包袱,勇敢承擔起整體人類生態系統設計的重任。
Ⅸ 濟南鐵路局勘測設計院的簡介
院主業的生產經營范圍主要是:承擔新建鐵路和既有鐵路技術改造工程的咨詢、可行性研究、總體規劃和勘測設計;公路、各類橋梁、輸變電、工業與民用建築、地基處理、地下工程等項目的勘測設計和工程測量、工程地質鑽探、土質試驗、曬圖復印及電子計算機開發等業務,並承擔工程咨詢、勘測設計、工程監理及工程建設總承包。
建院四十七年來,先後承擔過京滬鐵路德州至蚌埠間700公里復線、徐州樞紐編組場、各大區段站和各大鐵路貨場的勘測設計;以及坪嵐線、棗臨線、青臨線、青新線、大博線等近500KM的地方鐵路和百多條廠礦企業鐵路專用線的勘測設計;過各種立交橋和大型劇場、高層建築、大跨度工業廠房的勘測設計,近兩年又了德龍煙地方鐵路及蘭煙復線、菏兗石線復線180KM的鐵路勘測設計以及濟南市高架路跨越膠濟雙線的鋼管混凝土柔性拉桿大跨度拱橋。對30餘項工程建設項目進行了總承包;並先後承擔過菏兗石復線、蘭煙復線、新長鐵路、秦沈高速客運線、京福高速公路等300餘公里鐵路及各類建築、橋梁等40餘項工程的工程施工監理,為鐵路發展和地方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JTS注重技術進步,推行全面質量管理,1990年經鐵道部建設司TQC達標驗收合格,1991年獲路局首批質量管理獎。現已通過GB/T19000-ISO9000標准認證。84年至99年末,獲局以上優秀設計獎78項,獲省部級以上優秀軟體獎17項,獲國家專利5項。獲局以上優秀QC小組成果獎68項。獲局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6項。95年榮獲山東省首屆「十佳」設計院稱號。
1999年共簽訂勘測設計合同84項,完成摺合概算總價值68049萬元,為年度目標值55000萬元的123.7%。其中路局指令性任務佔36.4%,自行承攬任務佔63.6%;完成決算收入1015萬元,為年度目標值880萬元的115.3%;實現利潤28.6萬元,為年度目標值28萬元的102%;實現綜合效益892.8萬元,為年度目標值680萬元的131.3%;固定資產增值率為3.8%。實現各專業實物工作量:鐵道101.18公里;橋隧10066延米;建築14.2萬平方米;通信270折算電纜公里;信號279折算道岔組;地質鑽探20831.10標准進米;測繪32.42平方公里。
一九九九年院認真貫徹執行上級各部門有關加強基礎設施勘測設計質量的有關規定加強了設計、審查力度,修訂了院級審查文件的工作范圍,進一步強調凡屬可研報告、初步設計,不論規模大小,投資多少,一律院級審查,較好地把握住了設計方案和投資控制;對一些時間緊、任務重、技術難度大的項目,堅持院審人員提前介入,中間指導,嚴格把關,滿足了工期要求,控制了設計質量;堅持質量問題分析制度,院技術委員會每半年對全院質量診斷分析,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以引起注意和解決。隨著概預算人員素質的提高和概預算管理工作的加強,概算編制質量有明顯提高。九九年完成設計文件459件,屬評優范圍文件188件,評為院優級文件33件,優級品率18%,優良率95%以上,合格率100%。
創優秀勘測設計成果。獲院級優秀勘測設計成果獎6項;獲局級以上優秀勘測設計成果獎4項;獲路局科技進步獎1項;獲山東省精品工程設計獎1項。全年開發應用「四新」技術56項,為年度目標值的255%。
創優秀QC小組成果獎。獲院級優秀QC小組成果獎16項;獲路局優秀QC小組成果獎2項;獲路局建設系統先進QC小組成果獎5項;獲山東省優秀QC小組成果獎1項;獲山東省建委勘察設計系統優秀QC小組成果獎3項;獲鐵道部優秀QC小組成果獎1項。QC小組優秀成果獎數量創歷史最高水平。
全年共完成計算機軟體開發5項,引進2項。CAD出圖率全院平均達97.7%,為年度目標值的109%。其中,鐵道所達94%;橋隧所達99.5%;建築所達98%;電務所達98.8%;工程勘測部達98%。
1999年設計院堅持了以科教求技術,以技術保質量,以質量求發展的科教興院思路。重點做的工作,一是,加大了科技發展和企業產品質量的宣傳教育力度。組織院廣大技術幹部學習國家建設部關於加強勘測設計質量的通知和鐵道部建設司關於廣深鐵路集團7.9茶山坳質量事故的通報及處理決定,並在全院范圍內開展了質量安全反思活動,形成了「精心設計光榮、粗製濫造有罪」的共識,提高了廣大技術人員產品質量意識。二是,建立了院內產品質量管理網路,院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的質量管理領導小組;以院總工程師為主任、以院副總和總審工程師為主體的技術委員會和以各設計所室負責人為主的技術小組,對產品質量進行了有序控制。三是,加大了「三審」責任制落實考核力度。四是,實行了產品質量信息收集反饋和及時處理制度。五是,堅持了重大工程設計方案集體研究決策制度。六是,落實推動四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電子計算機技術開發應用;完善院計算機區域網,99年開發軟體5項,引進軟體2項,全院計算機CAD出圖率達97.7%,遠遠大於國家對勘測設計單位CAD出圖率的規劃規定要求。七是,加強技術培訓,提高人員整體素質。八是,認真貫徹ISO9000族標准工作,這是設計院在生產經營、技術質量管理、售後服務等工作中向現代化、科學化、標准化和以法管理方面邁出了堅實一步。
貫標認證工作是我院九九年技術管理、質量控制的重要工作。根據院長在五屆四次會議工作報告中的布置,成立了貫標領導小組、貫標辦公室和文件編寫組。按照不走過場、不擺花架子,不搞兩張皮和要有認真的態度、要有負責的精神、要有務實作風的「三不」和「三要」之要求,緊緊結合院的工作實際,組織人員認真編改就召開中層領導和技術骨幹大會兩次,小范圍會議修改40餘次,結合院工作實況和ISO9000標准,全部程序文件五易其稿,可以說是,字斟句酌,反復推敲,多次修改,力爭做到嚴謹、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和適宜性。目前已完成質量手冊一冊,程序文件29個,其他質量文件39個,質量記錄100個,已於2000年元月18日發布,元月26日運行。貫標文件的編寫傾注了編寫人員和廣大職工的心血,也為加強我院技術管理,質量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我院盡快與國際市場接軌創造了條件。計劃6月末通過認證。